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4107-16200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4107-162009
論文名稱
Title
網路廣播閱聽人收聽行為、收聽情境之研究
The audience received the webcasting about their behavior and situation research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7-2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8-14
關鍵字
Keywords
收聽行為、閱聽人、網路廣播、情境
Situation, Received behavior, Audience, Webcasti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8 次,被下載 177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775 times.
中文摘要
隨著這幾年來網路市場日趨成熟,網際網路使用人口快速攀升,改變了人們許多既有的生活方式,不管是溝通、購物、娛樂、金融交易、訊息傳遞..等,網路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透由寬頻網路的普及,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路上收聽廣播。
本研究欲從閱聽人的角度出發,以深入了解網路廣播閱聽人的收聽行為,並探討收聽網路廣播時之情境,以期為網路廣播業者提供經營策略的良善建議。希望藉由這項研究,能有助於網路廣播業者做出良善的規劃,促使台灣的網路廣播市場更加活絡。
本研究根據學者Belk(1975)所提出情境之實體環境、社會環境、時間因素、任務界定及先前狀態等五項構面作為研究變數,試圖解析網路廣播閱聽人之收聽行為與收聽情境之關聯性。
本研究採開放式的網路問卷調查,研究對象為有網路廣播實際使用經驗之閱聽人,總共蒐集到的問卷計404份,有效問卷為364份。經資料統計分析後,所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網路廣播成為閱聽人在晚上回到家中的休閒活動。
二、在公司收聽網路廣播的閱聽人,多數是早上開電腦工作時就連結收聽,網路廣播比傳統廣播的收聽自主性高。
三、在悠閒、輕鬆、愉快的氣氛下收聽網路廣播的閱聽人,具有固定收聽的習慣;在平靜、歡樂的氣氛下收聽網路廣播的閱聽人屬於隨機收聽。
四、網路廣播成為單獨收聽者的睡前活動,同時也被視為晚上回家與親人共同收聽的家庭娛樂,另外,也是工作時與同事一起收聽的陪伴角色。
五、隨選收聽的節目適合製作較具有主題性以及與他人分享的內容。
六、網路廣播閱聽人距離上次收聽時間間隔越近,越具有固定收聽的習慣。
七、娛樂作伴是較多閱聽人、也是較容易逹成的收聽目的,站在陪伴的角色上,自然也會聽得比較久。
Abstract
As the Internet market has become mature over the years the population of the internet users grows rapidly, which makes a significant change to people’s life style in many ways, such as communication, shopping, entertainment, finance trad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Undoubtedly,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in daily life leads to the fact that more and more people get used to listening to the radio on the internet.
The paper explores the viewpoints of the audience to understand the audience webcasting comportment in depth and to probe into the webcasting situations. Hopefully, this research will provide webcasting service providers a complete scheme which can impel and activate the webcasting market in Taiwan.
The studying variables of the research are based on Belk’s five compositions (1975): physical surroundings, social surroundings, time perspective, task definition and antecedent state. Therefore, the report will interpret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udience’s receive behavior and webcasting situations.
This research adopts an open network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364 effective copies of 404 research objects with webcasting experience.
Based on the collected data,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ing:
1. For audiences, webcasting is the main amusement after work.
2. The majority audiences link to the webcasting right after the morning work. It indicates that listener have higher listening liberty from the webcasting than the traditional broadcasting.
3. The audiences who like to enjoy the webcasting under a leisurely, relaxed, happy atmosphere have the steady webcasting habit. Besides, those who enjoy the webcasting under the calm, happy atmosphere are random audiences.
4. Webcasting can be listener’s activity before bed and it can be considered the family amusement as well. In addition, it can be shared with colleagues at work.
5. Audio on demand will be more suitable for a program that is with a theme and content that audiences can share with others.
6. The shorter the interval of the audiences listening, the more regular the audiences have listening habits.
7. The webcasting is an easy amusement for audiences, and as well as a pleasant company, which makes the audiences stay with webcasting as longer as they ca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5
第三節 名詞釋義.............................................7
第四節 研究貢獻.............................................8
第五節 研究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第一節 網路廣播的發展與現況................................10
第二節 閱聽人與媒體使用行為................................22
第三節 情境理論............................................29
第四節 文獻綜合討論與理論基礎..............................42
第三章 研究方法..........................................44
第一節 研究架構............................................44
第二節 研究變項與操作型定義................................45
第三節 研究設計............................................47
第四節 研究步驟............................................50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53
第四章 資料分析..........................................55
第一節 研究樣本社會人口變項資料............................55
第二節 網路廣播閱聽人收聽行為分析..........................58
第三節 網路廣播閱聽人收聽情境分析..........................62
第四節 網路廣播閱聽人收聽情境與收聽行為之內容分析..........69
第五節 網路廣播閱聽人收聽情境與收聽行為之關聯性分析........8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02
第一節 研究摘要...........................................102
第二節 研究討論...........................................103
第三節 研究結論...........................................110
第四節 研究建議...........................................114
參考文獻................................................116
一、中文部分..............................................116
二、英文部分..............................................121
附錄一、網路廣播閱聽人收聽行為、收聽情境之研究調查問卷..124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份
BBC CHINESE.com(2005)。英國第一家留學生在線網絡電台。2006年11月22日取自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4240000/newsid_4249500/4249590.stm
尼爾森媒體研究報告(2005)。網際網路-潛力無限的新興廣播收聽平台。
尼爾森媒體研究報告(2006)。最靠近金字塔家庭的媒體。
行政院新聞局(2000)。研究報告彙編下冊。台北:林彥伶、黃素玲、廖若渝、許毓容等。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6)。95年個人/家戶數位落差調查報告。 2007年6月28日取自
http://www.rdec.gov.tw/public/Attachment/7749335171.pdf
李伯黍、楊爾衢、孫名之、陳澤川、袁軍、張榮華、顧海根、唐本予、李維、李茹、李正雲(譯)。Arthur S. Reber著。心理學辭典。台北:五南。頁191
李雅靖(2005)。網路廣播產業之市場結構、行為、與績效研究。(國科會專案報告,計劃編號:NSC93-2412-H-110-002)
李明威(2004)。聽眾收聽行為探討與分析廣播電台之經營行銷策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碩士論文。
沈慧聲(譯)(1998)。Joseph A. Devito著。人際傳播。台北:揚智文化。
林以舜(譯)(1999)。彼得.克雷蒙第著。誰在上網:網路使用者大調查。台北:麥格羅希爾。
林欽榮(2002)。消費者行為。台北:揚智文化。
吳昌碩(1999)。傳播理論-期刊論文導讀。台北:高點。頁251。
吳峻安(2003)。從三個傳播要素檢視網路溝通的初步形成。資訊社會研究5(7月),頁305-326。
吳芬滿(2000)。網路廣播電台閱聽人生活型態與收聽行為之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賢智(2006)。廣播學新論。台北:五南。
洪英正、錢玉芬(譯)(2003)。Joseph A. DeVito著。人際溝通。台北:學富文化。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Ranjit Kumar著。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學富文化。
高卉芸(譯)(2002)。Kenneth C. Laudon & Carol Guercio Traver著。電子商務的商業、科技與社會。台北:臺灣培生教育。
孫秀蕙(1998)。台灣網際網路發展與問題初探。廣播與電視。第三卷第四期:頁4。
孫彬訊(2002)。今晚我是你的DJ-從無線廣播到網路廣播。2002應用媒體暨動畫藝術理論與實務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翁碧蓮(2004)。廣播聽眾收聽動機與情境之關聯性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中明(2005)。校園網路電台節目與網站內容初探。台北:藝術學報,77期。頁53-70。
郭良文(2002)。資訊社會研究(2):網路傳播。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委託),251-252。
陳建勳(譯)(2005)。Dan Gillmor著。草根媒體。台北:歐萊禮。
陳冠鳴(2001)。網路廣播願景(上)。台北:廣電人月刊,75期,頁4。
陳立興(2001)。網路廣播電台閱聽人生活型態與收聽行為之研究。2001年科技與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陳祥、翁碧蓮(2004)。廣播聽眾之情境、行為與動機之研究-以情境作為預測變數。廣播與電視,23期,頁23-41。
陳祥、蔡裕仁(2005)。資訊社會研究(8):資訊尋求行為與閱讀情境差異性之探索-傳統報閱聽人與電子報閱聽人之分析比較。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委託),193-211。
陳東園、陳清河、許文宜(2002)。廣播節目概論。台北縣蘆洲市:空大。頁387-401。
陳雪華、毛榮富、李明軒、何日生、林福岳、周典芳、徐祥明、陳世敏、陳國明、彭之修等(2005)。媒介素養概論。台北:五南。
陳婷玉、王舜偉(2006)。愚昧無知或享受參與?廣播賣藥節目的閱聽人分析。傳播與管理研究,5卷(2),1-36。
陳慧瑩(2002)。網路廣播網站設計、互動性功能與便利性對閱聽人線上收聽偏好之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頁155。
黃葳葳(2000)。台灣地區民眾收聽廣播轉台行為分析。廣播與電視。15,37-65。
黃葳葳(2006)。HiNet廣播網:10月HiNet網路廣播收聽金榜。2006年12月23日取自
http://radio.hinet.net
黃君慧、辛一立、張哲綱、潘佳玟(譯)(2001)。John C. Mowen和Michael S. Minor著。消費者行為概論。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頁356-389。
黃慕萱(2001)。成人讀者之資訊尋求行為。台北: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9(2)。
黃雅琴(2004)。台灣網路電台節目製播與廣播高等教育人才培育之關係-以銀河網路電台為個案研究。玄奘資訊傳播學報,1期,頁149-194。
黃彥逹(2005)。網路媒體邁入全新階段。台北:E天下雜誌。59期:76頁。
葉尉明(2000)。校園網路電台發展契機之研究。台北:藝術學報,66期,頁135-148。
葉日武(譯)(2004)。Del I. Hawkins,Roger J. Best,Kenneth A. Coney著。消費者行為:建立行銷策略。台北縣三重市:前程企管。頁350-367。
楊文菁(2005)。「嘜阿喜」靠網路惡搞走紅。台北:數位時代雙週。
楊致偉(2006)。部落格之後下一波網路個人風潮。台北:數位時代雙週。
楊志弘(1996)。新媒體經營策略 : 新電臺、有線電視、網路媒體。台北:三思堂。
楊忠川(1996)。「傳播生態的新衝擊∼網際網路廣播時代的來臨」。廣告雜誌。62期:頁124-127。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ACI-FIND(2002)。 1/4美國員工在上班時間不當運用公司網路資源。2005年3月5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2276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ACI-FIND(2004)。 美國青少年使用網路行為調查。2005年3月5日取自
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3026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ACI-FIND(2005)。 各項利多條件到位,數位音樂市場前景可期。2005年8月10日取自
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x?news_id=3854&SearchString=網路電台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ACI-FIND(2006)。 2006年6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2006年11月22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45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ACI-FIND(2007a)。台美皆然,年齡層越高網路使用普及率越低。2007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210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ACI-FIND(2007b)。2007年3月底止台灣上網人口。2007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many&id=177
經濟部技術處產業電子化指標與標準研究計畫/資策會ACI-FIND(2007c)。寬頻用戶連網時間越多,對網路行銷市場將造成影響。2007年6月28日取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news&id=4897
熊澄宇(2005)。資訊社會4.0。台北:商周。
蔡念中(2003)。數位寬頻傳播產業研究。台北:揚智文化。
蔡清嵐、周宣光(2003)。網際網路中廣播閱聽眾電台收播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9(2):90-105。
蔡美瑛、方正(2005)。生活型態與台灣民眾對電子媒介的使用與評價-以2005年世新傳播資料庫廣播、電視及電影資料為例。世新2005媒體使用行為與評鑑研討會。
劉緒蘋(1996)。廣播網路的商機。廣電人。24期:頁13。
劉幼琍、陳清河、鄭智偉、朱怡璇(2003)。台灣個人寬窄頻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資訊社會研究5(7月),頁59-99。
鄭翰林(2003)。傳播理論簡明辭典。台北:風雲論壇。頁20。
盧希鵬(1998)。網路優勢三十六計:電子市場完全攻略本。台北:商周。
盧嵐蘭(2003)。閱聽人媒介經驗模式之建構。(國科會專案報告,計劃編號:NSC91-2412-H-034-002)。
盧嵐蘭(2005)。媒介消費:閱聽人與社會。台北:揚智文化。頁66-115。
戴怡君、董旭英(2002)。資訊社會研究(2):使用網際網路進行互動者特質之探討。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委託),29-58。
鍾善美(1998)。情境因素對消費者行為之影響分析─以中興大學農林畜產品展售中心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浩(2000)。媒介與社會。台北:風雲論壇。頁118-119。












二、英文部份
Andrew, Crisell.(1994). Understanding radio (Studies in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2nd ed.),London:Routledge.
Antonides, G. & Raaij, W. F.(1998).Consumer Behavior: A European Perspective.New York: Jonh Wiley & Sons.
Belk,R. W.(1974). An Exploratory Assessment of Situational Effect in Buyer.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1(May):156-163.
Belk,R. W.(1975).Situational Variables and Consumer Behavio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2(3),157-164.
Chen, C. C. & Heron, P.(Eds.)(1982). Information Seeking: Assessing and Anticipating User Needs. New York: Neal-Schuman.
Dervin, B.,Michael, N.(1986).Information Needs and User. ARITST 21:3-33.
Dervin, Brenda,(1992).”From the mind’s eye of the user: The sense-making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In Glazier, J. D. & Powell, R. R.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69.
Grunig, J. E.(1984).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New York: CBS College Publishing.p147-p162
Grunig, J. E.(1985).An Axiomatic Theory of Cognition and Writing. Journal of Technical Writing and Communication 15(2):95-130.
Hall,S.(1980).Encoding/Decoding. In CCCS,Culture,media,language
(Working papers in cultural studies,1972-79)(pp.128-138).
London:Hutchinson.


Kakkar, P. R., & Lutz, R. J.(1975).The psychological situations a determinant of consumer behavior.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2, Chicago: Association for Consumer Research. 439-454.
Morley,D.(1980).The”Nationwide”audience.London: British Film
Institute.
Morley,D.(1986).Family television. London: Comedia.
McManus,J.H.(1994).Market-Driven Journalism:Let the Citize Beware?Thousand Oaks,Calif.:Sage.
Mowen,John C. and Michael Minor(2001).Consumer Behavior:A Frame work,Upper Saddle River,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
Plummer,Joseph T.(1974).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 of Life Style Segmentation.Journal of Marketing.Vol.38:33-37.
Pitkow, J.E. & Kohoem, C.M.(1995).Results from the third WWW User Survey.
ftp://ftp.cc.gatech.edu/pub/gvu/www/survey/papers/survey_3_paper.html
Pitkow, J.E. & Recker, M.M.(1995).Using the Web as a Survey Tool:results from the second WWW user survey. Computer Networks and ISDN System 27(6):809-822.
Rohde,N. F.(1986).Information Needs. Advances in Librarianship 42.
Silverstone(1994).Television and everyday life.New York:Routledge.
Troye, Sigurd V.(1985).”Situationist and Consumer Behavior,”in Research in Consumer Behavior,1,285-321.
Taylor,L. & Willis,A.(1999). Media studies: Texts,institutions and audiences. Oxford: Blackwell.

Ward,S. and Robertson,T.S.(1973).Consumer Behavior Reasearch:Promise and Prospects.in Scott Ward and Thomas S. Robertson,Consumer Behavior:Theoretical Sources.Englewood Cliffs:Prentice-Hall,3-42
Steve Mack(2002)。Streaming Media Boble, Wiley Publishing,In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