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2102-18364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2102-183649
論文名稱
Title
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研究---以泰武鄉為例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Taking Taiwu Hsiang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3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2-07-25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2-09-02
關鍵字
Keywords
原住民、政黨、政治參與、政治文化
political party, political culture, Aboriginal,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07 次,被下載 252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07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527 times.
中文摘要
論文名稱: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研究-以泰武鄉為例
校(院)所屬組別:國立中山大學 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專班
畢業時間及提要別:九十學年度第二學期 碩士學位論文提要
畢業生:何信安   指導教授:曾怡仁教授 頁數:
論文提要內容:
  臺灣原住民族中,排灣族除擁有獨特的社會制度與豐富的文化藝術外,亦擁有一套精緻的傳統政治制度。泰武鄉原住民部落的傳統政治制度,首先在日據時期蒙受日本警察政治運作而產生質變;其次在國民政府光復臺灣後,實行民主政治,中國國民黨透過選舉手段,達到操控泰武鄉鄉政之目的,逐步侵蝕瓦解其傳統政治制度之根基。本論文之研究試圖從泰武鄉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之歷史發展、內在環境、外在環境三層面,來探討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地方政治研究。
  本論文主要是由五篇討論「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研究-以泰武鄉為例」的專文所組成。它的著眼點,同時兼重歷史與未來的思考方向;它的論說範圍,則儘可能的包括泰武鄉傳統與現代之「政治參與發展」相關議題研討的一切題材在內。本論文章節的安排共分五章:
第一章是「緒論」,在闡述本文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與架構。第二章是「泰武鄉政治參與之歷史發展」,在企圖瞭解泰武鄉原住民部落,從日據時期以前,一直到臺灣解除戒嚴後至今,其政治參與之歷史發展與變遷。第三章是「泰武鄉政治參與發展的內在環境」,在探討泰武鄉在傳統政治制度、政治文化及地方派系等內在環境方面的演變作出交代。第四章是「泰武鄉政治參與發展的外在環境」,主要在探討中國國民黨、民主進步黨之政黨運作,以及在泰武鄉的政治參與發展上之趨勢分析與所顯示的意義。第五章是「結論」,針對泰武鄉之政治參與發展,在傳統政治制度之轉型、內在環境之演化及外在環境之影響等方面,提出統整性的觀點與理論意涵,同時針對未來研究之展望,提出建議。
關鍵字:原住民、政治參與、政治文化、政黨。
Abstract
Name of Thesis: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Taking Taiwu Hsiang for Example

Type of Program in School: Special Master Program of the Graduate School of Politics of Nation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Time of Graduation and Type of Synopsis: Synopsis of Master Degree Thesis for the Second Semester of Academic Year 2001

Graduate: HO, Hsin-An Counseling Professor: Professor TSENG, Yi-jen
Contents of Thesis Synopsis:
Among the aboriginal tribes in Taiwan, the Paiwan Tribe owns not only their typical social systems and abundant cultural art, but a set of refined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s. For the first time, substantial change took place on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aboriginal tribe in Taiwu Hsiang, Pingtung County during the Japanese Occupancy Period when it accepted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of the Japanese police. Secondly, after Taiwan was restored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democratic politics was taken into effect. The KMT Party attained their object to take control of the Taiwu Hsiang by way of the election and eroded and disintegrated the basis of its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The research of this thesis strives to explore the local politics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in Taiwu Hsiang in term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in Taiwu Hsiang,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This thesis is mainly composed of five special articles on “Research o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Aboriginal Tribes, Taking Taiwu Hsiang for Example”. Its focus is concurrently put on historical and future way of thinking; its scope of dissertation includes as possibly as it can th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aiwu Hsiang and all subject matters of the relevant topic research.
Chapter I is an introduction, discussing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of this thesi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the research scop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structure. Chapter II concern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Taiwu Hsiang”, designed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the Taiwu Hsiang aboriginal tribe’s participation in politics all the way from the Japanese Occupancy Period through the time when the martial restriction was released in Taiwan up to date. Chapter III,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aiwu Hsiang’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vestigates an overview of the changes of such internal scenario as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political culture and the local segments in Taiwu Hsiang. Chapter IV relates to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Taiwu Hsiang’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mainly exploring the political operation of the KMT Party and Democratic Progress Party as well as the analysis on the tendency of the Taiwu Hsiang’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the significance it suggests. Chapter V is the conclusion which brings forward the synthetic viewpoints and theoretical implication of the Taiwu Hsiang’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system, evolution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and the external surroundings. In the meantime, it proposes th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future research prospect.
Key word:Aboriginal;political participation;political culture;political part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文獻考察…………………………………………………6
 第四節 研究範圍…………………………………………………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10
   第一項、研究方法……………………………………………10
   第二項、研究架構……………………………………………13
 第六節 章節安排…………………………………………………14
第二章 泰武鄉政治參與之歷史發展…………………………15
 第一節 日據時期之前……………………………………………18
   第一項、泰武鄉之傳統部落組織………………………………18
   第二項、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據臺時期…………………………22
第三項、鄭成功時期與清朝時期………………………………23
 第二節 日據時期…………………………………………………24
 第三節 臺灣光復至今之發展……………………………………32
  第一項、臺灣光復至臺灣解嚴時期……………………………32
  第二項、臺灣解嚴至今…………………………………………37
第三章 泰武鄉政治參與發展的內在環境……………………47
  第一節 傳統政治制度之演化……………………………………47
   第一項、借屍還魂的警察政治…………………………………51
  第二項、平民階級的興起………………………………………55
 第二節 泰武鄉的政治文化………………………………………58
 第一項、政治參與文化的型塑…………………………………58
第二項、宗教政治化之發展……………………………………65
  第三節 泰武鄉的派系……………………………………………73
第四章 泰武鄉政治參與發展的外在環境……………………83
  第一節 泰武鄉的政黨政治發展…………………………………83
  第一項、戒嚴時期之政黨政治…………………………………87
   第二項、現階段政黨政治的發展………………………………89
  第二節 國民黨的政黨運作………………………………………91
   第一項、國民黨的發展過程……………………………………91
   第二項、國民黨的政黨組織……………………………………96
   第三項、國民黨的政黨提名制度………………………………98
   第四項、國民黨的輔選制度……………………………………107
 第五項、國民黨的人才甄拔制度………………………………111
第三節 國民黨在政治參與上的運作策略………………………118
  第一項、鄉長選舉………………………………………………118
  第二項、縣議員選舉……………………………………………123
   第三項、村長選舉………………………………………………128
第四節 民進黨的政黨運作………………………………………135
  第一項、民進黨屏東縣黨部發展原住民組織運作……………137
   第二項、民進黨的輔選制度……………………………………142
第五節 國民黨與民進黨之政黨運作比較分析…………………148
第五章 結論……………………………………………………15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3
第一項、泰武鄉傳統政治制度之轉型………………………153
第二項、泰武鄉政治文化的變遷……………………………154
第三項、國民黨的支配統治方式……………………………156
第四項、民進黨的發展………………………………………160
第二節 理論意涵……………………………………………………161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165
參考書目………………………………………………………171
附錄……………………………………………………………185
一、「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發展」訪問實錄……………………185
二、「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傳統政治制度」訪問實錄…………191
三、「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選舉文化」訪問實錄………………195四、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宗教發展」訪問實錄………………203
五、「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的運作」訪問實錄…………209六、民主進步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運作」訪問實錄……213
七、相關法律條文………………………………………………217
八、屏東縣排灣族政治參與行為之分…………………………219
九、原住民菁英對原住民當前選舉問題的看法………………223
十、臺灣省家庭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表…………………225
十一、臺灣省原住民個人每月收入表…………………………227
十二、原住民各族教育程度表暨原住民與一般民眾教育程度比較圖…………………………………………………………229

表 次

表2-1:泰武鄉六部落概況表………………………………………17
表2-2:日治時期臺灣總督之理蕃政策……………………………25
表2-3:原住民行政單位、機關沿革………………………………34
表2-4:西元一九八七年至西元二○○二年之原住民法案與行動
方案…………………………………………………………39
表2-5:內政部民政司山地行政科與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組織
功能與預算對照表…………………………………………42
表2-6:泰武鄉在解嚴前與解嚴後之建設件數、金額比較表……46
表3-1:泰武鄉平和村歷屆村長社會階層表………………………57
表3-2:泰武鄉部落基督教長老教會行政組織表…………………69
表3-3:泰武鄉歷屆鄉長當選人派系屬性表………………………77
表3-4:泰武鄉歷屆縣議員當選人派系屬性表……………………78
表4-1:國民黨在泰武鄉黨提名鄉長候選人之政治背景表………102
表4-2:國民黨在泰武鄉黨提名縣議員候選人之政治背景表……104
表4-3:國民黨輔選泰武鄉第十三屆鄉長選舉之重點工作表……109
表4-4:泰武鄉歷屆鄉長候選人政黨屬性表………………………122
表4-5:泰武鄉歷屆縣議員候選人政黨屬性表……………………127
表4-6:泰武鄉歷屆村長候選人政黨屬性表………………………129
表4-7:國民黨與民進黨之政黨運作比較分析表…………………148

圖 次

圖1-1: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研究-以泰武鄉為例之架構圖……13
圖1-2: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研究-以泰武鄉為例之章節安排…14
圖2-1:屏東縣泰武鄉行政區域位置圖……………………………15
圖2-2:泰武鄉主要聯外道路及新舊部落對照圖…………………16
圖2-3:泰武鄉部落組織之聚集過程………………………………19
圖2-4:泰武鄉之部落階級制度……………………………………19
圖2-5:泰武鄉之部落分工系統……………………………………20
圖2-6:泰武鄉部落會議組織系統…………………………………20
圖2-7:泰武鄉部落之祭祀儀式……………………………………21
圖3-1:原住民政策演進過程………………………………………49
圖3-2:泰武鄉部落山地青年服務隊組織圖………………………52
圖3-3:戰地警備自衛組織體系表…………………………………54
圖3-4:泰武鄉原住民部落華派關係網絡圖………………………75
圖3-5:泰武鄉原住民部落林派關係網絡圖………………………76
圖4-1:泰武鄉原住民部落對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心理調適階級…94
圖4-2: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政黨組織結構……………98
圖4-3: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鄉長提名制度……………99
圖4-4: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縣議員提名制度…………100圖4-5:國民黨輔選泰武鄉第十三屆鄉長選舉之競選總部組織架
    構……………………………………………………………108
圖4-6:國民黨在泰武鄉鄉長選舉之黨提名候選人學歷圖…………115
圖4-7:國民黨在泰武鄉之政治菁英甄拔系統圖…………………118

圖4-8:民進黨原住民黨部組織結構圖……………………………136
圖4-9:民進黨屏東縣黨部原住民發展會組織圖 …………………137
圖4-10:民進黨屏東縣黨部原住民水噹噹關懷協會組織結構圖…139
圖4-11:1981∼2001黨外及民進黨縣長候選人在泰武鄉之得票數
圖…………………………………………………………142
圖4-12: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屏東縣競選委員會原住民工作
大隊組織架構圖…………………………………………143
圖4-13: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屏東縣競選委員會泰武鄉後援
會組織圖…………………………………………………147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文獻考察…………………………………………………6
 第四節 研究範圍…………………………………………………9
 第五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10
   第一項、研究方法……………………………………………10
   第二項、研究架構……………………………………………13
 第六節 章節安排…………………………………………………14
第二章 泰武鄉政治參與之歷史發展…………………………15
 第一節 日據時期之前……………………………………………18
   第一項、泰武鄉之傳統部落組織………………………………18
   第二項、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據臺時期…………………………22
第三項、鄭成功時期與清朝時期………………………………23
 第二節 日據時期…………………………………………………24
 第三節 臺灣光復至今之發展……………………………………32
  第一項、臺灣光復至臺灣解嚴時期……………………………32
  第二項、臺灣解嚴至今…………………………………………37
第三章 泰武鄉政治參與發展的內在環境……………………47
  第一節 傳統政治制度之演化……………………………………47
   第一項、借屍還魂的警察政治…………………………………51
  第二項、平民階級的興起………………………………………55
 第二節 泰武鄉的政治文化………………………………………58
 第一項、政治參與文化的型塑…………………………………58
第二項、宗教政治化之發展……………………………………65
  第三節 泰武鄉的派系……………………………………………73
第四章 泰武鄉政治參與發展的外在環境……………………83
  第一節 泰武鄉的政黨政治發展…………………………………83
  第一項、戒嚴時期之政黨政治…………………………………87
   第二項、現階段政黨政治的發展………………………………89
  第二節 國民黨的政黨運作………………………………………91
   第一項、國民黨的發展過程……………………………………91
   第二項、國民黨的政黨組織……………………………………96
   第三項、國民黨的政黨提名制度………………………………98
   第四項、國民黨的輔選制度……………………………………107
 第五項、國民黨的人才甄拔制度………………………………111
第三節 國民黨在政治參與上的運作策略………………………118
  第一項、鄉長選舉………………………………………………118
  第二項、縣議員選舉……………………………………………123
   第三項、村長選舉………………………………………………128
第四節 民進黨的政黨運作………………………………………135
  第一項、民進黨屏東縣黨部發展原住民組織運作……………137
   第二項、民進黨的輔選制度……………………………………142
第五節 國民黨與民進黨之政黨運作比較分析…………………148
第五章 結論……………………………………………………153
第一節 研究發現…………………………………………………153
第一項、泰武鄉傳統政治制度之轉型………………………153
第二項、泰武鄉政治文化的變遷……………………………154
第三項、國民黨的支配統治方式……………………………156
第四項、民進黨的發展………………………………………160
第二節 理論意涵……………………………………………………161
 第三節 未來研究之建議………………………………………165
參考書目………………………………………………………171
附錄……………………………………………………………185
一、「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發展」訪問實錄……………………185
二、「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傳統政治制度」訪問實錄…………191
三、「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選舉文化」訪問實錄………………195四、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宗教發展」訪問實錄………………203
五、「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的運作」訪問實錄…………209六、民主進步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運作」訪問實錄……213
七、相關法律條文………………………………………………217
八、屏東縣排灣族政治參與行為之分…………………………219
九、原住民菁英對原住民當前選舉問題的看法………………223
十、臺灣省家庭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表…………………225
十一、臺灣省原住民個人每月收入表…………………………227
十二、原住民各族教育程度表暨原住民與一般民眾教育程度比較圖…………………………………………………………229

表 次

表2-1:泰武鄉六部落概況表………………………………………17
表2-2:日治時期臺灣總督之理蕃政策……………………………25
表2-3:原住民行政單位、機關沿革………………………………34
表2-4:西元一九八七年至西元二○○二年之原住民法案與行動
方案…………………………………………………………39
表2-5:內政部民政司山地行政科與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之組織
功能與預算對照表…………………………………………42
表2-6:泰武鄉在解嚴前與解嚴後之建設件數、金額比較表……46
表3-1:泰武鄉平和村歷屆村長社會階層表………………………57
表3-2:泰武鄉部落基督教長老教會行政組織表…………………69
表3-3:泰武鄉歷屆鄉長當選人派系屬性表………………………77
表3-4:泰武鄉歷屆縣議員當選人派系屬性表……………………78
表4-1:國民黨在泰武鄉黨提名鄉長候選人之政治背景表………102
表4-2:國民黨在泰武鄉黨提名縣議員候選人之政治背景表……104
表4-3:國民黨輔選泰武鄉第十三屆鄉長選舉之重點工作表……109
表4-4:泰武鄉歷屆鄉長候選人政黨屬性表………………………122
表4-5:泰武鄉歷屆縣議員候選人政黨屬性表……………………127
表4-6:泰武鄉歷屆村長候選人政黨屬性表………………………129
表4-7:國民黨與民進黨之政黨運作比較分析表…………………148

圖 次

圖1-1: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研究-以泰武鄉為例之架構圖……13
圖1-2:原住民部落政治參與研究-以泰武鄉為例之章節安排…14
圖2-1:屏東縣泰武鄉行政區域位置圖……………………………15
圖2-2:泰武鄉主要聯外道路及新舊部落對照圖…………………16
圖2-3:泰武鄉部落組織之聚集過程………………………………19
圖2-4:泰武鄉之部落階級制度……………………………………19
圖2-5:泰武鄉之部落分工系統……………………………………20
圖2-6:泰武鄉部落會議組織系統…………………………………20
圖2-7:泰武鄉部落之祭祀儀式……………………………………21
圖3-1:原住民政策演進過程………………………………………49
圖3-2:泰武鄉部落山地青年服務隊組織圖………………………52
圖3-3:戰地警備自衛組織體系表…………………………………54
圖3-4:泰武鄉原住民部落華派關係網絡圖………………………75
圖3-5:泰武鄉原住民部落林派關係網絡圖………………………76
圖4-1:泰武鄉原住民部落對國民黨政府統治的心理調適階級…94
圖4-2: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政黨組織結構……………98
圖4-3: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鄉長提名制度……………99
圖4-4:國民黨在泰武鄉原住民部落之縣議員提名制度…………100圖4-5:國民黨輔選泰武鄉第十三屆鄉長選舉之競選總部組織架
    構……………………………………………………………108
圖4-6:國民黨在泰武鄉鄉長選舉之黨提名候選人學歷圖…………115
圖4-7:國民黨在泰武鄉之政治菁英甄拔系統圖…………………118

圖4-8:民進黨原住民黨部組織結構圖……………………………136
圖4-9:民進黨屏東縣黨部原住民發展會組織圖 …………………137
圖4-10:民進黨屏東縣黨部原住民水噹噹關懷協會組織結構圖…139
圖4-11:1981∼2001黨外及民進黨縣長候選人在泰武鄉之得票數
圖…………………………………………………………142
圖4-12: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屏東縣競選委員會原住民工作
大隊組織架構圖…………………………………………143
圖4-13:民進黨總統候選人陳水扁屏東縣競選委員會泰武鄉後援
會組織圖…………………………………………………14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王英銘
2000,臺灣政治史之「奧伏赫變」,台北:水瓶世紀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主進步黨
2000,現行內規彙編,台北:民主進步黨。
甘為霖
1982,鄭成功收復臺灣史料選編,福建:人民出版社,增訂本。
田哲益
2001,臺灣原住民的社會與文化,台北:武陵出版有限公司。
沈建中
1996,中國國民黨黨政關係之研究,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李憲榮
1997,臺灣政治觀察,台北:前衛出版社。
林淑雅
2000,第一民族  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的憲法意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吳聰賢著,楊國樞、文崇一等編
199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台北:東華書局。
洪英聖
  1993,臺灣先住民腳印,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施正鋒
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台北:前衛出版社。
若林正文著,吳密察審訂,洪金珠.許佩賢譯
1994,臺灣  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一版。
屏東縣政府
2000,屏東縣統計要覽第五十期,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85,屏東縣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86,屏東縣第十屆鄉鎮市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86,屏東縣第十一屆縣議員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86,屏東縣第十三屆村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89,屏東縣第十一屆縣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0,屏東縣第十一屆鄉鎮市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0,屏東縣第十二屆縣議員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0,屏東縣第十四屆村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3,屏東縣第十二屆縣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4,屏東縣第十二屆鄉鎮市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4,屏東縣第十三屆縣議員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4,屏東縣第十五屆村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7,屏東縣第十三屆縣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8,屏東縣第十三屆鄉鎮市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8,屏東縣第十四屆縣議員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1998,屏東縣第十六屆村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2001,屏東縣第十四屆縣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2002,屏東縣第十四屆鄉鎮市長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屏東縣選舉委員會編
2002,屏東縣第十五屆縣議員選政誌要,臺灣屏東。
泰武鄉公所
1990,今日泰武,臺灣屏東。
泰武鄉公所
2001,早安!泰武鄉,臺灣屏東。
泰武鄉公所
2001,泰武鄉誌初稿,臺灣屏東。

財團法人臺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1998,跨世紀原住民政策白皮書,台北:財團法人臺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John Calvin著,徐慶譽譯
1926a,基督教要義(上冊),香港:金陵神學院託事部,基督教輔僑出版社。
許介麟
1997,政黨政治的秩序與倫理,台北:業強出版社。
郭生玉
  1999,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陳水源
2000,臺灣歷史的軌跡,台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教育部軍訓處
1978,戰地政務,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陳明通
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初版。
陳明通
1998,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三刷。
黃玉齋
2001,政治,臺灣年鑑(2),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黃光國著,楊國樞、文崇一等編
199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台北:東華書局。

湯錦台
2001,前進福爾摩沙  十七世紀大航海年代的臺灣,台北:貓頭鷹出版社。
彭懷恩
2000,臺灣政治發展的迷思,臺北:風雲論壇出版社有限公司。
葛永光
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楊彥杰
2000,荷據時代臺灣史,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Andrew Heywood著,楊晴、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著
1999,政治學新論,臺北:韋伯文化。
廖忠俊
1997,臺灣地方派系的形成發展與質變,臺北:允晨文化。
遠流臺灣館
2000,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研究基金會編輯部編
1995,百年來的臺灣,臺北:前衛出版社。
臺灣省政府新聞處主編
1997,改善山胞生活,臺灣省政府。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1963,總會年鑑 A.D.1963,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潘立夫
  1997,1996年排灣部落訪問及其文明探索,屏東市:屏縣文化。
劉一德.謝建平主編
1993,新黨總批判白皮書,臺南:黑潮出版社。
賴貫一
2000,認識臺灣族群關係,臺北:臺灣基督長老教會。
戴炎輝
1979,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藤井志津枝
1997,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理蕃政策,臺北:文英堂出版社。
譚溯澄、吳庚著,秦孝儀主編
1985,中華民國政治發展史,第四冊,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
蘇永欽主編
2001,政黨重組  臺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臺北:新臺灣人基金會。
二、期刊論文
中村孝志著,賴永祥譯,「近代臺灣史要」,臺灣文獻第6卷,第2期。
中村孝志著,王世慶譯,「1647年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文獻第6卷,第4期。
林道生
1995,5月,「西班牙人治臺期的原住民政策」,山海文化雙月刊,頁108∼110。
林道生
1996,1月,「鄭成功治臺期的原住民政策」,山海文化雙月刊,頁87∼89。
莊松林,「荷蘭之臺灣統治」,臺灣文獻第10卷,第4期,頁4。
劉淑惠
1994,「國民黨黨內提名方式的演變(1950-1994)」,國家政策雙月刊,臺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出版,第九十二期。
增田福太郎著,張旭宜譯
  1994,「原始刑法的探求-裁判」,山海文化雙月刊第三期,頁111-112。
謝世忠
1989,「原住民運動生成與發展理論的建立」,中央研究院民族所集刊第六十四期,頁139-177。
葉賢忠
1994,「族裔衝突研究途徑的分析」,中山學報,頁207-209。
三、學位論文
蔡明璋
1984,「臺灣山地社會選舉參與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永雄
1993,「屏東縣排灣族政治參與行為之研究」,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文生
1984,「臺灣山地社會經濟結構性變遷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慧君
1988,「我國政黨政治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宗韓
1994,「戰後臺灣原住民政策之分析:國家與社會的觀點」,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家琦
1997,「戰後臺灣原住民族地位之政治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忠義
1990,「主從關係-臺灣地方派系動員基礎之研究」,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宗達
1997,「中共軍事演習之研究(1990∼1996),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珍
1992,「臺灣基督長老教會對臺灣原住民宣教之研究(1912∼1990)」,東海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研討會論文、論文集
呂亞力
1987,「政黨政治與當前我國民主政治之發展」,國立政治大學公企中心,中國政治學會七十六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手抄本。
夷將.拔路兒
1994,「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發展路線之初步探討」,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臺北:文建會。
林淑雅
1998,「原住民族權與憲法」,臺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1月17日至11月19日。
黃德福
1991,「民進黨與臺灣地區的政治民主化」,中國的民主前途:臺灣地區政治民主化的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民主文教基金會。
楊智偉
1998,「臺灣原住民自治區初探」,臺灣原住民.民族權.人權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11月17日至11月19日。
五、研究計畫報告
張建成主持
1999,「原住民專門人才培育與運用中長程計畫之規畫研究:現況
檢討及發展策略的研討」,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李亦園
1983,「山地行政政策之研究與評估報告」,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葉國興、許志雄、張人傑、陳銘祥、林佳和編著
1990,臺灣原住民保障基本法草案,臺北: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家政策研究中心。
六、報紙
高德義
1997,「雖不滿意但可以接受:評第四次憲改原住民政策條款」,南島時報,1997年7月22日,第6版。
貳、外文部分
Alford, R. R. & R. Friedland
1975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Public Policy〞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429-479.

Almond Gobriel A. and Sidney Verba
1963, The Civic Culture:political Attitudes and Democracy in Five Nations.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Anaya,S.James.
1996. Indigenous Peoples in International Law.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onacich, E.
1972 〝A Theory of Ethnic Antagonism:The Split Labor Market〞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7:547-559.
1976 〝Advanced Capitalism and Black/White Race Rela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A Split Labor Market Interpret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1:34-51.
Buchanan, James M.,and Gordon Tullock.
1962. The Calculus of Consent:Log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Ann Arbor, Mich.: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Dowse, R. E. & J. A. Hughes
1972 Political Sociology. London:Johm wiley & Sons.
Elau, H.
1963 The Behavioral Persuasion in Politics. N.Y.:Random House.
Epstein, Leon
1980 Political part in Western Democracies, N.Y.:Frederick A. Praeger, Inc.
Greenstein, F. I.
1969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Problems of Evidence, Inference, and Conceptualization〞in S. M. Lipset(ed) Politics and the Social Science.
Greenstein, Fred I. And Nelson W. polsby
1975, Handbook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4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Hachter, M.
1975 Internal Colonialism. University of Caloifornia Press.
Huntington, S. P. & J. M. Nelson
1976 No Easy Choice: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Developing Contr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Key, V.O.
1985, Politics, parties, and pressure Groups, 4th ed., Thomas Y. Crowell Company.
Lerman Arthur J.
The Kuomintang as mediator Between Taiwan’s Local-Level political factions.(Asian Forum, 8:3
Lester W. Milbrath and M.L.Goel
1976, Political paticipation:How and why do people Get Involved in politics? Chicago:R. M. Colege publishing company.
Lieberson, S.
1971 〝A Societal Theory of Race and Ethnic Relations〞in N. R. Yetman and C. H. Steele(ed) Majority and Minority, Pp51-63. Boston:Allyn & Bacon.
McClosky, H.
1968 〝Political Participation〞i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s, vol 12, Pp252-265.
Moore, J. W.
1970 〝Colonialism:The Case of the Mexican Americans〞Social Preblems 17(4):461-472。
Noel, D. L.
1971 〝A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Ethnic Stratification〞in N. R. Yetmen and C. H. Steel(ed) Majority & Minority. Boston:Allyn and Bacon.
Richard Rose
1974,The problem of party Government. Harmondsworth, Middlesex, England:penguin.
Rex, J.
1981 〝Race Relations and Minority Groups:Some Convergences〞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33:351-373.
Sawatzky, Sheldon
1981,”State-church conflict in Taiwan:Its Historical Roots and Contemporary Manifestation”, Missiology:An International Review 9(4).
Schattschneider, E.E.
1942, Party Government. N.Y:Holt, Rinehart & Winston.
Smith, M. B.
1968 〝A Map for the Analysis of Personality and Politics〞in S.
1972 A. Kirkpatrick and L. K. Pettit(ed)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Political Life, Pp35-44. Belmont, California:Duxbury Press.
1973 〝Political Attitudes〞in J. N. Knutson(ed) Handbook of Political Psychology, Pp57-82.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Stepan, Alfred
1988,Rethinking Military politics,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abb, W. K.
1971 〝Race Relations Models and Social Change〞 Social Preblems 18:431-443.
Verba, S., N. H. Nie & J. Kim
1978 Participation and Political Equality:A Seven-Nation Comparis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ber.M
1978 Economy and socie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Wilson, James Q.
1973,Political Organization, N.Y:Basic Books, Inc.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