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2109-14381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2109-143819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農民工在城市就業與待遇問題之研究
A Study of Employment and Treatment Problems of Migrant Workers in Urban China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2
關鍵字
Keywords
工資、農民工、子女教育、就業培訓、第二代農民工、國民待遇
employment training, wage, National treatment, second-generation migrant workers, migrant worker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4 次,被下載 246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461 times.
中文摘要
從事相同的工作內容及工時,為何農民工僅獲得較低工資、較少工作機會,且無法享有社會保障?同樣是中國人,為何農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教育經費,遠高於一般城市孩童? 金融危機衝擊之下,爲何農民工總在失業潮中首當其衝?

本文不僅具體描述農民工在城市的生計狀況,更側重農民工與城市工之間的比較分析。研究結果發現,相較於城市工,農民工在工資、就業機會、其子女的受教程度、社會福利等方面,確實相對弱勢。究其原因,農民工的不平等待遇主要歸因於農民工身份的問題、勞動力市場的變動和政策執行上的落差。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即使經濟結構和政策變動頻仍,但未充分將農民工之勞動力市場因素納入,以致讓農民工無法和產業結構變動有所配合;復以地方政府囿於自身利益,以致其政策執行與中央的原意出現落差。而農民工若不能和城市工一樣享有國民待遇,不管到哪個城市或企業工作,農民工受到不平等的問題就還是會惡性循環下去,影響社會甚鉅。本文的研究結果,有助讀者了解現今中國農民工的核心議題;再者,本文分析中國政府對於農民工的處理模式,以供產官學界參考。盼能提供中國台商對其企業內農民工、抑或我政府對境內外勞的待遇之具體改善方案。
Abstract
Migrant workers' inequality generates many social issues like Why Migrant workers' children spend more tuition in cities than urban workers' ones since they are all Chinese? As workers in cities shared with the same workload and hours, why migrant workers can only obtain low wages, less job offers and exclusion from social security? In the circumstance of financial crisis, why migrant workers are the first to be unemployed? These long-standing issues always cause social concern and accordingly become motives for the study.

The article not only describes migrant workers' livelihood, but also aims at the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them and urban workers. The finding demonstrated migrant workers are relatively weak upon wages, employment opportunity, their children 's education level and social welfare. Such unfair treatment could be attributed to migrant workers' identity problems、highly variable labor market and incomplete policy implementation. China 's economy and related policy changes yearly since it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however, they are not fully consider migrant workers factor. Besides, limited with its self-interest, local government's policy implementation shows discrepancy from central counterpart's intention. With vicious circle potential which might affect society in many aspects, government should focus on migrant workers' unfair treatment improvement. The research finding could benefit reader'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upon migrant workers' core issues. Furthermore, China government's solution could be meaningful referenc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aiwanese business's migrant workers treatment and Taiwan government's foreign-labor polic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謝 辭................................ i
摘 要................................ iii
Abstract........................... iv
目 次................................ v
圖 次................................ vii
表 次................................ v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6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與限制................................15
第四節 研究架構........................................................18
第五節 研究流程與章節安排.................................... 20

第貳章 農村勞動力往城市就業市場的轉移.............22
第一節 農村勞動力往城市移動的成因-預期工資....22
第二節 農民工的形成-勞動供給之流動....................25
第三節 農民工的形成-勞動需求的增加....................30
第四節 雙元經濟模型與勞動力流動問題..................32


第參章 農民工在城市待遇問題之探討................... 43
第一節 農民工與城市工工資之比較........................43
第二節 工作機會........................................................51
第四節 社會福利........................................................60
第五節 為什麼農民工受到的不平等現象會被合理化?....................63

第四章 農民工的問題解決了嗎?..............................78
第一節 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問題加深農民工失業問題....................80
第二節 政府配套措施及成效....................................85
第三節 第二代農民工的問題更為複雜....................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95
第一節 研究結論.........................................................95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101

參考文獻......................................................................103
一、中文文獻..............................................................103
二、外文文獻..............................................................11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年鑑
中國統計出版社,中國人口統計年鑒:2004年。

(二)專書
仲大軍,國民待遇不平等審視-二元結構下的中國,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
同春芬,轉型時期中國農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同春芬,轉型時期中國農民的不平等待遇透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朱光磊,中國的貧富差距與政府控制,上海三聯書店(上海),2001年。
李培林,陳光金,張翼,李煒等著,中國社會和諧穩定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李培林主編,農民工--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經濟社會分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李強,農民工與中國社會分層,(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
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程新征著,中國農民工若干問題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
黃平、Genevieve Domenach-Chich等著,農民工反貧困。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
黃德北,資本原始積累與中國大陸的農民工。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006年。
蔡文輝等著,社會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蔡昉、王美舜,人口與勞動綠皮書(2008)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9—劉易斯轉折點如何與庫茲涅轉折點會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蔡建文,“中國農民工生存紀實,”當代中國出版社(北京),2008年。
錢文榮,黃祖輝等著,轉型時期的中國農民工-長江三角洲十六城市農民工市民化問題調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謝慶奎、楊鳳春、燕繼榮 合著,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第二版(臺北市:楊榮川,2005年。
顧建平,中國的失業與就業變動研究,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2003年。

(三)期刊論文
丁德昌,“論和諧社會秩序構建中農民工的平等就業權保護,”經濟研究導刊 (黑龍江),第6期(2007年):頁35-38。
王廣科,“淺析我國就業結構優化,”遼寧大學學報(遼寧),總第143期,1997年2月:頁47-51。
冉井富,“農民、民工與權利保護-法律與平等的一個視角,”南都學壇(河南省),第24卷第2期(2004年3月):頁81-89。
史惠慈、程韻璇,“擴大內需挽救中國經濟成長?”前瞻經濟,123期(2009年5月5日),頁11-17。
朱力,“群體性偏見與歧視—農民工與市民的磨擦性互動,”江海學刊(江蘇),第6期(2001年):頁48-53。
李國珍,“十幾年來農民工問題研究綜述-以中國全文期刊網上491篇文章為例,“社會科學論壇(北京),第8期(2008年8月):頁68-70。
李培林、李煒,“農民工在中國轉型中的經濟地位和社會態度,”社會學研究(北京),第3期(2007年):頁1-17。
李強,“當前我國城市化和流動人口的幾個理論問題,”收錄於:李培林主編,“農民工-中國進城農民工的經濟社會分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北京),2003年:頁41-53。
周其仁,“體制轉型、結構變化和城市就業,”經濟社會體制比較(北京),第3期(1997年6月),頁:8-25。
周春霞,“農民工與市民衝突的經濟社會分析,”南京社會科學(南京市),第3期(2004年):頁53-58。
邵芬,“農民工工資問題探析,”雲南社會科學(雲南省),第2期(2008年):頁126-130。
姚先國、賴普清,“中國勞資關係的城鄉戶籍差異,”經濟研究,第7期(2004年):頁82-90。
胡斌,“有關農民工潮起因的最新解釋,”經濟學消息報(四川成都)1999年2月26日,第4版。
郭書田,“中國農村:勞力的分化及社會結構變化,”科技導報(北京)第1期,1999年,頁:6。
郭凱,“論農民工勞動權利的缺失與制度構建,”科技創新導(北京),第7期(2008年):頁195。
堪新民,“中國勞動力流遷的動因與成本分析,”中國人口科學(北京),總第71期第2期(1999年4月):頁15-18。
黃蕾,“轉型時期我國農民工權益保障存在問題、成因與對策,”社會主義學院學報(江蘇省),第5期(2006年):頁33-35。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課題組,“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對農民、農業及輸出地的影響與對策,”中國軟科學(北京),第12期(1996年12月):頁70-74。
趙忠,“中國的城鄉移民,”經濟學季刊(北京) ,第3卷第3期(2004年):頁517-536。
劉柏定,“國際金融風暴對中國就業市場的影響,”前瞻經濟,第123期(2009年5月5日):頁18-22。
賴存理,“中國勞動就業制度創新,”浙江學刊(浙江),第5期(1980年10月):頁17-26。
謝桂華,“農民工與城市勞動力市場,”社會學研究(雙月刊)(北京),第2007年5月,頁:86-87。
鍾水映,“人口流動與城鎮職工下崗問題的解決,”人口與經濟(北京)第6期(1998年12月)頁:45-48。
鍾笑寒,“勞動力流動與工資差異,”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北京),第1期(2006年):頁34-46。

(四)學位論文
沈東衛,“中國城鄉勞工流動之成因與變化之研究-兼論國企下崗與就業問題,”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2006年。
尚昆侖,“人力資本視角下的農民工培訓對策研究,”青島大學,2008年。
高凱軍,“論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華政師範大學,1999年。

(五)研討會論文
陳蓉怡、李欣儒,“城市中的陌生人-民的的社會排斥:研究動態與研究成果,”第二屆跨界流離國際學術研討會:公民身分,譇同與反抗」學術研討會,台北,2005年12月9、10日。

(六)報紙
張永平,“我國農業勞動力的剩餘勞動力及其轉移的客觀必然性,”河北日報(河北石家莊),1999年3月9日,第7版。
趙樹凱,“緩解就業壓力需要城鄉統籌,”中國經濟時報(北京),1999年3月31日,第5版

(七) 網站
人民網,“關注邊湪群體農民工,離城市產業工人有多遠”,2005年1月27日, http://society.people.com.cn/BIG5/1063/3147977.html。查詢日期:2009年6月1日。
中天新聞,“南漂身分 荒謬制度下 自力更新,”「開放•新中國」,2009年3月15日,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report-cnt.aspx?tid=75&nid=820。查詢日期:2009年3月29日。
中天新聞,“南漂迷失 五百萬人的身分故事,” 「開放•新中國」,2009年3月15日,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report-cnt.aspx?tid=75&nid=820。查詢日期:2009年3月27日。
中天新聞,“最富裕的城市 最卑微的民工,”「開放•新中國」,2009年3月11日,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report-cnt.aspx?tid=75&nid=786。查詢日查:2009年3月27日。
中央社台北十六日電,“中國千萬民工返鄉 拉響經濟警報,” 大紀元,2008年11月16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16/n2330933.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25日。
中國工會新聞,“河南省盧氏縣煙草公司29名職工權益無法落實,” 2008年2月25日,http://acftu.people.com.cn/GB/6917469.html。
中國法院網,“虛報農民工培訓人數-校長詐騙國家撥款被判刑,”中國新聞網,2008年5月13日,http://www.cns.hk:89/sh/news/2008/05-13/1247720.shtml。查詢日期:2009年3月25日。
中國青年報,“農民工養老保險該怎麼做?”新華網,2009年2月6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9-02/06/content_10772727.htm。查詢日期:2009年4月3日。
中國國家統計局,“浙江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調查與研究,”2006年11月7日,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etail.jsp?searchword=%C3%F1%B9%A4&presearchword=%DEr%C3%F1%B9%A4&channelid=6697&record=74,查詢日期:98年3月24日。
中國國務院,“中國農民工調研究報告,” 2006年04月07日。http://www.gov.cn/jrzg/2006-03/27/content_237644.htm 。查詢日期:2008年10月22日。
中國報導,“用工分成三六九 同工到處不同酬 唉,中秋發月餅還分臨時和正式!,”都市快報,2006年9月19日。查詢日期:2009年2月5日。
中國新聞網,“春節後返城農民工有一千一百萬仍處找工狀態,” 2009年03月25日, http://www.cns.hk:89/sh/news/2009/03-25/1617831.shtml。查詢日期:2009年3月26日。
中國新聞網,“套取農民工培訓資金窩案透視:民生工程成腐敗溫床,”2008年11月10日,http://www.cns.hk:89/gn/news/2008/11-10/1443248.shtml。查詢日期:2009年4月1日。
中國新聞網,“貴州農民工培訓造假調查:合謀套取國家培訓資金,”2009年3月24日。http://61.135.142.194:89/gate/big5/www.chinanews.com/sh/news/2009/03-24/1615586.shtml。查詢日期:2009年4月1日。
中國網,“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2003年10月1日,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Oct/415375.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29日。
中國評論月刊網路版,“解讀一號文件七大關鍵詞農民工問題凸顯,”2009年2月3日。http://zhgpl.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101&docid=100875691&page=1。查詢日期:2009年4月6日。
中國經濟網,“2008年:奧運經濟、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 2009年07月28日。http://big5.ce.cn/xwzx/gnsz/szyw/200907/29/t20090729_19655575.shtml。查詢日期:2009年8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竟見,”
http://www.gov.cn/jrzg/2006-03/27/content_237644.htm,2006年03月27日,查詢日期:2008年6月11。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溫家寶總理28日在線訪談網答網友提問精採言語集,”2009年2月28日,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ldhd/2009-02/28/content_1246548.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年劃重點專規劃,”
http://www.ndrc.gov.cn/fzgh/ghwb/zdgh/t20050714_36295.htm。查詢日期:2008年10月2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國農大教工,1995年開始實施,”
http://www.cau.edu.cn/xgh/FAGUI/guojia/ldf.html#4。查詢日期:2009年4月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9/16/content_1990063_3.htm。查詢日期:2009年4月28日。
四川新聞網,“不防廢除所有外來人員子女的借讀費,” 2008年5月17日,http://comment.newssc.org/system/2008/05/17/010835184.shtml 。查詢日期:2009年4月13日。
石飛,“不宜制定農民工最低工資標準,”新華網,2007年3月15日,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7-03/15/content_5845770.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27日。
石飛,“同工不同酬:農民工頭上一把刀,”http//www.univillage.org.cn,2005年06月08日,查詢日期:2008年10月20日。
艾君,“農民工的貢獻大收益小讓我們不安,”新京報,2005年09月02日,http://www.agri.gov.cn/llzy/t20050919_462276.htm,查詢日期:2008年10月26日。
老虎廟,http://24hour.blogbus.com/logs/26917110.html,24小時在線博客 ,查詢日期:2008年10月25日。
佚名,“農民工工資,”www.xinhuanet.com,2005年08月12日,查詢日期:2008年10月13日。
肖雲、杜毅,“農民工社會保障十大矛盾分析,”中國社會問題研究院,2008年11月18日,http://www.chinayjy.org/html/gonggongzhengce/200811/18-275.html。查詢日期:2009年3月25日。
社科院,“城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或現拐點,” http://www.kiiik.com/info/702032.html ,2008年10月18日,查詢日期:2008年10月29。
姚湜、余靖靜,“農民工調查:濃縮五年感受述說十大進步,中國經濟網,”2007年07月02日,http://www.ce.cn/cysc/agriculture/ncjj/200706/29/t20070629_12000551.shtml。查詢日期:2008年10月3日。
苦勞網,“農民工失業調查,”2009年1月19日,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5131。查詢日期:2009年4月23日。
神州情,“社會萬花筒 - 城市裡的新興階層──農民工(44),”證主中國教會事工網站,2006年6月26日,http://www.ccchina.org/f_printpage.asp?id=769。查詢日期:2009年3月11日。
國家統計局,“2006年開展的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專項調查,”http://www.lddc2003.com/html/rs/tongji/20061126/294.html,2006年10月24日。查詢日期:2008年9月25日。
國家統計局,“2006年開展的城市農民工生活質量狀況專項調查,”中央政府門戶網,2006年10月24日,http://www.gov.cn/jrzg/2006-10/24/content_421221.htm。查詢日期:2008年10月23日。
陳文茜,“打工十九年 脫貧致富幻夢一場,”文茜世界周報,2009年3月15日,採訪撰稿/高怡林、攝影剪影/傅家興,http://www.youtube.com/watch?v=8cMGyJTBt5s&feature=related,查詢日期:2009年3月26日。
陳季冰,“讓大城市的戶口越來越不值錢,”陳季冰的博客,2009年2月21日,http://heliangliang.blog.phoenixtv.com/article/2236844-6.html。查詢日期:2009年4月22日。
陸學藝,“農民工問題要從根本治理,”中國社會網,2003年6月20日,http://www.sociology.cass.cn/shxw/xcyj/t20041108_3376.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26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課題組,“關於農民工情況調查報告之四—農民工工資和勞動保護問題,”勞動和社會保障報,2005年08月10日,http://www.gdmz.lm.gov.cn/%5Cnew%5Cnews%5C200508114.htm。查詢日期:2008年10月17日。
湖北省統計局,“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基本落實,武漢農民工生活日漸改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06年09月29日,http://www.stats.gov.cn/was40/gjtjj_detail.jsp?searchword=%C3%F1%B9%A4&presearchword=%DEr%C3%F1%B9%A4&channelid=6697&record=80, 查詢日期:98年3月25日。
新華網,“取消春節後一月不得招收新民工政策-民工在廣東求職不受限,”2005年1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1/12/content_2447939.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30日。
新華網,“農民工子女犯罪率上升 難以融入城市致心理偏差,”2006年10月17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legal/2006-10/17/content_5214183.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22日。
趙樹凱,“農民流動三十年,”國務院發展中心信息網,2008年2月25日,http://218.246.21.135:81/gate/big5/www.drcnet.com.cn/DRCNet.Channel.Web/expert/showdoc.asp?doc_id=199352。查詢日期:2009年4月27日。
鳳凰資訊,“葉檀:一個經濟大國靠什麼對人口壓力,”2009年4月1日。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904/0401_23_1086693.shtml。查詢日期:2009年4月3日。
劉維佳,“學習時報:中國農民工問題調查,”新華網,2006年1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1/18/content_4066810.htm。查詢日期:2009年3月20日。
劉曉竹,“大赦國際報告批評中國人權報告,”曉竹天下 時事空間,2007年5月24日。http://www.news.liuxiaozhu.com/node/58。查詢日期:2009年4月16日。
蔡昉,“城市勞動力市場工資趨同說明什麼? ”中國社會研究院,2006年06月20日,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337&type=blog&itemid=39608。查詢日期:2008年10月19日。
蔡昉,“農村勞動力轉移存在四大障礙,”蔡昉的博客,2005年11月11日。http://blog.voc.com.cn/blog.php?do=showone&uid=337&type=blog&itemid=39428。查詢日期:2009年3月24日。

(八)影集
文茜世界周報:http://www.youtube.com/watch?v=1w8PGReuSdE&feature=related
生存之民工:http://v.youku.com/v_playlist/f396704o1p11.html
激流中國-富人與農民工:http://tw.youtube.com/watch?v=_D9NinNlLII
南下打工的故事:http://video.chinatimes.com/video-report-cnt.aspx?tid=75&nid=814
鳳凰衛視財經正前方,”農民工-寒冬中的候鳥, 2009年2月13日。
改革開放三十年系列 中國新面貌”邊緣上的群體 農民工”,2008年7月5日。

二、外文文獻
(一)專書
Azizur Rahman Khan Carl Riskin.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Huang Ping & Genevieve Domenach-Chich. urban Poverty Reduction among Migrants-Problems and policy Orientation in China , 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 2006.

(二)期刊
Meng Xin.and Junsheng Zhang. ‚”The Two-Tier Labor Market in urban Chin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Amsterdamv),vol.29,no.3(2001):P485-504.

Zhao, Yaohui, Labor Migration and Earnings Differences: the case of Rural China,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vol.47, no. 4, 1999:P126-142.

(三)研究報告
Albert Park & Dewen Wang & Fang Cai, Migration and Urban Poverty and Inequality in China, December,2006年.

(四)網站
SHARON LaFRANIERE,“ China Puts Joblessness for Migrants at 20 Million,”New York Times,2009年2月2日。
http://www.nytimes.com/2009/02/03/world/asia/03china.html?_r=1&scp=1&sq=cihna%20migrant%20workers&st=cse。查詢日期:2009年2月15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