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5111-16030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5111-160308
論文名稱
Title
台灣政府與工會之統合關係研究 (1949-2008)
A study of Corporatism of Relations between Taiwan's Government and Labor Unions, 1949 – 2008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7-0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8-05
關鍵字
Keywords
統合主義、工會、統合式協商、水平非正式機制、社會夥伴、社會對話
Social Partner, Labor, Corporatist Concertation, Union, Corporatism, Social dialogue, Taiwa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8 次,被下載 1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1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主要以統合主義理論探討國民黨與民進黨兩大政府執政時期(1949- 1999; 2000-2008)的政府與工會之統合關係變化。本研究試透過Schmitter、Katzenstein、Lehmbruch、Cawson和丁仁方等國內外學者對統合主義理論的詮釋與觀點,試將統合主義理論分為「國家體制」、「協商架構」與「統合網絡」三個面向,再以其間的「形式意涵」和「層次意向」和兩大政府執政時期各階段劃分的政體變化、勞動法令、政策變化和政府與工會的互動關係,作一脈絡連結與分析,並進一步檢視台灣勞政之統合關係變化,以及近年台灣統合主義的發展趨向。研究發現,近年台灣統合主義出現水平非正式協商機制,如經發會模式,以及分層次的統合協商安排,如勞資政全國層級圓桌會議、地方與產業層級之社會對話;而論及統合主義的層次意向時,台灣目前尚缺乏垂直正式的統合協商機制。
Abstract
Most of researchers put stress on Taiwan’s state transitional regimes in relations to State corporatism or the possibility of Social corporatism. But it’s rare to find researches and literatures that explore Taiwan’s corporatist concertation status between its government and labor unions. This study collects and discusses some main Western theories and Taiwan’s researches of corporatism, an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orporatism du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Taiwan by using the connotations of those reviews. The study focuses on five stages as below: the stage of corporatism without labor (1949-1986), of authoritarian corporatism after the abolition of Martial Law (1987- 1992), of state corporatism in democratizing (1993-1999),of developmental democratic corporatism (2000-2004), and the stage of re-developmental democratic corporatism(2004- 2008). The former three stages under KMT government, labor union’s system performed as Monist- Corporatism, and the latter two came with Taiwan’s democratic consolidation. Therefore, with the developing plural society and the party rotation in 2000, the Monist-Corporatism system had been strongly impacted, and the monopolistic Chinese Federation of Labor also broken into four national labor units which had been recognized and admitted by DPP government. The study shows some formalization of informal horizontal concertation, inexplicit corporatist level types, the pattern with neo-corporatist properties, and certain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corporatism through the governmental arrangement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dvisory Conference (2001), and the local, industrial social dialogues, also the National Social Dialogue Round Table Meetings; those were held recently with conceptions of social partnership and tripartism. And the study also indicates Taiwan as a case of low degree model of corporatist concertation with the lack of formal vertical institution and the like at the present stag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1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 12
第二章 統合主義理論 ...................................... 15
第一節 西方統合主義理論 ................................... 15
第二節 台灣統合主義研究 ................................... 29
第三章 國民黨執政時期的政府與工會之統合關係(1949-1999) 41
第一節 威權統合時期(1949-1986) ............................ 41
第二節 威權統合轉型期(1987-1992) .......................... 48
第三節 民主化時期的國家統合(1993-1999) .................... 56
第四章 民進黨執政時期的政府與工會之統合關係(2000-2008) 69
第一節 政黨輪替後的民主統合發展(2000-2004) ................ 69
第二節 第二階段的民主統合再發展(2004-2008) ................ 83
第五章 結論 ......................................... 95
參考文獻 .............................................. 10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部份
書目
David Potter 等原著;王謙等譯,2003,《最新民主化的歷程》,台北:韋伯文化。
George T.Crane 著,1986,〈台灣的躍昇:體系、國家,及在世界經濟中的移動〉,翁望回譯,載於《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 ─ 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丁康宗等主編,台北巨流,頁31-53。
Paul S. Adams,2002,〈統合主義與比較政治〉,李元培等譯,載於《比較政治研究的新方向》 第三版,Wiarda, Howard J.主編,2005,台北:韋伯,頁21-54。
Samuel P.Huntington,劉軍寧譯,2008,《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台北:五南。
丁仁方,1999,《威權統合主義》,台北,時英。
王振寰,1993,〈台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載於徐正光、蕭新煌主編,1995,《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頁71-114。
─,1996,《誰統治台灣: 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圖書。
─,2002,〈台灣的威權體制與民主轉型〉,載於王振寰,《台灣社會》,台北:巨流,頁21-56。
王振寰、方孝鼎著,1993,〈國家機器、勞工政策與勞工運動〉,載於王振寰,1993,《資本、勞工與國家機器》,臺北:唐山,頁97-121。
中華電信工會,1999,《中華電信工會自主發展史》,台北:中華電信工會。
台灣勞工陣線,1999,《新國有政策─台灣民營化政策總批判》,台北市:勞動者雜誌社出版。
江盈誼等編,2006,《台灣銀行員勞動年鑑2005》,臺北市:中華民國銀行員工會全國聯合會。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2005,《軌跡 ─ 走過勞工保險50 年》。
朱雲漢、黃德福著,1997,《建立台灣的政治經濟秩序》,台北:業強。
李允傑,1999,《台灣工會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商鼎。
余世芳,2007,《團結,從工會開始》,台北:台灣中小企銀產業工會。
林大鈞,1994,《勞工政策與勞工法論》,台北:華泰。
吳玉山,2001,〈合作還是對立?半總統制府會分立下的憲政運作〉,載於明居正、高朗主編,《憲政體制新走向》,臺北:新台灣人文教基金會,頁163-209。
林宗弘等著,2000,《打拼為尊嚴─大同工會奮鬥史》,台北:唐山。
若林正丈著,1994,洪金珠等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
林明賢,1993,〈合法罷工,非法解雇─ 基客抗爭紀要〉,王淑芬等著,《台灣工運經驗》,台北:前衛,頁245-249。
范雅鈞,2008,《戰後台灣勞工運動史料彙編(三) ─ 工運組織與工運事件》,台北新店:國史館。
洪士程,2006 年,《台灣勞工運動》,台北:華立。
陳士誠,1988,《中華民國的勞工》,台北:正中。
陳政亮等編,2006,《工運年鑑2003.06-2004.05》,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陳政亮等編,2007,《工運年鑑2004.06-2005.05》,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
張興國,1991,《台灣戰後勞工問題》,台北:現代學術硏究基金會。
張樹榮,2001,《工時革命》,台灣石油工會,台北市:台灣石油工會。
蕭新煌等著,1989,《壟斷與剝削: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前衛。
論文、研討會、專題
王時思,1995,〈統合主義的再思考- 戒嚴體制下的國家統合主義〉,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第七屆臺灣新生代論文研討會-臺灣學時代論文,臺灣研究基金會主辦。
沈宗正,1992,〈國家統合主義與台灣經濟發展經驗(1949-1987)〉,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
何明修,2010,〈台灣社會運動的軌跡(1980-2010)〉,收錄於《回顧台灣社運二十年(1990-2010)研討會》,台灣教授協會,頁280-296。
何學政,2001,〈我國工會與政黨關係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洪士程,2003,〈台灣地區解嚴後政治發展對自主性工會組織興起與影響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光祖,2009,〈從地方產業總工會運作探討台灣工會組織狀況- 以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百崇主持,2007,《社會夥伴參與政策形成之機制建立與運作方式-兼論國外經驗及啟示》,計劃編號:CLA-96-A03(PG9612-0191),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陳怡仲,1993,〈台灣組合主義的形成與轉化〉,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國文,2003,〈民主化時期的國家與工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雅慧 ,2001,〈戰後台灣勞工運動研究(1945~2000)〉,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翟永立,1989,〈影響利益團體形成因素之探討 : 苗栗客運工會集體抗爭事件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期刊
丁仁方,1992,〈台灣的統合主義〉,《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7 卷第4 期,頁34-42。
王娟萍,1998,〈全產總籌備運動〉,《勞資關係月刊》,第17 卷第3 期,頁134-138。
王惠玲,1998,〈我國當前勞動政策之省思〉,《政策月刊》,第37 期,頁10-13。
多言,1996,〈對於勞基法擴大適用問題之分析與建言〉,《勞資關係月刊》,第15卷第4 期,頁222-230。
江岷欽,1995,〈我國民主政治的分水嶺〉,《政策月刊》,第11 期,頁12-13。
沈宗瑞,1990,〈國家角色與社會 ─ 試論組合主義的理論與應用〉,《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9 期,頁173-193。
─,1992,〈國家統合主義與台灣勞工的政治權力〉,《台灣大學中山術論叢》,第10 期,頁109-122。
─,2001,〈國家統合主義工會體系功能之變遷〉,《中大社會文化學報》,第12 期,頁159-187。
李誠,1998,〈產總與台灣的工運〉,《勞資關係月刊》,第17 卷第3 期,頁139-142。
沈熾林,2002,〈建構台灣產業轉型的統合機制〉,《法政學報》,第14 期,頁153-206。
吳育仁,2000,〈政權交替對台灣勞資關係的衝擊〉,《勞資關係月刊》,第19 卷第2 期,頁108-120。
林良榮、郭國文、台灣勞工陣線,2000,〈我國工會體系的看法〉,《勞資關係月刊》,第19 卷第4 期,頁217- 227。
林宗弘,2001,〈四面埋伏,勞方殺血路!〉,《全產總工訊》,第1 期,頁11-13。
邱家宜,2000,〈全國總工會理事改選結果觀察〉,《新新聞週刊》,第684 期,頁92-94。
吳晴,〈連戰冷淡對待謝深山辭官幕後追蹤〉,《商業周刊》,1996/7/8,頁21-22。
洪瑞清,1999,〈勞動基準法擴大適用之原則與依據〉,《政策月刊》,第43 期,頁28-30。
徐永明,2005,〈2005 年台灣三合一選舉評析〉,《台灣民主季刊》,第2 卷第4 期,頁137-146。
莊健群,〈銀行業適用勞基法,擋了大老闆的財源活水?〉,《商業周刊》,1996/7/8,頁20-21。
陳良正,2000,〈整建當前工會體系:剖析問題、提出構想〉,《勞資關係月刊》,第19 卷第4 期,頁198-199。
盛治仁,2004,〈從2004 年立委選舉選舉結果看選後政局發展〉,《台灣民主季刊》,第1 卷第4 期,頁169- 174。
張志銘,1998,〈從團體協商作為工會運動的本質---論工會組織型態〉,《政策月刊》,第3 期,頁15-17。
張烽益,2010,〈台灣工會的危機與轉機〉,《台灣勞工季刊》,第22 期,頁57-63。
夏傳拉,2003,〈大選還未到,工會先變臉?〉,《天下雜誌》,第272 期,頁164-165。
陳靜雲,2000,〈全國總工會理事改選鬧家變〉,《新新聞週刊》,第684 期,頁88-91。
許繼峰,1996,〈勞基法擴大適用事件中的政治角力〉,《勞資關係月刊》,第15卷第4 期,頁217-221。
─,1999,〈我國工會組織參與政治過程之探討─以銀行員工會與勞基法擴大適用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1 卷第3 期,頁395-433。
張鑫隆,2010,〈新勞動三法對台灣工會的意義及未來課題〉,《台灣勞工季刊》,第22 期,頁38-43。
黃旻華,2007,〈民主政治的危機與轉機〉,《臺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4期,頁171-176。
黃秀端,2006,〈兩大黨對決儼然成形〉,《台灣民主季刊》,第3 卷第4 期,頁181-190。
傅恆德,1996〈三屆立委選舉後的民主政治發展〉,《政策月刊》,第12 期,頁10-11。
黃錦堂,1999,〈展望精省後地方自治法之發展〉,《新世紀智庫論壇》,第5 期,頁60-79。
彭堅汶,2000,〈大選後的政治發展 ─ 省思與影響〉,《政策月刊》,第57 期,頁29-30。
游清鑫,2004,〈2004 年台灣總統選舉 ─ 政治信任的缺乏與未鞏固的民主〉,《台灣民主季刊》,頁193-200。
楊淑瓊,2000,〈歐洲社會對話機制 ─ 民主勞資關係制度〉,《勞資關係月刊》,第19 卷第8 期,頁472-484。
趙子雲,〈中華電信工會罷工投票:罷工潮山雨欲來?〉,《新新聞》,2004/12/02-12/06,頁60-62。
趙剛,1996,〈工運與民主─對遠化工會組織過程的反思〉,《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4 期,頁1-34。
─,2006,〈希望之苗:反思反貪倒扁運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64期,頁219-266。
─,2009,〈民粹文革十五年:重思紅衫軍及其之後〉,《思想》,第11期,頁81-118。
鄭典,〈徐立德會被李登輝、連戰犧牲掉嗎?〉,《商業周刊》,1996/7/8,頁19-20 。
蕭全政,1991,〈國民主義:台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政治科學論叢》,頁71-92。
蕭菊貞,〈170 名工人以250 天贏得尊嚴也創下紀錄〉,《新新聞周刊》,1996/1/21- 1996/1/27,頁82-84。
簡錫塏,1998,〈從工團體看工會法修法〉,《勞資關係月刊》,第17 卷第6 期,頁350。

二、英文部份
Cawson, Alan, 1986, Corporatism and Political Theory, Oxford, UK ; New York, NY,USA : B.Blackwell .
Chalmers, Douglas A.,1985, “Corporatism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in New Direction in Comparative Politics, Rev. ed,1991,Wiarda, Howard J., Boulder : Westview Press, pp.59-81.
Katzenstein, Peter J., 1985, “Historical Origins of Democratic Corporatism”, in Small States in World Markets: Industrial Policy in Europe, Ithaca, N.Y. :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pp.136 -190.
Lehmbruch, Gerhad, 1984, “Concerta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ist Networks” in Order and Conflict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ed.,Goldthrope H.John,Oxford : Clarendon Press ; Oxfor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chmitter, Philippe C., 1974, “Still the Century of Corporatism”, Review of politics, pp.85-131.
───, 1985, “ Neo- Corporatism and the State”, i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rporatism, ed., Wyn Grant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ublishers Ltd.,pp.32-62.
Stepan, Alfred C,1978 , The state and Society –Peru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23.172.25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23.172.25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