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5111-123138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5111-123138
論文名稱
Title
從台灣全球經貿戰略評估海西經濟區地位
The Evualation of the Position of Economic Zone of the West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aiwan’s Global Economic & Trade Strateg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5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1-07-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1-09-05
關鍵字
Keywords
雁行理論、產業結構、海西經濟區、供應鏈理論、競合策略
flying-geese theory, economic zone on the west coast of the Taiwan strait, co-opetition strategy, supply chain theory, industrial structur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6 次,被下載 536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536 times.
中文摘要
本文首先敘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的改變,探討目前台灣製造業與服務業面臨的產業升級與出路問題。由文獻分析發現,台灣目前製造產業與服務業,必須移往全球其他地區或中國大陸的考量因素,最主要是必須降低平均成本與擴大市場。由於中國是台灣最大貿易夥伴,所以本文研究區域就以中國大陸經濟規劃區域為主。本文論點是,台灣產業可以善用福建海西經濟區(簡稱“海西區”)或者中國其他經濟規劃區內各種優惠政策,由形成產業完整供應鏈,減少交易成本達成目標,擴大內地市場經濟規模來達成之目標。
文章由文獻資料,分析中國成立以福建省為主體的海峽西岸經濟的具體規劃,對台灣的政治經濟目的與吸引台商的各種優惠政策。文章比較海西區與其他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經濟區的產業結構與投資狀況,以做為台灣產業界前往投資之參考。文章接著探討海西區是否提供完整供應鏈符合台灣製造業及服務業的需求,滿足台商並吸引台灣各級產業前往投資。
比較分析海西區與中國大陸各經濟規劃區內的產業投資環境供給後,文章結論,建議中國海西區與各經濟區的規劃供給方向應可以與台灣產業發展方向競合互補,配合台商前往投資的需求,形成產業完整供應鏈,相互合作,創造台灣與海西區台灣海峽兩岸市場經濟成長的藍海雙贏可行性。
Abstract
In this paper I start from the exploration of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dur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aiwan after World War II. Through the document analysis, I find out the reasons why the manufacture and service industries move outside to mainland China and other areas around the world are because of the extension of market and the cut down of cost. Since China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partner of Taiwan, I focus the study on the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economic zone of West Coast of Taiwan Strait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The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Taiwan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the favor policy of economic zones in China and build the supply chain in the certain economic zones with lo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i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Taiwan’s economic strategy depends on which economic zone in China can offer the supply chain advantage industries with the need of Taiwan’s industries.
After the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trends of the investment of Taiwanese businessmen in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and other economic zones in mainland China, I find out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is not Taiwanese businessmen’s best choice to invest. To attract more investments from Taiwan, the authority of West Coast economic zone should alter its favor policy according to co-opettion strategy and to meet the need of Taiwan industries.
In conclusion, I suggest the authorities on both side of Taiwan strait should offer the need of local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 supply chain theory, by this way, we can get a win-win result for the both side of Taiwan Strai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i
Abstract i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和目的 4
一、研究動機 4
二、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理論敘述 6
一、文獻回顧 6
二、理論敘述 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內容 22
一、研究方法 22
二、研究內容 23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27
第五節 研究創新和局限 29
一、研究創新 29
二、研究局限 30
第二章 經貿戰略全球化與台灣產業結構發展方向 32
第一節 全球區域經貿整合與台灣產業結構改變 32
一、全球區域經貿整合現況 32
二、台灣產業結構調整過程 35
三、台灣經濟產業未來發展方向 37
第二節 台灣經濟發展模式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與台商赴中國大陸投資的原因 39
一、台灣經濟發展模式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啟示 39
二、台灣產業結構變動與對策 42
三、台商赴全球與中國大陸投資的原因 44
第三節 台灣在全球十大經貿夥伴產業供應鏈之角色與地位 50
第三章 海西經濟區的政治經濟戰略規劃 55
第一節 中國中央與福建省地方對海西經濟區的戰略規劃 55
第二節 海西經濟區的總體建設規劃綱要 63
一、海西經濟區目前的基礎規劃 63
二、中國中央企業海西經濟區投資現況 71
三、平潭綜合實驗區規劃內容 72
第三節 中國中央與地方對海西經濟區的決策模式 73
第四節 海西經濟區對台商的優惠政策 78
第四章 海西經濟區與中國其他經濟規劃區的比較 82
第一節 中國與台灣對大陸經濟規劃區的劃分 82
一、中國經濟規劃區的規劃 82
二、台灣對中國大陸主要十大經濟區域劃分 84
第二節 中國觀點看海西區與長三角、珠三角及環渤海地區經濟環境 88
一、海西區福建省主要經濟指標 90
二、廣東省主要經濟指標 91
三、長三角主要經濟指標 94
四、環渤海灣主要經濟指標 97
五、福建省與三大台商投資區經濟指標比較意義—以GDP為例 98
第三節 台灣觀點看海西區與三大台商投資區科技產業投資環境 100
一、台灣在中國經濟規劃區布局投資經貿現況 101
二、海西區與三大台商投資區科技產業投資環境比較 103
三、海西區與長三角、珠三角的產業市場結合 107
第四節 台商投資布局中國新考量-以鴻海集團為例 108
第五章 政府政策對台灣在海西區經貿布局之影響 113
第一節 以供應鏈理論檢視台灣與海西區產業結合的可行性 113
第二節 海西經濟區承接台灣產業競合策略的分析 117
第三節 台灣與海西區產業合作現況 119
一、台灣與海西區的農業合作現況 120
二、台灣與海西區製造業合作現況 121
三、台灣與海西區在金融服務業上的合作現況 122
第六章 結論 125
參考文獻 128
附錄 143
圖次
圖 1-1 國家產業組合分析模式-關鍵成功因素 14
圖 1-2 新舊供應鏈理論圖示 16
圖 1-3 香港模式供應鏈圖 17
圖 1-4 供應鏈波特五力模型圖 20
圖 1-5 海西經濟區發展策略示意圖 26
圖 1-6 全文研究的邏輯架構圖 27
圖 1-7 章節安排 28
圖 1-8 完整供應鏈概念圖 30
圖 2-1 台灣歷年產業占總產值之比例圖 36
圖 2-2 台灣歷年人均GDP變動圖 36
圖 2-3 台灣歷年GDP變動圖 37
圖 2-4 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圖 38
圖 2-5 民國92年到98年台灣各級產業比例變動表 43
圖 2-6 鴻海代工廠平均成本分析圖 圖 2-7 APPLE公司超額利潤分析圖 45
圖 2-8 鴻海公司降低平均本取得利潤分析圖 46
圖2-9 降低長期平均成本取得平均利潤圖 46
圖 2-10 全球十大貿易夥伴在台灣產業供應鏈之角色與定位圖 54
圖 3-1 「海西經濟區五軸」空間開發格局示意圖 63
圖 3-2 福建省“十二五”鐵路規劃布局示意圖 67
圖 3-3 福建省“十二五”高速公路規劃布局示意圖 68
圖 3-4 福建省“十二五”港口規劃布局示意圖 69
圖 3-5 海西經濟發展策略概念圖 76
圖 3-6 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區域開發規劃圖 77
圖 4-1 中國大陸十大經濟區區域概況圖 85
圖 4-2 六個重點發展工業行業占上海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圖 94
圖 5-1 兩岸政府政策主導建立優勢產業完整供應鏈概念圖 119

圖次
圖 1-1 國家產業組合分析模式-關鍵成功因素 14
圖 1-2 新舊供應鏈理論圖示 16
圖 1-3 香港模式供應鏈圖 17
圖 1-4 供應鏈波特五力模型圖 20
圖 1-5 海西經濟區發展策略示意圖 26
圖 1-6 全文研究的邏輯架構圖 27
圖 1-7 章節安排 28
圖 1-8 完整供應鏈概念圖 30
圖 2-1 台灣歷年產業占總產值之比例圖 36
圖 2-2 台灣歷年人均GDP變動圖 36
圖 2-3 台灣歷年GDP變動圖 37
圖 2-4 台灣經濟發展歷程圖 38
圖 2-5 民國92年到98年台灣各級產業比例變動表 43
圖 2-6 鴻海代工廠平均成本分析圖 圖 2-7 APPLE公司超額利潤分析圖 45
圖 2-8 鴻海公司降低平均本取得利潤分析圖 46
圖2-9 降低長期平均成本取得平均利潤圖 46
圖 2-10 全球十大貿易夥伴在台灣產業供應鏈之角色與定位圖 54
圖 3-1 「海西經濟區五軸」空間開發格局示意圖 63
圖 3-2 福建省“十二五”鐵路規劃布局示意圖 67
圖 3-3 福建省“十二五”高速公路規劃布局示意圖 68
圖 3-4 福建省“十二五”港口規劃布局示意圖 69
圖 3-5 海西經濟發展策略概念圖 76
圖 3-6 中國大陸沿海地區區域開發規劃圖 77
圖 4-1 中國大陸十大經濟區區域概況圖 85
圖 4-2 六個重點發展工業行業占上海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圖 94
圖 5-1 兩岸政府政策主導建立優勢產業完整供應鏈概念圖 119

表次
表 1-1 國家產業組合分析四個定位之關鍵成功要素表 13
表 1-2 2005年海西區人口、土地面積、國內生產總值一覽表 24
表 2-1 台灣新興產業表 39
表 2-2 台灣產業結構變動表(農、林、漁、牧、工) 43
表 2-3 台灣產業結構變動表(服務業) 44
表 2-4 台灣製造業1991-2001生產結構變動概況表 47
表 2-5 台商對外投資和對中國投資的動機問卷表 49
表 2-6 2009年台灣十大貿易夥伴進出口統計一覽表 52
表 2-7 2010 IEAT調查樣本基本特性重點剖析分析表 53
表 3-1 支援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若干意見摘要表 56
表 3-2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節錄表 58
表 3-3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摘要表 60
表 3-4 2010年交通基礎設施狀況表 70
表 3-5 福建省重要發展年代表 74
表 3-6 中國大陸中央國務院及福建省地方對台優惠政策匯整表 79
表 4-1 2008-2011年中國國家級經濟區域規劃匯整表 83
表 4-2 十大重點經濟區與已批覆區域發展規劃一覽表 85
表 4-3 TEEMA 2010中國大陸十大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力排名 87
表 4-4 2009年台商在中國五大投資區經濟概況表 89
表 4-5 福建省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主要分類情況表 90
表 4-6 廣東全省2009年宏觀經濟資料表 92
表 4-7 2006年∼2009年福建與廣東、長三角、環渤海經濟區GDP比較表 99
表 4-8 2010 TEEMA中國大陸十大經濟特區排名表 102
表 4-9 2010 台商企業未來布局城市排行表 106
表 4-10 鴻海集團中國最新布局表 109
表 5-1 兩岸經貿統計表 113
表 5-2 中國大陸戰略新興產業領域變化一覽表 115
表 5-3 台灣與海西區新興產業比較表 116
表 5-4 海西經濟區重點城市主要產業發展現況表 118
表 5-5 ECFA 關於金融服務業內容表 123
附表 I 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重點節錄表 14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壹、中文書目
一、中文專書
1. 丁樹範主編,《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1月)。
2. 卜睿哲著,《台灣的未來如何解開兩岸的爭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服份有限公司,2010年5月)。
3. 王東英,《中國大陸物價膨脹之經濟分析》,(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1996 年)。
4. 王勇著,《海峽經濟區競爭性區域體系構建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6月)。
5. 台北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全球新興市場覓商機》,(台北: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2010年4月)。
6. 任燿廷著,《戰後日本與東亞的經濟發展》,(台北:秀威資訊,2009年2月)。
7. 伍長南、馬曉紅、黃繼煒等著,《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域經濟發展研究》,(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9年4月)。
8. 朱正中、孫明德,《中國經濟開世局•兩岸關係創新機》,(臺北: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2005 年)。
9. 江丙坤著,《台灣經濟發展的省思與願景》,(台北市:聯經出版社,2004年)。
10. 吳敬璉著,《當代中國經濟改革 探索中國經濟順利轉型的秘密》,(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6月)。
11. 吳豌瑜著,《吳舜文的競合策略,裕隆.中華飆第一》,(台北市:天下雜誌,1999年)。
12. 吳曉波著,《中國飆富時代 企業風雲全紀錄1993-2008》,(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9月)。
13. 李小軍編,《數讀中國60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9月)。
14. 李非,「閩台製造業對接與合作研究」,石正方、鄧利娟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8年12月)。
15. 李信宏主編,《2005~2006中國台商1000大-解讀台商成功密碼》,(台北: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16. 李信宏主編,《2007~2008中國台商1000大-兩岸和平盛世.台商大富活》,(台北: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6月)。
17. 李英明,《國際關係理論的啟蒙與反思》(臺北:揚智文化,2004 年),頁1-10。
18. 李閩榕、胡曉鶯、劉捷明主編,《海西先行探索》,(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19. 拓墣產業研究所,《顛覆雁行理論:透視亞洲重要國家產業競爭力》,(台北:拓墣科技股份有現公司,2006年3月)。
20. 林毅夫、蔡昉、李周著,《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2000 年)。
21. 林毅夫著,《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2000 年)。
22. 林毅夫著,《自生能力、經濟發展與轉型 : 理論與實證》,(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年)。
23. 林毅夫著,《解讀中國經濟》,(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2009 年)。
24. 林靜宜著,《捷安特傳奇,GIANT全球品牌經營學》,(台北市: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25. 芝山榮二原著,楊鴻儒譯,《剖析中國大陸「開放經濟」的虛實》,(台北市:書泉出版社,1989年)。
26. 邱瓊薇著,《兩岸經貿關係台商的投資與經營觀點》,(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9年9月)。
27. 侯君溥編審,《供應鏈管理》,(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
28. 施偉青、徐泓主編,《閩南區域發展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7年10月)。
29. 胡鞍鋼、胡聯合等著,《轉型與穩定 中國如何長治久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年)。
30. 胡鞍鋼、鄢一龍,《紅色中國綠色錢潮:十二五規劃的大翻轉》,(臺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10 年)。
31. 唐國忠主編,《海峽西岸經濟區讀本》,(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
32. 徐作聖、蘇竣、陳筱琪等著,《高科技產業管理-兩岸產業競合策略》,(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2005年5月)。
33.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日商中國投資策略聯盟:理論、實務與案例》,(台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10月)。
34. 徐斯勤、陳德昇主編,《台商中國投資:名人訪談錄》,(台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2月)。
35. 書軒資訊編著,《電子商務系列-客戶化供應鏈管理》,(台北: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
36. 高長著,《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臺北:五南文化,2009 年)。
37. 高新才主編,《中國經濟改革30年 區域經濟卷》,(重慶市: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6月)。
38. 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鑑─2010》電子版,(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0 年)。
39.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組,《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0年7月)。
40. 張志南、李閩榕主編,《海峽西岸藍皮書 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報告》,(2008)(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6月)。
41. 張亞中、李閩榕主編,《海西經濟區與台灣》,(台灣: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5月)。
42. 張亞中著,《統合方略》,(台北縣: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6月)。
43. 張榮豐著,《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台北市:中華經濟研究院,1983年)。
44. 梁寶華主編,《2010中國台商1000大-台商大機會》,(台北:商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45. 許正和、邱創勳著,《台灣自行車產業發展史 躍上峰頂的台灣鐵馬》,(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2007年)。
46. 許振明、楊宗勳整編,《失業、通貨膨脹和財經政策》(臺北:聯經出版,2004 年)
47. 陳德昇主編,《台日韓商中國投資策略與布局:跨國比較與效應》,(台北:INK印 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2月)。
48. 陳德昇主編,《昆山與東莞台商投資:經濟、治理與轉型》,(台北:INK印刻文學生活雜誌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10月)。
49. 陳德昇主編,《經濟全球化與台商中國投資策略、布局與比較》,(台北:INK印刻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1月)。
50. 單玉麗等著,《台商直接投資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10月)。
51. 童振源著,《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臺灣:生智文化,2003 年)。
52. 黃茂興、李軍軍等著,《“十二五”時期 海峽西岸經濟區經濟熱點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12月)。
53. 楊小凱著,《楊小凱經濟學文集》,(臺灣: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 年)。
54. 萬瑞君主編,《2012台北.北京.上海 黃金三角》,(台北縣.:聚財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月)。
55. 葉飛文著,海峽經濟區:《中國經濟新增長極戰略構想》,(北京:北京大學獻出版社,2008年) 。
56. 葉清江、賴明正編著,《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台北縣:全華圖書,2009年)。
57.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編,《海西聽潮 福建改革開放三十年(上、中、下)》,(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8年11月)。
58. 福建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福建省福州市:“十二五”規劃研究編制工作辦公室,2010年12月)。
59. 劉仁傑著,《日本企業的兩岸投資策略》,(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1996年)。
60. 厲以寧主編,《中國宏觀經濟的實證分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 年)
61. 蔡昉、林毅夫著,《中國經濟:透析全球最大經濟體,掌握大陸市場經營契機》,(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2003 年)。
62. 鄭竹園著,《台灣模式與中國現代化》,(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
63. 遲福林、傅治平著,《轉型中國—中國未來發展大走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年10月)。
64. 遲福林主編,《第二次轉型 處在十字路口的發展方式轉變》,(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3月)。
65. 遲福林著,《第二次改革 中國未來30年的強國之路》,(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年1月)。
66. 錢穎一著,《現代經濟學與中國經濟改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年)。
67. 龍道格、蘇雄義著,《全球運籌:國際物流管理》,(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6月)。
68. 戴志言著,《全球化下兩岸汽車產業互動模式與競爭比較》,(台北市: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2004年)。
69. 韓康著,《“十二五”:中國發展大戰略》,(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10年10月)。
70. 邊裕淵著,《大陸經濟國際化程度之研究──兼論對台灣之影響》,(臺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2002 年)。
71. 蘇義雄著,《供應鏈之設計與管理 新增兩岸企業實例》,(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6月)。

二、專書譯著
1. Alfred D. Chandler著,張逸人、陳欽炎等譯,2006。《規模與範圍 工業資本主義的原動力》(Scale and Scope, The Dynamics of Industrial Capitalism)北京:華夏出版社。
2. Anderson,Jonathan著,余江、黃志強譯,2007。《龍的經濟─首席經濟學家的中國思路》(How to think about China?)。臺北:御書房出版。
3. Bongiorni, Sara著,黃治蘋譯,2007。《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臺北:早安財經文化有限公司。
4. Cheung,Gordon, C. K. 張志楷著,林宗憲譯,2009。《中國因素:大中華圈的機會與挑戰》(China Factors:Political Perspectives and Economic Inateractions)臺北:五南文化。
5. Clarke,Peter著,黃煜文譯,2010。《為什麼是凱因斯?解析經濟大師席捲全球的不朽主張》(Keynes:The Rise,Fall,and Re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most Influential Economist)。臺北:商周出版。
6. Halper,Stefan著,王鑫、李俊宏等譯,2010。《北京說了算?中國的威權模式將如何主導二十一世紀》(The Beijing consensus : How China’s Authoritarian Model Will Dominate the Twenty First Century?)。臺北:遠足文化。
7. Harry S. Dent,Jr.著,陳琇玲譯,2009。《2010大崩壞》(The Great Depression Ahead: How to Prosper in the Crash Following the Great Boom in History)。臺北:商周出版。
8. Huntington,Samuel P.、Peter L. Berger主編,王柏鴻譯,2003。《杭廷頓 & 柏格看全球化大趨勢》(Many Globalizations)。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9. Izraelewicz,Erik著,姚海星,斐曉亮譯,2006。《當中國改變世界》(Quand La Chine Change Le Monde)。臺北: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臺灣公司。
10. Jacques,Martin著,李隆生、張逸安譯,2010。《當中國統治世界》(When China Rules the Word:The Rise of the Middle Kingdom and the End of the Western World)。臺北:聯經出版。
11. Joseph A. Schumpeter著,何畏、易家詳譯,2009,《經濟發展理論》(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台北:左岸文化出版。
12. Mosher,Steven W.著,李威儀譯,2001。《中國─新霸權》。臺灣:立緒文化。
13. Roubini,Nouriel and Mihm, Sterphen著,巴曙松、李勝利、呂婕譯,2010。《末日博士魯比尼的金融預言》(Crisis Economic: A Crash Course in the Future of Finance)。北京:北方聯合出版。
14. Shenkar,Oded著,許貴運譯,2005。《中國大世紀:二十一世紀的新興經濟強權》(The Chinese century: the rising Chinese economy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el economy,the balance of power,and your job)。臺北:培生出版。
15. Shilk,Susan L.著,威洽溢譯,2008。《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臺北:遠流出版。
16. Will,Hutton著,林添貴譯,2009。《惡兆:中國經濟降溫之後》(The writing on the wall:China and the west in 21st century)。臺北:遠流出版。
17. William,Overholt著,鄭正鈴,湯麗明譯,1995。《中國威脅--中國一旦覺醒,天下震動》(The Rise of China : how economic reform is creating a new superpower)。臺北:智庫出版。

三、期刊
1. 王玉民著,〈海西經濟區的超常發展與策略選擇〉,《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年第3期 。
2. 石正方、鄧利娟,〈海峽經濟區的空間演進:結構、特徵與問題〉, 《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5月。
3. 朱四海著,〈從改革開放30年看海峽西岸經濟區的發展戰略〉,《福建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5期。
4. 吳玉山,2003/5-6。〈探入中國大陸經改策略之研究:一個比較的途徑〉,《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3期,頁 1-30。
5. 吳玉山,2003/5-6。〈探入中國大陸經改策略之研究:一個比較的途徑〉,《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3期,頁 1-30。
6. 吳敬璉, 2008,〈 中國經濟改革三十年歷程的制度思考〉,《農村金融研究》,第11期,頁30-37。
7. 吳敬璉,2010。〈經濟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是體制改革〉,《學習月刊》,第7期上旬刊,頁49。
8. 李非,〈當前台灣產業轉移的特點與對中國投資趨勢〉, 《兩岸關係》,2005年,9月,第25-28頁。
9. 李非、陳茜,〈海峽西岸經濟區對台金融合作的市場空間探析〉,《兩岸經濟合作與海西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第377頁。
10. 林喜慶、許放著,〈對海峽西岸經濟區打造中國經濟第四增長極的思考經濟縱橫〉,2008年,第7期。
11. 胡鞍鋼,2010。〈擺脫“黑貓”發展模式 實現經濟轉型〉,《中國市場》,頁66-67。
12. 范錦明,1999。〈亞洲金融風暴對中國大陸經濟的影響〉,《問題與研究(日文版)》。
13. 范錦明,1999。〈穩中求進:中國大陸因應亞洲金融風暴的大原則〉,《戰略國際研究(臺灣)》,第1卷第1期,頁1-31。
14. 范錦明,2000。〈中共的經濟安保體系〉,《戰略國際研究(臺灣)》,第2卷第2期,頁31-45。
15. 范錦明,2001。〈市場機能的破壞與重建:中國經濟制度的變遷(1949∼2000)〉,《中國事務(臺灣)》,第四期,頁103-126。
16. 范錦明,2002。〈911事件後全球經濟情勢分析〉,《戰略國際研究(臺灣)》,第4卷第1期,頁80-107。
17. 范錦明,2007。〈臺灣當前貧富差距問題〉,《臺灣民主季刊(臺灣)》,第4卷第4期,頁151-157。
18. 袁利勇,〈發展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戰略演進〉,《老區建設》,2008年,第12期。
19. 張弘遠,〈策略性依賴下的兩岸經貿互動:一個簡單貿易政策模型的分析〉,《展望與探索》,台北:第1卷,第11期,(民國92年12月)。
20. 許振明,〈由兩岸經濟合作協議談兩岸金融合作遠景〉, 《兩岸經濟合作與海西建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年,第125頁。
21. 陳明通,2009,〈當前北京對台策略剖析〉,《東吳政治學報》,第二十七卷,第二期,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出版,2009.07,頁127-202。(TSSCI)
22. 劉蘇社,〈當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理論前沿》,2008年,第9期。

四、研討會論文
1. 田君美、蔡吉源,〈影響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成功的因素〉,發表於「兩岸經濟合作與海西建設」學術研討會,(福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 2010)。
2. 陳明通,2009,〈李扁時期台灣與中國關係的比較:一項政治層面的「安全困境」分析〉,發表於「當前兩岸關係」座談會,(台北: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9年7月1日)。
3. 陳明通,2009,〈當前兩岸「政治安全困境」的風險管理〉,發表於「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與機遇管理」研討會,(北京:全國台灣研究會主辦,2009年8月31日)。
4. 劉孟俊、鍾富國、歐宜佩,〈中國大陸區域試點機制與兩岸海西產業合傷的重要意涵〉發表於「兩岸經濟合作與海西建設學術研討會」,(福建: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2010)。
五、雜誌
1. 呂國禎,2010,「解密ECFA早收清單」,臺北:商業週刊,第1180期。
2. 呂國禎、曠文琪、韓斌,2010,「鐵道新中國」,臺北市︰商業週刊,第1166期。
3. 彭漣漪,2010,「布局東南亞台商4策略」,臺北市︰遠見雜誌,第284期,176-183。
4. 2010,「決戰中國策略」,臺北市:天下雜誌,特刋第50號。
5. 賴建宇,2010,「大西部火車頭 動力靠台商,非懂不可」,中國2015,天下雜誌,台北。
6. 陳榮元編輯,2011,「兩岸經貿」,台北: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2011年6月,第63頁。
六、主要參考網路資料
1. 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BIG5/。
2. 中國國家統計局 http://www.stats.gov.cn/index.htm。
3. 中國網 http://www.china.com.cn/。
4. 行政院大陸工作委員會網站 http://www.mac.gov.tw/。
5. 兩岸經濟情勢分析,經濟部國貿局網站 http://www.trade.gov.tw/。
6. 海峽西岸網 http://www.xmman.cn/。
7. 新華網 http://www.xinhuanet.com/。
七、碩博士論文
1. 吳惠明,2006。《中共對台商政策與策略之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
2. 梁偉,2007。《經濟增長模型分析及我國實證研究——基於要素系統和因果關系分析》。廈門大學。
3. 莊焜楠,2006。《中國宏觀調控經濟政策對台灣產業發展之影響》。中山大學。
4. 郭信福,2010。《中共區域經濟發展戰略之研究—以「海西區」為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5. 游智彬,2010。《兩岸產業競合分析─以海峽西岸經濟區為例》。 (淡江大學 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班)。
6. 黃三本,2004。《科技產業競爭策略研究系列,第三輯:增強國際競爭力的動態策略與產業整合研究系列》。(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
7. 黃三本,2007。《科技產業競爭策略研究系列 第八輯:台灣兩兆雙星產業全球競爭的整合與競合策略》。(國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
8. 楊茜鏵,2008。《海峽西岸經濟區(福建)競爭力之研究》。(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八、報紙
1. 〈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福建日報,2010年01月30日,第三 至七版。

貳、英文文獻
一、英文專書
1. Booth, Wayne C.,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x, 2008, The Craft of Research, Third edition,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 Brandt, Loren and Rawski, Thomas G., 2008, China’s Great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 Chandler, Alfrd D. Jr., Peter Hagstrom, and Orjan Solvell, ed. The Dynamic Firm, 2000, The Role of Technology, Strategy, Organization, and Regions. New York: Oxford Press.
4. Cohen, Shoshanah & Joseph Roussel, 2005, Strategic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the 5 Disciplines for Top Performance, U.S.A.,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5. Elhanan Helpman, 2004, The Mystery of Economic Growth, New York: Baker & Taylor Books.
6. Hugos, Michael, 2006, ESSENTIAL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econd Edition. N.J.: John Wiley& Sons, Inc.
7. Kotabe, Masaaki and Michael J. Mol, 2006, Globa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VOLUMEⅠ, Ⅱ, M.A., U.S.: An Elgar Reference Collection.
8. Lee Jong-Wha and Hong Kiseok. 2010. Economic Growth in Asia: Determinants and Prospects. Presented at Finalization Workshop: Long-Term Projections of Asian GDP and Trad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9. Naughton, Barry, 1995. Growing out of the Pla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1978-1993.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Naughton, Barry, 2006. The Chinese Economy: Transitions And Growth.
11. Rawski,Thomas G. 2006. Social Capabilities and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In Social Change in Comtemporary China. Wenfang Tang and Burkart Holaner, eds. Pittsburgh: Universtiy of Pittsburgh Press.
12. Sachs, Jeffrey and Wing Thye Woo, 1997. Chinese Economic Growth:Tasks Ahead, in Joint Economic Committee (ed.), China’s Economic future : Challenges to U.S. Policy, M.E. Sharpe.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3. Simchi-Levi, David, Philip Kaminsky and Edith Simchi-Levi, 2003, Designing and Managing the Supply Chain, 2ed. N.Y.: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4. Todaro, Michael P. Stephen C. Smith, 2006, Economic Development, N.Y., U.S.: Pearson Addison Wesley.

二、英文期刊
1. Dunning, J.H., “Internationalizing Porter’s Diamond”,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No.2, (1993), pp.7-15.
2. Gateway, D.,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by Porter, Michael E. ,”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No. 2, (1993), pp.535-548.
3. Rawski,Thomas,Chinese Industrial Reform: Accomplishment, Prospects,and Implication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No. 84,(1994) , pp. 271-275.
4. Yasheng Huang,“Debatin g China’s Economic Growth: The Beijing Consensus or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Vol. 3,(2010),pp. 31-47.
5. Zhou Yu-feng,“The price analysis of Chinese high-speed economic growth”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Vol 7,(2008),No.9,pp. 32-34.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