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1103-17065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1103-170655
論文名稱
Title
民族主義的性別意涵--以日據時代的台灣島內民族主義為例
Gender Issue of Nationalism--A Case of Nationalism in the Domain of Taiwan During Japanese-ruled Period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6-1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8-21
關鍵字
Keywords
性別意涵、民族主義、女性主義、國家認同、民族意識
National Consensus, Gendered, Femalism, Nationalism, National Idneti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57 次,被下載 3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5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3 times.
中文摘要
由男性中心主義所建構的民族主義充滿性別意涵,但傳統的民族主義理論所揭示漠視性別研究的態度,須從性別權力的角度加以討論才能理解。主流的論述認為民族主義是「中性」的,其「其意志」的展現是為了族群全體的共同利益,在實踐的過程中卻刻意忽略群體中不同族群背景、性別及階級對民族主義的差異感受。在台灣學界研究民族主義的論述,鮮少透過女性主義理論的切入,而做為一種研究視角,女性主義可以揭穿政治學研究中嚴重的「性別盲」現象與結果。
解嚴後,本土化意識的抬頭,帶動日據時代各領域的研究,關於當時島內抗日民族主義的內涵,殊異政治立場者的重點都是企圖重構其民族精神是源自中國民族意識還是台灣人主體性覺醒的開端,以作為各自認同統獨論述的依據,在這種二分法的男性觀點下,忽略了當時男性菁英所建構的民族主義充斥著濃厚的性別意涵。本論文的研究是以三項主題來論證日據時代島內民族主義的性別意涵,首先是從台灣島內被殖民男性菁英的國族論述過程中利用女性的想像與譬喻;其次,男性菁英為建構我群認同,使用性別語言作為隱喻,並運用性別象徵意涵成為反殖民統治論述的依據;第三項議題所關注的焦點是日據時代反殖民過程中的台灣女性。
本文的研究是期盼能從對日據時期島內民族主義者論述的分析中,洞悉女性在虛構的民族(國家)認同中處於被利用的邊緣者角色,以此對照來看現代台灣囿於國家認同紛爭中企圖建構各自民族主義的內涵,其論述的隱喻同樣跳脫不出以性別語言作為論證的範疇,強化傳統性別的刻板印象,充滿性別歧視與虛構的想像,唯有跳脫傳統認同二分法的侷限,拋棄令人產生虛偽忠誠的國族優越感,尊重不同族群間的差異,彼此間才能擁有共享的認同內涵。

Abstract
The Artical is about gender issue of nationalism.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前言…………………………………………………………………...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問題意識…………..……………………………………………….….9

第四節 研究方法…………..………………………………………………....16

第五節 章節架構…………..………………………………………………....18

第二章 性別與民族主義的關係……………………………………..21
第一節 西方主要學者對民族主義的論述…………………………………..22
一、政治單元與民族單元須一致的民族主義-艾尼斯特•葛爾納(Ernest Gellner)之觀點………………………………………………………24
二、想像共同體的民族主義-班納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
之觀點………………………………………………………………...26
三、是國家和民族主義創造民族-艾瑞克•霍布斯邦(Eric Hobsbawm).
之觀點………………………………………………………………...29

第二節 民族主義論述的盲點與性別意涵…………………………………..32
一、 歐洲中心主義觀的民族主義……………………………………….33
二、 民族主義論述的盲點……………………………………………….34
三、 民族主義背後的性別意涵………………………………………….36

第三節 女性主義的民族主義論述…………………………………………..40
一、女性與民族主義的關係……………………………………………. .41
二、女性主義對民族主義的批判…………………………………………43
三、女性主義的民族主義主張……………………………………………48

第三章 反殖民男性菁英國族論述的想像與譬喻…………………..51
第一節 對祖國民族情懷的想像……………………………………………..53
一、 漢詩中前朝遺民的譬喻……………………………………………..54
二、 固守傳統漢民族文化的象徵………………………………………..59
三、 對鄉土的想望………………………………………………………..64

第二節 以家庭作為國(民)族的想像……………………………………..68
一、 家庭中父母的象徵意涵……………………………………………..69
二、 母親的形象…………………………………………………………..71
三、 孤兒的心態…………………………………………………………..75

第三節 陰性化的被殖民者-台灣…………………………………………..78
一、男尊女卑的殖民主與被殖民者關係………………………………..79
二、以女性悲慘的命運影射台灣………………………………………..82
三、被去勢的台灣男性…………………………………………………..84

第四章 反殖民男性菁英建構我群認同過程中利用女性的手段與象徵意涵………………………………………………………………….87
第一節 抵抗殖民主霸權的女性形象……………………………………….89
一、 父權體制、殖民主義與資本主義中被欺壓的對象……………….90
二、 反殖民運動中性別角色的差異…………………………………….94
三、 追求獨立自主反抗傳統的台灣新女性……………………………100

第二節 認同掙扎中利用女性的象徵意涵…………………………………102
一、愛情位階中的台灣形象…………………………………………….103
二、卑微落伍的台灣母親………………………………………………106
四、 轉化身分認同中的「日妻」形象…………………………………108

第三節 抵「皇民化」羈絆的認同隱喻……………………………… ……110
一、以傳統的「家族史」對抗殖民主的「皇民化認同」政策… ……112
二、無視戰爭存在回歸鄉土關懷的女性………………………… ……115
三、永恆女性的象徵意涵………………………… ……………………117

第五章 反殖民運動過程中的台灣女性……………………...….…123
第一節 日據時代台灣婦女解放意識的論述………………………………126
一、鼓勵婦女參與社會改革的解放論述……………………………….127
二、男性菁英基於反殖民運動需求的婦解啟蒙論述………………….129
三、時代女性推動婦解意識的論點…………………………………….135

第二節 反殖民運動團體的婦女組織及政策………………………………142
一、 日據時代台灣島內主要反殖民運動團體…………………………142
二、 反殖民運動團體的婦女組織………………………………………146
三、 反殖民運動團體的婦女政策………………………………………150

第四節 參與反殖民運動團體的女性………………………………………158
一、女性運動者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159
二、女性運動者的理念與訴求…………………………………………162
四、 被賦予象徵意涵的女性…………………………………..………..165

第六章 結語…………………………………………………………169
第一節 研究發現…………………………………………………..………..169

第二節 期許與省思…………………………………………………………174

參考書目…………………………………………………………………………17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1.書籍
(1)中文書籍:
mimiko等合著,2001,五年級同學會,台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初版。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1998,李宛蓉譯,民族國家的終結:區域經濟的興起。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四刷。
小林善紀(Kobayashi yoshinori),2001,賴青松、蕭志強譯,台灣論-新傲骨精神。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四刷。
上野千鶴子(Chizuko Ueno),1997,劉靜貞、洪金珠譯,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馬克思主義之女性主義。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矢內原忠雄,1999,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印行。初版。
史明,1996,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社會發展四百年史。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五刷。
王曉波,1997,台灣抗日五十年。台北:中正書局印行。初版。
王雅各,1999,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史。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印行。初版。
王乃信等譯,1989a,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第四冊.無政府主義運動、民族革命運動、農民運動。台北:創造出版社印行。第一版。
王乃信等譯,1989b,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第三冊.共產主義運動。台北:創造出版社印行。第一版。
王乃信等譯,1989c,台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第二冊.政治運動。台北:創造出版社印行。第一版。
王詩琅譯,1988,台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台北:稻鄉出版社印行。初版。
方孝謙,2001,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模索-從善書到小說的敘事分析,1895-1945。台北:巨流圖書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王昶雄著,林鍾隆譯,1997,奔流。輯於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四刷。
王昶雄,「奔流」,原載於《台灣文學》第3卷第2號,1943年7月31日出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8閹雞。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257-299。
石之瑜、黃競涓,2001,當代政治學的新範疇。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印行。初版。
石之瑜,1999,政治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石之瑜,1995,後現代的國家認同。台北:世界書局印行。初版。
石之瑜、權湘,1994,女性主義的政治批判:誰的知識?誰的國家?。台北:正中書局印行。初版。
成令方,1993,抓起頭髮要飛天:嘻笑怒罵的女性主義論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
江宜樺,2001〈新國家運動下的台灣認同〉,輯於林佳龍.鄭永年(編),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台北:新自然主義股份限公司印行。初版。
江宜樺,1998,自由主義、民族主義與國家認同。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二刷。
朱點人,1936,「脫穎」,原載於被日本當局禁止發行的《台灣新文學》第1卷10號,1936年12月出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4薄命。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頁133-152。
朱剛,1999,薩伊德。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二刷。
李篤恭(編),1994,賴和先生百年紀念文集-磺溪一完人。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
李世偉,1999,日據時代台灣儒教結社與活動。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巫永福,「愛」,,輯於沈萌華(編),巫永福全集-詩卷Ι。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11。
巫永福,「大埔城的呼喚」,輯於沈萌華(編),巫永福全集-詩卷Ι。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12-14。
巫永福,「孤兒之戀」,輯於沈萌華(編),巫永福全集-詩卷Ι。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76-79。
巫永福,陳千武譯,「祖國」,輯於沈萌華(編),巫永福全集-詩卷Ι。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80-83。
巫永福,1933,「故鄉」,原載於1933年12月「福爾摩沙」,輯於沈萌華(編),巫永福全集-詩卷Ι。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84。
吳新榮,1935,「故里與春之祭」,原載於《台灣文藝》第2卷6號,1935年6月,輯於呂興昌(編),吳新榮選集(一)。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頁75-80。
吳慶堂,1934,「長別了呵故鄉」,1934年9月7日於崖壁,輯於呂興忠(編),繪聲的世界-吳慶堂作品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頁72-73。
吳濁流,1936,「泥沼中的金鯉魚」,原載於《台灣新文學》第2卷第6號,1936年6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8閹雞。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209-226。
吳濁流,1986,亞細亞的孤兒。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再版。
吳文星,1992,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印行。初版。
吳三連•蔡培火等著,1993,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印行。第一版七刷。
沈萌華(編),1996,巫永福全集-詩卷1。台北:傳神福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呂興忠(編),1997,繪聲的世界-吳慶堂作品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
呂興昌(編),1997,吳新榮選集(一)。台南: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
呂秀蓮,1990,新女性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
呂赫若著,林至潔譯,1999,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
呂赫若,1944,「山川草木」原載於《台灣文藝》,1944年5月創刊號,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頁470-497。
呂赫若,「石榴」1943a,原載於《台灣文學》第3卷第3號,1943年7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366-394。
呂赫若,1943b,「合家平安」,原載於《台灣文學》第3卷第2號,1943年4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337-365。
呂赫若,1943c,「月夜」,原載於《台灣文學》第3第1號,1943年1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318-336。
呂赫若,1942a,「風水」,原載於《台灣文學》第二卷第4號,1942年10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301-318。
呂赫若,1942b,「廟廷」原載於《台灣時報》,1942年4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266-281。
呂赫若,1942c,「財子壽」,原載於《台灣文學》第2卷第2號,1942年4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226-265。
呂赫若,1935a,「婚姻奇譚」,原載於《台灣文藝》第2卷第7號,1935年7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91-111。
呂赫若,1935b,「暴風雨的故事」,原載於《台灣文藝》第2卷5號,1935年5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62-90。
呂赫若,1935c,「牛車」,原載於日本《文學評論》第二卷1號,1935年1月,輯於林至潔譯,呂赫若小說全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五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第三刷。頁27-61。
林載爵,1996,台灣文學的兩種精神。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
林瑞明(編),2000a,賴和全集(一)小說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
林瑞明(編),2000b,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
林瑞明,1997,「呂赫若的『台灣家族史』與寫實風格」,輯於陳映真等著,呂赫若作品研究-台灣第一才子。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初版。頁57-78。
林瑞明,1996,台灣文學的歷史考察。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林瑞明編,1994,賴和漢詩初編。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
林滿秋,2000,「蔡阿信」,輯於莊永明總策劃,台灣心女人。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52-59。
邱貴芬,1999,「後殖民女性主義」,輯於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六刷。頁237-257。
邱貴芬,1998,(不)同國.女人聒噪-訪談當代台灣女作家。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邱貴芬,1997,仲介台灣.女人。台北:元尊文化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周定山,1925a,「哭孫中山先生」,輯於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362。
周定山,1925b,「黃花崗弔七十二烈士」,輯於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362。
周定山,1924,「申包胥哭秦」,輯於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353。
周定山,1923,「冬日漫興」,輯於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351-352。
周定山,1922,「文天祥」,輯於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343-344。
周定山,「駱賓王」,轉引自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上)之代序。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
周定山,「鄭成功」,轉引自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上)之代序。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
周定山,「鄭所南畫蘭」,轉引自施懿琳(編),周定山作品選集(上)之代序。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
周金波,1941,「水癌」,原載於《文藝台灣》第二卷第1號,1941年3月1日出版,轉引自梁明雄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初版。頁283-284。
周婉窈,1989,日據時代的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台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印行。初版。
孟樊,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洪月樵,「台灣淪陷紀哀」,轉引自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化發展史(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122-123。
洪月樵,「台灣哀詞」,轉引自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化發展史(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96。
洪月樵,「弔鄭延平」,轉引自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化發展史(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96。
洪月樵,「痛斷髮」,轉引自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印行。初版。頁282。
施懿琳.楊翠,1997,彰化縣文學發展史(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
施懿琳(編),1996,周定山作品選集(上)(下)。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
施懿琳(編),1995,楊守愚作品選集:小說、民間文學、戲劇、隨筆。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
施叔青、蔡秀女編,1999,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施正鋒,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
施正鋒,1995,台灣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二刷。
翁鬧,「殘雪」,原載於《台灣文藝》第二卷第8、9號合刊號,1935年8月1日出版,輯於張恆豪(編),翁鬧.巫永福.王雄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四刷。頁51-75。
陶東風,2000,後殖民主義。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梁明雄,1996,日據時期台灣新文學運動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初版。
游盈隆編,1996,台灣政治學刊(創刊號),台北:日月出版社股份限公司印行。初版。
曹莉,1999,史碧娃克。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許夢青,「破畫」,轉引自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化發展史(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110。
許夢青,「過廟有感」,轉引自施懿琳、楊翠,彰化縣文化發展史(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頁124。
許南英詩作,1916,轉引自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書局印行。初版。頁298。
許俊雅,1997,台灣文學論-從現代到當代。台北:南天書局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陳芳明,1997,「殖民地與女性-以日據時期呂赫若小說文中心」,輯於陳映貞等著,呂赫若作品研究-台灣第一才子。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初版。頁248-264。
陳芳明,2000a,謝雪紅評傳-落土不凋的雨夜花。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再版四刷。
陳虛谷,1931,「敵人」,原載於《台灣新民報》第345號,1931年1月1日,輯於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頁102-104。
陳虛谷,1930,「落葉」,原載於《台灣民報》第294號,1930年1月1日,輯於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頁78-82。
陳虛谷,1928,「無處申冤」,原載於《台灣日報》第213至316號,1928年6月17日、24日、7月1日及8日。輯於張恆豪(編),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四刷。頁31-47。
陳虛谷,1925,「生作男」,輯於陳逸雄(編),陳虛谷作品集(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頁168。
陳逸雄(編),1997,陳虛谷作品集(上)。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
陳映真等著,1997,呂赫若作品研究-台灣第一才子。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初版。
陳昭瑛,1996,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正中書局印行。初版。
陳麗珍,1999,「蔡阿信-台灣第一位女醫師〔訪談〕個性強烈的阿信醫師-訪問巫永福」,輯於施淑青.蔡阿女(編),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40-48。
張文環,「夜猿」,原載於《台灣文學》第二卷第1期,1942年2月出版,並於1943年獲皇民奉公會所頒發的第一屆台灣文學賞,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8閹雞,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81-124。
張?睇芋]編),1999a,楊逵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五刷。
張恆豪(編),1999b,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五刷。
張恆豪(編),1996a,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四刷。
張恆豪(編),1996b,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四刷。
張深切,1998,張深切全集﹝卷1﹞里程碑(上),台北:文經出版社有限公司。初版。
張茂桂編,2001,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社印行。初版五刷。
黃秀政,1992,台灣割讓與乙末抗日運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
黃俊傑,2000,台灣意識與台灣文化。台北:正中書局印行。初版。
黃競涓,2001,第三章民族主義理論的批判(之一):女性的困境,輯於石之瑜.黃競涓,當代政治學的新範疇。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印行。初版。頁47-70。
黃競涓,2001,第五章公共政策忽略的婦女(之一):婦女的權益,輯於石之瑜.黃競涓,當代政治學的新範疇。台北: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印行。初版。頁87-111。
莊永明總策劃,2000,台灣心女人。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莫渝,1993,「獨立在狂飆之中-談賴和四首敘事詩」,輯於李篤恭(編),賴和先生百年紀念文集-磺溪一完人。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頁117-123。
葉石濤•鍾肇政(編),1979,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1一桿稱仔。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一版。
葉石濤.鍾肇政(編),1997a,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2一群失業的人。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
葉石濤.鍾肇政(編),1997b,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4薄命。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
葉石濤•鍾肇政(編), 1997c,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
葉石濤•鍾肇政(編), 1997d,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8閹雞,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
葉榮鐘,2000,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上)(下)。台北:星辰出版有限公司印行。初版。
楊華,1927,「黑潮集」,原載於楊逵創辦的《台灣新文學》第2卷2-3號,1937年2月、3月,轉引自林載爵,台灣文學的兩種精神。台南:台南市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頁83-96。
楊雲萍,1928,「秋菊的半生」,原載於《台灣民報》第217號,1928年7月15日,輯於張恆豪(編),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五刷。頁53-59。
楊守愚(筆名洋),1936,「鴛鴦」,原載於《台灣新文學》第1卷10號,1936年12月5日出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2一群失業的人。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207-229。
楊守愚(筆名守愚),1933,「決裂」,原載於《台灣新民報》第396至399號,1933年1月1日、9日、16日、23日出版,詳見《聯合文學》第16卷第12期。頁110-123。
楊守愚(筆名守愚),1930,「誰害了她」,原載於《台灣民報》第204-205號,1930年3月15日、22日出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2一群失業的人。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19-27。
楊守愚(筆名瘦鶴),1927,「出走的前一夜」,原載於《台灣新民報》第343、344號,1930年12月13日、20日出版,輯於施懿琳編,楊守愚選集(上)-小說、民間文學、戲劇、隨筆,頁94-99。
楊逵,1942,「萌芽」,原載於1942年《台灣藝術》。輯於張?睇芋]編),楊逵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五刷。頁149-159。
楊翠,1993,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以《台灣民報》為分析場域(1920-1932)。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楊祖珺,1993,玫瑰盛開-楊祖珺十五年來時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六刷。
楊澤(編),1999,狂飆八0。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楊澤(編),1994a,七0年代理想繼續燃燒。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楊澤(編),1994b,七0年代懺情錄。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趙剛,1998,告別妒恨-民主危機與出路的探索。台北:唐山出版社印行。初版。
蔡英文,2001,「國族主義導讀」,輯於Ernest Gellner著,李金梅譯,國族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初版。
蔡秋桐(筆名愁洞),1935,「興兄」,原載於《台灣文藝》第2卷第4號,1935年4月出版,輯於鍾肇政.葉石濤(編),一群失業的人。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329-340。
蔡秀女,1999a,「蔡阿信-台灣第一位女醫師〔生平〕浩瀚滄桑的一生」,輯於施淑青.蔡阿女(編),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22-39。
蔡秀女,1999b,「謝雪紅-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訪談〕與謝雪紅做歷史對談-訪問陳芳明」,輯於施淑青.蔡阿女編世紀女性.台灣第一。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頁74-91。
賴和(筆名懶雲),1932,「惹事」,本文分為兩部分,上半段原載於《南音》第1卷第2號、6號、9、10合刊號,1932年1月17日、4月2日、7月25日;下半段收錄於《台灣小說選》,輯於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一)小說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頁183-207。
賴和(筆名安都生),1931a,「可憐她死了」,原載於《台灣新民報》第363-367號,1931年5月9日、16日、23日、30日、6月6日,輯於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一)小說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頁151-169。
賴和(筆名「安都生」),1931b,「南國哀歌」,原載於《台灣新民報》第361-362號,1931年4月25日、5月2日。輯於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頁136-141。
賴和(筆名懶雲),1928a,「無聊的回憶」,原載於《台灣民報》第218-222號,1928年7月22日、29日;8月5日、12日、19日,輯於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頁229-248。
賴和(筆名懶雲),1928b,「前進」,原載於《台灣大眾時報》創刊號,1928年5月7日,輯於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頁249-253。
賴和(筆名懶雲),1925,「覺悟下的犧牲」,原載於《台灣民報》第84號,1925年12月20日,全詩共分九小段,本文僅舉二、四、七、八、九段。轉引自,輯於林瑞明(編),賴和全集(二)新詩散文卷。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一刷。頁159-181。
賴和,「讀台灣通史十首」,全詩共分十小段,本文僅舉 一、二、四、十等四段,輯於林瑞明(編),賴和漢詩初編。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印行。初版。頁254-256。
鄭至慧,1996,「存在女性主義-拒絕作第二性的女人」,輯於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六刷。頁71-104。
謝春木,1922,「她往何處去-給煩惱的姐妹們」,原以日文發表完成於1922年5月,原載於《台灣》第三年4至7號,1922年7至10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1一桿稱仔。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一版。頁1-36。
謝雪紅口述,楊克煌筆錄,1997,我的半生記。台北市:楊翠華印行。初版。
龍瑛宗,1943,「蓮霧的庭院」,原載於《台灣文學》1943年,詳見《聯合文學》第16卷第2期,1999年12月。頁98-115。
龍瑛宗,張良澤譯,1942a,「一個女人的紀錄」,原載於《台灣鐵道》第364號,1942年10月日出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165-186。
龍瑛宗,陳添富譯,1942b,「不知道的幸福」,原載於《文藝台灣》第4卷第6號,1942年8月20日出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187-200。
龍瑛宗,1941,「貘」,原載《日本風俗》雜誌,1941年10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143-164。
龍瑛宗,1940a,「黃家」,原載於日本《文藝》雜誌第八卷第11號,1940年11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65-100。
龍瑛宗,1940b,「黃昏月」,原名「宵月」原載於日本《文藝首都》雜誌第8卷第7號,1940年7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101-126。
龍瑛宗,193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原載於日本《改造》雜誌第19卷第4號,1937年4月,輯於葉石濤•鍾肇政(編),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7植有木瓜樹的小鎮。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印行。三版。頁5-63。
戴國煇,1994,台灣結與中國結:睪丸理論與自立、共生的構圖。台北:遠流初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初版一刷。
盧建榮,1999,分裂的國家認同-1975∼1997。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羅成純,1990,「龍瑛宗研究」。輯於張?睇芋]編),龍瑛宗集。台北:前衛出版社印行。初版四刷。
蘇新,1993,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一刷。
顧燕翎(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六刷。
蘇紅軍,1995,「第三世界婦女與女性主義政治」。輯於顧燕翎•鄭至慧(編),女性主義經典。台北: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行。初版。

(2)外文書籍:
Anderson﹐B.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London:Verso Press.
1999,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二刷。
Anthias, Floya and Yuval-David, Nira(1994.)﹐“Women and the Nation-State﹐”in Huchinson and Smith(eds.),Nationalism﹐pp.312-316
Carroll, S. J. and L. M. G. Zerilli 1993,“Feminist Challenges to Political Science,”in Ada (eds.)﹐Political Science:The State of the Discipline II, pp.57-76.
Chesler,Phyllis
菲莉絲•契斯勒,1999,嚴韻譯,寫給年輕女性主義者的信,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Crystal, D. 1987 The Cambridge Encyclopaedia of Language,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elmar, R. 1986 “What Is Feminism? ”in Mitchell and Oakley (eds.), “What Is Feminism? pp.8-33
De Beauvoir, S. 1949 Le Deuxieme Sexe
西蒙•波娃,2000,陶鐵柱譯,第二性。台北: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五刷。
Enloe, C. 1989 Bananas Beaches & Bases :Making Feminist Sens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Firestone, S. 1979 The Dialectic of Sex London:The Women’s Press Limited
Gayle Rubin, 1990 “The Traffic in Women:Notes o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ex, ”in K. Hansen and I. J. Philipson (eds.), Women ,Class and Feminist Imagination(Philadelphia:Temple University Press﹐),pp.74-113
Gellner﹐E. 1983 Nations and Nationalism. Oxford:Basil Blackwell Press.
2001,國族與國族主義,李金梅.黃俊龍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初版。
1997 Nationalism.
2001,國族主義,李金梅譯,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初版。
Harding, S.
1991 Whose Science? Whose Knowledge?thinking from Women’s Lives﹐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2“After Neutrality Ideal:Science, politics, and ‘Strong Objectivity.’ ” Social Research 59,3(Fall,1992):567-587
Hobsbawn, E.J. 1990 Nation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Programme﹐Myth﹐Rea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民族與民族主義,李金梅譯,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四刷。
Julia Kristeva “Women s Time,”in Toril Moi(ed.), The Kristeva Reader(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6),pp.187-213
McClintock, Anne 1997“No Longer in a Future Heaven”:Gender, Race and Nationalism﹐in McClintock﹐Mufti and Shohat(eds.)﹐Gender﹐Nation﹐and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pp.90-112
Millett, K. 1977. Sexual Politics, London:Virago Press Limited
Nairn﹐Tom. 1977. The Break-up of Britain. London:New Left Books
Phillips﹐A.(ed.)1998. Feminism and politic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aid﹐Edward W.
1997,Represent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The 1993 Reith Lectures
2000,知識份子論,單德興譯,台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六刷。
1979,Orientalism, New York:Vintage Books Press.
2000,東方主義,王志宏等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二版一刷。
Sapiro,V.. 1998 “Feminist Studies and Political Science and Vice Versa”, in Phillips(ed.), Feminism and political,pp.67-89
Smith﹐A. D .S. 1979 National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Tong﹐R.1989 Feminism Thought: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London:Routledge.
1998,女性主義思潮,刁筱華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三刷。
Vicky Randall and Georgina Waylen.eds.1998.Gender,politics and state
Yuval-Davis,Nira.1997.Gender & Nation
Walby, S. 1996 “Women and Nation,” in Balakrishnan and Anderson (eds.), Mapping the Nation, pp.235-254
Watkin﹐S . 1995 Feminism for Beginners.1997,女性主義,朱侃如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印行。二版二刷。
Weedon﹐ Chris
1997,女性主義實踐與後結構主義理論,白曉紅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印行。初版二刷。
Wilford,R. and R. L. Miller 1998 Women, Ethnicity and Nationalism:The Politics of Transition, London :Routledge.
Woolf﹐Virginia
2000,自己的房間,宋偉航譯,台北:探索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初版。
2001,三枚金幣,王蕆真譯,台北:天培文化有限公司出版。初版。
2.論文:
(1)中文論文
呂正惠,2001,「陳芳明『再殖民論』質疑」。聯合文學,第18卷,第2期,頁138-163。
邱貴芬,1995a,「歷史記憶的重組和國家敘述的建構:試探『新興民族』、『迷園』及『暗巷迷夜』的記憶認同政治」。中外文學,第25卷,第5期,頁6-27。
邱貴芬,1995b,「國家認同與文化認同不可混為一談」。中外文學,第24卷,第5期,頁125-127。
邱貴芬,1995c,「是後殖民,不是後現代-再談台灣身份/政治認同」。中外文學,第23卷,第11期,頁141-147。
邱貴芬,1992a,「『咱攏是台灣人』-答廖朝陽有關台灣後殖民論述的問題」。中外文學,第21卷,第3期,頁29-42。
邱貴芬,1992b,「『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中外文學,第21卷,第2期,頁151-167。
陳昭瑛,1995a,「發現台灣真正的殖民史-敬答陳芳明先生」。中外文學,第24卷,第4期,頁77-93。
陳昭瑛,1995b,「尋找『台灣人』的定義-敬答廖朝陽、張國慶兩位先生」。中外文學,第23卷,第11期,頁136-140。
陳昭瑛,1995c,「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一個文化史的考察」。中外文學,第23卷,第9期,頁6-43。
陳芳明,2000b,「當台灣文學戴上馬克思面具」。聯合文學,第16卷,第12期,頁166-179。
陳芳明,2000c,「台灣新文學史第八章-殖民地傷痕及其終結」。聯合文學,第16卷,第11期,頁120-134。
陳芳明,2000d,「馬克思主義有那麼嚴重嗎?-回答陳映真的科學發明與知識創見」。聯合文學,第16卷,第10期,頁156-165。
陳芳明,2000e,「台灣新文學史第七章-皇民化運動下的四0年代文學」。聯合文學,第16卷,第7期,頁156-165。
陳芳明,2000f,「台灣新文學史第六章-寫實文學與批判精神的抬頭」。聯合文學,第16卷,第5期,頁138-149。
陳芳明,2000g,「台灣新文學史第五章-三0年代的文學社團與作家風格」。聯合文學,第16卷,第4期,頁154-163。
陳芳明,2000h,「台灣新文學史第四章-文學左傾與鄉土文學的確立」。聯合文學,第16卷,第3期,頁128-136。
陳芳明,1999a,「台灣新文學史第三章-啟蒙實驗時期的文學」。聯合文學,第15卷,第12期,頁155-165。
陳芳明,1999b,「台灣新文學史第二章-初期新文學觀念的形成」。聯合文學,第15卷,第11期,頁154-164。
陳芳明,1999c,「台灣新文學史第一章-台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第15卷,第10期,頁162-171。
陳芳明,1995a,「殖民歷史與台灣文學研究-讀陳昭瑛<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中外文學,第23卷,第12期,頁110-119。
陳芳明,1995b,「百年來的台灣文學與台灣風格-台灣新文學運動史導論」。中外文學,第23卷,第9期,頁44-55。
陳映真,2000a,「陳芳明歷史三階段論和台灣新文學史論可以休矣!」。聯合文學,第17卷,第2期,頁148-172。
陳映真,2000b,「關於台灣『社會性質』的進一步討論-答陳芳明先生」。聯合文學,第16卷,第11期,頁138-161。
陳映真,2000c,「以意識型態代替科學知識的災難-批評陳芳明先生的<台灣新文學史的建構與分期>」。聯合文學,第16卷,第9期,頁138-159。
張燕萍,1999,「好以小網補大魚的漁夫-蔡秋桐與其<興兄>」。聯合文學,第15卷,第12期,頁102-107。
張國慶,1995,「追尋『台灣意識』的定位:透視『論台灣的本土化運動的迷思』」。中外文學,第23卷,第10期,頁126-133。
廖朝陽,1996a,「閱讀對方」。中外文學,第25卷,第1期,頁136-139。
廖朝陽,1996b,「面對民族,安頓感情:尋找廖咸浩的敵人」。中外文學,第24卷,第9期,頁96-106。
廖朝陽,1995a,「關於台灣的族群問題:回應廖咸浩」。中外文學,第24卷,第5期,頁117-124。
廖朝陽,1995b,「再談空白主體」。中外文學,第23卷,第12期,頁105-109。
廖朝陽,1995c,「中國人的悲情:回應陳昭瑛並論文化建構與民族認同」。中外文學,第23卷,第10期,頁102-126。
廖朝陽,1992a,「評邱貴芬『發現台灣:建構台灣後殖民論述』」。中外文學,第21卷,第3期,頁43-46。
廖朝陽,1992b,「是四不像,還是虎豹獅象?-再與邱貴芬談台灣文化」。中外文學,第21卷,第3期,頁48-58。
廖咸浩,1996a,「狐狸與白狼:空白與血緣的迷思」。中外文學,第25卷,第5期,頁89-108。
廖咸浩,1996b,「本來無民族,何處找敵人?:勉廖朝陽『不懼和解、無需民族』」。中外文學,第24卷,第12期,頁143-155。
廖咸浩,1995a,「那麼請愛你的敵人:與廖朝陽談『情』說『愛』」。中外文學,第24卷,第7期,頁89-108。
廖咸浩,1995b,「超越國族:為什麼要談認同?」。中外文學,第24卷,第4期,頁61-76。
劉紹華,1997,「除了政治表達,婦運能為認同之爭提供什麼新的視野?」騷動季刊,第三期,頁93-96。
(2)外文論文
Frantz Fanon著,陳志清譯,1996,「論國家民族文化」」。中外文學,第24卷,第12期,頁80-90。
Harding, S. 1992,「女性主義,科學與反啟蒙批判」,江珍賢譯,島嶼邊緣,第一卷第二期,頁57-76
Renan Ernest著,李紀舍譯,1995,「何謂國家?」。中外文學,第24卷,第6期,頁4-18。
(3)學位論文
丁鳳珍,1996,「日據時期短篇小說中的女性角色」。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建國,1999,「呂赫若小說研究與詮釋」。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春成,1987,「日據下台灣知識份子之反殖民意識研究-台灣民報一九二0-一九二七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姚源明,1999,「解嚴後台灣國族認同論述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惠玟,1999,「巫永福生平及其新詩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玉鳳,199,「洪棄生及其作品考述」。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勝冠,1991,「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肇輝,2001,「從我群關係看台灣的民主政治」。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毓芬,1998,「女人與國家-台灣婦女運動史的再思考」。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研討會論文
邱雅芳,2002,女性的身體.男性的國體-皇民化時期台灣作家小說初探(1937~1945),第二屆女性研究論文頒獎典禮暨得獎論文發表會。頁12-19。
黃競涓,1999,當女性主義遇到民族主義,1999年政治學會年會。

3.中文報紙
木村德藏著,玉葉女士譯,1926,「兩性異同」。《台灣民報》第90號,1926年1月31日,頁11。
王敏川,「希望智識階級婦女的奮起」。《台灣民報》第三卷第八號,1925年3月11日,頁11-12。
玉鵑,1926,「婦女運動的促進與婦女部的設立」。《台灣民報》第138號,1927年1月2日,頁15-17。
玉鵑,1926a,「一個台灣女性的幾句話-對麗明的台灣女界的祝福」。《台灣民報》第123號,1926年9月19日,頁11-12。
玉鵑,1926b,「印度無鼻猿與衛道家」。《台灣民報》第121號,1926年9月5日,頁13-14。
玉鵑,1926c,「中國婦女運動的狀況-望台灣同胞快跳出「小姐式婦女運動」的界線」。《台灣民報》第121號,1926年9月5日,頁12-13。
玉鵑,1926d,「隨感錄雜」。《台灣民報》第120號,1926年8月29日,頁11-12。
玉鵑,1926e,「斥臺日紙上王某的愚論」。《台灣民報》第111號,1926年6月27日,頁12-13。
玉鵑,1926f,「舊思想的弔鐘-彰化「戀愛問題」的回響」。《台灣民報》第102號,1926年4月25日,頁9-11。
玉鵑,1926g,「猛醒吧!黑甜鄉?婺怐漱k青年!(下)」。《台灣民報》第93號,1926年2月21日,頁11-12。
玉鵑,1926h,「猛醒吧!黑甜鄉?堛漱k青年!(上)」。《台灣民報》第92號,1926年2月14日,頁9-10。
施文杞,1924,「臺娘悲史」。《台灣民報》第2卷第2號,1924年2月11日,頁15-16。
紅農,1928a,「台灣的婦女運動從哪裡做起」。《台灣民報》第223號,1928年8月26日,頁8。
紅農,1928b,「婦女解放與民族解放運動」。《台灣民報》第220號,1928年8月5日,頁8。
翁澤生,1923,「誰誤汝」。《台灣民報》第6號,1923年8月15日,頁13-14。
張月澄,1927,「婦女運動的認識」。《台灣民報》第145號,1927年2月20日,頁9-11。
張麗雲,1925a,「親愛的姊妹們呀!奮起!努力!」。《台灣民報》第3卷第18號,1925年6月21日,頁12-13。
張麗雲,1925b,「我所希望的台灣女界者」。《台灣民報》第3卷第17號,1925年6月11日,頁9-10。
彭華英,1920,「台灣有婦女問題嗎?」。《台灣青年》第1卷第2號,1920年8月15日,頁60-67。
黃石輝,1927,「婦女解放與社會前途」。《台灣民報》第144號,1927年2月13日,頁9-12。
黃呈聰(號劍如),1923a,「徹底的婦女解放運動」。《台灣民報》第1卷第3號,1923年5月15日,頁3-4。
黃呈聰(號劍如),1923b,「婦人參政運動」。《台灣民報》第1卷第1號,1923年4月15日三號8,頁11。
蔣渭水編輯,1924,「婦女衛生-緒論:婦女衛生的必要」。《台灣民報》第二卷第十二號,1924年9月1日,頁12-13。
「農組第二回全島大會,充滿著戰鬥氣氛的祝詞」。《台灣民報》第242號,1929年1月8日,頁3。
「(桃園)開文化講演會,辯士多被中止」。《台灣民報》第226號,1928a年9月16日,頁6。
「屏東農組支部聯合會開巡迴演講」。《台灣民報》第215號,1928b年7月1日,頁7。
「(大肚)婦女問題演講會」。《台灣民報》第200號,1928c年3月18日,頁7。
「農民組合大甲支部大會,舉行婦女部發會式,夜間再開記念演講」。《台灣民報》第199號,1928d年3月11日,頁5。
「(彰化)農組台中州支部聯合會成立」《台灣民報》第197號,1928e年2月26日,頁7。
「黑色青年聯盟事件,驚動全島的大檢舉」,《台灣民報》第191號,1928f年1月13日,頁5。
「台灣也有黑色青年嗎?父母子四人一同入獄」。《台灣民報》第148號,1927年3月13日,頁5。
「台灣文化協會本部,『台灣文化協會會報(下)』」。《台灣民報》第80號,1925a年11月21日,頁15。
「(台灣近情)彰化盛開文化演講」。《台灣民報》第3卷第3號,1925b年1月21日,頁3。
「台灣文化協會本部,『台灣文化協會會報』」。《台灣民報》第3卷第1號,1925c年1月1日,頁23。
「台灣文化協會會報(創立第三年度第一回報告)」。《台灣民報》第2卷第4號,1924年3月11日,頁14。

4.網站
http://www.nutwa.org/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29.13.201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29.13.201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