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4107-1706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4107-170614
論文名稱
Title
平凡的一九九七:日本時報對中國「去驚奇」的報導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7-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8-14
關鍵字
Keywords
日本、英文報紙、日本時報、中國、一九九七
1997, China, Japan, New York Times, Japan Time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5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全球化之後,英文成為目前世界上最廣泛使用的語言;英文新聞媒體所擔負的責任是與外國作為對內對外聯繫溝通的管道。本篇論文以此作為出發,試圖藉由統整日本時報(Japan Times)一九九七年對中國的該年度報導,探討日本進入以西方所謂之現代性同時所面臨的兩項挑戰。一,如何處理自己本身的亞洲性,包括與中國長期以來的歷史文化關係;二,如何呈現,模仿西方或是抵抗西方所代表普遍性。
日本思想界各學派長期以來共享的核心價值就是希望能夠建立起專屬日本的主體性,無論是支持接受中國或是排除中國。思想家們在討論這類議題時常流於空泛不易為一般人所理解,而本研究發現日本時報對中國的報導內容呈現,則以方法實踐這些思想家們所欲追求之理想境界,無論日本時報是有意識或是無意識的了解到這般深層的想法。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序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 5
第二節 問題意識 7
第三節 研究背景 11
第一項 日本時報的簡史 11
第二項 一九九七是關鍵的一年 12
第四節 理論框架 14
第五節 章節安排 17
第二章 開創思想與精神動員的一年 18
第一節 前言 18
第二節 主觀意願 21
第三節 客觀環境 25
第四節 中國的一年 27
第三章 作為文本的中國 28
第一節 前言 28
第二節 在世界中的中國 30
第三節 紐約時報與日本時報的比較 32
第一項 領導人過世 32
第二項 香港回歸 35
第三項 亞洲金融風暴 37
第四項 中國作為維繫亞太和平之條件 40
第四節 進與出 44
第四章 日本時報筆下九七年的中國 46
第一節 日本時報的角色 46
第二節 中國的故事 48
第一項 領導人去世 48
第二項 中國經濟 49
第三項 亞太的區域問題 51
第四項 中國內部整合問題 52
第五項 社會、文化與環境問題 54
第六項 中國與日本長久的摩擦 55
第七項 中美日三邊問題 57
第三節 被「去驚奇」的中國 60
第五章 「應該」主動敘事的中國 61
第一節 前言 61
第二節 成為敘事者的時機 63
第一項 關於香港回歸與內部分裂 64
第二項 亞洲金融風暴 67
第三項 戰爭受害者與參拜靖國神社爭議 68
第四項 訊息不確定時 69
第三節 不主動的「中國」 71
第一項 加入WTO 72
第二項 區域和平 73
第三項 與他國或多國協定 74
第四項 人權與環保 76
第四節 陰影乎?他者乎? 78
第六章 結論 81
第一節 關於日本時報 81
第二節 消失的動能 84
參考書目 86
中文資料 86
網路資源 87
附錄一 日本時報訪談稿內容 89
附錄二 96
一九九七年日本時報對中國報導的新聞標題 9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資料
小森陽一著,陳多友譯。2004。《天皇的玉音放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子安宣邦,趙京華譯。2004。《東亞論-日本近代思想批判》。長春市:吉林人民。

王旭(1985)。<中共傳播媒介塑造的台灣形象>。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竹內好,李冬木、趙京華、孫歌譯。2005。《近代的超克》。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朱智文。1997。<思想解放的新起點>。《發展DEVELOPING》。編輯部信箱。

朱志明。1999。<新時期中國第三次思想的背景分析與理論思考>。《漳州師院學報》,第三期。

阮志強(1970)。<近年來「紐約時報」對中國問題言論的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Michael Schudson原著,何穎怡譯。1993。《探索新聞:美國報業社會史》。台北市:遠流。

李瞻。1992。《世界新聞史》。台北:三民書局。

李子堅著。1998。《紐約時報的風格》。台北市:聯經。

李興亞。2001。<20世紀中國的三次思想解放運動與黨的理論創新>。《天水行政學院學報》,第六期。

金榮勇。2001。<亞洲金融風暴與東亞經濟安全體之建立>。《問題與研究》,第三十九卷,第一期。

秦志勇、李蘭妹。1997。<香港回歸與一國兩制>。《北方工業大學學報》,第九卷,第二期。

夏冰。1997。《日本如何面對中國》。台北市:明鏡出版社。
侯景芳。1998。<論第三次思想解放>。《特區理論與實踐》,第四期。

凌志軍。1998。《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台北市:天下文化。導讀。

孫歌。2001。<丸山真男的兩難之境>。《亞洲意味著什麼》。台北:巨流。

徐中約,計秋楓、朱慶葆譯。2001。《中國近代史上冊》。香港中文大學。

郭陽道。1979。<新聞媒介「議題設定」的理論及其研究趨勢>。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珮。2006)。<美國菁英報刊中的台灣形象—以1986~2005年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為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西玲。1987。<英文報紙在傳播功效上之評估>。《新聞學研究》,卷三十六,政大新聞所。

黃仁宇。1989。《萬歷十五年》。台北:食貨出版社,序文。

黃俊傑著。2004。<子安宣邦對東亞「現代性」的再思考>。載於子安宣邦,陳瑋芬譯。2004。《東亞儒學:批評與方法》。台北:台大出版中心。

鄭曦原編,李方惠、胡書源、鄭曦原譯。2003。《帝國的回憶:<紐約時報>晚清觀察記》,台北市:遠流。

劉國新。1997。<香港與當代中國>。《北京黨史》。HISTORY OF CPC ORGAHIZATIONS IN BEIJING,第四期,編輯部郵箱。

戴飛軍。2005。<中國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報》。第二十六卷,第三期。

劉小剛。2005。<文學翻譯的自我、身分與文化轉向>。《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第十二卷第六期。


網路資源
日本時報網站
http://www.japantimes.co.jp/

紐約時報網站
http://www.nytimes.com/


傳播工具的演進史http://content.edu.tw/junior/life_tech/tc_jr/student/course/102/02source06.htm

日本新聞史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205071801848

王占陽。2007年6月1日。<努力實踐第三次思想解放>。摘自《中國選舉與治理網》。http://www.chinaelections.com/NewsInfo.asp?NewsID=109699

維基線上百科,鄧小平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82%93%E5%B0%8F%E5%B9%B3&variant=zh-tw

維基線上百科,終戰詔書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8E%89%E9%9F%B3%E6%94%BE%E9%80%81&variant=zh-tw

維基線上百科,靖國神社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D%96%E5%9C%8B%E7%A5%9E%E7%A4%BE&variant=zh-tw

一個中國原則
http://www.china.org.cn/ch-book/taiwan/taiwan1.htm

江澤民在中英政府香港交接日(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所發表的談話內容。http://big5.huaxia.com/20040405/00191828.html

承認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28/content_1104350.htm

陳光興,<「亞洲」作為方法>
http://KH/online.htm(2005.10.11)

黃子玲。2007年6月17日。<走過97股災,香港谷底攀升穩坐亞洲金融中心>。《東森新聞報》。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17/17/fz3e.html

宋秉忠。2007年6月20日。<國際買辦變成中國買辦,香港,消失中>。《今週刊》。http://tw.news.yahoo.com/marticle/url/d/a/070605/9/ff4m.html

ApplyESL.com
http://www.applyesl.com/zh/news/news_1010.asp?EvtMsg=Sel,0,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9.250.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9.250.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