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5117-09294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5117-092948
論文名稱
Title
制度變遷下的電影獎問題之研究—以金馬獎為例
A Study on Cinema Award in Institutional Changes – The Case of ‘Golden Horse Awar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7-07-2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7-09-05
關鍵字
Keywords
意識形態、戰地精神、電影、金馬獎、電影獎
Cinema Award, Cinema, Golden Horse Award, Battlefield Spirit, Ideolog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2 次,被下載 3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4 times.
中文摘要
金馬獎,昔日歷史意義以至今日的爭相鬥艷,「金馬獎的主場秀」及「金馬獎的獎落誰家?」此兩項議題,儼然成為現今報章媒體誇大檢視、渲染氛圍的常態手法。金馬獎之歸屬,這項議題近年來仍持續的在各界聲浪中被討論與批評著。每當金馬獎頒獎典禮落幕,民眾們開始討論哪位女星穿著窗簾布走紅地毯或是主持人串場的功力如何的同時,也會開始關注得獎者的身家背景,鎂光燈聚焦之下的那位得獎者也將再次引起眾人回顧「台籍」電影從業人員為台灣的付出及辛勞換得的光環。
自金馬登上國際舞台,成為華人電影產業指標性的盛會後,卻也漸漸的開始與「金馬獎」的初衷背道而馳。本研究論文將金馬獎大方向的分為三個階段——「戰地精神時期」、「改革官辦時期」及「民營時期」一一剖析每個階段,並與訪談內容相互參照,用以探討曾經作為政府教化、宣傳台灣的工具之一的金馬獎該如何擺脫「泛政治化」這個枷鎖。金馬獎是否在發展之途中出現了有待重視的問題?其中有多少問題需要解決?將成為本研究論文的重點。
本文採用半結構分析方法與非結構敘事方式,先金馬獎之演進過程進行路徑依賴現象之分析,並藉由專家訪談內容為對照觀點,提出金馬獎存廢的假設問題。其次,本文聚焦在本質分析與衍生觀點的探討,針對金馬獎由官辦轉民營之規範對照、具體的評選辦法,進行分析,來重新評估金馬獎存廢之假設問題。
Abstract
While the Golden Horse Award has a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past, it seems to have more runways in competition with us nowadays. Even though predicting the prize winners has remained a topic widely discussed and criticized by people from expertise of all fields, the press now emphasize more on "who will dominate the stage" and "who should win the award" in order to make their stories more flamboyant and crowd-pleasing. Each year when the award ceremony is over, people talk about which actress wears a curtain on the red carpet and how well the host speaks. However, recently they also started to care about the background of the awardees, and they would look back on all the hard work of the Taiwanese film crews and acknowledge the achievements the prize winners have earned.
While ascended to the international arena, the Golden Horse Award has become an indicator event to the Chinese language cinema industry, but it also gradually began to be a counter development against the primal intention of the "Golden Horse." In this research I divide the development of Golden Horse Award into three periods: the battlefield spiritual period, the state-run reform period and the civilian-run period, in contrast with the interviews contents, I analyses each phase and explore the problem: how could the Golden Horse Award to get rid of the yoke of "pan-politicization" which was one of the tools by Taiwan government to enlightenment and promote itself. What's wrong with the Golden Horse award? How these problems need to be solved? These are required to this research.
This paper will analyzes the phenomena of path dependence from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Golden Horse Award by using method of semi-structured analysis and the unstructured narrative mode, also puts forward the assumption of the Golden Horse Award in the expert interview. Secondly, this paper has to focuses on the eidetic analysis and derivative examination of the Golden Horse Award, in concerning with its normality from state-run to civilian-run as well as the specific selection method into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us to re-evaluate its hypothesis problem of the abolition of Golden Horse Awar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 iii
目次…...…………………………………………………….. v
表目錄………………...………………………………….... vii
導論……………………………………………………........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研究動機…………………………………………..…. 2
三、 問題意識與研究範圍限制…………………………… 4
四、 研究方法及理論架構………………………………… 5
(一) 文獻分析法………………………………………… 5
(二) 結構性訪談與非結構性訪談……………………… 6
1. 半結構性訪談………………………………………… 6
2. 非結構性訪談………………………………………… 6
(三) 路徑依賴…………………………………………… 7
五、 文獻分析………………………………………………10
六、 章節安排………………………………………………13
第二章 現象描述與論述架構…………………………...14
一、 金馬獎的演進路徑……………………………………14
(一) 金馬獎沿革…………………………………………14
1. 金馬獎前身……………………………………………14
2. 金馬獎的創始…………………………………………15
3. 教育部文化局主導……………………………………15
4. 行政院新聞局再次接手………………………………16
5. 民間團體輪流主辦……………………………………17
6. 常設機構,執行委員會的形成………………………17
二、 金馬獎的路徑依賴現象………………………………20
(一) 戰地精神下的金馬獎………………………………20
(二) 分析金馬獎的路徑依賴現象………………………23
(三) 小結…………………………………………………28
三、 依路徑依賴現象擬定訪談內容………………………32
(一) 問卷的設計…………………………………………32
(二) 受訪者的條件………………………………………33
(三) 進行方式……………………………………………33
第三章 訪談內容與假設問題提出……………………...34
一、 甲、乙導演之意見對照………………………………34
二、 存廢問題成為假設性問題……………………………38
第四章 本質分析與衍生觀點……………………………39
一、 金馬獎由官辦轉民營之規範對照……………………39
二、 評選辦法之分析………………………………………40
三、 金馬獎存廢假設問題之衍生…………………………42
第五章 結論……………………………………………...43
參考文獻…………………………………………………….45
附錄一……………………………………………………….48
附錄二……………………………………………………….51
附錄三……………………………………………………….55
附錄四……………………………………………………….75
附錄五……………………………………………………….79
附錄六……………………………………………………….8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王瑋、黃建業(民94)。誇世紀台灣電影實錄1898-2000(下冊1985-2000)。臺北市:文建會
本國電影史研究小組邊(民85)。歷史的腳蹤:『台影』五十年。國家電影資料館
沈劍虹。〈五年新聞局長的回憶〉。《傳記文學》。臺北, 民76年3月。
老嘉華(民82)。《入圍是實力,得獎是運氣-訪楊德昌談影展經驗》。台北:國家電影資料館。
李天鐸(民86)。《台灣電影、社會與國家》。臺北市:揚智文化
李天鐸(民86)。《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臺北市:亞太圖書
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民92)。《金馬四十專刊》,台北: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民102)。《金馬五十專輯——半世紀的風華》。電影欣賞季刊,第31卷,第4期。
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民85)。《第3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特刊》。台北: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民105)。《第53屆金馬獎頒獎典禮特刊》。台北: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
林惠君(民 90)。金馬獎的再現分析(1962-2000)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89NCCU0382005)
周菊芳(民 94)。金馬獎(1962-2003)音樂獎項變遷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4NCKU5546003)
馬雅琦(民 91)。金馬獎對台灣華語影片銷售票房影響之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0NTNU0023008)
張瑋(民 99)。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分析:黨國意識與去黨國意識(1962-2009) (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8PCCU0383017)
張昌彥‧陳煒智‧陳韋臻(民102) 。《金馬1962-1983 金馬獎之初生與卓立》。電影欣賞,31卷4期,頁10。台北市
唐明珠、薛惠玲(民99)。台灣有影——台灣新聞片中的電影。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
孫銘德(民 97)。臺灣金馬獎電影海報圖像符號分析(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7NTUA0634007)
黃仁(民83)。《電影與政治宣傳》。台北:萬象圖書。
黃源誠(民94)。電影獎策劃經營策略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097NTUA0509028)
陳儒修著、羅頗誠編譯(民83)。《台灣新電影研究》。台北:萬象。
陳儒修(民92)。〈文化研究與電影研究〉。《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
陳慶蓁(民 104)。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的風格演變與作者論的探討(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3NTPT0785040)
葉重新(民90)。《教育研究法》。台北:揚智文化。
焦雄屏(民 80)。新亞洲電影面面觀。臺北市:遠流
焦雄屏(民87年12月18日)。〈犧牲金馬傳統,成全少數把持〉,《自由時報》,第32版。
焦雄屏、區桂芝(民97)。李行——甲子的輝煌。臺北市:耀昇文化
彭懷恩(民84)。《臺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楊力州(民105)。我們的那時此刻。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劉現成(民86)。《台灣電影,社會與國家》。台北:揚智。
鄭樹森(民94)。《電影類型與類型電影》。台北:洪範文學。
盧非易(民87)。台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1949-1994)。臺北市:遠流。
Graeme Tuner著。林文淇譯(民86)。電影的社會實踐,台北:遠流。
John Lofland, Lyn H. Lofland著。任凱、王佳煌譯。質性研究法:社會情境的觀察與分析。臺北市:湯姆生。
Robert Lapsley, Michael Westlake著。李天鐸、謝慰雯譯(民86)。電影與當代批評理論。臺北市:遠流。
Ranjit Kumar著。潘道中、胡龍騰譯(民99)。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
Steinar Kvale著。陳育含譯(民99)。訪談研究法。台北縣:韋伯文化。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