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6110-20440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6110-204406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大陸振興東北發展策略:評估與展望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revitalization in Northeast China: Assessment and Prospect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2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6-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8-16
關鍵字
Keywords
增長極、振興東北政策、老工業基地、產業集群、區域經濟一體化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7 次,被下載 5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 times.
中文摘要
東北老工業基地曾是新中國的工業搖籃,對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
貢獻,但經歷了體制的轉軌及兩次東北現象的影響,使得東北在中國的經濟地位
由盛轉衰,進而導致東北老工業基地陷入困境。中共當局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
地,在十六大上已明確的將振興東北戰略計劃提升為國策層級推動,此一區域政
策的支援儼然成為振興東北最大的機遇。然而體制、產業結構因素與長期遺留下
來的歷史包袱等問題,使得東北在長期下仍難以樂觀發展,雖然振興東北已成為
中國政府當局階段性的區域發展主軸之一,但對於中共當局的政策支持及資源挹
注等,著實容易讓振興東北之政策產生短期效應,此外,在中國政府提出振興東
北政策過程中,亦面臨不少新的挑戰。因此只有政策切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際
情況,才能有效且迅速的使東北新舊問題獲得解決,故加強研究東北老工業基地
之政策對振興東北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本研究主要以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產業集群理論、增長極理論、與區域經濟一體化理論作為區域規劃的政策工具,並以經濟發展指標來呈現政策發展的實際成效。此外,結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實際情況以及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實施以來尚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依循東北老工業基地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及區域經濟目標,以期能為東北老工業振興提出政策性的建議。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分析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0
第二章 理論架構 11
第一節 前言 11
第二節 產業政策與區域政策 12
第三節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 18
第四節 小結 30
第三章 振興東北:政策意涵 31
第一節 前言 31
第二節 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演進歷程 32
第三節 東北老工業基地所面臨的困境 38
第四節 振興東北的發展政策 46
第五節 小結 59
第四章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 60
第一節 前言 60
第二節 東北地區引進外資情況 61
第三節 東北亞區域合作現況 69
第四節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主要問題 74
第五節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前景 78
第六節 小結 83
第五章 振興東北:政策成效指標評估 84
第一節 前言 84
第二節 經濟發展指標 85
第三節 社會發展指標 94
第四節 產業體制變遷指標 103
第五節 小結 108
第六章 結 論 110
參考文獻 11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日本總合研究所編輯,1982 年。《現代日本經濟事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出版社。
毛澤東,1986年。《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人民出版社。
王洛林、魏後凱,2005年。《東北地區經濟振興戰略與政策》。北京:社會科學
文獻出版社。
王勝今、吳昊,2004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之路:推進“再工業化”》。吉
林大學出版社。
王緝慈,2001年。《創新的空間—企業集群與區域發展》。北京:北京大學出
版社。
王曉齊,2004年。《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吉林大學出版
社。
付百臣,2009年。《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2009)》。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史東明,1995 年。《增長理論與實踐理論與實踐》。北京市:中國經濟。
李欣廣,2008年。《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下的經濟互動與產業對接》。成都:四川
大學出版社。
李欣廣,2008年。《區域經濟一體化之下的經濟互動與產業對接》。成都:四川
大學出版社。
杜平、肖金成、王青雲,2001 年。《西部開發論》。重慶:重慶出版社。
胡彩明、張建偉、朱富強,1995年。《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縱覽》。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胡繩,1991年。《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共黨史出版社。
徐承紅,2006年。《產業集群與西部區域經濟競爭力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
社。
崔萬田,2008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區域經濟創新》。北京:經濟管理
出版社。
張新穎,2008年。《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張鴻。《區域經濟一體化與東亞經濟合作》。人民出版社。
張耀輝,1999年。《區域經濟理論與地區經濟發展》。中國計劃出版社。
郭宏,2009年。《全球市場,國內政治與東盟區域經濟一體化》。北京:中國經
濟出版社。
陳清泰、劉世錦,2005年。《振興東北新思路》。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陳萍、王正、王丹,2006年。《2004~2005 年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報告》。
陳雲,1986年。《陳雲文選(1956-1985)》。人民出版社。
陳德升、許光泰主編,《振興東北:政策、機遇與挑戰》。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黃孟複,2005年。《中國民營企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彭志龍,2004年《關於中國高經濟增長率的幾種解釋》。北京:國家統計局。
趙傳君,2006年。《東北經濟振興與東北亞經貿合作》。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劉少奇,1981年。《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潘石,2005年。《中國私營資本原始積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鄭必喹,1978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檔彙編》。人民出版
社。
鄧小平,1987年。《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人民出版社。
鮑振東,2006 年。《2006年:中國東北地區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
出版社。
邁克爾•波特,2002年。《國家競爭優勢》。華廈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岳平,1999年。〈東北地區經濟增長緩慢的結構性原因〉,《經濟縱橫》,
第11期。
王娟、王芳、楊吉生,2005年。〈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現狀、困難及前景〉,
《吉林工程師範學院學報》, 第7期,頁6-8。
王海濤、生奇志,2009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需要處理好七大關係〉,《科技
管理研究》,第3期,頁56-58。
王維平、趙玉華,2006年。〈開放經濟下五個層次的區域經濟合作關係延伸圈及
其構建對策〉,《青海社會科學》,第6期。
田淑波、王麗娟,2005/4。〈東北民營企業發展思路的探討〉,《農業與技術》,
第25卷,第2期,頁50-51。
《台商張老師月刊》,2003年。第58期,頁23-28。
吉田進,2008年。〈圖們江地域開發和中蒙鐵路的建設〉,《東北亞區域合作與
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吉林大學東北亞學院》,頁389-392。
吳海鷹、張盛林,2008年。〈日韓對華投資:對地區合作的影響及前景〉,《寧
夏社會科學》,第2期,頁32 - 39。
呂明元,2007 年。〈產業政策、制度創新與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成長〉,《經
濟社會體制比較》,第1期,頁134。
宋維佳,2008年。〈利用外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路徑分析〉,《大連海事
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頁35。
李宛,2008年。〈試論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與東北振興〉,《東北財經大學學報》,
第2期,頁42–44
李東陽、周學仁,2009年。〈FDI對東北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作用機理研究〉,《財
經問題研究》,第12期,頁56。
李浩研、崔景華,2004年。〈從比較優勢的動態看東北民營經濟的發展〉,《區
域經濟》,第5期,頁16。
周慶海,〈振興東北的背景〉,《理論探研,黑龍江金融》,頁30。
林治華,2007年。〈俄羅斯東北亞戰略及其在東北亞新秩序中的地位〉,《當代
亞太》,第10期,頁28 - 33。
初春莉,2004年。〈東北三省利用外資存在的問題及政策建議〉,《黑龍江對
外經貿》,第10期。
金樹穎、潘宇,2004年。〈東北私營個體經濟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社會科
學輯刊》,第6期,頁197。
姜莉穎、王忠孝,2008年。〈淺談東北國有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北
方經貿》,第6期,頁20。
胡祖六,〈關於中國引進外資的三大問題〉,《國際經濟評論》,第4期,2004
年,頁25。
胡朝勃,〈啟動東北民營經濟〉,《中國軍轉民》,頁49-50。
郎巨集文,2006 年。〈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政策的研究〉,《科技與管理》,
第3 期,頁15。
祝濱濱、支大林,2007年。〈東北亞各國經濟合作開發與開放政策比較研究〉,
《東北亞論壇》,第6期,頁57 - 61。
袁曉慧,2007年。〈圖們江區域開發專案現狀評估〉,《國際經濟合作》,第8
期,頁44 - 49。
高本權,2007年。〈經濟一體化的制度基礎與東北亞次區域合作〉,《內蒙古財
經學院學報》,第6期。
崔亞平,2008年。〈東北振興與俄羅斯遠東開發戰略合作的機遇與挑戰〉,《遼
寧大學學報》,第3期,頁108 - 111。
張浩,2006年。〈東北亞貨幣金融合作的障礙因素分析〉,《當代經理人》,第
21期。
張博,2008年。〈30年 東北工業滄桑巨變〉,《中國有色金屬》,第21期,頁29。
張慧智,2008年。〈中韓對朝經濟合作探析〉,《東北亞論壇》,第5期,頁91- 95。
梁國寧,2006年。〈關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初步研究〉,《山西師範大學學
報》,第20卷第1期,頁103。
梁開竹,2006 年。〈試論產業政策的獨立性〉,《特區經濟》,第11 期,頁
333。
郭洪,2003年。〈重振東北〉,《中國投資》,第11 期,頁30 。
陳志青,2004 年。〈語境中的公共政策釋義〉,《雲南行政學院學報》,第5 期,
頁76。
陳國權、麻秀蓉,2007年。〈中國共產黨建設和發展東北地區策略思想探析〉,《黑
龍江社會科學》,第6期,頁48-50。
陳鉞,2002年。〈尋求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新突破〉,《南開學報》,第6
期,頁21- 30頁。
楊其濱、修明慧,2009年。〈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轉型效果及對策〉,
《北方經貿》,第2期,頁16。
遇華仁、施洪旭,2006年。〈資源型城市產業政策問題淺析〉,《集團經濟研究》,
第209期,頁170。
趙敬丹、黃晶梅,2008/3。〈轉變政府職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教育
行政學院學報》,第25卷第3期。
趙鳳芹,2004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長春大
學學報,第3期,頁4-7。
趙學軍,2006年。〈減輕東北國有企業債務負擔措施的探討〉,《科技與管理》,
第4期,頁52。
齊連青,2004年。〈東北老工業基地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市場論壇》,第2
期,頁11-12。
劉玉、劉毅,2002 年。〈區域政策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地理科學進展》,
第2 期,頁153。
劉志海,〈吉林省促進投資總量增長的潛力與對策〉,《經濟縱橫》,第5期,
2006年。
劉春傑、徐萍,2008年。〈東北振興中的外資利用問題研究〉,《長春金融高
等專科學校學報》,第1期,頁25。
劉澄、祁衛士,2004年。(實施綜合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國發展》,
第1 期,頁6。
戴慧,2008年。(東北亞經濟合作進程中的政治障礙及其規避策略淺析),《探索
與爭鳴》,第2期,頁63 - 65。
藍慶新,〈東北大開發中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及調整思路〉,《東北亞論壇》。
魏守華、王緝慈、趙雅沁,2002年。(產業集群:新型區域經濟發展理論),《經
濟經緯》,第2期,頁18-22。

(三)學位論文
方正,2007年。《從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論中共區域經濟發展策略》。臺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王英,2007年。《論產業集群發展對振興東北老工此基地的作用》。東北師範大
學碩士學位論文。
王清華,2007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集群發展策略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
王盛,2006 年。《淺論增長極和農村城鎮化戰略及對區域發展政策的建議。山
東:山東大學西方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義,2003年。《關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理論思考與政策建議》。吉林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
王維東,2007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的民營經濟發展問題研究》。東北師
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任楠,2007年。《東北三省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
吳素君,2007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之政策研究》。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
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巫威威,2005年。《論發展私營經濟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吉林大學碩士學
位論文。
穀國峰,2005年。《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系統研究》。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區
域經濟研究所博士論文。
周正輝,2009年。《東北老工業基地資源型城市接續產業選擇問題研究》。吉林
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邱嘉鋒,2005年。《東北三省經濟合作的戰略構想》。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
範芳宇,2007年。《中國東北經濟振興與東北亞經貿關係研究》。臺北: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徐嘉輝,2006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中國有企業產權制度研究》。哈爾濱工
程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論文。
常偉,2005 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政策體系設計》。黑龍江:哈爾濱理工
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力化,2005年。《關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結構調整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
張又壬 ,2005年。《中共振興東北策略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大陸
研究所。
張東明,2005年。《論東北老工業基地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基於系統論視角下
的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張霞,2006年。《論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關係》。遼寧師
範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張瀛霞,2007年。《東北地區合理利用外資問題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
盛志君,2005年。《東北三省經濟合作的戰略構想》。東北:東北師範大學碩
士學位論文。
郭興新,2004年。《關於高新區在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中的地位及其發展戰略研
究》。吉林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陳彬,2005年。《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吉林省人才問題思考》。吉林大學碩士
學位論文。
閏科聞,2007年。《東北三省經濟合作問題研究》。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
文。
楊立斌,2005年。《文化力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問題研究》。東北:黑龍江
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忠誠,2002 年。《高新技術產業增長極理論與實証研究》。湖北:武漢理工
大學管理學院技術經濟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春波,2007年。《東北三省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中的思想問題分析》。貴
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黎健,2004年。《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人才支撐戰略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
論文。
叢林,2008年。《區域經濟地理學視角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經濟發展狀態分析》。
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四)報紙
(江澤民:堅定信心,明確任務,積極推進國有企業改革),《人民日報》,1995
年07月13日,版1-2。
張春紅,(遼寧國企如何融入央企產業鏈條),《遼寧日報》,2006 年4月14日。.
劉長傑,(重歸央企東北大國企改革輪回),《經濟觀察報》,2006 年9 月3日。

(五)網際網路
中國商務部統計,
<http://www.mofcom.gov.cn /Nocat2egory/200803 /20080305443521. html.>
中國將推進科技體制改革 通過稅收激勵研發投入,《中新網》,2006年1月11
日, <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PI-c/1090087.htm>
李潔,〈2007年中韓貿易總額增長19%〉,《暸望網站》,2008年,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3782.htm.>
岳連國、黃東明,〈2007年中俄雙邊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人民網》,2007
年12月29日,<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29/6717594.html>
金曉玲,〈雷日科夫在“首屆東北亞區域合作與發展國際論壇”的發言〉,《中
國經濟網》,2007年09月20日,
<http://big5.ce.cn/gate/big5/finance.ce.cn/macro/main/sys/gz/qy/200709/20/t20070920_12615662.shtml>
段建明,〈南北部長級會談重啟,朝鮮半島經濟或將迎來轉折〉,2007年02月28
日, < http://www.eeo.com.cn/Politics/international/2007/02/28/45603.html >
孫東輝,〈中韓兩國已完成‘中韓投資保護協定’的修訂談判〉,《中國經濟網》,
2007年05月31日,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gjzx/yz/korea/zhhz/200706/11/t20070611_11687505.shtml>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東北振興三年評估報告〉,2007年05月23日,《振興東
北網》,< http://chinaneast.xinhuanet.com/2007-05/23/content_10091405.htm >。
張民,〈中國銀聯卡在蒙古國受理和髮卡業務正式開通〉,《中國新聞網》,2008
年08月02日,<http://estate.chinanews.com.cn/cj/zbjr/news/2008/08-02/1333227.shtml>
張慧智,〈中韓對朝經濟合作探析〉,《東北亞論壇》,第5期,2008年,頁91- 95。
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相關政府工作報告,《振興東北網》,
<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ln.xinhuanet.com/zhuanti/zxdb/index.htm
>。
趙良英,〈東北亞區域合作活力無限〉,《人民網》,2009年09月15日,
< http://unn.people.com.cn/BIG5/14783/21752/10054110.html>
劉俊霞,〈中俄蒙自由貿易區呼之欲出,東北亞空間大〉,《中國廣播網-內蒙
古分網》,2007年10月25日,<http://www.cnr.cn/nmgfw/xwzx/jjnmg/200710/t20071025_504602936.html>
閻月巧,〈中日貿易2007年將破2400億美元〉,《新華網》,2007年12月28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video/2007-12/28/content_7328195.htm>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Lardy N. , 1998, China's Unfinished Economic Revolution. Washington: Brookings.
Gunnar Myrdal, An American dilemma: The Negro Problem and Modern Democracy (New York, London :Harper & brothers, 1944), Economic Theory and Under-Developed Regions (New York, London: G. Duckworth, 1957), Asian Drama; an inquiry into the poverty of Nations (New York: Twentieth Century Fund, 1968).
National Statistical Bureau of China, 2004, Chinese Industrial Economy Statistical Yearbook 2004. Beijing: China Statistical Press.
Viner. J, 1950, The Customs Union Issue. New York,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Wu Jinglian, 1998, Strategic Reorganization of SOEs. Beijing: China Development Press.
Yin, Robert K. , 1993, Applications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You, Jong-II and Frank Wilkinson. 1994.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Toward"

(二)期刊論文
Cheng , Y S, Lo D. 2002, Explaining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of China's industrial enterprises: Beyond the competition-ownership controversy. The China Quarterly, Vol 170, pp. 413-440.
Khuldorj B., 2008 /09 /27, “North - East Asia Economic Cooperation: cur2 rent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of Mongolia”,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rth East Asia economic cooperation,
Kindleberger, C. P.1966, European Integr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Coumbia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 Vol.1, pp.65~73.
McNally, C A. 2002,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riving or crumbling? Asian Pacific Issues, Vol 59, pp.1-8.
Murphy, D. 2002, Nothing more to lose.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Vol 165, No.44, pp. 30-32.
Oyamada Kazuhiko , April, 2003, Dynamic Impacts of Trade Liberalization o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Perroux Francois , 1981 , “Note on the Concept of Growth Poles,” Development Economics and Policy Readings , London : George Allen & Unwin , pp.182.
Understanding Industrial Districts.” Review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6, No.3, pp.259-278

(三)網際網路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Nominal GDP list of countries. Data for the year 2007”,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April 2008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GDP_(nominal).>
“UNCTAD Handbook of statistics 2008”, <http://www.unctad.org/Templates/webflyer.asp?docid=10193&intItemID=1397&lang=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5.143.239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5.143.239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