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7109-08150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7109-081504
論文名稱
Title
唐話課本語言研究-以五種中級讀本為例
Tang-hua language research---Chooses five medium teaching materials as the exam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39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6-18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7
關鍵字
Keywords
唐話課本、近代音、漢語學習、唐話學習、唐通事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09 次,被下載 8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09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8 times.
中文摘要
長崎唐話學習則是為了唐通事職務的需要而產生。長崎地方在日本鎖國時期擔任負責對外聯絡的重要窗口,為了應付自江戶川時代以來大量來自中國的商船,唐通事職務便因應而生。不同職稱的唐通事所掌管的事務各不相同,然而唐話的學習是最重要的。無論是傳達命令、協調爭執或管理秩序等工作都必須使用唐話,才能有效與中國人溝通。因此,唐話學習是建立在實用功能上,身為唐通事就必須學習唐話。學習漢語中所遺留下的漢語學習材料可以說是語言研究者重要的資產,在實際效益考量之下,必然以學習能通行全國、廣為社會使用的官話為目標。透過對域外學習漢語材料的分析研究,可以對當時中國流行的官方語言作進一步的認識與窺探。
本文透過唐通事學習漢語時所用的唐話課本為研究材料,對唐話中級課本《鬧理鬧》、《養兒子》、《官話纂》、《小孩兒》、《長短拾話》五部書的內容進行了初步的研究。通過分析這五本書的語法、詞彙進行觀察,試圖探求唐話課本中反映的語言特色。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唐話與唐話課本----------------------------------------3
(一)唐通事與唐話產生背景-------------------------------- 3
(二)唐話文獻與研究概況----------------------------------- 7

第三節 五種中級唐話讀本介紹-------------------------------8
(一)鬧理鬧 ---------------------------------------------------- 8
(二)養兒子 -------------------------------------------------- 12
(三)官話纂 -------------------------------------------------- 17
(四)小孩兒 -------------------------------------------------- 18
(五)長短拾話 ----------------------------------------------- 20

第二章 唐話課本語法特色分析 ----------------------------23
第一節 詞法探討---------------------------------------------- 23
(一)重疊 ----------------------------------------------------- 23
1. AA式重疊 ---------------------------------------------------- 23
2. AAB式重疊 ---------------------------------------------------26
3. ABB式重疊 ---------------------------------------------------29
4. AABB式重疊 -------------------------------------------------30
5. ABAB式重疊 -------------------------------------------------35
6. ABAC式重疊 -------------------------------------------------36
(二)附加 ------------------------------------------------------41
1. 詞頭 ---------------------------------------------------------41
2. 詞尾 -----------------------------------------------------------42
第二節 句法探討 ----------------------------------------------46
(一)比較句---------------------------------------------------46
(二)帶把字的句子------------------------------------------51
(三)被動句 --------------------------------------------------60

第三章 唐話課本五種詞彙研究 ----------------------------63
第一節 唐話課本五種中的方言詞彙 --------------------- 63
(一)時節 ----------------------------------------------------- 63
(二)吃酒、吃茶 -------------------------------------------- 68
(三)所在------------------------------------------------------ 72
(四)洗浴-------------------------------------------------------75
(五)偏生-------------------------------------------------------76
(六)鬧熱-------------------------------------------------------77
(七)自家-------------------------------------------------------80
(八)曉得-------------------------------------------------------82
(九)日裡-----------------------------------------------------87
(十)舊年-------------------------------------------------------89
(十一)替-------------------------------------------------------90
(十二)一頭…一頭…----------------------------------------92
(十三)稀-------------------------------------------------------93

第二節 常言熟語 -----------------------------------------------94
(一)常言 ------------------------------------------------------94
(二)熟語 ------------------------------------------------------95
(三)古人言 ---------------------------------------------------98

第四章 唐話課本反映的長崎唐人社會 -------------------101
第一節 統治階層 --------------------------------------------- 101
(一)王家 ---------------------------------------------------- 101
(二)通事 ---------------------------------------------------- 102
第二節 平民階層 -------------------------------------------- 109
(一)一般百姓 --------------------------------------------- 109
(二)和尚僧侶 --------------------------------------------- 114
(三)寡婦 --------------------------------------------------- 117

第五章 結論 -------------------------------------------------- 121

附錄 ------------------------------------------------------------ 123

參考書目 ------------------------------------------------------ 129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古籍

不著撰人,《五代史平話》,(據毘陵董氏誦芬室新刊《景宋殘本五代平話》影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周清源(明),《西湖二集》,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7。
施耐庵(元),《水滸傳》,台北:文化圖書出版社,1990。
凌濛初(明),《初刻拍案驚奇》,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2。
馮夢龍(明),《山歌》,台北:東方文化供應社,1970。
夢覺道人、西湖浪子輯(明),《三刻拍案驚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二、專論

Charles Li & Sandy Thompson著•黃宣範譯,1999,《漢語語法》,台北:文鶴出版社。
王 力,1989,《漢語語法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再版)。
王 力,1980,《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2004第二版)。
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1987,《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澳大利亞人文科學院合編,1988,《中國語言地圖集》,香港:朗文出版社。
六角恆廣,1991,《中國語教本類集成》(第一集、第一:《鬧理鬧》、《養兒子》、《官話纂》、《小孩兒》),東京:株式會社不二出版。


六角恆廣著•王順洪譯,1992,《日本中國語教育史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2005,《漢語方言詞匯》(第二版),北京:語文出版社。
江西師範大學主編,1989,《中國語言學大辭典》,江西:江西教育出版社。
呂叔湘,1983,《現代漢語八百詞》,香港: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的比較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如龍,2001,《漢語方言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李如龍編,2001,《漢語方言特徵詞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竺家寧,1999,《漢語詞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周振鶴、游汝杰,2006,《方言與中國文化》(第二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袁家驊等,2001,《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北京:語文出版社。
耿振生,2004,《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耿振生主編,2007,《近代官話語音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馮勝利,2005,《漢語韻律語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孫宜志,2006,《安徽江淮官話語音研究》,合肥:黃山書社。
張光宇,1990,《切韻與方言》,台北:台灣商務出版社。
張光宇,1996,《閩客方言史稿》,台北:南天出版社。
陳章太、李行健,1996,《普通話基礎方言基本詞匯對照表》,北京:語文出版社。
游汝杰,1992,《漢語方言學導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黃伯榮,1996,《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青島出版社。
黃伯榮主編,2001,《漢語方言語法調查手冊》,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
董同龢,1989,《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楊秀芳,1991,《台灣閩南語語法稿》,台北:大安出版社。
詹伯慧,2001,《現代漢語方言》,台北: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
詹伯慧主編,2000,《漢語方言及方言調查》(第二版),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葉寶奎,2001,《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董紹克,2002,《漢語方言詞匯差異比較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

楊愛姣,2005,《近代漢語三音詞研究》,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趙元任著•丁邦新譯,1994,《中國話的文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劉丹青編,1995,《南京方言詞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劉月華,2004,《實用現代漢語語法》,台北:師大書苑。
羅肇錦,1988,《客語語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瀨戶口律子,1994,《琉球官話課本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硏究所。
顧之川,2000,《明代漢語詞匯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丁邦新,1978,〈漢語方言區分的條件〉,《清華學報》14.1:257-273。
王本瑛,1995,〈漢語方言中小愛稱的地理類型與演變〉,《清華學報》25.4:371-398。
王振忠,2000,〈契兄、契弟、契友、契父、契子—《孫八救人得福》的歷史民俗背景解讀〉,《漢學研究》18.1:163-185。
石毓智,2004,〈兼表被動和處置的「給」的語法化〉,《世界漢語教學》3:15-26。
朱德熙,1979,〈與動詞「給」相關的句法問題〉,《方言》2:37-39。
何大安,1993,〈從中國傳統論漢語方言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3.4:713-731。
吳麗君,2003,〈江戶時代唐話篇第三卷—《唐話便用》的編寫特點與研究價值〉,《國際漢語教學動態與研究》91-97。
吳麗君,2003,〈《琉球官話課本研究》評述〉,《世界漢語教學》65.3:91-97。
李 煒,2004,〈清中葉以來北京話的被動「給」及其相關問題—兼及「南方官話」的被動「給」〉,《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4.3:35-40。
李如龍、吳雲霞,2001,〈官話方言後起的特徵詞〉,《語文研究》81.4:34-42。
李如龍、劉曉梅,2003,〈官話方言特徵詞研究—以《現代漢語詞典》所收方言詞為例〉,《語文研究》86.1:43-49。

李宇明、陳前瑞,2005,〈北京話「給」字的歷史地位及其發展〉,《方言》4:289-297。
林慶勳,2006,〈長崎唐通事「唐話」學習試論〉,《李爽秋教授八十壽慶祝壽論文集》273-292,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竺家寧,2000,〈論現代音研究的方法、現況與展望〉,《漢學研究》18:特刊175-188。
邵榮芬,1998,〈《韻法橫圖》與明末南京方音〉,《漢字文化》3:25-37。
徐雁平,2002,〈近代中日學術交流考論—以胡適與青木正兒為中心〉,《漢學研究》,20.2:81-107。
張昇余,1997,〈從日文唐音看明清時期的南京官話與江南方言音〉,《外語教學》(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18.4:71-77。
張衛東,1998,〈試論近代南方官話的形成及其地位〉,《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5.3:73-78。
張光宇,1999,〈東南方言關係綜論〉,《方言》1:33-44。
張麗麗,2001,〈試論促使「將」「把」虛化的因素〉,《臺大文史哲學報》55:29-338。
張 赬,2004,〈明代的差比句〉,《語言暨語言學》5.3:705-725。
游汝杰,1998,〈明成化本南戲《白兔記》中的吳語成分〉,《杭州師範學院學報》5:23-31。
曾金金,2005,〈由平衡語料庫和中介語語料看漢語被字句表述的文化意蘊〉,《漢語語言與計算學報》15.2:89-101。
葉寶奎,2001,〈關於漢語近代音的幾個問題〉,《聲韻論叢》10:373-385,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蔣平、郎大地,2004,〈南京話形容詞重疊的聲調與重音〉,《漢語學報》2:37-43。
魯國堯,2003,〈明代官話及其基礎方言問題—讀《利碼竇中國札記》〉,《魯國堯語言學論文集》508-521,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劉序楓,1999,〈明末清初的中日貿易與華僑社會〉,《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集刊》11.3:435-473。
劉序楓,1999,〈財稅與貿易:日本「鎖國」期間中日商品交易之開展〉,《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275-318,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劉序楓,1999,〈明末清初日本華僑社會的形成〉,《第七屆明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516-522,吉林: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序楓,1999,〈試論清代中日貿易的交易方式與貿易本質〉,《近代中國經濟史研討會1999論文集》170-192,香港:新亞研究所。
劉序楓,2002,〈近代日本華僑社會的形成─以開港前後(1850-60年代)的長崎為中心〉,《東北亞僑社網絡與近代中國》35-69,台北: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
劉序楓,2006,〈清代檔案與環東亞海域的海難事件研究─兼論海難民遣返網絡的形成〉,《故宮學術季刊》23.3:91-126。
劉序楓,2007,〈近世の中日貿易と文化交流(演講要旨),《言語・文化・社會》5:189-191,學習院大學外國語教育研究センター編。
劉小珊,2004,〈活躍在中日交通史上的使者—明清時代的唐通事研究〉,《江西社會科學學報》8:167-172。
劉承慧,2006,〈先秦漢語的受事主語句與被動句〉,《語言暨語言學》7.4:825-861。
鄭縈、魏郁真,2007,〈明代四大奇書子尾之特點〉,《靜宜人文社會學報》1.2:1-21。
鄭瑞明,1997,〈從四種潁川家譜之記載看日本長崎華人社會—以潁川家族陳氏葉氏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25:183-205。
魏培泉,2000,〈說中古漢語的使成結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1.4:807-856。
瀨戶口律子,2004,〈談《唐話 長短拾話》〉,《第三屆國際暨第八屆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07-316,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清代學術中心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一年後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39.104.21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39.104.21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