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2109-233009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2109-233009
論文名稱
Title
莫言長篇小說中之俗文學研究
A Study of Folklore in Mo Yan’s Novel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43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3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2
關鍵字
Keywords
莫言、俗文學、新時期文學、紅高粱、貓腔
Folklore, Red Sorghum, Mo Yan, Literature of the New Era, Cat Tune (Maoqiang)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48 次,被下載 1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4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0 times.
中文摘要
文革過後,大陸地區文學發展進入新階段,即是所謂的「新時期文學」。此時期作家群體表現多元紛呈,才人輩出之際,莫言在其間開始嶄露頭角。1988年中國導演張藝謀拍攝的電影《紅高粱》榮獲第38屆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乃自他的原著小說《紅高粱家族》改編而來。出身山東農村、來自充滿鄉野傳聞的莫言,憑藉著豐富生活經驗、嫻知風土掌故,如椽大筆描繪出來的高密東北鄉,已成為讀者心目中永恆的文學原鄉。他表現在言說的魅力不同凡響,往來穿梭在歷史的真實與虛構之間,情愛、暴力、鮮血、貓腔,交會在一片大紅大綠、色彩濃厚所鋪展開來的作品中,間雜有魔幻寫實風格,輔以歐美各國譯介他的作品數量相當龐大,鮮少有人能及,讓他在大陸新時期文學中獨樹一幟。文學評論學者王德威一句「千言萬語,何若莫言」,成了研究莫言其人與作品之間的最佳詮釋。本論文以《莫言長篇小說中之俗文學研究》為題,著重於其在臺發行的九本長篇小說所含括的俗文學成分,從文本援引例證,探討他不斷堅持「作為老百姓寫作」的創作態度根基所在。論文以五章的內容,分別介紹莫言創作概況、與新時期文學關係,並以俗諺與歇後語、傳說、歌謠與山東地方戲曲—貓腔等等為細目,將文本含括的俗文學成分抽繹出來,更能清楚傳達莫言長篇小說在這方面的研究價值。
Abstract
Mo Yan has become a well-known writer for his legendary style of novels with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n 1988, the Chinese film, Red Sorghum, adapted from Mo Yan’s novel, won the Golden Bear Prize in the 38th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herefore, not only the film but also the original novel drew a lot of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Mo Yan presents his charisma in multiple aspects of his novels due to his unique personal experience.
First, he applied many colloquial materials as elements of folk literature in his novels. For instance, proverbs, legends, and ballads are commonly quoted in his writings. In addition, during his voluntary military service, he did have the experience to take part in composing a piece of Cat Tune, also known as Maoqiang, a local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in Shandong Province. Second, Mo Yan has a spontaneous talent for story telling mainly passed down from his grandparents, the Chinese classic Zhanghuiti-Style Novels, and the translated literatures of world masterpieces. Third, his belief in insisting on writing as the general populace rather than writing for it has made him a spokesperson of the common people even though this is quite against others’ points-of-view.
This thesis aims to verify what those components of folklore in Mo Yan’s novels are and whether they are highly agree with his belief or not. The whol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and emphasizes on analyzing the materials of folklore listed in categories. In addition, an introduction to Literature of the New Era is include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莫言長篇小說中之俗文學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3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13

第二章 新時期文學與莫言…………………………………………… 15
第一節 新時期文學緣起、發展與特色…………………………………………… 15
第二節 新時期文學小說家群像…………………………………………………… 21
第三節 莫言文學概況……………………………………………………………… 24
一、莫言重要簡歷…………………………………………………………………… 24
二、創作分期………………………………………………………………………… 26
三、創作觀…………………………………………………………………………… 31
四、作品譯介情形…………………………………………………………………… 36

第三章 莫言長篇小說的俗文學成分(上)………………………… 41
第一節 俗諺與歇後語……………………………………………………………… 41
一、諺語……………………………………………………………………………… 41
二、歇後語…………………………………………………………………………… 42
三、莫言文本俗諺與歇後語舉隅…………………………………………………… 42
第二節 傳說………………………………………………………………………… 58
一、酒………………………………………………………………………………… 59
二、信仰……………………………………………………………………………… 63
三、其他……………………………………………………………………………… 74
小結…………………………………………………………………………………… 76

第四章 莫言長篇小說的俗文學成分(下)………………………… 78
第一節 歌謠、說唱文學與戲曲…………………………………………………… 78
一、歌謠……………………………………………………………………………… 79
二、貓腔……………………………………………………………………………… 89
第二節 其他………………………………………………………………………… 101
一、輪迴觀…………………………………………………………………………… 101
二、章回體…………………………………………………………………………… 103
小結…………………………………………………………………………………… 105

第五章 結論…………………………………………………………… 107
參考書目………………………………………………………………… 111
附錄……………………………………………………………………… 130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莫言著作(依出版年代排序)
(一)長篇小說
莫言:《紅高粱家族》,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8。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89。
莫言:《十三步》,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0。
莫言:《酒國》,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2。
莫言:《豐乳肥臀》(上)、(下),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6。
莫言:《食草家族》,臺北:麥田出版,2000。
莫言:《檀香刑》,臺北:麥田出版,2001。
莫言:《四十一炮》(上)、(下),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2003。
莫言:《紅樹林》,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
莫言:《生死疲勞》,臺北:麥田出版,2006。

(二)其他
莫言:《透明的紅蘿蔔》,臺北:新地出版社,1986。
莫言:《懷抱鮮花的女人》,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3。
莫言:《夢境與雜種》,臺北:洪範書店有限公司,1994。
莫言:《莫言文集•卷二 酩酊國》,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莫言:《莫言文集•卷三 再爆炸》,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莫言:《莫言文集•卷四 鮮女人》,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莫言:《莫言文集•卷五 道神嫖》,北京:作家出版社,1996。
莫言:《傳奇莫言》,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
莫言:《會唱歌的牆》,臺北:麥田出版,2000。
莫言:《白棉花》,臺北:麥田出版,2001。
莫言:《紅耳朵》,臺北:麥田出版,2002。
莫言:《紅高粱的孩子》,臺北:麥田出版,2002。
莫言:《英雄•美人•駿馬》,蘇州: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
莫言:《冰雪美人》,臺北:麥田出版,2002。
莫言:《小說的氣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
莫言:〈民間音樂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
莫言:《北京秋天下午的我》,臺北:一方出版公司,2003。
莫言、王堯:《莫言王堯對話錄》,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3。
莫言:《白狗鞦韆架》,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4。
莫言:《小說在寫我:莫言演講集》,臺北:麥田出版,2004。
莫言:《蒼蠅.門牙》,臺北:麥田出版,2005。
莫言:《初戀.神嫖》,臺北:麥田出版,2005。
莫言:《老槍.寶刀》,臺北:麥田出版,2005。
莫言:《莫言精選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
莫言:《美女.倒立》,臺北:麥田出版,2006。
莫言、王堯:《說吧!莫言》,臺北:麥田出版,2007。


二、專書 (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英〕Elaine Baldwin, Brian Longhurst, Greg Smith, Scott McCracken, Miles Ogborn著:《文化研究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澳〕Chris Barker著,許夢芸譯:《文化研究智典》,臺北:韋伯文化出版,2006。
〔澳〕Chris Barker著,羅世宏等譯:《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4。
〔英〕Ziauddin Sardar著,陳貽寶譯:《文化研究》,臺北:立緒出版社,1999。
〔荷〕佛克馬、蟻布思合著,袁鶴翔等合譯:《二十世紀文學理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03。
〔美〕佛斯特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臺北:志文出版社,1993。
〔英〕約翰•史都瑞著,李根芳、周素鳳譯:《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5。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山東卷》,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4。
卜召林主編:《中國現代新文學批評研究》,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4。
于德源:《北京災害史》,北京:同心出版社,2008。
王文勝:《在與思:“十七年文學”現實主義思潮新論》,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王汝梅、張羽:《中國小說理論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
王德威:《當代小說二十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6。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出版,1998。
王夢鷗,《唐人小說校釋》(上冊),臺北:正中書局,1985。
王鐵仙等著:《新時期文學二十年》,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孔範今、施戰軍主編,路曉冰編選:《中國新時期文學思潮研究資料》(上)(中)(下),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孔範今、施戰軍主編,路曉冰編選:《莫言研究資料》,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
仇兆鰲:《杜詩詳注》,臺北:里仁書局,1980。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朱介凡:《中華諺語志》(八),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9。
朱介凡:《中國諺語論》,臺北:新興書局,1964。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南:大夏出版社,1988。
朱年、朱迅芳編著:《酒與文化》,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朱賓忠:《穿越時空的對話—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語譯廣解四書讀本》,臺北:啟明書局。
安世高譯:〈八大人覺經〉,《佛教十三經》,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3。
李延壽:《南史》,《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李昉:《太平廣記》,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李善:《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2003。
李學武:《蝶與蛹》,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李曉寧:《二十世紀中國小說流派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
李豐楙、胡萬川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三)》,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1。
李露露:《中國節》,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何滿子:《醉話酒文化》,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1。
阮元:《十三經注疏•禮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93。
吳炫:《穿越中國當代文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
金元浦:《接受反應文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范曄:《後漢書》,《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祝穆:《方輿勝覽》,《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陳光興主編:《文化研究在台灣》,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0。
陳奐:《詩毛氏傳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陳寅恪:《陳寅恪先生全集》(下),臺北:九思出版社,1977。
陳鼓應注譯:《老子今注今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
陳壽:《三國志》,《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張子樟:《走出傷痕—大陸新時期小說探論》,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
張文穎:《來自邊緣的聲音—莫言與大江健三郎的文學》,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
張志忠:《莫言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張默生原著、張翰勛校補:《莊子新釋》,濟南:齊魯書社,1996。
郭泮溪:《中國飲酒習俗》,臺北:文津出版社,1990。
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97。
曾永義:《俗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
曾永義:《戲曲源流新論》,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程文超、郭冰茹主編:《中國當代小說敘事演變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程華平:《中國小說戲曲理論的近代轉型》,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賀立華、楊守森等著:《怪才莫言》,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
賀立華、楊守森等著:《莫言研究資料》,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2。
黃文倩:《莫言《豐乳肥臀》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5。
黃永年:《唐代史事考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
黃庭堅撰;任淵、史容、史季溫注:《山谷詩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溫儒敏、趙祖謨主編:《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楊揚編:《莫言研究資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葉開:《莫言評傳》,鄭州:河南文藝出版社,2008。
鄧時忠:《大陸臺港比較文學理論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6。
蒼狼等著:《與魔鬼下棋—五作家批判書》,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4。
鄭樹森:《小說地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劉軍、莫福山、吳雅芝:《中國古代的酒與飲酒》,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蔡源煌:《當代文化理論與實踐》,臺北:雅典出版社,1992。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雅典出版社,1998。
魯迅:《魯迅小說史論文集—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臺北:里仁書局,2003。
錢鋼、耿慶國主編:《二十世紀中國重災百錄》,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謝昭新:《中國現代小說理論史》,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3。
謝靜國:《論莫言小說(1983—1999)的幾個母題和敘述意識》,臺北: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
龍應台:《人在歐洲》,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
鍾怡雯:《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
戴錦華:《隱形書寫—90年代中國文化研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
羅剛、劉象愚主編:《文化研究讀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臺灣地區
朱崇科:〈暴力書寫:狂放莫言—以「紅高粱家族」為中心〉,《文訊》第226期, 2004.08。
馬世芳:〈策野馬,入小說深林—評莫言《生死疲勞》〉,《文訊》第256期,2007.02。
黃文倩:〈原鄉的聲音想像—我讀莫言「會唱歌的牆」〉,《中國語文》第95卷第4期,2004.10。
黃文倩:〈莫言「紅高梁」中的敘述視角與對比〉,《中國語文》第93卷第3期,2003.09。
黃文倩:〈莫言「紅高梁」中的象徵〉,《中國語文》第93卷第5期,2003.11。
廖麗菁:〈大地農殤曲—試論莫言〈天堂蒜薹之歌〉〉,《興大中文研究生論文集》第7期,2002.09。
劉淑貞:〈顛覆與荒誕—試論莫言小說「十三步」〉,《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 第4期,2003.06。
劉慧珠:〈大地農殤曲—試論莫言「天堂蒜薹之歌」〉,《修平人文社會學報》第2期,2001.09。
謝奇峰:〈人性的頹靡—莫言「猿酒」初探〉,《國文天地》第16卷第4期,2000.09。
鍾怡雯:〈從莫言「會唱歌的?晼v論散文的暴露與雄辯〉,《國文天地》第17卷第12期,2002.05。

(二)大陸地區
弓木:〈莫言印象〉,《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01。
于金華:〈卡夫卡與中國文化的淵源—兼論卡夫卡對中國新時期作家的影響〉,《鞍山師範學院學報》,2008.01。
王少蘭:〈真實完整人性的展示—析莫言小說中對人性的挖掘和關懷〉,《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 ,2008.08。
王光東:〈復蘇民間想像的傳統和力量—由莫言的《生死疲勞》說起〉,《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王育松:〈童年敘事:意義豐饒的闡釋空間—重讀莫言的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湖北社會科學》,2008.10。
王?琱氶G〈顯形結構的溫馨與隱形結構的冷酷—析莫言在《白狗秋千架》中的矛盾性書寫〉,《山東文學》,2006.11。
王?琱氶G〈在過去與未來之間—論莫言早期軍人小說創作〉,《濰坊學院學報》,2008.05。
王春霞:〈莫言的“新聊齋小說”及其靈異敘事特徵〉,《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06。
王者淩:〈“胡亂寫作”,遂成“怪誕”—解讀莫言長篇小說《生死疲勞》〉,《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王振雨:〈莫言小說的怪誕美〉,《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王雪環:〈論上官金童“戀乳癖”的象徵意義〉,《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07。
王寒:〈文學尋根與莫言的文化反思—論莫言的前期創作〉,《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4。
巴俊玲:〈論莫言小說中高密東北鄉的神秘氛圍〉,《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8.03。
尹秀茶:〈對生命的渴求與贊美—《紅高粱》欣賞〉,《作家》,2008.08。
左其福:〈莫言的平民文學觀及其當代意義〉,《名作欣賞》,2008.06。
左娟:〈論博爾赫斯在敘述方式上對余華的影響〉,《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11。
冮愛元:〈論莫言小說中的“紅”意象〉,《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04。
石建煒:〈人性的淪喪與獸性的膨脹—《檀香刑》趙甲形象的文化闡釋〉,《作家》,2008.10。
石健:〈民間體育的文化魅力—莫言《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解讀〉,《體育文化導刊》,2008.12。
江南:〈莫言小說詞語修辭:選擇、變異〉,《畢節學院學報》,2008.01。
江磊:〈扎根於民間的先鋒寫作—淺談莫言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民間化改造〉,《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02。
安恬:〈饑餓的莫言〉,《晚報文萃》,2006.09。
李莉:〈論小說敘事結構與作家思維方式—以《岡底斯的誘惑》、《馬橋詞典》、《檀香刑》為例〉,《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3。
李傳忠:〈極致的敘述 蒸騰的欲望—評莫言《四十一炮》〉,《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6.07。
李靜:〈不馴的疆土—論莫言〉,《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宋劍華:〈革命英雄傳奇神話的歷史終結—論莫言《紅高粱家族》的文學史意義〉,《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5。
杜邁可:〈論《天堂蒜薹之歌》〉,《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汪樹東:〈母神原型與新時期小說〉,《貴州社會科學》,2006.05。
周立民:〈敘述就是一切—談莫言長篇小說中的敘述策略〉,《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周春媚:〈偉大與悲哀—《豐乳肥臀》母親形象及成因淺析〉,《科教文匯》(上半月),2006.11。
季紅真:〈神話結構的自由置換—試論莫言長篇小說的文體創新〉,《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金紅:〈王蒙、莫言小說的意識流:從理性規範到感覺發現—1980年代意識流文學研究〉《蘇州科技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08.03。
胡群昌:〈莫言小說感性語言傳播藝術探析〉,《東南傳播》,2008.04。
姬鳳霞:〈從句式看莫言小說語言的民間口語化〉,《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06。
姬鳳霞:〈莫言小說語言變異審美〉,《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4。
唐長華:〈道家文化精神對山東新時期小說的影響〉,《管子學刊》,2008.08。
孫玉榮:〈論《檀香刑》的血腥暴力寫作〉,《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孫鬱:〈莫言:與魯迅相逢的歌者〉,《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孫曼歆:〈論莫言《紅高粱》的死亡敘述〉,《黑龍江社會科學》,2008.02。
孫曉燕:〈談莫言小說《紅高粱》體現的人的本性問題〉,《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8。
秦雪:〈莫言《紅高粱》中的語言變異淺析〉,《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08.04。
畢光明:〈《生死疲勞》:對歷史的深度把握〉,《小說評論》,2006.05。
徐紅妍:〈對民間與歷史的另一種把握—評莫言的《生死疲勞》〉,《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8.03。
徐紅妍:〈《生死疲勞》:對民間與歷史的另一種把握〉,《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
徐祺琪:〈“看”與“被看”的差異—比較魯迅小說與莫言《檀香刑》中的“看客”〉,《河池學院學報》,2006.04。
梁小娟:〈走向祭壇的檀香刑〉,《河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梁玫:〈莫言的農耕文化情結〉,《安徽文學》 (下半月),2009.01。
梁鴻:〈當代文學視野中的“村莊”困境—從閻連科、莫言、李銳小說的地理世界談起〉,《文藝爭鳴》,2006.05。
陳小強:〈莫言〈枯河〉中的變異及敘事策略〉,《文學教育》(上),2008.07。
陳文英:〈另類的書寫—解讀莫言《檀香刑》〉,《作家》,2008.04。
陳美妃:〈人狐類婚姻關係中之妻德塑建初探—以太平廣記為本〉,《臺北科技大學學報》,第三十一之二期,1998.09。
陳彥馨:〈莫言小說的雜語性特徵〉,《安徽文學》 (下半月),2008.12。
陳然:〈莫言的愛情世界如此絢爛—從《紅高粱》與《檀香刑》之比較看莫言愛情故事創作風格的嬗變〉,《文教資料》,2006第28期。
陳蓉蓉:〈遺失的未來—淺談《透明的紅蘿蔔》〉,《名作欣賞》,第18期,2008。
陳曦:〈法國讀者視角下的莫言〉,《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05。
張娜:〈用語言描繪生活的畫卷—從《紅蝗》看莫言小說中色彩詞的運用〉,《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4。
張清華:〈天馬的韁繩—論新世紀以來的莫言〉,《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張舒慧:〈走進黑孩的精神世界—淺析莫言《透明的紅蘿蔔》中黑孩形象〉,《文教資料》,2008第13期。
梅雋:〈評葉開的《莫言評傳》〉,《文學教育》(上) ,2008.10。
曹乃玲:〈莫言長篇小說《生死疲勞》修辭特色分析〉,《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01。
莫言:〈千言萬語 何若莫言〉,《山東圖書館季刊》,2008.01。
郭群:〈莫言鄉土小說的悲苦主題〉,《殷都學刊》,2008.01。
陸克寒:〈莫言的生命哲學與性愛價值—當代小說的性敘述•之二〉,《翠苑》,2006.05。
郭冰茹:〈尋找一種敘述方式—論莫言長篇小說對傳統敘述方式的創造性吸納〉,《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宿好軍:〈民間形式和民間立場—莫言的短篇小說《倒立》解讀〉,《名作欣賞》,2006第22期。
程艷芳:〈精神家園失落的痛苦與掙扎—淺談莫言中篇小說《復仇記》與《二姑隨後就到》〉,《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01。
程艷芳:〈“民間是每個人心底的故鄉”—莫言小說創作的民間立場尋蹤〉,《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8.03。
喬雪竹:〈當代中國之史詩—論《豐乳肥臀》中的歷史構架和人性論爭〉,《消費導刊》,2008第13期。
黃萍:〈莫言小說研究述評〉,《新世紀論叢》,2006.01。
黃發有:〈莫言的“變形記”〉,《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單繼偉:〈反叛的英姿 皈依的執著—莫言小說中藝術形象共時建構的文化“砥柱”〉,《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4。
程光煒:〈魔幻化、本土化與民間資源—莫言與文學批評〉,《當代作家評論》,2006.06。
溫偉:〈莫言與福克納小說的惡人形象比較〉,《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6。
溫偉:〈故鄉世界的守望—論莫言與福克納的家園小說〉,《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溫偉:〈論莫言與福克納的家族歷史小說〉,《電影評介》,2006第23期。
彭治國:〈有關莫言的零零碎碎〉,《中學生閱讀》(高中版),2006.09。
齊慧爽:〈論莫言小說的感覺世界〉,《文教資料》,2006第35期。
楊小艷:〈“情采”美文中對美的毀滅的嘆息—解讀當代作家莫言的《冰雪美人》〉,《安徽文學》(下半月),2008.09。
楊燕佳:〈小腳樊籠:家世背景和學問才智的悲哀—淺論莫言《檀香刑》中知縣夫人錢氏形象〉,《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04。
楊艷伶:〈論莫言《豐乳肥臀》的文化蘊涵與敘事藝術〉,《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2。
趙忠芹:〈“英雄”的背後—評莫言話劇《我們的荊軻》〉,《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6.07。
趙麗:〈浪漫主義的訴求—莫言90年代小說創作中的女性書寫〉,《安徽文學》 (下半月),2009.01。
翟傳鵬:〈中西文化的融合:一個破滅的神話—試析《豐乳肥臀》中的金童玉女形象〉,《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4。
劉玉芳:〈心靈的創造—論新歷史小說中“為人生”的文學理想〉,《南華大學
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8.01。
劉國良:〈莫言:對傳統小說模式的顛覆〉,《中學生閱讀》(高中版),2006.09。
蔣泥:〈“先鋒”莫言是如何“倒退”的〉,《山西文學》2006.07。
鄭楠:〈從《檀香刑》看莫言矛盾的民間立場和知識分子情懷〉,《文學教育》(上),2008.10。
樊星:〈福克納與中國新時期鄉土小說的轉型〉,《山東社會科學》,2008.07。
樊保玲:〈歷史敘述與個人言說—莫言小說分析〉,《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08.03。
劉雲艷:〈民間小戲裡的大狂歡—試從民俗學角度解讀《檀香刑》〉,《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008.01。
劉秋雲:〈試論莫言小說語言的鄉土特徵〉,《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08.02。
盧同良:〈試論莫言中短篇小說的真實性〉,《時代文學》(雙月版),2007.06。
鮑東梅:〈對土地的眷戀•對自由的嚮往—《動物農場》與《生死疲勞》比較〉,《時代文學》(下半月),2008.02。
魏詩娟:〈莫言鄉土小說的魅力所在〉,《河北青年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05。
顏媛媛:〈論莫言小說寫作風格的承續性—以莫言新作《生死疲勞》為例〉,《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06。
顧曉紅:〈論莫言小說創作的影視化傾向〉,《淮海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臺灣部分
江慧琪:《先秦至唐狐狸精怪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孫國華:《文革後大陸文學的新主題—以莫言、李銳、王安憶的作品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黃文倩:《莫言《豐乳肥臀》研究》,私立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曾秀梅:《莫言小說中的生命焦慮》,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蔡美瑤:《莫言的饑餓書寫》,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2006。
鍾怡雯:《莫言小說:「歷史」的重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5。
謝靜國:《論莫言小說(1983—1999)的幾個母題和敘述意識》,私立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8。

(二)大陸部分
王玉國:《“吃”的生命、政治與社會意蘊—論莫言小說中的飲食書寫》,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王西強:《從故鄉記憶到多重話語敘事的視角轉換—莫言小說敘事視角及其功能分析》,陜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王美春:《莫言小說中的女性世界》,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王保中:《莫言小說的魔幻現實主義風格》,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王娟:《莫言小說與民間敘事—從《檀香刑》到《生死疲勞》看莫言的創作轉型》,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王寒:《莫言與尋根文學》,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王華:《新時期小說中的方言問題》,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王蓓:《惡之花—論蘇童小說中“惡”的審美範式》,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王磊:《民間孕育的精靈—論莫言民間寫作及其意義》,陜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王靜:《民間的“狂歡”世界—莫言小說的敘事結構分析》,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王寶證:《崇高與平凡—從17年文學英雄形象塑造看莫言新歷史小說對主角的定位》,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巴俊玲:《論莫言小說中的故鄉想像》,青島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毛華兵:《感性生命的藝術擴寫—莫言論》,江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田甜:《莫言創作心理分析》,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田蓉輝:《隱性認可•蒼涼憑吊•悲情皈依—從當代家族小說文本解讀當代作家的家族文化情懷》,廣西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5。
左苗苗:《莫言小說《紅高粱家族》在美國的譯介:接受與變異》,貴州大學碩士論文,2008。
朱淩:《論莫言小說中的兒童書寫》,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朱淑娟:《淺談莫言小說悲劇性的意義》,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朱賓忠:《福克納與莫言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仲天寶:《論莫言小說的苦難意識》,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仲榮慧:《論新歷史主義小說的人性書寫》,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呂曉英:《民間立場的選擇—論余華、莫言、張煒民間小說創作》,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李金花:《魔幻筆鋒 人間情懷—莫言小說敘事藝術探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李波:《論電影藝術對新時期小說創作的影響》,華中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李?琤苤G《全球化語境下二十世紀末中國小說》,華中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6。
李容華:《論莫言的短篇小說》,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李剛:《莫言創作美學品格的敘事學研究》,聊城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李堯:《漢語色彩詞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李業根:《莫言小說狂歡化敘事研究》,南昌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李霆鳴:《漢語寫作:全球化語境中當代文學的生命空間》,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李艷艷:《苦難•欲望•反啟蒙—論莫言小說創作的民間敘事》,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吳露:《永遠的異鄉—莫言“新歷史小說”人性景觀探析》,西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吳剛:《論莫言小說的民間寫作立場》,湖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余星宇:《論莫言小說的感覺世界》,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車曉庚:《格拉斯與莫言小說狂歡化特點比較》,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孟二偉:《論莫言小說的“復魅”與“去魅”》,華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周紅莉:《莫言,民間的行吟歌者》,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周紅霞:《90年代後莫言小說論》,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周罡:《近十年小說創作中的狂歡化現象研究》,武漢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洪亮:《背叛與復歸間的彷徨—從莫言小說的藝術形式解讀其對故鄉的複雜心理》,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南志剛:《敘述的狂歡與審美的變異》,蘇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姚寧:《新時期中國“尋根文學”與拉美魔幻現實主義》,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紀琳:《福克納研究在中國》,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1。
孫述勝:《飢餓記憶的表現與重塑—新時期“飢餓文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馬曉晗:《文學與民間—從民間視角審視莫言的小說創作》,中央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徐文明:《死亡的風景—余華、莫言暴力敘述現象研究》,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徐國兵:《莫言小說的敘事學價值》,蘇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桓芳:《論莫言小說的“審醜”寫作》,中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張愛萍:《莫言小說語言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張開艷:《論莫言小說的狂歡化敘事》,廣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陳曉慧:《現實的“延異”—前期現代性遭遇後期現代性的當下小說》,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曹金合:《喧囂與沉默的精靈—論莫言的小說創作特色》,曲阜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張志雲:《齊魯民間文化的當代轉換與新文學傳統的重構—莫言創作的民間文化形態研究》,四川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張朝軍:《從魯迅到莫言:現代性語境中的“吃人”意象》,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張明:《騰挪跌宕的靈魂—莫言創作論》,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張獻榮:《論莫言小說的生命意識》,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0。
張翼:《蘇童、莫言家族敘事比較論》,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張靈:《莫言小說與民間文化中的生命主體精神》,北京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
傅湘莉:《女性生命體驗的獨語與對話—論世紀轉型時期中國當代女性文學中的“死亡”敘述》,廣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黃春蘭:《二十世紀中國對福克納的接受》,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齊林泉:《論莫言創作》,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趙學美:《黑暗大地上空的自由精靈—論莫言的自由精神與藝術自由》,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鄧金洲:《歷史的民間想像—莫言新歷史小說創作論》,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廖增湖:《沸騰的土地—莫言論》,華東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劉小敏:《穿越故鄉—莫言作品中家族人種退化問題探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劉紅:《從魯迅到莫言—中國封建文化“吃人”意象的精神闡釋》,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2。
劉麥霞:《論莫言小說的自由精神》,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劉國輝:《莫言小說敘事論》,延邊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劉清虎:《高密東北鄉與莫言的生命哲學—莫言小說創作論》,上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劉陽敏:《論莫言小說的鄉土特徵》,華中科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劉暢:《新歷史小說的敘事策略》,遼寧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樊保玲:《現代與傳統的糾結:莫言小說敘事分析》,揚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鮑東梅:《莫言小說的敘述學研究》,遼寧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盧麗華:《“民間”燭照下的個體生存與群體烏托邦—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小說創作中的一種傾向》,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
韓榮錦:《無字的歷史 生存的資源—論莫言小說中民間歷史的生存意義》,河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
蕭宇:《莫言小說的神幻敘事與生命意識》,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顏水生:《傳奇•悲劇•寓言—論莫言的歷史意識》,海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顧曉紅:《論當代小說創作的影視化傾向—以莫言、王朔、劉?琲熙虴@為例》,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羅蕾:《世紀之交:河域小說創作中的魔幻現實主義》,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蘇忠釗:《放逐於美與醜之間—莫言小說審美特徵論》,西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嚴曉蓉:《莫言小說藝術論》,浙江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
藍傳斌:《鬥爭哲學與農民人格精神的書寫》,山東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五、網路資料
中華讀書報:〈十問吉田富夫〉http://www.gmw.cn/01ds/2006-08/30/content_473295.htm,瀏覽日期:2009.06.27。
自由電子報:〈左營豐穀宮本週改建 地方猛搖頭〉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6/today-south8.htm,瀏覽日期:2009.05.31。
百度百科:八蜡廟http://baike.baidu.com/view/1612690.htm,瀏覽日期:2009.04.22。漢典:腚http://www.zdic.net/zd /zi/ZdicE8Zdic85Zdic9A.htm,瀏覽日期2009.05.29。
維基百科:柏林影展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F%8F%E6%9E%97%E5%9B%BD%E9%99%85%E7%94%B5%E5%BD%B1%E8%8A%82&variant=zh-tw,瀏覽日期2009.04.25。
維基百科:先嗇宮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5%88%E5%97%87%E5%AE%AE&variant=zh-tw,瀏覽日期:2009.05.31。
維基百科:樣板戲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A8%A3%E6%9D%BF%E6%88%B2&variant=zh-tw,瀏覽日期:2009.04.20。
教育部國語辭典:大蜡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A4j%E3%DC&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瀏覽日期:2009.05.31。
教育部國語辭典:天貺節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DB%E8&pieceLen=50&fld=1&cat=&ukey=-1918253208&serial=2&recNo=2&op=f&imgFont=1,瀏覽日期:2009.05.31。
教育部國語辭典:生死輪迴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cond=%BD%FC%B0j&pieceLen=50&fld=1&cat=&ukey=-767704409&serial=1&recNo=2&op=f&imgFont=1,瀏覽日期:2009.06.1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9.81.22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9.81.22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