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5107-12305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5107-123054
論文名稱
Title
現代國語零聲母字研究
The study of zero initial words for modern mandarin chines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9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7-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8-25
關鍵字
Keywords
現代國語、零聲母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49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4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文字以形聲字佔多數,因此本文先從諧聲關係著手。首先依據沈兼士《廣韻聲系》主諧字與諧聲字的關係,檢索《國音標準彙編》總計1288個國語零聲母字,將現代國語零聲母字與其中古音主諧字列表並排,明其諧聲關係,復依主諧字發音部位不同而分類,並簡述主諧字與零聲母諧聲字二者語音演化的情形。至於非形聲字亦無衍生形聲字的零聲母字、異常演化非從「影、喻、為、疑、日、微」等中古六聲母而來的零聲母字、化學元素及特殊零聲母字等,統一彙整於專章說明之。
本文共分七大章研究現代國語零聲母字,第一章:介紹論文相關議題文獻資料及簡述全文之研究方法與體例;第二章至第五章:依現代國語零聲母字其中古音主諧字發音部位不同而分類為唇音與舌尖中音、舌尖前音與舌面前音、舌根音、喉音及零聲母,進而述明主諧字與零聲母字之諧聲關係及二者從中古至現代國語的語音演化情形;第六章:介紹特殊零聲母字,涵括:中古為主諧字且無國語零聲母為其諧聲字者、現代國語異常演變的零聲母字、非形聲字且亦無衍生形聲字者、感歎詞暨特製新字及化學元素零聲母字等;第七章:結語。另附錄各項零聲母字量化圖表六張及[i]類 、[u]類、[y]類、[a]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導論 …………………………………………………… 1
第二章、主諧字為唇音與舌尖中音…………………………………… 5
第一節、 主諧字為幫系、微母者……………………………………. 5
一、 主諧字為幫系者………………………………………… 5
(一) 主諧字為幫母……………………………………… 5
(二) 主諧字為滂母……………………………………… 6
(三) 主諧字為並母……………………………………… 7
(四) 主諧字為明母……………………………………… 9
二、 主諧字為微母者………………………………………… 12
第二節、 主諧字為端系、來母者……………………………………. 19
一、 主諧字為端母…………………………………………… 20
二、 主諧字為透母…………………………………………… 22
三、 主諧字為定母…………………………………………… 23
四、 主諧字為泥母…………………………………………… 23
五、 主諧字為來母…………………………………………… 24
第三章、主諧字為舌尖前音與舌面前音……………………… 26
第一節、主諧字為精系者……………………………………………. 26
一、 主諧字為清母…………………………………………… 26
二、 主諧字為從母…………………………………………… 26
三、 主諧字為心母…………………………………………… 28
第二節、主諧字為照系、知系、日母者……………………………. 29
一、 主諧字為照母…………………………………………… 29
二、 主諧字為審母…………………………………………… 30
三、 主諧字為澄母…………………………………………… 31
四、 主諧字為日母…………………………………………… 32
第四章、主諧字為舌根音……………………………………… 36
第一節、主諧字為見母………………………………………………. 36
第二節、主諧字為溪母……………………………………………... 49
第三節、主諧字為群母………………………………………………. 52
第四節、主諧字為疑母………………………………………………. 54
第五節、主諧字為曉母…………………………………………… … 70
第六節、主諧字為匣母………………………………………………. 72
第五章、主諧字為喉音及零聲母……………………………………… 78
第一節、 主諧字為影母…………………………………………… … 78
第二節、 主諧字為喻母……………………………………………… 109
第三節、 主諧字為為母……………………………………………… 128
第六章、特殊零聲母字…………………………………………………. 137
第一節、 中古為主諧字之零聲母字…………………………………. 133
第二節、 現代國語異常演變的零聲母字……………………………. 138
一、受其得聲偏旁音讀影響…………………………………… 141
二、聲母於演變過程中失落…………………………………… 146
三、其他原因…………………………………………………… 148
第三節、 特殊零聲母字……………………………………………… 150
一、非形聲字亦無衍生其他形聲字之零聲母字……………… 150
二、感歎詞與特製新字…………………………………………… 154
第四節、 化學元素之零聲母字………………………………………. 155
第七章、結論………………………………………………………………. 156
第一節、 漢語演化至現代國語,零聲母字逐漸擴增 ……………. 156
第二節、 釐清字義用途進而探究語音演變…………………………. 157
第三節、 國語零聲母字源自影、喻、疑、為、微、日六母………. 158
一、國語零聲母字其中古音主諧字以影、喻、為、見母居多. 158
二、國語零聲母字來源以影、喻、疑、為母居多……………. 158
引用書目
附表一:[i ]類零聲母字表
附表二:[u]類零聲母字表
附表三:[y]類零聲母字表
附表四:[a]類零聲母字表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專書
王力,《漢語語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
王力,《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2、7)。
王利器,《顏氏家訓集解》(增補本)(北京:中華書局,1996)。
方孝岳、羅偉豪編,《廣韻研究》(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
方俊吉,《音訓與劉熙釋名》(台北:學海出版社,1988)。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2)。
中國語言學大辭典編委會,《中國語言學大辭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北大中文系語言學教研室編,《漢語方音字匯》(北京:語文出版社,2003)。
古德夫,《漢語中古音新探》(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3)。
朱 星,《中國語言學史》(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
何大安,《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1987)。
何大安,《規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構》(台北:中研院史語所,1988)。
沈兼士,《廣韵聲系》(北京:中華書局,2004)。
李新魁,《漢語等韻學》(北京:中華書局,1982)。
李新魁,《漢語音韻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6)。
李 榮,《切韻音系》(台北:鼎文書局,1973)。
李新魁,《中古音》(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林尹,《文字學槩說》(台北:正中書局,1989)。
林 尹著、林炯陽注釋,《中國聲韻學通論》(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
林 尹、高明編,《中文大辭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93)。
林師慶勳、竺家寧,《古音學入門》(台北:學生書局,1993、9)。
竺家寧,《古音之旅》(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3)。
竺家寧,《音韻探索》(台北:學生書局,1995)。
竺家寧,《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1)。
邵榮芬,《切韻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周祖謨,《廣韻校刊記》(台北:世界書局,1938)。
周振鶴、游汝傑,《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段玉裁,《說文解字註》(台北:天工書局,1987)。
高本漢著、張洪年譯,《中國聲韻學大綱》(台北:國立編譯館,1990)。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曹述敬主編,《音韻學辭典》(長沙:湖南出版社,1991)。
宋陳彭年等重修、民國林尹校訂,《新校正切宋本廣韻》(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8、10)。
陳新雄,《六十年來之聲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3)。
陳新雄,《古音學發微》(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陳新雄,《重校增訂音略證補》(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
陳新雄,《鍥不舍齋論學集》(台北:學生書局,1990)。
陳新雄,《文字聲韻論叢》(台北:東大圖書,1994)。
許進雄,《古文諧聲字根》(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張世祿,《中國音韻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38)。
張光宇,《切韻與方言》(台北:商務印書館,1990)。
張 琨,《漢語音韻史論文集》(武昌: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7)。
董同龢著、丁邦新編,《董同龢先生語言學論文選集》(台北:食貨出版社,1974)。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經銷,1981)。
趙元任,《語言問題》(台北:商務印書館,1992)。
廣文編譯所編,《國音中古音對照表》(台北:廣文書局,1999)。
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國音標準彙編》(台北:開明書店,1997、7)。
潘重規、陳紹棠,《中國聲韻學》(台北:東大圖書,1990)。
謝雲飛,《語音學大綱》(台北:學生書局,1977)。
錢玄同、朱宗榮,《文字學音篇形義篇》(台北:學生書局,1978)。
濮之珍,《中國語言學史》(台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1991)。
羅常培,《漢語音韻學導論》(台北:里仁書局,1994)。
羅竹風,《漢語大詞典》(台北:臺灣東華書局,1997)。
二、期刊論文
朱曉農,〈顎化和 i 失落的對抗〉,《徐州師範學院學報》1,86-93頁,1989。
李 榮,〈《切韻》與方言〉,《方言》3,161-165頁,1983。
何大安,〈濁上歸去與現代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9:1,115-140頁,1988。
李新魁,〈論廣韻音系的三等韻〉,《李新魁自選集》,21-45頁,(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李新魁,〈論“等”的起源和發展〉,《李新魁自選集》,207-229頁,(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周祖謨,〈切韻的性質和它的音系基礎〉,《問學集》,434-473頁,(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
唐作藩,〈關於“等”的概念〉,《音韻學研究》3,58-161頁,(北京:中華書局,1994)。
陳新雄,〈《廣韻》二百零六韻擬音之我見〉,《語言研究》2,94-111頁,1994。
陳新雄,〈如何從國語的讀音辨識廣韻的聲韻調〉,《輔仁學誌》,9:109頁,1980、6。
陳新雄,〈《廣韻》聲類諸說述評〉,《華岡文科學報》12,159-195頁,1980。
張光宇,〈從閩語看切韻三四等韻的對立〉,《師大國文學報》16,255-269頁,1987。
張 琨,〈切韻的綜合性質〉,《漢語音韻史論文集》,9-20頁,(武昌: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7)。
張民權,〈試論切韻一書的性質〉,《南昌大學學報》4,94-100頁,1993。
黃笑山,〈于以兩母和重紐問題〉,《語言研究》1996增刊,241-252頁,1996。(漢語音韻學第四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湯幼梅,〈現代漢語零聲母的本質特性及理論定位〉,《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42頁,2003、4。
楊憶慈,〈現代國語中零聲母的異常演變〉,《南榮學報》,5:245頁,2001、8。
楊徵祥,〈現代國語異常演變的零聲母之研究〉,《雲漢學刊》,5:1-14頁,1998、?。
趙振鐸,〈《廣韻》與等〉,《音韻學研究》3,57-62頁(北京:中華書局,1994)。
鄭再發,〈漢語音韵史的分期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6:643頁,1996、6。
鄭張尚芳,〈漢語介音的來源分析〉,《語言研究》1996增刊,175-179頁,1996。(漢語音韻學第四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潘文國,〈論綜合體系-切韻性質的再檢討〉,《東華師範大學學報》4,89-96頁,1997。
龍宇純,〈中古音的聲類與韻類〉,《聲韻論叢》第六輯,63-81頁(台北:學生書局,1997)。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5.63.136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5.63.136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