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0109-15423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0109-154238
論文名稱
Title
原住民國小學童越區就讀現象之研究
A study of parents’ selection of cross district school settings on aboriginal elementary student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2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8-20
關鍵字
Keywords
越區就讀、原住民國小學童、半結構式訪談法
cross district schooling, aboriginal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84 次,被下載 181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8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818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屏東縣某國小學區三個部落越區就讀學童家長為研究對象,主要目的在探討家長為子女選擇離開原住民部落學校而越區就讀平地學校的因素、家長及學童所面臨的困擾與解決方式,及越區就讀的適應情形。
研究者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依部落越區就讀人數比例、家長表達能力及參加意願,採立意抽樣方式取得十位家長同意後進行訪談。經訪談資料處理,並利用類屬分析的方法,歸納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ㄧ、原住民部落的學習環境缺乏同儕競爭力、未來進入主流社會環境的適應力及家長管教能力,是原住民越區就讀學童家長選擇離開的主因。
二、原住民學校行政人員缺乏有效行銷策略,在地籍原住民教師的成長背景及與部落生活互動的負面形象,影響越區就讀學童家長對學校的信任。
三、原住民學童家長的學習成長背景及其他家人意見是影響子女越區就讀選擇的重要原因。
四、原住民學童家長以學區戶籍取得方便為選擇平地越區就讀學校的最主要考慮因素。
五、越區就讀的困擾類型迥異,依序為子女接送、文化學習、部落生活融入及親師互動等問題,並普遍採取被動模式來解決子女發生的困擾。
六、原住民越區就讀學童家長對於個人學校選擇結果雖普遍滿意,但仍與預先的期望有落差。
希冀從上述的原住民國小學童越區就讀的相關現象的發現,可以提供原住民學校行政運作之參考。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why aboriginal parents decide for their children to cross district to school with a specific focus on three school district of Paiwaness tribes in Pingtung County. The area we research is undeveloped and the researcher is himself Paiwanese. It aims to explore why aboriginal parents choose to leave the school in tribes, discover the problems that parents and children encounter , how they handle the problems and the adaptations for children.
The study adopts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to conduct in-depth interviews. Purposive sampling was used to identify interviews and there were ten aboriginal parents were interviewed.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the following:.
1.The main reasons for crossing district schooling include lack of peer-learning competitive in tribes, adaption in mainstream society and parents’ positive discipline.
2.Poor marketing strategy of tribal school administrator, and local indigenous teachers’ background and their negative image within daily lives affected parents’ trust toward tribal school.
3.The decision of cross district schooling for children is influenced by par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opinions of family numbers.
4.The main consideration of cross district schooling for parents is to get household register of school district easily without comparing the ideas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kinds of schools.
5.The problems they faced include driving the children to school, cultural learning of Paiwanese and learning tribal lives. But the main solution is passive pattern for parents.
6.The results of cross district school choice are satisfied mostly with parents’ expectation but there is still a gap.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6
第四節 名詞釋義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台灣原住民族概況 9
第二節 台灣原住民教育問題 19
第三節 越區就讀相關研究 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4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 44
第三節 研究者的角色 47
第四節 訪談大綱的編製與訪談的實施 50
第五節 訪談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5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6
第一節 家長選擇越區就讀的原因 56
第二節 越區就讀學校選擇的考慮因素及就讀後面臨的困擾
與解決方式 88
第三節 越區就讀前後家長學校選擇因素之符合程度 10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結論 120
第二節 建議 123
參考文獻 127
壹、中文部份 127
貳、英文部分 132
附錄
一、訪談同意書暨受訪家長基本資料表 134
二、訪談錄音逐字稿範例 13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份
山海文化雜誌社 (1995)。發展中的台灣原住民。屏東:台灣省原住民文化園區。
王天佑 (1999)。家庭背景與台灣原住民教育地位取得。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31-52)。台北:師大書苑。
王秋晴 (2002)。台南市國民小學實施家長學校選擇權意見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王淑美 (1996)。花蓮縣原住民校長在主流文化中的學校適應經驗。花蓮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王欽哲 (2006)。國民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與學區劃分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王湘栗(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困境與對策。載於教育政策的社會學分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53-270,嘉義:國立嘉義大學。
王增勇 (2002)。從原鄉經驗看社會救助政策與原住民文化的相容性。社會文化學報,14,131-166.
王儷靜 (2003)。「解構」與「重構」:非父系社會之性別圖像。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10-13。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2009a)。排灣族-文化特質。2009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tacp.gov.tw/home02_3.aspx?ID=$3083&IDK=2&EXEC=L.
台灣原住民族文化園區 (2009b)。排灣族-祭典生活。2009年6月28日,取自http://www.tacp.gov.tw/home02_3.aspx?ID=$3084&IDK=2&EXEC=L.
瓦歷斯•尤幹 (1994)。體檢台灣「山胞教育」台灣原住民教育的一些觀念問題。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屏東: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牟中原 (1996)。原住民教育改革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諮議委員會。
牟中原、汪幼戎 (1997)。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羊憶蓉 (2003)。教育。王振寰、瞿海源 (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頁 281-301)。 台北:巨流。
行政院主計處 (2008)。重要經社指標速報。2009年7月1日,取自 http://www.stat.gov.tw/public/Data/963017563471.xls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8)。96年原住民就業狀況調查與政策研究。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9)。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中程施政計畫(98-101年度)核定版。2009年7月1日,取自 http://www.apc.gov.tw/main/docDetail/detail_TCA.jsp?isSearch=&docid=PA000000003011&cateID=A001925&linkSelf=0&linkRoot=0&linkParent=0&url=
全中鯤(2000)。少數民族兒童學校教育問題探討∼以花蓮縣某泰雅(德魯固)族國小及其學區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天泰 (1998)。原住民教育概論。台北:五南。
吳育偉 (2002)。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慈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清山 (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 (NSC 88-2413-H-133-001)。台北:國科會。
吳清山、林天祐 (1997)。教育選擇權。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李明政 (1998)。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施政整體規劃之一:原住民族社會福利體系之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李明政 (2001)。都市原住民社會福利服務史。載於蔡明哲(主編),臺灣原住民史:都市原住民史篇(頁241-262)。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李明政 (2003)。文化福利權。台北:松慧。
李明政(2003)。族群與社會福利政策。國家政策季刊,4(2),125-145。
李季順(2005)。原住民族教育一條鞭體制之建構:走出一條生路。台北:財團法人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沈姍姍 (1998)。自家長教育選擇權看教育機會圴等。教育資料與研究,21,8-10。
沈姍姍 (2003)。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發展與爭議。北縣教育,45,40-44。
辛力、鍾華、楊誠中、哈薩克、楊可耘、雷文(2000)。教育選擇權停看聽。師說: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月刊,140,22-34。
卓石能 (2002)。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卓石能 (2004)。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以高雄市原住民國小學生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5,77-108。
周仁尹、曾春榮 (2006)。從弱勢族群的類型談教育選擇權及教育財政革新。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93-122。
周生民 (2002)。台南市國小學童越區就讀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周芬姿 (2003)。排灣族Vusam觀念下的婚姻制度、配偶關係與親屬結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14-35。
周德禎 (1999)。教育人類學導論-文化觀點。台北:五南。
周德禎 (2001)。排灣族教育-民族誌之研究。台北:五南。
林宛姿 (2006)。一所私立國民小學家長選擇學校之考量因素及其滿意情形。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林淑華 (1998)。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 台東師院學報,9,312-339。
林慧貞 (1999)。從原住民生活與學習型態談原住民成人教育方案設計。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林蘭櫻 (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探究。研習資訊,21(5),61-68。
林瑤棋 (2001)。臺灣都會區原住民的困境。歷史月刊,156,79-85。
邱鈺惠、王保進(2002)。國民教育階段資源分配研究之趨勢與啟示。初等教育學刊,11,51-75。
邱汝娜 (2000)。從多元文化觀點談台灣原住民處境與社會福利政策。論文發表於前瞻21世紀社會福利與社會工作教育研討會,台北。
姜添輝 (1997)。原住民教育的政策分析。原住民教育季刊,5,1-16。
姚振黎 (2004)。學校教育選擇權的理論與實施-美國明州的經驗。清雲學報,24(1),237-252。
施正鋒 (1996)。族群區別在台灣的發展 (NSC84-2414-H032-001)。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施正鋒 (2005)。台灣原住民族政治與政策。台中:新新台灣文教基金會出版。
洪泉湖(1999)。台灣原住民教育中的師資問題。載於洪泉湖、吳學燕(主編),台灣原住民教育(頁53-70)。台北:師大書苑。
洪泉湖、吳學燕(主編)(1999)。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范瑞祝 (2001)。國民小學階段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孫大川 (2000)。夾縫中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合文學出版。
秦夢群 (2001)。家長教育選擇權理論與實施策略之研究 (NSC89-2413-H004-015)。台北:國科會。
秦夢群 (2006)。教育行政。台北:五南。
高介仁 (2007)。國小學生家長教育選擇權認知與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以雲林縣國民小學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
高德義 (1994)。憲法民族政策條款修訂芻議。山海文化雙月刊,3,14-19。
馬信行(2003)。臺灣地區近四十年來教育資源之分配情況。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7(上) ,19-56。
張志明 (2000)。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之建議。學校行政,10,24-33。
張佳琳 (1993)。多元入學與多元文化─談考招分離與原住民教育選擇。原住民教育季刊,19,124-137。
張明輝、顏秀如 (2005)。英、紐、澳及瑞典中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研究月刊,135,48-65。
張芳全 (1999)。教育政策。台北:師大書苑。
張金生 (2003)。探討排灣族社會部落權力結構的演變。原住民教育季刊,32,63-98。
張炳煌 (1998)。國中生家長學校選擇權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茂源 (2005)。評析家長教育選擇權之理論與實務。學校行政,36,148-158。
張德銳 (1998)。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教育資料與研究,21,1-7。
張德銳 (2000)。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慧端等(1996)。台灣省原住民社會發展方案執行成果評估報告書。台北: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張雅卿 (2006)。國小英語教學城鄉差距之研究-以新竹地區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教育部 (1997)。中華民國原住民教育報告書。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 (2009)。 96學年度各國小原住民學生統計資料。 2009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edu.tw/statistics/index.aspx.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明德 (2000)。國民小學實施家長教育選擇權可行性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枝烈 (1996)。都市原住民適應問題之探討-二個兒童的晤談。原住民教育季刊,1,33-35。
陳枝烈 (1997)。台灣原住民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陳枝烈(2002)。原住民兒童族群認同與學習適應、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台北:教育部。
陳毅峰 (2004)。排灣族傳統政治社會結構及其變遷。載於高德義(主編),原住民族自治制度之研究與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陳麗華 (1997)。國小教師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176-181。
陳寶鈺 (2003)。台北市大學區國小越區就讀學生家長教育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奕奇、劉子銘 (2008)。教育成就與城鄉差距:空間群聚之分析。人口學刊,37,1-43。
傅仰止 (1997)。台灣原住民困境的歸因解釋:比較漢人觀點與原住民觀點。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集刊,77,35-87。
童敏雯 (1999)。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社會學通訊,17,17-18。
黃文一 (2006)。排灣族原住民部落階級結構的演變。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光雄、簡茂發 (1997)。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定遠 (2006)。誰在越區就讀? (NSC94-2415-H035-004)。台北:國科會。
黃金麟 (2003)。文化。載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 (頁51-73)。 台北:巨流。
黃信君 (2000)。彰化縣國小學生家長對學校選擇權的認知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建忠 (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的理念與省思。學校行政,31,257-265。
黃建忠 (2006)。國民教育的問題省思-家長教育選擇權。師說:中華民國全國教育會月刊,192,27-31.
黃森泉 (2000)。原住民教育之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編譯館。
黃瑞琴 (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福良 (2008)。學生越區就讀因素之探討--以高雄市國民小學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旭銘 (2003)。從兒童的文化差異認知及家長教育價值觀看其生活適應-以四位都市學校原住民學童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楊松樹 (2007)。越區就讀學生家長教育選擇對城鄉教育未來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羅東鎮三所國民中學為例。佛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
達努巴克 (2003)。我的Kama們:排灣族共同父職經驗。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53-58。
詹宜璋 (2001)。原住民族福利政策與服務體系。厚生雜誌,13,42-44。
劉世閔、吳育偉 (2004)。家長教育選擇權:教育公平與績效的雙刃劍。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2,19-40。
劉祐彰 (2002)。鄉鎮原住民學童文化參照架構與學習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從義(2003)。從「教育機會均等」理念談原住民學校行政因應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27,80-87。
歐用生、李亦園 (1992)。我國山胞教育之方向定位與課程內容設計研究。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潘立夫 (1996)。排灣文明初探。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潘立夫 (1998)。Kavulungan-排灣族文明:一個沒有文字、金錢的社會。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如清 (2001)。自由平等之教育選擇權探討。學校行政,14,74-83。
蔡姿娟 (2003)。學校選擇權在教育市場化下對義務教育的衝擊。教育資料與研究,52,55-61。
鄭志隆 (2007)。美、英中小學家長教育選擇權之比較及啟示。研習資訊,24(3),57-64。
鄧紅風 譯 (2004)。少數群體的權利:民族主義、多元文化主義和公民權。台北:左岸。 (W. Kymlicka, 1995)
譚光鼎 (1996)。探討少數民族教育成就的理論模式。花蓮師院學報,6,25-64。
譚光鼎 (1998a)。原住民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譚光鼎 (1998b)。社會與文化再製理論之評析。教育研究集刊,40,22-45。
譚光鼎 (2002)。台灣原住民教育─從廢墟到重建。台北:師大書苑。
譚昌國(2007)。排灣族。台北:三民書局。
嚴春財(2003)。策略聯盟在原住民山地鄉國小的應用與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28,79-85。

貳、英文部分
Arksey, H. (2004). Semi-structured and unstructured interviewing. In S. Becker & A. Bryman (Eds.), Understanding research for social policy and practice : themes, methods and approaches. Bristol: Policy Press.
Berg, B. L. (2001).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4th ed.). Boston ; London: Allyn and Bacon.
Bohannan, P. J. (1973). Field anthropologist and classroom teachers. In Francis A.lanni E. Storey (Ed.), Cultural relevance and educational issues (pp. 179-188). Boston, MA: Little, Brown and Co.
Bryman, A. (2004).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uras, K. L., & Apple, M. W. (2005). School Choice, Neoliberal Promises, and Unpromising Evidence. Educational Policy, 19, 550-564.
Castles, S. (2000). Ethnicity and globalization : from migrant worker to transnational citizen. London: Sage.
Dixon, J., & Scheurell, R. P. (Eds.). (1995). Social welfare with indigenous peoples. London: Routledge.
Erickson, F(1987).Transformation and school success:The politics and culture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Anthropology and Education Quarterly, 18(4), 336-355.
Garcia, D. R. (2008). The Impact of School Choice on Racial Segregation in Charter Schools. Educational Policy, 22(6), 805-829.
Gray, D. E. (2004). Doing research in the real world. London: SAGE.
Holder, C. L., & Corntassel, J. J. (2002). Indigenous peoples and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bridging collective and individual rights. Human Rights Quarterly, 24(1), 126-150.
Hsu, C.-T. (2008). The Health and Social Care of Aboriginal Adults in Taiwan: A study of the Paiwan people. Unpublished Thesis, University of Brighton, Brighton & Hove.
Karsten, S., Ledoux, G., Roeleveld, J., Felix, C., & Elshof, D. (2003). School Choice and Ethnic Segregation. Educational Policy, 17(4), 452-477.
Kumar, R. (2005). 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2nd ed.). London: SAGE.
Kymlicka, W. (1995). Multicultural citizenship : a liberal theory of minority right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Maile, S. (2004). School Choice in South Africa.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37(1), 94-116.
Mayo, M. (2000). Cultures, Communities, Identities: Cultural Strategies for Participation and Empowerment. Basingstoke ; New York: Palgrave.
Meyers, M. K. (1995). Child Care, Parental Choice, and Consumer Education in JOBS Welfare-to-Work Programs. Social Service Review, 69(4), 679-702.
Miller, J., & Glassner, B. (2004). The "inside" and the "outside": Finding realities in interviews. In D. Silverman (Ed.), Qualitative research : 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2nd ed.). London: SAGE.
Ogawa, R. T., & Dutton, J. S. (1994). Parental Choice in Education. Urban Education, 29(3), 270-297.
Weaver, H. N. (1998). Indigenous people in a multicultural society: unique issues for human services. Social Work 43(3), 203-21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