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2110-11383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2110-113834
論文名稱
Title
從「資本」到「地方」:從中小企業台商與越南土地的關係談起
From “Mobile Capital” to “Attached Place”: Taiwan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Their Land in Vietnam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6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0-06-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0-09-02
關鍵字
Keywords
地方、地方感、越南、台商、土地
Vietnam, Land, Taiwanese Capital, Place, Sense of Plac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62 次,被下載 190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62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902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討論,越南台商如何從投資牟利為主的經濟人轉變成賦予當地生活價值與歸屬的社會人?研究的是中小企業台商作為跨國投資者,最初是如何在越南選擇、取得土地作為「資本」?又是如何視這片土地為「地方」?
本文採用質性研究中的紮根理論,主要針對越南台商進行訪談及參與觀察。研究發現,針對土地取得位置、內外銷和行業別的差異,發現處在不同結構位置的台商/台幹,會對越南有不同程度的地方感,而語言學習、情慾生活可以有效維繫他們對越南的地方感。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a profit-pursuing economic man turning to a social man with the sense of ‘place’. Using the case study of Taiwanese businessmen investing land in Vietnam, this thesis argues that such an imagined ‘mobile capital’ might be turning to the capital embedded in the local place.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the author interviewed 20 persons in Vietnam to understand their life trajectories, and their current situations in Vietna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aiwanese businesspeople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which locate their production in different locations, have different senses of place attachment. Language ability and the intimate life with local people will affect their attachment to the local plac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 1 -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動機 - 1 -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 3 -
第三節 研究方法、研究對象 - 4 -
第二章 文獻回顧 - 8 -
第一節 越南政經的革新開放 - 8 -
第二節 全球化下的台商圖像 - 14 -
第三節 界定「地方(Place)」 - 18 -
第四節 小結 - 20 -
第三章 從「資本」出發:台商如何取得越南土地? - 21 -
第一節 為何「土地取得」是起點? - 21 -
第二節 區內還區外:中小企業製造商的設廠過程 - 23 -
第三節 破壞與建設:工業區的開發歷程 - 30 -
第四節 越皮台骨:越南台資掛名公司 - 33 -
第五節 小結 - 34 -
第四章 「地方」的型塑:越南台商的在地關係 - 36 -
第一節 超越資本的契機 - 36 -
第二節 結構先行:結構位置決定「地方感」 - 37 -
第三節 微政治:從日常生活看「地方」 - 45 -
第四節 小結 - 51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54 -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54 -
第二節 研究貢獻 - 55 -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 56 -
參考文獻 - 57 -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英文書目
Augé, M., ed., Howe, J. trams., 1995, Non-Places: Introduction to an Anthropology of Supermodernity.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

Carruthers, Bruce G. and Ariovich, Laura, 2004, “The Sociology of Property Rights” ,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30:23-46.

Fforde, Adam, 1999, “From Plan to Market: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in Vietnam and China Compared” pp.43-72 in Transforming Asian Socialism: China and Vietnam Compared, edited by Anita Chan, Benedict J. Tria Kerkvliet, and Jonathan Unger. Canberra: Dep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RSPAS, ANU.

Fligstein, Neil, 1996, ”Markets as Politics: a political-cultural approach to market institutions”,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 61(Aug): 656-673.

Gieryn, Thomas F., 2000, “A Space for Place in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6:463-496.

Ong, Aihwa and Nonini, Donald M., ed., 1997, Ungrounded Empires: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Modern Chinese Transnationalism. New York: Routledge.

Pred, A., 1984, “Place as Historically Contingent Process: Structuration and the Time-Geography of Becoming Place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74/2: 279-297.

Shamir, Ronen 2005, “Without Borders? Notes on Globalization as a Mobility Regime.” Sociological Theory, 23/2(June):197-217.

Tuan Y-F., 1977, Space and Place: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Walder , Andrew G., 1995, “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1:263-301.
___1998, “The Country Government as an Industrial Corporatism” pp.62-85 in Zouping in Transition: The Process of Reform in North China, edited by Andrew G. Walder.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lder , Andrew G. & Oi, Jean C., 1999,” Property Rights in the Chinese Economy: Contours of the Process of Change” pp.1-24 in Property Rights and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edited by Andrew G. Walder & Jean C. Oi.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Wank, David L., 1999, Commodifying Communism: Business, Trust, and Politics in a Chinese City.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譯文書目
Bauman, Zygmunt著、張君玫譯,2001[1998],《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Globalization: The Human Consequences)。台北:群學出版社。
___、朱道凱譯,2002[1990],《社會學動動腦》(Thinking Sociologically)。台北:群學出版社。

Crang, Mike著、王志弘、余佳玲、方淑惠譯,2003,《文化地理學》(Cultural Geography)。台北:巨流出版社。

Cresswell, Tim著、徐苔玲與王志弘譯,2006[2004],《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Place: A Short Introduction)。台北:群學出版社。

Fligstein, Neil著、鄭力軒譯, 2007[2001],《市場的構造:21世紀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社會學》(The Architecture of Markets: An Economic Sociology of Twenty-First-Century Capitalist Societies)。台北:群學出版社。


Harvey, David著、王志弘譯,2008,《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Spaces of Neoliberalization: Towards a theory of uneven geographical development)。台北:群學出版社。

Polanyi, Karl著、黃樹民、石佳音、廖立文譯,1991[1957],《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The Great Transformation: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Origins of Our Time)。台北:遠流出版社。

三好將夫著、陳燕谷譯,2005,〈沒有邊界的世界?從殖民主義到跨國主義及民族國家的衰落〉。頁484-555,收錄於汪暉、陳燕谷編,《文化與公共性》。北京:三聯書店。

(三)中文書目
王宏仁,2006,〈不是穿綠色制服的都是軍人:田野想像的落差〉。頁91-114,收錄於郭佩宜、王宏仁編,《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台北:巨流。
___2009,〈性別化的草根跨國社區:以台越關係為例〉。頁163-192,收錄於王宏仁、郭佩宜編,《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 台灣的跨國》。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王宏仁、林開忠,2006,〈移民研究的知識社會學考察: 以東南亞台商與婚姻移民為例〉。論文發表於「國家認同之文化論述」學術研討會,台北: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2006/6/10-11。

王宏仁、郭佩宜,2009,〈導論:跨國的台灣.台灣的跨國〉。頁1-34,收錄於王宏仁、郭佩宜編,《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 台灣的跨國》。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容邵武,2006,〈「危險」的人類學家〉。頁175-202,收錄於郭佩宜、王宏仁編,《田野的技藝:自我、研究與知識建構》。台北:巨流出版社。

耿曙,2008,〈中國大陸台商研究的回顧與前瞻:站在新移民研究的起點?〉,「台商研究」工作坊,台中:歐洲當代台灣研究中心、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耿曙、林瑞華,2009,〈「階級」、「省籍」或「政黨」?台灣人當地融入狀況之比較〉,「2009年台灣社會學年會」,台北:台灣社會學會。

陳振偉,2005,《經濟全球化下的的方政府治理模式轉型-昆山地方政府與台資企業互動模式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朝政,2005,《台商在兩岸的流動與認同:經驗研究與政策分析》,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

殷章甫,1980,《經濟發展與土地利用》。台北:文笙書局。

徐宗國,1996,〈紮根理論研究法:淵源、原則、技術與涵義〉。頁47-73,收錄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出版社。

徐永昇,2006,《企業跨國經營適應機制-台灣中小企業在越南的掛名運作模式》,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銘,2006,《台商在蘇州-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考察》,台北:桂冠出版社。

曾嬿芬,1997,〈居留權的商品化:臺灣的商業移民市場〉。《臺灣社會研究季刊》27: 37-67。
___2004,〈誰可以打開國界的門?移民政策的階級主義〉。論文發表於「跨界流離研討會」,臺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2004年6月。

鄒秀明,1999,《中小企業台商在越南投資經營模式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大德,2008,《中國鄉鎮企業發展原因的爭論-文獻回顧與分析》,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取,2004,〈越南法〉。頁657-740,收錄於何勤華、李秀清編,《亞洲七國法律發達史》,台北:韋伯文化。

鄧建邦,2009,〈跨界流動下中國大陸台商的認同〉。頁1-34,收錄於王宏仁、郭佩宜編,《流轉跨界:跨國的台灣 台灣的跨國》。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___2009,〈持續地回家:大上海台籍經理人員的移居生活〉。《台灣社會學》18: 139-179。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蕭新煌、龔宜君,2002,〈台商的歷史、性格與未來發展〉。頁11-32,收錄於蕭新煌、王宏仁、龔宜君編,《台商在東南亞:網絡、認同與全球化》。台北:中研院亞太研究計畫。

龔宜君,2005,《出路:台商在東南亞的社會形構》。台北:中研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___2008,〈台商:生成於亞洲的新興跨國資本〉。頁129-148,收錄於王宏仁、李廣均、龔宜君編,《跨戒:流動與堅持的台灣社會》。台北:群學出版社。

(四)網路部分
中華加盟網,〈越南台資鞋企面對的困窘〉
http://banchang.v100.cn/NewsDetail_1125.html,下載日期:2009/7/3。

中越機械網,〈越南的土地審批制度及其相關問題〉
http://big5.ec.com.cn/gate/big5/zcq.ec.com.cn/article/qyzcq/qyzcqmdg/200701/460814_1.html,下載日期:2009/7/5。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