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5102-11312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5102-113123
論文名稱
Title
跨國企業在台指標性投資案相關議題研究-以德國拜耳台中港投資個案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8-05
關鍵字
Keywords
社區溝通、二異氰酸甲苯酯、跨國企業、危機管理、反拜耳聯盟
TDI, Anti-Bayer League, Crisis Management, MNC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8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8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截至目前為止,有關1996年至1998年間德國拜耳公司台中港投資案之學術性論文以拜耳案為全部或部份研究案例之專論至少有20篇以上,但或許由於研究者之學門不同,對受訪者之意識型態之不查以及缺乏第一手資料,因此所呈現之論述,無論賦予拜耳或反拜耳的支持、批評或讚賞,皆有失之偏頗之憾; 甚或嚴重者,對基本資料之解讀亦時有錯誤出現,導致乙論文引用甲論文以訛傳訛,試想資料蒐集與判讀都已偏頗,何來正確的研究。
有鑑於此,筆者忝為該案之負責人,深感有必要就此一案例,以事件回顧的方式,佐以真實史料,嘗試以「學習歷史法」實證個案分析的角度,針對拜耳公司在台投資案之相關議題- 政治與政府遊說,媒體、社區之生態與溝通,學界,跨國企業投資決策、危機處理等六構面,做一全面性的剖析及探討。
本研究的最終目的,祈能給正處民主轉型中的台灣,包括產、官(中央與地方)、學、民代、媒體、社區,在面對全球(國際)化競爭及兩岸政經微妙競合演化下,如何正確看待MNC在台投資案,縮短學習曲線,加速提昇國際競爭力。同樣的也能提供MNC如何深入瞭解在台投資的相關議題而減少學習成本,增進企業運用台灣資源,使台灣成為MNC前進亞洲最大市場大陸的基地與門戶(大前研一,2001)。
I
本研究結論如下:一、事件的發生、擴大到結束肇因於相互間的不了解;二、政治分裂嚴重影響MNC投資事務;三、「反核就是反獨裁」-「反拜耳其實是反政府」;四、拜耳案未在台落實非關危機處理成果或地方派系;五、MNC的投資選項顯然較國內企業多,地點選擇具彈性;六、投資案不成對台灣不見得是負數,「正視經濟事務,調整財經政策」讓綠色執政重「商」是正向影響;七、六構面的解析有助於事件發展的剖析與觀察過程中六構面的互動關係;八、拜耳案可供台灣企業與MNC雙方借鏡的地方


Abstract
Abstract
With regard to the Bayer transnational siting in Taichung during the 1990s, at least 20 theses and literatures are documented.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research sects, ideologies, prejudices and/or lack of first hand information, these literatures are mostly with bias despite of the criticism or compliment to Bayer.
In light of the biases, the writer as the person in charge of the project, would like to apply the ” learning history” case study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documents to review,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topics that impacted to the project, the analytical structure namely “six structures”- politics and lobbying, media ecology and communication, community ecology and communication, academic circle, decision making of MNC siting and crisis managemen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trying to provide a case study that may help Taiwan to shorten the learning curve under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competition and corporation across the strait, at the same time to furnish MNC with an in depth siting project research to reduce the learning cost. Hoping that Taiwan could become the springboard for MNC to enter the biggest market in Asia- China.
Conclusions:
1. The event started, dilated and ended because of misunderstanding.
2. Political dispute affected MNC siting project severely.
3. “Anti-nuclear is to opposite autocracy”- “Anti-Bayer is to opposite government”.
4. Bayer’s final decision did not refer to the result of crisis management or local faction.
5. High flexibility of siting - MNCs’ siting options are obviously higher then local enterprises.
6. It is not necessary a negative issue to Taiwan while Bayer abandoned its plan. The new ruling party has adjusted its policy to focus on economic issue is a positive impact.
7. The “six structures” proved its value by helping researcher review; analyze the interactions among the six structures.
8. The project provides ways learning for both MNC and Taiwa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動機......................................................................................................1
第二節研究目的......................................................................................................3
第二章文獻探討..........................................................................................................5
第一節環保抗爭研究..............................................................................................5
第二節拜耳案的直接文獻探討..............................................................................8
第三節現有文獻中研究觀點的限制....................................................................11
第三章研究方法與設計............................................................................................14
第一節研究方法說明............................................................................................14
第二節研究步驟與限制........................................................................................16
第四章個案回顧與分析............................................................................................19
第一節背景分析....................................................................................................19
第二節拜耳台中港投資案的事件經過................................................................28
第三節拜耳案之六構面剖析................................................................................67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101
第一節研究結論..................................................................................................101
第二節研究建議..................................................................................................106
第三節後續研究建議..........................................................................................107
參考文獻....................................................................................................................108
中文部份................................................................................................................108
英文部份................................................................................................................114
參考資料....................................................................................................................117
反拜耳聯盟文件與資料........................................................................................117
拜耳公司內部文件資料........................................................................................118
政府機關文件資料..........................................................................................
其他資料................................................................................................................119
報章雜誌資料........................................................................................................119
IV
表目錄

表4-1 拜耳公司研究與開發略表.............................................................................20
表4-2 拜耳公司近年主要併構案表.........................................................................21
表4-3 拜耳案大事紀-事件與研究主題.................................................................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施富盛,2000,地方發展過程中民眾與政治勢力及跨國企業的關係-以德商拜耳公司台中港設廠案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吳仕吉,1999,拜耳案與石化政策.政策綱絡觀點,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組經組論文。
董璧仁,1999,跨國企業與地主國之談判,靜宜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健蘭,2000,企業與利益團體間的議題管理策略研究-以拜耳公司在台設廠案為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穎峰,2000,台灣環保政治的結構與策略分析-核四案與拜耳案的比較,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論文。
鄭淑麗,1995,社會運動與地方社區變遷︰以貢寮鄉反核四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尤雯雯,1998,地方建設過程中的地方政府與地方派系︰以台中縣梧棲鎮為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乾元,1997,台灣石化工業公害糾紛的政治經濟分析︰國家中心的研究途徑,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振源,1996,台灣環保問題的政經分析,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煥偉,1998,台灣民主轉型之結構與策略互動分析(1949~1997)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傳陽,1992,大眾傳播媒介與社會運動︰一個議題傳散模式的初探--以宜蘭反六輕設廠運動報導為例。政大新研所碩士論文。黃瀚鋒,1994,利益團
108
體在立法院遊說活動之研究。文化政治所碩士論文。
黃瀚鋒,1994,利益團體在立法院遊說活動之研究。文化政治所碩士論文。
喻靖媛,1994,記者及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之關聯性研究。政大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光明,1994,台中縣地方派系權力結構轉變與運作,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鏈,1992,五輕建廠的政治經濟分析,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正亮,1989,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的轉化,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志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前程企管。
張中勇,1992,危機與危機處理之研究-一個研究概念與理論的分析,警學叢刊。
黃懿慧,1993,從反核運動看核四溝通問題,理論與政策,第七卷第四期。
單美雲,1996,核四議題生命歷程及台電議題管理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198期。
關子尹,1991,海德格論「別人的獨裁」與「存活的獨裁」-從現象學觀點看世界,鵝湖學誌;第6期。
苗豐強,2000,雙贏策略,天下遠見出版社。
杜拉克(Peter F. Druker),2000,知識管理,天下遠見出版。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2001, 見樹又見林(The Forest and the Trees: Sociology as life, Practice, and Promise),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群學出版社。
大前研一,2001,看不見的新大陸,天下遠見出版社。
胡幼慧,畢恆達、徐宗國、周雅容、夏林清、列仲冬、姚美華,1998,質性研
109
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印行。
吳忠吉,1998,產業政策的回顧與前瞻,21世紀國家政策叢書,中國國民黨。
夏鑄九,1993,空間,歷史與社會,五南出版社。
郭正亮,1998,民進黨轉型之痛,天下遠見。
黃光國,1997,權力的漩渦,城邦出版社。
彭懷恩,1997,台灣政治文化的剖析,風雲論壇。
蔡勇美、郭文雄,1984,都市社會學,巨流出版社。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6,國土綜合發展計畫。
文崇一,1990,台灣的社區權力結構,東大,初版。
王振寰,1993,反對運動與台灣的政治轉型,收錄於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台灣的政治與社會轉型,台灣社會研究叢刊。
丘昌泰,1995,剖析我國公害糾紛,淑馨出版社。
,1996,建構利害關係人取向的環境風險政策,時英出版社。
台灣環境保護聯盟,1997,愛台灣,就不要傷害她,台灣環境,106期,1月號。
李亦園,1988,核能電廠與民眾意識一個社會生態的研究,清大。
李念祖,1998,公投的權力邏輯,聯合晚報。
杜震華,1995,亞太營運中心的理論與實際,華泰,修訂版。
林俊義,1989,反核是為了反獨裁,自立晚報出版社。
,1991,無能卻要核能!收錄在台灣環保聯盟所編之,核電夢魘,一書中,台灣環保聯盟,初版。
林俊義、楊憲宏,1987,公害大輸出︰跨國公司和環境控制論文集,人間,初版。
侯家駒,1997,凍省的政經效應︰從拜耳暫停投資說起,經濟日報。
施信民,1998,民眾日報。
110
夏珍,1997,政海沉沉楚天闊︰宋楚瑜二十三年政壇紀實,商周,初版。
,2000,日落國民黨,初版。
孫清山,1988,從資源動員觀點論社會運動,社會福利,第九期。
高永光,1998,公投嚇走拜耳?,法律與你。
高承恕,1988,台灣社會新興運動結構因素之探討,台灣社會新興運動研討會論文,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張茂桂,1989,知識份子與社會運動,國家政策與社會倫理研討會論文。
,1991,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三版。
,1994,民間社會、資源動員與新社會運動-台灣社會運動研究的理論志向,香港社會科學學報,第四期。
梁國樹,1998,經濟發展政策建言(Taiwa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y),遠流,初版。
陳櫻琴,1998,論地方立法權與執行中央政策之爭議,月旦法學雜誌,42期。
單美雲,1996,核四議題生命歷程及臺電議題管理之研究,民意研究季刊,198期。
湯京平,1999,鄰避性環境衝突管理的制度與策略︰以理性選擇理論與交易成本理論分析六輕建廠及拜耳投資案,政治科學論叢,第十期。
黃錦堂,1993,臺灣地區環境法之檢討,政大法學評論,49期。
,1994,台灣地區環境法之研究,月旦出版社。
,1998,從「拜耳案」論地方自治團體之參與權,月旦法學雜誌,42期。
黃懿慧,1994,科技風險與環境抗爭台灣民眾風險認知個案研究,五南。
楊祖珺,蔡式淵譯,1986,綠色的抗議,前進,初版。
詹長權,1998,拜耳案的過去與未來,自立晚報,。
蕭代基,1992,無過失責任制與庇古稅制對環境污染防治效率之影響,
111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Part C)。
,1996,污染性設施之設置與民眾信心之建立,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
,1998,從拜耳投資案檢視鄰避設施設置制度,中華民國經濟年鑑。
蕭新煌,1993,我們只有一個臺灣-反污染、生態保育與環境運動,三版。
,1999,當前環評制度面臨的信任差距問題-從地方環保抗爭事件談起,勞工之友。
薛碧娟,1989,多國藉企業與地主國談判︰杜邦公司在鹿港設廠爭議過程個案分析,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顧嘉琳,1994,台中港區貨物集散的地理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1986,台大學生杜邦事件調查團綜合報告書。
汪銘生,1992,環境保護與管理,管拓文化。
台灣拜耳公司,1996,拜耳投資案說明書,台灣拜耳。
沈國屏、許彩雲,「五百億拜耳大餅,幾人捲進?」,TVBS週刊,第18期。
沈國屏,「拜耳疑雲大解迷--誰在幕後操控?」,TVBS週刊,第18期。
郎若帆,「拜耳能、我們不能」,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0卷,第10期。
拜耳公司,「拜耳公司因應國際環保對策」,永續發展,第8期。
高永光,「公民投票與創制、複決-公投嚇走拜耳?」,法律與你,第55期。
許彩雲,﹝拜耳疑雲大解迷--誰讓拜耳難過關?﹞,TVBS週刊,第18期。
黃國富,「拜耳疑雲大解迷--誰決定拜耳設廠?」,TVBS週刊,第18期。
劉必榮,「中日大汽車廠投資案談判過程研究︰1980-1984」,東吳政治社會學報,第71期。
吳宜蓁,1998,議題管理-企業公關的興新課題,正中。
吳宜蓁、胡幼偉、蔡以倫,1995,「公關技術人員」或「公關管理者」--企業公
112
關負責人專業角色類型初探。(廣告學研究),第五期。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正中。
文崇一,1989,調查訪問法,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方法,東華書局。
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巨流圖書公司。
台中港繁榮促進委員會委託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1981,如何促進台中港特定區之繁榮。
台中縣政府,1996,台中縣綜合開發計畫。
台灣省政府,1981,台灣中部區域計畫。
台灣省政府住宅及都市發展局,1989,台中港新鎮整體開發計畫。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95,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995,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資料彙編。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1995,環境影響評估法規。
汪誕平,1998,拜耳撤資案影響分析,政策月刊Vol.34。
林正杰、官鴻志,1995,亞太營運中心,新國會雜誌社。
拜耳公司,1995,拜耳公司因應國際環保對策,永續發展,Vol.8 。
施威全,1996,地方派系,揚智。
夏鑄九、張景森,1990,台灣地區國土規劃歷史的回顧與檢討,國土規劃的挑戰,,國家政策研究資料中心。
張茂桂,1990,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戴寶村,1987,台中港開發史,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朱岑樓、胡薇麗,1976,成長的極限,巨流圖書。
M. Castells & A.Portes著,夏鑄九、王志弘譯,1993,World Underneath: The Origins。
Dynamics, and Effects of the Informal Economy, 收錄於,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
113
理論讀本, 明文。
Larry W. Canter 原著,黃光輝譯,1998,環境影響評估,滄海書局。
Paul B. Doowning原著,黃宗煌等六人譯,1991,環境經濟學與政策,聯經出版社。
Harry F. Wolcott,1998,質性研究寫作( Writing up Qualitative Research ),顏愈君譯,五南圖書出版。
英文部份
Anderson, D.S.,1992, Identifying and responding to activist publics︰A case study.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4(3), 151-165。
Arrington, C.B. & Sawaya, R.N.,1984,Managing public affairs︰ Issue management in an uncertai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Bruce A. Pasternack & Albert J. Viscio, 1998, The Centerless Corporation, Simon & Schuster, Inc.。
Christopher A. Bartlett / Sumantra Ghosha/, 2000, Transnational Management-Text, Cases, and Readings in Cross-Border Management, third edition, Mc Grew-Hill International Editions,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Series。
Chase, H. ,1977, Public Issues Management︰ The New Science.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33(10):25-26。
Gary Hamel / C.K. Prahalad, 1996, Competing for the Future-Breaking through Strategies for Seizing Control of your Industry and Creating the Markets of Tomorr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Hainsworth, B.E. ,1990,The Distribution Of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s. Public
114
Relations Review, 16(1): 33-39。
Heath, R.L. ,1990,Corporate issue management︰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s and research foundations.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Annual, vol.2, pp.29-65。
Inglehart, Ronald,1997, The Silent Revolution:Changing Values and Political Styles among Western Publics, 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Jackson, Co., & Grayson. J.R. ,1993, Environmental issues, corporate image top business concerns for'94.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October), 49, 28。
Kuhn, Thomas,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University of Chicago:Press, 2ed edition。
Lawrence E. Susskind / Patrick T. Field, 1996, Pealing with an angry public: the mutual gains approach to resolving disputes, the Fress Press, the Division of Simon & Schuster through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 Inc.。
Lauzen, M.M. ,1994,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 Role Enactment in Issue Management. Journalism Quarterly, 71:351-369。
Miller, K. ,1999,Issues Management︰ The Link Between Organization Reality and Public Perception.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5-11。
Moore, R. ,1979, Planning for Emerging Issues.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November):42-46。
Robert H.Waterman,Jr.,Thomas J. Peters, and Julien R. Philips , 1980, ”Structure is Not Organization”,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chool of Business at Indiana University。
115
Wilson, L.J. ,1990, Corporate issues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view.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16(1): 40-51。
Yin, R.K.,1989,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116
參考資料
反拜耳聯盟文件與資料
接受拜耳就必須接受印度慘案「萬一」與「可能」重演,1996。
拒絕殺人工廠進駐港區,1996。
印度死傷案竟喚不起政府良知,拜耳毒氣工廠港區設廠,1996。
如果不想有那樣一天,現在就要行動,1996。
環保模範生拜耳,漏氣前科大公開,1996。
0518反拜耳車隊大遊行,1997。
德國拜耳毒氣嚴重外洩、聯盟將有大動作新聞稿,1997。
反拜耳要求拜耳48小時內安排反拜耳與民代赴德了解事實真相,1997。
毒氣外洩清單,1997。
廖永來競選縣長廣告,1997。
1229緊急大動員,1996。
德國人也反拜耳,1997。
CBG代表離台,1997。
反拜耳再度進攻,1997。
CBG代表來台,破除拜耳德國優越主義,1997。
拜耳案的過去與未來,詹長權,1998。
開拓省政聯合研究室函省衛生處推派審查委員,1996。
廖永來2001年競選連任文宣,2001。
117
拜耳公司內部文件資料
設廠前公關計畫含DUPONT/ICI/DOW/OLIN CASE STUDIES,1994。
拜耳投資案說明書(說帖),1994。
設廠前公關計畫-最後修訂版,針對台中梧棲預定廠址,1996。
危機小組之分析、策略計畫、成員,1996。
社區溝通計畫、訓練、實務技巧、工作重點、情境類型、層級、目標,反對勢力結構分析,1996。
十個反拜耳無法向鄉親交代的錯誤,1997。
TDI投資案社區溝通進度概況,1997。
反拜耳活動現況,1997。
拜耳新聞稿,1997。
律師函阻止反拜耳散播不實消息,1997。
暫停拜耳案新聞稿,1997。
成立贊成聯盟計畫,1996。
政院蕭院長與宋省長信函,1997。
拜耳第一份下鄉新聞稿,1996。
良心論事、科學求真,1998。
梧棲地方派系結構圖,1996。
社區溝通記錄表,1996、1997、1998。
社區溝通類型德國參訪、公聽會、家戶訪問、拜耳義工隊等,照片圖示,1996、1997、1998。
118
政府機關文件資料
亞協第一次跨部會會議記錄及對外新聞稿外資來台設廠作業流程,1996。環評作業審查流程,1996。增修獎參條例施行細則,1995。經建會召開拜耳案跨部會會議通知,1995。行政院(函)請省府及交通、經濟、內政、財政部專案處理拜耳案土地租約,1995。台灣自來水公司(函)保證用水,1995。省府環保處公函-拜耳案不須經第二階環評,1996。
其他資料
沙鹿青商公投計畫書,1997。2001年縣長選舉候選人林敏霖、黃仲生競選文宣
報章雜誌資料
新新聞,1996.9.1,1996.9.8,拜耳建廠懸而未決政治毒素早已擴散商業週刊,1997.12.22,專訪台中縣長廖永來談492億元世紀豪賭聯合報,1996.8.28,CD回收歐洲起步。
聯合報,1996.8.26,資源回收從每一個廚房開始。
聯合報,1996.8.29,溝通中心化解抗爭。
中國時報,1996.8.24,拜耳下月設廠波帕耳慘案引起疑懼。
聯合報,1996.9.2,民眾前往省議會抗議拜耳公司設廠。
119
聯合報,1996.9.9,不要環保模範生要誰?。
中國時報,1996.9.11,拜耳案爭論評議。
自由時報,1996.9.8,拜耳案投資透明化的標竿。
中華日報,1997.12.23,回歸「專家決策」的遊戲規則。
中國時報,1997.12.17,拜耳案闖關省議會難擋。
自由時報,1997.12.17,投資遇阻拜耳抨擊「政治化」。
中央日報,1997.12.17,中央到地方反公投聲起。
經濟日報,1997.12.20,國內廠商也怕在台投資。
台灣日報,1997.12.20,廠商及地方政府都很冤枉。
台灣時報,1997.12.17,省府不會運作霧峰早日通過。
台灣時報,1997.12.24,拜耳中港區不要。
聯合報,1997.12.20,拜耳案危機︰沒有規則,誰跟你玩遊戲?。
經濟日報,1998.8.15,拜耳案對民進黨造成嚴重傷害。
中國時報,1998.1.6,拜耳效應。
自由時報,1998.2.17,六成台中縣民贊成拜耳設廠。
中國時報,1998.2.19,省議會民調︰反拜耳民眾驟減。
聯合報,1998.2.19,拜耳案省議會委辦民調出爐。
自由時報,1998.2.12,一趟拜耳行省交通處全力支持。
聯合報,1998.2.27,逾六成國人贊成拜耳設廠。
聯合報,1998.3.2,港區之外贊成者占上風。
中國時報,1998.2.24,拜耳若是硬來縣府也只能順受。
中國時報,1998.4.11,拜耳另起爐灶?還只是捕風捉影。
中國時報,1998.4.11,反商帽廖永來剪不斷理還亂。
自立晚報,1998.4.6,良心論事科學求真。
120
中國時報,1998 3.19,拜耳案顯現的台灣惡質政治文化。
經濟日報,1998.3.19,拜耳放棄在台500億元投資案。
聯合報,1998.3.19,民進黨坦承須受指責。
中國時報,1998.3.19,政客玩弄權術模糊事實真相。
自由時報,1998.3.20,拜耳受阻外資卻步。
聯合報,1998.3.28,拜耳撤資以後。
聯合報,1998.3.19,拜耳的質疑︰誰還對台灣的法定制度有信心。
經濟日報,1998.3.19,政院︰投資核定統一步調。
聯合報,1998.4.4,拜耳案有傷民進黨形象。
自由時報,1998.4.6,類似拜耳案不再發生。
自由時報,1998.4.11,拜耳續集。
經濟日報,1998.4.11,廖永來歡迎拜耳到台中港投資。
聯合報,2000.7.10,拒絕拜耳三年來台灣得到什麼。
12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3.131.168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3.131.168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