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3108-13551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3108-135511
論文名稱
Title
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0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9-03
關鍵字
Keywords
台灣、中國大陸、文化創意產業
Mainland China,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aiwa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6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過去幾十年,海峽兩岸皆為求經濟的發展,將大部分的資源投注於工商製造業的建設與輔導上,也因此「製造優勢」寫下傲人的經濟成長史頁,更創造了全球著名的「臺灣經濟奇蹟」及現今中國大陸的崛起。而海峽兩岸以製造業技術發展為主的產業型態,則由於勞動、土地成本的提高,在競爭過程中因不具差異化特色而逐漸失去其競爭優勢,因此比較利益不斷受到壓縮,製造業的地位有被其他新興發展中國家取代之虞。再加上進入以知識為主要競爭籌碼的新經濟時代,海峽兩岸迄今未發展出足以立基的優勢領域產品或技術,如何化解產品面臨缺乏競爭優勢的危機,如何使過去的產業發展型態轉型,如何維護初級產業或傳統產業再創新的生命,是當今產業發展所要面對的問題。
「文化產業」一詞在台灣大約從1994 年左右大量被提起,正好是文建會大力提倡社區總體營造的時機,把文化與產業並置,創造產業發展,帶動地方發展解決失業問題,逐受到各方面重視。在2002 年挑戰2008 國家計劃中,將「文化創意產業」列名第二項計劃。我國跨部會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小組,將其定義為「源自創意與文化累積,透視財產的形成與運用,具有創造財產與就業機會潛力,並促進整體生活環境提昇的行業」。
文化創意產業主要目的在於結合創意,、科技與人文等特質,融入產業與生活,使產業具備創新能量與產值能量,使生活充滿理性知識、感性態度的品味,進而創造新的科技文明,兼具經濟性活動與人文素養的消費模式正是解決海峽兩岸產業轉型最好的方式。
本研究希望藉由對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探討,找出一些適合海峽兩岸中國人推動的文化創意產業。藉由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突破以往以製造優先經濟的模式,使在地的文化產業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為海峽兩岸產業轉型為高附加價值的知識經濟化產業找到一條途徑。
Abstract
In past decades, the location of resources was placed on building and guiding how to improve manufacturing in both cross-strait, and Taiwan and Mainland China were benefited from th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industry in cross-strait has no differentiation, and, because of raising cost for labor and rent, reduc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 Furthermore, Know-How is becoming main bargaining chip for this age, so the problems are how to solve crises caused by lacking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s, how to transformation of industry, and how to ensure vitality of innovation to the primary industry or traditional industry.
“Cultural Industries” catches attentions from about 1994. This year,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of R.O.C. addressed an advocate for community building, and this idea attracted attentions from all circles, because it gathered culture and industry, industrial and local development together, to solve unemployment. In governmental project “Challenge 2008 – National Development Pla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Plan” is one of ten key individual plans. And Office for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defines the industry as “An industry accumulate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knows where it originates and how it uses, has potential to create fortune and job opportunities, and promotes whole life.”
The main purpos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is trying to combine Creati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ity into industry and daily life, in order to fitful energy for creative and produce, to have a either rational and perceptual taste in a daily life, then to initiate a new civilization. Therefore, it is a best way to solve problems caused by transformation process in cross-strait.
This essay hopes to find out some fields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for cross-strait by studying this industry. Driven by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here is a way to break the old manufacturing-first model into a high value-add model, and to provide more chances for the industry.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iii
圖表目錄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分析架構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3
第二章 文化創意產業理論 23
第一節 前言 23
第二節 文化創意產業的緣起 24
第三節「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及發展現況 29
第四節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向. 48
第五節 小結 49
第三章 中國大陸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 50
第一節 前言 50
第二節 中國大陸文化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關係 56
第三節 文化創意與區域觀光旅遊活動 69
第四節 動漫畫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77
第五節 中國大陸印刷業 82
第六節 中國文化創意產業聚集區的業態分佈 86
第七節 小結 91
第四章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特色 94
第一節 前言 94
第二節 臺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緒論 96
第三節 臺灣文化廣告產業 99
第四節 臺灣的區域觀光旅遊活動 102
第五節 臺灣文化創意出版業轉型之發展 107
第五節小結 110
第五章 結論 112
參考文獻 116
中文專書 116
中文期刊 11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專書
2006-2007文化資產宣導活動手冊。台灣:行政院文建會,2007年。
CASE 網路學院主編,文建會網路學院case 智庫2-文化創意產業。台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于國華等,文化創意產業年報實務全書。台灣: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
文化創意產業年報2003年版。台灣:經濟部文化創業產業推動小組,2004年。
文化創意產業年報2004年版。台灣:經濟部文化創業產業推動小組,2005年。
文化創意產業年報2005年版。台灣:經濟部文化創業產業推動小組,2006年。
文化創意產業年報2007年版。台灣:經濟部文化創業產業推動小組,2008年。
日下公人,新「風流」經濟學 。ビジネス社,2007年。
王惠君譯,西村幸夫着,在造魅力-日本傳統街道重生故事。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7年。
王曉玲編,2006廣州文化發展報告。廣州,廣州出版社,2007年。
李仁芳等著,創意生活產業魔法書。台灣: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李璞良、林怡君譯,丹麥文化部/貿易產業部,丹麥的創意潛力。台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2003。
李璞良譯,John Howkins着,創意經濟。台灣: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周樹春等,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競爭力研究。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4年。
岳南,南越王墓神秘現世紀。北京:海南出版社,2007年。
邱誌勇、許夢芸譯,Jeff Lewis着,文化研究的基礎。台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馬敏等編,2004年-2005年中國文化創新年度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年。
國族主義到文化公民-台灣文化政策初探2004-2005。台灣:行政院文建會,2006年。
張維倫等譯,David Throsby着,文化經濟學。台灣: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梁思成等着,名家眼中的北京城。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
陳放編着,中國城市創意實戰。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
陳郁秀,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4年。
陳素秋譯,Laura Desfor Edles着,文化社會學的實踐。台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
廖珮君譯,David Hesmondhalgh着,文化產業。台灣: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月。
澎立勛等編,城市文化創新與和諧文化建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鮑宗豪編,文化-國際大都市的靈魂。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中文期刊
李玲玲,”文化產業與城市經濟發展關係實証-以長沙市為例,”熱帶地理,第27卷,第5期(2007年)。
林子強,”數位傳播全球化策略之探討─以韓國文化產業為例,”2005洄瀾科技及商務集刊 (2005年)。
林宏,”世界都市圈發展的共性與啟示,”政研要報(2007年)。
林拓,”世界文化產業與城市競爭力,”馬克思主義與現實,,第4期(2003年)。
林訓民,”臺灣出版業未來發展與臺、港、大陸中文出版業的整合方向,”出版界,卷34, 8月號(1992)。
胡志強,”文化創意與都市品牌,”國教輔導,第44卷,第4期(2004年)。
候加科,”文化—旅游的靈魂—雲南旅游業發展考察與思考,”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年)。
張景森,”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規劃與執行,”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2期(2004年)。
郭琰,”論都市旅游產品的開發,”中州大學學報 ,第24卷,第2期(2007年)。
陳貞如,”談兩岸出版合作未來發展的模式,”出版人,5月號(2001年)。
陳婉麗,”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發展論壇報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創意資源中心(2007年)。
詹宏志,”臺灣的下一個繁榮-發展創意產業的3個理由與2個策略,”數位時代雙週刊,第58期。
顧寶豔,”北京支柱產業的遷移—淺談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幾個問題,”京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2期(2007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44.212.50.220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44.212.50.220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