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4101-15385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4101-153850
論文名稱
Title
馬來西亞華人角色轉變之研究
The changing role of Ethnic Chinese in Malaysi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8-14
關鍵字
Keywords
馬來西亞華人、馬來西亞、政治變遷
Malaysia, political change, Malaysian Chines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19 次,被下載 891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1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914 times.
中文摘要
論 文 提 要

馬國的華人在經歷了華、巫、印聯合爭取獨立、「五一三種族衝突事件」、「新經濟政策」、「國家發展政策」等階段歷程,其經濟、社會、政治的角色因階段不同,而有所轉變,亦即華人對馬來西亞經濟的控制力、對國家的認同感、華人與馬來人的關係、對教育制度改革的監督及政治角色等已發生改變。1969年「五一三種族衝突事件」,馬國所推行的「新經濟政策」明顯偏向馬來人抑制華人,加上政府以政治手段改變國內的經濟秩序與財富分配,以上層政治結構的力量,強制使得下層的經濟結構產生轉變,其「土著至上主義」企圖藉著經濟資源再分配的手段來矯正華、巫種族間的不均發展,以累積馬來資本行為,引起華人社會的不安,致造成華資外流,外資投資不前。

馬國在「新經濟政策」結束,1991年馬哈迪提出取代「新經濟政策」的「國家發展政策」及「2020宏願」的發展目標,期使馬來西亞政治、經濟的穩定和持續成長,即在2020年將馬來西亞建設為先進的國家,屆時不再是從馬來人的觀點出發來區分馬來人、華人與印度人;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團結一致的「馬來西亞人」。九0年代起由於全球經濟極的活躍、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及台灣的「南向政策」,均造成華文教育在大馬的轉變。大馬政府對華文教育已不在刻意打壓,反而鼓吹提倡。從「拉曼學院」大部分文憑的承認、「南方學院」、「新紀元學院」、「韓江國際學院」獲准設立,均顯示馬國政府逐步開放的教育政策,讓更多華社子弟接受高等教育。

八0年代後期,繼「茅草行動」、「四六精神黨」成立後,政治反對勢力亦提出「兩線政治」的選舉,其最明顯的不同就是政治反對勢力形成空前的團結和強大力量,並全面對抗執政了卅多年的「國陣」。原馬來社會流傳著「巫統就是馬來人,馬來人就是巫統」的觀念已經改變。1999年選舉在安華事件所引發的「烈火莫熄」運動及由「民行黨」、「回教黨」、「國民公正黨」、「人民黨」共同組成「替代陣線」,與執政黨形成相互抗衡,華人政治角色在馬國已產生轉變。

九0年後華人在經濟、教育、政治的角色,均有正面的轉變,但由於華人人口所佔的比例、華人的團結性及選區的劃分,目前華人在政治上的力量係較趨向於關鍵少數的角色。從馬國1999年選舉,馬哈迪對華人採取利誘懷柔等手段,造成華人選票轉向支持「國民陣線」,使得聯盟政府得以險勝;及2000年11月吉打州魯乃區州議席補選,華人選票更發揮了舉足輕重關鍵角色使「替代陣線」得以選勝,均能明確的得到印證。惟馬來西亞隨者經濟發展所創造出來的中產階級,特別是馬來人的中產階級,是否會成為推動加速民主化的力量,則有待觀察。

Abstract
The changing role of Ethnic Chinese in Malaysia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文獻回顧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第四節 研究假設
第五節 論文章節安排

第二章 殖民政府時期馬來西亞華人之社會背景
第一節 華人的移殖背景
第二節 殖民政府時期華人的經濟角色
第三節 殖民政府時期華人的社會角色
第四節 殖民政府時期華人的政治角色

第三章 獨立初期(1957-1970)的華人角色
第一節 經濟優勢下的華人經濟角色
第二節 華人社會的角色
第三節 華人的政治參與
小結

第四章 新經濟政策時期(1971-1990)的華人角色
第一節 土著主義下的華人經濟角色
第二節 五一三事件後華人的社會角色
第三節 新經濟政策時期華人的政治參與
小結

第五章 國家發展政策階段(1991-1999)的華人角色
第一節 國家發展政策對華人經濟的影響
第二節 區域主義興起下華人的社會角色
第三節 國家發展政策下華人的政治參與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王秀南,星馬教育泛論(新加坡:友聯書局,1970年12月)。
王國璋,馬來西亞的族群政黨政治(1955-1995)(台北:唐山出版社,1997年6月)。
王賡武,中國與海外華人(台北:商務印書館發行,1994年11月初版),
丘光耀,第三條道路—馬來西亞華人政治選擇批判﹙馬來西亞:地球村網絡有限公司,1997年3月﹚。
朱自存,多元種族政治及其他(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0年)。
江炳倫,亞洲政治文化個案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78年6月)。
何忠良,西馬來西亞華人政黨政治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9年6月。
何啟良,文化馬華—繼承與批判﹙吉隆坡:十方出版社,1999年4月﹚。
何啟良,政治動員與官僚參與—大馬華人政治述論(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1995年11月)。
何啟良,當代大馬華人政治省思﹙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1994年9月﹚。
吳元黎、吳春熙,海外華人與東南亞經濟發展(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4年)。
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3年9月)。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5年5月)。
宋鎮照,東協國家之政經發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5年5月)。
巫樂華,南洋華僑史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10月)。
李偉成譯,Lucian W. Pye著,東南亞國家政治體系(Southeast Asian’s Political Systems),(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1)。
李惠良,東南亞簡史(廣西省南寧市:廣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
周宗仁,馬來西亞華人地位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林水豪等主編,馬來西亞華人史新編(第二冊)(吉隆坡:1998年2月)。
林伯生,論馬來西亞華人與馬來人的種族關係發展 ,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林若雩譯,Michael R.J. Vatikiotis原著,東南亞政治與發展(Political Change in Southeast Asia)(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年12月)。
林慕,迷失與醒覺(吉隆坡:東方企業有限公司,1997年12月)。
林蔭庭譯,亞洲大趨勢(台北:天下出版,1996年)。
金揚,華教人士與政黨政治(吉隆坡:鐵山泥出版社,1983年10月)。
柯嘉遜,馬來西亞華教奮鬥史(吉隆波:華社資料研究中心出版部,1991年4月)。
祝家華,解構政治神化—大馬兩線政治的評析1985—1992(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民國83年)。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總會,華文教育史料(中冊)(吉隆坡:教總教育研究中心,1984年)。
馬來西亞董教總全國華文獨中工委編,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簡史(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1993年)。
張文蔚,華人社會與東南亞諸國之政治發展(台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
張岱云、聶振雄等譯,Samuel P. Huntington原著,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1月)。
張曉威,馬來西亞華人公會與馬來西亞華人社會之研究,中壢: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6月。
張錫鎮,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3月)。
張錫鎮,當代東南亞政治﹙廣西省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7月,第2版﹚。
教總教育研究中心,教總成立三十三年:華校教育史料(上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公會總會,1984年4月)。
教總教育研究中心,教總成立三十三年:華校教育史料(中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教師公會總會,1984年11月)。
晚節飄香—沈慕羽先生七十榮壽賀文集﹙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出版,1991年﹚。
陳烈甫著,華僑學與華人學總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76年2月)。
陳淑雅,亞洲第五條經濟小籠:馬來西亞國家機關之政經分析,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6月。
陳慶佳,嚴守崗位:我的政論選(吉隆坡:東方企業有限公司,1994年6月)。
陳鴻瑜,東南亞國家協會之發展(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民國86年3月)。
陳偉之,台商在東南亞投資的種族暨經貿關係:以馬來西亞調查為例(台北:文笙書局出版,民國88年8月)。
曾慶豹,與2020共舞—新馬來人思潮與文化霸權(吉隆坡:華社資料研究中心,1996年4月)。
游鍾雄,馬來西亞的種族保護政策與華人地位之研究,台北: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所碩士論文,民國77年6月。
策略資訊研究中心政治分析組,巫統的困境﹙UMNO in Trouble﹚—第十屆大選分析﹙吉隆坡:策略資訊研究中心,2000年3月﹚。
華社資料研究中心,探討馬來西亞經濟政策﹙吉隆坡:馬來西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1990年10月﹚。
華教人士與政黨政治(吉隆坡:鐵山泥出版社)。
黃冠欽,馬來西亞教育政策與華文教育問題之研究 ,台北:文化大學民族與華僑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3年6月。
楊建成,馬來西亞華人的困境:西馬來西亞華巫政治關係之探討(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2年2月)。
葛永光,文化多元主義與國家整合:兼論中國認同的形成與挑戰(台北:正中出版社,1991年)。
董教總秘書處編,再看1996年教育法令(吉隆坡:董教總出版,1997年8月)。
董總出版組,董總三十年(下冊)(吉隆坡: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聯合會總會,1987年)。
詹運豪,90年代大馬政治﹙馬來西亞:Impact Management,1997年8月﹚。
廖昭吟,馬來西亞經濟發展政策對華巫種族關係的影響,台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7年5月。
劉文榮,馬來西亞華人經濟地位之演變(台北:世華經濟出版社,民國77年1月)。
潘翎主編、崔貴強編譯,海外華人百科全書(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2000年10月)。
鄭又平等譯,Ted Robert Gurr及Barbara Harff原著,國際政治中的族群衝突(台北: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民國1999年5月)。
駱靜山,馬來西亞華人史(吉隆坡:馬來西亞留台校友會聯合總會,1984年)。
謝詩堅,馬來西亞華人政治思潮演變(馬來西亞:謝詩堅,1984年9月)。
羅紹英,「華文教育之演變與發展」,收錄於林水豪主編,文教事業論集(馬來西亞:雪蘭莪中華大會堂,1985年9月)。
顧長永,台灣與東南亞的政府經濟關係(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1997年)
顧長永,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87年5月)。

二、中文期刊

王望波,「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的調整及其對華人經濟的影響」,南洋問題研究,1996年2期(總86期),1996年4月。
王勤,「中馬經貿關係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南洋問題研究,2000年第2期﹙總第102期﹚。
古鴻廷,「英屬馬來亞聯合邦華文教育之研究」,馬來西亞華人研究學刊,第2期,1998年12月。
古鴻廷,「馬來亞地區華文獨立中學發展之研究」,發表自2001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2001年5月。
古鴻廷,「戰後馬來亞地區華文教育之研究」,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民國87年4月。
司書譯,九保新一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新產業政策與貨幣危機」,南洋資料譯叢,2000年第1期(總第137期)。
何國忠,「多元文化下的徬徨:馬來西亞華族知識分子的困境」,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1期,民國82年1月。
何啟良,「論馬來西亞華人公會在國民陣線的去留」,問題與研究,第二十八卷第六期,民國78年3月。
吳祖田,「馬來西亞之國家陣線政黨聯盟」,問題與研究,第30卷第3期,民國80年3月。
吳祖田,「馬來西亞的種族關係:三十年的回顧」,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5期,民國82年5月。
吳祖田,「馬來西亞第九屆大選及新內閣」,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7期,民國84年7月。
吳祖田,「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的背景與性質」,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11期,民國81年11月。
吳曉霞,「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的發展方向」,東南亞(雲南省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1999年第1期。
宋鎮照,「比較泰國與馬來西亞的政經發展模式」,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4期,1999年5月。
宋鎮照,「馬來西亞國家機關與外來投資之政經分析」,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3期,民國84年3月。
宋鎮照,「馬來西亞國家機關與社會階級之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5期,民國84年5月。
李登科,「南向政策與務實外交」,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三卷第六期,民國83年6月。
李錦興,「馬來西亞華人:在2020年宏願中追求認同」,東南亞季刊,第3卷第2期,1998年4月。
官泰發,「馬來西亞華人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以馬六甲選區為例」,發表於2001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南投埔里暨大科技一館,2001年5月。
林水豪,「馬來西亞小學及中學華文教育的發展」,蒐錄於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民國84年7月)。
林若雩,「一九九九年馬來西亞國會大選分析-族群與政黨偏好之轉變」,發表於2000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2000年5月。
林欽明,「馬來西亞如何在開放經濟中達成地方化的目標?」,發表自台灣政治學會第七屆年會暨學術研討會,2000年12月。
林開忠,從國家理論的立場論—大馬華人教育運動中傳統中華文化之創造,新竹: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1年6月。
金榮勇,「馬來西亞副總理之爭」,東亞季刊,第25卷第4期,民國83年4月。
侯政宏,「馬來西亞華人的政治參與」,發表於2001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南投埔里暨大科技一館,2001年5月。
張亞中,「多元文化整合的困境:以馬來西亞為例」,東南亞季刊,第二卷第一期,民國1997年1月。
張曉威,「臺灣各大學研究所有關東南亞研究博碩士論文統計分析1963-1996」,東南亞季刊,第二卷第二期,民國1997年4月。
張耀秋,「馬來西亞種族衝突與政局評析」,問題與研究,第27卷第6期,民國77年3月。
郭全強,「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展望」,東南亞華人教育論文集,民國84年7月。
陳文賢,「政府在政治經濟發長中所扮演的角色: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比較」,東南亞季刊,第二卷第三期,民國1997年7月。
陳志明,「從馬來西亞的族群談族群與族群認同的研究」,東南亞季刊,第一卷第四期,民國1996年10月。
陳欣之,「東協諸國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與回應」,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11期,民國85年11月。
陳劍虹,「戰後大馬華人的政治發展」,收錄於林水豪及駱靜山編,馬來西亞華人史(八打靈:留台聯總,1984年)。
陳鴻瑜,「中國分裂與東南亞華人社會」,問題與研究,第三十卷第一期,民國80年1月。
陳鴻瑜,「台商在東南亞之投資活動及其文化效應」,問題與研究,第32卷第1期,民國82年1月。
陳鴻瑜,「馬來西亞決改變單一語文政策」,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1期,1997年1月。
陳鴻瑜,「馬來西亞的向東學習政策」,問題與研究,第22卷第8期,民國72年5月。
陳鴻瑜,「馬國教育部同意兩所學院辦中文系」,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2期,1997年4月。
廖小健,「馬來西亞政局新特點」,東南亞研究,2000年第3期。
廖小健,「國陣大選獲勝原因初探」,東南亞研究,2000年第1期。
廖小華,「一九九九年大馬華人支持國陣政府原因分析」,東亞季刊,第31卷第4期,民國89年秋季。
趙永茂,「馬來西亞族群政治與政黨政治的特質」,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期,民國1996年1月。
鄭永常,「從東亞的發展看大馬華文教育的契機」,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民國84年7月。
鄭永常,「從東亞的發展看大馬華文教育的契機」,東南亞華文教育論文集,民國84年7月。
戴萬平,「多種族國家少數族群政黨角色的分析:以大馬華人政黨為例」,收錄於第十屆全國三民主義中山學術研究所研究生學術研討會精選集,86年6月。
薩公強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的經濟展望」,問題與研究,第二十六卷第十二期,民國76年9月。
顏建發,「馬來西亞華人的經濟活動與生存空間的變遷」,問題與研究,第29卷第2期,民國78年11月。
羅石圃,「馬來西亞大選後的政局展望」,問題與研究,第26卷第1期,民國75年10月。
饒尚東,「馬來西亞七千萬人口之實現與華族人口生育率下降之分析」,發表自華社研究中心及吉隆坡中華校友會聯辦之人口與華人社會學術研討會,2000年。
顧長永、林柏生,「從新經濟政策論馬來西亞的種族關係」,東南亞季刊,第1卷第1期,民國1996年1月。
龔宜君,「台商在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之間的資本移動」,發表於2000年台灣的東南亞區域研究年度研討會,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2000年5月。


三、中文、外文報紙與中文期刊

亞洲週刊(香港)
南洋星洲聯合早報(新加坡)
南洋星洲聯合晚報(新加坡)
南洋商報(馬來西亞)
星洲日報(馬來西亞)
新海峽時報New Straits Times(馬來西亞)


貳、英文部分

一、英文書籍

Crouch , Harold and Morley , James W.,“The Dynamics of Political Change”,James W. Morley,Driven by Growth-Political Change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New York:M. E. Sharpe,Inc.,1999).
Crouch , Harold,“ Malaysia:Do Elections make a difference?”,The politics of Elections in Southeast Asia(US Odrow Wilson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1996).
Crouch , Harold,Government and Society in Malaysia(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96).
Faaland, Just , Parkinson , J.R., and Saniman , Rais, Growth and Ethnic Inequality:Malaysia’s New Economic Policy(New York:St. Martin’s Press,1990).
Fisk , E. K. , and Rani , H. Osman ,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alaysia(Kuala Lumpu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Funston , N. J. , Malay Politics in Malaysia : A Study of 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and Party Islam(Kuala Lumpur: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 ,1980).
George Cho , The Malaysian Economic:Spatial Perspectives(London:Routledge,1990).
Heng Pek Koon, Chinese Politics in Malaysia:A History of the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Singapo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
Ho , Khai Leong, “Malaysia:The Emergence of a New Generation of UMNO Leadership”, in Southeast Asian Affairs(Singapore: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Affairs,1994).
Hua , Wu Yin,Class and Communalism in Malaysia:Politics in a Dependent Capitalist State (London:Zed Books & Marram Books,1983)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y(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90).
Jesudason , James V., Ethnicity and the Economy:The State,Chinese Businese,and Multinationals in Malaysia(Singapo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Jomo , K.S., Growth and 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Malaysia Economy(London:the MacMillian Press, 1990).
Kua Kia Soong , ed., Polarisation in Malaysia(Malaysia:K. Das Ink ,1987).
Lin , Li Lean,“The Erosion of the Chinese Economic Position”,The Future of Malaysian Chinese(Kuala Lumpur:Malaysia Chinese Association,1988).
Means , Gordon P., Malaysian Politics:The Second Generation(Singapo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Milne , R. S. and Mauzy , Diane K., Politics and Government in Malaysia(Singapore:Federal Publications,1978).
Mohamed , Ariff, The Malaysia Economy:Pacific Connec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Purcell , Victor W. S.,The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5).
Rabushka , Alvin, Rabushka Race and Politics in Urban Malaya(California:Hoover Institution Press,1973).
Trindade , F.A. and Lee , H.P.,eds.,The Constitution of Malaysia:Further Perspectives and Development(Singapo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Verba , Sidney and Nie , Norman,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Equality:A seven Nation Comparsion(New York: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
Yun , Hing Ai ,“Capitalist Development, Class and Race”.In Husin Ali,ed.,Ethnicity,Class and Development Malaysia(Kuala Lumpur:Persatuan Sains Sosial Malaysia,1984).


二、英文期刊

Asiaweek,Vol.21, No.16, April 21,1995, p.33.
Case , William,“Comperative Malaysian Leadership:Tunku Abdul Rathman and Mahathir Mohamad”, Asian Survey ,XXXI(5),1991.
Chan Heng Chee,“The Malayan Chinese Association”University of Singapore,1965.
Drummond , S. and Hawkins , David, “the Malaysian Elections of 1969:An Analysis of the campaign and the Results”,Asian Survey,10,No.4,April 1970,pp.320-335.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Vol.158, No.16, April 20,1995.
Fred R. Vonder Mehden, “Malaysia in 1991”, Asian Survey, Vol.XXXII , No. 2, February 1992.
Hassan, Mohamed Jawhar bin, “Malaysia in 1994-Staying The Course ”, Asian Survey, Vol.XXXV,No. 2, Feb.,1995.
Hassan, Mohamed Jawhar bin,“Malaysia in 1995-High Growth, Big Deficit, Stable Politics ”, Asian Survey, Vol. XXXVI, No. 2, Feb.,1996.
HO, Khai Leong,“The 1986 Malaysia General Election:An Analysis of Campaign and Results”,Asian Profile, Vol.16,no.13,1988.
Jomo , K. S., A question of Class:Capital,the State and Uneven Development in Malaysia,(Singapo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