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4101-10091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4101-100910
論文名稱
Title
後冷戰時期台灣的亞太政策之研究
Studies on Asian-Pacific Policies of Taiwan in the Post Cold-War Er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7-1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8-24
關鍵字
Keywords
後冷戰時期、現實主義、亞太經合會、全球化、區域主義、台灣、東南亞國協
Realism, Asian-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3 次,被下載 530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306 times.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隨著蘇聯的瓦解,冷戰結束國際環境也隨著發生改變。在後冷戰時期,國際組織朝向區域化,經濟議題取代軍事安全議題成為主流。在亞太地區「亞太經合會」及「東南亞國協」是兩個重要的國際組織,成員幾乎包含了整個亞太地區的國家,但台灣至今仍是無法出席「亞太經合會」的高層會議、也無法加入「東南亞國協」組織。台灣為進入此兩國際組織,制訂相關的政治、經貿、及社會文化等外交政策,但「亞太經合會」及「東南亞國協」並不因此而改變對台灣的態度,仍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深究其原因,除了是來自中國大陸的政治壓力外,中國大陸往後龐大的經濟發展潛力是重要的原因。

Abstract
Abstract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re regionalization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 In Asian-Pacific region , the Asian-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 In order to adapt the trend of regionalization and to join this tw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 Taiwan makes a series of the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culture policies , but the members of this two organizations do not change the attitude toward Taiwan and still recognize “One China “ policy .
Up to now Taiwan still could not participate high level councils of the Asian-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also could not join 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 sovereign state . The reason why is not only the political pressure from China but also the members of this two organizations have more interests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cooperation with China than Taiwan.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後冷戰時期台灣的亞太政策之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理論與架構……………………………………………………… 3
第二章 亞太地區政經情勢之轉變…………………………………….9
第一節 國際局勢之轉變……………………………………………………… 9
第二節 亞太地區政經情勢之轉變……………………………………………11
一. 美國……………………………………………………………………11
二. 日本……………………………………………………………………12
三. 中國大陸………………………………………………………………14
四. 東南亞國協……………………………………………………………15
第三節 台灣政經情勢之轉變…………………………………………………16
第三章 台灣的亞太政策與執行策略…………………………………19
第一節 台灣參與「亞太經合會」之政策及其執行策略……………………19
一. 經貿自由化……………………………………………………………19
二. 民間企業人士交流……………………………………………………29
第二節 台灣參與「東南亞國協」活動之政策及其執行策略…………………34
一. 元首渡假外交…………………………………………………………34
二. 經貿交流………………………………………………………………34
三. 參與非官方組織-以「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為例…………………41
(一).「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的成立與組織…………………………41
(二).台灣參與「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的活動………………………44
1.核能與低放射核廢料處理………………………………… 45
2.與東協學術研究機構交流………………………………… 47
第四章 「亞太經合會」對台灣參與亞太經貿活動之立場……………55
第一節 「亞太經合會」之中國大陸政策……………………………………56
一.「亞太經合會」的成立………………………………………………56
二.「亞太經合會」會員體對中國大陸及台灣加入的立場……………57
三.政治與安全層面………………………………………………………58
四.經貿層面………………………………………………………………60

第二節 「亞太經合會」對台灣參與亞太經貿活動之立場…………………61
一. 政治與安全層面………………………………………………………61
二. 經貿與技術合作層面…………………………………………………63
第五章 「東南亞國協」對台灣參與亞太經貿活動之立場……………75
第一節 「東南亞國協」對台採取政經分離政策之背景因素…………………75
一.中國大陸因素…………………………………………………………76
二.台灣國際定位問題……………………………………………………77
三.經貿因素………………………………………………………………78
第二節 「東南亞國協」對台採取政經分離之政策與及其執行策略…………81
一.「一個中國」原則……………………………………………………… 82
二.文化、經濟互動頻繁………………………………………………… 84
第六章 結論……………………………………………………………87

參考書目……………………………………………………………….90










附圖
圖1.:論文架構說明圖………………………………………………………………6
圖2.:「亞太經合會」組織架構圖.…………………………………………………31

附表
表1. 台灣參與有關「競爭政策法」(Comprtition Policy and Law)之活動……24
表2. 台灣與「亞太經合會」會員體對「競爭政策法」之交流………………………26
表3.「亞太經合會」組織表 ………………………………………………………32
表4. 東南亞國協國家核准台灣投資金額之資料…………………………………38
表5. 台灣核准對東南亞投資金額統計……………………………………………39
表6. 台灣與東南亞國協進出口貿易統計…………………………………………40
表7. 台灣參與「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之活動與方式…………………………48
表8. 台灣對「亞太經合會」貿易地區出口金額……………………………………65
表9. 台灣對「亞太經合會」貿易地區進口金額……………………………………65
表10.「亞太經合會」各會員體生產總值(GDP)之成長率………………………65
表11.台灣對「亞太經合會」20個會員體進出口金額……………………………67
表12.台灣對「亞太經合會」20個會員體進出口年增率…………………………68
表13. 1999年中國大陸與「亞太經合會」成員雙邊貿易和吸收外資一覽表……69
表14.1999年對中國大陸投資前15位國家/地區之情况…………………………71
表15.1989-1999年台灣投資中國大陸情况………………………………………72
表16.1990-1999年外資直接對中國大陸投資情形………………………………72
表17.中國大陸對東協的進出口金額………………………………………………79
表18.中國大陸1990-1998年進出口總值變化狀況………………………………79
表19.主要國家外資者的直接投資金額(外資在當地國投資金額)……………79
表20.外資佔當地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重…………………………………8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中文書籍

王瑞主編,1995,美國對亞太政策的演變1776-1995,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中美關係報告:1981-1983,台北中央研究院美國文化研究所,1984年7月。
丘宏達,1979,中美關係問題論集,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台灣經濟研究院,1995,亞太集體安全體系之建構與我國扮演之角
色,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亞太集體安全體系之建構與我國扮演之角色,民國84年。
自由時報編著,1996,為台灣思考一條該走的路:台北市,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由時報編著,1996,台灣命運的回顧與展望,台北市: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行政院研考會,1993,加強實質關係至建立外交交關係途徑之分析,台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朱雲漢•包宗和等編,2000,民主轉型與經濟衝突,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李登輝,1999,台灣的主張,台北市:遠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 濟,1995,國際關係與國際現勢,台北市: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林碧炤,1980,國際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Andrew Heywood 著,林文斌、劉兆隆等合譯,1998,政治學,台北市:韋伯文化出版社。
James E. Dougherty , Robert L . Pfaltzgraff , Jr ,洪秀菊等合譯,1979,爭辯中之國際關係理論,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
保羅克魯格曼,2000,流行的國際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周煦,1993,“克林頓政府的亞太政策”,後冷戰時期亞太地區之和平與安定,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外交所。
胡鞍鋼,1999,中國發展前景,浙江省:浙江人民出版社。
約翰.奈思比,1998,亞洲大趨勢,台北市:天下文化。
許介鱗、李文志、蕭全政等著,1996,台灣的亞太戰略,台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袁易 主編,1996,亞太情勢的發展-安全經濟與政治,台北市:政大國關研究中心。
袁文靖,1978,美國對華政策-繼續協防台灣,台北市:國際現勢週刊社。
郝雨凡,1998,美國對華政策內幕1949-1998,北京:台海出版社。
陳啟懋 編著,2000,中國對外關係。台北市:吉虹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陳鴻瑜,1992,東南亞各國的政治與外交政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湯錦台,2001,前進福爾摩沙-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台灣,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張旭成,1997,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台灣外交與台灣安全,台北市:月旦出版社。
張亞中、孫國祥合著,2000,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伙伴,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亞中,2001,兩岸統合論,台北市: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張慧英,1996,超級外交官-李登輝和他的務實外交,台北市:時報出版。
Hans J. Morgenthau著,張自學譯,1980,國際政治學,台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Bruce Russett , Harvey Starr,1995,張明澍譯,國際政治,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建成 主編,1986,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政策與戰略利益,台北市:中華學術院南洋研究所。
詹姆斯.C.艾貝格倫,1995,傲視大亞洲,台北市:書華出版事業。
Barry B. Hughes著,1999,歐信宏、陳尚懋等合譯:國際政治新論 上冊,台北市。
衛 民,1991,中華民國的雙邊外交,台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蕭全政,1989,台灣地區的新重商主義,台北市: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韓念龍 主編,1987,當代中國外交,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顧長永,2000,東南亞政府與政治,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中文論文期刊

丁永康,「國際政治經濟的互賴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10期,1992,頁74-84。
丁銘泉,「現實主義下的東南亞區域安全」,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5年6月。
于有慧,「國際因素對當前中共外交政策的影響」,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6期,民國87年,頁7-17。
于若倩,「APEC成立後PECC未來發展之道」,台灣經濟研究院,第16卷,第4期,民國82年,頁77-82。
王士豐•林吉郎,「台灣未來參與國際NGOs網絡的策略:安全議題、第二軌外交與非政府組織連結的戰略思維」,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1期,民國89年,頁85-94。
王高成,「東協與亞太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11期,民國84年,頁60-67。
王健全,「APEC的展望及其對中美經貿之影響」,美國月刊,第9卷,第2期,民國83年,頁38-49。
台灣經濟研究院,「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構想與展望」,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977期,民國82年,頁5-7。
何思因,「美國與亞太地區的區域整合」,美歐月刊,第9卷,第11期,民國83年,頁4-14。
石之瑜,「霸權衰弱的認知效果-論後冷戰時期相抗世界觀之崛起」,美國月刊,第6卷,第8期,民國88年,頁53-69。
台灣經濟研究院,「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構想與展望」,國際經濟情勢週報,第977期,民國82年,頁5-7。
朱雲漢,「全球主義、區域主義與第二外交軌道:台灣務實外交的新座標」,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國85年,頁3-13。
包宗和,「戰後國際政治體系之變遷」,美國月刊,第5卷,第9期,民國80年1月,頁4-8。
包宗和。「後冷戰時期美國與中共關係的評估和展望」,政治科學論叢,第5期,民國83年,頁15-35。
李文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發展趨勢與政府決策架構的調整」,理論與政策,第8卷,第2期,1994,頁87-97。
李文志,「APEC-務實外交的試煉」,國家政策雙週刊,第74期,1993年11月30號,頁14-15。
李登科,「南向政策與務實外交」,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6期,1994,頁1-10。
李登科,「我國務實外交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7期,1995,頁1-11。
李登科,「南向政策與務實外交政策之研究」,國際關係學報,第12期,民國85年,頁103-134。
李瓊莉,「經濟安全概念在亞太地區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2期,1999,頁39-53。
李瓊莉,「當前美國亞太政策中的「經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4期,1997,頁15-28。
宋鎮照,「亞太經合會政經發展與我國因應之道」,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8期,民國86年,頁1-18。
宋鎮照,「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之發展與挑戰」,中華台北APEC通訊,第1卷,第2期,民國88年,頁68-75。
宋鎮照,「中華民國與東協四國之依賴關係」,台灣經濟月刊,第203期,1993,頁16-36。
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1996,頁15-28。
宋鎮照,「解析中華民國南向政策之國際政經意涵與發展」,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8卷,第3期,1994,頁67-92。
宋鎮照,「台海兩岸與東南亞國家之關係與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5期,1996,頁15-28。
宋鎮照,「中華民國與東協國家之國際政治經濟分析-兼論南向政策」,台灣經濟,第212期,1994,頁97-116。
宋鎮照,「中共與東南亞之政經關係與發展:回顧與前瞻」,東亞季
刊,第29卷,第1期,1998,頁57-78。
宋鎮照,「東南亞金融風暴與我國南向政策的發展」,東亞季刊,第29卷,第3期,1998,頁29-48。
宋鎮照,「美國霸權在亞太地區之挑戰」,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民國85年3月,頁23-39。
吳玲君,「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與區域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11期,1998,頁1-13。
吳玲君,「亞太經濟合作會議之組織特性及展望」,東南亞季刊,第2卷,第1期,1997,頁68-81。
吳玲君,「美國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經濟與政治的互動關係」,美歐月刊,第10卷,第7期,民國84年,頁40-52。
吳玲君,「從美國「三不」分析台北對華府的外交策略」,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4期,民國88年,頁1-15。
吳玲君,「東協國家APEC政策的政經因素」,問題與研究,第39卷,第3期,民國89年,頁39-54。
明居正,「如何提昇我國與各國之實質關係」,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國85年,頁14-21。
林正牧•江水平,「九0年代區域主義與亞太區域組織的發展」,台灣經濟研究院,第16卷,第4期,民國82年,頁71-76。
林郁方,「柯林頓政府的亞太戰略」,美國月刊,第9卷,第1期,民國83年,頁40-51。
林郁方,「美國提昇亞太經合會地位之動機」,美國月刊,第8卷,第7期,民國82年,頁12。
林欽明,「APEC區域整合與我國因應之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10期,民國89年,頁50-55。
林家如•盧業中,「各國參與APEC之動機與策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10期,民國89年,頁43-49。
金榮勇,「我國與東南亞各國政經關係之展望」,理論與政策,第8卷,第1期,1993年11月,頁102-112。
高朗,「論我國經貿外交」,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國85年,頁22-31。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民國85年,頁17。
周煦,「美國柯林頓政府的亞太安全政策」,美歐月刊,第11卷,第3期,民國85年,頁6。
胡祖舜,「我國參與APEC「競爭政策」議題回顧與展望」,中華台北通訊,第2卷,第1期,民國88年,頁42-48。
侯山林,「亞太區域經濟整合之構想與展望」,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6卷,第7期,民國82年,頁64-69。
莫大華,「安全研究」論戰之評析,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8期,1998, 頁19-33。
莫大華,「後冷戰時期東協國家對東南亞區域建立信心安全措施之省思」,問題與研究,第2卷,第1期,1997,頁82-101。
袁易,「多邊主義與安全困境之下合作:國際關係理論與美「中」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6期,1996,頁1-17。
徐遵慈,「我國參與APEC協調機制之再思考」,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3卷,第10期,民國89年,頁56-60。
陳文賢,「美國與中共戰略互動下的台灣安全:1970年代以來的觀察」,問題與研究,第36卷,第6期,1997,頁1-14。
陳文賢,「後冷戰時代的美日關係與東北亞政局」,政治科學論叢,第5期,民國83年,頁1-13。
陳毓鈞,「美國一個中國政策 上」,美國月刊,第9卷,第2期,民國83年,頁50-65。
陳毓鈞,「美國一個中國政策 下」,美國月刊,第9卷,第3期,民國83年,頁62-77。
陳鴻瑜,「南向政策與區域經濟整合」,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8卷,第3期,民國83年,頁1-37。
陳鴻瑜,「亞太新秩序與台灣之角色」,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3期,1992, 頁11-24。
陳鴻瑜,「亞太新秩序與台灣之角色」,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3期,1992,頁11-25。
陳鴻瑜,「南向政策與區域經濟整合」,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8卷,第3期,1994,頁1-37。
張耀秋,「從南向政策談我國與印尼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6期,1994,頁11-25。
彭慧鸞,「新世界秩序下的美、日、中共三角關係-從亞太經濟合作會議談起」,美國月刊,第9卷,第3期,民國83年,頁30-45。
董瑞琪譯,「亞太情勢報告(Asia-Pacific Report)第二章亞太地區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問題與研究,民國76年,第26卷,第5期,頁37-49。
貿易快訊,民國83年1月27日,頁13。
楊永明•唐欣偉,「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1999,頁1-21。
楊永明,「從戰略模糊到三不政策:美國對台政策的轉變」,理論與政策,第48期,民國87年,頁92。
楊永明,「美日安保與亞太安全」,政治科學論叢,第9期,民國87年,頁275-304。
楊永明,「APEC架構與運作的發展與兩難」,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國85年,頁44-57。
楊永明,「東協區域論壇:亞太安全之政府間多邊對話機制」,政治科學論叢,第11期,民國88年,頁145-180。
楊志恆,「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10期,民國88年,頁29-43。
蔡宏明,「亞太經濟合作的理論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3卷,第4期,民國83年,頁20-42。
蔡政文。「當前中共對我國國際活動可能採取之策略」,政治科學論叢,第5期,民國83年,頁37-58。
蔡瑋「美國與中共的關係:理想與現實的抉擇」,美歐月刊,第9卷、第1期,民國83年,1月,頁52-63。
蔡增家,「冷戰後中共對東協的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第41卷,第9期,民國87年9月,頁71-82。
鄭又平•唐詩,「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發展與挑戰」,美歐月刊,第10卷,第11期,頁18-33。
鄭明德,「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運作過程中的政治與安全意涵」,中華戰略學刊,民國89年7月,頁219-232。
鄭端耀,「務實外交與抉擇」,問題與研究,第37卷,第4期,1998,頁1-20。
蕭全政,「參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對兩岸關係的意義」,政治科學論叢,第6期,民國84年,頁307-320。
蕭全政,「亞太經濟合作的發展」,政治科學論叢,第3期 民國80,頁65-84。
趙泰,「美國拓展區域自由貿易對亞太區域經濟合作的影響-由NAFTA至APEC」,台灣經濟月刊,第16卷,第7期,民國82年,頁70-74。
劉泰英,「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之回顧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1卷,第3期,1992,頁1-9。
劉復國,「我國參與APEC的新戰略思維」,中華台北APEC通訊,第2卷,第1期,民國88年,頁19-26。
閻學通,「亞太地區的安全合作」,東亞季刊,第30卷,第2期,1999, 頁97-110。
蘇紫雲,「美國亞太戰略的現況與展望」,問題與研究,第34卷,第7期,民國84年,頁24-34。
羅致政,台灣安全多邊化戰略,問題與研究,第35卷,第9期,1996,頁1-15。
顧長永,「我國「南向政策」的政治經濟」,中山社會科學學報,第8卷,第3期,1994,頁39-65。
顧長永、邴兆魯,「論後冷戰時期亞太政經秩序的變遷:兼論我國對外關係的因應之道」,理論與政策,冬季號,民國85年,頁32-43。



外文書籍

John Baylis and Steve Smith 1997 The Globalization of World Politics .London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John W . Coffey 1997 Political Realism in American Thought . New York : Bucknell University.
Peter Drysdale and David Vines eds 1998 Europe , East Asia and APEC-A Shared Global Agenda? .United Kingdo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Griffitbs 1992 Realism ,Id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 Reinterpretation .New York : Routledge.
Biorn Hettne , Andras Inotai eds 2000 The New Regionalism and the Future of Security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 Macmillan Press.
Morton A. Kaplan 1967 System and Proces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Y:John Wiley & Sons.
Michael Nicholson 1998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 New York University.
Hans J. Morgenthau and Kenneth W. Thompson 1985 Politics Among Nation-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 New York : Knopf , sixth edition.
Hans. J. Morgenthau 1946 Scientific Man Versus Power Politics .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Richard Muir 1997 Political Geography .New York : Macmillan Press.
Martin Wight 1978 Power Politics . New York : Royal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外文期刊

Amitave Acharya 1997 “Multilateralism : Is There An Asia-Pacific Way?” NBR Analysis Vol.8 ,No.2 :5-18.
Asia 1993 Yearbook 1993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Publishing Co., Ltd.,Hong Kong :6-7.
M.C.Abad,Jr.1996 ”Re-Engineering ASEAN” 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Vol.18 ,No.3 :237-253.
James A. Baker 1991/1992 “American in Asia : Emerging Architecture for a Pacific Community”Foreign Affairs Vol.71 :1-16.
Greeit W. Gong 1994 “China’s Fourth Revolutio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Vol.17 ,No.1 :7-18.
James A. Gregor 1990 “The Balance of Power Conflicts of Eurasia” Global Affairs Spring :43-59.
Robert Jervis 1998 “Realism in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Vol.52 , vol.4 , :971-991.
Leong Ho-Khai 1993 “The Changing Political Economy of Taiwan-Southeast Asia Relations” Pacific Review Vol.6 , No.2 :28-37.
Joseph S. Nye ,Jr ,1995 “The Case For Deep Engagement” Foreign Affairs July/August :89-102.
Jan Prybyla 1992 “The Roc’s Role in Building a Global Economy” Issues & Studies Vol.28 ,No.11 :1-29.
Kusuma Snitwongse 1995 “ASEAN’s security cooperation:searching for a regional order” Pacific Review Vol.8,No.3 :518-530.

Susan L. Shirk 1994 ” Chinese View on Asia-Pacific Regional Security Cooperation” NBR Analysis Vol.5 , No.5 :5-13.
Byron N . Tzou 1992 “Does the Principle of Self-Determination Apply to Taiwan” Issues & Studies Vol.28 ,No.6 :72-85.


網路資料
人民日報
http://www.renminbao.com/rmb/
大公報
http://www.takungpao.com.hk/
工商時報,2001年3月31日
http://www.chjinatimes.com.tw
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
中時電子報
http://www.chinatimes.com.tw
中時蕃薯藤報
http://www.ctnews.yam.com.t
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
http://www.eurasian.org.tw/
中華台北APEC研究中心
http://www.tier.org.tw/
中國台灣
http://www.chinataiwan.org/cn
台灣經濟研究院,ABAC秘書處
http://www.tier.org.tw/abac/index.html
外貿協會
http://www.tptaiwan.org.tw/
亞太經合會
http://www.apecsec.org.sg
海峽交流基金會
http://www.sef.org.tw/
未來中國論壇
http://www.future-china.org/
北京新「對台白皮書」
http://www.future-china.org/
兩岸論壇
http://www.web-books.com/chinese/
財政部關稅總局
http://wwweng.dgoc.gov.tw/
新加坡台北代表處經濟組
http://idic.tier.org.tw/東亞產經資訊網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
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
http://www.ftc.gov.tw/
經濟部國貿局
http://www.moeaboft.gov.tw/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http://www.moeaipo.gov.tw/
東南亞投資雙週刊
http://idic.tier.org.tw/
東南亞國協
http://www.asean.or.id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
http://cscap.org
亞太安全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
http://iir.nccu.edu.tw/cscap/nletter1.htm
華泰文教服務中心,華人活動看板
http://www.thailand.ocac.net/activity/010514a.html
聯合早報
http://www.zaobao.com.sg/
觀察報
http://www.guardian.co.uk/
曾垂紀,日本通產政策,88年3月號。
http://www.moea.gov.tw/~ecobook/japan/88/j3-b2.htm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1989 , Joint Statement of the Canberra Ministerial Meeting , New Announcements.
http://www.apecsec.org.sg/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1989 , Joint Statement of the Canberra Ministerial Meeting , New Announcement.
http://www.apecsec.org.sg/
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1990 ,Joint Statement of the Singapore Ministerial Meeting,31,July,1990,New Announcements. http://www.apecsec.org.sg/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http://www.nbr.org/

中文報紙

林風佑,「APEC是強國的政治舞台」,經濟日報,民國86年11月27日,第3版。
林風佑,「李鵬利誘東協」,中央日報,民國年8月23日,第10 版。
大公報,「中國與東盟合作前景廣闊」,1997年8月25日,第2版。
中國時報,民國86年3月14日第,10版。
中國時報,民國87年,5月26日,第4版。
中國時報,民國85年1月27日,第10版。
台灣公論報,民國83年1月4日,第4版。
台灣公論報,民國83年4月22日,第6版。
世界日報(泰國),社論:「泰台簽署商務仲裁協定」,1991年8月9日,第2版。
南洋星洲早報,1993年9月21日,第21版。
聯合報,民國83年7月4日,第9版。
聯合報,民國83年2月8日,第19版。
聯合報,民國83年3月27日,第1版。
聯合報,民國83年3月26日,第19版。
聯合報,民國83年9月10日,第2版。
聯合報,民國85年1月3號,第2版。



統計月報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撰,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第82期,民國88年。
兩岸經濟統計月報,台灣經濟研究院編撰,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印行,第92期,民國89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