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9101-17531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9101-175310
論文名稱
Title
企業網站首頁之公共關係目標公眾、企業形象與功能分析研究----以國內前五百大企業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8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1-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1-08-29
關鍵字
Keywords
網站互動溝通功能、企業形象、企業網站、公共關係目標公眾、公共關係、網際網路
Corporate PR, Internet, Functions of web site, Front Page, WWW, Public Relations, Corporate Web Sit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2 次,被下載 691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919 times.
中文摘要
網際網路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對於公共關係人員來說,網際網路是另一個與公眾溝通的媒介,也是企業與公眾互動機制的革命性發展,公共關係作為組織溝通管理的重要角色,網際網路的應用遂成為公共關係另一塊可以大展身手的園地。本研究以天下雜誌2000年所評鑑之國內前五百大企業尋找其企業網站,再以內容分析法針對企業網站首頁進行分析,藉以了解企業網站首頁目前呈現的內容為何,並比較不同產業間的差異。

本研究類目主要參考Esrock與Leichty (1998,2000)、Ghose與Dou(1998)及Baecker與Small(1990)等國外相關研究,以及其他國內相關研究,再加上筆者本身的興趣與對企業網站的觀察,選擇分別從企業公共關係中的「企業公共關係目標公眾」、「企業形象」以及企業網站首頁所提供之「功能」為分析面向,對於國內前五百大企業網站首頁進行搜尋與分析。

本研究研究發現,產業別間在「公共關係公眾目標」、「企業形象」、「功能」三項分析中確有差異。金融業除了在「投資人/股東」(Investor index)指標中並未較其他產業優異,其他指標表現均明顯優於製造業及服務業,顯示金融業企業網站首頁相較於其他兩個產業的網站首頁,普遍兼顧各種企業公共關係目標公眾,對於企業形象塑造也會善用企業社會責任呈現來表現,且在網站首頁功能性設置方面較能夠呈現較多種溝通互動與協助瀏覽的功能。

相較於金融業表網站首頁的表現優異,服務業可能因為其中行業別包羅萬象,性質迥異,因此應用企業網站的程度也良莠不齊,造成整體表現不如其他產業。而製造業因為主要消費對象不是一般大眾,且主要生產之物品多為工業用品,有環境污染之虞,因此較強調投資者關係與環境保護議題。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問題……………………………………………………..4
第二章 文獻探討…………………………………………………………………8
  第一節 公共關係概說………………………………………………………..8
  第二節 企業公共關係的目標公眾…………………………………………17
  第三節 企業形象與企業社會責任…………………………………………23
第四節 企業網站首頁呈現的功能特色……………………………………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36
  第一節 研究設計……………………………………………………………36
  第二節 內容分析法…………………………………………………………40
第三節 類目建構……………………………………………………………41
第四節 統計分析方法………………………………………………………47
第四章 資料分析………………………………………………………………..48
  第一節 前五百大企業設置企業網站現況分析……………………………48
  第二節 企業網站首頁呈現內容現況分析…………………………………50
  第三節 企業網站首頁呈現內容與與產業別交叉分析……………………59
  第四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One-Way ANOVA分析)………………….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2
  第一節 研究結論……………………………………………………………82
  第二節 研究貢獻 …………………………………………………………..89
  第三節 研究限制……………………………………………………………90
第四節 研究建議……………………………………………………………91
參考文獻…………………………………………………………………………..93
附錄一:編碼須知………………………………………………………………..102
附錄二附錄二:前五百大企業明細表…………………………………………………...113



圖 表 目 次

圖2-1公共關係媒介及方法…………………………………………………. 10
表2-1公共關係運作的四個模式……………………………………………. 12
表2-2相關社區定義彙整表…………………………………………………. 21
表3-1前五百大企業產業及行業別分類……………………………………. 38
表4-1前五百大企業設置網站概況…………………………………………. 48
表4-2投資人/股東(Investor index)次數分配表…………………………… 51
表4-3顧客(Customer index)次數分配表…………………………………… 51
表4-4媒體(Press index)次數分配表……………………………………… 52
表4-5內部公眾(Internal audience index)次數分配表……………………… 53
表4-6社區民眾(Community index)次數分配表………………………… 54
表4-7其他目標公眾次數分配表……………………………………………. 54
表4-8企業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index)次數分配表……………. 55
表4-9功能特色(function index)次數分配表………………………………. 57
表4-10 沒有顯著差異之類目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60
表4-11 投資人/股東(Investor index)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65
表4-12 顧客(Customer index)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66
表4-13 媒體(Press index)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67
表4-14 內部公眾(Internal audience index)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68
表4-15 企業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index)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68
表4-16 功能特色(Function index)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69
表4-17 八項指標(indexes)敘述統計資料……………………………….. 74
表4-18 八項指標(indexes)與產業別交叉分析………………………….. 75
表4-19 八項指標(indexes)Scheffe檢定表………………………………. 76
表4-20 公共關係目標公眾、企業形象、功能敘述統計資料……………… 78
表4-21公共關係目標公眾、企業形象、功能與產業別交叉析……………… 78
表4-22 公共關係目標公眾、企業形象、功能Scheffe檢定表……………… 8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二千大企業總表>(2000年5月25日),《天下雜誌2000大特刊》,[Online],
Available: http://www.cw.com.tw。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二版,台北:幼獅。

王仲儀(1998),<網際網路線上出版業之經營策略分析---以電子報產業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王明傑(1999),<台北市社區參與實質環境營造機制之研究>,《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p.17。

朱志明(1999),<動態圖像應用在網頁介面設計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李如菁(1993),<電腦人機介面上圖像語意之研究>,《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紹盛(1997),<WWW之首頁資訊呈現分析----以服務業為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璞良譯,Matt Haig著(2001),《數位公關----成本少效率高的網路PR實務》,初版,台北:商智文化。

宋念謙(1997),<都市居民社區意識與景觀管理維護態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黎明住宅社區為例>,東海大學景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p.9-13。

宋志文(1998),<台灣領導企業形象研究>,《台灣科技大學管理技術研究所企業管理學程碩士學位論文》。

吳宜蓁(1998),《議題管理:企業公關的新興課題》,台北:正中。

吳世家(2000),<淺談二十世紀公關人物>,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公共關係課程研討會。

吳明隆編著(2000),《SPSS統計應用實務》,初版,台北:松岡。

呂振誼(2000),<我國2000大企業網際網路應用調查結果出爐>,[Online],Available: http://www.find.org.tw

呂宜霖(2001),<金融業網站建構經驗談----中國信託、華信銀行以及怡富投信對網站的經營運用 >,《廣告雜誌電子報》,[Online],Available: http://www.epaper.com.tw

沈嘉信(2000),<製造業大地震,辛科技、新競爭、新優勢>,《天下雜誌》,特刊28期,p.124-129。

林福珍(1995),<企業形象、社會責任對股東報酬的影響>,《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1。

林俊役(1998),<WWW使用者網路購物因素之研究>,《國立政大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佩儀(2000),<網站設計與使用者滿意度之關聯---以網路使用者與購物經驗進行群集之研究>,《政治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周育全(2000),<企業網站互動性功能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胡中華(1995),<企業公共關係運作架構之研究>,《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懿妍(1999),<企業社會責任調查,付出愛心 回收利潤>,《天下雜誌》,第212期,pp120-134.。

高希鈞(1985),<企業形象...良性循環的原動力>,《天下雜誌》,7月,p.93。

高華雄(1994),<我國服務業行銷文化與行銷策略關係之研究>,《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p.10-11。

柴松林(1999),<企業的社會責任>,《彰銀資料》,第48期第4卷,pp.1-4。

許菁菁(2000)<模擬社會責任投資組合績效之探討>,《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翁同望、黃俊英、劉水深等(1988),<企業正當性之實證研究----社會責任的觀點>,《管理評論》,p.154。

孫秀蕙(1997),<網際網路與公共關係:理論與實務運用模式的思考>,《廣告學研究》,第九期,pp.159-181。

孫秀蕙(1997),《公共關係理論、策略與研究實例》,初版,台北:正中。

孫秀蕙(2000),<網路時代的企業公關----格魯尼模式的理論性重構>,《廣告學研究》,第十五集,pp.1-24。

孫嘉玲(2000),<台灣產業結構變遷的衡量與生產力的關係>,《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12。

高筱綺(1999),〈個人溝通風格、對網路空間的認知及其個人網頁自我呈現之研究----以交通大學學生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永華(1991),<企業公益形象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1。

陳為華(1995),<企業社會責任的本質>,《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9。

陳德明(1996),<Internet----新溝通工具>,《公關雜誌》,第13期,pp.18-19。

陳怡成(1998),<全球資訊網之企業網站首頁設計研究----以汽車及電子資訊廠商為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設計學程碩士論文》。

陳靜婷(1999),<企業之社會責任管理模式----一個自由而有功能的生命系統>,《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4。

郭良文(1998),<網路公關與整合行銷傳播新趨勢>,《公關雜誌》,第24期,pp.32-33。

郭崑謨(1994),<從策略面與執行面探討企業公共關係與企業形象>,《台北銀行月刊》,第25卷,第1期,pp.7-26。

黃尹洲(1989),<企業公共事務策略之實證研究----由企業形象的觀點>,《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娟(1996),<企業公共關係歸畫程序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p.9-11。

黃深勳等著(1997),《企業公共關係》,初版,台北縣:空大。

黃懿慧(1999),<西方公共關係理論學派之探討---90年代理論典範的競爭與辯論>,《廣告學研究》,第十二期,pp.1-37。

黃建洲(1996),<台灣與美國企業廣告內容比較分析>,《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pp.30-39。

黃學碩(1997),<網際網路公共傳播內容的分析----以交大BBS站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泰民(1992),<「企業社會責任態度」及「企業從事社會責任活動意願」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10。

張紹勳、林秀娟編著(1995),《SPSS For Windows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三版,台北:松岡。

張在山(1994),《公共關係學》,初版,台北:五南。

張岳山(1998),<台灣報紙處理公關稿件之守門行為研究>,《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凱鈞(2000),<企業公關與行銷公關運作模式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文亭(2000),<撒一好網捕大魚—談企業網站設計>,《設計》,第九十一期,pp.30-32。

楊孝 榮(1993),《內容分析: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東華。

楊淑娟(2000),<無疆界競爭世紀來臨>,《天下雜誌》,特刊第28期,pp.40-45。

趙基宏(1992),<企業公共關係運作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惠文(1991),<企業贊助公益活動與企業形象之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香菊、林朝賢(1995),<全球資訊網(WWW)企業應用現狀分析>,《資訊經理人》,pp.8-20。

蔡瑞珠(1999),<電子報閱聽人回饋之分析---以 PC Home Online 電腦報留言版為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家寰,<公共關係與企業運作>,《工商時報》,1990年7月4日。

韓慈穎(2000),<台北市政府推展市民公共關係之研究(1994-1998年)>,《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羅文輝(1991),《精確新聞報導》,台北:正中。

羅珮玟(2000),<台灣網際網路多媒體產業公共關係型態之探討>,《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碩士論文》。

《戰略生產力雜誌》(1991年11月),<企業形象----敲開永續經營的大門>, pp.84-92。

《天下雜誌》,第233期,<有責任,才有競爭力>。

英文部分

Baecker, R. & Small, I. (1990). Animation at the Interface. The Art of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Design, pp.251-267.

Bell, D. (1973).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 Basic Books.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New York: Free Press.

Berneys, E. L. (1952). Public Relation. Norman. Okla: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Bobbitt, R. (1995). An Internet Primer for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fall 1995, pp.27-32.

Cooley, T. (1999).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Public Relations on the Web.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summer 1999, pp.41-42.

Coombs, W.T. (1998). The Internet as Potential Equalizer: New Leverage for Confronting Social Irresponsibility. Public Relations Reviews, 24(3), pp.289-303.

Dern, D.(1997). Using the Internet as a PR tool. Communication News, Jun1997, Vol.34 Issue6, pp.28.

Esrock, S.L. & Leichty, G.B. (1998).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Web Pages: Self-Presentation or Agenda-Setting? Public Relations Reviews, 24(3), pp.305-319.

Esrock, S.L. & Leichty, G.B. (2000). Organization of Corporate Web Pages: Publics and Function. Public Relations Reviews, 26(3), pp.327-344.

FitzGerald, S.S. & Spagnolia, N. (1999). Four Predictions for PR Practitioners in the New Millennium.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fall 1999, pp.12-14.

Ghose, S. & Dou, W.(1998). Interactive Function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Appeal of Internet Presence Site.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Mar/Apr1998, Vol.38 Issue 2, pp.29-43.
Gibson, D.C. (2000). The Cyber-Revolution in Product Recall Public Relations.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summer 2000, pp.24-26.

Glenn, W.C.(1974). Consumer Behavior: Theory and Practice. Richard D. Irwin Inc.

Grunig, J.E. & Hunt, T. (1984). Managing Public Relations. CBS College Publishing.

Grunig, J.E. & White, J. (1992). The Effect of Worldviews on Public Relations Theory and Practice. Excellence in Public Relations and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pp.31-64.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Heath, R.L. (1998).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n Issue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24(3), pp.273-288.

Hendrix, J.A. (1998). Public relations cases. (4th ed.).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Hill, L.N. & White, C. (2000). Public Relations Practitioners’ Perception of the World Wide Web as a Communications Tool. Public Relations Reviews, 26(1), pp.31-51.

Hoffman, D.L. & Novak, T. P. (1996). Marketing in Hypermedia Computer- Mediated Environments: Conceptual Found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60, pp.50-68.

Holsti, O. 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Karlberg, M. (1996) Remembering the Public in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Form Theoretical to Operational Symmetry.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8(4), pp. 263-278.

Kent, M.L. & Taylor, M. (1998). Building Dialogic Relationships Through the World Wide Web. Public Relations Reviews, 24(3), pp.321-334.

Kent, M.L. (1998-99). Does Your Web Site Attract or Repel Customers? Three Tests of Web Site Effectiveness.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winter 1998-99, pp.31-33.

Krippendorff, K. (1980). Theories and Analytical Constructs: Introduction. in G. Gerbner et al. (eds.) The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 Cont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eichty, G. & Springston, J. (1993). Reconsidering Public Relations Models. Public Relations Review,19(4), pp.327-339. JAI Press Inc.

Marken, G.A.(1998). The Internet and the Web: The two-way public relations highway.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Spring 1998, pp.31-33.

Petit, T.A.(1967).The Moral Crisis in Management. N.Y.: McGraw-Hill.

White, C. & Raman, N. (Winter 1999). The World Wide Web as a Public Relations Medium: The Use of Research,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in Web Site Development. Public Relations Reviews, 25(4), pp.405-419.

Wilcox, D.L., Ault, P.H., Agee, W.K. & Cameron, G.T. (1999). Public Relations: strategies and tactics (6th ed.).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 Inc.

Wonlisky, H. & Wonlisky, J. (September/October 1997). Form Print to the Web with Roger Black. Digital Chicago.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digitalchgo.com>

Woodward, W.D. (2000). Transactional Philosophy as a basis for Dialogue in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of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12(3), pp.255-27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