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6104-11484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6104-114844
論文名稱
Title
林海音小說中的五四接受及影響研究
Research on the May Fourth spirit and its influence in Lin Hai-yin’s novel.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7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4-06-0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4-09-06
關鍵字
Keywords
接受美學、林海音、五十年代女性作家、女性小說、敘事學、女性主義
Women’s novel, marginal, Female consciousness, Lin Hai-yin, May Fourth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16 次,被下載 659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1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590 times.
中文摘要
本論文旨在研究林海音小說中對於五四精神、文學思想以及五四女作家作品的接受,以及林海音小說對之後台灣女性小說的影響。以接受美學的觀點出發,敘事學理論為研究基石,西方接受美學觀點為輔,兼引後殖民理論中對邊緣的討論來解析林海音小說的接受問題,在深入文本內涵時,則援用女性主義的觀點,並輔以文學場域等理論討論林海音小說的影響問題。
在第二章「林海音對五四文學思想的接受」中,探討她的創作背景在小說中所呈現的影響。林海音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浪潮下的新生兒,新文化運動主要的啟蒙、理性、反傳統的歷史視域、時代期待;以及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召喚,相互作用形成了她個人的獨特視野,影響她的創作思維。林海音在種種身份上的特殊處,有共同的特點,就是帶有「邊緣性」(marginal),這影響她接收五四思想的角度。
論文的第三章中探討「林海音小說對五四女作家的接受」,由主題、內容的選擇以及女性意識的覺醒、實現上來論析。承襲五四以來女性小說的主題,林海音小說中女性意識的自覺和認同表現在對女性問題、婚姻生活的關注上,從她所揭露的女性經驗中,我們見到了在性別壓迫中掙扎且無法翻身的傳統女性,還有新女性在婚姻、愛情中所面對的桎梏與困境等等。在女性意識的覺醒和自我實現上,則透過婚姻與事業、家庭的兼顧、兩性關係的探討等題材表現,呈現出女性掌握自我的新形象。
論文的第四章接續第三章,對「林海音小說中的女性觀照」作更全面的討論。大抵上來說林海音的小說以現實生活為基礎,懷著關切心和責任感,反映自本世紀初期到五十年代大陸與台灣女性在愛情與婚姻生活演化的歷史軌跡和現實面貌,揭示了許多相關的人生問題,再現各個階段富有特色的女性形象。小說中互相扶持的女性關係是其特點,由於對女性角色的偏愛,在她的小說中常呈現女性揚聲,男性喑啞的情形。在對社會的關照方面,則呈現「家鄉」觀念的轉變與當時官方主導的文化政策、論述場域,有著相異的語調。她本省籍的身分,使得她的遷台動機是「歸鄉」,因此呈現在創作上,能開展出更有別於戰後外省視角下的台灣風土題材。
第五章討論文學史上對林海音小說懷鄉情調的誤讀,並重新檢視她小說的特殊價值,主要是性別意涵與社會意涵兩方面:林海音反映女性意識的小說以女性的婚姻悲劇為題材,為戰後的台灣文學傳統,建立起具有文本價值的美學意義的女性書寫;而在社會意涵方面,林海音描繪台灣戰後社會境況的小說,則是戰後初期少見的社會關懷作品。最後肯定林海音在黨國政策響徹雲霄的年代,以女性的體會與感悟,豐富了台灣文學的傳統,經過歲月的考驗,在新時代展現如明月般的溫潤與光華,是五十年代台灣重要的女性作家。
Abstract
The thesis is a study of the May Fourth Spirit in Lin Hai-yin’s novel. Her acceptance of the May Fourth literature thoughts and May Fourth women’s novel had affect her writing.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Lin Hai-yin’s novel and theory of this thesis: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narratology and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In the second chapter we research Lin Hai-yin’s personal history during the time of May Fourth. The May Fourth Spirit had affect her vision, but because her marginal perspective, which made her novel more objective and uniqu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influence of May Fourth women’s novel in Lin’s. On the theme, subject matter, writing strategy, she followed these writer’s strategy, but present more profound thoughts which different from them.
In the fourth chapter we discuss the plot and characters of Lin’s novel. The narrator in Lin’s novel is usually a woman. Through these women’s eyes, we saw a women’s world that has solid sisterhood. We also saw the faces of men in her novel which are weak and escape from making decision are not the same with the traditional men’s character kinds. And there also shows her concern of society through these characters.
The last chapter is discussing Lin’s novel’s acceptation and influences in Taiwan. In past criticism, her novel’s theme had been seen like homesick. But the writing strategy of women during the anti-commu period is selected themes that considered not important, like love, marriage…etc. to show they concerned society by these characters’ fate. In conclusion we affirmed Lin Hai-yin’s novel has great value, and sh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ovelists in the 1950’s ag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林海音小說中的五四接受及影響研究〉
目錄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概況......................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9
第三節 論文架構.................................16
第二章、林海音對五四文學思想的接受...............18
第一節 新文化運動浪潮下的新生兒................ 21
一、啟蒙、理性、反傳統的歷史視域.................23
二、獨立精神和自由思想的召喚 ....................25
(一) 由民主、科學帶出獨立精神與自由思想的要求....25
(二) 自由主義影響下的文學思潮................... 26
第二節 京味兒的文學品味.........................28
一、生活者的文學觀...............................31
二、關懷鄉土與庶民文化...........................33
第三節 多重邊緣性的視角.........................36
一、從異鄉到家園:邊緣與在地視野的交融...........38
二、女性之眼與童年之眼的觀察 ....................42
(一) 女性之眼....................................42
(二) 孩童之眼....................................45
第三章、林海音小說對五四女作家的接受.............49
第一節 五四女作家群的崛起與歷史意義 ............51
一、中國現代女性文學的正式啟幕...................52
二、建立女性小說基本路徑 ....................... 54
第二節 主題的承繼──新舊交替中女性困境的揭露...56
一、受身份宰制的舊時代女性...................... 58
二、「新女性」的難題:自由與愛情.................63
第三節 女性主體的覺醒與實現 ....................67
一、女性意識的自覺與認同.........................69
二、自我實現的旅途...............................73
第四章、自主與深化:林海音小說中的女性觀照...... 81
第一節 姐妹情誼的女性關係.......................82
一、休戚與共的母女紐帶...........................84
二、亦敵亦友的女性世界...........................93
第二節 女性觀照下的男性角色 ....................98
一、父兄形象的弱化...............................99
二、無能、依賴的男性情貌.........................105
第三節 當下即是的家園認同:社會現象的呈現 ......109
一、對家庭、教育問題的思考 ......................110
二、反應族群融合與階級問題 ..................... 116
第五章、林海音小說在台灣的接受與影響.............123
第一節 懷鄉情調的誤讀 ..........................124
第二節 五十年代女性小說的定位...................128
第三節 被忽視的顛覆性潛質.......................132
第六章、結論.....................................139
附錄1:林海音小說作品整理表......................142
附錄2:林海音小說主要人物整理表..................148
附錄3:林海音小說情節、主題整理表................158
附錄4:林海音年表................................165
參考書目.........................................168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 林海音作品(依出版年代排序)
•《城南舊事》,(台北:爾雅出版社,1960.7)。
•《春風》,(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1.10);(板橋:駱駝出版社,1999.4)。
•《孟珠的旅程》,(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67.5)。
•《窗》,(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72.1)。
•《林海音自選集》,(台北:黎明文化公司,1975.1)。
•《家住書坊邊》,(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87.12)。
•《隔著竹簾兒看見她》,(台北:九歌出版社,1992.5)。
•《奶奶的傻瓜相機》,(台北:民生報社,1994.11)。
•《生活者林海音》,(台北:純文學出版社,1994)。
•《靜靜的聽》,(台北:爾雅出版社,1996.6)。
•《林海音作品集》(十二冊),(台北:遊目族文化出版社,2000.5)。
•《穿過林間的海音——林海音影像回憶錄》,(台北:遊目族文化出版社,2000.5)。
•《城南舊事》(作家與故鄉) ,(香港:三聯書局,2004.2)。


◎ 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Alex Preminger and T.V.F Brogan:The New Princeton Encyclopedia of Poetry and Poetic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
•Chodorow, Nancy: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mothering: 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 Berkeley, Ca.: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8.
•Edward W said著,王淑燕等譯:《東方主義》,(台北:立緒文化事業,1999)。
•Gayle Greene and Coppelia Kahn著,陳引馳譯:《女性主義文學批評》,(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頁155。
•Hans-Georg Gadamer, Truth and Methods, tr. Garrett Barden and John Cumming(New York:Searbary,1975),
•Hans-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3)。
•J Hillis Miller著,申丹譯:《解讀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James Phelan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Mark Currie 著,寧一中譯:《後現代敘事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Pearson, Carol S.著,張蘭馨譯:《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公司,1994初版)。
•Robert C. Holub著,董之林譯:《接受美學理論》原書為Reception Theory: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ethuen Co. Ltd, 1984, 第一版。(台北:駱駝出版社,1994.6)。
•Robert Scholes:Structuralism in literature: an introduction. Yale Univ. Press, 1974 ,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台北:桂冠出版社,1994)。
•Sophia Phoca著,謝小芩譯:《後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9)。
•Steven Cohan、Linda M. Shires著,張方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
•Susan Alice Watkins著,朱侃如譯:《女性主義》,(台北:立緒文化,1995)。
•W.C.Booth著,華明等譯:《小說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出版二刷)。
•子宛玉編:《風起雲湧的女性主義批評(台灣篇)》,(台北:谷風出版社,1988)。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國現代化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主編:《五四文學與文化變遷》,(台北:臺灣學生書局,1990)。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中國近代婦女運動歷史資料1840-1918》,(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1)。
•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婦女運動歷史研究室編:《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北京:三聯書店,1981)。
•尹雪曼:《五四時代的小說作家和作品》,(台北:成文書局,1980)。
•比爾•阿希克洛夫特(Bill Ashcroft)、嘉雷斯•格里菲斯(Gareth Griffiths)、凱倫•蒂芬(Helen Tiffin)著,劉自荃譯:《逆寫帝國:後殖民文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板橋:駱駝出版,1998)。
•王晉民:《台灣當代文學》,(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86)。
•王泰來等編譯:《敘事美學》,(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
•王浩威:《台灣文化的邊緣戰鬥》,(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
•王逢振:《女性主義》,(臺北:揚智出版社,1995)。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11.1)。
•王德威:《想像中國的方法:歷史、小說、敘事》,(北京:三聯書店,1998.9)。
•王德威:《閱讀當代小說──台灣、大陸、香港、海外》,(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
•王錦厚:《五四新文學與外國文學》,(成都:四川大學,1996)。
•古繼堂:《台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上中下》,(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1)。
•申 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二版一刷)。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等撰:《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
•皮述民等編:《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板橋:駱駝出版社,1997)。
•全寅永:《中國現代化論文集》,(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
•托里莫以(Toril Moi)著,陳潔詩譯:《性別/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板橋:駱駝出版社,1995)。
•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台北:漢京文化,民71年)。
•朱棟霖等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
•艾勒克•博埃默著,韓敏中譯:《殖民與後殖民文學》,(瀋陽:遼寧教育,1998)。
•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
•佛洛依德(S. Freud)著,林克明譯:《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台北:志文出版社,1993再版)。
•何春蕤編:《性/別政治與主體形構》,(台北:麥田出版,2000)。
•何寄澎主編:《文化、認同、社會變遷:戰後五十年臺灣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行政院文建會,民89.6)。
•余英時等著:《五四新論:既非文藝復興,亦非啟蒙運動》,(臺北:聯經出版社,1999)。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出版社,1995.7)。
•呂美頤、鄭永福著:《中國婦女運動(1840-1921)》,(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李又寧、張玉法編:《近代中國女權運動史料1842-1911》上下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5)。
•李元貞:《解放愛與美》,(台北:婦女新知基金會出版部,1990)。
•李天命:《存在主義概論》,(台北:學生書局,1976)。
•李仕芬:《女性觀照下的男性:女作家小說析論》,(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0)。
•李仕芬:《愛情與婚姻:台灣當代女作家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
•李長貴編:《台灣養女制度與養女問題之研究》,(台中:東海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1970)。
•李瑞騰、夏祖麗主編:《一座文學的橋─林海音先生紀念文集》,(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2002.12)。
•李瑞騰主編:《林海音及其同輩女作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2003.5)。
•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台南:台南市文化中心,1996)。
•李歐梵:《現代性的追求:李歐梵文化評論精選集》,(臺北:麥田出版社,1996)。
•沙特著,陳宣良等譯:《存在與虛無》,(北京:三聯書店,1987)。
•汪榮祖編:《五四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社,1980)。
•亞 菁:《現代文學評論》,(臺北:東大出版,1983)。
•周 蕾:《婦女與中國現代性》,(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周昌龍:《新思潮與傳統:五四思想史論集》,(臺北:時報出版社,1995)。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臺北:麥田文化,2000)。
•周敘琪:《一九一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