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6107-142713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6107-142713
論文名稱
Title
中國發展策略性產業之外資政策研究-以電子產業為例
Th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olicy of China’s Strategic Industry: an Analysis of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21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7-06-13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7-09-06
關鍵字
Keywords
技術移轉、策略性產業、外人直接投資、產業政策、產業升級、研究與發展
strategic industry, electronics industry, technology transfer,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dustry upgrading, industrial policy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4 次,被下載 250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2503 times.
中文摘要
中國為何要重點發展電子產業?中國又如何透過吸引外商的政策達成引進先進技術的目的?本論文分析中國發展策略性產業之外資政策,並以電子產業為例,發現中國為求維持經濟成長,而將電子產業作為策略性產業重點扶持,以其技術帶動其他產業的技術升級,進而促使經濟成長,但是由於電子產業發展欠缺關鍵技術與關鍵零組件,因此技術升級效果不彰。研究結果將有助於釐清中國發展策略性工業時,對於外資所帶來的正負面影響以及改革利基,可做為外資未來選擇投資中國產業的判斷依據。
Abstract
Why China emphasize on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s industry? Does it wor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DI policy of China’s strategic industry, especially electronics industry. To maintain high economic growth, China treats electronics industry as strategic industry to upgrade other industries by it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Electronics industry, however, is weak on key technologies and components itself, not to mention technology upgrading.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is helpful on understanding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China brings to foreign-invested companies in the near future. Besides, the result can be used as a China investment manual.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表次 v
圖次 vii
謝辭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文獻回顧 2
第四節 研究方法 7
第五節 研究範圍 10
第六節 研究限制 17
第七節 研究流程、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8
第二章 電子產業作為各國策略性產業之意涵 21
第一節 策略性產業對於國家發展之戰略意義 21
第二節 電子產業作為各國策略性產業之意義與地位 24
第三節 電子產業特性 25
第四節 國際市場格局與中國之地位 31
第五節 小結 36
第三章 中國產業特性與策略性產業成因 41
第一節 中國產業特性及其門檻 41
第二節 中國技術升級與發展策略性產業之關聯 44
第三節 入世與中國比較優勢之互動 45
第四節 中國進入電子產業之門檻 46
第五節 中國電子市場潛力 48
第六節 中國電子產業之政策與布局 60
第七節 中國入世之因應政策 113
第八節 小結 123
第四章 中國電子產業技術升級之成效評估 125
第一節 中國電子產業發展成效 125
第二節 中國產業技術升級成效評估 138
第五章 外商進入中國電子產業之選擇合作模式 175
第一節 中國電子產業發展之外商技術因素 175
第二節 中國吸引外商投入關鍵零組件與技術移轉和研發之內容 176
第三節 中國電子產業技術引進布局措施與外資合作模式 179
第四節 個案分析—以英特爾投資中國晶圓廠合作計畫為例 185
第六章 結論 191
參考文獻 195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書籍
克雷格•艾迪生(Craig Addison)著,金碧譯,矽屏障:台灣最堅實的國防(Silicon Shield: Taiwan's Protection Against Chinese Attack)。台北:商智文化,2001年。
信息產業部,中國信息產業年鑑2005。北京:中國電子工業年鑑編輯委員會,2005年。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全球資通訊產業聚落暨大廠研發策略研究 。台北: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06年。
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IT零組件關鍵報告。台北:財訊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國家安全會議,2006國家安全報告。台北:國家安全會議,2006年。
戰略曁國際硏究中心(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國際經濟硏究院(The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著,樂為良、黃裕美譯,重估中國崛起 : 世界不能不知的中國強權(China The Balance Sheet: What the World Needs to Know Now About the Emerging Superpower)。台北:聯經,2006年。
二、中文期刊、論文
王旭東,“促進信息產業由大到強的轉變,”信息空間(北京),第3期(2004年):頁12-13。
李羅力,“比「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更重要的是什麼?(上),”腦庫快參(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第11期(2003年):頁1-9。
李羅力,“比「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更重要的是什麼?(下),”腦庫快參(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第12期(2003年):頁1-9。
李羅力,“中國崛起帶動東亞出現四大經濟變局(上),” 腦庫快參(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第14期(2002年):頁1-15。
李羅力,“中國崛起帶動東亞出現四大經濟變局(下)」,”腦庫快參(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第15期(2002年):頁5-7。
郭萬達、馮月秋,“CEPA與中國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腦庫快參(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第30期(2003年):頁5。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政策課題組,“擴大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的制度效應深化「兩岸四地」經濟合作與調整的政策建議,”腦庫快參(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第27期(2003年):頁1-11。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政策課題組、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持續鞏固創新兩岸四地和諧穩定格局,”腦庫快參(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第12期(2006年):頁5-8。
張顯超,“我國加入WTO後開放陸資來臺的政策思考與法律問題,”亞太經濟合作評論(台北),第8期(2001年12月):頁69-76。
張顯超,“兩岸「三通」的開放調整與協商,”中國大陸研究(台北),第46卷第6期(2003年11/12月):頁1-28。
張顯超,“兩岸經貿關係之展望與建言,”台灣綜合研究院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大選後兩岸經貿事務研討會,台北,2004年6月11日。
張顯超,“兩岸貿易與投資正常化的法律原則與雙邊協議安排,”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高雄),第1卷第3期(2004年7月):頁37-63。
張顯超,“中共在香港推動CEPA的設想與初評,”兩岸與國際事務季刊(高雄),第2卷第4期(2005年10月):頁1-35。
薄熙來,“智慧財產權不是談判問題,”中國經濟週刊(北京),第16期(2006年):頁13。
三、中文網頁
大陸委員會,“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背景說明文件—全球布局與兩岸經貿,”大陸委員會,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5日。
大英百科全書, “積體電路,”大英百科全書線上中文繁體版,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7日。
大英百科全書, “研究與發展,”大英百科全書線上中文繁體版,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7日。
大英百科全書,“跨國公司,”大英百科全書線上中文繁體版,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30日。
中國新聞社,“博鼇亞洲論壇:新亞洲的曙光—寫在博鼇亞洲論壇開幕之際,”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1年2月2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新聞社,“信產部設立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9月28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新聞社,“中國科技部高官痛斥「以市場換技術」,”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11月25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新聞社,“中國將於2007年年底前加入WTO政府採購協定談判,”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5月1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28日。
中共新華社,“專家認為入世後國際資本在中國投資將有三大變化,”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1年5月12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中國將出台新政策鼓勵科技創新,”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3年3月30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中國電子產業發展遭遇「反傾銷」遏制,”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6月19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中國將推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5月7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中國首次確定三十一個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園,”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6月29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中國僅有四分之一的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2月4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中國將在2007年底前提交政府採購市場開放清單,”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5月1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28日。
中共新華社,“商務部負責人:創新能力薄弱已成中國製造業發展瓶頸,”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12月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一批新型軍事人才在中國軍隊信息化變革浪潮中湧現,”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7年3月2日,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28日。
中共新華社,“王旭東:中國信息產業應由大向強轉變,”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7年3月14日,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28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入世為IT業帶來五大機遇-河南信息產業積極備戰迎入世專題之二,”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1年11月1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入世為IT業帶來五大機遇-河南信息產業積極備戰迎入世專題之三,”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1年11月1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中國振興東北不會過分依賴外資的注入,”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3月10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跨國公司研發中心向華移轉比製造業的移轉影響更深遠─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在華發展動態分析之一,”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6月7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專家認為中國吸引外資難言過多,”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9月14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2004中國企業500強與世界企業500強對比分析(三),”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9月1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跨國公司研發移轉中國凸顯四大特點,”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12月1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共新華社經貿資訊,“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移轉中國突顯四大特點─跨國公司研發機構在華發展動態分析之二,”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4年6月7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追問5600億外資功過 外資負面影響已經開始顯現,”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2月21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FDI也要挑著用,”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3月22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引進外資只是手段,”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3月25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稅制統一是否影響中國吸引外來資金,”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6月1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關於電子信息產業「走出去」的思考,”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6月21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電子業:跨國併購的中國力量,”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7月1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今年問題不大明年問題不小 重商主義路到盡頭,”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7月25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增長中的主要矛盾,”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9月5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利用外資政策不能一刀切,”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9月5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凸現十大轉變,”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9月13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分析機構點評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9月20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婁勤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大作強信息產業,”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11月28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通訊巨頭競相設立研發中心 提前爭搶3G人才,”2005年12月12日,陸委會兩岸知識庫,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國際商業軟件聯盟預測 中國信息產業將迅速增長,”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5年12月12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運用關稅槓桿促進信息產業發展,”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1月13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我國信息產業在國際技術封鎖中突出重圍,”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1月19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信產部:2006年電子信息產業經濟運行調控措施出台,”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2月17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王旭東:十一五開局之年信息產業應解決八個重點問題,”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3月6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婁勤儉在電子信息產業重點工作會報上強調不斷創新中推進產業由大到強,”陸委會兩岸知識庫,2006年3月23日,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7月12日。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英特爾大連建廠引爆軟交會世界波,”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5日。
中華財經網,“中國國內對積體電路貿易占全球21%,國內廠商對國內貢獻只有6%,”中華財經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6日。
王臻、陳斌,“歐德寧揭開英特爾建廠謎底,”計算機世界(北京),2007年4月2日,版熱點A14。
王卉,“紀念三步走戰略20周年 專家討論中國復興的偉大戰略構想,”中國科學院,上網檢視日期,2004年4月20日。
信息產業部,“關於印發「我國信息產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關鍵技術和重要產品目錄」的通知,”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信息產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資訊產業自主創新的指導意見,” 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信息產業部,“信息產業部關於加快推進電子信息產業大公司戰略的指導意見」,”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信息產業部,“支持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產業園發展政策,”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信息產業部,“2006年全國通信業發展統計公報,”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0日。
信息產業部,“2006年電子資訊產業經濟運行公報,”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10日。
信息產業部,“2006年資訊技術領域專利態勢分析報告,”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18日。
信息產業部,“關於加快推進資訊產業自主創新的指導意見,” 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2日。
信息產業部,“2006年電子資訊產業經濟運行公報,”信息產業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5日。
科學技術部,“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學技術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8日。
科學技術部,“863計畫的由來、戰略意義和宗旨,” 科學技術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5日。
科學技術部,“200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情況分析,”科學技術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2月6日。
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統計網,“R&D人員和經費─百萬人口專業技術人員,”科學技術部中國科技統計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0日。
商務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財政部、信息產業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科技興貿十一五規劃,”商務部,2006年3月15日,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商務部,“2005年中國外商投資報告,”商務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商務部、科學技術部,“鼓勵外商投資高新技術產品目錄,”商務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2005年1-8月技術引進情況,”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2004年技術引進情況,”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9日。
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經濟學家提出貿易結構影響中國強國地位,”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12日。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加工貿易和「三來一補」的區別,”商務部機電和科技產業司,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5日。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進料加工的基本常識,”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8日。
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來料加工的基本常識,”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8日。
商務部台港澳司,“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專題,”商務部台港澳司,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6日。
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2004年技術引進情況,”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2月20日。
商務部台港澳司,“國務院關於台胞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工作情形的報告,”商務部台港澳司,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6日。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台商投資園區,”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6日。
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海峽兩岸科技園區簡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6日。
新華網,“金人慶:企業所得稅法(草案)的主要內容,”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0日。
新華網,“文件解讀:代表專家熱議兩稅合併對吸引外資影響,”新華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0日。
彭國柱,“中國大陸IC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部技術處IT IS智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5日。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5年中國勞動統計年鑑,”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1日。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台灣上網人口逾1500萬人,上網率達67.69%,”經濟部投資業務處,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5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WTO所轄各協定簡介─複邊貿易協定,”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4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中國大陸加入WTO之進展─政府採購,”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6日。
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大陸入會有關資訊科技協定(ITA)承諾執行情形,”經濟部國際貿易局,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0日。
經濟部技術處ITIS智網,“Intel於中國投資興建12吋晶圓廠之評析,”經濟部技術處ITIS智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5日。
張顯超,“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球與兩岸組南區座談會紀錄,”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球與兩岸組南區座談會,2006年6月27日,頁8-10,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0日。
賽迪顧問網,“上海芯片人才逆流 中芯反挖角拋出留人計畫,”賽迪顧問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5月18日。
賽迪顧問網,“2006年中國積體電路市場品牌結構,” 賽迪顧問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5日。
賽迪顧問網,“2006年中國IC市場成長27.8%,未來增速漸緩,”賽迪顧問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9日。
賽迪顧問網,“解讀英特爾大連建廠:欲先取之必先與之,”賽迪顧問網,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5日。
Jane Spencer,“綠色GDP突顯污染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華爾街日報線上版,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3日。
Jonathan Anderson, “中國的真實成長:不是神話,不是奇蹟,”華爾街日報線上版,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9月21日。
四、西文書籍
EIU, China Hand. London: The Economist, April 2007.
Julian Gresser, Parterners in Prosperity-strategic industries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New York: McGraw Hill Book Company, 1984.
Kathleen Walsh, Foreign High-Tech R&D in China: risks, rewards, and implications for U.S.-China relations.Washington, D.C: The Henry L. Stimson Center, 2003.
M. Sornarjah, The International Law on Foreign Investment.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OECD, Strategic Industries in a Global Economy: Policy Issues for the 1990s. Paris: OECD, 1991.
OECD, A New Economy?The Changing Role of Innov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Growth. Paris: OECD, 2000.
OECD,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Scoreboard 2005.Paris: OECD, 2005.
OECD, OEC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look 2006.Paris: OECD, 2006.
OECD, Striving fo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Lessons from Electronic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Paris: OECD, March 1993.
Paul Krugman and 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Boston: Addison Wesley, 2003.
UNCTAD, The Impact of FDI on Development: Globalization of R&D by Transnational Copor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Development Countries.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04.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5.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05.
UNCTAD, World Investment Report2006.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2006.
UNID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2002/2003. Vienna: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2003
UNID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2005, Vienna: United Nation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2005.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05 Report to Congress of 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Washington: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2005.
WIPO, WIPO Patent Report: Statistics on Worldwide Patent Activities. Geneva: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006.
五、西文期刊、論文
Barrie Stevens,”Strategic Industries: What Policies for the 1990s?”The OECD Observer, Oct/Nov 1991, p. 5.
The Economist, “No right to work,” The Economist, vol. 372, issue 8392(2004): 37-38.
Paul Krugman, “The Myth of Asia’s Miracle,”Foreign Affairs, vol. 73, no. 6(1994): 62-78.
六、西文網頁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of the Department of Commerce, “Exports to China must not be used to develop the military,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of U.S.,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6月6日。
Intel,“Intel To Build 300mm Wafer Fabrication Facility In China,”Intel,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9日。
Intel,“Intel in Your Community--China, ”Intel,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9日。
OECD,“OECD finds that China is biggest exporter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Goods in 2004, surpassing US and EU,”OECD, 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9月4日。
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2006 Report to Congress on China's WTO Compliance,”Off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Trade Representative, 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3月1日。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nformation Technology Agreement — introduction,”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3日。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Ministerial Declaration on Trade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ducts,”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3日。
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WSTS Semiconductor Market Forecast Spring 2006,”World Semiconductor Trade Statistics, 上網檢視日期,2007年4月26日。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Trade Profiles,”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10月12日。
Wassenaar Arrangement,“Genesis of the Wassenaar Arrangement,” Wassenaar Arrangement, 上網檢視日期,2006年6月28日。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