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4108-200436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4108-200436
論文名稱
Title
海峽港市合作促進高雄人才發展策略-小學教育之交流與合作
The cooperation of cross-strait harbor cities would promote Kaohsiung manpow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cross-strait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9-04
關鍵字
Keywords
互動、教育改革
interactive management, education innov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59 次,被下載 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5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 times.
中文摘要
二十世紀的90年代,世界各先進國家紛紛把教育改革視為重要的政策之一。國家建設經濟發展,一切都以人才為先;人才的培育需要長期持續,更從基礎做起。
2008年3月22日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先生,對兩岸的政見是主張開放。對於早期的交流就以最不敏感的教育文化交流為第一優先,在有相當教育文化的交流基礎上,能在未來兩岸直航下,發揮更多影響力。
本研究探討分析開放直航後,促進海峽兩岸的小學教育之交流,以嚴謹的結構流程互動管理(IM)操作方法,提出具體相關策略,以供相關單位參考。12具體策略為「高雄市政府成立「大陸事務局」專責管理大陸人才來台就業、就學相關事宜」、「提供吸引企業到高雄設立營運總部的條件」、「建立大陸學位認證機制」、「法令鬆綁,彈性化的公務人力及組織運用」、「提供優渥條件,以吸引大陸專業人才及學生來高雄」、「修改或訂定兩岸交流之相關法令」、「將現行聘僱外國專業人員範圍包含大陸專技人員」、「設置港市發展相關學系及研究計畫」、「延攬國外知名學者來高等院校進行短期課程教學」、「規劃設置完善的科技園區」、結合民間企業資源投入,提升學校辦學績效」、「辦理相關教師研習活動,熟稔兩岸文化交流背景及政策」。
社會生活的延續,有賴社會份子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及社會態度等方面具有共同性。共同性的特質自有賴國民接受同一的基本教育始克達成(1993,呂愛珍)。基於此,更應促進兩岸之小學交流,為日後兩岸和平相處奠定基礎。
Abstract
In the 90s of twenty century, the education innovation had come to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essential polic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because it concerned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a country. To cultivate talent person requires a long time and it should be started from the primary education.
The elected 12th president of Republic of China on March 22nd, 2008, Ma Ying-jeou, advocates further opening policy with China and he thinks that education culture exchange will be the less sensitive and the preferential policy he will implement at the initial stage. He hopes that the secure foundation of education culture exchange would promote the direct transportation with China.
My research analyzes the promotion of cross-strait primary education exchange under direct transportation with China. I use strict structure procedure interactive management (IM) as the method of operation and introduce 12 specific relevant strategies to related organizations. The 12 strategies that Kaohsiung City Government could use are as followed:
1. To establish “China Affairs Bureau” to manage matters concerned about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of Chinese in Taiwan.
2. T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to attract China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transport business headquarters in Kaohsiung.
3. To establish China degree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4. To deregulate the law related to official business manpower and the organization.
5. To provide excellent conditions to attract China specialized and talented person and students to come to Kaohsiung.
6. To modify or adopt the related law about cross-strait exchange.
7. To expand the range of hiring foreign country specialists to contain China special technicians.
8. To establish the departments related to harbor city development and the research plans.
9. To solicit the overseas well-known scholars to come the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o carry on the short-term curriculum teaching.
10. To plan to establish perfe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s.
11. To integrate the investment of non-government enterprise resources and to promote the school achievements.
12. To run the related training workshops for teachers to know extremely well about the background and the policy of cross-strait cultural exchange.
The continuation of social life depends on the intercommunity of social individual’s aspects related to life style, value and social manners etc…. The specialty of intercommunity could be achieved by the same national basic education that every citizen takes. Based on this, we should promote the cross-strait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of primary education as the foundation for cross-strait people to live in peace together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2
1.3研究目的 5
1.4研究範圍 5
1.5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7
2.1 海峽西岸經濟區 7
2.1.1海峽西岸經濟區簡介 7
2.1.2台灣與海西經濟區合作現況 8
2.1.3台灣與海西經濟區未來經濟合作 9
2.2海峽港市合作論壇 9
2.2.1論壇子題 10
2.2.2海峽港市合作論壇發展的策略及可行性 10
2.3公共事務管理架構 11
2.3.1 條件面(載體)分析 12
2.3.2本質面(本體)分析 14
2.3.3 現象面(主體)分析 15
2.3.3.1 經濟面 17
2.3.3.2 社會面 18
2.3.3.3 政治面 18
2.3.3.4 政府面 18
2.3.3.5 公共政策 19
2.3.3.6 公共管理 19
2.4公民文化 20
2.4.1 公民文化變革 20
2.4.2 形成社會資本 22
2.5全球浪潮之基礎教育 22
2.5.1歐洲聯盟 23
2.5.2台灣 23
2.5.3大陸 24
2.5.4日本 25
2.6兩岸教育之交流 25
2.6.1文化 26
2.6.1.1 中國傳統固有文化 26
2.6.1.2新加坡 26
2.6.1.3美國 27
2.6.2兩岸交流之條例 27
2.6.3兩岸文化交流活動 27
2.6.4互動融合 28
2.7世界公民 29
2.7.1教師組織公民行為 29
2.7.2組織變革 30
2.8集體決策 30
2.8.1腦力激盪(Brainstorming) 31
2.8.2德爾菲技術(Delphi Technique) 31
2.8.3公民會議 32
2.8.4名義團體技術 (Nominal Group Technique , NGT) 32
2.8.5詮釋結構模式(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 , ISM) 33
2.8.6互動管理(Interactive Management , IM) 33
2.9描述性統計 36
2.10訪談法 37
第三章公共事務管理整合架構探究高雄的小學 38
3.1載體(條件) 38
3.1.1 自然條件 38
3.1.1.1地理位置、氣候、特色 38
3.1.1.2人 文 39
3.1.2社會條件 40
3.1.2.1學生結構之改變 40
3.1.2.2小學教師結構之改變 40
3.1.2.3教育改革之環節 41
3.1.3.實質條件 44
3.1.3.1教育經費 44
3.1.3.2通學步道之設施 44
3.2個體(認知) 46
3.2.1事實判斷 46
3.2.1.1人口結構的轉變 47
3.2.1.2教師的轉變 47
3.2.2 價值判斷 47
3.2.2.1價值取向公共秩序 47
3.2.2.2教育改革是價值重塑的過程,應建立規範機制以符應社會正義 47
3.2.2.3中華文化為價值判斷之核心 48
3.2.3人際判斷 48
3.2.2.1中華文化童蒙書、家訓、善書的社會觀 48
3.2.2.1社會法制的重塑 49
3.3群體(行為) 49
3.3.1經濟分析 49
3.3.2社會分析 50
3.3.3政治分析 51
3.3.4政府分析 51
3.3.5公共管理分析 51
3.3.6公共政策分析 52
3.4小結 52
第四章 研究設計 53
4.1 研究架構 53
4.2 研究方法之設計 54
4.2.1研究方法-IM 54
4.2.1.1文獻分析 54
4.2.1.2實例設計建置IM步驟 56
4.2.1.3研究對象 67
4.2.1.4問卷調查設計 67
4.2.2研究方法-訪談法 70
4.2.2.1題目設計 70
4.2.2.2研究對象 70
4.3效度 72
第五章 實證研究 73
5.1 IM結果與探討 73
5.1.1第一回合的成果過程展現與探討 73
5.1.2第二回合的成果展現與探討 86
5.1.3修正後增強結構圖策略對小學交流之相關探討 91
5.1.4問卷統計分析 92
5.1.4.1參與者分析 92
5.1.4.2港市合作及人才發展策略之基本認知分析 93
5.1.4.3小結 105
5.1.4.4小學教育之交流與合作問卷結果探討 105
5.1.4.5港市合作及人才發展策略議題之會議過程認知分析 107
5.1.4.6參與者多重比較 110
5.2專家訪談 112
5.2.1訪談內容 112
5.2.2結果探討 115
第六章 結論 116
6.1研究發現與討論 116
6.1.1政策方面 116
6.1.2學校方面 117
6.1.2.1 啟動小學教師方面 117
6.1.2.2促進孩童的包容、尊重 117
6.1.2.3行政人員的配合 118
6.1.3組織變革在不同團體以不同討論方式之認知差異 118
6.2研究建議 119
6.3研究限制及後續研究建議 120
參考文獻 121
附錄 125
一、歷次會議紀錄彙整表 125
二、互動研討會參與者名單 131
三、互動會議新聞稿 132
四、互動會議議程 133
五、互動研討會白皮書 134
六、第一階段問卷 146
七、第二階段問卷 149
八、高雄市公共論壇 154
九、海峽港市合作論壇 154






圖目錄
圖1-1 台灣與大陸港市合作架構圖 4
圖1-2 研究流程 6
圖2-1 公共事務架構圖 13
圖2-2 公民文化多元變遷系統 21
圖2-3 文化交流累計圖 28
圖2-4 IM操作角色配置 35
圖3-1 PAM 2 39
圖3-2 高雄市就讀國中小外籍配偶子女之父或母國籍別 42
圖4-1 研究架構 53
圖4-2 NGT流程詳圖 64
圖5-1 第一回合IM增強結構圖 85
圖5-2 修正後之IM增強結構圖 90


表目錄
表2-1 條件面分析 14
表2-2 本質面分析 15
表2-3 現象向行為分析(一) 16
表2-4 現象面行為分析(二) 17
表2-5 政策問題結構比較 31
表3-1 高雄市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人數 42
表3-2 小學教師人數按學歷、資格、年齡、年資別 43
表3-3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主管歷年公務預算經費及其成長情形 45
表3-4 高雄市國民小學教育經費 46
表3-5 高雄市與其他城市人口失業率對照表 50
表4-1 研究方法互動管理文獻一覽表 55
表4-2 海峽港市合作之高雄人才發展策略互動管理會議-計畫階段會議紀 錄一覽表 56
表4-3 訪談者名單表 71
表5-1 參與者名單 74
表5-2 第一回合IM票選策略權重評定表 82
表5-3 增強關係表決結果 83
表5-4 第二回合IM策略要點與所屬架構面向 88
表5-5 參與者比例 93
表5-6 參與者比例1 93
表5-7 不分部門基本認知分析 96
表5-8 政府部門基本認知分析 98
表5-9 企業部門基本認知分析 100
表5-10 學術組織基本認知分析 102
表5-11 民眾基本認知分析 104
表5-12 一二回合小學交流問卷基本認知分 107
表5-13 會議過程的認知分析 109
表5-14 參與者多重比較分析 111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份】
1. 二十一世紀基金會主編(1998)。台灣人的文化觀。台北:中華徵信所。
2. 毛壽龍(2000)。治社會學,初版。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3.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4. 王秀玲、林新發(2004)。臺灣小學教育改革政策:現況、內涵與評析。
5.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6. 司馬融(1962)。四育均衡發展論。台北:正中書局。
7. 李明寰(2002)。公共政策分析。台北:時英出版社。
8. 李英明(2001)。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和兩岸關係。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9. 李 理(2006)。大陸研究生來台研究心得報告。
10. 沈 珺 (2007)。互動融合的教育活動促進「流動兒童」和諧發展。2007海峽兩岸中小學教育發展研討會,頁95-104。
11. 汪銘生(1991)。高雄市製造業勞動條件之研究-社會判斷理論之應用。管理評論。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出版。
12. 汪銘生(1992)。環境決策與管理。高雄:復文書局。
13. 汪銘生(1989)。多元公共認知決策之研究:(一)社會判斷理論的準實驗。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書。
14. 汪明生、張寧 (2002),互動管理:形成地方發展共識集體決策方法,第二屆公共政策與管理國際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
15. 汪明生,黃宗誠(2003),以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對兩岸大學MPA 課程之結構分析。公共事務評論1(4),1。
16. 汪明生(2006)。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17. 汪明生、馬群傑(2006)。地區行銷理論與實證:公共事務管理觀點,初版。台北:巨流。
18. 汪明生、江明修、陳建寧、馬群傑(2006)。高雄市地方發展與公民文化之研究。公共行政學報,第19期,頁127-168。
19. 汪明生,邱靖蓉(2007)。中國時報,時報論壇。
20. 呂愛珍(1992)。初等教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1. 何敏華(2005)。澎湖縣爭取設置觀光特定區附設博奕業之公共事務整合架構分析與管理策略。國立中山大學公共管理研究所,碩論。
22. 吳瓊恩(2004)。騰飛與墮落/突破兩岸關係僵局的新思維。台北:海岸學術。
23. 吳瓊恩、張秋杏、張世杰(1993)譯,公共行政的行動理論,台北:五南。原著:Michael M. Harmon (1981), Action Theor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 N.Y.:Logman
24. 吳京玲、羅婉綺(2006)教育研究月刊。151期,頁133-143。
25. 林谷芳(2005)兩岸之繭-台灣面對大陸如何心理解套。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6. 林谷榮(1995)。兩岸教育交流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論。
27. 林錦郎(2005)。多元社會之衝突管理-判斷分析之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28. 林鍾沂(1991)。公共事務管的設計與執行。台北:幼獅。
29. 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
30. 范熾文、蔡嘉媛(2007)激發教師優質的組織公民行為。師友月刊,73期,頁01-04。
31. 周文欽(2004)。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
32. 陳耀明(2006)。海峽港市合作論壇。中華公共事務管理學會。
33. 孫永正(2007)。台灣南北部學生及家長對「大陸學歷採認政策」認知之研究---公共事務管理及判斷分析之觀點。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研究所,碩論。
34. 黃瑞琴(1999)。質性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35. 黃乃熒(2006)。從教師鄉愁的觀點探索教育改革所需的養分及其推動策略,2006海峽兩岸教育發展與改革學術研討會,頁130-151。
36. 黃中天(1993)。「兩岸教育交流之現況與展望」,兩岸交流面面觀,台北:海峽交流基金會,二月,頁180。
37.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中國公共管理案例中心(2005)。中國公共管理案例系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第二輯。
38. 張 寧(2004)。社會判斷理論之集體決策程序對互動管理成果之驗證—兼論政策分析中集體決策方法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39. 陳德昇(1994)。兩岸政經互動--政策解讀與運作分析。台北:永業出版社。
40. 許文傑(2000)。公民參與公共行政之理論與實踐-「公民性政府」的理想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博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41. 馮永猷、鄭志明、李素華、林師平(2007)。公共事務管理整合參考架構與社會發展矩陣圖-探討台灣認知動員的政治運動,未出版。
42. 彭如婉(1997),公民共和主義的公民教育觀,公民訓育學報,第6 輯,頁307-318。
43. 楊正元(2003)。兩岸加入WTO後促進高雄發展與競爭策略—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開發方面。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論。
44. 葛永光(2007)。中選會組織法與我國民主政治。國政研究報告。
45. 齊若蘭(2004)。海闊天空。天下雜誌,311期,頁34-50。
46. 潘淑滿(2006)。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47. 曠文琪(2008)。全球一千一百位CEO如何面對未來。商業週刊,1068期。頁54-55。
48. 鄭翔徽、胡峻瑋、林財旺、劉書瑜、許育豪(2007)。港市直航政策下─社會資本變遷轉移及再建構之研究 。
49. 鄭博文(2007)。「高雄市發展新契機-區域總部經濟」。高雄市:第二屆海峽兩岸管理科學論壇與第十五屆環境管理與都會發展研討會。
50. 蕭旭岑、王銘義(2008)。中國時報,新聞一版。

【英文部分】
Dunn, W. N.(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Prentice Hall,Inc.
Moore,M.H.(1995),Creating Public Value: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Government,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ameld,(1959),The Remaking of a Culture, New York:John Wiley.
Putnam, R.(1993).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ortes, A.(1998).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 1-24.
Holstein,J.,&Gubrium,J.(1995).The Active Interview.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
Marshall,C.&Rossman,G.(1989)Designing Qualitative Research.Newbury:Sage Publications.
Berg,B.L.(1998)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Social Science.Boston:Allyn&Bacon.

Fontana,A., & Frey,J.H.,(1998)Interviewing:The art of science. In N.K.Denzing&Y.S.Lincoln(Ede),Collecting and Interperting Qulitative Materials. London:Sage Publications.
【網站部份】
行政院陸委會(2003)。兩岸文教交流政策與工作方向。民國96年
取自:http://www.mac.gov.tw/big5/mlpolicy/mp9212/mp26.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4)。重要教育統計相關資訊。民國95年10月2日,
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bbs/education-development/T00.htm
李漢威(2006,10月24日)「洋」娃娃學中文紐約正熱門。民視新聞網(2006)。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e/d/a/061024/11/5mm.html
民主政治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0%91%E4%B8%BB%E4%B8%BB%E7%BE%
新華網(2007)。新華社網絡中心。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16.63.17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16.63.17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