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4104-00510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4104-005105
論文名稱
Title
都會型濕地公園營造之規劃與管理─以高雄左營洲仔濕地公園為例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Created Wetland in Urban Area:Zhou-Zai Wetland Park , Kao-hsiung City as the Cas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6-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9-04
關鍵字
Keywords
創造型濕地、管理、洲仔濕地公園、規劃、生態工法
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Zhou-zai wetland park, Created wetland, planning, management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94 次,被下載 330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9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303 times.
中文摘要
濕地的保護運動,隨著國內環境意識的抬頭,已逐漸受到各方的矚目。然而,被動的保護濕地生態系,並無法彌補快速開發下所造成的濕地損失,導致台灣自然環境中的濕地生態系逐漸消逝。「創造型濕地」(Created Wetland),亦即為彌補人類開發行為所破壞的自然濕地之損失,而建構出的人造濕地,其功能較偏向做為生態保育及公園用地使用,與強調水質自然淨化功能之廢水處理型人工濕地(Constructed Wetland)不大相同。過去都市公園的設計大多以「人」為考量主體,造成公園綠地中的生物群相並不豐富,使得都會區的生態相較為貧乏。因此,結合「創造型濕地」與「公園」的新概念,將可有效改善都會區內過於單一化的生態系統。
位於高雄市左營蓮池潭旁的「洲仔濕地公園」,是以吸引水雉返鄉而人工創造出的濕地棲地生態系,打破以往都市公園以人為主的設計模式,而改以其他生物物種做為公園的使用者,並採用「生態工法」(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來營造棲地環境,期望藉由濕地生態的建立,以提升都市環境內之生物多樣性。本研究將以洲仔濕地公園為案例,探討都會區內的創造型濕地公園,在營造規劃與經營管理層面之原則,盼此論文研究之成果,能提供國內在未來建立創造型濕地公園時之參考,使濕地生態之保護策略轉化成為主動積極之面向。
Abstract
The issues of wetland protection has been looked at attentively in Taiwan. However, the action of protecting wetlands can not replace the wetlands lost in speedy developments, which causes the wetland ecosystem in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aiwan vanished stage by stage. The idea of “created wetland” refers to the conversion of a persistent upland or shallow-water area into a wetland by human activity to help to compensate the natural wetlands lost due to destruction by human beings. Such kind of wetland is used to restore wetlands or to let it become a parkland. Created wetlands are different from “constructed wetland” emphasize the function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In the past, park in urban area was usually designed for human use which caused other organisms can not abundantly, and thus the ecosystem in municipal areas became poor. Hence, there is a new concept that we combine the created wetland and park togeth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iodiversity of the ecosystem in urban area.
The Zhou-zai wetland park is located beside the Lotus pond in Zuo-ying of Kaohsiung City. This created wetland was initially wanted to attract Pheasant-tailed Jacana come Kaohsiung through the ecosystem. The park was not only designed for human activities but also for other creatures. We tried to us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methods” to build this artificial habitat. We hope it can promote the biodiversity in urban city by this wetland ecosystem. In this study, we use Zhou-zai wetland park as a case study, and probed into the principles of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in urban created wetland park. It was hoped that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consults about constructing created wetland parks in the feature in Taiwan, so that the strategies of wetland protection can then become positiv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1-3
第四節 研究內容 1-4
第二章 相關文獻回顧 2-1
第一節 公園綠地的意涵 2-1
一、公園綠地的歷史與定義 2-1
二、公園綠地的功能 2-2
三、公園綠地的分類 2-3
四、創造型濕地公園的發展趨勢 2-4
第二節 創造型濕地之規劃管理 2-6
一、創造型濕地的定義與功能 2-6
二、創造型濕地之規劃原則 2-8
三、創造型濕地之經營管理原則 2-13
第三節 小結 2-15
第三章 國內外創造型濕地公園之案例探討 3-1
第一節、國內相關案例探討 3-1
一、內惟埤文化園區─美術公園 3-1
二、中央研究院生態池 3-3
第二節、國外相關案例探討 3-6
一、日本山口縣立淇菈菈海濱自然觀察公園 3-6
二、美國俄亥俄州奧蘭塔基河濕地研究公園 3-8
第三節 小結 3-9
第四章 洲仔濕地公園現況分析 4-1
第一節 洲仔濕地公園之沿革 4-1
第二節 自然環境 4-2
一、地形與地質 4-2
二、氣候 4-4
三、水文與水質 4-6
四、生物資源 ….…………….4-10
第三節 人文環境 4-10
一、歷史背景 4-10
二、相關計畫分析 4-11
第四節 課題分析與探討 4-20
一、濕地營造層面 4-20
二、經營管理層面 4-21
第五節 小結 4-22
第五章 創造型濕地公園規劃管理架構之建立 5-1
第一節 目標確立 5-1
第二節 作業流程 5-1
一、環境調查階段 5-2
二、規劃設計階段 5-2
三、施工階段 5-3
四、經營管理階段 5-3
第三節 規劃原則 5-4
一、棲地創造 5-4
二、植物群建立 5-8
三、動物引入 5-9
第四節 環境監測與維護 5-9
第五節 經營管理模式探討 5-11
一、由政府機關主導之模式 5-12
二、由非政府組織(NGO)團體主導之模式 5-12
第六節 績效評估 5-14
一、棲地評鑑 5-14
二、管理績效 5-15
第七節 小結 5-1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6-1
第一節 結論 6-1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6-2
參考文獻 R-1
附錄 A1-1
附錄一、洲仔濕地公園大事紀 A1-1
附錄二、洲仔濕地公園鳥類名錄 A2-1
附錄三、洲仔濕地公園蛙類名錄 A3-1
附錄四、洲仔濕地公園植物名錄 A4-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Mark B. Bain et.al (2000) “Aquatic ecosystem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dvances in methods for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 3(S1):89-98.

J.E. Grayson, M.G. Chapman and A.J. Underwood (1999) “The assessment of restoration of habitat in urban wetland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43(4):227-236.

Gamini Herath (2004) “Incorporating community objectives in improved wetland management: the use of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70(3):263-273.

Deanne Jones, Chris Cocklin and Marjorie Cutting (1995) “Institutional and landower perspectives on wetland management in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45(2):143-161.

Mary E. Kentula (2000) ”Perspectives on setting success criteria for wetland restoratio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5(3):199-209.

Manfred Kuhn (2003) “Greenbelt and green heart: separating and integrating landscapes in European city region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64(1):19-27.

S. S. S. Lau and S. N .Lane (2002)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shallow lake eutrophication: a long-term study”,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88(3):167-181.

Mark C. McKinstry and Stanley H. Anderson (2002) “Creating wetlands for waterfowl in Wyom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18(3):293-304.

Mark C. McKinstry and Stanley H. Anderson (2003) “Improving aquatic plant growth using propagules and topsoil in created wetlands of Wyoming”,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1(2):175-189.

William J. Mitsch et.al (1998) “Creating and restoring wetlands”, BioScience , 48(12):1019-1030.

William J. Mitsch and Sven Erik Jorgensen (2003) “Ecological Engineering 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John Wiley & Sons, INC. , NJ.

Kevin F. Noon (1996) “A model of created wetland primary successio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4(2):97-123.

G. Richard Whittecar and W. Lee Daniels (1999) “Use of hydrogeomorphic concepts to design created wetlands in southeastern Verginia”, Geomorphology, 31(4):355-371.

Geoffrey J. Syme, D. Mark Fenton and Sheridan Coakes (2001) “Lot size, garden satisfaction and local park and wetland visitation”,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56(3):161-170.

Eric W. Sanderson et.al (2002) “A conceptual model for conservation planning based on landscape species requirement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58(1):41-56.

Donald L. Tilton (1995) ”Integrating wetlands into planned landscape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32(3):205-209.

The Natural Learning Initiative (2002) “Wanlnut Creek 2000 – Urban Wetland Education Park design program”, Partners for Environmental Justice, NC.

「The Olentangy River Wetland Research Park」 Homepage,
web site at: http://swamp.ag.ohio-state.edu/

W. A. Weems and Larry W. Canter (1995) “Planning and operational guidelines for mitigation banking foe wetland impacts”,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15(3):197-218.

Dennis F. Whigham (1999) ”Ecological issues related to wetland preservation, restoration, creation and assessment”, The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240(1):31-40.

Dillingham Reed,1993,「都市公園之規劃設計」,空間,(43):38-40。

于立平,1997,「濕地公園規劃策略之研究─以高雄縣鳥松濕地公園為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研究所碩士論文。

于立平,2004,「我們的島─濕地的種子」,公共電視台:台北,網址:
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_view.php?ITSET=266&KIND=C

王嘉文等,1991,「台灣野鳥圖鑑」,亞舍:台北。

王秀娟,2002,「綠地計畫之理論與實證」,田園城市文化:台北。

中華民國景觀學會,2002,「高雄左營一號公園整體規劃案定案報告書」,高雄市政府工務局委託規劃。

方國運、王守民,2003,「我國濕地之自然保育政策及執行現況」,臺灣林業,29(1):85-92。

江明修主編,2000,「第三部門經營策略與社會參與」,智勝文化:台北。

安樹青主編,2002,「濕地生態工程─濕地資源利用與保護的優化模式」,化學工業:北京。

伍淑芳,2004,「公園革命-給雉鳥城市新家」,遠見雜誌,(211):242-244。

李俊宏,2000,「美國野生動物保護區經營管理技術研習心得」,自然保育季刊,(32):22-25。

李蕙宇,2000,「生態園與水棲生物棲地營造」,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三畏譯,中田榮一郎,2004,「山口縣淇菈菈海濱自然觀察公園─自然與人之共生」,2004年生態工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台北,4.9-4.12。

吳海音譯,James D. Yoakum著,1986,「棲地改善」,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78-87。

吳宗憲,2000,「生態教育園棲地規劃設計之研究─以台灣低海拔西南氣候區為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榮偉,2004,「埤塘濕地 有花有魚」,台灣日報,5月17日,9版。

沈錳美,2001,「讓水雉永不說再見!─水雉復育希望工程」,新故鄉,(10):14-27。

何明育,2003,「自然保護區經營管理之探討─以淡水河沿岸保護(留)區為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文彥,1996,「怎樣經營我們的濕地」,鄉間小路,22(2):60-62。

邱文彥,1999,「臺灣濕地環境的生態教育」,環境教育季刊,(39): 23-32。

邱文彥,2001,「關懷消失中的臺灣濕地—濕地公園的規劃與課題」,科學月刊,32(7):571-577。

邱文彥,2002,「生態保育相關案例介紹」,台灣濕地,(35):7-11。

邱滿星,2002,「水雉復育區棲地營造報告」,水雉復育年刊,(1):2-18。

邱滿星,2002,「復育區工作站設立甘苦談」,水雉復育年刊,(1):19-21。

邱錦和,2003,「生態水池工法應用」,台灣濕地,(44):16-19。

邱順斌,2003,「水雉返鄉計畫獲首獎」,中國時報,12月2日,C2版。

邱順斌,2004,「打造洲仔濕地公園 謝長廷種蓮」,中國時報,5月17日,C2版。

林春吉,2002,「台灣水生植物(1)」,田野影像:台北。

林春吉,2002,「台灣水生植物(2)」,田野影像:台北。

林憲德,1999,「城鄉生態」,詹氏書局:台北。

林裕彬等,1999,「環境復育之生態規劃初探」,環境教育季刊,(40):24-32。
林景行等,2000,「人工濕地改善優養化湖庫水質之績效」,第五屆水再生及再利用研討會論文集:台北,160-172。

林健三編著,2000,「環境工程概論」,鼎茂圖書:台北。

林國彰等,2003,「台灣自然保護區域設置概況」,台灣的自然保護區域專輯,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台北,8-9。

林鎮洋、邱逸文,2003,「生態工法概論」,明文書局:台北。

林佳穎,2003,「我們的島─公園革命」,公共電視台:台北,網址:http://www.pts.org.tw/php/html/island/list_view.php?ITSET=223&KIND=A

林昆海,2004,「水雉返鄉─洲仔濕地復育計畫的背後」,大自然,(82):72-75。

周芳華,2004,「洲仔濕地水生植物與陸生植物紀錄」,台灣濕地,(48):21-28。

施鴻志編著,2001,「環境規劃」,建都文化:新竹。

洪維志等,2003,「水域生態工法之品質管制」,現代營建,(279):23-32。

翁榮炫,2001,「葉行者─埤塘濕地生態系中的水雉」,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台南。

翁義聰、翁榮炫,2003,「菱田驚艷─水雉復育和埤塘的生物多樣性」,中華民國濕地保護聯盟:台南。

高明瑞,1997,「自然資源保育與管理」,淑馨:台北。

徐筠棻,2003,「水雉返鄉計畫獲福特環保獎」,聯合報,12月11日,E8版。

秦鴻志,2004,「濕地種蓮花 野放蓋斑鬥魚」,聯合報,5月17日,B1版。

陳水源,1984,「自然公園與都市公園之設施計劃」,華岡商科學報,(2):149-192。

陳章波,1998,「台灣濕地白皮書簡介」,第四屆海岸濕地生態及保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387-395。

陳蔭民、宋偉良譯,Gareth Jones著,1998,「環境科學辭典」,城邦文化:台北。

陳宜清,2003,「濕地之恢復、創造及重建」,台灣濕地,(41):27-33。

陳啟臣,2003,「高雄市政府工務局新工處生態工法推動報告」,高雄市生態工法推廣研究研習手冊:高雄,33.26-33.41。

陳月素,2004,「洲仔濕地公園 種鄉土植物」,中華日報,5月17日,4版。

梁世雄、張明雄,2003,「生態工法之評鑑」,生態工法與生物多樣性研討會:台北,74-96。

梁明煌,2004,「保育組織的多樣性與整合 將奠基濕地保育的未來(上)」,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北
網址:http://e-info.org.tw/special/wetland/2004/we04020501.htm

梁明煌,2004,「保育組織的多樣性與整合 將奠基濕地保育的未來(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北
網址:http://e-info.org.tw/special/wetland/2004/we04020601.htm

郭乃文,1997,「論濕地型水鳥保護區整體規劃─以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為例」,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年刊,(6):17-27。

郭乃文,1998,「大陸自然保護區管理績效評估系統」,自然保育季刊,(24):23-29。

張文賢、陳章波,2001,「妝點大地的面容─中研院生態池的意義」,科學月刊,32(7):562-570。

張文賢、黃兆鎮,2002,「臺灣淡水濕地生態多樣性濕地園導覽之旅」,動物園雜誌,(88):16-23。

許富雄譯,C.J. Barston, Dale E. Whitesell著,1986,「水鳥區域的發展與管理」,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72-77。

堀 憲二,1993,「日本都市公園之規劃設計」,空間,(43):41-43。

郭瓊瑩、王秀娟,1996,「我們的公園綠地」,內政部營建署:台北。

「淇菈菈海濱自然觀察公園」首頁,網址:http://www6.ocn.ne.jp/~kirara-h/

莊孟憲,2003,「濕盟左公一水雉返鄉計畫大事紀」,台灣濕地,(40):9-10。

莊孟憲,2004,「洲仔濕地蛙類初探」,台灣濕地,(48):18-20。

湯曉虞,1996,「未來自然保育策略之我見」,自然保育季刊,(16):15-25。

張瓊文譯,Larry W. Van Druff著,1986,「都市的野生動物-被忽略的資源」,自然文化景觀保育論文集(三)─野生動物保育專輯:台北,140-146。

彭國棟,2001,「如何營造有生命力的生態水池」,自然保育季刊,(35):6-10。

程孝民,2001,「琢磨大地的寶石—濕地規劃與設計實務」,科學月刊,32(7):578-586。

楊文瑜,1999,「台灣地區濕地規劃管理決策之研究─以關渡和無尾港為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登旭譯,David Quammen著,1999,「多多鳥之歌(上)」,胡桃木文化:台北,29-32。

楊磊、陳珍瑩、陳麗瑜,2003,「高雄都會區濕地公園之開發與展望」,2003年人工濕地水質淨化系統研討會論文集:高雄,13-30。

楊千慧,2004,「都市裡的濕地生態公園」,新觀念,(191):58-63。

楊菁菁,2004,「洲年慶─他、她、牠、它樂得很」,自由時報,5月2日,14版。

葉昭憲等,1999,「溼地成立自然公園評估因素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9(2):131-143。

葉昭憲等,2001,「同類型濕地成立自然公園評估體系之建立」,國家公園學報,11(2):159-176。

葉振輝,2000,「打狗歷史圖說」,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高雄。

廖學誠等,1996,「濕地與水文環境關係之探討」,臺灣林業,22(2):2-6。

劉靜榆,2000,「淺談英國海岸及濕地保護區之經營管理」,自然保育季刊,(30):6-11。

劉清榮,2001,「內惟公園的誕生─造訪盧友義建築師」,台灣濕地,(22):12-15。

趙榮台等,2003,「棲地塑造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生態工法與生物多樣性研討會:台北,4-7。

蔡仁惠、康梅菊,2001,「水環境生態工法之美學及日本經驗」,土木技術,4(4):44-52。

蔡仁惠,2002,「生態工法的規劃觀念」,2002生態工法講習班:台北,1-22。

蔡佳蓉,2004,「洲仔五月節濕意濃」,自由時報,5月17日,13版。

鄭啟仲、王亞男,1998,「濕地生態系及其養分循環」,臺灣大學農學院實驗林研究報告,12(2):129-137。

鄭亞嵐、林晏洲,2003,「都市公園綠地連接度與鳥類群聚關係之研究」,中國園藝,49(4):395-405。

潘富俊等,1997,「自然保留區經營管理手冊」,行政院農委會:台北。

潮洛蒙、俞孔堅,2003,「城市濕地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對策」
網址:http://www.zydl.net/news/ReadNews.asp?NewsID=1700

盧道杰,2002,「區域規劃與溼地保育─以宜蘭縣為例」,宜蘭文獻雜誌,(57):45-79。

盧道杰,2003,「社區推動生態工法保育」,生態工法與生物多樣性研討會:台北,130-137。

盧堅富,1999,「敏氏密爾自然保護區」,自然保育季刊,(25):17-21。

濕盟高雄分會,2003,「水雉返鄉計畫將由民間團體認養公園推動」,台灣濕地,(40):7-8。

濕盟高雄分會,2003,「左公一水雉返鄉計畫認養規劃」,台灣濕地,(40):11-14。

濕盟高雄分會,2003,「水雉復育的第二個十年計畫」,台灣濕地,(40):15-19。

濕盟高雄分會,2003,「水雉返鄉計畫─建立都市公園新典範榮獲福特保育暨環保獎」,台灣濕地,(45):4-5。

謝宜臻,2001,「重返內惟埤」,台灣濕地,(22):6-11。

謝宜臻,2001,「濕地公園的創造者─盧友義建築師」,台灣濕地,(22):16-17。

謝宜臻,2003,「民眾參與到哪裡去了?」,台灣濕地,(44):19-21。

謝季恩,2003,「找回童年的「失」地─左營洲仔濕地公園」,生態中心,(14):14-15。

謝蕙蓮,2004,「整合分散各地的濕地 建構台灣濕地保育軸」,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北
網址:http://e-info.org.tw/special/wetland/2004/we04020401.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