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1109-13121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1109-131216
論文名稱
Title
歷史觀點之下的中國和平崛起論述背景之研究
A Background Study on Theories Concerning China's Peaceful Rise----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2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8-11
關鍵字
Keywords
國家戰略、黃禍論、和平發展、和平崛起
peaceful rise, yellow peril, country strategy, peaceful develop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1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一國的興起或衰落都牽動著國際社會的發展,尤其是大國,他的一舉手一投足都足以影響國際關係的變動。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及軍事力量的不斷提昇,引起全球對中國是否崛起的關注,導致「中國崛起」的議題成為近十多年來在學術界與國際政治中多方討論的焦點。

本文以歷史研究法為主、比較分析法為輔,就所蒐集的文獻資料進行分析得出以下結論:就中國歷史的經驗來看,不論是漢民族或非漢族所建立的王朝,都證明國家力量的「崛起」不可能是「和平」的,鞏固「大國」地位的過程也不可能是「和平」,更不會以「和平」的手段對待戰敗的對象(不論是國內民眾、藩屬還是外國)。

在經濟全球化及經濟政策的改革開放的雙重影響下,帶動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讓「沉潛」已久的「天朝上國」,再度重返「大國」(Great Power)地位。因經濟而快速崛起的中國,挾帶著強大的軍事實力,與「復興中華民族」的民族自信心,讓世界倍感威脅,尤其中國的非民主體制、侵略人權、威脅台海安全的作為,令民主國家無法信任,甚至擔心「堅持共產黨領導」及持續發展軍事的中國,終究會因不遵守國際文明秩序而引起戰爭。

「和平崛起論」的提出實際上具有以下幾種作用:(一)「和平崛起論」中的「崛起」是為了對民眾有交待、提高中國人民「我群意識」的一種口號、一種宣傳。(二)「和平崛起論」是屈就國際情勢及國內政治角力的產物,也是掩人耳目、企圖奪回話語霸權,重新創立「中國中心世界觀」,以此與流行已久且目前仍是的「西方中心世界觀」一別苗頭。(三)「和平崛起論」中的「和平」是因應「中國威脅論」而生,表面上是「為了消除『國際疑慮』」,實際上是反映中國對西方的「恐懼」。「中國和平崛起論」的提出,是企圖掌握住自己的「形象主權」,改善中國的國家形象。
Abstract
The rise or the decline of a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be deeply involved in, especially to the greet powers, his deportments which everybody points an accusing finger at are enough to all the change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hinese rapidly economic growth and rising military power, causing global concerns about the rise of China having led to ”China’s rise”, the issues have become multi-focus on academic field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politics discussed by the multiplicity.

Applied the historical method to the thesis and in addition to the comparative method on the collection of documents so as to analyze it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Chinese history whether the Han people or the peoples of non-Han established the dynasty, it is impossible to rise the country strength peacefully. Neither did the consolidating the great country position at peace. Not to mention, it is kind of the defeated country peacefully.

Under the dual influences of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reform opening-up economic policy, it let China hide his light under a bushel to rapidly economic growth, though the country was called Celestial Kingdom, and return the Great Power status again. The rapid economic rise of China threats to all the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ecause it had carried out non-democratic institutions, encroached the human rights, and threatened to security in the Taiwan Strait to unable to trust the democratic countries which were worried. For it adhered to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military, after all, the war might be due to its non-complian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In fact, the “Peaceful rise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First, the “ rise ”of it is accountable the its people to raise so called, ”our-group consciousness ”as a slogan, a kind of propaganda. Secondly, it is subject to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situations and the product of its domestic political struggle power, attempts to recapture the hegemony in order to establish “China-centrism ”by mutual confrontation with “Western centrism ”to fight it out. Third, its peace responses to the “China Threat ”by eliminating the phobia and worrier and reflect the fear of China to the West almost being simultaneous with it in fact. In a word, China’s“ Peaceful rise ”is attempt to hold their own “point of view of sovereignty ”to improve its state imag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 要 I
謝 誌 IV
表 目 錄 VIII
圖 目 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3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圖 36
第五節 研究限制 38

第二章 中國歷史上的崛起與和平之探源與辯證 39
第一節 漢族王朝的疆域拓展:漢唐 39
第二節 異族王朝的疆域拓展:元朝蒙古帝國與征服王朝 49
第三節 疆域的拓展與人口的變化 54
第四節 夷夏觀與邊疆治理 61
第五節 西方觀點下的中國:從神秘與崇拜到黃禍論 69
第六節 小結 78

第三章 北京觀點:和平崛起論述的建構與演進 81
第一節 毛澤東到江澤民時期的國家戰略 81
第二節 和平崛起論述的提出 83
第三節 中國學界與官僚內部的討論 91
第四節 小結:從「和平崛起論」到「和平發展戰略」 100

第四章 北京作為 103
第一節 中共建政以來的領土與軍事衝突 103
第二節 中國和平崛起與西方大國關係的發展 110
第三節 東亞秩序的營造 119
第四節 柔性權力的擴展:以孔子學院為例 124
第五節 對台戰略 128
第六節 小結 144

第五章 全球化之下的現代中國 147
第一節 中國的經濟 147
第二節 中國的軍力 153
第三節 中國的民主 162
第四節 中國的人權 174
第五節 當今國際社會的中國形象 187
第六節 小結 195

第六章 結論 199

參考書目 20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
(一) 專書
人權協會學術研討會論文,初版。台北:中國人權協會編印,人權論文選輯,1982年8月。
中國國務院,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北京:中國國務院新聞處,2005年12月22日。
毛思迪(Steven W. Mosher)著,李威儀譯,中國:新霸權。臺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1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臺北市:洪葉文化,1994年。
史賓格勒(O. Spengler)著,陳曉林譯,西方的沒落(The Decling Of The West )。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10月1日。
弗郎克•澤林(Frank Sieren)著,強朝暉譯,中國密碼︰中國崛起對西方的影響(Der China Code︰China’s rise A Rising China and the West)。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1月。
石之瑜,人性與中國主權,一版一刷。台北:世界書局,1995 年 9 月。
石之瑜,近代中國對外關係新論。台北:五南出版社,1995年。
刑義田,永恆的巨流,再版。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4月。
吉爾平(Robert Gilpin)著,宋新寧,杜建平譯,世界政治中的戰爭與變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
安德烈.平可夫(Pinkov Yihong Zhang Andrei),世紀之交的台海危機:中日美大對決。台北市:全球防衛雜誌社,2001年。
朱浤源主編,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市:正中書局,1999年11月。
朱鋒,人權與國際關係,一版一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年 10 月。
江西元、夏立平,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9月。
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著,鞠方安譯,真正的中國佬(Real Chinaman)。北京市:中華書局,2006年7月。
何沁,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呂浦、張振,黃禍論歷史資料選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宋國誠,中國跨世紀綜合國力:公元1990-2020。臺北巿:臺灣學生,1996年。
杜鋼建,基本人權論—論中國大陸之人權,初版。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12月。
阮宗澤,中國崛起與東亞國際秩序的轉型︰共有利益的塑造與拓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1日。
谷春德、鄭杭生,人權:從世界到中國,一版一刷。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1999 年 9 月。
周中之主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發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
周寧,2000年西方看中國。北京:團結出版社,1999年。
林瑞翰,中國通史(下),第四版。台北市:三民書局,2005年1月。
林瑞翰,中國通史(上),第四版。台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6月。
門洪華,中國:大國崛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
俞孟嘉,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人權,一版。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年 9 月。
保羅甘迺迪(Paul Kennedy)原著,張春柏、陸乃聖譯,霸權興衰史: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臺北巿:五南,1995年。
哈羅德•伊羅生(Harold R. Isaacs),于殿利、陸日宇譯,美國的中國形象(Scratches on Our Minds American Images of China)。北京市:中華書局,2006年7月。
約•羅伯茨(J.A.G.Roberts)著,蔣重躍、劉林海譯,十九世紀西方眼中的中國(China Through Western Eyes The Nineteenth Century )。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胡宗山,中國的和平崛起:理論、歷史與戰略。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11月。
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CSIS),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The 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著,隆國強譯,賬簿中國:美國智庫透視中國崛起(China: The Balance Sheet: What the World Needs to Know Now About the Emerging Superpower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年6月。
約瑟夫奈伊(Joseph S. Nye,Jr.)著,吳家恆、方祖芳譯,柔性權力(Soft Power: The Means to Success in World Politics)。臺北巿:遠流,2006年。
胡鞍鋼,中國崛起之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1月。
胡鞍鋼,中國戰略構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宮力等著,和平為上:中國對外戰略的歷史與現實。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07年3月。
翁獨健,中國民族關係史綱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年。
袁易、嚴震生、彭慧鸞合編,中國崛起之再省思:現實與認知。台北:政大國關中心,2004 年。
馬克•里歐納德著,林雨蒨譯,中國怎麼想。台北:行人出版社,2008年11月。
基歐漢(Robert Keohane)與奈伊(Joseph Nye)著,門洪華譯,權力與相互依賴(After Hegemony: Cooperation and Discord in the World Political Economy)。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張新民、曉言、徐天一、霍寶珍,中國人權辭書,一版一刷。北京:南海出版公司,1993 年 8月。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修訂版。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8月。
閆秋實,統戰工作。北京市:中共黨史出版社,2005年7月。
喬舒亞•庫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中國形象:外國學者眼裡的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2月。
彭澎,和平崛起論──中國重塑大國之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華斯特(Malcolm Waters)著,徐偉傑譯,全球化 (Globalization),初版。台北: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年 7 月。
馮林,中國公民人權讀本,一版一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98 年 9 月。
黃碩風,大國較量:世界主要國家綜合國力國際比較。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8月。
塞穆爾•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著,劉軍寧譯,第三波:二十世紀末的民主化浪潮(The Third Wave: Democratiz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初版,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愛德華•勞森(Edward Lawson)編,汪瀰、董雲虎譯,人權百科全書。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
楊家駱,新校本元史并附編二種,台北:鼎文書局,1981年。
楊清海,中共統一戰線剖析──組織、演變、論證。台北市:龍文出版社,1991年9月。
楚樹龍,冷戰後中美關係的走向, 2001年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11月。
葛劍雄,人在時空之中。中華書局,2007年6月。
葛劍雄,歷史上的中國,第一版。上海:上海錦繡文章出版社,2007年8月。
雷蒙•道森(Raymond Dawson)著,常紹民、明毅譯,中國變色龍(Teh Chinese Chameleon ——An Analysis of European Conceptio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7月。
趙汀陽,沒有世界觀的世界,再版。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4月。
劉宏煊,中國疆域史。武漢出版社,1995年。
蔣建農、蕭杰,當代中國統戰思想史。河南省開封市: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
鄧小平外交思想學習綱要編寫組,鄧小平外交思想學習綱要。北京:世界知識,1999年8月。
鄧學良、吳世雄,中國大陸政府與行政法制精要。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勞策中心,2004年1月。
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
閻學通,國際政治與中國。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7月。
閻學通、孫學峰,中國崛起及其戰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環球時報編,大國心路:中國走向世界的思考。北京市: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7月。
薩德賽(D. R. SarDesai)著,蔡百銓譯,東南亞史(Southeast Asia: Past and Present)。台北市:麥田出版社,2001年。
藍普頓(David M. Lampton)著,姚芸竹譯,中國力量的三面:軍力、財力和智力(The Three Faces of Chinese Power: Might,Money,and Minds)。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年1月。
羅福惠,黃禍論。台北縣新店市:立緒文化,2007年6月。
蘇紹智 ,中國大陸政治經濟的再認識,初版。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5年 8 月。



(二) 期刊論文
方旭紅、蔣濤涌,”國際關系視野下的「黃禍論」,”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第20卷第5期(2006年10月):頁54-57。
王崑義、蔡裕明,”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9 期(2005 年):頁45-46。
世界銀行,中國經濟季報,2007年9月。
石以信,”中共對台局勢的研判及新謀略,”探索與展望(台北市),第三卷第八期(2005年8月):頁109-114。
甘逸驊,” 歐盟與中國雙邊關係的發展與前景,” 中國大陸研究中心通訊,第14期,(2007年7月):頁6-9。
伍凡,”分析《中國和平崛起》論”,北京之春,第135期,(2004年8月):頁85-86。
成台生,”論中共多黨合作制下的民主黨派,”和春學報(高雄縣:和春技術學院),第七期,(2000年9月):頁40。
宋以敏,”時代主題與中國的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2004 年):頁 5-11。
宋連勝、韓國志,”對我國民主黨派監督能效匱乏的深層透視,”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第32卷第3期,(2006年6月):頁86-88。
李大龍,”傳統夷夏觀與中國疆域的形成——中國古代疆域形成理論探討之一,”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4卷第1期(2004年3月):頁2-3。
李曉明,” 國家形象與軟權力:論運用非軍事手段維持增進國家的對外影響力,” 太平洋學報,2002年第4期,(2002年4月):頁6-21。
汪永平,”從西方的中國形象看西方的文化心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報(西安),第14卷第1期(2004年3月):頁116-117。
沈有忠,“中國解放軍戰略與軍事裝備的現代化,”展望與探索,第2卷第8期(2004年):頁34。
沈赫周,”中國對西藏獨立態度之研究,”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6期(2003年11月):頁163-183。
辛翠玲,”從中國人權問題看國際人權團體的影響力-論非政府組織及其連結作用,” 政治科學論叢,第十九期,(2003 年 12 月):頁 190。
林中斌,”中共『和平崛起論』特點,”以智取勝-國防兩岸事務(2004年)。
門洪華,”西方三大霸權的戰略比較──兼論美國制度霸權的基本特徵,”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6年第2期(2006年):頁60-66。
胡鞍鋼、門洪華,”中美日俄印有形戰略資源比較──兼論旨在「富民強國」的中國大戰略,”戰略與管理(北京),2002年第2期(2002年4月):頁26-41。
柴松林 ,”人權、人權基礎與人權普系的擴增,”新世紀智庫論壇,(第 11 期,2000 年 9 月 30 日):頁 104-106。
馬大正,“中國疆域的形成與發展,”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4卷第3期(2004年9月):頁2-7。
高朗,” 如何理解中國崛起? ,” 遠景基金會季刊,7卷2期( 2006年04月):頁53-94。
張文木,”大國崛起的歷史經驗與中國崛起的選擇,”戰略與管理(北京),2004年第2期(2004年):頁70-84。
張驥、桑紅,” 文化:國際政治中的「軟權力」,” 《社会主义研究》 1999 年第3期(1999年3月):頁38-41。
許慶雄,”人權保障之基本概念—本賥、分類」、享有主體之探討,”律師通訊,(第 202 期,1996年 7 月):頁 12-14。
楊建新,”「中國」一詞和中國疆域形成的再探討,”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16卷第2期(2006年6月):頁6-8。
葛桂錄,“「黃禍」恐懼與薩克斯.羅默筆下的傅滿楚形象,”頁97-98。
葛劍雄,”中國歷代人口數量的衍變及增減的原因,”黨的文獻。
雷家聖,”漫談近五百年來世界大國的興衰,”歷史月刊,235期(2007年7月):頁31-39。
劉志光,”「黃禍論」與「文化民族主義」的歷史意義,”晉陽學刊,2006年第5期(2006年5月):頁85-89。
蔡昌言、連弘宜,“「中國崛起」對中美與中俄關係發展之戰略意涵,” 遠景基金會季刊,第九卷第三期,(2008年7月):頁110-112。
曉渡,”兼顧現實與原則,全面推動和平發展、交流合作——「兩會」後中共對台政策走向,”中共研究,第43卷第4期,(2009年4月25日):頁17-26。
薛銜天,”「黃禍論」或「中國威脅論」的歷史與實質,”百年潮,2007年第1卷(2007年1月):頁12。
龐中英,”國際關係中的軟權力及其他--評美國學者約瑟夫奈的《注定領導》,”戰略與管理(北京),1997年第2期(1997年):頁49-51。

(三) 研討會論文
王崑義,”三和戰略—中國新外交與台灣的戰略選擇,” 第四屆全球戰略與台海安全學術研討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2006年11月3日。
胡聲平,”中共「和平崛起」與亞太安全,”九十三年台灣政治學年會及學術論文研討會,台灣政治學年會主辦,高雄,2004年12月18-19日。
顧長永,”東協之發展及啟示,”東協發展與區域整合座談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2003年11月20 日。

(四) 研究計畫報告
何思慎,”「中國威脅論」與二十一世紀日本對中國政策芻議:以經濟與軍事為中心,”2000年度財團法人交流協會日台交流中心歷史研究者交流研究成果報告書, 2001年3月。
(五) 報紙
“胡錦濤下令建構和平崛起理論,”聯合報,(2005年3月5日),版13。
“防中共、北韓威脅,美日將修改防衛指針,”青年日報,(2005年3月14日,)版 5。

(六) 網路資料
“十四世達賴喇嘛與西藏現代史,”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http://www.tibet.org.tw/snowtibet_his_8.php#,檢閱日期:2009年7月27日。
“中國和平崛起之路,”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node_5530368.htm,檢閱日期:2007年9月29日。
“流亡政府概況,”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http://www.tibet.org.tw/tibet_gov.php,檢閱日期:2009年7月27日。
”歷代人口官方統計數,” http://www.tianyabook.com/lishi2005/renkoutongji.htm,檢閱日期:2008年9月11日。
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網頁:http://www.zytzb.org.cn/zytzbwz/party/index.htm,檢閱日期:2007年1月17日。
中國古代史地圖,http://home.olemiss.edu/~gg/hstrymap/b2060025.jpg,檢閱日期:2008年10月21日。
中國國防:http://www.showchina.org/zgjbqkxl/zggf/06/200709/t127278.htm,檢閱日期:2009年3月14日。
孔子學院章程,網路孔子學院:http://www.chinese.cn/college/colIndexContentShow.htm?indexContent.id=63,檢閱日期:2009年8月4日。
江澤民,“愛國主義和我國知識份子的使命,”(1990 年 5 月 3 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5-02/18/content_2591767.htm,檢閱日期:2007年1月13日。
趙建民,” 評「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 中華歐亞基金會(2005 年第 8 卷第 12 期)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publications/monthly/paper.php?paper_id=1025&vol_id=115,檢閱日期:2006年10月23日。
”江澤民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1997年9月12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189.htm,檢閱日期:2007年3月14日。
“中俄元首莫斯科聯合聲明,” (2001年 7月 17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11/27/content_642534.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5日。
詹中原,”經濟全球化下海峽兩岸的經貿關係:以雙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例,”(2001年11月22日),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2/597,檢閱日期:2007年5月14日。
中國對歐盟政策文件,(2003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xos/gjlb/EuropeanUnion/smgb/t27700.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8日。
溫家寶,“把目光投向中國,”(2003年12月10日),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GB/shehui/1061/2241298.html,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胡錦濤,“在紀念毛澤東誕辰110週年座談會的講話,”(2003年12月26日)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4/06/content_5531166.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李肇星就中國外交工作和國際問題答中外記者,”(2004年3月7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07/content_1349370_1.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2004年版),(2004年3月15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3/15/content_1367387.htm,檢閱日期:2007年5月15日。
“曹剛川在泰國演講:中國決心以和平手段完成崛起,” 中新社,(2004年03月31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4/06/content_5531266.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論法治與人權,”(2004年4月1日),中國人權協會:http://www.cahr.org.tw/listlawedu.asp?idno=1,檢閱日期:2009年4月28日。
“溫家寶闡述中國和平崛起五要義 重申中國永遠不會稱霸,”(2004年04月07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3/15/content_5516570.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的新道路,”文匯報,(2004年4月7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4/07/content_5520713.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博鰲論壇年會開幕 胡錦濤演講: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2004年4月24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4/24/content_5551897.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曾慶紅:走和平發展道路 謀亞太共同繁榮,”(2004年04月26日),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4-04/26/content_5552763.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8日。
和平共處五原則,(2004年6月9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6/09/content_1515866.htm,檢閱日期:2007年3月14日。
“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 2004見證中國人權進步,”(2004年12月10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2/10/content_2318326.htm,檢閱日期:2007年5月15日。
胡錦濤,“胡錦濤新年賀詞: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2004年12月31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12/31/content_2402780.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胡錦濤在亞非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全文),”胡錦濤,2005年4月22日,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4/3343050.html,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中俄互換《關於中俄國界東段的補充協定》批準書,” 新華社,(2005年06月02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6/02/content_3036268.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5日。
胡錦濤,“胡錦濤在紀念「北京+l0」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2005年08月29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8/29/content_3419134.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中國軍費缺乏透明度引發國際擔憂,”(2009年3月5日),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9/3/5/n2450838p.h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中共利用海外孔子學院洗腦滲透,”(2009年7月1日),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9/7/2/n2576575.htm,檢閱日期:2009年8月4日。
” 向世界傳遞中國和平發展的資訊,”(2005年9月11日),長江網:http://pl.cjn.cn:88/gd/article/20050911/20050911459103_1.html,檢閱日期:2009年2月18日。
胡錦濤,“胡錦濤在墨西哥參議院的演講(全文),”(2005年09月13日),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BIG5/1024/3691465.html,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胡平,“人權民主沒有東西方差異,”(2005年10月11日),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5/10/11/n1082010.htm,檢閱日期:2007年1月20日。
“胡錦濤在G20會議開幕式上的講話全文,” 胡錦濤,(2005年10月15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5/content_3619406.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中國國務院,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2005年10月19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0/19/content_3645697.htm,檢閱日期:2007年1月17日。
亞微,” 評析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 (2005年10月19日),美國之音中國網: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5-10/2005-10-19-voa57.cfm,檢閱日期:2006年10月23日。
胡錦濤,“胡錦濤在越南國會的演講(全文),”(2005年11月01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1/01/content_3716199.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白皮書,”國務院,(2005年12月22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5-12/22/content_3954937.htm,檢閱日期:2007年5月18日。
“中國發表「和平發展」白皮書,” (2005年12月22日),BBC 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550000/newsid_4553800/4553874.stm,檢 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胡錦濤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的講話,” 胡錦濤,(2006年01月01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01/content_3996349.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1日。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進程中面臨著三大挑戰,”(2006年4月10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10/content_4403533.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0日。
“海外孔子學院概況,”(2006年4月29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9/content_4491339.htm,檢閱日期:2009年8月4日。
” 西方人眼裡的中國,” (2006年6月16日),北京支部生活:http://bjzbsh.bjdj.gov.cn/ShowArticle.asp?ArticleID=20910,檢閱日期:2009年2月18日。
“中組部最新統計:全國黨員總數為7080萬名,” (2006年6月18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6/18/content_4712410.htm,檢閱日期:2007年1月28日。
“「和平崛起」淡出中國官方話語體系,” 四川新聞,(2006年8月22日),四川新聞:http://muzi.com/cc/fanti/10341,19931.shtml?q=1431532,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9日。
吳祚來,”《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的缺憾,”( 2006年9月1日),馬克思主義研究網: http://myy.cass.cn/file/2006090125893.html,檢閱日期:2006年10月23日。
”章沁生:我軍須有足夠力量將台控制在"一中"框架內,”(2006年11月19日),中新網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1/19/content_5348972.htm,檢閱日期:2006年12月1日。
“歐盟提升對華關係為戰略伙伴,”BBC中文網,(2006年12月12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170000/newsid_6171000/6171039.s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8日。
” 關於和平崛起與和平發展的思考 ,”黃安年,2007年1月19日,學術交流網:http://www.acriticism.com/article.asp?Newsid=8556&type=1002,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0日。
“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歷史任務和我國對外政策的幾個問題,”溫家寶,2007年02月26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2/26/content_5775212.htm。
”溫家寶撰文棄「和平崛起」涉激烈內鬥,”新紀元週刊,第9期(2007年3月),新紀元週刊:http://mag.epochtimes.com/011/2789.htm#TOP,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0日。
“胡錦濤主席和普京在莫斯科簽署《中俄聯合聲明》,”新華社,(2007年3月27日,)新華社: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7-03/27/content_562056.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5日。
“孔子學院總部在北京成立,”(2007年4月9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6530000/newsid_6539600/6539657.stm,檢閱日期:2009年8月4日。
”高層領導高度重視提升中國「軟實力」,”(2007年4月26日)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4/26/content_6025430.htm,檢閱日期:2007年10月12日。
“美日安保走向遏獨 防止台灣善變,”中評社, (2007年5月3日,)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3/6/0/5/10036058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360582,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0日。
賈品榮,” 中國的國際形象何以居前,”(2007年5月7日), 新浪財經: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zlhd/20070507/01473566152.shtml檢閱日期:2009年2月18日。
劉明,” 歷史和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形象,”人民網,(2007年08月24日):http://media.people.com.cn/BIG5/22114/41180/100458/6165173.html,檢閱日期:2009年4月21日。
台盟章程,(2008年1月15日),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網站:http://www.taimeng.org.cn/tmly/tmzc/t20060714_134825.h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28日。
“中國廣設孔子學院 散播北京觀點,”(2008年2月1日),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feb/1/today-p9.htm,檢閱日期:2009年8月4日。
中國現代化報告2008,2008年2月28日,中國發展門戶網,http://cn.chinagate.com.cn/reports/2008-02/28/content_11043561.htm,檢閱日期:2008年4月10日。
“中國與歐盟雙邊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8年03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fmprc.gov.cn/chn/wjb/zzjg/xos/gjlb/EuropeanUnion/default.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8日。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科學涵義,”(2008年4月30日),中央統戰部網站:http://www.zytzb.org.cn/zytzbwz/hkmatai/chanshu/200804/t20080430_376052.htm,檢閱日期:2009年2月19日。
”民主黨派的含意,”(200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部:http://www.zytzb.org.cn/zytzbwz/party/chanshu/200804/t20080430_374106.htm,檢閱日期:2008年5月17日。
(2008年7月2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big5.people.com.cn/gate/big5/cpc.people.com.cn/GB/64107/7454808.html,檢閱日期:2009年4月28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促進和相互保護投資協定,“中俄法律網,(2008年11月7日),中俄法律網:http://www.chinaruslaw.com/CN/CnRuTreaty/ecTrade/2008121125504_117687.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5日。
“楊潔篪會見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08年11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www.mfa.gov.cn/chn/ziliao/wzzt/huzhuxichufang20081115/t473157.htm,檢閱日期:2008年12月15日。
“展望中國民主前景:更新辯論框架,”(2008年12月24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790000/newsid_7799000/7799055.stm,檢閱日期:2009年5月4日。
“俄中兩國明年將聯手檢查共同的邊界線,” 俄羅斯新聞網,(2008年12月25日),俄羅斯新聞網:http://big5.rusnews.cn/ezhongguanxi/ezhong_anquan/20081225/42377981.html,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6日。
“俄羅斯外交部:明年將是俄中關係特別的一年,”俄羅斯新聞網,(2008年12月25日),俄羅斯新聞網:http://big5.rusnews.cn/ezhongguanxi/ezhong_zhengzhi/20081225/42378208.html,檢閱日期:2008年12月26日。
”2009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分析,”(2008年12月31日),復華投信:www.fhtrust.com.tw/upload/file/2008123111545240.pdf,檢閱日期:2009年3月29日。
胡錦濤,“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08年12月31日),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12/31/content_10586495_2.h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30日。
”中國國防費總額及人均數額低於主要大國水準,”( 2009年1月20日),新浪網: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20/1055539491.html,檢閱日期: 2009年3月20日。
中國國務院,2008年中國國防白皮書,(2009年1月20日),新華網: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1-20/1117539512.html,檢閱日期:2009年3月14日。
“中國向聯合國遞交人權報告,”(2009年2月9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870000/newsid_7878200/7878278.stm,檢閱日期:2009年2月13日。
“中國駐日內瓦大使:中國國別人權審查報告客觀、平衡、全面 ,”(2009年2月11日),聯合國電台:http://www.unmultimedia.org/radio/chinese/detail/122315.html,檢閱日期:2009年2月13日。
中國拒絕數十項聯合國人權建議,”(2009年2月11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020000/newsid_8028200/8028210.stm,檢閱日期:2009年2月13日。
尚清,” 中越戰爭30周年: 回顧與反思,”(2009年2月16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880000/newsid_7886400/7886495.stm,檢閱日期:2009年2月24日。
何亮亮,” 不應該被遺忘的戰爭,”(2009年2月17日),BBC 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890000/newsid_7894100/7894159.stm,檢閱日期:2009年2月24日。
”中越戰爭30年 還原歷史真相,”(2009年2月19日),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9/2/20/n2435890.htm,檢閱日期:2009年2月22日。
” 中國軍費增幅引起外界擔憂,”(2009年3月4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920000/newsid_7923600/7923652.stm,檢閱日期:2009年6月28日。
李肇星:中國今年增加的國防預算主要用於提高軍隊官兵生活待遇,”(2009年3月4日),人民網:http://military.people.com.cn/BIG5/1076/52984/8905580.html,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胡飛雪,” 是什麼改變了馬嘎爾尼的「中國觀」?,”中國青年, 2009年第3期(2009年3月16日): http://magazine.sina.com/spark/200903/2009-03-16/223768734.shtml,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倪安,” 美國媒體對國家人權行動計畫的反應,”(2009年4月13日),法國國際廣播電台中文網:http://www.rfi.fr/actucn/articles/112/article_13155.asp,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國家人權行動計畫,中國國務院,(2009年4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門戶網站: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9-04/13/content_1283983.h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14日。
“中國覺醒後,美國別打盹,”(2009年04月14日),中國經濟網: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gysj/200904/14/t20090414_18792402.shtml,檢閱日期:2009年4月7日。
“國際特赦表歡迎,”(2009年4月14日),香港新報:http://www.hkdailynews.com.hk/china.php?id=36020,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韓對中國經濟崛起不安 强調「先發制人」戰略,” (2009年4月14日),香港商報:http://www.hkcd.com.hk/content/2009-04/14/content_2290321_2.h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15日。
” 韓國政府對中國經濟崛起表達擔憂,”2009年4月14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7990000/newsid_7996500/7996549.s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15日。
”「維權網」關於國新辦發表《國家人權行動計畫》的聲明,”(2009年4月14日),維權網:http://crd-net.org/Article/Class4/200904/20090415014043_14934.html,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 雙邊貿易額1.31萬億 韓憂中國崛起促先發制人,”(2009年4月14日),香港新報:http://www.hkdailynews.com.hk/finance.php?id=35977。資料來源:”中國經濟強權 韓戒懼將反制,”(2009年4月14日),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apr/14/today-e3.h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15日。
”國際人權組織擔心中國紙上談兵,”(2009年4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4178972,00.html,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尚清,“《人權行動計劃》雷聲大 雨點小?,”(2009年4月15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000000/newsid_8000100/8000177.s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王崑義” 看中共的「集體人權觀」,”(2009年4月25日),中央廣播電台:http://www.rti.org.tw/program/DispatchContent.aspx?DispatchId=18578&ProgId=287&UnitId=0&NetId=3&LangId=4,檢閱日期:2009年4月28日。
“獨立評論:中共《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是空頭文件,”(2009年4月26日),youtube:http://tr.youtube.com/watch?v=9IN8faKuIAo&feature=related,檢閱日期:2009年4月29日。
” 六四臨近 國際特赦籲中國尊重人權,”(2009年5月1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020000/newsid_8028600/8028663.stm,檢閱日期:2009年5月1日。
”美人權組織:中國新聞自由形勢嚴峻,”(2009年5月1日),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020000/newsid_8028200/8028210.stm,檢閱日期:2009年5月1日。
“胡錦濤在同中國農業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09年5月2日),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9-05/02/content_11301313.htm,檢閱日期:2009年5月4日。
”澳洲公佈新國防白皮書渲染中國威脅,”(2009年5月2日),新浪香港: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121/1/1/1121160/1.html,檢閱日期:2009年5月2日。
“五四90周年 強調愛國,”(2009年5月4日),新浪香港: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9/1/1/1122542/1.html,檢閱日期:2009年5月4日。
”今年五四少了「民主」,”(2009年5月4日),新浪香港:http://news.sina.com.hk/cgi-bin/nw/show.cgi/9/1/1/1122460/1.html,檢閱日期:2009年5月4日。
”共同經濟指標:經濟成長率,”(2009年7月8日),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料庫:http://sear.cier.edu.tw/zlk1.htm,檢閱日期:2009年7月29日。
”競爭力指標:經濟表現,”(2009年7月8日),中華經濟研究院資料庫:http://sear.cier.edu.tw/zlk1-c.htm,檢閱日期:2009年7月29日。
“全球二百多家孔子學院成中國軟實力重要象徵,”(2009年8月1日),中國僑網:http://big5.chinaqw.cn:89/hwjy/hjxw/200908/01/173945.shtml,檢閱日期:2009年8月4日。
國家漢辦:http://www.hanban.edu.cn/,檢閱日期:2009年8月4日。


二、 英文
“China to boost military spending,” (2009年3月4日),BBC News: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7922699.s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20日。
” 60/251. Human Rights Council,” UN Human Rights Council, (2006年3月15日),p3.
” How China sees the world,”Economist,http://www.economist.com/opin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13326106&source=hptextfeature,2009年3月19日。
” RPT-FEATURE-Rich China, poor China conundrum as clout grows,” Reuters(路透社):http://www.reuters.com/article/companyNewsAndPR/idUSN0133120020090406?pageNumber=1&virtualBrandChannel=10452,檢閱日期:2009年4月7日。
” The new world order:How China sees the world And how the world should see China,”(2009年3月19日),Economist:http://www.economist.com/opin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13326106&source=hptextfeature,檢閱日期:2009年4月7日。
”China and the G20 China takes centre stage,”Economist:http://www.economist.com/displayStory.cfm?story_id=13398646,2009年3月31日。
2008 Country Reports on Human Rights Practices,U.S. Department of State,(2009年2月25日):http://www.state.gov/g/drl/rls/hrrpt/2008/frontmatter/118984.htm.,檢閱日期:2009年3月5日。
Ann Kent, BETWEEN FREEDOM AND SUBSISTENCE: China and Human Rights, (Hong Kong: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pp. 6-9.
Barry Naughton, The Chinese Economy: Transitions and Growth,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England: The MIT Press, 2007.
Carrie Gracie, “China’s rise leaves West wondering,” (2006年8月16日),BBC News: http://news.bbc.co.uk/2/hi/asia-pacific/4797903.stm,檢閱日期:2009年4月7日。
Chen King, China’s War With Vintnam,1979.(Stanford: Hoover Institute Press, 1987
Edward Lawson, Encyclopedia of Human Rights (Tampa Florida: Taylor & Francis publishers, 1996), p.xix.
Eric Heginbotham and Richard J. Samuels, “Mercantile Realism and Japanese Foreign Policy,”
Hundley,Richard O.,Robert H. Anderson,Tora K. Bikson,James A.Dewar,Jerrold Green,Martin Libicki,and C.Richard Neu,“The Global Course of the Information Revolution:Polotical,Economic,and Social Consequences:Proceedings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RAND,CF-154-NIC, http://www.rand.org/pubs/conf_proceedings/CF154/,Santa%20Monica,California,2000。
International Secruity, Vol.22, No.40 (1996), ps.181&182.
J. Robert Kerrey & Robert A. Manning,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east A Policy Agenda for the New Administration”, http://www.ciaonet.org/conf/cfr25/.。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 40.
Kathleen E. Mahoney and Paul Mahoney, Human Right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 Global Challenge (Boston: Published by Martinus Nijhoff, 1993), pp. 3-9.
Mahbubani, “Japan Adrift,” Foreign Policy, No.88 (1992), p.132
Mark Leonard, What does China think?. UK:Harper Collins,2008
Martha Finnemore,” National Interest in National Societ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66.
Peter Katzenstein, Peter Katzenstein, “The Culture of National Security:Norms and Identity in World Politics, “(Columbia University, 1996,)p.2.。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 “Global Trends 2015: A Dialogue About the Future With Nongovernment Experts,” http://www.cia.gov/cia/reports/globaltrends2015/index.html。
Off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China military power report 2009.2009年3月25日.
Robert W. Cox,“Labor and Hegemony,”International Organiation,vol.31,no.3(1977):387.
Sax Rohmer . The Insidious Docter Fu M anchu. (London,Methuen,1913)p.17.
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 A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America’s National Interest (Washington DC:The Nixon Center,, 2000), p64.
The United States Commission on National Security, A Concert for Preserving Security and Promoting Freedom (Washington:GPO, 2000), p9.
UN Human Rights Council:http://www2.ohchr.org/english/bodies/hrcouncil/,檢閱日期:2008年6月13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216.94.15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216.94.15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