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3105-14344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3105-143448
論文名稱
Title
季季小說研究
A Research of Chi-Chi's Fictio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7-2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8-03
關鍵字
Keywords
鄉土文學、存在主義、季季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7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季季出身雲林農村家庭,二十歲即單獨北上投入都市生活的她,於初中時期開始寫作,曾被隱地先生評為『海洋中一塊永不屈服的岩石,驚濤駭浪,使得她更加傲岸』,及評論家葉石濤先生譽為最有希望突破女作家風花雪月描寫為能事的季季是個多產的小說家,其寫作小說的時間橫跨台灣六、七0年代歷史階段,小說的內容均能反應社會現況,作品中提供大量社會性的參與,以及大量對社會的關懷。小說以鋪陳故事見長,善於透過對話、動作刻劃小說人物的深層意識;散文文字凝煉,情感真摯動人。早期作品多以愛情故事為主題,反映了都市裡早熟少女的心理情態,表現上則深受現代主義文學的影響。六0年代末她開始超越熟悉的生活範圍,結束了早期的縹緲浪漫文風,將視野擴及到社會的其他層面及角落,意圖忠實客觀地呈現時代病徵並提出批判。季季親歷了台灣由傳統邁向現代的種種變遷,七十年代以後,文風轉趨寫實,作品的關懷面也逐漸擴大,對臺灣社會變遷中道德的失落與自私卑鄙的人性多所反映。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論述架構..........................................................................5
第二章 季季的創作背景考察....................................................................................10
第一節 季季成長階段:台灣五0 年代時代、社會思潮................................12
一、時代、社會層面..................................................................................13
(1) 轉危為安的政局...........................................................................13
(2) 從土改、美援到經濟起飛...........................................................14
二、當時文學氛圍......................................................................................17
三、流離、悲涼為其小說基調..................................................................18
第二節 季季生平傳略與文學歷程....................................................................23
一、兒時階段:知識上的啟蒙..................................................................25
二、初中階段:推開文學之門..................................................................27
三、高中時期:創作生涯之發韌..............................................................30
四、離鄉後的季季......................................................................................32
五、試筆階段..............................................................................................40
六、成熟(轉變)階段..............................................................................42
第三章 存在思索的早期小說:描寫人世疏離情境................................................45
第一節 六0 年代台灣社會與現代主義文學概況............................................46
第二節 孤立無援的現代人................................................................................61
一、人的疏隔:疏離感(Alienation).....................................................63
二、都市廢墟中的遊魂與畸零者..............................................................70
三、存在的孤獨與荒謬感..........................................................................75
四、面對「自身」的死亡..........................................................................83
第四章 回歸鄉土的創作轉型期:社會批判與關懷................................................90
第一節 台灣社會變遷與回歸鄉土趨向的文壇................................................90
第二節 社會意識的萌芽──揭露台灣社會問題............................................96
一、 對勞苦大眾困苦命運的關懷............................................................99
二、資本主義對社會的毒化....................................................................106
(1) 資本主義對人性的腐蝕.............................................................108
(2) 徹底的物化.................................................................................114
(3) 商業入侵鄉土、摧毀家園.........................................................118
三、對都市文明的抵拒心態....................................................................120
(1) 人跟自然的疏隔.........................................................................121
III
(2) 疏隔造成的失語.........................................................................126
第三節 現實關注的延續:對特殊族群的社會關懷......................................128
一、失根的異鄉人....................................................................................128
(1) 妻離子散.....................................................................................128
(2) 良緣中斷.....................................................................................131
(3) 心理漂泊意識.............................................................................132
二、賺食查某............................................................................................135
(1) 尋求救贖的妓女.........................................................................137
(2) 從良獲新生的妓女.....................................................................139
(3) 虛情假意的妓女.........................................................................141
三、未婚媽媽............................................................................................142
(1) 對性愛錯誤的詮釋.....................................................................145
(2) 遭施暴的不幸少女.....................................................................146
第五章 迴旋不已的女性思索..................................................................................152
第一節 顛覆傳統兩性關係之書寫..................................................................155
一、疏離而孤絕的男女關係....................................................................156
二、懦弱無能的男人................................................................................163
(1) 被閹割的男人.............................................................................164
(2) 受肉慾所苦的男性.....................................................................166
(3) 毫無尊嚴的丈夫.........................................................................169
第二節 婚姻中女性角色之觀照......................................................................172
一、陰影籠罩的親子關係........................................................................173
二、對婚姻的迷思....................................................................................178
三、女性的「物化」................................................................................186
(1) 身體的物化.................................................................................187
(2) 生殖工具.....................................................................................188
(3) 甘於從屬.....................................................................................190
第三節 女性自我意識萌芽..............................................................................192
一、女性自我意識萌芽............................................................................194
二、身體自主權........................................................................................199
第四節 救贖的可能:尋找一條可以逆流的河..............................................202
第六章 結語..............................................................................................................210
附錄及參考文獻........................................................................................................214
季季生平寫作繫年............................................................................................214
附錄一:季季著作細目....................................................................................219
壹、季季 小說著作 (按出版年限)....................................................219
貳、季季 散文著作 (按出版年限)....................................................220
參、季季編選作品....................................................................................220
IV
肆、季季期刊、報紙單篇文章(按發表年限)....................................221
附錄二:季季相關評論引得............................................................................225
(一)季季作品評論................................................................................225
(二)傳記及受訪文獻 (按發表年限)............................................227
(三)季季評論他作................................................................................229
參考文獻............................................................................................................23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愛麗絲﹒史瓦茲(Alice Schwarzer)著:《拒絕做第二性的女人--西蒙﹒波娃訪問錄》, 婦女新知編譯組譯,臺北市:女書文化出版2001[民90]。
2.愛麗絲﹒史瓦茲(Alice Schwarzer)著:《大性別:人只有一種性別》,臺北市 : 臺灣商務, 2001[民90]。
3.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著;李令儀譯:《女性迷思》,臺北市:月旦,1995[民84]。
4.貝蘭克(Belenky, M.F.)等著;蔡美玲譯:《對抗生命衝擊的女人:女性自我、聲音與心智的發展》(Women's ways of knowing :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voice, and mind),臺北市:遠流,民84[1995]。
5.貝蒂.傅瑞丹(Betty Friedan)著;謝瑤玲譯:《第二階段:兩性的試煉、解放、真平等》(The second stage),臺北市:新自然主義,民89[2000]。
6.朱岑樓:《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臺北市:三民,1981。
7.鄭為元,廖榮利著:《蛻變中的台灣婦女》,台北市:文笙,1985[民74]。
8.秦慧珠主編:《寫給職業女性:力爭上游或隨波逐流?》,臺北市:聯經出版,民76[1987]。
9.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女性知識分子與台灣發展 》,台北市:中國論壇雜誌出版,聯經總經銷,民78[1989 ]。
10.張悎v月刊編輯部:《中國女人的生涯觀G安家與攘外》,臺北市:張老師月刊編輯部,1990年。
11.朱岑樓:《婚姻研究》,臺北市 : 東大出版 : 三民總經銷,1991。
12.張老師月刊編輯部執筆:《中國人的婚戀觀:允諾與嫁娶》,臺北市:張老師,民85[1996]。
13.江寶釵,施懿琳,曾珍珍編:《臺灣的文學與環境》,高雄市:麗文文化,民85[1996]。
14.邱貴芬:《仲介臺灣.女人:後殖民女性觀點的台灣閱讀》,臺北市:元尊文化,1997。
15.齊邦媛:《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臺北市:九歌,1998[民87]。
16.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民87]。
17.西蒙. 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臺北市:貓頭鷹, 1999[民88]。
18.邱貴芬主編:《日據以來臺灣女作家小說選讀 》,臺北市:女書文化, 2001[民90]。
19.趙遐秋,呂正惠主編:《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臺北市:人間出版,聯經總經銷,2002[民91]。
20.顧燕翎:《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公司,1996年9月。
21.邱貴芬,<當代台灣女性小說裡的孤女現象>,《文學台灣》創刊號,1991年12月,頁 111-118。以及<性別�權力�殖民論述:鄉土文學中的去勢男人>,《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台北:時報,1993,頁13-36。
22.張春興:《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出版社,1981年。
23.劉紀蕙:《孤兒.女神.負面書寫:文化符號的徵狀式閱讀 = Orphan, goddess, and the writing of the negative : the performance of our symptoms》,台北:立緒,2000年5月。
24.傅騰霄:《小說技巧》,台北:洪葉文化,1996年4月。
25.范銘如:《眾裡尋她:台灣女性小說縱論》,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2002[民91]。
26.謝 康:《臺灣娼妓問題研究》,臺北市: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1971年。
27.謝 康:《賣淫制度與臺灣娼妓問題》,台北市:大風,1972年。
28.黃重添:《台灣長篇小說論》,台北:稻禾出版社,1992.8[民81]。
29.賀安慰:《台灣當代短篇小說中的女性描寫》,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
30.許俊雅:《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國立編譯館主編,台北市:南天, 1997。
31.任一鳴:《中國女性文學的現代衍進》(封面英文題名: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literature in modern China),香港:青文書屋, 1997[民86]。
32.任世雍:《小說理論及技巧》,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81.10。
33.裘伊.瑪姬西絲(Joy Magezis)著;何穎怡譯:《女性研究自學讀本》,臺北市:女書出版,2000[民89]。
34.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市:文史哲,1989〔民78〕。
35.古繼堂:《台灣愛情文學論 : 台灣文學論叢》,福州市:海峽文藝,1990[民79]。
36.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台北:女書文化,1999。
37.李美枝:《性別角色面面觀:男人與女人的權利暗盤》,臺北市:聯經,民76[1987]。
38.呂秀蓮著:《兩性問題女性觀》,臺北市:前衛,1990[民79]。
39.勵馨基金會:《雛妓防治問題面面觀》,台北市:雅歌,1993[民82]。
40.呂正惠<七、八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的源流與變遷>,邵玉銘、張寶琴、瘂弦主編《四十年來中國文學》,臺北市 : 聯合文學出版,1994年。
41.李仕芬:《愛情與婚姻:台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5。
42.劉久清:《社會問題淺釋》,臺北市:臺灣書店,民87。
43.馬以工:《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臺北市:國際崇她社臺北三社,民78。
44.孟悅,戴錦華著:《浮出歷史地表: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研究》,臺北市:時報,1993[民82]。
45.梅家玲:《性別論述與臺灣小說》,臺北市:麥田出版,城邦文化發行, 2000[民89]。
46.女性學學會著、劉毓秀主編:《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臺北市:時報文化,1995[民84]。
47.艾波特(Pamela Abbott)、華理斯(Claire Wallace)原著:《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臺北市:巨流,1995[民84]。
48.皮述民等著:《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臺北縣]板橋市:駱駝,1997[民86]。
49.Goode William J.著;魏章玲譯:《家庭社會學》,臺北市:桂冠,1988[民77]。
50.文崇一:《台灣的工業化與社會變遷》,台北:東大,1989.12。
51.黃俊傑主編:《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市:正中,民84 [1995]。
52.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 :性別與社會、建構》,臺北市:心理,1999[民88]。
53.葉石濤:《臺灣鄉土作家論集》,臺北市 : 遠景,1979年。
54.隱地:《隱地看小說》,台北市:爾雅,民70[1981]。
55.葉啟政、楊國樞:《臺灣的社會問題》,臺北市:巨流,1985 [民74]。
56.隱地:《作家與書的故事》,台北市: 爾雅,民74[1985]。
57.葉石濤:《走向臺灣文學》,臺北市:自立晚報社,1990年。
58.葉少嫻<沈從文的《邊城》--一部中國成長小說>,收入陳炳良編《中國現代文學新貌》,台北市:臺灣學生,民80[1991]。
59.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市:春暉,民88[1999]。
60.彭懷真著:《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6.2。
61.王瑞霞(1999).正視未婚少女懷孕問題.臺灣醫學,3(3),338-341。
62.李孟智(1998a).青少女之生育問題.中華衛誌,17(5),381-387。
63.李燕鳴(1998).台灣地區未成年婦女生育問題之省思.台灣醫界,41(12),37-38。
64.李啟澤、李孟智(1998).小媽媽面面觀—我國青少年生育的特性及防治.健康世界,146,85-92。
65.陳若雲(1996).小孩生小孩—青少年未婚懷孕的困境.杏陵天地,5(10),4-7
66.陳慧女(2001).青少女未婚懷孕問題及輔導策略.諮商與輔導,182,11-15。
黃成榮(1999).青少年價值觀及違規行為探索(pp:1-10).香港:三聯。
張春興(1992).青年的認同與迷失.台北:東華。
67.馮容莊(1991).正視青少年懷孕問題.榮總護理,8(3),291-298。
彭台珠、王淑芳(1998).由少女未成年生育看婚前性行為.慈濟護專學報,7,65-78。
68.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臺灣篇》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69.楊國樞、李亦園主編:《中國人的性格》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88
70.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88
71.楊國樞主編:《中國人的心理與行為—理念及方法篇(1992)》 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1993
72.簡春安:《女性的愛情與婚姻》,台北:教育部1995.10。
73.Liz McNeill Tayler 著,宋碧雲譯,《單親家庭》,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2。
74.Mary Ann Lamanna; Agnes Riedmann著,李紹嶸、蔡文輝合譯:《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4.6。
75.Rosalind Coward著,游依琳、劉怡昕譯:《為何女人受男人擺佈》,台北:書泉出版社,1997.7。
76.Susan A .Basow著,劉秀娟、林明寬譯,《兩性關係—性別刻板化與角色》,台北:揚智出版,1996.8。
77.何欣:〈六十年代文學理論簡介〉,《文訊》,卷期13,1984 .8月。
78.周伯乃:〈西方文藝思潮對我國六0年代的影響〉,《文訊》,卷期13,1984.8。
79.齊邦媛:〈江河匯集成海的六十年代小說〉,《文訊》,卷期13,1984.8。
80.顧燕翎:<女性意識與婦女運動的發展>,《中國論壇》,23:11=275 民76.03.10 頁41-54。
81.葉蟬貞<三十年來,台灣社會變遷對婦女的影響>,《勞工行政》,卷期14,1989年6月。
82.張忠瑜<台灣婦女社會、經濟地位在家庭與社會中的改變>,《勞工行政》,卷期14,1989年6月。
83.楊麗英:<青少年性行為相關因素之探究>,《學生輔導通訊》,卷期29,民國82年,頁26-31。
84.晏涵文、林燕卿、張利中:<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及其趨勢之探討>,《台灣性學學刊》4(2),民國87年,頁1-14。
85.江世芳:<女性小說眾聲喧嘩>,《中國時報》,版次21,民90.8.5。
86.柯倩華:<顛覆完美的多元母親角色>,聯合報:讀書人170 民84.07.27 版42
87.顧燕翎:<「將她們的女性意識扎根臺灣」--婦研[婦女研究],如何以一本書的形式呈現>,聯合報:讀書人175 民84.08.31 版42
88.蘇芊玲:<全球女性閱讀連線(1)--臺灣 : 她們愛看的書,已經不同款!>,聯合報:讀書人176 民84.09.07 版42
89.袁瓊瓊:<女性書寫的光譜>,聯合報:讀書人186 民84.11.16 版41
90.劉梅君:<挑戰賢妻良母--女性迷思的衝擊 : 評<女性迷思>[Betty Fridan著]>,聯合報:讀書人186 民84.11.16 版42
91.黃裕美:<女性主義拓荒者[卡洛琳 貝提娜 伍爾夫]>,聯合報:讀書人186 民84.11.16 版42
92.胡芳芳:<女性的新獨立時代--女性書籍現場報告>,聯合報:讀書人194 民85.01.08 版43
93.李元貞:<悲劇英雌的情慾覺醒--評<覺醒>[Kate Chopin著 楊瑛美譯]>,聯合報:讀書人212 民85.05.20 版43
94.林芳玫:<婦女運動的多重面貌--評<誰把女人踩在腳下>[羅賓.摩根著 林明秀譯]>,聯合報:讀書人212 民85.05.20 版43
95.胡錦媛:<女性主義萬花筒?--評[<女性主義思潮>羅思瑪莉.佟恩著 刁筱華譯]>,聯合報:讀書人252 民86.03.03 版43
96.王煥琛:<青少年性的發展與輔導研討>,《臺灣教育》,卷期566, 1998年,頁14-23。
97.蘇芊玲:<另闢蹊徑的女性閱讀>,《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5 民90.05 頁54-5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5.156.14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5.156.14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