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7109-173345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7109-173345
論文名稱
Title
台南牡蠣業者因應氣候變異-颱風之調適策略研究
The Adaptive Strategies of Oyster Farmers to Climate Variation-Typhoon in Tainan, Taiwa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1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7
關鍵字
Keywords
氣候變異、調適能力、水產養殖
aquaculture, adaptive capacity, climate change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844 次,被下載 3781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84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3781 times.
中文摘要
牡蠣養殖是台灣西海岸沿海養殖主要產業。氣候變異與變遷對台南地
區牡蠣養殖業者從放養到採收有著明顯的衝擊,特別是受到颱風的頻率、
大小與出現早晚之資訊與養殖棚架的設置及牡蠣收穫決策有關。因此氣候
變異與變遷,特別是在對氣候極端(例如颱風強度)與異常(例如颱風季節)
變化的決策或因應不足時,易造成牡蠣養殖業者經濟上的損失。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台南安平地區牡蠣養殖業者因應氣候異常與變遷
的調適策略。進行台南地區牡蠣產銷班運作的調查訪談現有養殖業者的調
適策略,了解目前運作與養殖決策方式,並分析其調適能力的大小與建立
的機制。目前得知,牡蠣養殖者會利用放養蚵苗或中蚵來調整產期,作為
適應氣候變異的調適工具,但針對調適選擇的資訊並不普遍。台南牡蠣養
殖者缺乏氣候變異的相關資訊與調適空間,可以經由產銷班、漁會的組織
作為,來因應不同氣候變異所產生的衝擊。
Abstract
Oyster farming is an important mariculture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aiwan. There is always impacts on the oyster farming. The information of
frequency, size and timing of tyhoon every year is strongly connected to the
decisions of starting and harvesting of oyster culture. Climate change or
variation seem to examine the future management of an oyster farm.
This study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daptive strategies of oyster farmers in
Tainan to possible climate change or variability. To analyze the mechanism of
adaptive capacity and decision-making through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pecially , with focus group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s.
The results revealed abundant adaptation existing in the oyster farmers in
Tainan, such as selecting small-size or median-size oyster as a way to cope
with typhoon. However information exchange is rare among focus groups and
more training and out reach courses are suggeste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次
謝誌
表目次
圖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章節介紹 3
第二章 氣候變異下的淺海養殖
2.1 牡蠣的養殖 4
2.1.1 購置蚵苗與驗收
2.1.2 養殖作業
2.1.3 牡蠣採收及銷售
2.2 牡蠣養殖的調適作為 8
2.2.1 調適行為的定義
2.2.2 台南地區牡蠣養殖者現階段之調適能力
2.3 氣候變異的影響 12
2.3.1 氣候變遷與氣候變異
2.3.2 對牡蠣養殖直接影響的氣候變異
2.3.3 淺海養殖業因應氣候變異機制
2.4 牡蠣養殖與管理相關之架構 20
2.4.1 漁會沿革
2.5 影響牡蠣養殖因素的整合 21
2.5.1 環境因素的影響
2.5.2 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
2.5.3 調適能力整合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材料
3.1 質性研究 26
3.2 研究範圍與材料 38
3.2.1 牡蠣養殖環境
3.2.2 牡蠣生物性特性
3.2.3 研究地點
3.2.4 台南漁港描述介紹
3.2.5 牡蠣養殖文化特色、背景及概要
第四章 結果
4.1 牡蠣養殖產業狀況與經濟、產量的關係 52
4.2.從焦點團體談淺海牡蠣養殖行為 53
4.3 牡蠣養殖者現階段之調適作為 58
4.3.1 環境面
4.3.2 市場面
4.3.3 組織制度面
第五章 台南牡蠣養殖調適能力之建構 76
第六章 討論與結論
6.1.研究成果 80
6.2 未來可研究之重要問題 81
6.3.未來應優先解決之問題 82
6.4.政府可參考執行的建議 83
參考文獻 84
附錄一問卷 90
附錄二 臺南市淺海牡蠣養殖管理自治條例 94
附錄三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 97
附錄四 2008 年安平港口舊港口外海動植浮性浮游生物監測概況表 106
附錄五抽樣調查背景資料 108
表目次
表 2-1 牡蠣天敵 23
表2-2 漁筏沿革 24
表3-1 質性研究與量化研究差異之比較 27
表3-2 質性分析之優缺點 28
表3-3 結構式訪談、半結構式訪談、非結構式訪談之優缺點 32
表 3-4 潮間帶養殖方式(平掛式)與浮水棚架養殖方式(垂吊式)
之優缺點 48
表4-1 受訪對象人數分類分佈50
表4-2 產銷班的功能及現況 58
表4-3 1998 ~ 2009 年侵台日期、颱風數量一覽表 59
表 4-4 牡蠣養殖業者對於養殖牡蠣引發危害原因之因應對策 73
圖目次
圖 2-1 牡蠣養殖與管理架構 5
圖 2-2 現場作業–起重機將一簍簍牡蠣籠吊至大卡車上 7
圖2-3 現場作業–一簍簍牡蠣在大卡車上,準備被運送至銷貨地 7
圖 2-4 1970 ~ 2006 年颱風降雨分析結果 14
圖 2-5 產銷班班組織及輔導體系表 21
圖3-1 執行計畫調查流程圖 34
圖3-2 先期研究-訪談:利用與牡蠣養殖者之初訪建構研究方向
及流程設計 36
圖3-3 焦點團體討論:提昇互動及針對議題深入探討 37
圖 3-4 台灣地區養殖牡蠣分布圖 39
圖3-5 長牡蠣、巨牡蠣 41
圖 3-6 未處理帶殼之牡蠣 42
圖 3-7 去殼後之牡蠣 42
圖3-8 調查範圍–實際訪談與監測地點 45
圖3-9 漁業署歷年(1999 ~ 2007)之漁業年報之統計資料 47
圖 4-1 第一焦點團體–牡蠣養殖業者 51
圖4-2 第二焦點團體–漁會官員 51
圖 4-3 1999 ~ 2008 年沿近海與淺海牡蠣養殖漁獲養殖量 53
圖 4-4 台南淺海牡蠣養殖流程 55
圖4-5 焦點團體成員描述的牡蠣運銷流程 56
圖4-6 養殖漁業產銷體系組織架構 58
圖 4-7 製備蚵棚之竹子 62
圖4-8 蚵農準備蚵棚的編製 62
圖4-9 孔雀蛤附著在牡蠣殼上 63
圖4-10 四草大橋下 65
圖 4-11 舊港與漁光橋 66
圖 4-12 鹽水溪出海口以南至舊港防波堤北岸 66
圖 4-13 舊港南岸 67
圖 4-14 台17 線安工二號橋 67
圖 4-15 附苗成功的蚵寮主人就在岸邊搭了蚵寮,河床上都是蚵棚
圖4-16 現場訪談並買了100 元/斤的現挖自行附著的成蚵
圖4-17 這些成蚵都是牡蠣養殖者自己附苗成功 71
圖4-18 地上有許多已附苗成功的小牡蠣 71
圖4-19 近30 年各月登陸颱風及未登陸颱風比較 72
圖4-20 近30 年侵台颱風路徑分類圖 72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水產試驗所台西分所,2001。雲嘉地區主要水產養殖產業經營與運銷。漁
業輔導專刊 2。水產試驗所台西分所。
王浚,1987。鹹水及淺海養殖資料彙整。繆端生,台灣牡蠣的種類生理及
養殖,340 頁。
王浚,1987。鹹水及淺海養殖資料彙整。馬黎政,牡蠣體內器官之構造及
其機能(一),374 頁。
王文科,1994。質的教育研究法。師大書苑,台北。
中央氣象局,2009。有發警報颱風列表。颱風資料庫。中央氣象局。
http://photino.cwb.gov.tw/,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石再添,1980。臺灣西部海岸線的演變及海埔地的開發。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地理學研究報告,第6 期,1~36 頁。
台南市區漁會,2009。漁會業務。 http://tainan.etaiwanfish.com/,檢視日期:
2009 年06 月30 日。
台南市政府,2009。http://www.tncg.gov.tw/,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1。漁會、漁民福利與漁產運銷。台灣漁業40 年
專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1999~2007。漁業概況。漁業署年報。行政院農委
會漁業署。 http://www.fa.gov.tw/,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08。安平漁港舊港口重建計畫九十七年環境監測
工作。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
行政院農委會漁業署,2009。http://www.fa.gov.tw/,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交通部,2009。颱風侵臺狀況及影響分析。http://www.motc.gov.tw/,檢視
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江宜錦,2007。台灣天然災害統計指標體系建構與分析。2007 土地與環境
規劃。2007 土地與環境規劃青年論壇。
汪中和,2004。台灣降雨的長期變化及對環境的衝擊。自然與文化研討會
論文集: 50~54 頁。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台北,03 月30~31
日。
汪中和,2007。氣候變化對台灣地下水文環境的衝擊回顧與前瞻。經濟部
中央地質調查所特刊,第18 號: 239~255 頁。
呂學榮,2009。漁業受氣候變遷衝擊與調適之探討。第六屆全球變遷與永
續發展研習營,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台北,4 月10~12 日。
吳育勳,2008。牡蠣養殖發展之研究-以台南市牡蠣養殖區為例。國立中山
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冠慧,2004。全球變遷下脆弱性與適應性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探討。全
球變遷通訊雜誌,第43 期: 33 ~38 頁。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
析。身心障礙研究,第3 卷,第2 期:122~135 頁。
孟慶顯、俞開康,1998。牡蠣的疾病。魚蝦蟹貝疾病診斷和防治:289~313
頁。水產出版社。
胡興華,1996。拓漁台灣。台灣省漁業局。
胡興華,2004。台灣的養殖漁業。遠足文化。
柳中明、華昌宜、游保杉,2008。我國氣候變遷調適綱要計畫建議,37 頁。
中技社97 年度秋季環境與能源國際研討會,財團法人中技社,台北,
11 月11 日。
柳中明、劉銘龍,1997。全球變遷對我國之衝擊評析與因應建言。邁向二
十一世紀:全球變遷之衝擊與因應研討會,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
心,台北,4 月23 日。
梁立,2007。溫室效應擾亂生態 日本博多灣牡蠣大量死亡 熱帶魚現蹤。
東森新聞。http://two217.pixnet.net/,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張長義,1993。蘭陽平原洪患區土地利用災害識覺及環境調適之研究(二)。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防災科技研究報告81~ 41號,台北。
黃貴民,1997。水產經營學。水產出版社。
黃國芳,2009。蓮花重創嘉縣沿海牡蠣 損失初估逾4 億。
http://www.cna.com.tw/,檢視日期:2009 年08 月20 日。
黃培安、吳純衡,2007。殼本萬利-開啟牡蠣殼中的寶藏。農政與農情:
第 176 期。水產試驗所。
蔡政霖,2004。台灣養殖牡蠣產業之經濟分析。台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
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慧敏,2009。永續減災的環境教育。http://www.ntnu.edu.tw/,檢視日期:
2009 年06 月30 日。
蔡崇梧,2007。龍捲風搞鬼?百頃蚵棚不見蹤影。台視新聞。
http://www.ttv.com.tw/,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嘉義縣政府,2007。行政院長蘇貞昌允諾配合嘉縣府照顧農漁民措施。縣
府新聞。http://www.cyhg.gov.tw/,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鄭光隆,2008。鹿耳門溪水急 蚵民搶救牡蠣。聯合報。http://udn.com/,檢
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陳陵援,1999。IPCC 氣候變遷適應策略方法論。環境變遷趨勢對我國之衝
擊與適應策略評估研討會論文集: 1~3 頁。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台北,
5 月10 日。
陳鴻議,2001。牡蠣養殖。雲嘉地區主要魚貝類養殖技術彙集,漁業輔導
專刊 1:125~135 頁。水產試驗所台西分所。
陳姿伶,2006。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中興大學農業推廣教育研究所。
盧志向,1990。細說漁業。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
蕭代基、楊智凱、黃德秀、張瓊婷、王京明,2008。台灣氣候變遷調適政
策綱要架構與未來發展重點。中技社97 年度秋季環境與能源國際研討
會。財團法人中技社,台北,11 月11 日。
魏國彥、許晃雄,1997。全球環境變遷導論。台灣大學全球變遷研究中心,
台北。
龐清廉,2008。避免再有颱風損失 嘉義蚵農紛紛出海搶收。中廣新聞
http://news4.pchome.com.tw/,檢視日期:2009 年06 月30 日。
Abercrombie, M., C.J. Hickman, and M.L. Johnson. 1977. A Dictionary of
Biology. Sixth edition, Penguin Books, Harmondsworth.
Bulmer,M.& Warwick,D.P.eds.,1993. Social researc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UCL Press,London.
Burton, I., E. Malone, and S. Huq. 2004. Adaptation Policy Frameworks For
Climate Change: Developing Strategies, Policies And Measur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Few, R., K. Brown, and E. Tompkins. 2007. Climate Change and Coastal
Management, Decisions: Insights from Christchurch Bay, UK. Coastal
Management, 35:255~270.
IPCC. 2001. Climate Change 2001: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Kitchin, R., and N.J. Tate. 2000. Conducting Research in Human Geography.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Press, UK.
Klein, R., R. Nicholls, S. Ragoonaden, M. Capobianco, J. Aston, and E.
Buckley. 2001. Technological option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coastal zones. Journal of coastal Research, 17:531~543.
Lawrence, E. 1995. Henderson’s Dictionary of Biological Terms. Eleventh
edition, Longman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Harlow
Martin, N.M. 1996. Sampling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Family Practice,
Oxford University, Oxford.
McCarthy, J.J.,O.F. Canziani, N.A. Leary, D.J. Dokken, and K.S. White.2001.
Impacts, Adap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cClean, R.F., and A. Tsyban. 2001. in: McCarthy, J.J., O. F. Canziani, N. A.
Leary, D. J. Dokken, and K. S. White. Eds. Climate Change 2001: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IPCC Working Group II:
345~379.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inichiello, V., R. Aroni, E. Timewell, and L. Alexander. 1995. In-depth
Interviewing, Second Edition. Longman, South Melbourne.
Smit, B. 1993. Adaptation to Climatic Variability and Change. Report of the
Task Force on Climate Adaptation. Occasional Paper No. 19, University of
Guelph, Guelph.
Smith, J.B.et al., 1996. Development of adaptation measures for water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12:151~163.
Stakhiv, E.Z. 1993. Evaluation of IPCC Adaptation Strategies. Institute for
Water Resources, United States Army Corps of Engineers, Fort Belvoir.
Tayor, S.J., and R. Bogdan.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Second Edition. Wilsy, London.
Turner, B.L., R.E. Kasperson, P.A. Matson, J.J. McCarthy, R.W. Corell, and L.
Christensen. 2003. A Framework for Vulnerability Analysis in
Sustainability Scienc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PNAS), 100(14): 8074~8079.
Williams, M. 1997. Social surveys: design to analysis. in: May, T. (Ed.) Social
Research Issues, Methods and Process. Open University Press,
Buckingham.
Yin, R.K. 1994.Case study research : design and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s
press, California.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外都一年後公開 withhel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