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17111-20280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17111-202806
論文名稱
Title
以資源基礎理論分析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企業
An Analysis on Companie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aiwan with Resource-Based Theo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6-2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8-17
關鍵字
Keywords
競爭策略、競爭優勢、核心能力、文化創意產業、資源基礎理論
Core Competenc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Strateg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Resource-Based Theor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0 次,被下載 444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0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44 times.
中文摘要
2010年2月3日,立法院通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並自2010年8月30日施行,顯示政府投入文創產業的決心,也讓文化創意產業的定位更受到保障。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中,文化創意產業共分為16項,研究者認為其中又以工藝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與視覺傳達設計產業備受重視並具有發展潛力,因此本研究將以此3項文創產業項目做為探討分析的重點。
本研究試以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theory)探討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企業,訪談工藝產業、數位內容產業與視覺傳達設計產業的文創品牌,透過訪談與文獻資料,瞭解企業的內部資源分配,探索其核心能力,並進一步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與策略,瞭解受訪企業為何成功?具備哪種資源?其競爭策略為何?透過本研究的分析,將有助於瞭解臺灣文創企業的發展與經營。另外,受訪企業也針對現今臺灣文創政策在實行的過程中,提出建議與修改的方向,以經營者的角度給予政府未來在補助與藝術經紀制度上,具體實質的參考。最後,研究者針對三家個案提供建議,以及對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建議,並提出後續研究可努力之方向。
Abstract
The Law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passed by the Legislative Yuan on Feb 3, 2010 and implementated on August 30, 2010. It shows that the Taiwanese government is devoted into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and also to positio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a significant place of culture policy. In the Law, there are 16 categories. Among them, the researcher thinks that the handicrafts industry, the digital content industry and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industries are full of developmental potential.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draw thre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projects form these industries as the focus of the analysis.
This research applies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n three Taiwan'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companies. The research interviews one case of each industry listed above. Through interviews and documents, the research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ose companies’ internal resources, explore their core competencies, and further analyze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and strategies. Several research questions are listed: what are the successful factors of three cases? What resources are available in their companies? What are their competitive strategies? The analysis will help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cultural and creative enterprise and business. In addition, interviewees also provided suggestions for the current policy of Taiwan's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inally,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uggestions to the three cases, Taiwanese government on policy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n Taiwan, also made efforts for the further studies.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論文審定書 i
摘 要 ii
Abstract iii
謝 誌 iv
目 錄 v
圖 次 vii
表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理論架構與研究方法 7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章節概要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資源基礎理論、核心能力與競爭策略 13
第一節 資源基礎理論 13
第二節 核心能力與競爭策略 2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設計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5
第三節 資料蒐集 41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研究限制 45
第四章 個案分析與研究發現 47
第一節 個案描述及資源基礎理論分析 47
第二節 個案之核心能力與競爭策略分析 63
第三節 個案在文化創意產業上目前面臨的問題 7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0
參考書目 85
一、中文部分 85
二、英文部分 89
附錄 92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92
附錄二、訪談大綱 93
附錄三、琉金穗月逐字稿 95
附錄四、本覺創意逐字稿 100
附錄五、翔禾商業設計逐字稿 10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部分
丁錫鏞(編)(2004)。臺灣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政策。臺北:嵐德智庫。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王文科和王智弘(編)(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臺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和王智弘(譯)(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方至民(2000)。企業競爭優勢。臺北:前程管理。
方至民與鍾憲瑞(2006)。策略管理:建立企業永續競爭力。臺北:前程文化。
方金寶(2005)。以Porter鑽石模型探討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與法規。臺南: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方博亮與林祖嘉(2007)。管理經濟學(3版)。臺北:智勝文化。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2010)。
文化創意產業內容及範圍(2010)。
本覺創意(2011)。Jnana本覺創意。2011年4月27日,取自:http://www.jnanastudio.com/?page_id=2
行政院(2009)。六大新興產業主題網。2010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7267&CtNode=3039&mp=97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二○○四文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5)。2004年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年報。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a)。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2010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ey.gov.tw/ct.asp?xItem=53821&ctNode=2922&mp=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b)。創意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案行動計畫。2010年5月25日,取自:http://cci.cca.gov.tw/page/pub/cci_solution.pdf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10)。文化創意產業。2010年8月5日,取自:http://www.cca.gov.tw/business.do?method=list&id=13
江國豪(2007)。低價當道─愛爾蘭瑞安航空。遠見雜誌,247,52-55頁。
朱若柔(譯)(2000)。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的取向。臺北:揚智文化。
朱濱祥(2006)。文化創意產業品牌行銷模式之研究─以法藍瓷為例。臺中,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李天鐸(2007)。全球競爭時代臺灣影視媒體發展的策略與政策規劃委託研究專案。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李至和(2009年5月3日)。首映創意動畫登上國際舞台。經濟日報。
李先生(2010)。【電訪】。文案企劃。琉金穗月股份有限公司。
李新富(2011)。視覺傳達設計。2011年5月13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5069#
吳昇鴻(2011)。【面訪】。創意總監。翔禾商業設計有限公司。
吳思華(1997)。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臺北:臉譜出版。
吳淑華與李國瑋(譯)(2007)。策略管理。臺中:滄海書局。
呂永峰(2011)。【面訪】。執行長。本覺創意有限公司。
呂長民(2009)。行銷研究:企業研究方法實務應用。臺北:前程文化。
林品章(2007)。視覺傳達設計的理論與實踐(第2版)。臺北:全華圖書。
林東清(2011)。資訊管理:e化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臺北:智勝文化。
林秋芳(2004)。為工藝產業再造春天。載於朱庭逸與方雯玲(主編),工藝新境─打造手工精品的經營之路(2-7頁)。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林琇瑛(2009)。國內表演藝術經紀現況發展研究。臺北: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班。
邱碧玲(2009)。三星隱憂:贏過索尼,還能偷學誰。商業週刊,1152,34-36頁。
尚榮安(譯)(2001)。個案研究。臺北:弘智。
周旭華(譯)(1998)。競爭策略:產業環境及競爭者分析。臺北:天下遠見出版。
周美惠(2011年5月18日)。文創院將於3年內編足3億母金。聯合報。
周新富(2008)。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徐升潔(2008)。為臺灣文化品牌再添力量:文化創意產業二期計畫。藝術家文化專刊,7,260-262頁。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支援處(編)(2006)。2006臺灣數位內容產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10)。高雄市文化局─最新消息。2010年12月18日,取自:http://www.khcc.gov.tw
琉金穗月(2008)。第二十屆台北國際建築建材展「人文、藝術、空間」創作主題展。2011年05月11日,取自:http://www.web66.com.tw/ch/61/CW184/News/184386.html
琉金穗月(2009)。品牌故事。2011年03月14日,取自:http://www.golden-moon.com.tw/?cat=11
琉金穗月(2010)。琉金穗月最新消息。2011年04月29日,取自:http://www.golden-moon.com.tw/
唐慧慈(2005)。琉璃工房與琉園經營策略之探討。臺北:已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
許嘉倫(2001)。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企業多角化之動態歷程─以潤泰集團為例。臺中:已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
陳子昂與黃怡瑄(2011年6月3日)。產業觀測─後ECFA臺灣文創發展6方向。工商時報,D4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陳木金(1998)。資料分析方法在教育研究的應用。2010年5月25日,取自:http://www3.nccu.edu.tw/~mujinc/teaching/introduction/part2-refer2.pdf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理論與實務。臺北:心理出版社。
陳益智(2011)。數位內容產業發展條例草案簡介。2011年5月13日,取自: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e/temp/960919/e_960919-1.php
陳智凱(2010)。文化創意產業之經濟特質與政策困境。臺灣經濟金融月刊,46卷5期,74-88頁。
陳瑾瑛(2005)。臺東地區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以工藝產業為例。臺中:已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
奧圖碼(2011)。奧圖碼臺灣官方網站─關於我們。2011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optoma.com.tw/About/about_optoma.aspx
張秀曼(製作人)(2010年6月29日)。致富密碼,臺北市康寧路三段75巷100號,臺灣宏觀電視。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精華本。臺中:滄海。
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4)。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臺北:商周出版。
葉重新(2001)。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黃志農(2004)。從文化創意產業看臺灣工藝產業發展。載於朱庭逸與方雯玲(主編),工藝新境─打造手工精品的經營之路(8-16頁)。臺北:典藏藝術家庭。
黃秀媛(譯)(2006)。藍海策略:開創無人競爭的全新市場。臺北:天下文化。
黃秀儒(2007)。快速流行服飾零售業者的競爭優勢─以西班牙品牌Zara為例。高雄: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黃貞禎(2007)。臺灣福音劇團經營管理之研究。高雄: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
智財加值中心(2011)。創新加值─創新商模。2011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centerip.com.tw/example_2.php
曾柔鶯(2008)。現代管理學(第7版)。臺北:高立圖書。
曾啟雄(1996)。談視覺傳達設計。設計,69,60-64頁。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4),17-23。
萬榮水與羅詩穎(2010)。三種圖文藝術授權經紀模式之研究。文化事業與管理研究,5,77-111頁。
翔禾商業設計(2005)。94年度經濟部商業司提升商業設計─設計輔導計畫設計輔導成果報告書。經濟部商業司委託之專案成果報告書。臺北:經濟部。
翔禾商業設計(2011)。關於我們。2011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sanho-design.com.tw/category/ptlist_118263.htm
楊景行(2001)。營造業知識移轉系統與組織學習關係之研究。高雄: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
楊鴻儒(1990)。個案研究活用法。臺北:大展出版社。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1)。中小企業處法規。2011年7月21日,取自:http://www.moeasmea.gov.tw/ct.asp?xItem=672&ctNode=214
詹偉雄(2005)。美學的經濟:臺灣社會變遷的60個微型觀察。臺北:風格者出版社。
趙雅麗(2010)。文化創意產業化的困境(上)。Ppaper,99,62-65頁。
鄭秋霜(2010年9月13日)。文創院最晚明年開張。經濟日報。
蔡佑鑫(2011)。【面訪】。負責人兼創意總監。晨禾文創設計有限公司。
蔡宏明(2005)(譯)。策略:一次學會大師策略確立企業與個人的永續競爭優勢。臺北:梅林文化。
蔡敦浩(2008)。管理學(第2版)。臺中:滄海書局。
劉新圓(2009)。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2010年6月5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2/5867
劉璁翰(2002)。企業導入ERP系統階段性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臺北: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生產系統工程與管理研究所。
歐用生(1988)。國民小學教科書中的性別意識型態。載於陳伯璋(主編),意識形態與教育(255- 272頁)。臺北:師大書苑。
鍾從定與賴其勛(譯)(2009)。硏究方法 : 量化與質化方法的探索。臺北:茂頂。
謝坤霖(2007)。從資源基礎觀點看企業轉型成功因素:以高雄房地產廣告代銷業轉型建築開發業為例。高雄: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學程在職專班。
謝凱宇與林舒柔(譯)(2005)。現代策略管理。臺北:科大文化。
簡春安與鄒平儀(2006)。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巨流出版。
羅浩恩(2010)。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產學一致:人才最重要。2011年7月20日,取自:http://www.nccu.edu.tw/news/detail.php?news_id=1920
羅世丹與蔡欣怡與薛丹琦(譯)(2008)。質性資料分析:文本、影像與聲音。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二、 英文部分
Andrews, K. R. (1951). Executive training by the case method.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 29(5), 58-70.
Barney, J. (1991). 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17(1), 99-120.
Barney, J. & Hesterly, W. S. (2008).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ncepts and cases. (2nd ed.) Prentice Hall: New Jersey.
Berg, B. L. (1995).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2 nd ed.) Boston: Pearson Education, Inc.
Collis, D. J. (1991). A resource-based analysis of global competition: The case of the bearing industr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1) ,49-68.
Collis, D. J. & Montgomery, C. A. (1995). Competing on resources: Strategy in the 1990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4), 118-128.
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114-135.
Grant, R. M. (1999). Contemporary strategy analysis: Concepts, techniques, applications. (4 ed.)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Publishers Limited.
Hamel, G (1994). The concept of core competence. In Hamel, G & Heene, A. (ed.) Competenc-based completion. (pp.11-34). New York: John Willey & Sons.
Hitt, M. A. & Ireland, R. D. & Hoskisson, R. E. (2007). Strategic management and globalization. (7 ed.) New York: Thomson Corporation.
Leonard-Barton, D. (1992).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 111-125.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Jossey- Bass.
Penrose, E. T.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John Wiley.
Porter, M. (1979).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7(2), 34-50.
Porter, M.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orter, M. (1991).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Porter, M. (1991). Towards a dynamic theory of strategy.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95-117.
Prahalad, C. K. & Hamel, G. (1990).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3), 79-91.
Prahalad, C. K. & Hamel, G. (1994). Strategy as field of study: Why search for a new Paradig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5, 17-34.
Sandelands , E. (1994). Making mass customization happ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4(3), 11.
Selznick, P. (1957). Leadership in administration: A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arper & Row.
Stalk, G. & Evans, P. & Shulman, L. E. (1992). Competing on capabilities: The new rules of corporat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0(2), 57-69.
Tampoe, M. (1994). Exploiting the core competences of your organiz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27(4), 66-77.
Yin, R. 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 ed.).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71-180.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