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831100-11355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831100-113555
論文名稱
Title
從企業評價觀點探討金融機構合併之個案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9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0-07-2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0-08-31
關鍵字
Keywords
EBO、金融機構合併、企業評價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7 次,被下載 11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16 times.
中文摘要
國內銀行業在過度競爭的情況下,本業實在難有太大幅度的成長空間,而我國計劃加入WTO,面對來自國外的大型並具專業性的金融財團,國內銀行業處境著實堪虞,除了國內金融機構規模過小之外,由於種種法令的限制,使得國內金融業無法開拓多元的服務項目,來與國外同時含括銀行、證券、保險等多項業務之綜合銀行相抗衡。

近來基層金融機構的問題漸漸浮上抬面,財政部為顧及存款人權益和穩定國內金融,大都以概括承受的方式處理,證券業者也如火如荼地進行合併,民國89年初,國內證券業龍頭--元大證券與京華證券兩家合併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證券商,接著寶來、富邦等大型券商亦相繼宣布合併其他券商,但國內銀行合併始終止於只聞樓梯響的階段,財政部為提高金融業合併的意願及適當的法源依據,已擬定「金融機構合併草案」送交立法院審查中,並為帶動國內金融業合併風潮,於民國88年底宣布台銀、土銀和中信局等三家國家行局合併 ,接著中信銀宣布購併美國中信銀行,在在顯示國內金融服務業為因應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潮流,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開放市場競爭的迫切需要,將持續進行同業間的合併。
基於上述理由,金融合併是未來必然的趨勢,但國內的購併案與國外不同,國外購併由來已久,且多已相當純熟,大都有整體性的政策考量,而國內的合併案大都是解決問題銀行才合併(例如基層金融機構的概括承受),或為求「大」而合併,其事前的規劃不夠縝密,沒有經過專業團隊的仔細評估,往往是雙方老闆坐下來談談,價錢談攏了就一切定案,因此其購併案最後結果常常是失敗的,這也是引發本研究的主要因素之一。

購併主要是為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其中購併價格也是購併案成敗的最主要關鍵,購併金額動輒數億或數佰億以上,而且須一次支付,若支付價格過高,將為購併案的失敗留下伏筆,譬如,泛亞銀行購併高雄十信即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那到底應如何衡量公司的真實價值,長久以來一直是主併公司、目標公司,甚至投資人、債權人等關心的焦點,如果能夠評估出目標公司的真實價值,對投資人而言,就可以找出被高估或低估的股票,將有助於選股進而套利;對主併公司(或目標公司)而言,就可以更合理的價位取得(或出售)目標公司。

正確評估購併價格既然如此重要,因此應該慎重選擇購併價格的評估方法,購併價格的評估方法有許多種,各種方法的計價方式都有其著重的主要部分,和其可能面對的風險。一般較常用的評價方法有三種:(1)資產基礎評值法(2)市場比較法(3)現金流量折現法,前二種方法的著重的部分在於過去的營運狀況、淨值及股票市場價格等因素,第三種方法不僅考量未來的景氣循環和營運風險,且重視目標公司未來的獲利能力及現金流量,其理論基礎應該較符合購併的目的,在美、日等先進國家,也常引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評估目標公司,但因為其貼現率不易確定,編制技術過於複雜且專業,更重要的是外人在資訊不足的情況下,現金流量折現法中各科目流量的預估有相當的困難性,而發生各說各話的現象,因此本研究不採用該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重點放在EBO(Edwards-Bell-Ohlson)評價模式的探討,其模型介紹請參閱第四章,並進一步將評價結果與目標公司的市價作檢定,EBO評價模式的主要優點係比現金流量折現法更為簡化,可是它與現金流量折現法的理論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冀望本研究結果能提供主併公司、投資人及債權人對目標公司的真實價值有另一角度的思考。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方向…………………………………………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購併理論與文獻探討
第一節 收購與合併之區別………………………………….. …..6
第二節 購併的動機與型態……………………………………… 7
第三節 購併對象之選擇………………………………………… 9
第四節 購併之稅務規劃…………………………………………10

第三章 國內金融機構營運與購併改制概況
第一節 現在金融業營運概況……………………………………12
第二節 國內金融機構購併改制概況……………………………15
第三節 文獻探討…………………………………………………24.

第四章 目標公司價值之估算模式
第一節 資產基礎評值法………………………………………….31
第二節 市場比較法……………………………………………….34
第三節 現金流量折現法………………………………………….36
第四節 EBO(Edward-Bell-Ohlson)評價法……………………38

第五章 銀行購併評價之個案研究
第一節 合併個案之選擇………………………………………….43
第二節 樣本銀行之簡介………………………………………….45
第三節 價值評估………………………………………………….49
第四節 EBO評估價值與股價之檢定……………………………52
第五節 換股比率之計算………………………………………….5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58
第二節 研究限制………………………………………………….59
第三節 建議……………………………………………………….60

參考文獻………………………………………………………………..8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郭照榮,「金融機構合併之考慮因素及其對象之選擇」,金融財務89年1月,p1-p11。
郭亦伶,「銀行購併,誰吃誰?」,商業周刊1999年12月27日,p84-p89。
盧正昕,「銀行業購併的實務與趨勢」,華信金融季刊87年9月,p85-p103。
劉承愚,「金融機構合併之法律問題」,金融財務89年1月,p31-p41。
李天梅,「銀行業的購併戰,尋找利基達到加乘效果」,卓越雜誌1999年7月,p68-p72。
金成隆、楊昌田、林憶樺,「如何以EBO評價模式衡量股票的真正價值」,會計研究月刊89年4月,p133-p139。
林繼恆,「處理經營失敗銀行相關法令及對策之檢討」,基層金融86年1月,p15-p29。
蘇財源,「對問題農(漁)會處理模式之探討」,基層金融86年1月,p31-p42。
林碉力、車鵬程,「我國基層金融機構合併相關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84年3月,p85-p102。
高惠貞,「國內主要金融機構購併改制概況」,台灣經濟金融月刊89年4月,p1-p14。
李沃牆、莊雅鳳,「從企業評價觀點探討三商銀合併」,台灣經濟金融月刊88年11月,p41-p57。
產經專題,「金融機構合併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為例」,產業經濟82年10月,p1-p18。
陳碩強,「購併價值的決定模式」,企業管理79年12月,p44-p46。
吳青松,「國際購併對象之選擇與策略性評價」,會計研究月刊79年12月,p82-p87。
方燕玲,「證券合併之財務評估及規劃問題」,證券市場發展季刊81年7月,p2-p9。
李逸敏,「營業稅調降金融股受益」,卓越雜誌1999年7月,p99-p102。
陳雅慧,「銀行業淘汰賽—新舊贏家廝殺大未來」,天下雜誌1999年5月31日,p278-p282。
楊寧平,「台銀、華銀優質合併」,卓越雜誌1999年7月,p74-p78。
吳開霖,「從策略面看成功的企業併購」,會計研究月刊89年4月,p29-p33。
吳顯宗,「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制度之研究」,財稅研究86年7月,p186-p200。
李燈場、王銘仁,「證券商合併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81年7月,p10-p39。
籃秀璋,「信用合作社合併程序及辦法之評析」,企銀季刊88年1月,p11-p27。
將憲國,「台灣廣域農業合併之探討—從日本廣域農協合併的經驗論起」,農業金融論叢89年1月,p43-p73。
吳榮杰、周百隆,「農漁會信用部組織與管理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89年1月,p1-p42。
袁華清,「淺談三商銀合併案」,華銀月刊88年6月30日,p27-p31。
黃壽佐,「證券商併購實證研討」,證券市場發展季刊81年7月,p46-p53。
李素蘭,「企業購併歷史回顧及購併動機之探討(上)」,主計月報83年7月,p45。
李素蘭,「企業購併歷史回顧及購併動機之探討(上)」,主計月報83年8月,p38。
黃秀鳳,「漫談企業之購併」,石油通訊技術79年12月,p47-p51。

李育仁,「證券商合併之個案研究:統一證券公司」,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民國87年6月。
郭振榮,「證券商購併與自設分公司績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民國88年6月。

王泰允,企業購併實用,民國80年,遠流出版社。
洪清和,高級會計學(上),民國88年2月三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洪清和,高級會計學(下),民國88年2月三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民國86年8月六版,宜增文具印刷。
財訊89年萬用手冊,民國89年4月,財訊理財顧問(股)。
股市總覽-89年度(春),民國89年1月,財訊理財顧問(股)。
股市總覽-89年度(夏),民國89年5月,財訊理財顧問(股)。




















二、英文部分
Fletham, G., and J. Ohlson. 1995. 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Spring):689-731.

Ohlson, J. 1995.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 (Spring):661-687

James A. Ohlson. 1999.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a Stewardship Setting with Moral Hazard.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Fall):525-540

Richard Frankel, Charles M.C. Lee 1998. Accounting valuation, market expectation, and cross-sectional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5. 283-319

S. Michael Giliberto and Nikhil P. Variya. 「Purchase prices and bidder competition in FDIC purchase and assumption transactions.」 Bank Mergers:Current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Kluwer Academlc Publishers., Boston/Dordrecht/London(1996)p157-179

Robert J. Rogowski and Donald G. Simonson. 「Bank merger pricing ‘premiums and interstate bidding」Bank Mergers:Current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Kluwer Academlc Publishers., Boston/Dordrecht/London(1996)p87-104

Kermit D. Larson and Nicholas J. Gonedes. Business combinations:An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The Accounting Review(1969.10):p720-728

Robert L. Conn and James F. Nieise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arson-Gonedes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7.6):p749-759

R. Hansen., A theory for the choice of exchange of medium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1987)vol.60 no.11:p75-95


















一、中文部分:
郭照榮,「金融機構合併之考慮因素及其對象之選擇」,金融財務89年1月,p1-p11。
郭亦伶,「銀行購併,誰吃誰?」,商業周刊1999年12月27日,p84-p89。
盧正昕,「銀行業購併的實務與趨勢」,華信金融季刊87年9月,p85-p103。
劉承愚,「金融機構合併之法律問題」,金融財務89年1月,p31-p41。
李天梅,「銀行業的購併戰,尋找利基達到加乘效果」,卓越雜誌1999年7月,p68-p72。
金成隆、楊昌田、林憶樺,「如何以EBO評價模式衡量股票的真正價值」,會計研究月刊89年4月,p133-p139。
林繼恆,「處理經營失敗銀行相關法令及對策之檢討」,基層金融86年1月,p15-p29。
蘇財源,「對問題農(漁)會處理模式之探討」,基層金融86年1月,p31-p42。
林碉力、車鵬程,「我國基層金融機構合併相關問題之探討」,基層金融84年3月,p85-p102。
高惠貞,「國內主要金融機構購併改制概況」,台灣經濟金融月刊89年4月,p1-p14。
李沃牆、莊雅鳳,「從企業評價觀點探討三商銀合併」,台灣經濟金融月刊88年11月,p41-p57。
產經專題,「金融機構合併之理論與實證-以美國為例」,產業經濟82年10月,p1-p18。
陳碩強,「購併價值的決定模式」,企業管理79年12月,p44-p46。
吳青松,「國際購併對象之選擇與策略性評價」,會計研究月刊79年12月,p82-p87。
方燕玲,「證券合併之財務評估及規劃問題」,證券市場發展季刊81年7月,p2-p9。
李逸敏,「營業稅調降金融股受益」,卓越雜誌1999年7月,p99-p102。
陳雅慧,「銀行業淘汰賽—新舊贏家廝殺大未來」,天下雜誌1999年5月31日,p278-p282。
楊寧平,「台銀、華銀優質合併」,卓越雜誌1999年7月,p74-p78。
吳開霖,「從策略面看成功的企業併購」,會計研究月刊89年4月,p29-p33。
吳顯宗,「金融控股公司與綜合銀行制度之研究」,財稅研究86年7月,p186-p200。
李燈場、王銘仁,「證券商合併及其相關問題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81年7月,p10-p39。
籃秀璋,「信用合作社合併程序及辦法之評析」,企銀季刊88年1月,p11-p27。
將憲國,「台灣廣域農業合併之探討—從日本廣域農協合併的經驗論起」,農業金融論叢89年1月,p43-p73。
吳榮杰、周百隆,「農漁會信用部組織與管理之探討」,農業金融論叢89年1月,p1-p42。
袁華清,「淺談三商銀合併案」,華銀月刊88年6月30日,p27-p31。
黃壽佐,「證券商併購實證研討」,證券市場發展季刊81年7月,p46-p53。
李素蘭,「企業購併歷史回顧及購併動機之探討(上)」,主計月報83年7月,p45。
李素蘭,「企業購併歷史回顧及購併動機之探討(上)」,主計月報83年8月,p38。
黃秀鳳,「漫談企業之購併」,石油通訊技術79年12月,p47-p51。

李育仁,「證券商合併之個案研究:統一證券公司」,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民國87年6月。
郭振榮,「證券商購併與自設分公司績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民國88年6月。

王泰允,企業購併實用,民國80年,遠流出版社。
洪清和,高級會計學(上),民國88年2月三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洪清和,高級會計學(下),民國88年2月三版,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民國86年8月六版,宜增文具印刷。
財訊89年萬用手冊,民國89年4月,財訊理財顧問(股)。
股市總覽-89年度(春),民國89年1月,財訊理財顧問(股)。
股市總覽-89年度(夏),民國89年5月,財訊理財顧問(股)。




















二、英文部分
Fletham, G., and J. Ohlson. 1995. Valuation and clean surplus accounting for perating and financial activities.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Spring):689-731.

Ohlson, J. 1995.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 (Spring):661-687

James A. Ohlson. 1999. Earnings,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a Stewardship Setting with Moral Hazard.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Fall):525-540

Richard Frankel, Charles M.C. Lee 1998. Accounting valuation, market expectation, and cross-sectional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5. 283-319

S. Michael Giliberto and Nikhil P. Variya. 「Purchase prices and bidder competition in FDIC purchase and assumption transactions.」 Bank Mergers:Current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Kluwer Academlc Publishers., Boston/Dordrecht/London(1996)p157-179

Robert J. Rogowski and Donald G. Simonson. 「Bank merger pricing ‘premiums and interstate bidding」Bank Mergers:Current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Kluwer Academlc Publishers., Boston/Dordrecht/London(1996)p87-104

Kermit D. Larson and Nicholas J. Gonedes. Business combinations:An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The Accounting Review(1969.10):p720-728

Robert L. Conn and James F. Nieisen. 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larson-Gonedes exchange ratio determination model,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77.6):p749-759

R. Hansen., A theory for the choice of exchange of medium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1987)vol.60 no.11:p75-9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237.51.235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237.51.235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