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3105-1452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3105-145235
論文名稱
Title
我國立法院長角色中立化可能性之分析
Analysis of Possibility for Neutrality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in Republic of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7-1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8-03
關鍵字
Keywords
議長中立化、國會議長、選區中立、立法院長、政黨中立、議事中立
parliamentary norm and convention, political party,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neutrality of political party,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system, electoral system, neutrality of agenda, neutrality of electoral district, the Speaker, neutrality of the Speaker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2 次,被下載 1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從過去至今,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媒體輿論、民意,乃至朝野政黨都是一面倒的支持國會議長中立化,然而爭論了十多年都無法落實,以致我們所看到的都是立法院長選舉或是朝野法案對決時,每每被拿出來炒作一翻而已。因此,筆者認為我們對立法院長中立化的主觀期望與客觀現實間,顯然是存有落差,否則何以講了那麼多年都無法落實立法院長的中立化,故本文認為就我國立法院長是否朝向中立化的發展,這當中確實存在著討論的空間,有必要檢視我國立法院長是否具備中立化發展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在界定議長中立化的意涵包含議事中立、政黨中立以及選區中立等三個層次的前提下,就議長其本身所扮演的多重角色:會議主席、國會首長、政黨代表、選區代表及協調者等角色間,有的是有助於其中立化角色的建立;有的則具潛在的衝突與矛盾性。而這些角色的型塑又會受到歷史背景、政治文化、憲政體制、政黨與選舉制度、以及議會內部規範與慣例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本文即就此角度切入,從國外的議長經驗,檢視外國國會議長的角色與影響其角色扮演的關鍵因素,以及探討我國立法院院長的角色性質與影響其角色發展的關鍵因素,將兩者加以對照、分析,呈現出有利於或不利於我國立法院長角色中立化的條件,並從中加以分析,指陳出我國立法院長是否有朝向中立化方向的可能性或條件,並作出相關的建言。
而從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首先,就憲政體制而言,我國乃是趨向於總統制,亦即行政與立法是處於分立的狀態,而此是有助於立法院長政黨角色的取向。其次,就選舉制度與政黨的關係而言,我國的立法院長都無法不依賴政黨的力量,當然也就無法取得其中立性。最後,在議會內部規範與慣例上,我國立法院行之時間甚短,並無形成有利於立法院長中立化的規範與慣例,如退出政黨或設置數名副議長分享議事資源,亦就使得立法院長的中立化愈形困難。故在認清我國現行的制度現實,是不利於立法院長中立化的情勢下,我們即應朝向美國眾議院議長的型態去發展,強化我國立法院長權威,使其能夠引領政黨,進而整合立法院與行政權相抗衡,帶領整個立法院主體性的提升。

關鍵字:立法院長、國會議長、議長中立化、議事中立、政黨中立、選區中立、憲政體制、政黨、選舉制度、議會規範與慣例
Abstract
【abract】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we can find no matter mass media, public opinion, and even the government party and opposition party is in support of neutrality of the Speaker, nevertheless, it had been unable to accomplish the purpose in past decade. What we see is endless arguments, as often as there is election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or bill battle. Hence, the author thinks there is a gap between our subjective expectation and objective reality about neutrality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otherwise why we can’t put neutrality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into practice for a long time. So this text thinks whether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should be development toward neutralization, it is worth to discuss. It is necessary to inspect the possibility of neutral development for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In this article, we define the meaning of neutrality of the Speaker includes three levels, such as neutrality of agenda, neutrality of political party and neutrality of electoral district, etc., and under the prerequisite of these three meaning, the Speaker acted multiple roles including congress chairman, legislative chief, representatives of political party, representatives of electoral district and coordinator, etc. And some of them are useful to neutrality; some of them are conflict and contradictive to neutrality. Further, these roles would be influenced b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political culture,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system, political party, electoral system, and parliamentary norm and convention. So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we observe experience of foreign the Speaker and inspect key factor influencing role of the Speaker.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explored key factor influencing role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and compared with both, to present useful and unfavorable conditions about neutrality. Eventually, according to these conditions, we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neutral development for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and make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We find out something in the course of studying. At first, our government trends towards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in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system, the administration and legislation is split, it is useful to strengthen orientation of representatives of political party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Secondly, i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wants to be the Speaker, he has to rely on the strength of the political party in election, it makes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cant’t keep neutrality. Finally, the establishment of legislative yuan is very short, norm and conventions that it is useful to neutrality is not formed, such as the Speaker withdrawing from the political party or setting up several vice speakers to share agenda resources. And this also makes neutral development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So we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our current institutional reality, it is unfavorable to neutrality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Consequently, we should develop towards the American type of the Speaker, to strengthen authority of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to make him lead the political party and integrate the legislative to restrict the executive power, to improve the entity of the whole legislative yuan.

Key word: the premier of legislative yuan, the Speaker , neutrality of the Speaker , neutrality of agenda , neutrality of political party , neutrality of electoral district,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system , political party , electoral system , parliamentary norm and conven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名詞界定 --------------------------------------20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議長角色中立化之意涵 --------------------------22
第二章 影響國會議長角色中立化之可能因素:各國經驗的檢視 -31
第一節 國會議長制度的歷史發展 ----------------------------------32
一、議長制度的起源 -------------------------------------------32
二、議長制度的演變 -------------------------------------------33
第二節 憲政體制與議長 ------------------------------------------40
一、內閣制下的議長角色與地位 ---------------------------------41
二、總統制下的議長角色與地位 ---------------------------------46
三、雙首長制下的議長角色與地位 -------------------------------49
第三節 選區規劃、政黨提名制度與議長 ----------------------------55
一、非競爭選區、政黨協商與議長 -------------------------------55
二、競爭選區、政黨初選與議長 ---------------------------------57
第四節 議會內規慣例 --------------------------------------------60
一、懲戒權與警察權 -------------------------------------------61
二、退出政黨之規範 -------------------------------------------63
三、副議長之設置 ---------------------------------------------66
四、罷免之規定 -----------------------------------------------67
第三章 影響立法院長角色中立化之可能因素 ---------------- 71
第一節 憲政體制的變遷立法院長的角色地位-------------------------71
一、憲法本文下的立法院長 -------------------------------------72
二、動員戡亂時期的立法院長 -----------------------------------73
三、憲政體制轉變時期的立法院長 -------------------------------74
四、政黨輪替後的立法院長 -------------------------------------78
第二節 立法院政黨生態的改變 ------------------------------------79
一、第一階段:動員戡亂戒嚴時期資深立法委員的立法院 -----------80
二、第二階段:動員戡亂戒嚴時期增額立法委員的立法院 -----------81
三、第三階段:憲法增修條文回歸正常定期改選之立法院 -----------82
四、第四階段:政黨輪替後新政治生態的立法院 -------------------83
第三節 選舉制度、政黨提名與立法院長 ----------------------------86
一、地方選區-立法委員選舉 -----------------------------------87
二、院長選區-立法院長選舉 -----------------------------------89
第四節 立法院的內規與慣例 --------------------------------------92
一、懲戒權與警察權 -------------------------------------------92
二、退出政黨之規範 -------------------------------------------94
三、副院長之設置 ---------------------------------------------96
四、罷免之規定 -----------------------------------------------98
第四章 我國立法院長角色未來推向中立化之可能性分析 ----- 101
第一節 可能性之分析 -------------------------------------------101
一、憲政體制上的有利情境 -------------------------------------101
二、立法院長由不分區立委產生之可能性 -------------------------103
三、副院長人選之設置 -----------------------------------------104
第二節 不可能性之分析 -----------------------------------------105
一、憲政體制上的不利情境 -------------------------------------105
二、選舉制度上的不利中立化之因素 -----------------------------107
1. SNTV制的流弊 --------------------------------------------107
2. 立法院長選舉政黨競爭激烈 ---------------------------------107
3. 單一選區兩票制實行之影響評估 -----------------------------108
三、政黨臍帶關係難以斷絕 -------------------------------------113
第五章 結論 ------------------------------------------- 11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19
第三節 研究限制 -----------------------------------------------122
參考書目 ---------------------------------------------- 125
附錄 -------------------------------------------------- 143
附錄一、澄社歷次國會記者評鑑立委報告 ------------------------- 143
附錄二、英國歷任下議院議長一覽表 ----------------------------- 145
附錄三、美國歷任眾議院議長 ----------------------------------- 150
附錄四、二十一個主要民主國家的國會 --------------------------- 153


【表目次】

表1-1 國內國會議長研究一覽表 -------------------------------------- 7
表1-2 議長角色的演進:時期與特徵 --------------------------------- 20
表2-1 主要民主國家憲政體制與國會議長角色之差異概況表 ------------- 54
表2-2 各國議會內規與慣例一覽表------------------------------------ 69
表3-1 第一屆至第六屆立法院成員結構 ------------------------------- 85
表3-2 我國歷屆正副院長提名方式一覽表------------------------------ 91
表3-3 歷任立法院長兼任黨職表 ------------------------------------- 94
表3-4 歷屆正副院長競爭表------------------------------------------ 97
表4-1 SNTV制 V.S. 單一選區兩票制 --------------------------------110
表4-2 各國議會內規與慣例 V.S. 台灣 ------------------------------ 116

【圖目次】
圖1-1 立法甄補的因素---------------------------------------------- 13
圖1-2 研究架構 --------------------------------------------------- 30
圖4-1日式「並立制」與德式「聯立制」之示意圖 ---------------------- 10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文件
1961。立法院公報。50卷27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72。立法院公報。61卷35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81。立法院公報。70卷39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84。立法院公報。73卷25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87。立法院公報。76卷17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89。立法院公報。78卷16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90。立法院公報。79卷17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91。美國國會要略。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編印。
1992。立法院公報。81卷7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93。立法院公報。82卷5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96。立法院公報。85卷9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1999。立法院公報。88卷8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2002。立法院公報。91卷13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2005。立法院公報。94卷9期。台北:立法院公報處。
Walter J. Oleszek原著,湯德宗譯。1992。國會程序與政策過程。台北市:立法院。
立法院委託,楊泰順主持研究。2000。憲政體制下國會議長角色與功能之研究。台北:立法院。
立法院委託,黃主文召集主持2000。強化立法院結構與功能之研究。台北:立法院。
司法院秘書處編。1964。司法院大法官會議解釋彙編。台北:司法院秘書處。
司法院秘書處編。1999。司法院釋憲五十週年學術研討會紀錄。台北:司法院。
許介鱗譯。1991。議會立法過程之比較研究。台北:立法院秘書處。
(二)書籍
Alan Grant著,劉世忠譯。1996。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第五版。
M. J. C. Vile著,韋洪武譯。2004。最新美國政治。台北:韋伯。
Zink著,羅志淵譯。1981。現代各國政府。台北:正中。
木下廣居著,陳鵬仁譯。1974。英國的國會。台北:幼獅。
王業立。1998。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2版。
左潞生編著。1981。各國國會制度。台北:正中。
石川真澄著,高泉益譯。1996。漫談日本政治運作。台北:台灣商務。
朱志宏、藍聖斐。1998。美國國會議長制度之研究---金瑞契個案分析。台北:亞洲與世界社。
朱志宏。1998。我國立法院效率機制之研究。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政策研究工作會。
朱志宏。1995。立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李國雄,1996,比較政府,台北:華視文化公司。
李國雄。2005。比較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三民。
沖野安春著,曹瑞泰譯。2000。現代日本政治。台北:鼎文書局。
岩井奉信,鄭樑生譯。1995。日本國會的立法過程。台北:國立編譯館。
林東陽。1995。法國第五共和憲法的制定及其行政權的問題。台北:前衛。
明居正、高朗主編。2001。憲政體制新走向。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
易君博。1990。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
沈建中。1996。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
周萬來。2000。議案審議------立法院運作實況。台北:五南。
吳文程。2001。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
林永吉。1998。憲政改革與民主化:寧靜革命的歷史見證。台北:揚智文化。
胡佛。1990。民間國建會特輯:改革憲政。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姚榮齡。1958。美國的議會。台北:海天。
姚志剛等著。1994。法國第五共和的憲政運作。台北:業強。
唐士其。1998。美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
張君勵。1971。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台北:台灣商務。
張世賢。1993。比較政府概要。台北:中華民國公共政策協會。
張台麟。1995。法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張安藍譯。1999。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
陳新民。1999。中華民國憲法釋論。台北:三民。三版。
陳滄海。1999。憲政改革與政治權力-九七憲改的例證。台北:五南。
陳堯盛。1981。英國國會。台北:台灣商務。
陳水逢。1982。中華民國憲法論。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陳水逢。1984。日本政府與政治。台北:黎明。
陳鵬仁譯著。1993。日本的國會。台北:幼獅。
陳毓鈞。1994。美國民主的解析。台北:允晨。
許介鱗。1990。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曹伯森。1956。各國政府制度。台北:三民。
郭秋慶。1996。德國選舉制度與政黨政治。台北:志一。
曾繁康。1985。比較憲法。台北:三民。
曾濟群。1988。中外立法制度之比較。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曾濟群。1975。中華民國立法院之組織與職權分析。台北:台灣商務。
曾濟群。2001。國會立法與程序。台北:台灣書店。
黃秀瑞。1994。選區服務。台北:唐山。
黃琛瑜。2001。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五南。
湯德宗。2000。「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元照。增訂二版。
趙自齊。1995。民主思潮的激蕩-黨政運作的回顧。台北:天下文化。
鄒文海。1990。比較憲法。台北:三民。9版。
鄒文海。1986。各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正中。
楊亮功等編。1985。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台灣商務。
楊泰順。1990。到憲政之路。台北:永然。
楊泰順。2001。被誤解的國會。台北:希代。
楊敏華。2000。中華民國憲政釋論。台北:五南,11版。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台北:揚智。
齊光裕。1996。憲法與憲政。台北:揚智。
廖達琪。1997。立法院衝突現象論衡。高雄:復文。
談子民。1970。政黨論。台北:正中。
蔡壁蝗、陳明俊主編。2000。轉型與發展:邁向新世紀的台灣。台北:國家發展研究院。
鄭哲民主編。1992。美國國會之制度與運作。台北:中央研究院歐美所。
劉慶瑞。1978。比較憲法。台北:三民。
薩孟武。1990。中國憲法新論。台北:三民。
瞿海源、林繼文、王業立、黃秀端、顧忠華合著。2003。改造國會。台北:允晨文化。
羅志淵。1964。美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
羅孟浩編著。1984。英國政府及政治。台北:正中書局。
羅傳賢。1993。立法程序。台北:龍文出版社。
關中。1992。國會改造論。台北:民主基金會。
顧俊禮。2001。德國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
蘇永欽主編。2001。國會改革:台灣民主憲政的新境界。台北:財團法人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
(三)學位論文
余元傑。2001。「我國立法院長制度與角色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樹森。1991。「英美國會議長職權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憲廷。1992。「立法院議長制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淑媚。2000。「我國憲政體制之選擇:1990到2000」,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泰順。2000。「國會議長在權力分立制下的政黨角色」。九七修憲與憲政發展學術研討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12月9日。
楊瑛芳。2001。「法國第五共和與我國憲政體制之比較─總統、內閣與國會三者間權力互動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慕周。1978。「美國眾議院議長的選舉及職權之研究」。淡江文理學院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欣如。2000。「1990~1997國會改革之回顧」,總統民選與憲政改革的發展,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與政治發展組暨台灣憲政研究室主辦,年5月25日。
鄭中堯。1980。「美國國會政黨領袖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
Informationen zur politischen Bildung著,呂坤煌譯。1991。「德國眾議員的地位與眾議院的運作方式」。立法院院聞,19卷7期,頁80-90。
Martin Burch著,李文志譯。1990。「英國的內閣制度」。憲政思潮,90期,頁73-80。
王學良。1988。「談日本國會之自律權」。憲政思潮。83期,頁50-58。
王金平。2002。「漫談立法院之生態變遷、國會改革及面臨之挑戰」。立法院院聞,30卷11期,頁22-29。
王金平。2002。「立法創制新作為」。立法院院聞,30卷3期,頁5-10。
王金平。2003。「立法院功能與改革之方向」。立法院院聞,31卷3期,頁8-12。
朱志宏。1996。「遵守規則、重視倫理─建全國會根本之道」。理論與政策,10卷4期,頁14-20。
余元傑、游憲廷。2000。「立法院長在立法院外的中立問題------制度面的觀察研究」。三民主義學報,21期,頁113-126。
余騰芳。2002。「立法院職員九十年度美加國會考察報告」。立法院院聞。30卷2期,頁103-118。
李國雄。1995。「從英美的議長制度看我國立法院院長的地位」。理論與政策。9卷4期,頁24-38。
李國雄。1996。「立法院院長”議事中立”面面觀」。理論與政策。10卷4期,頁37-49。
李國雄。1997。「我國修憲過程與政治改革-從民主轉型到民主鞏固」。理論與政策,11卷4期,頁51-72。
李孔智。1997。「論法國半總統制與我國國發會設計之總統與國會關係之比較」。立法院院聞,25卷6期,頁39-45。
林秀蘭。1994。「英國國會制度及其運作─兼論我國立法院的黨政關係」。社會教育學刊,頁303-324。
林繼文。2001。「選舉制度:國會改革的基礎工程」。當代,171期,頁58-77。
吳東野。1999。「我國立法院全國不分區委員制度之研究」。選舉研究,6卷1期,頁143-170。
黃昭元。1998。「九七修憲後我國中央政府體制的評估」。台灣大學法學論叢,27卷2期,頁1-33。
黃炎東。2004。「新世紀台灣憲政體制發展之研究」。新世紀智庫論壇,28期,頁92-109。
周育仁、劉華宗著。1996。「立法院在憲政體制中的角色」。理論與政策,10卷4期,頁3-13。
徐正戎。1995。「法國第五共和總統權限之剖析及其演變」。法學叢刊,40卷2期,頁93-108。

徐正戎。2000。「『左右共治』憲政體制之初探」,臺大法學論叢,30卷1期,頁1-42。
徐永明。2002。「台灣政黨競爭的新型態:從立法正副院長選舉談起」。新世紀智庫論壇,17期,頁104-106。
桂宏誠。2003。「總統直選在我國憲改過程中的意義:歷史回顧與動態觀察」。理論與政策,17卷2期,頁39-56。
盛杏湲。1997。「國會議員的代表行為:研究方法的探討」。問題與研究。36卷9期,頁37-58。
黃秀端。1991。「選區服務與選舉」。美國月刊,5卷10期,頁4-16。
黃秀瑞。1996。「選區服務與專業問政的兩難」。理論與政策,10卷4期,頁21-36。
黃錦堂。2000。「臺灣雙首長制之內涵」。政策月刊,59期,頁17-20。
陳淑芳。2001。「再造憲政運作的理想環境─選舉制度、國會運作與國會內協商機制的改革芻議」。新世紀智庫論壇,16期,頁49-60。
陳滄海。2001。「憲政改革與我國憲政體制析論」,立法院院聞,22卷5期,頁45-56。
陳志華。2002。「『雙首長制』的迷思-突破總統制的侷限與改革趨向」。行政暨政策學報。34期,頁1-34。
陳慈陽。2004。「憲政改造工程-行政與立法關係憲法定位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09期,頁100-109。
張壯熙。1996。「法國左右共治經驗的啟示」,問題與研究,35卷1期,頁73-86。
張台麟。1995。「法國政黨政治發展」。美歐月刊,10卷2期,頁85-100。
張台麟。2001。「從法國共治經驗看我國未來聯合政府之走向」。國家政策論壇,1卷5期,頁58-63。
隋杜卿。1997。「我國政府體制定位的回顧與前瞻-從雙首長制角度思考的應然與實然」。中心人文社會科學期刊。5卷3期,頁127-170。

葛永光。1995。「政黨提名制度:幾個概念性問題的探討」。理論與政策,9卷3期,頁75-82。
楊念祖。1987。「英國下議院的守護者─議長」。中山社會科學譯粹。2卷4期,頁51-56。
楊念祖譯。1988。「英國下議院的習慣、程序與秩序」。憲政思潮。83期。頁42-49。
楊日旭。1988。「申論美國國會眾議院議事紀律」。憲政思潮。83期。頁1-19。
楊光中。1998。「美國總統選舉影響國家重大公共政策變革之研究」。歐美研究。28卷4期,頁153-214。
楊日青。2001。「認識聯合政府的本質及我國政府籌組的方向」。國家政策論壇。1卷5期,頁64-66。
鄭乃文。1997。「我國總統職權之演變」。法學叢刊,167期,頁104-116。
劉其昌。1994。「國會議長(副議長)議事中立及權威建」。立法院院聞。22卷8期,頁81-85。
劉淑惠。1996。「第三屆立法院運作的展望」。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刊,129卷9期,頁5~7。
蔡宗珍。2000。「論國民大會虛級化後立法院之憲政地位」。月旦法學。61期,頁51~61。
蔡達棠、余元傑。2001。「日本國會議長的選任」。立法院院聞。29卷9期,頁48-57。
謝欣如,2003,「立法院憲政地位之轉變--自六次修憲觀察」。暨大學報,7期2卷,頁51-82。
蘇子喬,1999,「從當前憲政體制的論辯釐清我國九七憲改後中央政府體制的定位」。憲政時代,25卷2 期,頁87-110。
(五)報紙
Derek Marsh原著,莊誠譯,「英國國會議長超然於政黨之上」,自由時報,2005年2月7日,第4頁。
「『大和解』先從國會議長著手」。民眾日報,1996年1月20日,第2版。
「立法院正副院長的產生不宜墨守成規」。台灣時報,1999年1月22日,第2版。
「不分區立委宜否出任立法院長」。聯合報,1995年5月31日,第2版。
「正副議長何防停止政黨活動」。自立晚報,1996年6月26日,第3版。
「正本清源看地方補助款之爭」。自由時報,2001年4月21日,第3版。
「先辦好議長選舉再談改革國會」。民眾日報,1999年1月9日,第2版。
「從立法院的抗爭看國會警衛制度」。台灣時報,1988年12月15日,第2版。
「新任正副院長須因應形勢改革國會」。中國時報,1996年2月2日,第2版。
「應從憲政運作界定國會議長的政黨角色」,中國時報,1995年12月25日,第3版。
王業立。「當前政治生態下的國會議長角色」。中國時報,1999年2月2日,第15版。
王姵雯。「支持王鍾配國民黨祭黨紀」。台灣日報,2005年1月29日,第2版。
尹乃馨。「明訂立院正副院長應退出政黨活動,立委倫理法草案部分條文立院法制委員會通過」。聯合報,1995年3月23日,第2版。
台北訊。「執政黨提名倪文亞劉闊才競選連任立法院正副院長」。聯合報,1987年2月19日,第1版。
伍崇韜。「施明德向新黨求援,一旦當選願退出政黨」。中國時報,1999年1月23日,第4版。
朱雲漢。「台灣經驗的凋零與新生」。中國時報,2001年6月11日,第2版。
李建榮。「競逐立法院長有跡可尋,劉松藩登記選區域立委」。中國時報,1998年3月9日,第2版。
李欣芬。「立院正副院長退出政黨活動,台聯:提案不是針對王金平」。自由時報,2003年10月15日,第10頁。

李書璇。「真調會條例違憲,台聯要求王金平下台否則罷免」。台灣日報,2004
年12月18日,第3版。
李明賢。「王鍾配引反彈,橘軍忙安內」。自由時報,2005年1月27日,第2版。
李明賢。「修憲通過,國大廢了」。自由時報,2005年6月7日,A2。
沈富雄。「需要怎樣的國會議長?」。中國時報,2004年9月11日,A15。
林金正。「民進黨團指劉松藩、王金平未能秉公主持院會,將要求改選正副院長」。中國時報,1993年12月11日,第2版。
林金正。「劉松藩:只要修法建立議事中立環境就辭黨職」。中國時報,1994年1月15日,第2版。
林金正。「建立國會議長中立制,立委應爭千秋」。中國時報,1994年1月16日,第4版。
林晨柏。「九人小組建議優遇劉松藩」。中國時報,1999年1月20日,第4版。
林濁水。「立法院長的角色」。自由時報,1999年2月5日,第15版。
林河名。「違憲違法,綠營退席抗議」。聯合報,2003年11月28日,A2。
林金正。「國大60載,功過皆成空」。自由時報,2005年6月8日,A2。
林新輝。「小黨空間受嚴重擠壓」。聯合報,2005年6月8日,A4。
周育仁。「總統制無法化解當前憲政僵局」。中國時報,2004年10月5日,A6。
邱英明。「路竹園區,政院通過」。聯合報,2000年5月19日,第18版。
邱英明。「路竹聯外道路進度慢,將組專案小組執行」。聯合報,2001年3月17日,18版。
邱燕玲。「王金平:黨主席應與總統選舉切割」。自由時報,2005年2月16日,第2頁。
凌珮君。「在野立委:將對蕭揆提不信任案,指責國民黨把股市當做洗錢機器,不滿王金平違背院長中立原則」。聯合報,1999年2月24日,第3版。

張瑞昌、廖添財。「立院正副院長退出政黨活動提案被封殺」。中國時報,1994年1月15日,第2版。
張瑞昌。「罷免立院正副院長風波,出現轉圜」。中國時報,1994年1月16日,第4版。
張瑞昌。「在野黨要求立法院長王金平退出政黨活動」。中國時報,1999年1月13日,第2版。
陳杉榮。「改革立院高育仁發起連署推動『議事大中立』」。中國時報,1995年12月23日,第9版。
陳杉榮。「國民黨黨內初選,僅劉王配登記」。中國時報,1996年1月19日,第4版。
陳杉榮。「施明德VS劉松藩,互稱可敬的對手」。中國時報,1996年1月20日,第4版。
陳清喜。「立法院長功能遜色,形勢使然」。中國時報,1988年9月22日,第2版。*
陳永誠。「張俊雄、梁肅戎互打一巴掌,立院衝突白熱化」。中國時報,1991年4月13日,第1版。
陳毓鳳。「國民黨立委反彈,質疑王金平違反議事中立原則,堅持若要調整證交稅,應由政院提案」。聯合晚報,1999年2月23日,第3版。
陳素玲。「王金平跳入暴風圈,形象受損」。聯合報,1999年2月25日,第3版。
陳嘉宏。「面對罷免聲浪,饒自認沒錯」。中國時報,1999年6月17日,第2版。
陳鈺婷。「議長中立,修法規範」。自由時報,2004年8月17日,第7頁。
莊淇銘。「失了格局,丟了格調」。自立晚報,1999年1月26日,第2版。
曾濟群。「論議長的警察權」。青年日報,1988年12月9日,第2版。
游其昌。「立院正副院長初選,劉松藩王金平出線」。聯合報,1993年1月29日,第1版。
隋杜卿。「單一選區及政治影響」。中央日報,2002年6月19日,第3版。
黃信堂。「國民黨立委提數十項地方建設案,內政部同意編入預算」。經濟日報,1994年11月2日,第3版。
黃維助。「王金平:副手不同無扞格」。自由時報,2002年1月24日,第2版。
黃維助,「總預算爭議 國親向政院下通牒」,自由時報,2002年3月8日,第2版。
黃維助。「政治動機可以休矣」。自由時報,2003年7月15日,第5版。
黃維助。「泛綠擬推動修法規範國會議長中立,王金平:國情上行不通」。自由時報,2004年8月18日,第4頁。*
黃維助。「搶救總預算大作戰,王金平扮樞紐」。自由時報,2005年1月22日,A2。
黃維助。「創不同黨首例,王鐘配當選立院正副院長」。自由時報,2005年2月2日,A2。
黃維助。「民進黨團鎖定國會議長不能兼任黨魁,王金平反批:助馬打王」,自由時報,2005年2月17日,A4。
黃維助。「國會議長兼黨魁?要看憲政運作」。自由時報,2005年2月21日,第A6。
黃維助、彭顯君、李明賢、李欣芳。「選區經營,立委要當成里長幹」。自由時報,2005年6月10日,A6。
董孟郎。「關中提案:修法增訂正副院長應嚴守議事中立」。中國時報,1994年1月16日,第4版。
董孟郎。「建立議長中立制,朝野須有共識」。中國時報,1994年1月17日,第4版。
張樹森。「英國下議院禮遇議長模式值得借鏡」。聯合報,1991年11月26日,第11版。
張啟楷。「罷免劉松藩,十餘立委連署」。中國時報,1993年7月18日,第4版。

張瑞昌。「罷免立院正副院長風波出現轉圜」。中國時報,1994年1月16日,第4版 。
張啟楷。「核四攻防戰,國民黨『亂』得意的!」。中國時報,1994年7月13日,第2版。
張景為。「議事中立呼聲,為正副議長選情投下新變數」。中國時報,1995年12月23日,第2版。
張台麟。「共治將成為法國第五共和憲政運作常態」。中國時報,1997年6月3日,第11版。
國會小組。「修憲過關,立委減為113席」。自由時報,2004年8月24日,第1頁
鄒景雯。「學者觀點:單一選區兩票制,分立政府機率高」。2005年6月21日,A4。
廖添財。「立委激辯正副院長議事中立問題」。中央日報,1995年12月30日,第2版。
黎珍珍。「立委表現不及格,預算審查、品德操守最差」。中國時報,2000年9月18日,第3版。
樊嘉華。「罷免劉王,朝野激烈攻防」。中國時報,1996年6月24日,第2版。
蔡碧珠。「爭取設立南部科學園區,高縣南縣拉鋸戰」。中國時報,1994年1月27日,第7版。
蔡惠萍。「扁:立法院長不應兼黨職」。聯合報,2004年8月15日,A1。
蔡惠萍。「綠營將修法,要求立院龍頭不兼黨職」。聯合報,2004年8月17日,A2。
劉育民。「王金平赴大寮,接受陳情」。聯合報,2002年6月26日,第18版。
劉潛如。「王金平:議事中立,政院勿小人之心」。中央日報,2003年12月19日,第2版。

謝生富。「維護國會莊嚴,提振議事功能」。中央日報,1987年12月20日,第2版。
戴文彪。「張俊雄:議會的亂象癥結在於議長主持會議不中立」。中國時報,1995年12月18日,第4版。
鍾蓮芳。「近七成立委認為院長權威不足」。民生報,1995年8月1日,第20版。
鍾蓮芳。「劉松藩成抗爭焦點,在野黨一致批評主持議事不中立」。民生報,1996年10月2日,第20版。
蕭銘國。「王金平:議事中立無關罷免,台電員工赴立院聲援,譴責暴力,支持核四」。中央日報,2000年11月4日,第3版。
蕭旭岑。「國會議長中立,可師法英內閣制」。中國時報,2004年8月17日,A2。
羅璜。「立法院長人選更替」。聯合報,1961年2月21日,第2版。
羅如蘭。「陳建治批判王金平偏向執政黨,揚言予以罷免」。中國時報,2000年12月27日,第4版。
羅曉荷。「各政黨席次及得票率」。聯合報,2004年12月12日,A1。
(六)網站
「Speakers of the House from 1376」,http://www.wordiq.com/definition/
Speaker_of_the_British_House_of_Commons,2004年6月9日。
「The Speaker」,http://www.parliament.uk/factsheets,2004年11月13日。
「中國國民黨全球資訊網」。http://www.kmt.org.tw/AboutUs/Aboutus-7.html
,2005年3月28日。
「分工型半總統體制:1919~1999年的芬蘭總統」。http://www.npf.org.tw/
PUBLICATION/ CL/ 091/CL-R-091-001.htm,2004年12月25日。
「法國議會制度」,http://www.yihuiyanjiu.org/yhyj_readnews.aspx?id=
123&cols=1112,2004年6月30日。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http://www.elitefrance.com/french%20culture/
history/ french%20culture% 20history_13.htm,2004年11月19日。
「法國的議會組織」,www.romanfr.com/content/view/98/165/+%E6%B3%95%
E5%9C%8B+%E5%9C%8B%E6%B0%91%E8%AD%B0%E6%9C%83+%E8%AD%B0%E9%95%B7+%E5%9C%B0%E4%BD%8D&hl=zh-TW&ie=UTF-8&inlang=zh-TW,2004年11月25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1.198.146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1.198.146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