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5107-12385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5107-123851
論文名稱
Title
國小教師發展Creative Drama課程歷程之研究--以台南縣Drama教師工作坊為例
Action Research o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Creative Drama curriculum---Teachers’ Drama Workshop from Tainan County as the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0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05
關鍵字
Keywords
教師專業社群、創作性戲劇、Drama教師工作坊、表演藝術
Performing Art, Teachers’ Drama Workshop, Creative Drama,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unit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1 次,被下載 227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1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270 times.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教師成立「Drama教師工作坊」之專業成長團體與規劃系統性、永續性研習課程以增進教師戲劇課程教學專業成長,並透過回響以傳承計劃、檢核回饋,更進而發展出適合國小創作性戲劇課程的情形,研究結果將提供表演藝術中戲劇教學之參考與應用。本研究著力於教師專業團體之合作、分享與互動之歷程,以及促動專業成長的成效等問題。
為滿足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合作行動研究」之方法,以研究者(參與研究人員)的需求為出發,共同對話,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本研究主要結論為:
一、表演藝術課程在國小推展面臨師資闕如、研習成效不彰、教師專業知能不足情形。
二、系統培訓師資是改善表演藝術課程與教學的不二法門。
三、教師專業社群有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並促進知識分享與創新。
四、迴響計畫有效協助教學現場問題,亦可獲教學相長之功。
五、教師進行戲劇教學中時應更注意教學目標的掌握。
六、不同課程設計模式各有優點,擷取不同模式的優點加以揉和運用。
七、國小創作性戲劇課程的內涵應包含肢體開發、聲音表情、偶戲與面具、即興表演、說故事、說故事劇場、戲劇欣賞、戲劇創作、戲劇展演等。
八、創作性戲劇課程教學每學期至少應有十節,每學年至少應有二十節。
九、創作性戲劇教學內涵之比重,隨不同年級學生認知發展而有不同;逐年啟發、累積能力,是創作性戲劇教學成功與否的要素。
十、創作性戲劇教學課程設計與發展需歷經醞釀、發展、整合與實作期,且需經分析、討論、設計、實作、檢核修正等步驟方臻完善。
依據研究結論本研究提出的建議為︰
一、培育教學師資為解決表演藝術課程與教學當務之急。
二、教師應多參與相關的研習以增進創作性戲劇專業知能。
三、國小階段推廣創作性戲劇課程,促動開放多元學習,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四、課程實施應循序漸進,更有效看出學生的改變歷程。
五、鼓勵建立表演藝術專業教師社群,籌組策略聯盟,擴大知識分享與創新。
本研究並提出五點研究省思。期望本文之成果,能提供表演藝術相關教學之參考,從而發展更多思維之產出設計,提升表演藝術的教學效果,豐富學生之學習。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how Teachers’ Drama Workshop established by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nd the systematic and consistent seminars helped increase teachers’ specialty in drama teaching. The feedback to the workshop would be later examined to pass down plans and to develop suitable creative drama curriculum for elementary school. The research outcomes could serve as future reference to drama teaching in performing art.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was on how the members in a teachers’ specialized group cooperated, shared and interacted, an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moting specialty.

This author used action research for investigation, starting from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subjects involved, holding conversations, find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The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Difficulties in promoting performing art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 included the shortage of teachers, the ineffectiveness of seminars and teachers’ lack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2.The key to improve performing art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was a systematic teacher training program.
3.Teachers’ specialized groups helped teachers promoting the specialty, and shared and enriched their knowledge.
4.The feedback program helped teachers solving problems, and learned by teaching.
5.Teachers paid more attention on teaching goals when teaching drama.
6.As curricular designs differed in advantages, different designs should be well combined to make good use of all the advantages.
7.Creative drama curriculum in elementary school should include body exploring, sound and facial expression, puppets and masks, improvisation, storytelling, storytelling theater, drama appreciation, drama creation, exhibition and show.
8.There should be more than eight creative drama lessons in a semester and twenty lessons in a school year.
9.The content of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should be altered in proportion as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hanged. To succeed was to inspire students 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ies year by year.
10.Designing and developing the Creative drama teaching lessons should experenced some stages, from brewing/preparation,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to realiz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some steps were also crucial, such as analyzing, discussing, designing, practicing, examining and correcting.

The researcher offer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1.The most important mission so far was teacher training.
2.Teachers should join more related seminars to increase their specialized knowledge in creative drama.
3.Creative drama curriculum should be promoted in elementary school to encourage open and multi learning and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fine personalities.
4.Curriculum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step by step, and students’ changes would thus be clearly traced.
5.Teach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establish specialty groups of performing art, to form unions for strategy exchange so as to share and enrich their knowledge.

This author also offered five points to ponder, hoping these research outcomes would be helpful reference for upgrading performing art teaching and enriching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7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20
第二章 文獻分析
第一節 創作性戲劇的基本概念┈┈┈┈┈┈┈┈┈┈┈┈┈┈┈┈┈┈┈┈┈ 21
第二節 國小創作性戲劇教學課程設計之模式┈┈┈┈┈┈┈┈┈┈┈┈ 33
第三節 教師專業成長┈┈┈┈┈┈┈┈┈┈┈┈┈┈┈┈┈┈┈┈┈┈┈┈┈┈┈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和步驟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0
第二節 研究方法和步驟┈┈┈┈┈┈┈┈┈┈┈┈┈┈┈┈┈┈┈┈┈┈┈┈┈ 4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 45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表演藝術師資培訓增能與傳承┈┈┈┈┈┈┈┈┈┈┈┈┈┈┈┈┈┈ 46
第二節 國小創作性戲劇課程設計與內涵之發展┈┈┈┈┈┈┈┈┈┈┈┈ 57
第三節 Drama教師專業團隊發展創作性戲劇課程之互動歷程┈┈┈ 7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2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7
第三節 研究省思 107
參考書目 96
附錄
附錄一 Creative Drama教材園(編纂計畫、架構、內容)┈┈ 99
附錄二 教學設計┈┈┈┈┈┈┈┈┈┈┈┈┈┈┈┈┈┈┈┈┈┈┈┈┈┈ 111
附錄三 教學觀察(人際、內省)┈┈┈┈┈┈┈┈┈┈┈┈┈┈┈┈┈┈┈┈ 135
附錄四 教學觀察(創造力)┈┈┈┈┈┈┈┈┈┈┈┈┈┈┈┈┈┈┈┈ 145
附錄五 Drama120花絮┈┈┈┈┈┈┈┈┈┈┈┈┈┈┈┈┈┈┈┈┈┈ 15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王有福(2002)。創作性戲劇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兒童創造力影響之研究。台北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念華(2001)。幼稚園教室戲劇發展歷程研究(p17)。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涵儀(2002)。教師使用戲劇技巧教學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青萍(1984)。戲劇與創造性教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8,10-14。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市;師大書宛。
吳慧玲(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不同在職進修方式與其專業成長之比較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靜吉(2002)。華人學生創造力的發掘與培育。應用心理研究,15,2002秋,17-42。
呂鍾卿(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指標初探。台中師範學院學報,第10卷,63-84。
李仁芳(1999)。專文推薦。輯於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 : 在一窩蜂的文化中開拓創造力 。Sternberg, Todd . Lubart原著。台北:遠流。
李芳琪(2002)。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研習活動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天祐(2002)。APA格式─網路等電子化資料引用及參考文獻的寫法。2006/ 12/10。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82/basis3/44/a15.htm。
林玫君(1994)。創造性兒童戲劇入門。臺北:心理。
林玫君(1999)。幼稚園戲劇教學之行動研究實例。1999行動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6-97。
林玫君(2000)。幼兒戲劇遊戲與創作性戲劇之相關研究。八十九學年度師範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331-359。
林玫君(2001)。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創作性戲劇融入教學之理念與實務。臺南:翰林。
林玫君(2002a)。創作性戲劇與兒童多元智慧之展現。多元智能教室.多元智能孩子—理論vs.實務。臺南:世一文化。131-143。
林玫君(2002b)。創作性戲劇之理論探討與實務研究。台南:供學出版社。
林玫君譯(1994)。創作性兒童戲劇入門。Barbara T. Salisbruy原著。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曉玫(1997)。九歌兒童劇團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嘉璐(2000)。兒童參與創造性戲劇活動引導者角色之研究—以九歌兒童劇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蘭(譯)(1999)。不同凡響:教育界、產業界的創造力開發。(p19-36)。Robert J. Sternberg & Todd I. Lubart原著。台北市:遠流。
胡寶林(1994)。戲劇與行為表現力。台北:遠流出版社。
徐世瑜(1998)。課程與教學決定歷程中的要素分析。課程與教學季刊,1,1-12。
徐秀菊(2000)。藝術教育學制比較之研究。台北:教育部編印。
張曉華(2003)。創作性戲劇教學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基金會。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台北:教育部。
梁雲霞譯(2000)。多元智慧和學生成就—六所小學的成功實例。Linda Campbel&Bruce Campbell原著。台北:遠流。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David Lazear原著。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1)。多元智慧的教與學(p139-194)。Linda Campbel,Bruce Campbell,Dee Dickinson原著。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郭香妹、陳惠芬(2006)。Drama啟示錄。創意與熱情實踐—創造力教育案例故事(p11-p30)。台北:教育部顧問室。
陳仁富(1999)。幼稚園戲劇活動現況調查對中小學推動戲劇教學的啟示。中小學藝術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仁富(2000)。國民小學推展表演藝術問題之探討。中小學藝術教育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陳仁富、林翠鈴(2004)國小低年級教師對表演藝術概念認知與實施現況之研究。收於2004台灣『教育、戲劇與劇場』學術研討會。
陳木子〈2002〉。創造力的教育學基礎。2006/ 12/10。取自:http://192.192.169.101 /et/Query/ epaper_text.phtml-id=15.htm。
陳淑琦(1997)。幼兒教育課程設計。台北:心理。
曾佳雯(2007)。創造性戲劇輔導活動方案教學效果與教學困境之分析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明祺(2003)。課堂表演在九年一貫語文領域教學之研究(p16-19)。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楊偉彣(2004)。創造性肢體活動與兒童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品蘭(1999)。戲劇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兒童故事回憶與學習動機影響之實驗。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順約(2002)。表演藝術在生活領域中的運用。2006/ 10/10。取自:http://www.nani. com.tw/big5/content/2002-12/31/content_21481.htm。
廖順約(2006)。表演藝術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蔣樹人(2003)。希望國小教師專業發展及教師角色之轉變。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孟谷(2003)。角色扮演對同化創作能力的影響。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鄭黛瓊等(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戲劇篇)。台北:教育部。
黎淑慧(2004)。創作性戲劇應用於國民小學國語文課程進行角色扮演教學活動—以中山國小四年即為例。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謝華馨(2003)。應用創作性戲劇說故事教學活動之研究-以安和國小一年級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沈昱全、歐貞延、曾子豪整理 (2007)。虛擬社群或是網路社會?2007/1/30。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30/30-05.htm
Doll, W.(1993)。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Columbia University.
Siks, G. B.(1983).Drama with children(2nd.) New York:Harper& Row。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