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7106-10205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7106-102051
論文名稱
Title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制度之研究
The Electoral System of The People’s Congress of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46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2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8-07
關鍵字
Keywords
人民代表大會、選舉
election, people's congres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32 次,被下載 131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3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311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自實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其政治與法律制度是否也必然會進行改革呢?將如何改革?往何方向改革?引起筆者研究的動機。

本論文擬分八章。第一章為「緒論」。在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方法、預期的結果。第二章為「人大選舉制度理論之探討」。為理解中國大陸的選舉制度,就必須先理解其選舉制度所依據的理論,於是依據中共的人民民主專政、議行合一思想、民主集中制理論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等四大理論為研究的基礎。第三章為「中共建政前人民代表大會前身的選舉制度之發展」。首先介紹農民協會、其次介紹工農兵代表會議代表之選舉制度、接著介紹「參議會議員」之選舉制度、而後介紹人民代表會議以及政治協商會議之選舉制度。第四章為「中共建政後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制度之發展」。依據中共選舉法的制定或修正,將之分成五個階段:一、第一部選舉法時期(建政初期),二、第二部選舉法時期(過渡時期),三、第一次修正選舉法時期(改革初期),四、第二修正選舉法時期(改革中期),五、第三次修正選舉法時期(依法治國時期)之選舉制度。第五章為「選舉制度之變遷與人大功能之關聯」。擬就人大立法權、預算決算權以及人事權,三方面來論證選舉制度的改變確實會影響人大的功能。第六章為「人大選舉制度之缺失:就選舉理論分析」。欲探討中國大陸選舉理論以及西方選舉理論各有何缺失 ?中國大陸是否已發現其理論之缺失?第七章為「人大選舉制度之缺失:就選舉實務分析」。本章共分六節,主要是探討:差額選舉、界別選舉、農村名額、委託投票、以及對黨、軍和台胞選舉之檢討。第八章為「結論」。提出研究之發現、研究之建議、以及有關後續研究之方向。

個人以為要了解中國大陸民主化的狀況,就必須要從中共對「人大」的改革開始研究;要研究中共對「人大」的改革,就必須對“中共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制度”開始著手,期能從研究過程中發現中國民主化的進程及其可能遭遇之困難。
Abstract
Will it be inevitable that the systems in relating to politics and laws undergoing necessary reforms as the economies have been developing since the opening of reforms in China? How are the systems being reformed? What directions are there for reforms? The above questions are the motives for my study.
This doctoral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eight chapters. An “introduction” is made in Chapter I which describes motives, purposes , methods and expected results of the study. Chapter II refers to the “Discussion theories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of PCC”.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theories on which the electoral system is based before getting to learn the electoral systems in mainland China. Therefore the four theories including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Combination of Legislation and Execution”, “Democratic Centralism”, and “Socialism Feature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act as the basis for this study. Chapter III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for pre- PCC period before PRC was established”
First of all, the Farmers’ Association is introduced followed by the electoral system for the representatives for the Meeting of Labor, Farmer and Soldier and the electoral system for Senators. Afterwards, the electoral systems for People’s Representative Conference and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are described. In Chapter IV,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for PCC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PRC” is detailed. According to the modifications or stipulation of electoral laws in PRC, the development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a. the period of early political establishment (or called: The Period of First Electoral law), b. transition period (or called: The Period of Second Electoral law), c. reforms in an early period (or called: The Period of First time to modify the electoral law ) d. reforms in a middle period (or called: The Period of Second time to modify the electoral law ), e. period being ruled by law (or called: The Period of third time to modify the electoral law ). Chapter V explains “the transition of electoral system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PCC functions”.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legislation, budgeting and auditing as will as arrangements of human resources entitled to PCC are analyzed to prove that the changes of an electoral system indeed influence PCC function. In Chapter VI, “disadvantages of PCC electoral system: an analysis on electoral theories ” are discussed.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electoral theories both in China and in the in the occident are analyzed. following discussing that has mainland China found its disadvantages shown from the electoral system? In Chapter VII, This chapter is divided into six sections: “multi-candidate election”, “occupational representation election”, “quota for rural villages”, “proxy voting”, finally, reviews on the Community Party association with electoral system, and also discussing concerning about military and compatriot of Taiwan residing in mainland China. The Conclusions are set forth in Chapter VIII. The findings, suggestions and related consequential studies are raised here.
The writer considers that we have to study on the reforms of PCC first so as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s of democratization in China. For studying the reforms of PCC, we have to find out what the electoral system of PCC in RPC i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rogress of democratization in PRC and possible dilemmas encountered by it may be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ud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要………………….……………………………………………....I
Abstract………………….……………………………..……………II
目次…………………….……………………………………………IV
圖目次………………….……………………………………………VII
表目次……………………...……………………………………… .V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途徑…………..………………….. 7
第四節 名詞定義及本論文之研究架構………..….………..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6
第六節 章節安排之簡介………………..…………………..17
第七節 中國大陸相關文獻之回顧…………..……………..22

第二章 選舉制度理論之探討………………………..……………………....29
第一節 無產階級專政與人民民主專政的思想………..…..29
第二節 議行合一思想…………………………..…………..36
第三節 民主集中制之理論………………………..………...41
第四節 社會主義民主之理論…………………..…………..50

第三章 中共建政前人民代表大會前身的選舉制度之發展………..……….63
第一節 農民協會會員及代表之選舉制度……………...........63
第二節 工農兵代表會議代表之選舉制度…………..............67
第三節 參議會議員之選舉制度……………………..………75
第四節 人民代表會議代表之選舉制度…………..……........82
第五節 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之選舉制度…………..……........88

第四章 中共建政後人民代表大會的選舉制度之發展………………..…….91
第一節 第一部選舉法時期的人大代表之選舉制度..............91
第二節 第二部選舉法時期的人大代表之選舉制度……..…104
第三節 第一次修改選舉法時期的人大代表之選舉制度..…113
第四節 第二次修改選舉法時期的人大代表之選舉制度..…120
第五節 第三、第四次修改選舉法時期的人大代表之選
舉制度..........................................................................125
第五章 選舉制度之變遷與人大功能之關聯………………………..……….137
第一節 選舉制度之變遷與立法之功能……………..………133
第二節 選舉制度之變遷與預算決算權……………..………162
第三節 選舉制度之變遷與人事監督權……………..………180
第四節 小結………………………………………..…………195

第六章 人大選舉制度之缺失:就選舉理論分析…………………..……….201
第一節 國民主權理論和無產階級專政與
人民民主專政的比較……………………..…………201
第二節 權力分立理論和議行合一思想的比較………..……210
第三節 代議政治理論和民主集中制的比較……………..…220
第四節 政治參與理論和社會主義民主的比較………..……225

第七章 人大選舉制度之缺失:就選舉實務分析…………………..……….235
第一節 對於候選人提名制度之檢討……………..………....235
第二節 對於差額選舉制度之檢討………………..………....255
第三節 對於代表名額分配制之檢討……………..………....270
第四節 對人大代表投票方式之檢討……………..………....300
第五節 對黨與人大代表選舉之檢討……………..…….…...311
第六節 對於軍隊與台胞選舉之檢討……………..………....320

第八章 結論……………………………………………………..…………….331
第一節 研究之發現………………………………..………....331
第二節 研究之建議…………….………………..………...…344
第三節 後續之研究…………….………………..……...……346

參考文獻…………………………………………………………..………….....347
附錄一 市、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361
附錄二 選舉法…………………………….………………….……….....363
附錄三 全國人大代表名額之決定…………………………..……….....408
附錄四 軍隊選舉之規定……………………………………..……….....410
附錄五 台灣代表之選舉……………………………………..……….....421
附錄六 人大歷年所制定之法律一覽表……………………..……….....426
附錄七 中國大陸國內生產總值指數…………………..…………….....45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關於本文所引用的書籍、期刊、論文如下:
以下依據姓名筆劃排序,筆劃相同者依年份先後排序。

一、中國大陸的書籍

(一)、直接以選舉制度為書名之書籍

1、王玉明,選舉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1992年。
2、史衛民,公選與直選-----鄉鎮人大選舉制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0年。
3、史衛民、雷競璇合著,直接選舉:制度與過程-----縣(區)級人大代表選舉實証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1999年。
4、史衛民、劉智合著,規範選舉:2001----2002年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3年。
5、史衛民、劉智合著,間接選舉(上、中、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2004年。
6、徐育苗,中外選舉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7、都淦主編,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制度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1990年。
8、喬曉陽、張春生主編,選舉法和地方組織法釋義與解答。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
9、楊逢春,中國的選舉制度與操作程序。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1997年。
10、趙心樹,選舉的困境:民選制度及憲政改革批判。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蔡定劍,中國選舉狀況的報告。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年。
11、劉智、史衛民、周曉東、吳運浩,數據選舉---人大代表選舉統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

(二)、與人大選舉制度有直接關聯之書籍

1、尹世洪、朱開楊合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發展史。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2、卞耀武,人大代表常用法律手冊。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1998年。袁瑞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形成發展史。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4、何華輝,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理論與實踐。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2年。
5、林伯海,人民代表會監督制度的分析與建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6、梓木,民主的構思---論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展與改革。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89年。
7、楊逢春,人大代表基本知識。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年。
8、劉政、程湘清合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講話。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1992年。
9、劉政、程湘合著,人大監督探索。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年。
10、劉鎮、于友民、程湘清合著,人民代表大會工作全書。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
11、蔡定劍,中國人大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年。
12、蔡定劍,人民代表大會二十年發展與改革。北京:中國檢查出版社。2001年。

(三)、與人大選舉制度有間接關聯之書籍

1、牛安生,中國共產黨民主集中制通論。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2、王勁松,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政治。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
3、王振耀、白益華合著,鄉鎮政權與村委會建設。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6年。
4、王恵岩,當代政治學基本理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63年。
5、王鑫著,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現代化建設規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6、皮純協,《簡明政治學辭典》。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7、仝志輝,鄉村關係視野中的村莊選舉。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
8、朱光磊,當代中國政府過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
9、朱壽初,中國政府制度。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7年。
10、李步云、汪永清合著,中國立法的基本理論和制度。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8年。
11、肖唐鏢,宗族、鄉村權力與選舉。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02年。
12、沈宗靈,比較憲法——對八國憲法的比較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13、胡勝益、陳小京、田穗生合著,中外選舉制度比較。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14、唐曉等,當代西方國家政治制度。北京:世界出版社1996年。
15、孫承谷,立法權與立法程序。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16、馬耕夫,中國選舉制度的理論與實踐。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年。
17、浦興祖,當代中國政治制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
18、高銘暄等合著,在中南海和大會堂講法制(二)。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年。
19、倪世雄等著,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20、張煒著,人民代表大會監督職能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6年。
21、張友漁,世界議會辭典。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7年。
22、陳北鷗,人民學習辭典。上海:廣益書局,1952年。
23、陳明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制度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9年。
24、陳荷夫,論中國民主政治。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
25、郭道暉,中國立法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26、許崇德,中國憲法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27、許崇德,憲法與民主政治。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1994年。
28、賀雪峰,鄉村治理的社會基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29、楊漢卿、李森祥合著,中共"三大"研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7月。
30、楊德山,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學說 一個學說史視角的梳理和分析。北京:
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
31、蔡定劍著,國家監督制度。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1年。
32、韓大梅著,新民主主義憲政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33、聶月岩、肖東坡、徐東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制度。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3年。
34、顧建鍵等著,民主集中制建設論析。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年。
35、顧海良,從十四大到十六大---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6、聶高民等編 黨政理論分開探討。北京:春秋出版社,1988年。

(四)專書

1、毛澤東選集。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年。
2、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
3、毛澤東著作選讀(上、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4、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5、毛澤東選集(第1、2、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6、史達林全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
7、江澤民,「論三個代表」。北京:中央文物出版社,2001年。
8、列寧選集(第3、4、7、9、10、21、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9、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11、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12、鄧小平文選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鄧小平文選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14、劉少奇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

(五)官方文書

1、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研究所組織編寫,與人大代表談西方議會制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2、十二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3、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4、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5、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
6、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
7、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2 、3冊)。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9年。
8、中共中央文獻選集第1册。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1982年。
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文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10、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8年)。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3年。
11、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36-1938年)。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5年。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13、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廣東中共黨史學會、中共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編,中共“三大”研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
14、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史》編寫組,無產階級專政學說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79年。
15、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冊、第4冊)。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
16、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根據地法制文獻選編(第1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17、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編輯,陜甘寧邊區參議會文獻彙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年。
18、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編,21世紀初中國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對策問題。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文獻彙編,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
19、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四十年。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
20、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編,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代表大會文獻資料彙編(1949-1990)。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1年。
21、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論叢﹙第一輯﹚。北京: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1992年。
22、全國人大內務司法規委員會辦公室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工作手冊。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23、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研究室編,中共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文件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
24、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研究室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視察資料彙編。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25、全國人大常委辦公廳研究室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論叢(第1輯)。北京: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2年。
26、共產國際有關中國革命的文獻(1919-1928)第1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
27、河北省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編,政治學參考資料第3期。河北:社會科學院,1982年。
28、建國以來重要文件選編第9冊。北京:中央文物出版社,1991年。
29、陜甘寧邊區抗日民主根據地文獻(上冊)。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0年。

二、香港的書籍

1、吳康民,人大回憶錄。香港:明報出版社,1990年。
2、張鑫,立法體制之改革。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8年。
3、高新,江澤民的權力之路。香港:明鏡出版社,1997年。
4、許行,改革期的中國政治。香港:開拓出版社,1987年。
5、曹沛霖,議會政治。香港三聯書店,1993年。
6、鄒讜,二十世紀中國政治。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4年。
7、鄭宇碩、謝慶奎合著,當代中國政府。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2年。
8、鄭宇碩、雷競璇合著,香港政治與選舉。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年。
9、鄭永年,朱鎔基合著,新政:中國改革的新模式。香港:八方文化企業公司,1999年。
10、曉沖,中國政改方略。香港:夏菲爾國際出版公司,1999年。

三、台灣的書籍

(一)、與選舉有直接關係的書籍
1、王業立,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2、吳庚,選舉與政治參與。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出版,1981年。
3、吳文程,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6年。
4、高英茂,選舉改革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二十一世紀基金會,1991年。
5、張淳翔,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與選舉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6、陳義彥、黃麗秋合著,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1992年。
7、黃炎東,選舉制度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1993年。
8、葉明德,1978-1992大陸人民的政治參與。台北:時英出版社,1994年。
9、雷競旋,選舉制度。台北:洞察出版社出版,1989年。
10、楊泰順,選舉。台北: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11、蔡啟清,選舉行為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政治系印行,1975年。
12、蔡啟清,選舉與選舉行為。台北:徐氏文教基金會出版,2002年。
13、謝復生,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出版,1992年。
14、鍾泰德著,選舉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文化,1969年出版。
15、薄慶玖、仉桂美合著,選舉.人權與政府體制。台北:文笙書局出版,1996年。

(二)、與選舉有直接關係的官方文書
1、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編,選舉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出版,1965年。
2、國民大會憲政研討委員會編,選舉與政治參與。台北:國民大會憲政研討會出版,1980年。

(二) 、與選舉有間接關係的書籍
1、王世杰,比較憲法(上)。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
2、王建民,中國共產黨史稿。台北:自刊,1965年版。
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首要講話及文件選編。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1983年版。
4、白益華、楊開煌、石之瑜,中國大陸基層的民主改革:制度篇 村民自治的實踐—理論、實踐、與法規。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5、石之瑜,中共法制理論解析。台北:三民書局,1993年。
6、左潞生等著,各國國會制度。台北:正中書局出版,1981年。
7、李明俊、蔡宏瑜、顏萬進,選舉制度的理論與分析。日本東京:玉山書房,1992年。
8、李英明,鄧小平與後文革的中國大陸。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9、李英明,中國:向鄧後時代轉折。台北:生智文化公司,1999年。
10、吳安家編,中共政治發展。台北:政治大學國關中心,1994年。
11、蘇紹智,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85年。
12、林紀東,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第一冊)。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
13、林長盛,中共黨軍關係的模式與變遷 解放軍的現狀與未來。台北:桂冠出版社,1993年。
14、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台北:三民書局,1990年。
15、郭秋永,政治參與。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16、馬起華,政治學精義上冊。台北:帕米爾書店,1982年。
17、涂懷瑩,中華民國憲法與民主憲政制度。台北:自刊,1985年。
18、連戰,民主政治的基石。台北:正中書局,1974年。
19、高輝著,社會主義再認識中共-----「初階段」之研究。台北:永業出版社,1991年版。
20、高輝著,轉型中的中共社會主義。台北:永業出版社,2002年4月。
21、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民權主義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國立編譯館,1982年。
22、張亞中、李英明,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智文化公司,2000年。
23、陳自現編著張念鎮審查,共黨理論釋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
24、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台北:元照出版,2000年。
25、楊開煌著,中國大陸基層民主改革。台北:桂冠出版社,1998年。
26、楊開煌著,中國大陸研究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
27、趙春山,大陸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民主文教基金會,1991年。
28、趙建民,威權政治。台北:幼獅文化,1994年。
29、趙建民,當代中國政治分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7年。
30、趙健民、張淳翔,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與選舉制度。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31、劉瀚宇,中華民國憲法導論。台北:自刊,1987年。
32、劉瀚宇,權能區分與權力分立之研究---就我國與美國聯邦憲法比較之---。台北:自版,1990年。
33、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的民主浪潮。台北:五南出版,2003年。
34、謝瑞智,憲法新論。台北:文笙書局,2004年。
35、羅志淵,雲五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商務印書館,1989年。

四、翻譯本
1、帕特門(Carole Pateman)著,朱堅章主譯,參與和民主理論(Participation and Democracy Theory)(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78)。
2、皮克勒(Dorothy Pickles)著,朱堅章主譯,民主政治(Democracy)(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3)。
3、達爾(Robert A. Dahl)著,朱堅章主譯,民主理論芻議(A Preface to Democratic Theory)(台北:幼獅文化公司,1986)。
4、哈瑞森(L.E.Harrison)&杭亭頓(S.P.Huntington)著,李振昌、林慈淑譯,為什麼文化很重要(Culture Matters---How Values Shape Human Progress)(台北:聯經出版,2003)。
5、劉光華譯,森口繁治撰,選舉制度論。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行,1935年。
6、康樂等譯,韋伯著(Max Weber),支配社會學。台北:遠流出版,1996年。
7、康樂等譯,支配的類型,韋伯選集(Ⅲ)。台北:遠流出版 1996年。
8、艾文(Irving M. Copi)着,張身華譯,民主政治的哲學(Introduction to Logic)(台北:自刊,1977年)。
9、李伯特(Arend Lijphart)著,張慧芝譯,選舉制度與政黨體制(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10、寇犒(Jean Marc Coicaud)著,佟心平、王遠飛譯,合法性與政治(LÉGITIMITÉ et POLITIQUE)(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
11、呂亞力、吳乃徳編譯,民主理論選讀。台北:風雲論壇,2000年。

五、英文書籍

1、Black,Henry Campbell.M.A.”Black’s Law Dictionary” (Minnesota:West Publishing Co.1968)
2、Burns John,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Rural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8)
3、Compton’s Learning Company,Compton’s Encyclopedia(Chicago:Compton’s Learning Company,1994)
4、Cohen Carl,Democracy.Althen(Georgia:Univ. of Georgia Press, 1971)
5、Cohen, M., The Process of Judicial Legislation, in Law and the Social Order.(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 1933)
6、 Crocker Lester G., Rousseau’s Social Contract: An Interpretive Essay (Cleveland: The Press of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 1968)
7、Cui Peiting,Building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Requires Further Political System Reform.Lilun Yanjin Theoretical Studies no.2,1993
8、Dennis J., Support for the Institution of Election by the mass Public(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LⅩⅣ, Sept. 1970)
9、DiamondLarry, Developing Democracy:Toward Consolidation (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9)
10、Diamond L. & Ramon H. Myers, Elections and Democracy in Greater China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11、Ding Yijiang ,Chinese Democracy After Tianamen (Columbia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2)
12、Easton David ,The Political System(New York: Alfred A. Knopt, 1960)
13、Ebenstein William,Great Political Thinkers(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65)
14、Goldwin,Robert A. and Art Kaufman Editors Separation of Powers --Does it Still Work ?(Washington D.C.: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Research,1986)
15、Groth Alexander J., Comparative Politics : A Distribution Approach(N. Y.:The Macmillan Co., 1974)
16、Harris , J. W ., Legal Philosophies(London :Butteworths Co., 1980)
17、Hobbes Thomas, Leviathan(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651)
18、Holden Barry,The Nature of Democracy(London:Thomas Nelson & Sons Ltd.,1974)
19、Hunt Gaillard, Editor, The Writing of James Madison(N.Y. & London:G. P. Putnam’s Sons Press,1910)
20、Hulden, Jay William ,Why Democracy(New York : Appleton Century Company,1936)
21、Huntington Samuel P.,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22、Huntington,S. and J. Nelson, No Easy Choic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23、Kautsky Karl , Social Democracy Versus Communism(New York:Rand School Press, 1946)
24、Kautsky Karl, The Dictatorship of proletariat,(Michigan: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1)
25、Lemos Ramon M, Hobbes and Locke: Power and Consent(Georgia :The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78)
26、Lieber Robert,Theory and World Politics(N.Y.:Winthrop Publishers, 1972)
27、Lieberthal, Kenneth G., & Lampton, David M. ed., Bureaucracy, Poli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in Post- Mao China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28、Lijphart Arend,Democracies:Patterns of Majoritarian and Consensus Government in Twenty- One Centur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4)
29、Lijphart Arend,Electoral Systems and Party Systems: A Study of Twenty–Seven Democracies, 1945-1990 (Engl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30、Lin,Cheng-yi and Lin,Wen-cheng, “The PRC’s Millitary Threat and Taiwan’s Strategies, ”paper Presented on Conference of Cross- Straits Rela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 for the Asia-Pacific Relation,(Taipei: Taipei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al Center, 1995.)
31、Locke John, Second Treaties on Civil Government(N.Y.: Hafner Publishing Co., 1965)
32、Plamenatz John , Man and Society(N.Y.: McGraw-Hill Book Co., 1963)
33、Rein Taagepera & Matthew Soberg Shugart, Seats and Votes---The Effects and Determinants of Electoral System(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9)
34、Rosenau(ed.),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2nd ed., Free Press, 1969
35、Rousseau J.J. , The Political Writing of Jean Jacques Rousseau , ed. C .E. Vaughan,2 Vols.(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1962)
36、Rousseau J. J., The Social Contract and Discourses,(Trans., G. D. H. Cole, N. Y. ,Everyman’s library, 台北 雙葉書局 1977)
37、Rosenau J.N., The Dramas of Politics.(Boston:Little,Brown,1973)
38、Schumpeter J. A.,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3rd.ed.)(New York: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 ,1950)
39、Starr John Bryan,Continuing the Revolution: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Mao(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9)
40、Strauss Leo,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Its Basis and Its Genesis, Translated by Elsa M. Sinclair(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
41、Stokes Donald E. “What Decides Elections” in Democrac at the Polls edited by David Butler, Howard R. Pennimen, and Austin Ranney (AEI, 1981)
42、Stuort R. Schram ,“The Thought of MAO TSE-TUNG”(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43、Vile M. J. C.,Constitutionalism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Oxford: Oxford Press, 1969)
44、Waltz Kenneth,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Massachusetts:Addison-Wesley, 1979)
45、Weiner M.,“Political Participation:Crisis of Political Process”,L. Binder, et. Al., eds., Crisis and Sequence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 press, 1971)
46、Wiklding N.and Laundy,An Encyclopendia of parliament(Landond:Cassel & Company Ltd. 1972)
47、Wright Flether Benjamin edited,The Federalist:The eighty-five essays,written by Alexander Hamilton,John Jay,James Madison(Mass.: Harvard Univ. press, 1961)

六、中國大陸出版的期刊(含報紙、網路)

1、王維力,“以『逐層遞選』實現中國的平順轉型,”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北京),2000年夏季號(總第30期)(2000年)。頁1-8。
2、王貴秀,“民主基礎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導下的民主-命題的由來和演變,”北京中國黨政幹部論壇(北京),2001年4月。
3、王永禮,“人大預算審批權的若干問題,”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8期(2004年8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4、王勇,“選舉監督體系的制度平台”人大研究(甘肅),2003年第11期(2003年11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5、王春明,“立法聽證的主要功能”,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第7期。
6、王世榮、王曉敏,“我國選民參與意識與選舉制度的關聯,”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第11期(2004年11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7、石國勝,新的特點 新的構成——從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名單看變化,人民日報(北京)2003年3月4日,第4版。
8、邵維正,“蕭山人民運動,”人民日報,1984年2月6日。
9、林泰、林伯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析,”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北京),第5期第17卷(2002年5月)。頁35-39
10、竺照軒、徐賽嫦,“論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專門委員會體制的完善,”理論導刊(浙江),2003年3月號(2003年3月)。頁13-15。
11、周梅燕,“論我國直選制度中的選民登記程序人大研究” 人大研究(甘肅),2003年第11期(2003年11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12、周梅燕,“城市化進程中流動人口的選民登記問題,”人大研究(甘肅), 2004年第7期(2004年7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13、桂宇石、占紅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變革的政治原因法學評論,”雙月刊(武漢)2003年第5期(2003年)。頁3-13。
14、袁達宏,“規範人大常委會任免工作之管見──從人事任免未通過談起,”人大研究(貴州),1999年第5期(1999年5月)。
15、高放,“20年來中國政治體制的重大變化,”重慶行政(重慶),1999年1期(1999年第1月)。
16、浦興祖,“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內在邏輯」與「外在方位」---為紀念人大五十週年而做,”人大研究(貴州),2004年10期(2004年第10月)。
17、張建民,“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要從改善代表結構做起---關於人大代表結構問題的調查與思考,”湘湘論壇(湖南),2003年2期(2003年第2月)。頁37-38。
18、張文,“對幾起政府首長落選案例分析,”人大研究,(貴州)2004年3期(2004年第3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19、張富良,“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農民民主政治權利,”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10期(2004年第10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20、張謙元,“縣鄉人大代表直接選舉問卷調查,”人大研究(貴州)2004年9期(004年第9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21、許士光,“「差額」不是「差別」,”人大研究(貴州)2003年12期(03年第12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22、許志永,“從「四分之一選舉權」看我國人大選舉制度的改革,”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中國),第10卷第2期(2004年4月)。頁177-181。
23、黃衛平,“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理論綜述”,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北京),(2000年春季號),總29期。
24、楊小冬,“進一步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再思考,”福建省社會主義學報(福建),2002年第4期(002年)。頁69-72。
25、楊磊,”美國預算體制及啟示,”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3期(2004年3期)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26、楊長春,“差額選舉中存在的幾個問題值得重視,”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8期(2004年第8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27、趙紫陽,“沿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北京),1987年11月4日。
28、趙新生,“加強完善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幾點思考,”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山西),第11卷第15期(2003年11月)。頁72-74。
29、劉少奇,“關於建黨中的幾個問題,”戰友報(北京),1945年6月25日,第二版。
30、劉嗣元,“關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程式正義問題初探,”人大研究(甘肅),2000年10期(2000年第10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31、劉義紅、胡娟,“代表選舉中建立競選制度的思考,”理論探討(北京),2002年3期(2003年第3月)。
32、蔡晨風,“國會預算局國會控制財權的得力助手,”人大研究(甘肅),2002年7期(2002年第7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33、戴晴,“各民主黨派與執政黨合作的政治基礎---訪李景鵬(政治學研究學者),”光明日報(北京),1988年1月21日。
34、嚴家齊,中央政治局的更迭爭鳴雜誌,爭鳴雜誌(香港),第239期(1997年7月)。
35、謝振東、張新華,“對新形勢下劃分選區問題的幾點思考,”人大研究(甘肅),2003年3期(2003年第3期)。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36、謝浦定,“選民登記的問題與對策,”人大研究(甘肅),2003年7期(2003年第7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37、謝宏章,“人大代表履行職務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2期(2004年第2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38、謝浦定,“直接選舉人大代表提名確定候選人的幾個問題,”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12期(2004年第12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39、蘭海,“代表選舉中的「霍布森選擇」人大研究(甘肅),”2004年12期(2004年第12月)。人大研究網http://www.rdyj.com.cn

七、台灣出版的期刊(含論文研討會)

1、王俊南,”中共全國人大功能提升之探討,”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8卷第8期(2002年8月)。頁8-17。
2、王俊南,“中共「全國人大」組織職能與發展之探討,”國防雜誌,2004年第2期(2004年2月)。90-103。
3、石之瑜,“變遷中的中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6期(1995年6月)。頁13-22。
4、石之瑜,“改革中的集體主義民主政治---論大陸選舉提名的制度與含意,”共黨問題研究,第20卷第11期(1995年11月)。頁31-42。
5、吳建德、胡傳興,“現階段中共軍隊思想政治工作之研究(上),”空軍學術月刊,第505期(1998年12月)。頁32-45。
6、林文程,“中共對台政策與台海兩岸關係,”國防政策評論,第1卷第4期(2001年4月)。頁90-111。
7、林文程,“美中台關係與台海安全,”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1期(2005年9月)。頁53-66
8、俞劍鴻,“中共黨軍之辯證模型,”中共研究,第30卷第7期(1996年7月)。頁72-81。
9、高輝,“從中共「選舉法」的變遷探討其選舉制度,”共黨問題研究,第23卷第9期(1997年9月)。頁16-28。
10、張顯超,“從「兩國論」析主權爭執及兩岸前景,”遠景季刊,第1卷第1期(2000年1月)。頁19-49。
11、張淳翔,“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的自主性:立法程序之分析,”共黨問題研究(台北),第26卷第4期(2000年4月)。頁6-22。
12、張五岳,“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2期(2004年2月)。頁1-4。
13、陳明如,“中共鄧小平時期的黨軍關係,”中共研究,1990年4月號(1990年4月)。
14、陳如音,“威權政體的代議選舉---全國人大代表產生方式的探索,”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5期(2004年5月)。頁64-78。
15、楊勝春,“現階段中共中央黨政關係運作初探,”共黨問題研究,第21卷第4期(1995年4月)。頁16-27。
16、趙建民、湯斌合著,“大陸基層「人大」代表選區劃分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0卷第5期(1997年5月)。頁5-17。
17、趙健民,“兩岸政治發展比較---黨國體制下黨與立法機構關係的若干思考,”中共建政與兩岸分治五十年學術研討會論文 台北 國家統一委員會與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辦 1999年
18、趙健民,“黨國體制下黨與立法機構關係的若干思考---中國大陸個案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9期(1999年9月)。頁13-25。
19、趙春山,“論中共「社會主義初階段」中共黨角色---蘇東劇變的反思,”東亞季刊,第30卷第3期(1999年)。頁1-22。
20、趙春山,“中共政治體制沿革---問題與對策,”中共研究,第34卷第6期(2000年6月)。頁77-85。
21、趙春山,“中共「十六大」後的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交流,第67期(2003年2月)。頁18-21。
22、劉瀚宇,“權能區分與近代民主政治的關聯之研究,”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北商學報第42期(1994年6月)。
23、劉清波,“論中共憲法上的黨政關係,”立法院院聞,第26卷第9期(2000年9月)。頁34-53。
24、潘進章,“中共黨軍關係的模式與變遷,”陸軍學術月刊,第39卷第454期(2003年6月)。頁40-51。
25、鍾穎盛,“中共中央政治局角色之探討---兼論其黨政關係,”共黨問題研究,第26卷第7期(2000年7月)。頁7-17。
26、蘭嘉州,“中共新預算法的政治含義,”中共研究,第28卷第10期(1993年4月)。
27、顧敏、邱垂泰,“中共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制度之研究---結構功能的初步分析,”立法院院文,第25卷第8期(1997年8月)。頁3-19。



七、台灣地區博碩士論文

1、張淳翔,“中共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2、張執中,“組織內捲與調適:對中共「民主集中制」之評析,”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3、游清鑫,“選舉區規劃對選舉競爭影響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
4、劉勝驥,“共黨民主集中制之批判,”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6月。
5、裴幸謙,“中共「新民主主義社會論」之研究,”碩士論文,2002年7月。

報紙與網路

中國時報
戰友報、
光明日報、
人民日報
人民網、
新華網
http://www.rdyj.com.cn/rdsk、 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21108
http://njdj.longhoo.net/1swx17/、 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
http://www.hfzfcg.gov.cn/wzyc/、 http://www.news.xinhuanet.com.cn
http://www.news.xinhuanet.com/ziliao、 http://www.npc.gov.cn、http://njdj.longhoo.net/1swx17/、 http://www.ccphistory.org.cn-inc1
http://www.stats.gov.cn/tjgb/ndtjgb/qgndtjgb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