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4101-1636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4101-163654
論文名稱
Title
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之研究—以高雄市社區警政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6-07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8-24
關鍵字
Keywords
民力運用、社區總體營造、治安維護、社區警政、公共事務、社會力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4 次,被下載 402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022 times.
中文摘要
中 文 摘 要
現今政治與經濟失衡、失業率迭創新高之際,欲建立社會新秩序,活化社區治安維護機能,僅靠警察力量洵力有未逮,需有多元力量的整合,來突破都市治安維護的瓶頸;有鑑於高雄市社區意識逐漸提昇,社區生活品質日受重視,本研究將以高雄市社區警政為主軸,經由實證研究結果,針對社區治安現況需求與未來需要,將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作整體性之短、中、長期策略規劃研訂,由點而線、由線而面,整合社區安全資源,建立完善社區治安維護體系。
研究結果顯示,高雄市里長個人基本屬性將透過社區犯罪偵防意識影響里長對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而社區犯罪偵防意識問項經由因素分析後得到五個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因素構面:「防犯認知」、「偵防合作」、「善意回應」、「社區關懷」、「事務參與」;結果顯示里長基本背景屬性不同其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因素構面不同;且里長基本背景屬性與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高低類群之間有顯著相關。
另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問項進行因素分析,共得到四個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自衛參與」、「防護學習」、「責任奉獻」、「機能提昇」。經由典型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構面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之間有顯著相關;不同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高低類群其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不同;以及里長基本背景屬性不同其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將有所不同;並經由相關分析結果顯示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構面之各項因素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顯著相關方向均為正相關。
本研究結果證明社區犯罪偵防意識之建立將正面影響里長與里民對社區自我防衛力量的提昇,研究者亦綜整提出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策略與未來研究方向建議,期供警政單位目前推動社區警政與整合社會力之治安維護整體策略規劃與法案研訂有實質上的助益。

關鍵字:1社會力、2社區警政、3民力運用、4治安維護、
5公共事務、6社區總體營造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研究方法 .5
第五節 研究內容與研究流程 .7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0
第一節 社會力之相關定義 11
第二節 社區警政意涵及相關理論 17
第三節 社區警政與社區總體營造 37
第四節 社區警政推動實務探討 42
第五節 高雄市社區警政現況 48
第六節 結語 60
第三章 實證研究方法 6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 63
第二節 研究變項釋義 66
第三節 研究假設與檢定 67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78
第五節 問卷設計與調查計畫 82
第四章 問卷調查結果與分析 89
第一節 里長個人基本屬性分析 89
第二節 高雄市里長社區犯罪偵防意識 92
第三節 高雄市里長社區自我防衛力量 104
第四節 里長基本背景屬性與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間之關係 115
第五節 里長基本背景屬性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間之關係 120
第六節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間之關係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2
第一節 結論 132
第二節 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策略之研訂 137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建議 149
參考書目 152

附錄
附錄一 正式問卷調查表 159
附錄二 試測問卷調查表 163
作者簡歷 168

表目錄
表1.1 高雄市八十四年至八十九年重要人文環境數值分析 1
表2.1 「社會力」相關定義彙整表 17
表2.2 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八十九年各分局轄內刑案發生數 22
表2.3 「社區」相關定義彙整表 23
表2.4 國內外社區警政定義之相關研究 25
表2.5 台北市84至85年刑案被害人之犯罪情境分析 34
表2.6 「社區總體營造策略」與「社區警政理念」對照表 38
表2.7 美國社區聯防體系之犯罪預防措施分析 39
表2.8 英國社區聯防體系之犯罪預防措施分析 39
表2.9 我國社區聯防之犯罪預防作為分析 40表2.10 美國警察機關實施社區警政曾經採用的活動項目表 43
表2.11 高雄市「社區警政」之推動困境 55
表2.12 我愛家園方案之里民訪談意見 57
表2.13 我愛家園方案之勤區警員訪談意見 57
表3.1 里長基本背景屬性與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高低類群之統計
假設推衍表 68
表3.2 里長基本背景屬性與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構面之統計
假設推衍表 70
表3.3 里長基本背景屬性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之
統計假設推衍表 72
表3.4 里長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高低類群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
量作為類型之統計假變推衍表 74
表3.5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構面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
為之統計假變推衍表 76
表3.6 皮爾遜相關係數之意義 71
表3.7 試測問卷調查之質化資料彙整表 86
表3.8 正試問卷調查之質化資料彙整表 88
表4.1 里長個人基本屬性次數分配表 91
表4.2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高低類群次數分配表 93
表4.3 里長對社區犯罪偵防意識同意強度結果表 95
表4.4 不同居住社區型態里長對於社區犯罪偵防意識同意強度
結果表 97
表4.5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之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 100
表4.6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因素分析結果表 103
表4.7 里長對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問項同意強度結果表 105
表4.8 不同居住社區型態里長對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問項同
意強度結果表 108
表4.9 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之項目分析與信度分析 111
表4.10 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因素分析結果表 114
表4.11 里長個人基本屬性與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高低類群卡方檢
定分析表 116
表4.12 里長個人基本屬性與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構面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機率值與平均標準化因素分數表 118
表4.13 里長個人基本屬性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型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機率值與平均標準化因素分數表 121
表4.14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高低類群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
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141
表4.15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構面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為類
型典型相關分析表 128
表4.16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因素構面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因素作
為相關分析結果表 130
表5.1 加強社會力整合運用之策略研訂 137
表5.2 強化社區治安意識之策略研訂 138
表5.3 增進警民良性互動之策略研訂 139
表5.4 發揮社區治安掌控功能之策略研訂 141
表5.5 提昇社區自我防衛能力之策略研訂 143
表5.6 創造民眾參與犯罪預防機會之策略研訂 144
表5.7 規範授權管理事項之策略研訂 145
表5.8 推動社區發展機制之策略研訂 146
表5.9 建立目標管理體系之策略研訂 147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9
圖2.1 社區資源結構圖 13
圖2.2 社區警政之相關理論關係圖 29
圖2.3 警民關係與犯罪預防分析架構模式 35
圖2.4 我國目前實施社區警政之治安作為分析圖 45
圖2.5 社會力用於治安維護策略研訂之規劃原則 61
圖3.1 研究架構圖 64
圖3.2 統計假設一之分析流程圖 69
圖3.3 統計假設二之分析流程圖 71
圖3.4 統計假設三之分析流程圖 73
圖3.5 統計假設四之分析流程圖 75
圖3.6 統計假設五之分析流程圖 77
圖4.1 社區犯罪偵防意識組成構面與提昇社區自我防衛力量作
為類型之典型相關分析路徑圖 1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1.王一飛,1998,維護治安的基礎-社區警政,台中港治安傳真第十三期,第1-8頁。
2.王贊源,1994,我國警察與社區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為實證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第61頁。
3.江慶興,1998,「破窗理論與犯罪偵防-以美國紐約市警察局為例」,警學叢刊,第29卷第3期,第77-92頁。
4.吳明隆,2000,SPSS統計應用與實務,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5.吳學燕,1998,「警察工作與社區相結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28期,第11-21頁。
6.吳學燕,1998,「警察工作與社區相結合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82期,第11-12頁。
7.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黎明住宅社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第9-12頁。
8.李沛良,1992,社會研究的統計分析,台北巨流出版社。
9.李金泉,1995,SPSS/PC+實務與應用統計分析,台北,巨流出版社。
10.李政峰,1999,警民共治的新警政—社區改善治安的策略聯盟模式,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李素馨,1994,典型相關分析—專業程度、遊憩動機與基地屬性認知關係之探討,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12.李震山,1998,警察任務法論-增訂四版,高雄登文書局。
13.孟維德,1997,社區警政與犯罪預防,中國行政評論第七卷第一期,第185-197頁。
14.林平洋,1986,「溝通民間社團建立社區共識-台灣省推行之概況」,社區發展季刊,第34期,第14頁。
15.林振春,1995,「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第96期,第25-35頁。
16.林燦璋,1995,問題導向警察,桃園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第40-41頁。
17.林燦璋,1995,問題導向警察與社區導向警察之比較,警學叢刊,第25卷第3期,第41頁。
18.侯友誼譯,2000,警察首長之社區警政指導原則」,新知譯粹,第16卷第5期,第1-20頁。
19.侯慧娟,2000,社區總體營造與社區警政之初探,警光雜誌,第530期,第22-24頁。
20.侯錦雄,198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都展所碩士論文。
21.苗豐強,1997,雙贏策略—苗豐強策略聯盟的故事,台北天下遠見,第一版第十次印行,第173頁。
22.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第35-36頁。
23.徐震,1994,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出版社,第47-48頁。
24.桑德斯(Irwin T. Sanders)著,1982,徐震譯,社區論(原名為 The Community : An Introduction to A Social System,『社區:一種社會體系的介紹』),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第14頁。
25.高雄市政府,2000,高雄市治安研討會議會議手冊。
26.高雄市政府研考會,1998,高雄市政區社區協力化報告書,第4-20頁。
27.高雄市政府警察局,2000,我愛家園月刊,第一期。
28.高雄市政府警察局,2001,我愛家園月刊,第二期。
29.高雄市政府警察局,2001,我愛家園社區警政特刊,第27-31頁。
30.高雄市統計月報,2000,高雄市政府主計處編印,第169期。
31.張紹勳,2000,SPSS For Windows多變量統計分析,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32.張華葆,1989,社會心理學理論,再版,台北三民書局,第132頁。
33.張鴻鈺,1996,社區巷道停車需求性分析與管理之可行性評估,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34.許春金,1996,犯罪學,桃園,中央警察大學,第229至317頁。
35.許春金、孟維德,2000,「警察與犯罪」,警學叢刊,第30卷第6期,第119-137頁。
36.陳其南,1996,「社區總體營造」與「生程學習」,上課講義。
37.陳立中,1991,警察行政法,作者自印,第47頁。
38.陳明傳,1992,論社區警察的發展,桃園,中央警官學校出版社。
39.陳明傳,1992,鄰里守望相助之評析,警學叢刊,第23卷第2期,第49頁。
40.陳明傳,2000,警察行政專題(二),第171-186頁。
41.陳東陽,1998,社區居民保護自己、拒絕被害之策略作為,警學叢刊,第28卷第5期,第139-150頁。
42.陳桂輝,2001,「公共管理社會化之初探—以警政再造為例」,警友之聲,第117期,第4-6頁。
43.陳連禎,1997,社區防禦系統—守望相助再出發,台灣省台中港務警察所出版,第34頁。
44.陳連禎,2000,治安之道,新竹警察局印製,第5頁。
45.陳景堂,2000,SPSS For Windows入門與應用,儒林圖書有限公司。

46.章光明,1999,「社區警政組織溝通的理論與實務」,警學叢刊,第29卷第4期,第239-270頁。
47.章光明,2001,「實施社區警政—宣導民眾與要求警察同等重要」,我愛家園社區警政特刊,第6-7頁。
48.黃啟賓,1999,「再探社區警政」,警學叢刊,第30卷第3期,第53-83頁。
49.黃啟賓,1999,社區警政警民合作效能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50.黃富生、洪義雄、張簡鶴魁,2000,我國社區警政工作推展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社區營造與社區發展期末報告。
51.新世紀的社區警政座談會,2000.12.17,自由時報第7版。
52.新竹縣警察局,2000,社區警政月刊,第1期。
53.新竹縣警察局,2000,社區警政月刊,第2期。
54.新竹縣警察局,2000,社區警政月刊,第3期。
55.新竹縣警察局,2000,社區警政月刊,第4期。
56.新竹縣警察局,2000,社區警政月刊,第5期。
57.新竹縣警察局,2001,社區警政月刊,第6期。
58.楊宏志、莫季雍合譯,1997,傳播模式,台北市正中書局出版,第5頁。
59.葉光毅、吳永隆,1998,地區性交通計畫,滄海書局。
60.葉毓蘭,1996,「警政新取向-談社區警政的理論與實際」,警學叢刊,第27卷第3期,第1-17頁。
61.葉毓蘭,2000,「社區警政與專責警勤區制度」,高雄市治安研討會議「社區警政引言報告」,第57-67頁。
62.慕思勉,1996,「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台北縣文化刊物,第5期,第4-8頁。
63.歐聖榮,1996,多變量分析,中興大學園藝系造藝組。
64蔡文輝,1993,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第18頁。
65.鄧煌發,1997,犯罪預防,桃園,中央警察大學,三版,第152-153頁。
66.羅秀華,1988,「支撐社區照顧的社區資源-評估與運用」,社區發展季刊,第81期,第260-262頁。
67.邊子光,1992,「美國警民關係與犯罪預防—概念分析與政策評」,警察專題論叢,台北市三鋒出版社,第29-54頁。
68.邊子光,1992,「警民關係與犯罪預防—概念分析與政策評估」,警政學報,第21期,第79頁。


二、西文部分
1.Chapman, 1998, “Community Policing”, New York Police Department.
2.Cohen, L.E. and M. Felson, 1979, “Social Change and Crime Rate Trends: 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44, pp.558-608.
3.Friedmann, R.R., 1992, “Community Policing: Comparative Perspectives and Prospects”,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4.Hunter, Ronald D, 1990, “Three Models of Policing” , Police Studies, Vol.13, NO.3.
5.Jacobs, J, 1961, 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 New York : Vintage, pp.31-32.
6.Kelling, G.L and Watson, E.M, 1992, “Creativity with Accountabilty” in : Hoover, L.T.(ed) Police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and Issues, Washington, D.C: Police Executive Research Forum.
7.Maguire, Edward R., Kuhns, Joseph B., Uchida, Craig D. and Stephen M, 1997. Cox: Patterns of Community Policing in Nonurban A merica.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Vol. 34 No. 3, p.368-394.
8.Mandebaum, A. J, 1973, Fundamentals of protective system. Springfiels, Illinois : Charles Thomas Publisher.
9.Moffatt, R. E, 1983,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Management Perspective”, Canad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Vol. 25(1), pp22.
10.Newman, O, 1973, Defensible Space, New York: Macmillian Publishing Co. Inc., pp.3-4.
11.Read, S , 1997, “Below Zero”, Police Review, pp.16-17 17.
12.Richard Kinsey, John Lea and Jock Young, 1986, Losing the Fight against Crime: Chapter4, Letting the Policing off the Hook, Basil Blackwell Ltd, pp.91.
13.Scott, C, 1997, “Community Policing With the Gloves Off”, Police / Review, 4 April, pp.18.
14.Skolnick, J. H. and Bayley, D. H, 1986, New Blue Line: Police Innovation in six American Cities, N.Y., The Free Press.
15.Skolnick, J. H. and D. H. Bayley, 1988, Community Policing : Issues and Practices Around the World, U.s. Dept. of Justice: National Institute of Justice, pp.4-17.
16.Sparrow, M. K., Moore, M. h. and D. M. Kennedy, 1990, Beyond 911: A New Era for Policing, Basic Book.
17.Stipak, B, 1994, “Are You Really Doing Community Policing ”, The Police Chief, pp.115-123.
18.Trojanowi, R. C. and B, 1990, Buncqeroux, Community Policing: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 Ohio: Anderson Publishing Co, pp.5.
19.Trojanowi, Robert and Bonnie Bucqueroux, 1990, Community Policing: How to Get Started, Ohio : Anderson Publishing Co., pp.3-4.
20.Trojanowicz, R. and B. Buncqeroux, 1994, Community Policing: How to Get Started, Cincinnati: Anderson Publishing Co.
21.Wilson, L.J, 1995, Placing Community-Oriented Policing in the Broder Realm of Community Cooperation, The Police Chief, pp.127-128.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