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2115-14120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2115-141202
論文名稱
Title
南管的傳統原生態與其現代劇場化之研究
Research of the Primitiveness of Nanguan and Its Mondern-theateriza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5-07-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5-09-02
關鍵字
Keywords
傳統原生態、南管、南音、現代劇場化
Nanguan, Primitiveness, Nanyin, Modern-theateriz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900 次,被下載 11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90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19 times.
中文摘要
傳統與現代是組常被使用的座標,然傳統與現代並不絕對是相對的,也可以是互補共存的。南管作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音樂之一,雖源自於泉洲南音,然在經歷了文革後,台灣南管和泉洲南音已有相當大的差異。
存在於全台各地民間館閣的傳統南管音樂,因為其嚴謹的組織以及口傳心授的傳承,使南管音樂的內涵與南管人的文人精神得以延續下去,然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南管開始嘗試跳脫「傳統」之名,不再只侷限於館閣形式的自娛音樂或是用於婚喪喜慶的傳統音樂。
1983年台灣第一個職業南管樂團「漢唐樂府南管古樂團」成立,1995年「漢唐樂府·梨園舞坊」成立,並於隔年推出「艷歌行-梨園舞樂」,爾後江之翠劇場及心心南管樂坊也相繼成立,加上受到現代劇場的整體潮流影響,近年來南管團體無不伸出框架嘗試跨界或跨樂種的創作或實驗,持續注入不同的元素,並且跟著當代的潮流做改變,讓大眾看見南管更多的可能性。
但在面對「傳統」與「現代」、「本土化」與「全球化」之間的矛盾關係時,這些融合與創新面臨其本質是否能、如何能被再詮釋與重現出來等問題。背負著「傳統」之名的南管音樂在當代社會中,應如何發展與生存?有鑑於此,本研究期望能從南管的「傳統原生態」與「現代劇場化」發展進行分析,探究南管所具備的傳統價值與創新精神,並針對目前現況進行反思,以期提供南管藝術圈知未來發展一個更明確、具體的方向。
Abstract
As we know, Tradition and modern are combined together and functioning as a referent from time flow. In fact they are not so opposite to each other and could possibly be adequate with complementary and coexisting Nanguan, despite it a derived from Quanzhou, southern of china it is one of the most classic form in traditional Taiwanese music. Since the China Cultural Revolution there are still grand differences and certain spirit between Taiwanese Nanguan and Nanguan in Quanzhou.
Widely existing in traditional Nanguan ensembles, both the motored contains and the content of the humanity in Nanguan music, are able to pass on and on that due to their concrete organizations and the unique instrument system. Including lectures orally and mentally for pupils, it is worth for they to experience the containment in heart. Even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throughout the time, Nanguan is getting rid of the stereotype as a ‘tradition’ by us, and being not limited to a self-entertaining form of music as in traditional ensembles or performances in weddings and funerals.
Nowadays Nanguan ensembles are challenging themselves to work out of the performing box, creating their works with cross-fields therefore they also attempts to march experimental performances with multi-styles music. By instilling various elements into this field and with the influences of the main trend for modern theater, the Nanguan ensembles are updating themselves to be contemporary faces, exhibiting even more possibilities to the audiences.
The Nanguan music is nevertheless still with problems such as ‘these generations are the mixtures and innovations that could be interpreted and presented again?’ ‘In what way the could?’ etc. when they are interfaced with contradicts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local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We wonder in the name of tradition, how should Nanguan further develop and survive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lights of all these issues, this research will analyze both the primitiveness and modern-theaterization of Nanguan, and gives insights into the traditional values and innovative spirit. Finally, we also try to present some reflexions over current situations, so as to suggest directions in more specific and constructive ones for the field of Nanguan art.

Key Words: Nanguan, Nanyin, Modern-theaterization, Primitivenes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論文審定書………………………………………….………..................... i
謝誌………………………………………….…………...........................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i
圖次…………………………………………..…………………...….......…viii
表次………………………………..…………………………..……........…ix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2
第二節 文獻探討與回顧…………………………………………......……7
第三節 研究方法…………………………………….……………….......15
第四節 章節架構…………….........................................................22
第二章 南音與南管………………………………………………….....….23
第一節 泉州南音之歷史源流…………..……..…………...………........25
第二節 從泉州南音到台灣南管……………………………………........32
第三節 泉州南音與台灣南管之發展現況……………………….....…...40
第三章 台灣南管的演化與發展……………………………………....….42
第一節 南管之音樂要素…………………………………………….......42
第二節 傳統原生態南管之演出形制與館閣社團組織…………….......52
第三節 台灣現代劇場化之南管演出……………………….……....…..65
第四章 南管的傳統與現代…………….…………..……………...........81
第一節「南管」之不可抹滅的核心價值與傳統音樂美學………........81
第二節 從自娛式到表演式的南管音樂……………..........................87
第三節 傳統與現代之演出空間……………………………................90
第四節 檢視當代跨界創新之現象與風潮…………………………......9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01
第二節 研究建議……….………………………………………….....…102
參考資料…………………………………………………………............105
一、 中文書目及期刊……………………………………………......….105
二、 網路部份…………………………………………………….......…111
附錄……………………………………………………….…..……..……113
附錄一 訪談同意書…………………………………………...……..…..114
附錄二 訪談大綱………………………………………………..…..…...115
附錄三 訪談紀錄 ……………………………………………….....…….11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書目及期刊
王櫻芬,〈從【長滾】看南管滾門曲牌的分類系統〉,《千載清音:南管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

王櫻芬,〈台灣南管社會史初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未出
版,1996。

王櫻芬,〈臺灣南管一百年:社會變遷、文化政策、與南管活動〉,《音樂臺灣一百年
論文集》,台北:白鷺鷥文教基金會,1997。

王櫻芬、胡忌 (譯),《明刊戲曲弦管選集·古代閩南戲曲與弦管—明刊三種選本之研究》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

王櫻芬,〈戰時臺灣漢人音樂的禁止和「復活」:從一九四三年「臺灣民族音樂調查團」
的見聞為討論基礎〉,台北:臺大文史哲學報第61期,2004。

王櫻芬。〈南管曲目分類系統及其作用〉,《民俗曲藝》第152期,臺北:施合鄭民俗
文化基金會,2006。

王櫻芬、李毓芳,《踗步近前聽古音──鹿港聚英社林清河譜本》。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2007。

王櫻芬,〈一九三〇年代台灣南管樂人潘榮枝的跨界與創新。〉,《民俗曲藝》第178期,
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2012。
王耀華、劉春曙,《福建南音初探》,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王珊、鄭長鈴,《南音》。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王今生、洪明良,〈漫話泉州南音〉,《兩岸論弦管》,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6。

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仁書局,1996。

白刃,〈古樂南音故鄉情〉,《人民日報》3月17日,文化生活版,1984。

石光生,《跨文化劇場:傳播與詮釋》,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8。

石婉舜,〈1943 年臺灣「厚生演劇研究會」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朱景英(清),《東海札記》,台北:台灣大通書局,1773。

何懿玲、張舜華,〈鹿港南管滄桑史〉,《民俗曲藝》第1期,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
金會,1980。

吳素霞,《南管音樂賞析(一)入門篇》,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0。

吳佩熏,〈南管樂語、腔調及其體製之探討〉,臺北:國立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13。

吳靜吉,〈談表演藝術活動與文化〉,《文化傳播叢書》,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出版,1987。

周一彤〈網際網路對臺灣現代劇團管理影響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碩士
論文,2000。

李秀娥,〈民間傳統文化的持續與變遷---以臺北市南管社團的活動為例〉,台北:國立臺
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9。

李孟勳〈南管散曲與南北曲之比較分析─以同名曲牌為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李政賢(譯),《質性研究:設計與計畫撰寫》,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李昱伶,〈從現代到傳統:江之翠劇場演藝研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
文,2014。

吳文忠,《中國近百年體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7。

呂訴上,《臺灣電影戲劇史》,台北:銀華出版部,1991。

呂錘寬,《泉州弦管(南管)研究》,臺北:學藝出版社,1982。

呂錘寬,《台灣的南管》,台北:樂韻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6。

呂錘寬,《泉州弦管(南管)指譜叢編》,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7。

呂錘寬,《臺灣傳統音樂》,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

呂錘寬,《南管音樂》,台北:晨星出版社,2011。

呂錘寬,《台灣傳統音樂概論·歌樂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

呂鈺秀,《臺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

林珀姬,〈吳昆仁先生南管音樂保存計畫期末報告書〉,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2。

林珀姬,《南管曲唱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

林珀姬,〈南管音樂門頭探索(二)──從知見曲目探索明刊本帶【相思】門頭曲目〉,《關
渡音樂學刊》第7期,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7。

林珀姬,〈論南管整絃的樂儀-排門頭與樂聲不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資學院文資學
報》第3期,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7。

林珀姬,〈古樸清韻-臺灣的南管音樂〉,《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台北:台北大學,
2008。

林珀姬,《南管樂語與曲唱理論建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1。

林麗紅、李國俊,《周水松先生紀念專輯──台灣高甲戲的發展》,彰化:彰化縣文化局,
2000。

林鴻(編),《泉南指譜重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林凌風,〈「南音」在東南亞〉,《中國音樂》第14期,北京:中國音樂編輯部,1983。

林明德,〈臺灣偶戲乾坤〉,《臺灣民俗技藝之美》,南投:省文化處,財團法人中華民俗
藝術基金會主編,1998。

林美容(編),《彰化縣的曲館與武館(上)》,彰化:彰化縣文化局,1997。

林思元,〈部落格在表演藝術網路行銷之使用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2007。

林顯源,〈傳統戲曲在台灣現代化之過程探討〉,臺北: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8。

卓聖祥、林素梅,《南管曲牌大全》,高雄:串門南樂團,1999。

垂水千惠《呂赫若研究》,東京:風間書房,2002。

周暢,〈南音「譜」二題〉,《泉南文化》第2期,泉州市:泉州歷史文化中心,1989。

施炳華,〈骨譜與潤腔─談南管音樂與語言的關係〉,《海峽兩岸梨園戲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海峽兩岸梨園戲學術研討會編輯委員會編,台北:國立中正文化中心,1998。

郁永河(清),《裨海紀遊》,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996。

徐亞湘(編),《臺灣日日新報與臺南新報戲曲資料選編》,臺北:宇宙光出版社,2001。

夏學理,《文化行政》,台北:五南圖書,2012。
張瓊慧,《陳美娥與漢唐樂府》,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3。

紀慧玲,〈南管的三度驚豔──《洛神賦》〉,《PAR 表演藝術》第161期5月號,台北: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6。

陳慧珊,《現代音樂美學新論》,臺北:美樂出版社,2011。

陳萬淇,《個案研究法》,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

陳焜晉,《南管移植新編》,台中:臺灣省音樂文化教育基金會,1995。

陳亞萍,〈北市表演藝術觀眾之生活型態與行銷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0。

許常惠,《鹿港南管音樂的調查與研究》,彰化:鹿港文物維護地方發展促進委員會,
1982。

許常惠,《台灣音樂史初稿》,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1996。

許義雄,〈我國近代體育目標的檢討及對策〉,《國民體育季刊》,5.3(臺北,1975.12):8-14。

孫星群,〈福建南音形成年代初探〉,《工作通訊》第1期,泉州市:泉州歷史文化中心,
1986。

連橫,《臺灣通史》,台北:眾文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9。

葉龍彥,《臺灣唱片思想起》,臺北:博揚文化事業,2001。

曾永義,《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

曾永義,〈論說「腔調」〉,《從腔調說到崑劇》。台北:國家出版社,2002。
彭懷真,《社會學概論》,台北:洪葉文化,1995。

舒新城(主編),《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喬建中,〈南音與“南音學”—一個門外人的思考〉,《兩岸論弦管》,北京:中國戲劇社,
2006。

黃叔璥(清),《臺海使槎錄》,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1722。

黃翔鵬〈「弦管」題外談〉,《中國音樂》第1期,北京:中國音樂編輯部,1984。

楊南郡(譯),《生番行腳》,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12。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股份有限公司,1979。

楊淑娟,《南管與明初五大南戲文本之比較》,台北:國家出版社,2011。

楊榮豐,〈先秦儒家踐禮之身體觀〉,桃園: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楊秀宮,〈做自己的「生活哲學」-以儒學為依據的構想〉,高雄:2015年樹德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015

高千珊,〈臺北市立國樂團的跨界音樂風格-以2008~2012年台北市傳統藝術季曲目為
例〉,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

溫秋菊,〈在東方:南管曲牌與門頭大韵〉,台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10。

廖仁義(譯),《胡賽爾與現象學》,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

蔡仲德,《中國音樂美學史》,台北:藍燈文化,1993。

蔡佳琪,〈音樂結合劇場元素--音樂劇場《浮光掠影》─之創作理念〉,台北: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劉念茲,〈南戲四考〉,《南戲論集》,北京:中國戲劇,1988。

劉藍,《中國音樂美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6。

劉慧文,〈鍾耀光的跨界創作— 以《快雪時晴》為例〉,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表
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鄭國權,《明刊戲曲弦管選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3。

鄭國權,《泉州弦管史話》,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9。

潘淑滿(譯),《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

顏綠芬、徐玫玲,《台灣的音樂》,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

蘇志祥,〈南音的沿革與危機〉,《民俗曲藝》第13期,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1982。

二、 網路部分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學系網站,〈南管音樂〉,http://trd-music.tnua.edu.tw/ch/intro/c.html,2015年5月12日檢索。

中新網,〈八閩千姿:千年南音在福建泉州校園傳承,http://www.chinanews.com/edu/2014/10-23/6709367.shtml,2015年5月3日檢索。

台灣大百科,〈南管音樂〉,http://nrch.cca.gov.tw/twpedia.php?id=21431,2015年4月28日檢索。

東南網,〈南音入選「世遺」五周年 千首南音曲詞將配智能曲譜,http://qz.fjsen.com/2014-10/01/content_14976482.htm,2015年5月3日檢索。

貴州日報,〈拜訪原生態學習原生態—余秋雨教授訪談〉, http://www.searchingresult.com/?pid=9POLWR59T&dn=cgogo.cc&rpid=9POO4KNA8,2015年3月24日檢索。

CRI國際在線官網,〈漢唐樂府〉,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7504/2009/09/09/Zt1325s2616166.htm,2015年6月5日檢索。

台新銀行文化基金會官網,〈江之翠劇場 朱文走鬼〉,http://www.taishinart.org.tw/chinese/2_taishinarts_award/2_2_top_detail.php?MID=3&ID=&AID=1&AKID=&PeID=13, 2015年6月2日檢索。

遠見雜誌官網,〈讓林懷民著迷的南管園丁 王心心〉,http://www.gvm.com.tw/Boardcontent_11301_1.html,2015年6月2日檢索。

林文中舞作說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FG1G1DUh0 ,2015年6月3日檢索。

林文中舞團官網,http://wcdance.org/review, 2015年6月3日檢索。

ARTALKS,〈兩身一同話紅樓:二分之一Q劇場的《風月》〉,http://talks.taishinart.org.tw/juries/chh/2014040401,2015年6月3日檢索。

表演藝術評論台,〈無為有處有還無《風月》〉,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10431,2015年6月3日檢索。

PAR表演藝術雜誌,〈回顧與觀察—戲曲跨界,步履安然否? 〉,
http://new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1140-6.html, 2015年6月14日檢索。
殷瑗小聚,〈20140302 - 慢搖滾 - 世界首演編舞家 - 林文中〉,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toa7gIDZUs,2015年5月30 檢索。

彰化縣文化局,〈前清武舉人黃耀南〉, http://www.yljh.chc.tw/snto/fugizun.html,2003年 2 月 25 日檢索。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