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7109-11090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7109-110900
論文名稱
Title
我國就業安全體系發展之研究-社會民主主義的福利理論觀點
A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Employment Sercurity System in Taiwan-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Democratic Welfare Theory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29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7
關鍵字
Keywords
後工作社會、就業安全、失業、充分就業
non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88 次,被下載 4627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8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4627 times.
中文摘要
我國自1960年代之後維持了一段長時間的低失業率,使得政府對外宣傳及對內倡議我國是為一個充分就業國家,即便遭遇兩次石油危機,失業率似乎未有太大幅度之攀升,使得我國在就業安全體制方面呈現一個不對稱之現象,相關政策之核心概念即:只要不斷擴大對內投資並挹注資本即可創造大量就業;然而,自1996年起我國黃金年代之充分就業年代榮景不復存在,政府透過相關凱因斯主義政策手段試圖力挽狂瀾,再創就業,仍無法因應整體產業變革及結構調整,使得失業率不斷升高,以致政府應急式地提出相關就業安全政策,仍呈現力有未逮窘迫之姿。
本論文主要透過二手資料及歷史脈絡之彙整與分析,試圖檢視我國就業安全體制在政策制定邏輯及施行面上相關之問題及限制所在,並提出可能的解釋及方向,而本論文核心參考文獻主要集中在於社會民主主義社會福利學者相關之論述,試圖在我國主流之凱因斯資本主義觀點外,另闢一種不同的福利理論論述。
本文在第三章中引證社會民主主義相關學者對福利國家、勞動體系及充分就業之相關論述,嘗試點出傳統凱因斯福利國家之矛盾限制所在,並就西方福利國家之類型學作一簡要論述及評析。而後,則就後工業時代來臨之相關就業安全體系發展及福利政策發展作一論述。
而第四章之重點在於,針對我國就業安全體系中三大之支柱:職業訓練法、就業服務法及就業(失業)保險法,論述其立法過程之背景、政策實施之情況、實際施行之限制和未來發展之建議,並就近來相關就業促進政策作一扼要之評析。
本文最後結論係將我國就業安全體系發展之限制及問題提出不同之看法及相關政策建議,以期能在改變相關政策的同時,並改變我國國民整體生命歷程發展之可能,達致全人發展之境界。
Abstract
none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及名詞解釋…………………………………………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及各章安排…………………………………………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就業安全背景說明及其定義與功能………………………………… 13
第二節 就業安全相關文獻評論……………………………………………… 14
第三節 小結…………………………………………………………………… 18
第三章 從社會民主主義觀點看福利國家……………………………… 20
第一節 福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 22
第二節 福利國家的矛盾……………………………………………………… 27
第三節 後工業時代之就業結構基礎………………………………………… 33
第四節 後工作社會的想像…………………………………………………… 42
第四章 就業安全體系發展歷程…………………………………………… 47
第一節 職業訓練體系建構…………………………………………………… 48
第二節 就業服務體系建構…………………………………………………… 60
第三節 就業保險體系建構…………………………………………………… 80
第四節 我國就業安全體系回顧及檢討……………………………………… 98
第五章 結論…………………………………………………………………… 102
第一節 制度發展之邏輯與問題………………………………………………102
第二節 理論的啟發與我國制度發展之困境…………………………………103
第三節 政策建議………………………………………………………………104
參考書目…………………………………………………………………………10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中文部分
(一)政府文件
1、政府公報 :
立法院全球資訊網立法院公報影像系統:http://www.ly.gov.tw/index.jsp。
立法院公報,第72卷,93期,頁26。
立法院公報,第72卷,62期,頁3。
立法院公報,第72卷,62期,頁5-6
立法院公報,第72卷,82期,頁115。
立法院公報,第72卷,93期,頁11。
立法院公報,第80卷,11期,頁60-71。
立法院公報,第80卷,96期,頁39-43。
立法院公報,第80卷,96期,頁84-89。
立法院公報,第91卷,28期,頁178-180。
立法院公報,第91卷,39期,頁206-209。
立法院公報,第91卷,第39期,頁208-9。
立法院公報,第91卷,39期,頁221-222。
2、政府施政計劃、白皮書。
行政院經建會(1994)。《人力發展專案計畫:民國八十三年至八十五年》。
行政院勞工委員(1997)。《就業安全政策白皮書》。
(二)書籍
古允文、詹火生(1988)。《社會福利發展:經驗與理論》。台北市:桂冠出版社。
江亮演、林勝義、林振裕(2004)。《社會政策與立法》。台北市:紅葉文化。
李庚霈(2004)。《就業安全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文化。
吳老德(2000)。《正義理論與福利國家》。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萬億等(1995)。《台灣的社會福利:民間觀點》。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詹火生、古允文(1998)。《新世紀的社會福利政策:厚生白皮書.社會福利篇》。台北市: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詹火生、彭台臨、陳聰憲、郭振昌。(1998)。《職業訓練與就業服務》。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詹火生、古允文(2001)。《社會福利政策的新思維》。台北市: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
Bob Jessop著,梁書寧譯(2008)。《思索資本主義國家的未來》。台北市:國立編譯館與韋伯文化。
David Held著,李少軍、尚新建譯(1995)。《民主的模式》。台北市:桂冠出版社。
David Jary and Julia Jary著,周頁謙、周光淦譯(2007)。《社會學辭典》。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Esping-Anderson, G.著,古允文譯(1988)。《福利資本主義的三個世界》。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Esping-Andersen, G.著,周曉亮譯(2003)。《轉變中的福利國家》。重慶:重慶出版社。
Franz-Xaver Kaufmann著,施世駿譯(2006)。《比較福利國家:國際比較中的德國社會國》。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Ian Gough著,古允文等譯(1988)。《社會福利發展:經驗與理論》。台北市:桂冠出版社。
Ian Gough著,古允文譯(1995)。《福利國家的政治經濟學》。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Pete Alcock, Angus Erskine, Margaret May合編,李易駿等譯(2006)。《解讀社會政策》。台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
(三)論文
1、期刊論文
石泱(2003)。〈從失業保險到就業保險--我國就業保險政策之評估〉,《理論與政策》,17卷2期,頁107-130。
石泱(2006)。〈就業促進津貼與就業保險之回顧與展望〉,《就業安全》,5卷1期,頁68-74。
李健鴻(2003)。〈積極勞動市場政策的發展與趨勢〉,《就業安全》,2卷1期,頁16-20。
李健鴻(2007)。〈超越彈性-不安全:中台灣勞動市場之發展情勢分析〉,《勞工研究》,7卷1期,頁89-102。
李湧清(2004)。〈就業服務法立法與執行之解析與研究〉,《警學叢刊》,34卷4期,頁43-59。
李誠(1996)。〈反方辯論不應積極建立“失業保險制度”〉,《經濟前瞻》,46期,頁22-27。
李誠、辛炳隆(2000)。〈勞工保險失業給付實施情況之評估〉,《勞工行政》,144期,頁10-16。
張世雄(2002)。〈穿過福利的哲學和意識型態迷宮:理解費茲派崔克的福利理論〉,《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6卷2期,頁269-281。
張添洲(1993)。〈落實職業訓練提昇人力資源應用的探討〉,《中國勞工》,924期,頁18-21。
郭忠華(2007)。〈資本主義困境與福利國家矛盾的雙重變奏〉,《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廣州,47卷5期,頁77-81。
郭俊巖(2006)。〈論福利國家的內在危機:從Offe與Hayek觀點的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報》,頁122-155。
陳育俊(1999)。〈如何強化就業服務功能及促進弱勢族群就業〉,《就業與訓練》,17卷6期,頁27-32。
陳怡如。(2006)。〈積極性勞動市場政策之檢視--以我國公共職業訓練為例〉,《弘光人文社會學報》,5期,頁103-126。
陳聰勝。(1992)。〈配合國家建設加強職業訓練功能〉,《研考雙月刊》,16卷5期,頁22-26。
曾碧淵。(1992)。〈就業服務法實施後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就業與訓練》,10卷4期,頁15-18。
黃志隆、張世雄(2005)。〈就業成長的達成與社會安全的維繫──荷蘭社會改革的理論爭議和政策意涵〉,《歐美研究》,35卷2期,頁405-458。
黃志隆(2008)。〈荷蘭與丹麥彈性安全策略的探討:制度主義的生命歷程政策研究途徑〉,《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2卷1期,頁91-144。
黃志隆(2009)。〈我國親職假改革方案的探討:理論觀點的檢視〉,《靜宜人文社會學報 》,3卷2期,頁1-30。
詹火生(1987)〈職業訓練與就業安置:一個結構功能觀點的分析〉,《就業與訓練》,5卷1期,頁78-80。
趙守博(1992)。〈外勞只是階段性〉,《天下雜誌》,138期,頁56。
蔡宏昭(1996)。〈如何建立失業保險制度〉,《勞工行政》,99期,頁3-11。
鄭秉文(2005)。〈社會權利:現代福利國家模式的起源與詮釋〉,《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卷2期,頁1-11。
蕭新煌(1993)。〈如何加強特定對象的就業服務工作〉,《就業與訓練》,11卷3期,頁77-78。
2、學位論文
汪文政(1996)。《台灣就業安全政策的形成與發展》。台南: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韋自強(2003)。《就業服務、職業訓練與失業給付整合問題之研究》。彰化:大葉大學工業關係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倪嘉穗(2006)。《台灣職業訓練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文美(2002)。《全球化下台灣就業安全體系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基煜(2006)。《就業安全體制重構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台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豐(2004)。《就業安全體系下我國失業保險法制之研究》。南投: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羅梅玉(2007)。《高雄市事業單位外勞管理問題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外文部分
Esping-Andersen, G. (1990). The three worlds of welfare capitalism,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Esping-Andersen, G. (1999). Social Foundations of Postindustrial Economi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Offe, C. (1984). Contradiction of the welfare state,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Offe, C. (1996). Modernity and the state: East, West.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立即公開,校外一年後公開 off campus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