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5102-11265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5102-112657
論文名稱
Title
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影響因素之分析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8-15
關鍵字
Keywords
社區公共事務、婦女參與、婦女團體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1 次,被下載 403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036 times.
中文摘要
1987年解嚴之後,各種自發性的婦女團體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成立,並且快速成長;它們期望能夠透過婦女對於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逐步在各種不同的領域裡爭取應有的權益,改變長期社會制約下相對弱勢的參政機會與社會地位,讓兩性關係真正轉型走向平權。而後,隨著社區主義的提倡、社區意識的抬頭,婦女團體逐漸體認到社區公共事務的參與,不僅是一個深根基層、落實參與意涵的有效途徑,同時也可能是壯大團體、永續發展的重要策略,因此它們也逐漸把關注的議題由兩性平權的層次,拉回到社區的範疇中來。但是,一個女性的基層組織要以什麼樣的議題來引導民眾、凝聚支持者,並厚植組織、壯大團體、進而實踐理念;以及社區婦女究竟應該如何參與公共事務、爭取權益;這些都是值得關注的問題,也是本研究所要探討的重心。
本研究選擇彭婉如文教基金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及台北市婦慈協會等五個推動婦女社區參與的團體領導者及成員為主要研究對象,期望能透過深度訪談及問卷調查的方式,來了解婦女團體成員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背景、動機、行為模式,及參與婦女團體的過程和經驗,進而分析影響我國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因素,並探討其參與過程所遭遇的困境,及其對女性角色發展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影響婦女參與的因素,在個人方面可以歸納為四大類別:個人特質、家庭角色、自我覺知、個人屬性;團體方面則主要受到三大因素的影響:溫馨情誼、學習就業、議題導向。至於團體推動的困境則包括:經費籌措、人力資源、政府互動等三大問題。
除了前述各項研究所得之外,本研究也對公部門及婦女團體分別提出建議,作為未來推動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時的參考。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3
1.3 研究目的 7
1.4 研究方法 8
1.5 研究限制 9
1.6 研究流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2.1 民眾的公共事務參與 11
2.2 婦女參與公共事務的面向 12
2.2.1 體制內參與 12
2.2.2 體制外參與 15
2.2.3 社區中女性角色的轉變 18
2.2.4 婦女團體與社區 20
2.3 婦女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挑戰 22
2.3.1 家庭角色 22
2.3.2 婦女特質 27
2.3.3 自我覺知 29
第三章 研究設計 30
3.1 婦女團體推動社區公共事務參與概況 31
3.1.1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 31
3.1.2 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 34
3.1.3 環保媽媽環境保護基金會 35
3.1.4 高雄市彩色頁女性願景協會 37
3.1.5 台北市婦慈協會 38
3.2 深度訪談 39
3.3 問卷調查 43
第四章 深度訪談解析 46
4.1 參與的動機 46
4.2 參與的經驗 51
4.2.1 職場經驗 51
4.2.2 參與正面效益 53
4.3 影響參與的因素 55
4.3.1 個人方面 55
4.3.2 團體方面 64
4.4 團體遭遇的困境 70
第五章 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75
5.1 團體成員基本背景屬性分析 75
5.1.1 婦女團體成員基本資料分析 75
5.1.2 整體意見分析 78
5.2 團體成員參與動機分析 80
5.2.1 參與動機問項次數分析 81
5.2.2 參與動機因素與基本資料分析 8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87
6.1 研究發現 87
6.1.1 婦女團體的發展差異與轉型 87
6.1.2 婦女團體成員的特性 89
6.1.3 婦女參與角色的困境 90
6.2 研究建議 90
6.2.1 公部門方面 90
6.2.2 婦女團體方面 92
6.3 後續研究建議 94
參考文獻 95
附錄 100
附錄1-1 李美玲訪談紀錄 100
附錄1-2 張雅惠訪談紀錄 104
附錄1-3 林秋蓮訪談紀錄 108
附錄1-4 黃月櫻訪談紀錄 112
附錄1-5 陳曼麗訪談紀錄 115
附錄1-6 林貴瑛訪談紀錄 122
附錄1-7 陳裕琪訪談紀錄 126
附錄1-8 周春娣訪問紀錄 134
附錄1-9 陳逸文訪談紀錄 140
附錄1-10 王介言訪談紀錄 145
附錄1-11 王慧珠訪談紀錄 156
附錄2 深度訪談大綱 162
附錄3 調查問卷 163

表目錄
表1.1 各項民選公職人員女性當選人數與比例 3
表1.1 各項民選公職人員女性當選人數與比例(續) 4
表1.2 公務人員人數 4
表1.2 公務人員人數(續) 5
表1.3 女性政經參與之國際比較(1999年) 6
表2.1 臺灣女性地方菁英政治參與的實際與對照 14
表2.2 台灣地區志願服務志工人數 16
表3.1 社區照顧福利一覽表 33
表3.2 社區各項照顧福利互助系統各系統就業與服務現況 33
表3.3 各縣市社區照顧福利互助系統之就業與服務現況 34
表3.4 深度訪談內容 42
表3.5 深度訪問一覽表 42
表3.5 深度訪問一覽表(續) 43
表3.6 參與動機量表項目 44
表3.7 問卷調查實施狀況 45
表5.1 婦女團體成員基本資料分佈次數表 76
表5.1 婦女團體成員基本資料分佈次數表(續) 77
表5.2 參與目前這個婦女團體的主要議題選擇 78
表5.3 比較喜歡參與那種社區公共事務議題 78
表5.4 比較喜歡您參與的婦女團體以何種方式推動社區參與 79
表5.5 在那?堭o到這個團體的資訊 79
表5.6 希望如何得到這個團體的資訊 80
表5.7 參與動機因素的共同性 80
表5.8 參與動機因素信度分析 81
表5.9 參與動機問項次數分析 83
表5.10 年齡和參與動機分析 84
表5.11 參與婦女團體時間和參與動機分析 85
表5.12 在團體的身份和參與動機分析 86
表6.1 早期及晚期婦女組織的差異 87
表6.2 全國性及地方性婦女團體的差異 88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10
圖3.1 研究架構 3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1. 王惠元 (2000),公領域中女性傳統家庭角色的影響與再複製—以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的女性為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 尤詒君 (1996),雙工作家庭的家務事分工—一個質化分析的觀點,台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 江明修 (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4. 成露茜、熊秉純 (1992),婦女、外銷導向成長和國家:國家個案,台灣社會研究季刊,54,36-76。
5. 李宛澍 (1996),女人的網絡建構女人社區解讀--台北縣袋鼠媽媽讀書會個案,台大建築與城鄉所碩士論文。
6. 李清如 (1996),社區中的性別政治-國家的社區政策與女性的社區參與經驗,政大社會所碩士論文。
7. 李元貞 (1989),從婦女組織的功能論婦女的社會參與,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
8. 李元貞 (2001),台灣婦運及其政治意涵,新知報報,223.
http:// www.awakening.org.tw/ (2002/4/22)
9. 呂寶靜、陳景寧 (2000),女性家屬照顧者的處境與福利建構,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
10. 社論 (1995),婦女在社區發展中角色與地位的反思與重建,社區發展季刊,71:1-5。
11. 社論 (1995),關懷社區為大於細-以人為力量來加速達成詳和社會,社會建設,90:1-3。
12. 吳慎慎 (1989),台北市婦女團體成員參與動機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林心如 (1998),聯合國與女性人權,新世紀智庫論壇,4:22-23.
14. 連文萍 (1995),別叫我「三姑六婆」-台灣當前女性團體的初步觀察,文訊月刊,75 (113):27-30。
15. 周碧娥 (1998),兩性平權跨世紀專題演講-解放、賦權與平權,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6:3-6。
16. 吳英明 (1994),都市發展與市民參與-高雄市為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中心。
17. 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和張君玫譯 (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譯自Abbott, P. & Wallace, C.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 台北市:巨流。
18. 胡幼慧主編 (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19. 范麗娟 (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20. 姜蘭虹、何淑慧 (1989),女性社會參與的角色與展望,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
21. 梁雙蓮、顧燕翎 (1995),台灣婦女的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 ,台北﹕時報出版社。
22. 張其嫻 (1993),台北市示範社區婦女參與社區發展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23. 張明澍譯 (1996),公民文化,譯自Almond, G. A. & Verba , S. (1989), The civic culture :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台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24. 張茂桂 (1991),社會運動與政治轉化,台北: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25. 張輝潭 (1995),台灣當代婦女運動與女性主義實踐初探-一個歷史的觀點,清大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傅麗英 (1995),公民參與之理論與實踐—民間教育改革團體的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27. 陳仁達 (1996),都市意義轉化過程中的組織化專業者--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OURS的個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28. 陳金貴 (1992),公民參與的研究,行政學報,24:95-128。
29. 陳皎眉 (1989),從性別差異的研究看女性角色的變遷與突破,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
30. 陳儀珊 (1988),婦女志願工作者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曾進勤 (1995), 從實務面談婦女的社區參與:以高雄市社區婦女為例,社區發展季刊,71:72-80。
32. 彭渰雯 (1998),基層社區女性的參政與賦權:台北市現任里長的參政經驗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楊蓓 (1989),強化社區婦女活動規劃之研究,台北: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34. 楊美惠 (1989),世界婦女思潮與婦女現況—從聯合國「婦女十年」說起,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
35. 謝秀芬 (1992),實驗社區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研究,台北: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36. 廖達琪 (1999),台灣女性地方菁英政治參與的觀點與實際,1999性別與兩性研討會,高雄醫學院兩性研究中心主辦。
37. 劉毓秀 (2000), 女性、國家、公民身分:歐美模式、斯堪地那維模式與台灣現況的比較,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台北:女書文化。
38. 劉毓玲譯 (1993),新政府運動,譯自Osbome, D. & Gaebler, T. (1992), Reinventing Government: 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台北:天下文化出版。
39. 蔡文輝 (1985),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40. 盧蕙馨 (1989),台灣婦女成長團體:女性意識的本土變奏,當今婦女角色與定位,台北:國際崇她社台北三社。
41. 盧蕙馨 (1991),兩個婦女團體的「談心」聚會:挑戰男性霸權的儀式表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2:183-222。
42. 韓婷婷 (1999),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的行為意向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研究所碩士論文。
43. 蘇信如 (1984),兩性的平等與人力的開發談現代家庭主婦與志願服務,社區發展季刊,28:83-89。
44. 韓榮姿 (1998),社區發展政策中民眾參與情形之研究─以台北市社區發展協會為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45. 顧燕翎主編 (2001),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英文部分
1. Bainbridge, W. S., (1989). Survey Research: A Computer-assistant Introduction. Belmont, CA: Wadsworth.
2. Cambrll, K. E. & B. A. Lee. (1992). Sources of Personal Neighbor Networks: Social Integration, Need or Time? Social Force 70(4), 1077-1100.
3. Chodorow, N. (1978). 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 Clarke, S. E., L.A. Staeheli & L. Brunell (1995). Woman Redefining Local Politica, in D. judge, G. Stoker & H. Wolman eds. Theories of Urban Politics, Thousand Oaks Sage.
5. Connor, D. M. (1988). A New Ladder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National Civic Review, 77 (3), 249-257.
6. Ferree, M. M. (1991). The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in Two-Earner Marriages: Dimensions of Variavility and Change, J. of Family Issues, 12(2), 158-180.
7. Firestone, S. (1970). The Dialectic of Sex: The Case for Feminist Revolution, New York: Bantam Books.
8. Glenn, E. N. (1994). Social Constructions of Mothering a Thematic Overview, Mothering: Ideology、Experience and Agency,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9. Kweit, M. G. & Kweit, R. W., (1981). Implementing Citizen Participation in a Bureaucratic Society: A Contingency Approach,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0. Miller, Jean Baker (1976). Toward A New Psychology of Women, 鄭至慧等譯,1997,台北:女書出版。
11. Oakley, A. (1974). The Sociology of Housework, London: Martin Robertson.
12. Osboren D. & Gaebler T., (1993). Reinventing Government, N.Y.: A Plume Book.
13. Rich, Adrienn (1986). Of Woman Born: Motherhood as Experience and Institution, New York: Norton.
14. Welldon, E.V. (1988). Mother、Madonna、Whore: the Idealization and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