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5105-16043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5105-160435
論文名稱
Title
高雄市少年搶奪犯罪原因及其防制對策之研究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5-07-31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5-09-05
關鍵字
Keywords
少年犯罪、搶奪犯罪、犯罪防治
juvenile robbery delinquency, robbery, juvenile delinquenc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69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6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搶奪案件歷年來均為高雄市犯罪顯著之案類,為高雄市最重要之犯罪特徵,其嚴重性亦較其他案類為高,以近五年(88-92年)各縣市搶奪案件發生數平均值觀察:高雄市1,372件(占22.47%)最高、臺北縣946件(占15.49%)次之、臺中市717件(占11.74%)第三、臺北市546件(占8.94%)第四、高雄縣467件(占7.65%)第五、桃園縣396件(占6.48%)第六,上述六縣市搶奪案件發生數占臺閩地區搶奪案件發生數72.77%,顯示搶奪案件集中於都會區,而高雄市的搶奪案件發生數幾達全台灣地區的四分之一,其中14至18歲之少年搶奪犯占31.0﹪,值得吾人特別重視。
少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社會進步的新血輪,民族命脈之所繫。今日之少年,即明日社會之主人、國家之礎石及人類未來發展的推動力量。然而部分少年或因生物的因素,或因心理的因素,或因社會的因素,終不免誤入歧途,此非僅是少年個人的損失,亦是整個國家社會的損失,我們應該趁少年可塑性尚高之時及時加以輔導,使少年走向正確的道路。
因此,如果能夠解決高雄市少年搶奪犯罪的問題,不僅可以挽救這些一時陷於錯誤的少年,高雄市的整體治安亦必能趨於穩定,因此研究此一問題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本研究第一章緒論,敘明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限制,並對相關的重要名詞加以詮釋。
本研究第二章歷史文獻探討,分別針對吳芳富、吳修養、楊士隆和程敬閏、謝文彥等四位先進之研究,加以整理、分析,忠實呈現四位先進研究所得之結論與建議,並將其研究與本研究相關部分予以比較,互相驗證。
本研究第三章高雄市搶奪犯罪概況,乃以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刑警大隊所提供之民國93年高雄市發生之搶奪案件為基礎進行分析,包括其發破情形、發生時間、被害人特質、交通工具、行走位置、被搶物品放置位置、搶嫌各項狀況等,並對高雄市少年搶奪犯罪的犯罪模式加以論述。
第四章至第六章分別研究造成少年搶奪犯罪的生物原因、心理原因和社會原因,對相關學說加以闡明,希對犯罪原因之研究發揮拋磚引玉之作用。
第七章提出有效之犯罪預防對策,從導正預防觀念、重建家族倫理、改善社會風氣、淨化媒體內容和推動社區警政等方面著手,希能多管齊下,畢其功於一役。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方法.......................6
第四節 研究限制.......................6
第五節 重要名詞詮釋.....................7
第二章  歷史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吳芳富之研究.....................13
第二節 吳修養之研究.....................16
第三節 楊士隆、程敬閏之研究.................19
第四節 謝文彥之研究.....................24
第五節 小結.........................26
第三章 高雄市搶奪犯罪概況..................29
第一節 高雄市人文區位簡述..................29
第二節 高雄市搶奪案件分析..................29
第三節 少年搶奪犯罪之犯罪模式................41
第四章 少年搶奪犯罪之生物原因................45
第一節 前言.........................45
第二節 犯罪原因的古老解釋..................46
第三節 古典犯罪學派.....................47
第四節 實證犯罪學派.....................49
第五節 生物方面的原因....................53
第五章 少年搶奪犯罪的心理原因...............57
第一節 心理分析理論.....................57
第二節 補償理論.......................58
第三節 增強理論.......................59
第四節 道德發展理論.....................61
第五節 心理病態人格.....................62
第六章 少年搶奪犯罪的社會原因.............65
第一節 社會學習理論.....................65
第二節 緊張理論.......................71
第三節 社會控制理論.....................79
第四節 犯罪副文化理論....................86
第五節 標籤理論.......................94
第七章 少年搶奪犯罪的預防對策.............97
第一節 導正預防觀念.....................97
第二節 重建家庭倫理.....................98
第三節 改善社會風氣.....................100
第四節 淨化媒體內容.....................101
第五節 推動社區警政.....................102
第六節 廣設監錄系統.....................106
第七節 推動全民防搶.....................108
第八章 結論.......................113
參考書目........................11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壹、中文部分:(依年份序)
01、謝文彥:犯罪區位學之研究,文刊許春金等著:犯罪學,1976年。
02、警察大辭典,中央警官學校印行,1977年。
03、蘇俊雄:台灣地區犯罪現象之分析,收錄於楊國樞、葉啟政主編:當前台灣社會問題,巨流圖書公司,1981年。
04、張華葆:社會心理學理論,三民書局印行,1982年。
05、張景然:青少年犯罪學,巨流圖書舒公司,1982年。
06、犯罪學辭典,中央警官學校印行,1983年。
07、高雄市政府編:家庭安全手冊,1984年。
08、鄭文竹:防範金融機構搶劫事件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09、許春金:犯罪的概念、定義及其相關問題,文刊警學論文彙編犯罪防治類,中央警官學校印行,1986年。
10、鍾源德:青少年犯罪問題之研究,文景出版社,1986年。
11、王茂松:從外國金融機構強盜案件之動向與特質論我國現狀以及應有之對策,文刊警學論文彙編-犯罪防治類,中央警官學校印行,1986年。
12、台北市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176輯:台北市智慧性犯罪防治對策之研究,1988年。
13、許春金等著:犯罪學,中央警官學校印行,1988年。
14、大辭典,三民書局印行,1989年。
15、蔡德輝:當前台灣地區犯罪問題防治對策之探討,文刊警政學報第十期,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出版,1989年。
16、刑事警察局委託之專案研究:策進政府機關整體配合及建立全民防範犯罪共識之研究,1989年。
17、朱岑樓主編,彭懷真等譯:社會學辭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1991年。
18、陳立中:警察行政法,作者自版,1991年。
19、黃政吉:從社會學習增強理論探討少年犯罪之成因及預防之道,文刊警學叢刊22卷2期,中央警官學校出版,1992年。
20、蔡墩銘:刑法各論,三民書局印行,1992年。
21、周震歐:犯罪心理學,作者自版,1993年。
22、周震歐:犯罪社會學,黎明文化事業公司出版,1993年。
23、余玉堂:社會治安與警察刑事偵防績效關係之研究-兼論未來警政之導向序文,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委託研究,1994年。
24、葉毓蘭:警政新取向-談社區警政的理論與實際,文刊警學叢刊第27卷3 期,1996年11月。
25、蔡德輝、楊士隆:「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中央警察大學印行,1997年。
26、施源欽:高雄市推展社區警政工作之研究-兼論都會型警察派出所勤務改進之方向,中央警察大學警監班專題研究,1999年。
27、康樹華:犯罪學-歷史、現狀、未來,五洲出版社,1999年。
28、張甘妹:犯罪學原論,作者自版,1999年。
29、葉毓蘭:二十一世紀的社區警政,見第六屆警察行政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1999年5月27日。
30、蔡德輝、楊士隆主編:青少年暴力行為-原因、類型與對策,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印行,2000年。
31、謝瑞智:犯罪與刑事政策,正中書局,2000年。
32、吳芳富:高雄地區搶奪犯罪成因與犯罪模式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33、蔡德輝、楊士隆:犯罪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2001年。
34、楊士隆:犯罪心理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印行,2001年,
35、吳修養:街頭搶奪案件犯罪被害情境與預防對策之實證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36、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犯罪學概論,中央警察大學出版,2002年。
37、許春金:犯罪學,三民書局印行,2003年。
38、中華民國年鑑92年版。(http://www.gio.gov.tw/info/92roc/pdfs/03-03-01.pdf )
39、林山田:經濟犯罪的犯罪學理論,文刊軍法專刊第22卷第7期。
40、林山田、林東茂、林燦璋:犯罪學,2004年,三民書局。
41、楊士隆、程敬閏:搶奪犯罪被害者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文刊犯罪學期刊第七卷第二期, 2004年12月,中華民國犯罪學學會印行。
42、謝文彥:街頭搶奪犯罪問題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委託研究報告,2004年12月。
43、高雄市政府警察局93年1至12月份搶案分析專案報告。
44、王碩元:犯罪學,志光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年。
45、李士特編著:犯罪學,保成文化出版,2005年。
46、聯合報:2005年5月4日。
47、蘋果日報:2005年4月21日。


貳、英文部分:(依英文字母序)
01.Cohen, Albert K., Delinquenct Boys-The Culture of the Gang, 1955.
02.Conklin, John E., Robbery and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Philadelphia: J.B. Lippincott Company,1972.
03.Durkheim, Emile, Anomie, Farrell, R. A. and Swigert, V. L., Social Deviance, 1975.
04.Fox, Vernon, Introduction to Criminology,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 Hall.,1976.
05.Fox, Vernon Fox,Introduction to Crimin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1976.
06.Haskell, Martin R. and Yablonsky, Lewis:Crime and Delinquency, Rand Menally College Publishing Co, Chicago, 1978,p.563.
07.http://www.books.com.tw/onlinepublish/2001101501.htm。
08.Jeffery, C. R.,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Beverly Hills,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77.
09.McClintack, F. H. and Gibson , Evelyn, Robbery in London. London:Macmillan, 1961.
10.Merton, Robert K., Social Structure and Anomie, Savitz, L. D. and Johnston, Norman:Crime in Society, 1978.
11.Reckless, W. C., A New Theory of Delinquency and Crime, Rose Gia-llom-bardo edited, Juvenile Delinquency, 1976.
12.Reid, S.T.,Crime and criminology(5th ed.)New York: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1988.
13.Riechers, Lisa M. and Roberg, Roy R., “Community Policing:A Critical Review of Underlying Assumptions”, Journal of Police Science and Administration, Vol.17, No.2,1990.
14.Sellin, Thorsten, Culture Conflict and Crime, New York,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1938.
15.Siegel, Larry J.,Criminology, 6th edition, Wadsworth, 1998.
16.Sykes, G. and Matza, D.,”Techniques of Neutralization:A Theory of Delinquency”,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2, 1957.
17.Thomton, William E., James, Jennifer A. and Doerner, William G., Delinquency and Justice, 1982
18.Thornton, W.E., James, J.A. and Doerner, W.G.,Delinquency and Justice, , Dallas:Scott, Foresman Company, 1982.
19.Vold, G.B.,Theoretical Criminolo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4.248.2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4.248.2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