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5103-155057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5103-155057
論文名稱
Title
活動與媒體結合之效益評估--以蘋果線上為例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7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3-07-02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3-09-05
關鍵字
Keywords
傳播、媒體、效益評估
The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and the profit, media, propagation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36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3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摘要

本文研究的目的,乃以關係行銷的理論,檢視活動與媒體結合的效益,作為電台新的經營模式參考。

在研究中發現媒體透過活動的效益有:
1. 提高電台知名度與收聽率
2. 增加實質收益
3. 透過活動以關係行銷手法,向員工導入企業精神及文化,凝聚共識
4. 維繫、建立媒體與聽眾及廣告主長期關係

然而從實務上觀察,以電台而言,所舉辦的活動並非全然得到聽眾的支持,否則就不會有聽眾逐漸流失,收聽率下降的情形,導致廣告主不願支持的負面結果,從媒體大調查幾年來發現,某些電台本來在市場上是取得機先,但逐漸為聽眾淘汰,其走下坡的因素固然很多,例如節目品質、人力素質、企業內部問題或者是收聽品質等等都可能是影響聽眾收聽的原因,所以活動並非媒體經營成敗的絕對原因,但可以確定的是,好的活動確實可以為電台帶來正面的績效。

研究中發現,運用關係行銷在活動上,無論對聽眾、廣告主或員工都有正面的效果,而本文也不斷強調,關係行銷成功與否奠基在內部行銷,內部行銷的執行成果不僅需要經由不斷的教育訓練來達成,這也提醒媒體經營者,運用關係行銷時,必須實現承諾,方能求得閱聽人信賴的必然性,畢竟沒有讀者的報紙和沒有聽眾的電台,就如同踩在美麗的雲端一斑,不僅虛幻不切實際,很快就會在競爭洪流中被淹沒。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 錄

第一章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2
第三節 觀念性架構…………………………………………………………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關係行銷的源由及定義……………………………………………7
第二節 關係行銷的內涵……………………………………………………11
第三節 承諾與信賴為關係行銷的基本概念………………………………17
第四節 關係行銷的操作性觀念……………………………………………21
第五節 績效的定義…………………………………………………………25
第六節 蘋果線上簡介………………………………………………………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42
第二節 研究設計……………………………………………………………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問卷分析……………………………………………………………45
第二節 個案描述……………………………………………………………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問卷與個案討論……………………………………………………58
第二節 研究建議……………………………………………………………63

參考文獻…………………………………………………………………………70

附錄
附錄一:員工問卷內容………………………………………………………78
附錄二:聽眾問卷內容………………………………………………………79
附錄三:廣告主問卷內容……………………………………………………80

表目錄
表1-1:1996至2001年台灣五大媒體有效廣告量…………………………2
表1-2:行政院新聞局廣播頻道核配統計一覽表……………………………4
表2-1:關係行銷的定義與特點………………………………………………10
表2-2:顧客加入關係行銷的動機……………………………………………16
表2-3:楊極東群體運作的基本模式項目內容………………………………28
表2-4:Ellis & Fisher影響群體運作系統的變項因素內容…………………30
表2-5:陽光聯播網(蘋果線上/青春線上)規劃一覽表……………………39
表2-6:AC Nielsen 廣播大調查2003年第一季報告(雲嘉南區)…………40
表2-7:蘋果線上廣告與業外收入一覽表……………………………………41

圖目錄
圖1-1:觀念性架構……………………………………………………………5
圖2-1:承諾與相對應的行銷活動……………………………………………20
圖2-2:電台語外在環境互動圖………………………………………………26
圖2-3:楊極東群體運作的基本模式…………………………………………27
圖2-4:Ellis & Fisher影響群體運作系統的變項因素……………………. 29
圖2-5:Hackman(1983)的規範性模型…………………………………….32
圖2-6:Gladstein之工作群體行為的一般模型………………………………34
圖2-7:Salas(1992)的啟發性模型…………………………………………36
圖3-1:關係行銷的KMV模式………………………………………………4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中文部分

洪煌景(2000),「當前環境下成功電台經營策略之研究」,中山大學EMBA碩士論文。
玉井智子(2001)「團隊組織特徵、運作過程、團隊績效之關係研究--台日學生之差異比較」,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吳李長(1995)「我國企業駐外管理人員遴選與工作績效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曹菁玲(2003)「表演藝術團體行銷研究:以關係行銷檢視表演藝術團體與其忠誠觀眾間的行銷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宗琳(2002),「關係行銷於廣暨網路之應用」,電子商務時報。
張德娟(2000),「台灣地區中小功率電台策略聯盟研究」,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日本廣播事業考察報告(1997),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王德馨(1990),「我國專業廣播電台定位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朱詣璋、程靜(1998),「新舊媒體環境與閱聽人」,廣告雜誌,第82期,p.125。
江文宏等(1996),「全國中功率電台總體檢」,電台雜誌:7月號,p.42-65
吳翠珍(1995),「廣播媒體管理的面面觀」,廣電人,第9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東海(1998),「廣播的策略聯盟」,廣電雜誌,1998.7,p.50-52。
東海整理(1998),「廣播的策略聯盟」,廣電人,第37期,1998.8。
林俊杰(1998),「電台經營者的省思,頻道VS.公共財」,國際廣播雜誌NO.8。
林玲君(1991),「策略聯盟形成因素與績效之研究--資訊電子業之實證」,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未發表碩士論文,民國80年6月。
邱莞慧(1995)「廣播電台促銷實務」,廣電人,第2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洪瓊娟(1995),「廣播媒體管理的面面觀」,廣電人,第9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祝鳳岡(1996),「廣播電台行銷策略與規劃」,廣電人,第21期。
翁明慧整理(1996),「廣播電台的定位與行銷暨經營戰略」,1996廣播經營跨世紀研討會紀實,廣電人,第18期。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日本廣播事業考察報告(1997),1997年9月9日至9月14日
郝士英(1996),「如何結合社區資源,規劃地方電台節目」,廣電人,第20期,P.53。
常勤芬(1995),「如何因應廣播界的戰國時代」,廣電人,第5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張湘蓉(1996),類型電台在台灣的發展及其經營策略,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順祥(1996),「無線廣播電台經營策略探討∼以台北之音、正聲、華聲廣播電台為例」,文化大學新聞學系碩士論文。
張錦華(1996),「媒體與社會-廣播的社會功能」,廣電人,第13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張錦華著(1997),「公共領域、多文化主義與傳播研究」,正中,台北,民86。
張馨文(1993),「國內電視台節目行銷策略之分析」,廣播與電視,第1卷第2期,台北:政大。
莊克仁(1998),「電台管理學」,正中書局。
許英明、李宗桂、林俊杰(1999),「廣播電台經營策略探討」,第一屆全國廣播電視會議,P.62-63。
許舜青譯(1996),廣播電台直接促銷(原著:Michael C.Keith,Selling radio direct),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陳清河(1999),「廣播電台經營策略探討」,第一屆全國廣播電視會議,p.79。
程凌雲(1993)「策略聯盟的類型與績效之研究--以資訊業為例」,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俊華(1995),「局部連線聯盟」,廣播廣告式節目之可行性初探,廣電人,第3期,p.38。
馮俊華(1995),「廣播廣告大革命」,廣播月刊,156期,84.3,p.27-29。
楊志弘編著(1996),新媒體經營策略,台北:三思堂出版社。
廖慧娟(1998),「你聯播我聯播大家都聯播--廣播為何要聯網?」,廣播月刊,第192期。
劉幼琍(1995),「傳播科技衝擊下的傳播法規與傳播管理機構」,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台北,民84。
盧景海(1997),「我國廣播事業的現況與前瞻」,新聞局廣電處。
盧景海(1998),「廣播電台聯播、聯營、策略聯盟問題之探討」,廣電人,第44期,1998.8,p.53-54。
羅文坤(1991),行銷傳播學,台北:三民書局。
關尚仁(1993),「廣播電台經營策略」,廣播與電視,第1卷第3期,台北:政大。
關尚仁(1995),「新廣播電台的經營策略」,1995傳播管理研討會論文集,民國84年。
關尚仁(1996),「台灣地區廣播事業之現況及未來展望」,廣電人,第15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關尚仁(1996),「地方電台的經營策略」,廣電人,第20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關尚仁(1996),「電子媒介市場策略」,廣電人,第18期,台北: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關尚仁(1996),引自「電子媒介市場策略」研討會紀實,新聞鏡,第395期,台北:新聞鏡周刊社。
關尚仁(1998),「廣播電台經營策略」,1998傳播管理研討會--傳播管理新思潮。
顧玉珍(1995),「新聞局與媒體」,當代,第108期,1995年4月,p.100-107。
王石番(1989),傳播內容分析法。台北:幼獅文化。
王鳳樟、方宏進(1990),公共關係。台北:書泉出版社。
吳玫琪、蘇玉清譯(1997),行銷公關。台北:台視文化。
吳思華(1996),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麥田出版社。
李金銓(1994),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林育珊(2000),「行銷通路支持活動、競爭策略與績效之研究」,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瑩滋(2000),「台灣企業贊助藝文活動的動機與決策模式之研究」,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苗豐強(1997),雙贏策略—苗豐強策略聯盟的故事。台北:天下文化。
耿建興、夏學理(1998),「表演藝術之媒體行銷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八期,p.307-337。
唐順明、林士傑(2000),「策略聯盟管理作為對於績效的影響」,科技學刊,第9卷第4期,p.293-308。
康永華(1991),「企業公益形象與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交通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金鳳(1997),「社會行銷公益活動效果之傳播效果個案研究:以台北地區大學生對1996「把愛找回來」公益活動之認知、態度及行為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家琳(1997),「企業採行善因行銷行為之研究」,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永誠(1991),事件行銷-100:造勢成功的100個EVENT。台北:遠流出版社。
張永誠(1998),事件行銷一100。台北:遠流出版社。
張永誠(1989),「媒體規劃策略與實務」,台北:傳播教育。
張宏源(1999),「媒體規劃策略與實務」,台北:亞太圖書。
曾信傑(1998),「博物館、報章媒體與觀眾的互動」,博物館學季刊,第12卷第3期,頁59-64。
蘇晏健(1996),「社會教育活動方案行銷策略之研究」,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順慶(1995),「一對一獲取顧客終生價值」,工商時報。
吳宜蓁、李素卿,(1999),「整合行銷傳播」,五南圖書。
吳玫琪(1997),「行銷公關」,台北:台視文化。
黃俊英(1992),「行銷研究概論」,台北:華泰書局。
黃俊英(2000),「行銷管理--策略性的觀點」,台北:華泰文化。
朱詣璋(2000),「IMC時代的媒體策略」,動腦雜誌,第285期,p.40-42。
林良杰(1997),「康師傅的媒體運用策略」,動腦雜誌,第252期,p.32-35。
鄭夙雅(2000),「事件行銷創造話題」,動腦雜誌,第293期,p.64-67。
謝秀萍(1999),「有效的媒體公關」,動腦雜誌,第280期,p.1-4。


二、 英文部分

Burton Paulm, “British Broadcasting”,Minneapois, Universety of Monnesotv Press,1956
Charles R. Wright, “Mass Communication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Random House, Inc.,1986
Guido H. Stempel III & Bruce H. Westly, “Research Methoads in Mass Communication”,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 cliff,1981
Brightman, J. (1994), Selling sibelius isn’t easy. American Demographics.
Cornwell, T.B.(1994). Advertising, ethnicity and attendance at the performing arts.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Service Marketing, 10(2):145-156
Cravens, D.W.(1995).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3(4):235
Geyskens, I., Jan-Benedict, E. M. S., Lisa, K. S. & Nirmalya, K.(1996). The effects of trust and interdependence on relationship commitment: A trans-Atlantic str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13:303-317
Gronroos, C. (1990). Relationship approach to marketing in service contexts: The marketing and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nterfac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3-11.
Gronroos, C.(1994). From marketing mix to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owards a paradigm shift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Decision,32(2):4-20
Gronroos, C.(1995). Relationship marketing: The strategy continuum.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3(4):252-254
Gummesson, E. (1996).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nd imaginary organizations: A Synthesis.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30(2):31-44.
Moorman, C., Gerald, Z. & Rohit, D. (1992, August). Relationsheps between providers and users of market research:The dynamics of trust within and betwee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pp.314-328.
Morgan, R.M.& Shelby, D.H.(1994). The commitment-trust theory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58:20-38
Peterson, R.A. (1995). Relationship marketing and the consumer.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3(4):278-281
Sasser,W.E., Richard, P.O.& D,D.W.(1978).Management of service operations: text, cases, and reading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heth, J. N. & Atul, P.(1995).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n consumer market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3(4):255-271.
Wimmer, R. & Joseph,D.(1995):「大眾媒體研究」,李天任、藍莘等譯。台北:亞太圖書。
Aijo, T. S. (1996). The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underpinnings of relationship marketing.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30(2):8-18。
Andreasen, A. R. (1991). Expanding the audienc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Washington:Seven Locks Press.
Bagozzi, R. P. (1995). Reflections on relationship marketing in consumer market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3(4):272-277。
Berry, L. 1. (1995), Relationship marketing of services-growing interest, emerging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3(4)236-245。
Bitner, M. J. (1995). Building service relationships: It’s all about promise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23(4):246-251。
Blau, J. R. (1988). The context of art attendance: The primary sampling unit as the unit of aggregation.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69:930-941。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2.36.72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2.36.72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