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8109-02055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8109-020558
論文名稱
Title
臺南市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學實施問題與解決方法之研究
The Study of After School Remedial Program in Tainan: Problems and Resolution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5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1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8-28
關鍵字
Keywords
補救教學、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問題與解決方法
implementation problems and suggestive solutions, remedial instruction, The Study of After School Remedial Progra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5 次,被下載 2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5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3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臺南市學校教育人員對「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所推動的補救教學,在執行面臨問題及研擬解決方法的看法,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若干建議,以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及家長之參考。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研究方法;以自編「臺南市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學現存問題與解決方法研究調查問卷」為工具。以臺南市30所市立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為研究對象,計正式樣本數621份,回收問卷數518份,有效問卷數506份。所得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平均數、標準差等描述統計瞭解受試者的基本資料,以單一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根據研究結果,獲得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南市「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所推動的補救教學,執行問題缺失並不嚴重。
二、臺南市教育人員對「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所推動的補救教學解決方法,持贊同且肯定的看法。
三、未曾擔任過比曾擔任過補救教學的教育人員認為存在的問題較嚴重。
四、國中階段問題較嚴重,積極度不及國小階段;小型學校問題缺失較低,積極度高於中、大型學校。
五、不同身份、不同學校所在行政區的學校教育人員對「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解決方法之看法有差異存在;尤其是,校長比教師、安南區比東區的學校教育人員更贊同支持。
六、亟需正視及解決的補救教學問題有教師參與度不高、未落實適性分組編班、學生年級越高進步有限、上課節數太少、未含藝能及活動課程等五項。
七、合理鐘點費、增加師資人力、國小為推動重點、依個別差異彈性編班、研發補救教學教材教法、編製系統化診斷評量工具等項補救教學解決方法最受贊同。
根據結論,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的建議:
(一) 正視基層執行人員需求,提出解決及鼓勵措施。
(二) 行政運作需針對學校區域及年段差異,提出多元推動策略。
(三) 建立系統性補救教學機制,增進效能。
(四) 以國小為重點實施方針。
二、對學校的建議
(一) 加強溝通工作,減少學校教育人員對計畫瞭解的差異。
(二) 落實學生個別差異編班,才可有效進行補救教學。
(三) 納入藝能及活動課程,提昇學生學習意願。
三、對教師的建議
應具備補救教學知能,建立教師專業精神及態度。
Abstract
To understand School Educators’ attitude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udy of After School Remedial Program” in Tainan is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The potential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e study in hopes of providing the local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uthorities, schools, and educators’ valuable consultation. The research applie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s the major research method. The survey on its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ve solutions i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to school administration educators in 30 Tainan municipal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elementary schools. 621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518 copies were collected, 506 copies are valid finally. Data is statistically analyzed for frequency, percentag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in order to interpret demographics of survey respond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utcomes, the major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s: 1.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classes fostered by the program in Tainan is acceptable。 2. School educators in general have positive point of views toward the solutions of remedial instruction classes fostered by the program. 3. They who never execute on remedial instructions fee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serious than those who ever execute the program. 4. Aggressiveness at elementary schools is higher than it at municipal junior high in which existing more serious problems. Besides, small scale schools own higher aggressiveness with fewer problems than it at mid & large scale schools. 5. Among educators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 at different school districts exist various thoughts on solution of the program. 6. Five factors on remedial instructions:low enthusiasm of teachers、lack of actual individual difference class grouping、limitation of progress on higher grades、limited class hours and short of craft and activity courses etc., must be faced and solved. 7. The most acceptable ways of solution on remedial instructions are acceptable earning、more teachers、individual difference class grouping、research and 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 for remedial instructions and creating systematic diagnosis evaluation tools etc.
According above discussions, this study mad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on future policy creating: 1. The education authorities should envisage educators’ needs, offer solution and praise plans. Administration operation needs to focus on different school districts and various class grades by offering multi-methods promotion strategies. They should create systematic remedial instructions functions for receiving higher efficiency, and take elementary schools as the key target to implement remedial instructions. 2. The schools should reduce educators’ difference on realization of the program by communication reinforcement, organize individual difference class grouping significantly to implement remedial instructions effectively; and promote students’ learning desire by adding art, craft and activities courses. 3. The teachers should possess strategies and knowledge for remedial instructions to crea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mage and behavior.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之相關理論 7
第二節 補救教學理念及策略 18
第三節 攜手計畫課後扶助之政策執行 34
第四節 執行面臨問題及解決方法之探討 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2
第二節 研究假設 7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0
第五節 實施程序 89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9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1
第一節 現存問題之分析與討論 91
第二節 解決方法之分析與討論 94
第三節 背景變項在現存問題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97
第四節 背景變項在解決方法之差異分析與討論 107
第五節 開放性問題之分析討論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20
第二節 研究結論 122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26
參考文獻 137
壹、中文部分 137
貳、英文部分 142
附錄
附錄一 臺南市各國中小課業輔導社會資源一覽表143
附錄二 臺南市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學實施問題與解決方法之研究專家效度問卷 144
附錄三 專家審查彙整意見表151
附錄四 臺南市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學實施問題與解決方法之研究預試問卷158
附錄五 臺南市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救教學實施問題與解決方法之研究正式問卷 16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于國善(2004)。國小學童因素補救教學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家通(1998)。論教育機會的均等與公平—以概念分析為中心。教育政策論壇,1(2),118-131。
王潔真(2007)。國民小學攜手計畫之政策執行研究─以苗栗縣為例。逢甲大學
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錦如(2001)。童學習困難的診斷與輔導--運用動態評量模式。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王保進(2006)。中文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台北:心理。
台北市教育局(2006)。台北市95年度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計畫。台北:作者。
民意論壇(2008,3月2日)聯合報。週日版A11。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教改檔案EB12-中小學與學前教育組會議記錄(一)。台北: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理念與地方教育實務研討會會議紀錄。台北:作者。
朱慧君(2001)。國小閱讀補救教學方法之分析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武典(1983)。「低成就」輔導的原則。資優教育季刋,9,13。
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 定(1995)。公共行政論叢(全)。台北:天一圖書公司。
吳裕文(1998)。寒假補救教學實況追蹤。師說,116,28-31。
吳清山、林天祐(2002)。補償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2002(45),127。
吳明隆(2002)。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知城。
杜正治(1993)。補救教學的實施。刋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學習心理學的應用。台北,心理。
李伯佳(2000)。教育基本法對我國學校行政的影響一以公立國民小學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32,22-26。
吳季芬(2006)。英語童書教學在國小英語科補救教學之效能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浚淵(2005)。以知識結構為主的診斷測驗編製及其在補救教學分組之應用─以國數學領域五年級因數與倍數單元為例。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文達(1983)。教育機會公平性之研究。政大學報,48。
林寶山(1998)。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
林天祐(1997)。教育政策執行的變異現象研究。高雄:復文。
林水波(1999)。組織理論。台北:智勝文化。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3版)。台北:五南。
林敏華(1999)。國中生英語字彙記憶策略訓練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杰炘(2006)。以能力指標結構為基礎的電腦適性測驗編製及動畫補救教學之應用—以國小數學領域五年級能力指標幾何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進修暨推廣部數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洪麗雯(2006)。「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成效評估研究—以J校國語科為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洪儷瑜(2000)。以教師的觀點研究弱勢學生的困境與教育的因應-義務教育階段一般弱勢學生的補救教育方案之研究。刋於邱上真等(主編),補救教學理論與實務。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叢書。
洪儷瑜(1995)。學習障礙教育。台北,心理。
洪素敏(2004)。國小五年級學童分數迷思概念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數理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上真(2000)。普通班教師對於特殊需求學生之因應措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孟瑛如(2000)。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二版)。台北:五南。
秦夢群(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高正忠(2006)。高雄市、屏東縣國小教育優先區執行成效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勝義(1989)。臺灣地區高級中等教育機會均等問題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淇銘(2001,1月4日)。PQRST效率學習法。國語日報,4版。
教育部(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7a)。96年度第1次全國教育局局長會議-精緻國民教育發展方案。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7b)。教育部精緻國民教育方案。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7c)。教育部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2007 年1月28 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Web/EJE/index.php。
教育部(2007d)。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10-2國中小學生學習扶助-「攜手計畫 課後扶助」方案。台北:作者。
郭為藩(1986)。特殊教育名詞彙編。台北:心理。
郭為藩(1996)。推動教育優先區的目標與策略。教育資料文摘,37(4),3-13。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陳奎熹(1990)。教育社會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奎熹、高強華、張鐸嚴(主編)(1995)。教育社會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長春(1992)。加強補救教學的意義。中縣文教,13,17-18。
陳正昌(2002)。行為及社會科學統計學-統計軟體應用。台北:巨流。
陳映秀(2004)。國民中小學英語教師對英語學習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看法與實施現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碩士論文。
陳麗珠(2007)。論資源分配與教育機會均等之關係:以國民教育為例。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3(3),33-53。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1990)。國中英語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成效研究。教育學刊,16,163-191。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1999)。國中學習困難學生之補救教學方案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88-2614-H-017-011)。
張新仁、邱上真、李素慧(2000)。國中英語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教育學刊,16,63-191。
張新仁(2000)。補救教學面面觀。刋於邱上真等(主編),補救教學理論與實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叢書。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
張玉茹(1997)。台灣省各縣市國民中學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之研究。教育研究,5,249-259。
張煌熙(1995)。為平等而設計:美國補償教育方案之經驗與啟示。初等教育學刊,4,111-122。
張鈿富(1998)。台灣教育優先地區選擇之研究。暨大學報,2(1),273-295。
許志毅(2004)。國小數學領域電腦化適性診斷測驗及補救教學系統之內容開發及試-以「扇形」單元為例。臺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招池(2008,2月29日)。採大班教學課輔意願低。聯合報,民意論壇專欄。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儒傑(2000)。教育機會均等與社會正義。教師之友,41(3),13-19。
黃富順(1973)。影響國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因素。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佳凌(2005)。教育優先區計畫國民小學學習弱勢學生學習輔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涵鈺(2007)。國小高年級英語低成就學生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論文。
黃麗珠(2002)。法國義務教育演進及其課程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怡琄(2005)。國小六年級分數數線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班論文。
單小琳(2001)。上課天數多寡會提升學生的學業成就嗎?。教育資料與研究,40,1-9。
萬曉芳(2001)。我國教育優先區資源分配準則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蓋浙生主持,鄭淑玲紀錄整理(1997)。如何落實補救教學。師說,112,8-13。
蓋浙生(1993)。教育投資與經濟發展。載於中國教育學會、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主編),文化變遷與教育發展。臺灣嘉義: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
楊國賜(1996)。邁向現代化的教育建設。台北:台灣教育。
楊可耘(1997)補救教學-教育大補帖?!補救什麼?補救什麼?師說,112,20。
楊成中(1997)補救教學-教育大補帖?!老師說之一小心反效果。師說,112,14-19。
楊振昇(1999)。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現代教育論壇,4,82-84。
楊瑩(1998)。「教育優先改善地區方案」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5-2413-H260-001)。
楊瑩(1999)。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臺南市政府(2005)。臺南市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實施計畫。臺灣臺南:作者。
臺南市政府(2006)。臺南市國民中小九十五學年度提昇學生學習成就「育成專案」課後扶助實施計畫。臺灣臺南:作者。
臺南市政府(2007)。台南市辦理教育部96學年度攜手計畫課後扶助期中檢討會問題回饋單,未出版。臺灣臺南:作者。
臺南市政府(2008)。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台南市統計要覽(六十七期)。臺灣臺南:作者。
戴玉綺(1993)。臺灣地區各縣市教育機會公平性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蔡文標(1998)。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相關因素。教師之友,39(3),17-21。
蔡祈賢(1994)。平等思想與我國教育機會均等政策。台北:五南。
蔡瑞明、莊致嘉(2004,11月)。台灣分流教育的階層化機制:高中職學生的教育期望分析。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教育階層化與家庭」小型研討會。
盧富美(1976)。國小低成就兒童家庭背景之分析研究。嘉義師專學報,7,206-233。
謝文全(1998)。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
賴光祺(2008,3月2日)。真誠關懷,課輔不是『政績』。聯合報,民意論壇專欄。
羅時桓(2007)。攜手計畫課後扶助在學校實施現況之研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摘要,096NHCT5204002。
羅慕謙(譯)(2008)。Stella Cotrell著。做個超級好老師:善用教學技巧與環境幫助學生學習(Teaching study skill and supporting learning)。台北:寂天文化。

貳、英文部分
Abbott, S. P., & Berninger, V. W. (1999). It’s never too late to remediate:Teaching word recognition to students with reading disabilities in grades 4-7. Annals of Dyslexia, 49, 223-50.
Huang, S. C., & Tsai, R. R. (2003). A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 English proficiency learners’ belief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482579)
Gronlund, N. E.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 (4thed.), N.Y.: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Jones, H. (1995). Ninth grade repeaters-Why they did better in summer school.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1646)
McDill, E. L., & Natriello, G.(1998).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itle compensatory education programⅠ:1965-1977.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tudent placed at risk, 3(4), 317-335.
Otto, W., McMenemy, R. A., & Smith, R. J. (1973). Corrective and remedial teach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Raftery, A. E., & Hout, Michael (1993). Maximally maintained inequality: expansion, reform and opportunity in Irish education, 1921-75.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6, 41-62.
Thurman, S. K., & Widerstrom, A, H. (1990).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 developmental and ecological approach. Baltimore: Paul H. Brooles Publishing Co.
Vinovskis, M. A. (1999). Do federal compensatory education programs really work? A brief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itleⅠand head start. Americ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07-202.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84.7.25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84.7.25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