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09113-1537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09113-153735
論文名稱
Title
論張君勱的憲政立國思想
Carsun Chang’s Thought of Founding the Nation on Constitutionalism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3-07-2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3-09-12
關鍵字
Keywords
制度基礎、憲政立國方案、張君勱、憲政、心態
programs for constitutional nation-founding, Carsun Chang, constitutionalism, mental attitude, institutional basi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13 次,被下載 83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1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30 times.
中文摘要
張君勱(1887-1969)一生為中國憲政呼號奔走不遺餘力,因此他追求憲政的努力與過程,其事蹟與見解理當可對後人有所啟發,因而有研究價值。
  張君勱一生的核心關懷,在於想替中國立下一部憲法,使中國能從「傳統國家」轉型成「現代國家」,以達成「憲政立國」的目標。因而本論文旨在探討張君勱的憲政立國思想。
  本論文認為,張君勱的憲政立國思想由三大部分組成:第一部份是他對於中國政治的分析。第二部份是他對於如何解決中國政治問題所提出的目標。第三部份則是他為使期許目標落實到現狀的路線。這三部份息息相關、無法分割,構成張君勱憲政立國思想的全貌。
Abstract
Carsun Chang (1887-1969), who devotes most of his life to China’s constitutionalism, is a remarkable person worth exploring. His endeavors in this respect are also illuminating to all Chinese people.
  What makes Carsun Chang so prominent is his combination of constitutionalist ideals, unyielding enthusiasm, and pragmatism. The core concern of Carsun Chang is to draft a constitution for China, so as to transform China from a “traditional” state into a “modernized” one, and reach the goal of “Founding the Nation on Constitutionalism”. Thus, this thesis aims at the exploration of Chang’s thoughts of “founding the nation on constitutionalism”.
  This thesis is consisted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is his analysis of the basic issues of China’s politics; the second is about the objectives of his solutions for those issues; and the third part is regarding his programs of establish a constitutional government in China realistically and eventually. Undoubtedly, these three parts are indivisible, and, all together, they constitute Carsun Chang’s thoughts of “founding the nation on constitutionalism”.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審定書 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3
二、研究目的 14
第二節 文獻探討 15
一、研究現況概述 15
二、文獻評論 19
第三節 章節安排 21
第二章 張君勱所理解的中國政治問題 23
前言 23
第一節 中國傳統政治的問題 24
一、緣起─「中國專制君主政制之評議」一書的起源與意義 24
二、中國傳統政治的問題─「沒有制度基礎」 28
第二節 民國政治的問題 36
一、緣起 36
二、憲政無法落實 38
三、國家不能統一 44
四、小結 51
第三章 張君勱所理解的憲政 53
前言 53
第一節 張君勱憲政思想的起源 53
一、緣起 53
二、張君勱重視憲法的原因分析 56
第二節 張君勱對於憲政立國的思考 66
一、緣起 66
二、張君勱的終極目標─建立一個現代國家 70
第四章 張君勱達成憲政立國的路線─行動與方案 83
前言 83
第一節 張君勱達成憲政立國的路線─行動探討(所作所為) 83
一、緣起─路線的兩種意涵:行動與方案 83
二、張君勱實踐力的來源 86
三、張君勱參與政治的相關路線說明─所作所為 90
第二節 張君勱達成憲政立國的路線─方案探討(所思所想) 98
一、緣起 98
二、國憲草案 104
三、立國之道 119
四、政協憲草 122
五、綜合分析 136
第五章 結論 145
參考文獻 14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書目

書籍

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編輯),1976,《張君勱先生九秩誕辰紀念冊》(下冊),臺北市: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1988,《中國民主社會黨》,北京市:檔案出版社。
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1989,《知識分子與臺灣發展》,臺北市:中國論壇雜誌(出版者)、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總經銷)。
亓冰峰,2006,《清末革命與君憲的論爭》,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二版二刷。
吳汝鈞,2009,《當代新儒學的深層反思與對話詮釋》,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李金銓(編著),2008,《文人論政:民國知識份子與報刊》,臺北市:政大出版社。
李雲漢,2006,《中國近代史》,臺北市:三民書局,增訂四版一刷。
汪榮祖,1984,《晚清變法思想論叢》,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周育仁、謝文煌(主編),2011,《臺灣民主化的經驗與意涵》,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金耀基,1996,《從傳統到現代》,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三版六刷。
胡佛,2003,《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五)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臺北市:三民書局。
唐德剛,2005,《晚清七十年:壹 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
秦孝儀(主編),1989,《國父全集》(第二冊),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
國民大會秘書處(編印),1946,《國民大會實錄》,南京:國民大會秘書處。
張千帆,2004,《憲法學導論:原理與應用》,北京市:法律出版社。
張君勱(著)、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編輯),1972,《開國前後言論集》,臺北市:正中書局。
張君勱(著)、程文熙(編),1981,《中西印哲學文集》(上、下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張君勱(著)、翟志勇、周林剛(編),2006,《憲政之道》,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張君勱(著)、薛化元(編),1989,《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 2政論─中國大陸部分》,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張君勱(著)、薛化元(編),1989,《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 3政論─國際問題(上)》,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張君勱(著)、薛化元(編),1989,《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 4政論─國際問題(下)》,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張君勱(著)、薛化元(編),1989,《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 5書信‧序‧雜文及書評學術類》,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張君勱(著)、薛化元(編),1989,《一九四九年以後張君勱言論集 1政論─臺灣部分》,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張君勱,1948,《中華民國民主憲法十講》,上海:商務印書館,再版。
張君勱,1967,《明日之中國文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
張君勱,1969,《立國之道》,臺北市: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在臺五版。
張君勱,1970,《國憲議》,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張君勱,1986,《中國專制君主政制之評議》,臺北市:弘文館出版社。
張君勱,2009,《民族復興之學術基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1956,《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臺北市: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發行)。
張灝,2004,《時代的探索》,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梁漱溟,1990,《憶往談舊錄》,臺北市:李敖出版社。
陳正茂(編),1995,《中國青年黨史料叢刊 第二輯:新路半月刊》,臺北縣:國史館,再版。
陳志華,2011,《中華民國憲法》,臺北市:三民書局,修訂九版一刷。
楊永乾,1993,《中華民國憲法之父─張君勱傳》,臺北市:作者自印本、唐山出版社(總經銷)。
萬昌華、萬穎,2010,《美國憲政體制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雷震(著)、薛化元(主編),2010,《中華民國制憲史─制憲的歷史軌跡(1912-1945)》,臺北縣:財團法人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出版)、稻鄉出版社(印行)。
雷震(著)、薛化元(主編),2010,《中華民國制憲史─政治協商會議憲法草案》,臺北縣:自由思想學術基金會(出版)、稻鄉出版社(印行)。
翟志成,2008,《當代中國哲學第一人:五論馮友蘭》,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劉述先,2008,《論儒家哲學的三個大時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錢穆(著)、錢賓四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編),1998,《錢賓四先生全集(30)國史新論》,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繆全吉(編著)、朱匯森(主編),1989,《中國制憲史資料彙編》,臺北縣:國史館。
薛化元,1993,《民主憲政與民族主義的辯證發展─張君勱思想研究》,臺北縣:稻禾出版社。
薩孟武,1989,《中國憲法新論》,臺北市:三民書局,八版。
顧紹昌(口述);潘光哲、劉季倫、孫善豪(訪問);潘光哲、梁雅慧(記錄整理);薛化元(審訂),2002,《顧紹昌先生訪談錄》,臺北縣:國史館。

專書篇章

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編輯),1976,〈張君勱先生年譜初稿〉,載於《張君勱先生九秩誕辰紀念冊》(下冊),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編輯),臺北市: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1-107。
石佳音,2005,〈於無聲處聽驚雷:試論何謂「好的本土社會科學研究」〉,載於《從臨摹到反思─我國社會科學博士對歐美知識與體制的回應》,石之瑜(主編),臺北市:翰蘆圖書出版,117-149。
李金銓,2008,〈導論 近代中國的文人論政〉,載於《文人論政:民國知識份子與報刊》,李金銓(編著),臺北市:政大出版社,1-32。
汪榮祖,1984,〈晚清變法思想析論〉,載於《晚清變法思想論叢》,汪榮祖,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58。
周育仁,2011,〈第一章 憲政主義與臺灣民主化〉,載於《臺灣民主化的經驗與意涵》,周育仁、謝文煌(主編),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1-17。
胡佛,1989,〈評「迂迴彳亍於推展中國民主憲政的道路」〉,載於《知識分子與臺灣發展》,中國論壇編輯委員會(主編),臺北市:中國論壇雜誌(出版者)、聯經出版事業公司(總經銷),508-515。
胡佛,2003,〈當前政治民主化與憲政結構〉,載於《政治學的科學探究(五)憲政結構與政府體制》,胡佛,臺北市:三民書局,219-248。
唐德剛,2005,〈中國現代化運動的各階段〉,載於《晚清七十年:壹 中國社會文化轉型綜論》,唐德剛,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3-28。
孫文,1989,〈治學雜談(一)〉,載於《國父全集》(第二冊),秦孝儀(主編),臺北市:近代中國出版社,522。
張公權,1956,〈我與家兄君勱〉,載於《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輯),臺北市:張君勱先生七十壽慶紀念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發行),102-105。
張君勱,1972,〈聯邦十不可論(一名省制餘議)〉,載於《開國前後言論集》,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央總部(編輯),臺北市:正中書局,155-173。
張君勱,1981,〈立齋讀書記─「三通」性質今解〉,載於《中西印哲學文集》(下冊),程文熙(編),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459-1481。
張君勱,1981,〈我的學生時代〉,載於《中西印哲學文集》(上冊),程文熙(編),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63-166。
張君勱,1981,〈我從社會科學跳到哲學之經過〉,載於《中西印哲學文集》(上冊),程文熙(編),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63-73。
張君勱,1988,〈民主社會主義之哲學背景(一)張君勱先生星期演講 第一篇 發端 哲學是支配世界的樞紐 理性是現代文化的發源〉,載於《中國民主社會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北京市:檔案出版社,112-119。
張君勱,2006,〈我與憲法〉,載於《憲政之道》,翟志勇、周林剛(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5-10。
張君勱,2006,〈國憲草案之要點〉,載於《憲政之道》,翟志勇、周林剛(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319-331。
張君勱,2006,〈國憲議〉,載於《憲政之道》,翟志勇、周林剛(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125。
張灝,2004,〈中國近代思想史的轉型時代〉,載於《時代的探索》,張灝,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37-60。
梁漱溟,1990,〈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發起成立之經過略記〉,載於《憶往談舊錄》,梁漱溟,臺北市:李敖出版社,235-248。
梁漱溟,1990,〈我參加國共和談的經過〉,載於《憶往談舊錄》,梁漱溟,臺北市:李敖出版社,249-317。
翟志成,2008,〈第一論 胡適和馮友蘭的兩本中國哲學史〉,載於《當代中國哲學第一人:五論馮友蘭》,翟志成,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38。

期刊論文

張軍強,2008,〈近十五年來中國內地張君勱思想研究綜述〉,《理論導刊》,12: 108-110。
張啟雄,2013,〈東西國際秩序原理的差異 ─「宗藩體系」對「殖民體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79):47-86。
陳先初,1997,〈張君勱思想研究述評〉,《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6(6): 54-59。
湯傳志,2002,〈試析民社黨革新派居港首要之政治分歧〉,《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3(2):117-121。
劉輝,1999,〈「中國民社黨革新派」歷史初探〉,《黨史研究與教學》,(3):52-56。
潘光哲,1999,〈「張君勱研究」前景的反思-以兩部新著為例〉,《新史學》,10(1): 147-161。

學位論文

石佳音,2008,〈中國國民黨的意識形態與組織特質〉,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翁賀凱,2006,〈現代中國的自由民族主義:張君勱民族建國思想研究〉,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學位論文。
萬麗鵑,2001,〈一九五○年代的中國第三勢力運動〉,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研究部博士論文。

翻譯文獻

紀文勳(原著),程農、許劍波(譯),吳景平(校),1989,《現代中國的思想衝突─民主主義與權威主義》,山西省:山西人民出版社。
張君勱(原著),中華民國張君勱學會(編譯),2005,《中國第三勢力》,臺北縣:稻鄉出版社。
張君勱(譯),菲希德(原著),1978,《菲希德對德意志國民演講》,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四版。
張君勱(譯),魯屯道夫(原著),1976,《全民族戰爭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臺一版。

網站

石佳音,2013,〈石佳音:過度的民主會危害國家〉,鳳凰網歷史: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xiandaishi/special/duihuashijiayin/detail_2013_08/21/28879102_0.shtml,檢索日期:2013 年09 月09 日。
胡佛,年份不詳,〈胡佛院士談政治學〉,高中生人文及社會科學營:http://sociology.ntu.edu.tw/~hsc/classics/speech/politics.htm,檢索日期:2013年09月10 日。
參閱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Q0010001,檢索日期:2012年02月26日。
當代儒學研究室,2009,〈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第一期〉,當代儒學研究室:http://proj3.sinica.edu.tw/~confu/content/當代儒學主題研究計畫第一期,檢索日期:2012年02月26日。

英文書目

書籍

Roger B. Jeans, 1997, Democracy and Socialism in Republican China: The Politics of Zhang Junmai(Carsun Chang),1906-1941, Lanham: Rowman & Littlefield.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