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29112-00163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29112-001633
論文名稱
Title
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體制、認知及條件分析-以海軍某部隊官兵為例
Military 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 Across the Strait, constitution, cognitive and condition of the analysis-Take a military personnel in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7-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8-29
關鍵字
Keywords
兩岸關係、軍事互信、美台關係、跨域分析、PAM架構
Military mutual Confidence Measures, Cross-Strait relations, US-Taiwan relationship, Cross-disciplinary Analysis, PAM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3 次,被下載 61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13 times.
中文摘要
摘 要
兩岸的關係是不同於一般國際關係的,台海兩岸自1949年分離分治後,迄今以逾半個世紀,伴隨著時局發展產生不斷變化;而海峽兩岸人民卻因長久的隔離及國家政策,而使得兩岸人民互有誤解,而如何才能解決此困境,應該建立兩岸的溝通平台,使兩岸意見能有所溝通與融合,讓兩岸人民彼此有詳實的了解,避免無謂的誤解造成溝通的阻礙。然軍事互信機制的建立是避免兩岸軍事衝突的肇生,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及兩岸的發展關係中穩定與和平發展中一個重要架構;進而未來達成和平協議。
本研究將檢視海軍官兵對兩岸建構軍事合作之立場與態度的分析及探討形成建構軍事合作的動力因素、以及如何建構符合兩岸期待的軍事合作機制。本研究將以PAM 理論架構為基礎,研究海軍某部隊官兵「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的認知分析,及以跨域分析方法的事實判斷、價值判斷及人際判斷作為實證研究工具,調查海軍某部隊官兵對「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體制、認知與條件之分析的認知程度。
本研究發現,在認為如「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國軍應有的因應作為方面,認為仍需保持應有之戰備能量,「於兩岸建立軍事互信後,國軍應有的作為仍應保持一貫之作為,為戰而訓,持續加強戰訓本務不可鬆懈的一日」。針對海軍某部隊官方所做價值判斷,與專家學著所表示都是相同的,專家學者在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國軍應有的作為,建議國軍仍需保持一定之戰備整備狀況,不可因假想敵的改變或與中國大陸簽訂「軍事互信機制」後就可改變軍事戰備狀況,因為保有一定武力是可提高與中國大陸談判空間,另一方面也維護台海主權不被其他國家侵犯。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壹、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軍事衝突關係 1
貳、兩岸分立之歷史認知 4
參、美國與中國大陸、台灣的三角關係 4
參、中共官方對台政策與立場 7
肆、台灣之兩岸政策 9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第一節 信心建立措施 16
第二節 其他國家信心互信案例探討 17
第三節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的認知 19
第四節 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 23
壹、從PAM角度探討軍事互信機制 23
第五節 社會發展矩陣 31
第六節 跨域分析 33
壹、何謂跨域分析 34
貳、如何進行跨域 34
參、跨域的養成:專業與領域的分與合 37
肆、跨域分析的10 個操作步驟 38
第七節 互動管理 41
第八節 兩岸政治交流與政策定位 46
壹、兩岸經濟發展 47
貳、政治政策關係發展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54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4
壹、跨域分析的10 個操作步驟 54
貳、互動管理 59
第二節 研究流程 63
第三節 研究架構 63
第四節 研究對象 64
壹、學者專家 64
貳、退役軍事人員 64
參、海軍某部隊軍官兵 64
第五節 訪談架構 65
壹、訪談大綱 65
貳、訪談對象 67
參、訪談程序 67
第四章 訪談與實證研究結果分析 69
第一節 事實判斷分析 69
壹、專家受訪資料整理 69
第二節 價值判斷分析 74
第三節 人際判斷分析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結論 77
壹、事實判斷(專家建議與看法) 77
貳、價值判斷(海軍某部隊官兵的認知衝突) 78
第二節 建議 79
壹、國防事務整備方面 79
貳、政府應加強讓民眾瞭解與認同「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政策說明 79
參、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建立模式 80
第三節 研究限制 80
壹、研究問題尚未具體化,無法提供實證 80
貳、研究人員為國軍現役部隊官兵 80
參考文獻 82
附錄一:學者專家訪談大綱 86
附錄二:學者專家訪談逐字稿 8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書籍
汪明生(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台北市:五南。
汪明生(2011)。互動管理與公民治理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市:智勝。
吳建德、王海良、朱顯龍、王瑋琦、夏立平、張蜀誠(2012)。高雄市:兩岸關係新論。麗水文化事業。
凌志軍、馬立誠(1998)。「交鋒—當代中國三次思想解放實錄」。台北市:天下文化。
唐浩明(2002)。「曾國藩」。台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期刊雜誌
天下雜誌(2009)。二○一○國情調查貧富差距、依賴大陸國人最焦慮。437期,2009年12月16日,頁57-63。
王安國(2009)。兩岸信心建立措施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3 期,2009年7月頁115-145。
王崑義(2009)。兩岸和平協議:理論、問題與思考。全球政治評論第26 期,2009年4月,頁45-92。
初國華(2011)。台海兩岸九二共識之研究。育達科大學報第26 期, 2011 年3月,頁181-198。
李樑堅(2011)。兩岸經濟發展面對ECFA 簽訂後之影響分析,華人經濟研究第九卷第1期,2011年3 月,頁51-61。
宋學文、陳亮智(2011)。美國對台灣民主發展之影響:一個「霸權穩定論」演化的分析觀點。東吳政治學報第29卷第3期,2011年10月8日,頁1-51。
李毓峰(2011)。中共推動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之評析。全球政治評論第34期,2011年4月,頁71-95 。
宋鎮照(2009)。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思維與新策略:從經貿整合到政治趨和。全球政治評論第28期,2009年10月,頁 63-93。
初國華(2008)。全球化與兩岸關係新願景。中國大陸研究第51卷第4期,2008年12月,頁89-109。
宋興洲(2004)。兩岸關係的突破:從風險、信任到和解。全球政治評論第6期,2004 年4 月,頁35-73。
邵宗海(2003)。從兩岸關係的變遷探討兩岸關係的定位(上)遠景基金會季刊第4卷第4期,2003 年10 月, 頁1-36。
周秋隆、張歆甜、洪慧芳(2010)。台灣如何融入區域海上安全。海軍學術月刊第44卷第5期,2010年10月1日,頁4-23。
林文隆(2011)。本軍制海思維研析。海軍學術月刊第45卷第1期,211年2月1日,頁33-38。
陳龍騰(2005)。美、中、台三邊互動與兩岸關係。正修通識教育學報第2 期,2005年6月,頁161-179 。
陳偉寬(2008)。海峽兩岸軍事互信作為之我見。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2卷第4期,2008年 8月1日,頁8。
許志嘉(2004)。中共對台軍事孤立策略與效果。東亞研究EAST ASIA STUDIES 第35卷第2期,2004年7月,頁71-100。
張昌吉、初國華(2009)。美國的兩岸政策是否改變:從馬英九新政府的觀察指標。東亞論壇季刊第465期,2009年9月,頁79-91。
楊永明、唐欣偉(1999)。信心建立措施與亞太安全。問題與研究第38卷第6期,1999年6月。頁2-10。
劉啟文(2009)。海峽兩岸軍事互信作為之我見。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3卷第4期,2009年8月1日,頁24。
戴肇洋(2010)。從兩岸簽署ECFA立場論後續待解決之問題。台灣銀行「台灣經濟金融月刊」第46 卷第9期,2010 年9月20 日。
蕭萬長(2010)。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16期。2010年2月,頁10。
蘇進強(2004)。台海安全的新思維(上)。新世紀智庫論壇第26期,2004 年6月30日,頁7 。
David Lai,譯者黃引珊(2010)。中共對海洋的企圖。國防譯粹第37卷第1 期,2010年7月,頁4-5。
David Lai,譯者黃國賢(2012)。美中(共)權力轉換。國防譯粹第39 卷第4期,2012年4月,頁83-87。
三、研究報告
余克禮(2009)。關於促進兩岸政治關係發展的看法與建議,(兩岸一甲子學術研討會論文)。海峽評論第228期。
汪明生(2012)。兩岸地區合作發展化解社會層面沉苛癥結。
汪明生(2012)。以社會體制建構與連結、化解兩岸社會層面關鍵癥結。
汪明生(2009)。南台灣與海西區合作發展創造兩岸互信和諧新契機。
汪明生(2006)。由南台灣觀點開創兩岸交流及地方合作新契機。
汪明生(2008)。學者赴大陸講學心得報告。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中華發展基
金會。
林國炯(2010)。海峽兩岸一甲子風雲質變論統一。海峽評論第229期。
林祖嘉、譚瑾瑜(2012)。中國大陸經濟軟著陸與台灣經濟因應之道。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陳華昇(2008)。從大歷史的視野看中共建政與兩岸分立六十年。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防部(2009)。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
國防部(2011)。中華民國100年國防報告書。
張孟湧(2010)。兩岸關係特性分析之研究。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曾復生(2012)。大陸反介入戰略與美國應對部署。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楊家彥(2009)。中資來台的影響與對策思維。財團法人台灣智庫。
四、碩博士論文
李淑聰(2008)。PAM之跨域分析-兩岸直航對澎湖政府面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振宇(2009)。「PAM之跨域分析—澎湖與大陸「海西區」區域合作下民眾需求與政府政策整合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相吉(2010)。建構台灣大學生「國防觀與兩岸觀」之認知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以祥(2009)。高雄縣市產業園區永續發展策略與決策之跨域分析—PAM 架構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柯世興(2010)。南部各級政府事務官「兩岸觀」養成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麗娟撰(2008)。PAM之操作步驟與跨域分析∼以非營利組織促進高雄區域發展與兩岸開放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丁齊(2011)。澎湖縣鄉村派出所組合警力聯合服勤之跨域分析。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報章
辛翠玲。宮廷人士放下優越偏見找回南台灣(2011年1月20日)。聯合報。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