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7106-10140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7106-101404
論文名稱
Title
都市違章建築問題之探討-以高雄市為例
Research on Problem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in a City -- Take Kaohsiung City for Exampl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6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6-06-16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6-09-07
關鍵字
Keywords
違章建築
illegal construction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9 次,被下載 8199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199 times.
中文摘要
建築物是深具代表在地特色的一環,從建築風貌即可了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水準、公民素養及地方政府的效能。在許多公開場合上,違章建築都會被冠上“都市之瘤”,也都會被貼上了妨礙公共安全、影響公共衛生、破壞市容觀瞻……的標籤,似乎“違章建築”即為投機、違法的代名詞,然而諷刺的是在台灣地區,為數不少的家庭中都有程度大小不一的違章建築。違建拆除為政府既定政策,如何有效遏止違建產生,恢復都市景觀及維護公共安全,迄今數十年來始終未能有效解決,且處理成本持續增加,一直是困擾政府的課題。
本研究從違章建築的定義、區分認定、處理流程、依據法令、財產權保障、台灣各地違章建築處理概況,經整理、分析各地方政府面對及處理違章建築的方式、態度,清楚地了解目前台灣地區違章建築存在的真實情況,並舉高雄市「打擊違建、春天再現」違章建築改善專案、「都市設計地區管制違建」執行經驗,輔以問卷調查結果,從法律面、社會面、經濟面及執行面等影響,找出違章建築的問題癥結,並試圖提出“公眾普遍認同之違章建築”的存在意義,期冀能對違章建築問題提出不同及多樣的解決想法:違章建築的管理應擺脫凡為違建則一律由政府強制拆除之傳統觀念,違建所有人應負自行拆除恢復原狀之義務,違者罰鍰並得連續處罰。另又因其深具地方色彩,於中央法規制定、修訂不易,如採以地方自治條例之立法方式,納入「新土地重劃區或都市設計管制區域嚴格把關」、「對於現有社區之違建予以有效控管」、「訂定落日條款限期拆除,或配合後巷污水接管時輔導改善」、「有效管理公眾普遍認同之違章建築」及「違建應確實課徵房屋稅增加國庫稅收」等概念,以符合都市最大利益及相對公平性,應較能為民眾所接受並順利立法通過,以民意基礎為後盾之地方性法律,可為違建管理執行機關提供一堅強之法律基礎,為日後違建處理業務開創一新頁。
Abstract
Architectures are one of the links in representing characteristics of a place. Through architectural style, one may know about the living standard of local residents, general capacity and disposition of citizens, and potency of a local government. In many public occasions, illegal constructions are being crowned as “tumor of a city” and even being given labels of interfering public safety, influencing public hygiene and damaging city appearance, etc. It seems that “Illegal Construction” is equivalent to “opportunistic” and “lawless”. Tearing down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has already been a policy for decades; however, the government all along has not been successful in restraining the existence of these constructions effectively, not to mention restoring city landscape and maintaining public safety. In addition, continuous increasing of the handling cost is also a perplexing issue to the government.

Referring to the definitions, differentiation and identity establishment, handling procedure, statute basis, property protection, and general situation of how illegal constructions are handled in Taiwan area, this research clearly catch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aiwan’s existing problem. Taking Kaohsiung City’s projects on fighting and control illegal constructions as examples, the analysis are based on legal, social, economic and law enforcing perspectives with assistance of survey results, attempts to seek out the basic problem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and definition of “general public’s identification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It is expected that different opinions and solutions be provided: Management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should break away from the traditional ideas of “it is the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to enforce on tearing down buildings constructed without license”. The owners should be obligated to dismantle the object and restore to its original form, and if violated again, the owners may have to pay a fine until the original form is restored. Since each region has its unique situation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establishment and amendment of a centralized regulation will not be practical. It is suggested that a municipal statue be adopted to govern illegal constructions in each region. Concepts such as “stringent check on new land or metropolitan design and control area”, “effect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in existing communities”, “establish sunset clause and set a deadline or to operate in coordination with sewage pipeline project and give guidance and assistance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general public’s identification of illegal constructions” and “housing tax be levied on illegal constructions to increase treasury revenue” shall be included in the municipal statue to fit in the city’s best interest and to be on an equality, so as to be accepted by general publics. A public opinion based and supported local law may serve as resolution for executive bodies and will initiate a new page for handling illegal constructions in the futur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4
第二章 違章建築之認定與處理流程 7
第一節 違章建築之定義與認定 7
第二節 違章建築處理流程 16
第三章 處理違章建築法令體系 21
第一節 違章建築法令沿革 21
第二節 中央制頒之法令 24
第三節 地方制頒之法規與行政命令 31
第四節 其他相關法令或判例 35
第四章 從財產權保障觀點探討違章建築 41
第一節 財產權保障理論 41
第二節 財產權保障之法規範體系 45
第三節 建蔽率及容積率規定適法性探討 50
第四節 違章建築物與憲法財產權保障 54
第五章 現況分析、執行成效評估及與其他縣市政府作法之比較 59
第一節 高雄市違章建築處理業務現況 59
第二節 高雄市違章建築處理業務執行成效評估 68
第三節 各縣市執行情形比較 78
第四節 與其他縣市政府作法之比較 84
第六章 違章建築產生原因及相關問題探討 91
第一節 違章建築產生原因 91
第二節 違建產生原因探討 104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09
第二節 建議 111
第三節 結語 116
參考文獻 117
一、書籍 117
二、外文部分 117
三、學位論文 118
四、期刊 118
五、中文報紙 119
六、其他 120

表目錄
附表一 高雄市82年至95年5月違章建築查報拆除統計表 60
附表二 89~93年度各直轄市、縣市政府應拆除違章建築統計表 79
附表三 違建拆除費用收取績效表 81
附表四 違章建築拆除經費編列及執行績效表 82
附表五 移送法辦案件執行績效表 83


圖目錄
附圖一 研究流程圖 5
附圖二 違章建築處理大隊隊組織圖 62
附圖三 違建查報、拆除作業流程圖 67


附錄
附錄一 建築法 121
附錄二 違章建築處理辦法 141
附錄三 招牌廣告及樹立廣告管理辦法 143
附錄四 高雄市政府執行違章建築取締措施 145
附錄五 高雄市舊有違章建築修繕自治條例 148
附錄六 都市計畫法 14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書籍
內政部營建署編輯委員會,2004年10月,建築法規彙編,營建雜誌社。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1997年2月, 建築法歷次修正條文及歷年行政命令逐條彙編。
吳庚,2004年6月,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臺北:三民書局。三版。
吳庚,1992年,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
城仲模,1999年3月,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三民書局。
陳新民,1999年6月,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元照出版社。
許宗力,2000年,「行政處分」,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冊),台北。
張德周,建築管理法規暨實務(第六次增修版)。
湯德宗,2000年,「行政程序法」,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下冊),台北。
黃錦堂,2000年,「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法,上冊,第六章。
葉俊榮,1999年3月, 行政法案例分析與研究方法,三民書局。
蔡震榮著,2001年,行政執行法,元照出版。
藍宇文,1995年,違章建築拆&留實務,永然文化出版社(第三版)。
二、外文部分
蘆步信喜著,李鴻禧譯,1995年1月,憲法。臺北:月旦法學。初版。
三、學位論文
王文偉,2002年,論古蹟保存之法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合民,1985:公法上之信賴保護原則,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宏哲,2001年,台灣住宅違章建築演變與發展之研究,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村山,2001年,違章建築處理模式之探討研究─以台北縣轄區為例,中華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侯念祖,1992年,違章建築與政治─高雄市新草衛的個案,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錦堂,2001年,台北市違章處理法制之研究,台北市政府。
黃孫權,1997年,綠色推土機─九○年代台北的違建、公園、自然房地產與制度化地景,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雪,從財產權觀點探討公共設施保留地制度之執行,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藍宇文,1996年,台北市違建管理之取締效果研究,銘傳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四、期刊
李建良,「『合法』的違章建築?-『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月旦法學第5期。
林明鏘,2000年,「信賴保護與程序保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1期。
周信燉:對台灣「耕者有其田」政策之若干疑問-從憲法財產權保障觀點出發,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胡海豐,20003年12月,從財產權觀點檢視政府的土地使用變更政策,中國行政評論第13卷第1期。
陳立人:保留徵收土地與公共設施保留地所有權人財產權保障問題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黃志偉,1997年8月,違章建築暨有關稅賦問題之探討,土地事務月刊,第314期。
黃志偉,1997年11月,如何從不動產登記資料判斷夾層屋為合法或違法,土地事務月刊,第317 期。
游振輝:既成道路徵收補償問題之探討-以大法官釋字400號解釋為中心,土地問題研究季刊。
楊友仁,1998年3月,循環的債務:對台北市違章建築與都市規劃的歷史觀察,城市與設計學報第四期。
蔡秀卿,1999年,「行政程序法制定之意義與課題」,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
五、中文報紙
林美芬,2005年9月17日,2千億低利協助民間自辦更新 終結都市之瘤,自由時報C1版。
林美芬,2005年9月17日,放寬容積獎勵 刺激改建誘因,自由時報C1版。
陸敬民,2005年4月9日,都市更新不能拖-有效辦理都市更新 政府 建商 民眾三贏,自由時報第25頁。
簡浴沂,2004年10月5日,建蔽、容積率條例 宜縣府提覆議,中國時報A11版。
簡浴沂,2004年10月13日,綠營同室操戈 宜縣府覆議成功,中國時報A11版。
六、其他
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建管處,1999年,台北市處理違章建築業務簡報。
台北縣政府工務局,2005年9月,臺北縣違章建築法令彙編。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完全公開 un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