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4109-14500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4109-145007
論文名稱
Title
魏晉時期文體論研究
A Research on Stylistics of the Wei-Jin Dynast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2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8-04
關鍵字
Keywords
魏晉、文類、文體論、文體
genre, style, stylistic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9 次,被下載 279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795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以「魏晉時期的文體論」為研究對象,探討魏晉時期之曹丕、桓範、皇甫謐、左思、傅玄、摯虞、陸機、李充等文論家對詩、賦、銘、箴、誄、碑、哀辭、頌、讚、七、連珠、論、說、檄、奏、議、表、書等十八種文類應有的理想文體的觀點。論文中所討論的重點有二:一是分析各家觀點所具有的涵義,並比較他們觀點之異同;一是探討他們的觀點在文體理論史上所具有的影響及價值。一般論述魏晉時期的文體論者大都是以文論家為首,探討他們對各種文類的看法;本論文之架構則是以文類為首來論述各家觀點,希望藉此了解魏晉時期對於某一文類的全部觀點,這是本論文與其它論文不同之處。本論文所討論的文類共計十八種,論述的先後次序,基本上是依照劉勰《文心雕龍》的體例而略作調整。在章節的安排上:詩、賦因論述內容較多,乃各為一章:第三章論詩、第四章論賦。其餘則一節論一種文類,又按論述字數的多寡,將文類性質相近、相關者合為一章:第五章論銘、箴、誄、碑、哀辭;第六章論頌、讚、七、連珠;第七章論論、說、檄、表、奏、議、書。魏晉時期文體論的發展與時代風氣、學術及文學風潮有密切關係,故在第二章先對此加以說明。第八章則為結論。總結本論文之研究成果有三大點:一、深入探討、闡釋文論家們所提出的每一文類應有的理想文體觀點。例如:曹丕所提出之雅、實、理、麗,陸機所提出的緣情綺靡、體物瀏亮、博約溫潤、頓挫清壯、纏綿悽愴、優游彬蔚、披文以相質、煒曄譎誑、精微朗暢等,李充所提出的辭簡義正、切厲誇壯、宜以遠大為本,不以華藻為先、貴于允理,不求支離等等,本論文都深入地探求它們的意義內涵。摯虞、桓範、傅玄等人在論述詩、賦、銘、誄、頌、讚、連珠等文類時,雖沒有特別使用描述性的語詞說明該文類應有的理想文體,本論文也試著從他們的論述中指出他們可能的主張,並加以解釋說明。二、將這些文體觀點與劉勰的觀點比較,指出他們對劉勰的影響。這個部份前人雖然已有許多的探討,並有極深刻精闢的見解,但其中還是有一些地方,前人並沒有注意到、或是說明不夠清楚的。本論文就針對這些地方作補充說明。三、指出它們對隋唐以下文體論的影響。魏晉時期的文體觀點對後代之影響,有直接的影響,有間接的影響。間接影響是指透過文心雕龍所形成的影響,這個部份比較少人注意,那是因學者們論隋唐以下文體論所受之影響時,大都只溯源到《文心雕龍》,然而《文心雕龍》中有許\多觀點其實是繼承自魏晉之論,本論文試者指出這些地方,使得魏晉時期文體論對後代所形成之影響,不再被忽略,而能彰顯出來。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 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5
第二節 文獻檢討------------------------------------9
第三節 研究範圍-----------------------------------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20
第二章 魏晉時期文體論發展之背景 -------------------27
第一節 尚名的士風---------------------------------27
第二節 文學的發展---------------------------------37
第三節 玄學的發展---------------------------------49
第四節 佛教的東傳 --------------------------------61
第三章 詩 -----------------------------------------------------69
第一節 曹丕:欲麗 --------------------------------69
第二節 陸機:緣情綺靡-----------------------------76
第三節 摯虞:雅音之韻,四言為正-------------------83
第四節 結 語 ------------------------------------88
第四章 賦 ----------------------------------------------------91
第一節 曹丕:欲麗 --------------------------------91
第二節 陸機:體物瀏亮 ----------------------------97
第三節 摯虞:言省而文有例 -----------------------101
第四節 左思:美物貴本,讚事宜實 -----------------105
第五節 皇甫謐:文必極美,辭必盡麗 ---------------109
第六節 結 語 -----------------------------------113
第五章 銘、箴、誄、碑、哀辭 -------------------------115
第一節 銘 ---------------------------------------115
第二節 箴 ---------------------------------------124
第三節 誄 ---------------------------------------131
第四節 碑 ---------------------------------------138
第五節 哀辭 -------------------------------------142
第六章 頌、讚、七、連珠 -------------------------------145
第一節 頌 ----------------------------------------145
第二節 讚 ----------------------------------------150
第三節 七 --------------------------------------155
第四節 連珠 --------------------------------------161
第七章 論、說、檄、表、奏、議、書 ----------------165
第一節 論 ----------------------------------------165
第二節 說-----------------------------------------172
第三節 檄-----------------------------------------175
第四節 表 ----------------------------------------178
第五節 奏 ----------------------------------------181
第六節 議 ----------------------------------------187
第七節 書 ----------------------------------------192
第八章 結 論 ------------------------------------------------195
附 錄:魏晉文論家「文體論」建樹一覽表------------- 205

參考書目 ----------------------------------------------------------209
一、 專 書 -------------------------------------209
二、 學位論文 -----------------------------------214
三、 期刊論文------------------------------------21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 書

于迎春:《漢代文人與文學觀念的演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
王夢鷗:《古典文學論探索》(臺北:正中書局,1984年)
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1年)
王鎮遠•鄔國平編選:《清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王 充:《論衡》,《諸子集成》第七冊(上海:上海書店影印,1991年)
王 符:《潛夫論》,《諸子集成》第八冊(上海:上海書店影印,1991年)
王 瑤:《中古文學史論》(臺北:長安出版社,1986年)
王運熙•楊明:《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王運熙:《中古文論要義十講》(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金凌:《文心雕龍文論術語析論》(臺北:華正書局,1981年)
王金凌:《中國文學理論史上古篇》(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
王金凌:《中國文學理論史六朝篇》(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
王德華:《新譯陸機詩文集》(臺北:三民書局,2006年)
王人恩:《古代祭文精華》(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1993年)
王力堅:《六朝唯美詩學》(臺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王之望:《文學風格論》(修訂本)(臺北:學海出版社,2004年)
孔穎達:《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標點本,1999年)
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新校排印本,1987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3年)
阮 元:《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標點本,1999年)
吳 訥:《文章辨體序說》(臺北:華文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吳承學:《中國古典文學風格學》(廣州:花城出版社,1993年)
吳承學:《中國古代文體形態研究》(增訂本)(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2年)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篇》(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3年)
何 欣譯•Graham Hough 著:《文體與文體論》(臺北:成文出版社,1979年)
李翠瑛:《六朝賦論之創作理論與審美理論》(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2年)
李士彪:《魏晉南北朝文體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沈 約:《宋書》(臺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0年)
沈 謙:《文心雕龍之文學理論與批評》(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
林 紓:《畏廬論文等三種》(臺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
林文月:《中古文學論叢》(臺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1年)
周振甫:《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98年)
周振甫:《文學風格例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周祖譔:《隋唐五代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房玄齡等:《晉書》(臺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2年)
紀 昀等:《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臺北:藝文印書館,1989年)
韋勒克等著•王夢鷗等譯:《文學論》(臺北:志文出版社,1990年)
姜劍雲:《太康文學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俞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二)(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
徐師曾:《文體明辨序說》(臺北:華文出版社,出版年不詳)
徐復觀:《中國文學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1年)
徐公持:《魏晉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班 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1年)
唐翼明:《古典今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唐翼明:《魏晉清談》(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年)
袁濟喜:《六朝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孫 梅:《四六叢話》(臺北:世界書局,1984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曹汝霖:《漢晉學術編年》(臺北:長安出版社,1979年)
陳必祥:《古代散文文體概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
陳 壽:《三國志》(臺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3年)
陳昌明:《緣情文學觀》(臺北:臺灣書店,1999年)
陳良運:《中國詩學體系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陳 拱:《文心雕龍本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張仁青:《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
張少康:《文賦集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張少康•盧永璘:《先秦兩漢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范文瀾:《文心雕龍注》(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3年)
范 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1年)
梁容若:《中國文學史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許文雨:《文論講疏》(臺北:正中書局,1973年)
陸侃如•牟世金:《文心雕龍譯注》(臺北:建安出版社,1997年)
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郭紹虞:《中國歷代文學論著精選》(臺北:華正書局,1991年)
郭建勛:《辭賦文體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郭英德:《中國古代文體學論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臺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魏晉思想》(甲編五種)(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黃坤堯:《詩歌之審美與結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
黃 侃:《文心雕龍札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年)
童慶炳:《文體與文體創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程章燦:《魏晉南北朝賦史》(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年)
楊明照:《抱朴子外篇校箋》(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楊 牧:《陸機文賦校釋》(臺北:洪範書店,1985年)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臺北:漢京文化公司,1987年)
詹 鍈:《文心雕龍的風格學》(臺北:正中書局,1994年)
詹 鍈:《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揚 雄:《法言》,《諸子集成》第七冊(上海:上海書店影印,1991年)
趙幼文:《曹植集校注》(臺北:明文書局,1985年)
遍照金剛撰•盧盛江校考:《文鏡秘府論彙校彙考》(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廖蔚卿:《六朝文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81年)
廖蔚卿:《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
廖蔚卿:《中古詩人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褚斌杰:《中國古代文體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1年)
樓宇烈校釋:《王弼集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92年)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91年)
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臺北:華正書局,1984年)
劉熙載:《藝概》(臺北:漢京文化公司,2004年)
劉 劭:《人物志》(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金臺本校刊,1988年)
劉運好:《魏晉哲學與詩學》(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年)
劉運好:《陸士衡文集校注》(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年)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鄭 玄:《毛詩鄭箋》(臺北:臺灣中華書局據相臺岳氏家塾本校刊,1983年)
鄭 玄注•賈公彥疏:《周禮》(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三經注疏標點本,1999年)
葛曉音:《八代詩史》(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錢 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5年)
錢 穆:《莊老通辨》(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三)》(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
盧盛江:《魏晉玄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年)
歐陽詢:《藝文類聚》(京都:中文出版社,1980年)
蔣伯潛:《文體論纂要》(臺北:正中書局,1959年)
鍾 嶸著•陳延傑注:《詩品注》(臺北:里仁書局,1992年)
簡宗梧:《漢賦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
魏 徵等:《隋書》(臺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0年)
顏崑陽:《六朝文學觀念叢論》(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歸 青•曹 旭:《中國詩學史》(魏晉南北朝卷)(廈門:鷺江出版社,2002年)
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羅宗強:《讀文心雕龍手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年)
羅根澤:《樂府文學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羅根澤:《魏晉六朝文學批評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蕭 統編•李 善注:《文選》(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蕭子顯:《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排印本,1993年)
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臺北:長安出版社,1981年)
薛鳳昌:《文體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8年)
鬱 沅•張高明:《魏晉南北朝文論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9年)

二、學位論文

呂湘瑜:《漢魏六朝檄移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2)
金良美:《陸機〈文賦〉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
林家宏:《文心雕龍文體論實際批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邱仕冠:《枚乘〈七發〉與七體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
黃銀珠:《曹丕《典論•論文》之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陳春滿:《《典論•論文》與〈文賦〉比較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5)
劉 渼:《劉勰文心雕龍文體論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
賴麗蓉:《從思維形式探究六朝文體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
諸海星:《中國文體分類學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賴欣陽:《魏晉六朝文體觀念考析》(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盧景商:《六朝文學體裁觀念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
蔡英俊:《六朝風格論之理論與實踐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

三、期刊論文

王力堅:〈西晉形式主義文論的貢獻〉,《中國文化月刊》,185期,1995年3月。
王力堅:〈理論的剛柔分野與創作的柔美趨歸──論六朝文學風格形態〉,《中國國學》,第24期,1996年10月。
王美秀:〈從《世說新語•文學篇》談清談與文學的關係〉,《文理通識學術論壇》,第五期。
王曉毅:〈漢魏之際儒道關係與士人心態〉,《漢學研究》,第15卷,第1期,1997年6月。
何寄澎•許銘全:〈模擬與經典之形成、詮釋──以陸機「擬古詩」為對象之探討〉,《成大中文學報》第十一期,2003年11月。
朱曉海:〈〈文賦〉通釋〉,《清華學報》,新三十三卷,第二期,2003年12月。
朱曉海:〈六朝玄學對文學影響的另類觀察〉,《六朝學刊》,第一期,2004年12月。
呂武志:〈劉勰《文心雕龍》與陸機〈文賦〉〉,《中國學術年刊》,第十九期,1998年3月。
呂武志:〈劉勰《文心雕龍》和陸雲〈與兄平原書〉〉,《東吳中文學報》,第四期,1998年5月。
呂武志:〈從文體論看摯虞《文章流別論》對劉勰《文心雕龍》的影響〉,《東吳中文學報》,第五期,1999年5月。
呂湘瑜:〈檄移通論〉,《問學集》,第十二期。
李慕如:〈魏晉玄學與六朝文論──六朝文學理論中之玄學思想〉,《屏東師院學報》,第七期,1994年6月。
周玉琴:〈「毛詩序」中論詩觀點對中國文學理論的影響〉,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系,「第二屆中國經學學術研討會」,2001年12月。
周建渝:〈「連珠」論〉,《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柯慶明:〈「論」、「說」作為文學類型之美感特質的探究──中古文學部分的考察〉,《廖蔚卿教授八十壽慶論文集》(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卓國浚:〈「義直而文婉,體舊而趣新」──論潘岳哀體〉,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學誌》,第七期,2003年12月。
許銘全:〈從南朝文學論爭與發展看《文選•序》之意義〉,《中國文學研究》,第十六期,2002年6月。
張森富:〈六朝小賦的興盛與「言意之辨」的關係〉,《中華學苑》,第五十期。
張靜二:〈曹丕的文氣說〉,《漢學研究》,三卷一期,1985年6月。
張靜二:〈中西比較文學中的文類學研究──兼論文類移植的問題〉,《中外文學》,第十九卷,第十一期,1991年4月。
黃端陽:〈劉勰〈詮賦〉觀點析探〉,《東方人文學誌》,第3卷,第3期,2004年9月。
莊耀郎:〈言意之辨與玄學〉,《哲學與文化》,第三十四卷第四期,2003年4月。
游志誠:〈中國古典文論中文類批評的方法〉,《中外文學》,第二十卷,第七期,1991年12月。
游適宏:〈「七」一個文類的考察〉,《國立編譯館館刊》,第二十七卷,第二期。
溫光華:〈劉勰《文心雕龍》樂府詩論探析〉,《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五期,2001年6月。
齊益壽:〈文心雕龍與文選在選文定篇及評文標準上的比較〉,《古典文學》第三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1年)
廖蔚卿:〈劉勰的風格論〉,《中國古典文學論文精選叢刊》(臺北:幼獅文化公司,1980年)
葉 崗:〈文體意識與文學史體例〉,《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十七期,2000年9月。
鄧仕樑:〈論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四卷,一期,1994年1月。
賴麗蓉:〈文心雕龍「文體」一詞的內容意義及「文體」的創造〉,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文心雕龍綜論》(臺北:臺灣學書局,1988年)
蔡英俊:〈曹丕「典論論文」析論〉,《中外文學》,第八卷,第十二期,1980年5月。
蔡英俊:〈「風格」的界義及其與中國文學批評理念的關係〉,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文心雕龍綜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簡宗梧:〈枚乘《七發》與漢代貴遊文學之發皇──論《七發》為貴遊文學之說帖〉,《兩漢文學學術研討論文集》(臺北:華嚴出版社,1995年)
簡宗梧:〈從漢到唐貴遊活動的轉型與賦體變化之考察〉,《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第一期,1999年6月。
顏崑陽:〈漢代「賦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文學院編,《第三屆國際辭賦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6年12月。
顏崑陽:〈六朝文學「體源批評」的取向與效用〉,《東華人文學報》,第三期,2001年7月。
顏崑陽:〈論「文體」與「文類」的涵義及其關係〉,《清華中文學報》,第一期,2007年9月。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