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3113-16182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3113-161821
論文名稱
Title
鄉鎮市改制為區對地方民主治理之影響-高雄市區長的觀點
The Impact of Transforming Townships into Districts on Local Democracy Govern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District Executives in Kaohsiung Ci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7-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9-03
關鍵字
Keywords
縣市改制、官派區長、民主治理、地方自治、地方治理
local governance, local autonomy, democratic governance, municipal restructuring, appointed-district executiv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9 次,被下載 70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702 times.
中文摘要
民國99年底,縣市改制直轄市後的四都,原縣級以下的鄉(鎮、市)皆改制為行政區,其首長也由民選改為官派。這對台灣的民主政治與地方自治而言,是一大嬗變。官派區長有別於以往的民選鄉鎮市長,缺少自治權限與資源,因此被部分人士批評為有礙基層民主。然而,亦有許多人認為,區長派出制度,可改善選舉與派系文化、並且提升地方治理整體效能,因而支持基層首長官派。因此,本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探索改制前後的地方政治生態;關心從民主治理的回應性、行政專業效能與究責性等標準而言,官派區長制度比起過往民選代議體制究竟熟優熟劣;並探討由民選機關改制為派出機關,面臨的治理困境與政策建議。
本研究採用質性取向的深度訪談法,針對十三位鄉鎮市改制立場不一的前任鄉鎮市長與現任區長進行訪談。研究結果發現,受訪者多半同意改制後地方惡質政治生態已改善,行政效能與施政專業度也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多數受訪者也承認區公所受限於階層化的法定角色,回應性明顯不及鄉鎮市公所,且民眾難以直接透過選票對其究責。而體制的轉變,區治理面臨許多挑戰,有些隨縣市合併時間拉長已改善,但權責歸屬問題仍可能不斷浮現,因此橫向的溝通聯繫實屬重要。
從研究得知,選舉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所有認同官派制度的受訪者,主要的考量,縱使他們不認為改制後有提升行政效率與效能,仍支持區長官派。而為了提升行政效率,市府與各區公所應定期檢討權限劃分,適度下放權力予區公所,以提升改制後地方治理成效。並且從多元網絡治理的角度而言,區長應當串聯與外部民間團體合作,接受更多元而有效的監督與課責機制,以超越過去鄉鎮市長官派的爭議,兼顧民主與效能。
Abstract
There were four new special municipalities formed and an existing one expanded in December 2010 under the framework of municipal restructuring. In line with the restructuring, counties, townships and cities that had existed in these municipalities were restructured into districts, and district executives were appointed instead of elected from then on. This change created a new phase in Taiwan’s democracy and local autonomy. Appointed-district executives, however, lack the power of autonomy and resources as elected executives used to have,;and hence this change has been criticized by some citizens for hindering the progress of grassroots democracy. Many, on the other hand, support the system of appointed-district executives because they believe it will improve Taiwan’s election and faction culture as well as overall local governance efficiency.
Using Kaohsiung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local governance before and after restructuring. This study illustrat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appointed-district executive system in terms of democratic governance response, administrative professional efficiency and accountability. It also discusses the difficulties of governance faced when changing from elected agencies to agencies sent by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s and relevant strategies for response.
This study adopts a qualitative approach by conducting interviews with 13 former executives of cities, towns, counties as well as incumbent district executives who hold different views over municipality restructuring. Results show that most interviewees agree to the fact of improvement of malignant local political system after restructuring as well as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nd professional governance. On the other hand, most interviewees also admit that the responsiveness of district offices are worse performed than previous offices (cities, towns, counties) due to the limits of their hierarchical nature, while voters are not able to seek accountability from them through elections. District governance is faced by many challenges because of system change. Some have improved following municipality restructuring, while it is still possible for the problem of accountability to emerge.
From this study, it is shown that the main consideration for supporting appointed-grass root executive system resulted from problems caused by elections could be improved after restructuring.. Nevertheless, more resources and autonomiesshould be granted to district offices in an appropriate way, so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efficiency and democracy at the local level could be both improved in a post-election phas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9
第一節 鄉鎮市地方自治相關論述與發展問題 9
第二節 地方治理與鄉(鎮、市)改制為區之相關研究 25
第三節 民主治理相關研究文獻 40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1
第一節 質性取向的研究方法 5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52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57
第四章 鄉鎮市長官派對地方治理之影響 61
第一節 鄉鎮市長對民選與官派的態度及看法 61
第二節 改制後的民主治理與行政效能 70
第三節 民選機關改為派出機關後的治理困境與對策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1
第二節 政策建議 104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7
附錄 11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文忠國 (2000)。 從民意趨向論鄉鎮市長官派的可行性。中國地方自治, 53 
 (7),頁 22-24。

王紫璇(2012)。鄉鎮市長民選改官派對地方事務之影響—以臺中市為例。中興  
  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學位論文,台中市。

申慶壁 (2005)。 台灣的地方自治史話。中國地方自治, 58(12),頁 22- 
  32。

朱雲漢 (2004)。 臺灣民主發展的困境與挑戰。臺灣民主季刊, 1(1),頁  
  143-162。

余致力 (2006)。 倡廉反貪與民主治理。臺灣民主季刊, 3(3),頁 165- 
  176。

呂育誠 (2003)。 我國鄉鎮市組織變革問題與策略。中國地方自治, 56  
  (6),頁 4-26。

呂育誠 (2006)。 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的分析。台北市:元照。

呂育誠 (2007)。 地方政府治理改念與落實途徑之研究。台北市:元照。  
  
李文英(2011)。從民主治理探討台北市女性權益促進委員會之變遷   
  (1996~2010年)。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台北市。

李台京 (2008)。台灣地方政府。台北市:三民書局。

李長晏(2006)。地方治理的問題認定與制度重建。「三合一選舉後我國地方自  
  治發展的議題與前瞻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北市。

林男固(2001)。地方派系依侍動員結構的演變與特質---高雄縣內門鄉的個案分  
  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班,南投縣。

紀俊臣 (2001)。 行政區劃與鄉鎮市自治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
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紀俊臣 (2006)。 地方制度法所建構的地方自治模式。中國地方自治, 59
  (10),頁 3-14。

孫煒 (2008)。 民主治理與非多數機構:公民社會的觀點。公共行政學報
  (26),頁 1-35。

徐兆霖(2011)。高雄縣市合併改制對地方派系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高永光 (2007)。 地方治理與地方民主。研習論壇 理論與實務(74),頁 1-6。

孫本初、鍾京佑 (2006)。 從地方政府到地方治理:網絡治理之分析。中國地方自治, 59(4),頁 33-54。

陳志瑋 (2004)。 行政課責與地方治理能力的提昇。政策研究學報(4),頁 23-45。

陳沛郎、謝順旭 (2005)。 從民主政治論我國鄉鎮市自治之方向。弘光人文社會學報, 3,頁 319-357。

陳泰尹(2009)。民主化後的台灣地方派系:以嘉義縣林派為例。清華大學清華
  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陳敦源 (2012)。 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 台北市: 五南圖書。

陳朝建 (2004)。 基層政治:論地方制度與地方自治。中國地方自治, 57(7),頁 4-22。

陳朝建 (2011)。 改制直轄市後區公所功能業務調整及其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研考雙月刊, 35(6),頁 71-87。

陳陽德 (1999)。 台灣鄉鎮市與區級政府之比較研究─台中縣市民眾與菁英態度之調查。 台北市: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陳陽德、謝秉憲(2007)。地方自治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作用。「地方自治與民主發展:台灣經驗的省思」發表之論文,台中市:東海大學。

張世熒(2012)。黑道對地方政治之影響。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2013年5月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513。

彭渰雯 (2010)。 德國生態小鎮菲爾特的自治經驗初探─兼論台灣次級地方政府的自治條件。看守台灣季刊, 12(4),頁 55-62。




彭渰雯、吳勁毅、溫炳原(2009年7月11日)。縣市升格不應忽略地方自治。自由時報。2013年5月取自
http://yenwenny.blogspot.tw/2009/07/blog-post.html

彭德富 (2005)。 地方性公民投票制度: 修法與實踐。朝陽人文社會學刊, 3(2),頁 1-26。

黃錦堂(2001)。新四都權力業務下放。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3年5月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1/8845。

黃于修(2007)。鄉鎮市公所體制改造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桃園縣。

黃建銘 (2010a)。 直轄市區長產生方式之探討: 單軌與雙軌的抉擇。府際關係研究通訊,9,頁 11-14。

黃建銘 (2010b)。 從民主治理觀點論新臺中直轄市之行政區劃策略 。文官制度季刊,2(1),頁 19-44。

葉明勳、劉坤億 (2012)。 五都新制下區公所法制定位與治理職能之研析。文官制度季刊, 4(2),頁 93-126。

葛永光 (1996)。 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 新北市: 國立空中大學。

廖俊松(2000)。 地方政府的角色與職能:以社會資本為中心的地方治理觀。研習論壇精選第四輯-政經變遷與公共治理。南投市: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地方行政研習中心。

廖益興 (1997)。 鄉鎮市自治選舉的存廢。國家政策雙週刊, 174,頁 14-15。

趙永茂 (1998)。 地方政治生態與地方行政的關係。政治科學論叢(9),頁 305-328。

趙永茂(2002)。台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市: 翰蘆圖書。

劉念夏(2000年12月1日)。基層選舉變革的辯正。中央日報,2版。

劉念夏(2001)。鄉鎮市級自治選舉存廢之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站。2013年5月取自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IA/090/R/IA-R-090-003.htm。

潘淑滿 (2010)。 質性研究: 理論與應用。台北: 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蔡允棟 (2001)。 官僚組織回應的概念建構評析-新治理的觀點。中國行政評論, 10(2),頁 89-134。

蔡秀涓 (2012)。 台灣民主治理:政務官與官僚體系的磨合。台北市: 新台灣國策智庫。

鄭逢堅(2012)。縣市合併升格對地方基層治理影響之研究—以臺南市七股區公所為例。成功大學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專班學位論文。

蕭怡靖、黃紀 (2011)。 施政表現在不同層級地方選舉中的影響:2009年雲林縣縣長及鄉鎮市長選舉之分析。選舉研究, 18(2),頁 59-86。

薄慶玖 (2004)。 地方政府與自治。 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文獻
Bowornwathana, B.(1997)“Transforming Bureaucracie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New Democratic Governance Paradigm,”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21:3:249-308.

Boyer, W. W. (1990). “Political Science and the 21st Century: From Government to Governance.” 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33: 50-54.

Sørensen, E. (2002). “Democratic theory and Network Governance.” Administrative Theory & Praxis, 24(4), 693-720.

Whitaker, G. P., Altman-Sauer, L., & Henderson, M. (2004). “Mutual Accountability between Governments and Nonprofits Moving Beyond ‘Surveillance’ to ’Service’. “The American Review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34(2), 115-133.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