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5107-010922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5107-010922
論文名稱
Title
Web 2.0之創新應用服務與經營模式之研究
A Study of Business Model of Web2.0 Innovative Applicatio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1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05
關鍵字
Keywords
創新服務、網站經營模式、Web 2.0
innovative service, website business model, Web2.0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3 次,被下載 4942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3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942 times.
中文摘要
隨著網路環境的漸趨成熟,科技技術的進步,上網人數遽增,以及周邊數位產品的蓬勃發展之下,網路已經逐漸演化進入一個強調使用者共同參與且建構網路內容的新世代—Web 2.0。目前國內對於此一領域的研究論文相當少見,未能幫助產業發展或事業經營提供一套適宜的分析架構,因此本研究經由對文獻進行系統性分析,建構出Web 2.0網站服務之分析模型,以探討國內Web 2.0服務網站之經營模式,並藉此瞭解國內Web 2.0服務是如何經營運作?以及不同應用服務之間有哪些相同點與相異點?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藉由跨個案之間的比較找出經營模式中的相同點與差異點,並強化分析架構的有效性與可行性,盼有助於未來產業的發展,同時有益於理論分析架構的建立。
本研究根據Web 2.0的三大特徵:使用者參與、開放性、網絡效應,以及包含市場區隔策略、產品策略、行銷策略、服務策略、技術策略、獲利方式等經營模式的構思後,建構出由使用者(Users)、內容(Content)、社群(Community)、工具(Tools)等四項要素所組成之「UCCT模型」。本研究認為Web 2.0服務網站之經營模式中存在著這四要素,可透過此模型來分析Web 2.0網站的經營模式,並試圖找出不同Web 2.0應用服務所重視的要素之差異與獲利方式。
本研究發現「UCCT模型」能有效詮釋Web 2.0網站之經營模式,透過UCCT模型對研究個案進行個別分析與跨個案比較後,發現Web 2.0網站的經營模式具有以下特性:使用者的角色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分享並非使用者的主要目的、豐富性且多樣化的內容能讓網站成為主題資料庫、豐富使用者體驗以提升使用者參與程度、利用社群關係,強化黏性程度、獲利基礎分為內容型、社群型、工具型等三類。
Abstract
With the cyber environment getting more mature gradually,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ies and techniques, the net users increasing,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eripheral digital products, the net has evolved into a new generation that emphasizes on users co-constructing the cyber contents—Web2.0. Up to now, quite few research essays talk about this field in Taiwan, so it lacks an applicable analytical structure to help the related industries develop the business. In view of this, this research will focus on constructing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Web2.0 cyber sites through making a systematic analysis on references, to talk about the business models of Web2.0 cyber sites in Taiwan. Further, we can learn the way how these cyber sites run their businesses and also realize the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This research essay will take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mong diverse cases, this study may find the identity and difference among these varied business models, even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this analytical structure, which both might be beneficial to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also help the analytical structure set up.
According to Web2.0’s three main characteristics—user involvement, openness, network effect, also accompanied with segmentation strategy, product strategy, service strategy, technique strategy, profit model, this study builds “UCCT Model” which comprises four key factors to run business of Web2.0 cyber sites—user, content, community, and tool. This study further indicates that we could analyze the business model of Web2.0 cyber sites through UCCT Model; even, we could try to figure out what different Web2.0 cyber sites look upon greatly.
This study found that UCCT Model could effectively narrate the business model of Web2.0 cyber sit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mong cases by case studying with UCCT Model, this study found the business model of Web2.0 cyber sites have the following attribute. First, users play the role of the producer and also the consumer. Second, sharing fails to be the main purpose for users. Third, abundant and various contents could make websites be main databases. Fourth, websites could enrich users’ experiences to enhance their involvement. Fifth, websites could fortify the stickiness with community relationship. Finally, the profit model w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the content one, the community one, and the tool 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致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網路產業發展演進概述 6
第二節 何謂Web 2.0 10
第三節 Web 2.0網站的應用類型與收益方式 30
第四節 經營模式 34
第五節 綜合論述 37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研究方法 38
第一節 研究模型 3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1
第三節 選擇研究個案 43
第肆章 個案分析與發現 45
第一節 無名小站 45
第二節 UrMap 57
第三節 愛情公寓 67
第四節 HEMiDEMi 76
第五節 個案比較 8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8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7
第二節 研究限制 89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90
參考文獻 91
附錄一 97

表目錄

表 2-1:窄頻時代與寬頻時代比較 13
表 2-2:Web 1.0與Web 2.0之比較 18
表 2-3:基礎屬性與體驗屬性比較 26
表 2-4:網路廣告類型 32
表 2-5:經營模式之定義 35
表 2-6:網際網路經營模式 36
表 2-7:電子商務經營模式類型 36
表 3-1:研究個案之訪談對象 44
表 4-1:無名小站基本資料 45
表 4-2:無名小站各會員等級所享有之服務功能 54
表 4-3:友邁科技基本資料 57
表 4-4:愛情公寓基本資料 67
表 4-5:愛情公寓會員加值方案 73
表 4-6:HEMiDEMi基本資料 76
表 4-7:個案比較表 85

圖目錄

圖 1-1:研究流程圖 5
圖 2-1:全球網路使用者分佈 11
圖 2-2:台灣寬頻用戶成長趨勢 11
圖 2-3:美國寬頻上網家庭比例 13
圖 2-4:各地區透過行動電話上網使用人口比例 14
圖 2-5:Web 2.0概念模擬圖 21
圖 2-6:Web 2.0的4C特色 25
圖 3-1:Web 2.0網站經營之UCCT模型 40
圖 3-2:本研究之研究個案示意圖 44
圖 4-1:無名小站使用人口教育程度 48
圖 4-2:無名小站使用人口年齡分佈 49
圖 4-3:無名小站使用人口職業類別 49
圖 4-4:無名小站產品服務示意圖 51
圖 4-5:無名小站經營模式示意圖 56
圖 4-6:友邁科技產品與服務類別示意圖 58
圖 4-7:UrMap使用族群與參與行為 61
圖 4-8:UrMap經營模式示意圖一 65
圖 4-9:UrMap經營模式示意圖二 66
圖 4-10:愛情公寓會員年齡分佈 70
圖 4-11:愛情公寓會員教育程度分佈 70
圖 4-12:愛情公寓經營模式示意圖 75
圖 4-13:HEMiDEMi經營模式示意圖 83
圖 4-14:Web 2.0網站獲利模式比較圖 8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中文部分
方至民,2002,資迅人的故事,哈佛學不到的創業典範,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方至民、鍾憲瑞,2006,策略管理:建立企業永續競爭力,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呂玉娟,2007,愛情公寓:四個大男孩創業的夢與路,能力雜誌,613,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pp48-54。
呂玉娟,2007,聚光燈下的Web 2.0,能力雜誌,613,p12。
李明等譯,2006,Chris Anderson著,長尾理論:打破80/20法則的新經濟學,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何羚瑋、林義倫、胡亦侃,2007,Web 2.0風潮下的軟體發展趨勢與機會(上)(下),資訊工業策進會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
何佩儒,2006,推動web 2.0 經部砸4億,經濟日報。
周文卿,2006,評台灣Yahoo!奇摩併購無名小站,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
林希展、盧諭緯,2006,15分鐘搞懂Web 2.0特刊,數位時代,巨思文化。
尚榮安譯,2001,Robert K. Yin著,個案研究,弘智文化。
張玉綺,2006,年度網路服務:HEMiDEMi催生有活力網路社群,數位時代。
陳玉霖,2000,數位影音產業在寬頻時代下之經營模式,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
陳品均,2006,Web 2.0應用服務策略行動之研究—以Yahoo!、Google、MSN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曹承礎,2007,Web 2.0開拓新桃花源,數位時代,392,pp22-23。
產業創新個案資料庫,2006,無名小站,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產業創新個案資料庫,2006,網路同居:愛情公寓網站,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研究中心。
黃心薇,2005,供應鏈、價值鏈管理下之經營模式之研究---以聚陽、利豐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彥達,2006,Web 2.0革命(一):源頭在成本,數位之牆,【線上資料】 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42【2007, February 8】。
馮震宇,2007,掌握Web 2.0趨勢創造價值,能力雜誌,613,中國生產力中心,pp22-33。
楊佳燊,2006,Web 2.0時代網路廣告百花齊放,動腦,368,pp90-92。
經濟部,2005,商業創新經營模式之探討,經濟部商情資訊網,【線上資料】http://gcis.nat.gov.tw/b-info/asp/web_detail.asp?Item_no=0302&Item_Level=2&page=1【2007, January 28】。
經濟部技術處,2006,Web 2.0之創新應用與服務,2006產業技術白皮書,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鄭紹文,2004,入口網站經營模式轉型之研究-以台灣與大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威麟,2007,愛情公寓每人1.2億身價背後的「創意勝」,【線上資料】 http://mr6.cc/?p=737 【2007, March 6】。
盧澤宇譯,2006,什麼是Web 2.0(Ⅰ)(Ⅱ),Intelligent Times,【線上資料】 http://www.itmag.org.tw/magazine/article_single_138.htm 【2006, December 16】。
何宛芳、龐文真,2006,完全解讀無名小站,數位時代,137,pp46-60。
龔仁文等,2006,Web 2.0創新應用案例集:科技化服務新趨勢,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龔仁文等,2006,Web 2.0:網路上有錢創意在裡面,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英文部分
Anderson, Chris, 2004, “The Long Tail”, Wired, 12(1).
Eisenhardt, K. 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 pp532-550.
Feinberg, S.E. and A.K. Gupta, 2004, Knowledge Spillovers and the Assignment of R&D Responsibilities to Foreign Subsidiari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5(8/9).
Horrigan, John B., 2006, “Home Broadband Adoption 2006”,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
John Musser with Tim O’Reilly & the O’Reilly Radar Team, 2006, Web 2.0:Principles and Best Practices, O’Reilly Media, Inc..
Kraus, Joe, 2005, “It’s a Great Time to Be an Entrepreneur”, 【Internet】http://bnoopy.typepad.com/bnoopy/2005/06/its_a_great_tim.html.
Kuckreja, Tanisha, 2006, “China Set to Be the Number One Broadband Market by 2007”, Ovum.
Meeker, Mary, 2005, Global Technology/Internet Trends, Morgan Stanley.
“One Billion People Online!”, 2006, eMarketer.
Sifry, David, 2006, State of the Blogosphere, 【Internet】 http://www.sifry.com/alerts/archives/000436.html【2007, April 13】
Schauer, Brandon, 2005, “Experience Attributes: Crucial DNA of Web 2.0”, Adaptive Path.
Tim O’Reilly, 2005, What Is Web 2.0: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O'Reilly Media, Inc..
Time, Dec. 25, 2006-Jan. 1, 2007, Vol. 168, NO. 26/27
網站部分
HEMiDEMi http://www.hemidemi.com/
Intellegent Times http://www.itmag.org.tw/
Mr.6 趨勢、創業、網站、生活 http://mr6.cc/
O’Reilly Media http://www.oreillynet.com/
UrMap http://www.urmap.com/
Web 2.0創新服務推動計畫網站 http://www.web20.org.tw/wp/
Wikipedia http://www.wikipedia.org/
友邁科技 http://www.olemap.com/olemap_chinese/service_2.htm
無名小站 http://www.wretch.cc/
愛情公寓 http://www.i-part.com.tw/
資訊工業策進會FIND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經濟部商情資訊網 http://gcis.nat.gov.tw/b-info/index.asp
數位之牆 http://www.digitalwall.co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