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0103-14513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0103-145136
論文名稱
Title
我國行動通訊業者產品創新模式之探究
The Research on Product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Communication System Operator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6-0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8-20
關鍵字
Keywords
策略聯盟、通訊系統業者、產品創新
product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nan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47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4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全球電信自由化的趨勢始於1980年代初期,在電信自由化後行動通訊的進展一日千里,我國亦在1996年開放第二代行動通訊執照,短短的六年間,到了2002年,台灣的行動電話普及率已經躍居世界第一,普及率達一○○•七%,在這樣的基礎之下,加上3G執照的開放,解除了頻寬的限制之後,未來業者經營獲利的重點將放在數據服務。本研究主要探討通訊系統業者推出新產品/新服務之機制、業者選擇新產品進入市場之時間點、動機的考量因素以及新產品創新機制中,所選擇之產品發展模式之策略性考量及其合作模式。在經過深度訪談及策略分析後,本研究將所得之結論茲分為動機階段、產品規劃階段以及聯盟階段三大部分進行討論:
階段一、產品創新動機
由於目前「產品累積數量過多,新產品不斷推出」,因此無法完全做到每項產品均進行消費者調查;此外,每家業者獲取外部技術的主要方法均為外部廠商的主動提案,因此各家業者的資訊來源有很大的相似性,再加上業者彼此相互監控,因此競爭者的快速模仿或回應增加了產品創新所需承擔的風險。
階段二、新產品規劃階段
不同的組織文化將對主管的領導風格、產品創新機制及流程的設計發生直接性的影響,而這些影響則是組織在面對環境的不確定性時所因應的方式,因此組織文化將決定組織面對環境的不確定性時所產生的回應方式。
在新產品進入市場的時機上,業者的思考模式圍繞著兩大邏輯:如何降低環境的不確定性及是否存在獲得直接利潤以外價值,而「資源」(不論是人力或是金錢)的考量亦是業者產品創新採取內部發展或是策略聯盟的重要變數之一。
階段三、聯盟階段相關議題
在擬定聯盟策略時,已將「主導權」加入聯盟的設計哲學,因此聯盟遊戲規則由系統業者所掌握,且由於市場本身屬於寡佔市場以及業者間屬於同一個策略群組下,故彼此所採取的策略、產品的種類甚至連推出時機的考量以及策略聯盟的設計和思維歷程相似度非常高,這是業者目前最大的挑戰。另外,本研究亦發現在前一階段競爭績效愈優異或是具有相關的經驗者,即使較其他競爭者晚推出類似的產品,其後來的績效亦會超越先將產品推出上市的廠商,換言之「今天的成功將帶來明日的勝利」的情況在該產業是存在的。

關鍵字:通訊系統業者、產品創新、策略聯盟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3
第三節 研究目的……………………………………………………6
第四節 論文章節架構………………………………………………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產品創新之定義……………………………………………8
第二節 產品發展階段與流程………… ………………………….12
第三節 策略聯盟之定義……….………………………………… 23
第四節 策略聯盟動機理論……..…………………………………27
第五節 策略聯盟之夥伴選擇…..…………………………………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32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範圍…….………………………………34
第三節 研究方法的選擇………….………………………………36
第四節 問卷設計………………….………………………………38
第五節 研究步驟………………….………………………………39
第四章  個案描述與分析
第一節 A公司個案描述與分析…………………………………..41
第二節 B公司個案描述與分析…………………………………..65
第三節 C公司個案描述與分析…….…………………………… 80
第四節 個案彙整與比較………………………………………..97
第五章 研究發現…………………………………………………102
第一節 產品創新驅動力相關發現……………………………..103
第二節 產品創新考量因素相關發現…………………………..105
第三節 策略聯盟構面相關發現………………………………..111
第六章 研究結論及後續研究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114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16
第三節 研究限制…………………………………………….118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119
  西文部分………………………………………………………..121
附錄……………………………………….…………………………123
表目錄
表2-1 其它學者對產品創新的定義….………………………………11
表2-2三種不同的情境及其上市策略…..……………………………22
表2-3 其他學者對策略聯盟定義一覽表.……………………………25
表3.1受訪者背景資料一覽表…………………………………………35
表4-1三家業者產品創新驅動力比較表………………………………97
表4-2三家業者新產品規劃影響因素比較表.………………………98
表4-3三家業者採行策略聯盟與否比較表…..………………………99

圖目錄
圖2-1 創新產品驅動力及發展程序比較圖………………..…...………15
圖2-2:鎖定先佔優勢的策略………………………………..…………18
圖3.1本研究之概念性架構…………………………………...…..……33
圖3.2論文研究流程圖………………………………………….....……39
圖4-1 A公司產品創新金字塔結構圖………………………..……….…44
圖4-2 A公司創新流程圖…………………..………………………...…49
圖4-3 A公司電信組織文化、創新機制及風險偏好度交叉影響圖..58
圖4-4 A公司區隔策略及階段性目標圖………………….…………....59
圖4-5 A公司新產品進入市場時機(Timing)考量……..………….....…60
圖4-6 A公司策略聯盟分析概念圖………………………………….….62
圖4-7 B公司新產品研發團隊圖解…………………………………..…67
圖4-8 B公司產品創新流程及考量因素圖…………………………..…70
圖4-9 B公司電信產品創新策略地圖………………………………..…76
圖4-10 B公司電信組織文化對新產品創新機制的影響…………..…77
圖4-11 C公司產品創新部門圖……………………………………..…82
圖4-12 C公司產品創新流程…………………………….……….…..…87
圖4-13 C公司組織文化、競爭環境以及創新機制分析圖……..…..…93
圖4-14 C公司目標市場分析圖…………………………………..…..…94
圖4-15 C公司先佔優勢考量圖…………………………………..…..…95
圖4-16 C公司聯盟策略分析圖………………………………….…..…96
圖5-1 通訊業者競爭兩階段目標圖…………………………………..11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至民(民89),「企業競爭優勢」,前程企管。

喬治.T.蓋斯;喬治.S.蓋斯(2001),新合縱連橫,美商麥格羅.希爾。

澎淑芬(民90) ,隻手遮天-大哥大四天王的電信大戰,商訊文化。

胡幼慧與姚美華(2000),「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收錄於質性研究,胡幼慧編,141-158,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賴士葆(1990),「影響企業產品創新績效之內部關鍵因素」,管理新思潮, 
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陳明照(民90),「策略聯盟關係-動態過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銘章(民91),「影響代工供應商與顧客間夥伴關係因素之研究-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

王慧美(民90),「國際代工夥伴關係下之資產專屬性與能力建構-供應商觀點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志明(民81),「我國國際策略聯盟盟友選擇準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德(民90),「協力廠商參與產品創新之類型探討—台灣工具機業的實證研究」,東海大學工業工程學系碩士班論文

蔣維理(民91),「成功的新產品開發模式研究」,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論文

黃秀玲(2003),<全球文化趨勢下的本土文化節目發展—以閱聽人收視探索台灣類型節目為例>,《傳播與管理研究》,2(2):135-155

劉芳梅(2003),<2003年全球電信產業趨勢>,資策會網站:http://www.find.org.tw/

電子商務時報,2001/05/10

經濟日報,2001/05/09科技產業

電子商務時報,2001/04/04

電子商務時報,2001/09/04

電子商務時報,2002/07/17

電子商務時報,2002/9/4

電子商務時報,2002/10/28

經濟日報,1996/07/07 /06版/商戰風雲

聯合報,1997/01/14

二、西文部分

Aaker, D.A., Developing Business Strategies, 3rd ed., 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 1992.

Barney, J.B., “Firms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17, No.1, 1991, pp.99-120

Barney, J.B, Gain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Addisi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Booz Allen & Hamilton, Management of New Products, N.Y. : Booz Allen & Hamilton, 1981, p.123

Booz, Allen. and Hamilton, “New Product Management for the 1980’s,” New York, 1982, pp.17.

Benbasst, I., Goldstein, D. & Mead, M. “The case research strategy in studies of
information system,” MIS Quarterly (11:3), 1987, pp.369-386.

Clark, J. and Guy, K. (1998),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 Vol. 10, No. 3,pp. 363 - 395

Cooper, R. G. and Kleinschmidt, E. J.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The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cess”,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Vol. 17,1998, pp. 249-262.

C. Merle Crawford, New Products Management, Illinois:Irwin, 1983, pp.105-106

Devlin , G. & Bleackley, M. ”Strategic Alliances-Guideline for Success," Long Ranges Planning , Vol.21, No.5, 1988, pp.18-23

Dyer, H.J. and H. Singh(1998), “The relational view:Cooperative strategy and sources of interorganiz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23, No.4, pp.660-679.
Gaskell, G. (2000). Individual and group interviewing In M. W. Bauer&G. Gaskell,(Eds.). Qualitative researching with text, image and sound. London: Sage.

Gulati, R.(1999), “Network location and learning:The influnce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on alliance forma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20, No.5, pp.397-420.

Killing, J. Peter, Strategies for joint venture success, New York: Praeger, 1983.

Kotler, Philip, (1977),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9th ed., N.J.: Prentice Hall, Inc. pp. 70-450

Levitt, T. ,“Innovational Imit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tember - October, 1966, pp. 63.

Lewis, J.D., “Making Strategic Alliances Work,”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November/December 1990, pp.12-15.

Niederkofler, M., “ The Evaluation of Strategic Alliances: Opportunities for Managerial Influence, ” Journal of Business, Vol.6, 1991, pp237-257.

Porter, M.E. and M.B. Fuller,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Boston, MA: Harvaed Business Press, 1986, pp.315-334.

Saren, M. "A Classification of Review Models of The Intra-Firm Innovation Process", R&D Management, Vol. 14, No. 1, 1984, pp. 11-

Yoshino, M. & Rangan, R., Strategic Alliances : An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Boston,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9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1.202.18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1.202.18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