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2103-15361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2103-153613
論文名稱
Title
軍事事務革命與陸軍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and Arm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8-12
關鍵字
Keywords
戰鬥綱領、軍事事務革命、陸軍、總體戰
Battle doctrine, Total War, Revolution Military Affairs (RMA), ARM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5 次,被下載 826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262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事實上當代軍事事務革命(RMA)的出現,就是源自於電腦計算能力的快速發展及資訊化社會為基礎的「情報革命」及衛星導航定位系統、C4ISR網絡、長程精準打擊武器(PGM)等系統,也意味著掌握資訊化社會的特點與優勢,是下一個世紀戰爭致勝的關鍵之一,也是陸軍未來建軍發展的關鍵所在。當精密導引武器出現,大量的電腦控制與電子系統取代人工,意味著總體戰(消耗戰、持久戰)退位,未來的作戰將以打擊敵人的C4I等系統使其陷入癱瘓為重心。這就是以「麻痺戰」為圭臬的新戰爭型態,藉著「要害打擊」與「同步打擊」的手段,執行所謂的「外科手術式攻擊」,迅速而準確的麻痺對手(國家),使其喪失反擊的能力與機會,進而導致其戰鬥意志的崩潰速戰速決。不但徹底顛覆了自十七、八世紀以降的交戰準則,也間接的確立了當代軍事事務革命無可撼動的地位,勢將主導未來十至二十年內的軍事論述,甚至更深遠的變革。研究發現:(一)傳統戰場定義改寫、(二)無平時與戰時區別、(三)資訊戰士主宰戰場、(四)集中與打擊敵重心、(五)精簡部隊指揮層級。陸軍身處快速變遷的時代,除應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外,更應屏棄「本位主義」,以無私、團結之精神,重新思考與友軍間之夥伴關係。

關鍵詞:軍事事務革命 陸軍 總體戰 戰鬥綱領
Abstract
Abstract
A matter of fact that modern Revolution Military Affairs (RMA) results fro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bility of computer calculation and new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revolution,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s, network for 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computer, intelligence, sensor, reconnaissance (C4ISR), Precision-guided munition with basi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ety. It also means that those developments as mentioned above will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key points for controlling the advanta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ety to get the victory in the battlefield in next century. Moreover, it is also the key point for ARMY to develop military forces. When accurate guiding weapons develop, amounts of computer-controlling and electronic systems are instead of manpower, it means that Total War, like Consumptive War and Continuative War are abdicated, and C4ISR will become the main fighting concept in the future. This is a kind of fighting style to take “Benumbing War” as the fighting principle, and take “Home-thrust Strike” and “Simultaneous Strike” to execute the so-called “Surgical Strike” to benumb the enemies rapidly and correctly and make them lose their ability and opportunity to fight back, finally the volition of the enemies will be demoralized to lose the wars soon. RMA not only subverts the fighting principles set from 17th and 18th century, but also makes sure the unshakable position for modern RMA indirectly. Moreover, it will lead the military discourses and profound influences in the next ten to twenty years. The findings from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ed:
1. The definition for traditional battlefield is changed.
2.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usual time and the war time.
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ighters control the battlefields.
4. To centralize and strike the fighting center of the enemies.
5. To cut down the command hierarchies for armed forces.
Members of ARMY should give up egoism and think about partnership among related organizations with unselfishness again while being in such a rapidly aggressive period.

Keywords: Revolution Military Affairs (RMA), ARMY, Total War, Battle doctri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導 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目的……………………………………………………………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6
一、研究範圍……………………………………………………………6
二、研究架構……………………………………………………………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10
一、研究方法……………………………………………………………10
二、研究限制……………………………………………………………13
第四節 基本概念界定………………………………………………………..13
第二章 戰爭與陸軍的變遷......................................23
第一節 傳統戰爭與陸軍……………………………………………………..25
一、戰爭與武器的沿革…………………………………………………25
二、戰鬥綱領的變遷……………………………………………………28
三、組織編制的演進……………………………………………………42
第二節 總體戰時代與陸軍…………………………………………………..52
一、戰爭與武器的沿革…………………………………………………55
二、戰鬥綱領的變遷……………………………………………………60
三、組織編制的演進……………………………………………………65
第三節 核子戰爭時代與陸軍………………………………………………..66
一、戰爭與武器的沿革…………………………………………………71
二、戰鬥綱領的變遷……………………………………………………72
三、組織編制的演進……………………………………………………75
第四節 小結…………………………………………………………………..76
第三章 軍事事務革命…………………………………………………………79
第一節 軍事事務革命的出現………………………………………………...81
一、衛星導航定位系統………………………………………………….83
二、C4ISR網絡與資訊革命……………………………………………..84
三、長程精準打擊武器(PGM)……………………………………….87
第二節 軍事事務革命的內涵………………………………………………...88
一、視距外精準攻擊…………………………………………………….89
二、要害與同步打擊…………………………………………………….90
三、 麻痺(癱瘓)戰…………………………………………………...91
第三節 軍事事務革命的影響:從消耗戰到麻痺戰……………………….92
一、傳統戰場定義改寫…………………………………………….......94
二、無平時與戰時區別…………………………………………….......95
三、資訊戰士主宰戰場………………………………………………...96
四、集中與打擊敵重心………………………………………………...98
五、精簡部隊指揮層級………………………………………………...99
第四節 小結………………………………………………………………….100
第四章 軍事事務革命對當代陸軍的影響……………………………….103
第一節 陸軍角色的變化…………………………………………………….107
一、從獨大到互賴:軍(兵)種聯合作戰綱領確立………………...108
二、從粗糙到精確:尊重專業的組織型態與文化…………………...110
三、從存疑到肯定:陸戰仍左右戰局的發展…………………...........111
第二節 陸軍戰鬥綱領的變遷………………………………………………..112
一、戰爭開打的前提:戰場的情報優勢與覺知能力…………………114
二、地面戰鬥決勝關鍵:空權的確保與速戰速決原則………………115
三、地面戰的新思維:非線性與非接觸的戰場………………………115
四、地面戰鬥新風貌:城鎮及特種作戰的興起………………………116
五、資訊化戰爭的要角:軟硬兼施的心理戰與新聞戰……………....117
第三節 陸軍組織編制的變化………………..……………………………....118
一、部隊編制:小型與輕量化編組……………………………………120
二、專業素養:特種與功能取向………………………………………120
三、指揮架構:分權與彈性原則………………………………………120
第四節 戰史(個案)研究……………………..……………………………121
一、科索沃戰爭…………………………………………………………122
二、阿富汗戰爭…………………………………………………………125
第五節 小結…………………………………………………………………..128
第五章 結論……………………………………………………………………..131
參考書目………………………………………………………………………….137
表目錄
表1相關軍事事務革命之定義彙集……………………………………………….15
表2中世紀步兵方陣與騎兵混編戰鬥綱領與類別……………………………….31
表3蒙古騎兵戰鬥綱領…………………………………………………………….36
表4砲兵戰鬥綱領………………………………………………………………….40
表5草創時期主要軍事組織與特色……………………………………………..44
表6蛻變時期主要軍事組織與特色……………………………………………..48
表7成長時期軍事組織及其特色………………………………………………..50
表8陸權與海權地緣戰略比較…………………………………………………..54
表9拿破崙戰爭時期戰爭原則比較……………………………………………..57
表101914~45年二次世界大戰戰鬥綱領之比較……………………………….64
表111945~90年間主要戰爭…………………………………………………….73
表12具啟發性的軍事事務革命的歷史個案…………………………………....81
表13資訊作戰行為者……………………………………………………............97
表14資訊化對軍事事務革命影響事項…………………………………………106
圖目錄
圖1研究架構圖…………………………………………………………………...8
圖2影響戰鬥綱領發展與演變之因素…………………………………………...18
圖3核子戰爭特性…………………………………………………………………70
圖4 1945年後戰爭光譜分布變化………………………………………………...72
圖5 C4ISR結構圖………………………………………………………………….85
圖6陸軍角色與任務示意圖……………………………………………………....108
圖7全兵種部隊歷史………………………………………………………………119
附錄
附錄一 科技驅動之週期帶來的戰爭藝術之改變……………………………......14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中文專書
三軍大學,1999,軍事革命與2010年後台海戰爭評估。桃園:三軍大學,6月初版。
王曾才,1996,世界通史。台北:三民,12月二版。
孔令晟,1995,大戰略通論。台北:好聯,10月初版。
李則芬,1985,中外戰爭全史【四】。台北:黎明,9月初版。
李則芬,1985,中外戰爭全史【七】。台北:黎明,4月初版。
李慶山,1995,新軍事革命與高技術戰爭。北京:軍事科學,2月初版。
朱小莉、趙小卓著,1998,美俄新軍事革命。北京:軍事科學,1月初版。
朱小莉,2000,軍事革命問題的研究。北京:國防大學,4月初版。
朱君棠,2002,西方文明故事。台北:國家,9月初版。
邢義田,1998,古羅馬的榮光-羅馬史資料選輯。台北:遠流,12月初版。
林嘉誠、朱浤源編,2000,政治學辭典。台北:五南,9月初版。
紐先鍾,1989,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文化,9月二版。
紐先鍾,1995,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7月初版。
紐先鍾,1998,奇襲。台北:麥田,3月初版。
紐先鍾,1999,二十一世紀的戰略前瞻。台北:麥田,9月初版。
紐先鍾,2000,歷史與戰略。台北:麥田,10月初版。
陸軍總司令部,1991,陸軍作戰要綱-聯合兵種指揮摘要【上冊】。桃園:陸總司令部,6月初版。
陸戰戰術學編篡委員會,2001,陸戰戰術學【第一冊】。桃園:陸軍總部,3月初版。
陸戰戰術學編篡委員會,2001,陸戰戰術學【第二冊】。桃園:陸軍總司令部,10月初版。
陸戰戰術學編篡委員會,2001,陸戰戰術學【第三冊】。桃園:陸軍總司令部,10月初版。
曾伯堯編,1990,麥克阿瑟傳。台北:克寧,2月初版。
國防部,2000,國軍軍語辭典(八十九年修訂本)。台北:國防部,11月再版。
舒孝煌、耿直編,1995,二戰紀事。台北:麥田,5月初版。
實踐學社編,1964,戰略戰術思想沿革史。台北:實踐學社,2月初版。
翟文中、蘇紫雲,2001,新戰爭基因-RMA軍事事務革命。台北:時英,5月初版。
蔣緯國,1990,現代戰略思潮。台北:黎明,3月初版。
譚傳毅,1998,戰爭與國防。台北:時英,5月初版。

中文譯書
卜玉申等譯,2000,西洋兵器大全。香港:萬里機構,10月初版。
王振西譯,2001,高科技與新軍事革命。北京:新華,2月初版。
王道還、廖月娟譯,2001,槍砲、病菌與鋼鐵。台北:時報出版,3月初版。
朱章才譯,2000,二次大戰與兩極世界的形成。台北:麥田,7月初版。
朱章才譯,2000,科技革命。台北:麥田,1月初版。
沈明室譯,1999,戰鬥力-德國與美國陸軍的表現(1939~1945)。台北:麥田,3月初版。
何宏儒譯,2001,冷戰。台北:麥田,3月初版。
胡國材譯,1982,核子武器與外交政策。台北:黎明,10月初版。
胡宗澤、趙力滔譯,2002,民族-國家與暴力。台北:左岸文化,3月初版。
紐先鍾譯,1996,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一】上。台北:麥田,3月初版。
紐先鍾譯,1996,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一】下。台北:麥田,3月初版。
紐先鍾譯,1996,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二】上。台北:麥田,3月初版。
紐先鍾譯,1996,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二】下。台北:麥田,3月初版。
紐先鍾譯,1996,西洋世界軍事史【卷三】上。台北:麥田,3月初版。
紐先鍾譯,1999,戰略論:間接路線。台北:麥田,11月初版。
紐先鍾譯,2001,戰爭藝術。台北:麥田,9月初版。
陸軍總部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委員會譯,1999,陸軍軍事譯粹選輯【第四輯】。桃園:陸軍總司令部,5月出版。
陸軍總部教育訓練暨準則發展委員會譯,1999,陸軍軍事譯粹選輯【第六輯】。桃園:陸軍總司令部,5月出版。
張佩傑譯,1998,奇襲-史上名將致勝之道。台北:麥田,3月初版。
張春伯等譯,2001,霸權興衰史。台北:五南,3月初版。
張明敏、黃仰雯譯,2002,民族的世界地圖。台北:時報出版,4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4,軍事革命。台北:國防部,9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6,當代戰略與軍事問題。台北:國防部,6月初版。
國防部軍務局譯,1998,戰略與兵力規劃。台北:國防部,5月初版。
國防部軍務局譯,1998,軍事革命譯文彙輯。台北:國防部,2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8,資訊作戰譯文彙輯【下】。台北:國防部,12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1999,震撼與威懾:達成快速掌控。台北:國防部,2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0,戰爭中資訊的角色變化【下】。台北:國防部,12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0,未來戰爭文選。台北:國防部,4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1,掌握明日戰爭。台北:國防部,2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1,虛擬戰爭-從科索沃談起。台北:國防部,7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2,網路威脅與資訊安全。台北:國防部,4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2,波灣空戰掀起戰爭革命。台北:國防部,1月初版。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2003,科索沃聯軍作戰對未來美歐軍事合作的意涵。台北:國防部,1月初版。
曾祥穎譯,1998,數位化戰士。台北:麥田,5月初版。
曾祥穎譯,2002,軍事事務革命:移除戰爭之務。台北:麥田,3月初版。
楊日青等譯,2002,政治學新論。台北:韋伯文化,3月修正版。
劉京建、包仁譯,1990,西洋現代史。台北:五南,1月初版。
劉北成譯,2001,國家與社會革命。台北:桂冠,1月初版。
蔣永芳譯,2000,擊碎方陣-二十一世紀美國地面部隊的新規劃。台北:麥田,9月初版。
蔣仁祥、王鴻道譯,2000,核子威脅。台北:麥田,12月初版。
蔡伸章譯,1997,美國的軍事革新。台北:麥田,3月初版。
謝永湉譯,1983,核子時代的戰略思想。台北:黎明,5月初版。
譚天譯,1994,現代騎士-戰車指揮官。台北:麥田,5月初版。
傅凌譯,1994,新戰爭論。台北:時報出版,3月初版。
蕭偉中、梅然譯,1997,海權論。北京:中國言實,8月初版。
滕昕雲譯,1996,希特勒的閃擊戰。台北:麥田,8月初版。
龐君豪等譯,2001,改變世界的觀念。台北:貓頭鷹,5月初版。

學術期刊
沈遠峰譯,1997年4月,「二十一世紀美國陸軍以寡擊眾之道」,國防譯粹,第24卷第4期,頁12-20。
林吉郎,1999年4月,「軍事革命的理論思考與政策選擇-以美國陸軍為例」,國防雜誌,第14卷第10期,頁3-26。
段德威譯,1996年2月,「美國陸軍準則的變革」,國防譯粹月刊,第23卷第2期,頁20-28。
曾祥穎譯,1996年10月,「美國陸軍『決勝點』觀念之研議」,國防譯粹,第23卷第10期,頁67-71。
莫大華,1996年11月,「美國的戰略文化與戰爭方式」,美歐月刊,第11卷第11期,頁37-54。
莫大華,1996年12月,「軍事事務革命與資訊戰的探討」,國防雜誌,第12卷第6期,頁49-58。
莫大華,1999年2月,「當前軍事事務革命的探討與省思」,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頁69-81。
陳勁甫,1999年8月,「軍事事務革命的啟示-軟體發展的重要性」,政策月刊,
第49期,頁15-17。
唐亞屏譯,2001年9月,「掌握技術」,國防譯粹,第28卷第9期,頁77-83。
廖述賢,2000年7月,「論資訊戰發展對戰爭型態的影響」,國防雜誌,第16卷第1期,頁16-28。
藍維萬譯,2001年5月,「論準則對陸軍行為的影響」,國防譯粹,第28卷第5期,頁89-96。
謝豐安譯,2001年10月,「地空聯合作戰概念運用的後遺症」,國防譯粹,第28卷第10期,頁63-71。
水晶,「台灣軍方衛星影像計劃秘辛」,全球防衛雜誌,第220期(2002年12月),頁48-55。
陳國銘,「中國航空工業年度盛事系列報導1~2」,全球防衛雜誌,第220期(2002年12月),頁70-79。
應天行,「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世界大戰」,全球防衛雜誌,第226期(2003年6月),頁58-67。

學位論文與報告
熊自慶,1978,「舉國皆兵」與近代戰爭型態及其本質的演變兼論二十世紀總體戰,私立輔仁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滕昕雲,1996,普德軍事思想論閃擊戰理論,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繼綸,1999,軍事事務革命中科技對作戰概念影響之研究1969-1999,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威超,2001,德國1941年巴巴羅莎作戰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家文,2001,「軍事事務革命」研究-----一個初探性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論文。
林吉郎,2002.1.23,「我國軍事改革與兵役制度發展的戰略思考」,台北市,朝向募兵制的可行性研討會。
帥化民,2001.09,「數位化戰爭」美國在阿富汗這片窮山惡水打仗的依恃和靠山,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41.htm。
周力行,2002.05,資訊時代的非傳統性軍事衝突,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研究報告。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IA/091/IA-R-091-041.htm。

二、英文部分
Books-
Ar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he Commission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Systems of the National Reserch Council . 1992. Star 21: Strategic Technologies for the Army of the Twentry-First Centur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Joseph R.Cerami and James F. Holcomb, Jr. 2001. U.S. Army Collage Guide to Strategy. Carlisle Barracks: U.S. Army War Collage Press.
Michael J. Mazarr,, Jeffrey Shaffer, and Benjamin Ederington, 1993, The Military Technical Revolution: A Structural Framework, final report of the CSIS Study Group on the MTR. Washington DC.: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Press. Robert H. Scales, Jr. 1993. Firepower in Limted War.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H.Scales Jr. 1999. Future Warfare: Carlisle Barracks: U.S. Army War Collage Press.
Roger C.Molander, Peter A. Wilson, David A. Mussington and Richard F.Mesic eds. 1998. Strategic Information Warfare Rising. Santa Monica: RAND Press.
Stephen J.Lee. 1991. The Thirty Years War. London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Press.
Steven Metz and James Kievet, 1995, Strategy and 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 From Theory to Policy, Carlisle Barracks:U.S. Army War Collage Press.
Wayne P. Hughes Jr. 2000. Fleet Tacties and Coastal Combat. Annapolis:Naval Institute Press.
Zalmary M. Khalilzad, John P. White. 1999. Strategic Appraisal: The Changing Role of Information in Warfare. Santa Monica: RAND Press.

Periodicals-
Dan Goure, 1993, “Is There a Military-Technical Revolution in America Futher,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 16, No. 4, pp.175-192.
Gordon R. Sullivn and James M. Dubik, 1993, “Land Warefare in the 21st Center,” Military Review, pp.13-32.
John W. Bonder, 1993, “The Military Technical Revolution: From Harware to Information, ” Naval War Collage Review, Vol. 46, No. 3, pp. 7-21.
William S. Lind, Keith M. Nightengale, and John S. Chmitt, et al., 1989,“The Changing Face of War: Into the Fourth Generation,”Military Review, Vol.69, No.10, pp.2-11.
Defense Reform Initiative Report-november 1997, http://www.defenselink. mil/pubs/dodreform/index.html.
Jeffrey Mckitrick and others,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of Defense-Office of Net Assessment,“The 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http://sac.saic.com/rmapaper.
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