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2111-12033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2111-120339
論文名稱
Title
屏東縣集村興建農舍之研究-農村三生永續發展之觀點
A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 Clusters in Pingtung County -Perspectives of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6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6-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8-22
關鍵字
Keywords
集村農舍、農地利用、配合耕地、永續農村發展、個別農舍
farmland utilization, coordination with farmland, farm building cluster, individual farmhouse,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6 次,被下載 48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86 times.
中文摘要
為了配合農業經濟結構改變及工商業用途土地與日俱增,政府於民國89年大幅修改農業發展條例,將原有之「農地農有」及「農地農用」政策調整為「開放農地自由買賣」及「農地興建農舍」,除開放農地取得資格限制外,對農舍興建可選擇集村方式或自地自建。
集村農舍之政策目標,是建立在「生產、生活、生態」之三生理念基礎上,
在生產面;農地不被零碎化,有助於推動農業機械化及擴大農地經營規模。在生活面;增設完善之公共設施,可提升居住環境與生活品質。在生態面;污廢水經妥善規劃管理,可減少環境污染,維護生態環境,在景觀面;農舍集中一區興建,讓景觀更協和一致。在公共投資方面;政府將公共資源挹注於一地可提高公共投資效率。
集村政策目標雖然立意良善,但執行多年來卻發現無法與當前農村現況相契合,亦衍生出諸多影響農村發展之問題,這些問題都存在於集村法令制度不夠周延完善。因此;為探究以集村方式興建農舍能否達到永續農村發展之三生政策目標及解決當前集村農舍在執行時所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為本文主要研究動機。
本研究方法採用文獻分析法、次級資料分析法、實地調查、並透過政府單位執行集村農舍審核人員、學者、建商、當地農民與集村居民等不同的角色進行訪談,綜合產官學三方之觀點與建議,提供政府後續推動集村政策修法之參考。
本研究發現集村農舍無法落實立法本意,無法達到「保護農地結構完整、避免優良農田流失、促進農地有效利用」、「加強公共設施建設提高農村附加價值、提升農民生活品質促進社區和諧」、「避免農業用地受集村農舍之污染、保護生態環境及維護農村景觀和協」等三生政策目標。
建議政府在生產面:(一)限制農舍與配耕地之間距(二)禁止「森林區」及「山坡地保育區」,作為配耕地(三)集村農舍建築區位之適宜性(四)輔助配耕地利用,創造生產價值。生活面:集村農舍之公共設施應訂定最小面積標準。生態面:(一)農舍毗鄰農業土地應做綠帶隔離(二)污水設施應實地檢測排放標準(三)獎勵補助以「綠建築」興建集村農舍(四)重新整修改造舊農村,才能與集村建築樣貌協和一致。政策面:(一)建立後續監督管理機制(二)限制集村農舍興建應取得土地二年,避免農地炒作(三)加強集村政策法令制度之宣導(四)減化集村申請流程,提升執行效能(五)限縮個別農舍案件申請量(六)設置服務平台,輔導農民規劃申請集村農舍,隨時提供透明資訊。
Abstract
In order to cope with an agricultural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use land, the government conducted significant amendment to the Statute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djusting the original “farmland owned by farmers” and “farmland for agricultural use” to “releasing farmland owned by farmers” and “farm building on farmland.” In addition to loosening the qualifications for the acquisition of farmland, the government also allow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luster farm buildings or individual farmhouses.
The goal of the policy of cluster farm buildings is established upon the foundation of “production, life, and ecology.” Regarding production, farmland is not allowed to be segmented,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rewarding in the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farmland operation. Regarding everyday life, the construction of well-planned public facilities is able to promot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Regarding ecology, the well-planned management of sewage processing can reduc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Regarding landscape, the building of farmhouses in a cluster is able to make landscape harmonious. Regarding public investment, the concentration of government funds on a certain area is able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public investment.
Although the policy of farm building cluster is made with positive intensions, it is unable to compromise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s of rural areas, rendering problems that affect the growth of rural areas. In fact, these problems have arisen because of the inadequacy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rural areas.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examines whether the polic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 cluster can accomplish the three major goals of the sustaining development of rural area and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problems farm building clusters are facing now and possible solutions.
The research employs literature review, secondary source analysis,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 as methods. Interviews with various personnel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s, such as administrative, reviewers, scholars, contractor, local farmers, and residents in farm building cluster are conducted with the help of the government. Integrating viewpoint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business,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it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the government to promote the amendment of laws and policie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 cluster in the future.
This research discovers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 clusters cannot accomplish its three original goals of “protecting the integrity of farmland, avoiding the loss of excellent farmland, and promoting effective use of farmland”, “enhancing public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rural area’s additive values, farmers’ living quality, and harmony for the community”, and “avoiding farm buildings in clusters that contaminate farmland, protec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harmony in the community.” In the aspect of production, it suggests the government to 1. Limit the distance between farm buildings and farmland; 2. Prohibit using “forests” and “reserve areas on slopes” as farmland; 3. Delimit suitable area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s; 4. Assist utilization of farmland to create production values. In the aspect of everyday life, it suggests 1. Delimit the standard of minimum area for the construction public facilities. In the aspect of ecology, it suggests 1. Build green belts between farm buildings and farmlands; 2. Delimit the standard of sewage discharge testing; 3. Provide funds to assist building “green” farm buildings; 4. Refurbish old rural areas to make their appearance harmonious with farm building clusters. In the aspect of policy, it suggests 1. Established supervising and monitoring management system; 2. Prohibit the acquisition of farmlan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s for 2 years to avoid farmland speculation; 3. Publicize laws and policies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 cluster; 4. Simplify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 of cluster construction; 5. Limit the number of the application of building individual farmhouses; 6. Establish service platform to assist farmers to plan and appl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arm building clusters by providing instant transparent informatio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審定書……………………………………………………………………………i
謝誌……………………………………………………………………………………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v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貳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集村興建農舍發展概述………………………………………………… 8
第二節 永續農村發展相關文獻………………………………………………… 11
第三節 農地與集村興建農舍相關文獻………………………………………… 1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7
第一節 理論基礎………………………………………………………………… 27
第二節 研究設計………………………………………………………………… 31
第肆章 屏東縣集村興建農舍案例分析……………………………… 37
第一節 屏東縣農地興建農舍數量分析………………………………………… 38
第二節 鹽埔鄉集村案例分析…………………………………………………… 39
第三節 高樹鄉第一期集村案例分析 ……………………………………………49
第四節 恆春鎮集村案例分析…………………………………………………… 59
第五節 高樹鄉第二期集村案例分析…………………………………………… 69
第伍章 集村農舍訪談與問題探討 ………………………………………… 79
第一節 集村農舍三生政策目標訪談內容整理分析…………………………… 79
第二節 集村興建農舍執行現況問題探討……………………………………… 93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08
第一節 結論…………………………………………………………………………… 108
第二節 建議……………………………………………………………………… 113
參考文獻………………………………………………………………………… 117
附錄………………………………………………………………………………… 122
附錄一 集村興建農舍規則與組織探討……………………………………… 122
附錄二 壹、集村農舍三生政策訪談內容…………………………………… 129
附錄二 貳、 集村興建農舍執行現況問題探討……………………………… 131

圖目錄
圖1-1、研究流程圖…………………………………………………………………6
圖 2-1、經濟-社會-環境三者平衡示意圖(A)……………………………………12
圖 2-2、經濟-社會-環境三者平衡示意圖(B)……………………………………12
圖 4-1屏東縣集村農舍與配合農地分佈圖……………………………………… 37
圖 4-2鹽埔集村農舍建築基地位置圖…………………………………………………39
圖 4-3鹽埔鄉集村基地規劃與建築物配置圖…………………………………… 43
圖 4-4鹽埔鄉集村農舍全區建築概況總覽……………………………………… 48
圖 4-5高樹鄉第一期集村農舍基地位置如圖…………………………………… 49
圖 4-6高樹鄉第一期集村基地規劃與建築物配置圖…………………………… 53
圖 4-7高樹鄉第一期集村農舍全區建築概況總覽……………………………… 58
圖 4-8恆春鎮集村農舍基地位置圖……………………………………………… 59
圖 4-9恆春鎮集村基地規劃與建築物配置情形………………………………… 63
圖 4-10恆春鎮集村農舍全區建築概況總覽…………………………………… 66
圖 4-11高樹鄉第二期集村農舍基地位置圖…………………………………… 69
圖 4-12高樹鄉第二期集村基地規劃與建物配置圖…………………………… 73
圖 4-13高樹鄉第二期集村農舍全區建築概況總覽…………………………… 78








表目錄
表2-1專家學者觀點:農舍定義相關文獻………………………………………20
表2-2行政機關觀點:農舍定義相關文獻………………………………………21
表2-3專家學者觀點:農舍興建相關文獻………………………………………24
表2-4行政機關觀點:農舍興建相關文獻………………………………………25
表3-1集村興建農舍政策目標與評量項目……………………………………… 30
表4-1 屏東縣集村農舍核發建築執照件數………………………………………38
表4-2 屏東縣集村農舍核發使用執照件數………………………………………38
表4-3屏東縣個別農舍核發使用執照件數………………………………………38
表4-4鹽埔鄉集村農舍建築基地與配耕地使用面積……………………………40
表4-5鹽埔鄉集村建築基地使用概況……………………………………………41
表4-6 鹽埔鄉集村農舍與配耕地面積比例表……………………………………42
表4-7鹽埔鄉集村公共設施配置概況……………………………………………44
表4-8鹽埔鄉集村農舍全區建築現況……………………………………………45
表4-9鹽埔鄉集村農舍執行成效表………………………………………………47
表4-10高樹鄉第一期集村農舍建築基地與配耕地使用面積………………… 50
表4-11高樹鄉第一期集村案例建築基地使用概況…………………………… 51
表4-12高樹鄉第一期集村農舍與配耕地面積比例表………………………… 52
表4-13高樹鄉第一期集村案公共設施配置概況……………………………… 54
表4-14高樹鄉第一期集村農舍全區建築概況………………………………… 55
表4-15高樹鄉第一期集村農舍施行成效表…………………………………… 57
表4-16恆春鎮集村農舍建築基地與配耕地使用面積………………………… 60
表4-17恆春鎮集村建築基地使用概況………………………………………… 61
表4-18恆春鎮集村農舍與集村農舍與配耕地面積比例表…………………… 62
表4-19屏東縣恆春鎮集村案公共設施配置概況……………………………… 64
表4-20恆春鎮集村農舍全區建築概況………………………………………… 65
表4-21恆春鎮集村農舍施行成效表…………………………………………… 67
表4-22高樹鄉第二期集村農舍建築基地與配耕地使用面積………………… 70
表4-23高樹鄉第二期集村建築基地使用概況………………………………… 71
表4-24高樹鄉第二期集村農舍與配耕地面積比例表………………………… 72
表4-25高樹鄉第二期集村案公共設施配置概況……………………………… 74
表4-26高樹鄉第二期集村農舍全區建築概況………………………………… 75
表4-27高樹鄉第二期集村農舍施行成效表…………………………………… 77
表5-1深度受訪者背景及人數表…………………………………………………7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期刊文章
丁文郁(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對農會經營衝擊之分析-兼論其對農民權
益、農業與農村發展之影響,農業金融論叢,46:1-45。
毛育剛(2002):台灣農地保護政策之演變,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4期。
李榮雲(2001):建構農村新生活圈、營造農村新風貌 ,農政與農情,104期。
林英彥(2000):二十一世紀農村建設新方向,中華鄉村發展學會,鄉村發展,第1期
洪忠修(2000a):由台灣農舍問題論談鄉村地區建築規劃,鄉村發展,1:25-39
洪忠修(2000b):農舍管理與農村地區建築規劃,農業世界雜誌, 201:66-71。
袁世芬(2006):農地興建農舍管制政策之探討-農舍之性質(一),現代地政,295:
14-27。
許世強(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新購農地興建農舍政策之探討,人與地,212、
213:84-85。
張志銘(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之研修看農地政策的轉變,人與地,第206期
彭作奎(1995):台灣農業發展之回顧與展望,台灣經濟,226期
黃志偉(2000):新購農地興建農舍政策之剖析,全國律師,2:29-36,2001
黃明耀(2000):農地農用與開放興建農舍之政策,月旦法學雜誌,58:89-94。
劉健哲(1997):農漁村規劃建設之內涵及其問題與對策之探討,台灣土地金融季
刊,34(1):213~239。
劉健哲(1998):農村規劃建設與城鄉均衡發展,農業經濟半年刊,第64期。
劉健哲(2000):農村開放與農村發展,政策月刊,第54期:146~155。
劉健哲(2001):農村社區更新與農村發展,農訓雜誌,18(10):84-89。
劉健哲 (2002b):農村住宅政策配合農村發展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第48:
51~93。
劉健哲(2004):台灣農村永續發展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50:53~80
劉健哲、黃炳文(2004):農地管理政策與農地興建農舍問題之研究,經社法制論叢第34:305-336。
劉健哲、劉建忠(2006):德國生態環境規劃與農地永續發展,農業金融論叢,54:
1-35。
陳明燦(1999):我國農村地區農舍用地規劃制度之研究:管制政策的觀點,法商
學報,35:287-325
陳明燦(2000a):我國農地之使用管制-國土規劃法制之觀點,月旦法學雜誌,
58: 30~51。
陳明燦(2000b):農村地區土地使用與環境保護整合規劃制度之研究,台灣土地
金融季刊,37(4):137-156。
陳明燦(2004):我國鄉村地區農地興建農舍之法制分析,台灣鄉村社會學會,台
灣鄉村研究,4:41~74
陳櫻琴(2000):農地農用政策轉向-從增訂農業發展條例第18條談起,月旦法
學, 58:56-67。
陳麗春(1996):現有農地地區實質環境問題與改善策略,台灣土地金融季刊,
33(2):79-95
蔡秀婉、張志銘(2004):從住宅問題檢視農地興建農舍之問題,土地問題研究季
刊,3(2):16-24
顏愛靜(2001):從農業發展條例修正看今後農地利用與管理,台灣土地金融季刊,
38(3):25-42。
蘇志超(2001):農業發展條例最新修訂要點之評議,人與地,207:23-26。
二、學位與研究論文
林宏毅(2008):台灣集村農舍之研究-以南投市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村規劃
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亞昀(2008):由景觀指數分析法檢視農村地區農舍興建開發型式對農村景觀生
態結構之影響-以屏東縣萬丹地區為例,私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
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孟慶(2001):農村住宅政策配合農村發展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研究
所碩士論文
袁世芬(2005):農舍興建管制政策之研究-以財產權現制之法律保留原則為中
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徐宏明(2005):集村興建農舍之制度經濟分析,國立政大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啟倫(2008):從集村興建農舍執行現礦探討修法之方向,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
持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暖方(2003):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我國都市計畫地區農舍興建管制政策之研究
台北大學地政系碩士論文
莊淑姿(1996):香蕉產業與鄉村發展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冠德(2003):以農村社區土地重劃方式取得集村興建農舍用地之研究。國立台
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郭義林(2003):農村社區土地開發採行區段徵收之研究-以成長管理為基礎,國
立台北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博雅、莊翰華(1996):台灣地區農舍管理方向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委託研究
報告,85科技-1,11-企16,台北:私立中國文化大
學市政學系。
陳智啟(2009):落實永續農村發展之集村農舍執行辦法成效研究,逢甲大學土地
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三、專書
李永展(2003):永續發展大地反撲的省思,48、49頁。台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李永展(2004):永續發展策略,台北:詹式書局
李永展(2006):永續城鄉及生態社區理論與實務,台北: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施鴻志(2002): 地區發展管理,新竹: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建哲(1996):農業政策之原理與實務,部編大學用書,啟英文化公司。
劉建哲(2006):城鄉新風貌-德國之農村與規劃,詹氏書局。
四、研討會論文
王塗發(2000):國家資源之永續利用,新世紀政策~財經與科技研討會論文。
倪進城、倪冠儀、張長義(2004):生態社區之理念探究與城鄉新風貌的架構初擬,
環境與世界研討會論文,10:1-22。
劉健哲(2002a):農地興建農舍與農地管理政策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委託計畫
報告,國立中興大學。
鐘溫清(2006):集村興建農舍實施現況調查與改善策略研究,行政院農委會水土
保持局委託計畫。
陳博雅、莊翰華(1996):台灣地區農舍管理方向之研究,行政院農委會委託研究
報告,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市政學系。
五、學術研討會
林森田(2008):農村發展與周遭農地整合利用:土地重劃之觀點,農地利用與鄉
村發展政策研討會。
邱金火、葉英娟(2005):集村農舍整體規劃及地政問題探討,94年桃園縣地政
士論壇,2005:39-48。
郭瓊瑩(2006):「新」農村規劃之價值重建-都市邊緣農村再生之契機與願景模
擬,第三屆農村規劃學術研討會,2006:136-155
蔡宏進(1994):台灣經濟發展階段與農村發展規劃,農村發展規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國農村發展規劃學會。
羅清吉、黃國誠(2004):全球化對台灣農村產業型態變遷之影響,92年年會暨全
球衝擊與鄉村調適研討會
中國農村經濟學會(2000):集村興建農舍之規範研討會會議實錄。
六、其他
(一)政府機關
行政院農委會(1996):台灣地區農舍管理方向研究,委託文化大學市政學系研究。
行政院農委會(2000a):農舍興建策略與挫施研究,委託文化大學市政學系研究。
行政院農委會(2000b):農地興建之規範研討會會議實錄43,委託中國農村經濟
學會主辦。
行政院農委會(2001):農業發展條例修正後施行成效之檢討:都市計畫範圍內農
地使用管制與稅賦相關法制研究,委託國立台北大學研究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06a):集村興建農舍推廣手冊局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06b):集村興建農舍實施現況調查與改善策略研究。
(二)參考網站
參農委會水土保持局企劃組營造農村新風貌網站(2000)
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sixstar/dispatch.do?def=frontsite.sixstar.newcountry_detail_13&menuId=MjAx 上網時間:2011.3.4
國家資源之永續利用,新世紀政策~財經與科技研討會論文。網站:
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000422/index.htm,
上網時間2011.3.4
屏東縣政府網站:http://www.pthg.gov.tw/tw/index.aspx,
屏東縣行政區域圖,下載時間2011.4.9
Googl Earth地球圖庫網頁,下載時間:2011.4.1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