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7112-201421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7112-201421
論文名稱
Title
南部地區學者專家對兩岸洽簽和平協議之認知與分析
Southern Regional scholars and experts to the Cross-Strait negotiating a peace agreement cognitive and Analysis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17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12-07-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12-09-07
關鍵字
Keywords
兩岸和平協議、PAM 架構、跨域分析、互動管理
Interactive Management, Cross-Strait Peace Agreement, PAM Framework, Cross-Domain, analysis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74 次,被下載 66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74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660 times.
中文摘要
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於2007 年十七大報告中首次將「兩岸簽署和平
協議」概念正式寫入中共官方報告文件中,而馬總統亦於2011 年10 月17
日在總統府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五場記者會時,以『「先急後緩、先
易後難、先經後政」為兩岸關係推動之原則,於未來10 年中,應在「國
內民意高度支持」、「國家確實有需要」及「必須在國會監督情況下」三項
前提下,對兩岸是否洽簽「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審慎評估』作為呼應,在
雙方均釋放出希望兩岸和平發展之善意情況下,看似難以推動之兩岸政治
對談似已出現一絲曙光。
但不論從陸委會或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針對台灣島內所做的例行性
民意調查結果均顯示,台灣民眾贊成立即統一者僅佔少數,另有近77%的
人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國家」,並有九成的人不同意中共所
說「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統治下的一省」言論。顯見即使在台灣民心
思安、思和之情況下,台灣民眾對台灣與中共統一仍存有相當程度之排
斥,馬政府若欲在此情形下與中共當局洽簽「兩岸和平協議」,將可能牽
動在野黨與台灣民眾對於「簽署和平協議是否為統一前奏」之敏感神經,
台灣島內民意趨向進而成為兩岸和平協議能否完成洽簽之關鍵。
鑒於「兩岸和平協議」牽涉層面甚廣,須具備相當專業始能有所認識,
另台灣島內政治版圖大致呈現「北藍南綠」分布,故本研究擬從「南部地
區學者專家」角度分析兩岸洽簽和平協議之認知與分析,再進一步評估影
響「兩岸簽訂和平協議」之內、外因素,並引進各方學者對「兩岸和平協
議」之論述來分析其可能性,以提出建議與思考之道。
Abstract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at the 2007 congress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cross-strait can signed a peace agreement" the concept formally written to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fficial report file, and Taiwan President Ma at the
Presidential Palace on October 17, 2011, presided over the "golden years series fifth
press conference," first emergency relief after the easy things first, the first
post-administration" to promote the principles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in the next 10
years, should be highly supportive of domestic public opinion, "countries do need
"and" must be in the case of congressional oversight "three premise, on whether the
two sides negotiating a" cross-strait peace agreement "carefully assess" as echoes,
release both hop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peace and goodwill case,
seemingly difficult to promote cross-strait political dialogue seems to have a ray of
hope.
But whether from the Mainland Affairs Council, or the Asia-Pacific Peace
Research Foundation aimed at Taiwan island made routine public opinion polls show
that the people of Taiwan in favor of the establishment that is unified, only a minority,
while nearly 77% of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s a "
country", and 90% of people do not agree with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says
that" Taiwan is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rule of the provinces
"remarks. Which shows that even in the Taiwan people ideas and circumstances, the
people of Taiwan reunification of Taiwan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there is
still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exclusion, President Ma, In this case, the Government
signed a "cross-strait peace agreement" will likely contact with the Communist
authorities affects the sensitive nerves of the opposition parties and the people of
Taiwan for "the signing of a peace agreement for unified prelude", the island of
Taiwan public opinion tends to turn the key to negotiating a cross-strait peace
agreement can be completed.
Involve a wide spectrum of view of the "cross-strait peace agreement", should
have considerable professional before they can be aware of another political map of
the island of Taiwan generally showed the "North-Blue and South-Green" distribution,
the study to be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outhern region of scholars and
experts cogni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two sides negotiating a peace agreement, and to
further assess the impact of the two sides signed a peace agreement within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arties scholars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discussion on the "cross-strait peace agreement" in order to make recommendations
and Thinking the road.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2
第三節 研究目的....................................................................................................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兩岸關係的演變........................................................................................6
第二節 「和平協議」的文獻回顧........................................................................8
第三節 「兩岸和平協議」的建構過程..............................................................11
第四節 台灣歷任總統及政黨領導人對「兩岸和平協議」之反應..................12
第五節 中共對「兩岸和平協議」之政策演變..................................................17
第六節 胡錦濤對台政策之綜合評析..................................................................19
第七節 公共事務整合參考架構(PAM)...............................................................27
第八節 跨域分析..................................................................................................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41
第一節 研究方法..................................................................................................41
第二節 研究流程..................................................................................................47
第三節 研究架構..................................................................................................48
第四節 研究對象..................................................................................................48
第五節 訪談架構..................................................................................................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54
第一節 事實判斷分析..........................................................................................54
第二節 價值判斷分析..........................................................................................60
第三節 人際判斷分析..........................................................................................63
第四節 兩岸洽簽和平協議之展望......................................................................64
第五章 結論..............................................................................................................65
第一節 研究發現..................................................................................................65
第二節 建議..........................................................................................................74
第三節 總結..........................................................................................................75
參考文獻....................................................................................................................77
附錄訪談逐字稿......................................................................................................84
表目 錄
表 2-1 PAM 與SDM 簡要概念....................................................................................32
表2-2 跨域分析的10 個操作步驟.............................................................................40
表3-1 受訪者個人資料......................................................................................53
圖目 錄
圖 2-1 PAM1 基本架構圖.........................................................................................28
圖2-2 PAM2 基礎架構圖........................................................................................30
圖3-1 研究流程圖...................................................................................................47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一、 學術文獻:
(一) 丁樹範,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台北,新新聞出版社,2002 年12
月)。
(二)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年6 月)。
(三) 尹慶耀,中共外交與對外關係(台北:國際關係研究所出版,
1973 年)。
(四) 王新生等著,一國兩制論,(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年)。
(五) 王銘義,對話與對抗-台灣與中共的政治較量(台北:天下遠
見雜誌出版社,2005 年)。
(六) 包宗和,台海兩岸互動的理論與政策面向,1950-1989(台北:
三民書局,1990 年)。
(七) 李銘義,兩岸關係與中國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公司,2006
年9 月10 日)。
(八) 邵宗海、蘇厚宇,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共決策機制-中共中央工
作領導小組(台北:韋伯文化出版公司,2007 年)。
(九) 邱坤玄、張五岳主編,「中共外交政策」中國大陸研究(台北:
新文京出版社,2003 年)。
(十) 胡聲平,「胡錦濤與江澤民領導下中共對台政策的初步比較-以
決策理論分析」(台北:聯經文化事業出版社,2003 年5 月)。
(十一) 張文廣,解碼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時代政策之剖析(台
北:國防大學)
(十二) 張亞中、李英明等編,中國大陸與兩岸關係概論(台北:生
77
智書局2000 年)。
(十三) 郭瑞華,中共對台工作組織體系概論(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2004 年12 月)。
(十四) 楊開煌,「中共四代領導集體決策運作之分析」,黨國蛻變-
中共政權的菁英與政策(台北:五南出版社,2008 年3 月1 日)。
(十五) 趙春山,中共『十六大』後的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台北:
交流文化基金會,2003 年2 月)。
(十六) 蔡政文、林嘉誠,台海兩岸政治關係(台北:國家政策研究
中心,1989 年)。
(十七) 童振源,「中國對台政策:演變、特徵與變數」,胡錦濤時代
的挑戰,(台北:新新聞出版社,2002 年)。
二、 期刊:
(一) 中華歐亞基金會,「政策專題研究: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政策變
化」,政策報告No.940003(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5 年9
月)。
(二) 李銘義,「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及解決模式可行性研析」,展望與
探索,第3 卷,第1 期(2005 年1 月)。
(三) 林中斌,冷眼旁觀胡錦濤對台政策,交流,( 2006 年8 月)。
(四) 林正義,「美國與台海兩岸信心建立措施」,問題與研究,第44
卷,第6 期(2005 年11、12 月)。
(五) 邵宗海,「中共十六大報告涉台部分的重要意義」,中國評論(香
港)(2002 年1 月)。
(六) 邵宗海,「中共中央工作領導小組的組織定位」,中國大陸研究,
第48 卷第3 期(2005 年9 月)。
(七) 邵宗海,「北京對臺政策演變的透視」,中共研究(2007 年1 月)。
(八) 高素蘭,「中共對台政策的歷史演變(1949-2000)」,國史學術
78
集刊,第4 期。
(九) 張五岳,「中共對台政策的解構」,國家政策(動態分析)雙週
刊,第153 期(1996 年12 月10 日)。
(十) 郭震遠,「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變化與影響」,國際問題研
究,2007 年第2 期。
(十一) 陳佳慧,「建構和平協議的可能性與挑戰」,嘉義大學通識學
報,第六期2008 年11 月),頁260。
(十二) 童振源,中共「十六大」後對台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92
年3 月)。
(十三) 黃嘉樹,「和平發展與大陸對台戰略的調整」,中國評論,2008
年12 月號。
(十四) 楊開煌,「中共『對台政策』解釋與評估-決策人物取向之研
究」,東吳政治學報(台北),第7 期(1997 年3 月)。
(十五) 楊開煌,「中共新領導班子對台政策之展望」,國家政策論壇,
第1 卷第10 期(2001 年12 月)。
(十六) 楊開煌,胡溫體制對台灣「公投事件」之處理,海峽評論(香
港),( 2004 年1 月)。
(十七) 趙春山,「中共『十六大』後的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兩岸
交流,第67 期(2003 年2 月)。
三、 網路資料:
(一) 人民日報,1991 年6 月8 日、1995 年1 月30 日,
http://www.people.com.cn/。
(二) 中央社,2003 年5 月30 日,http://www.cna.com.tw/。
(三) 中通社,2003 年3 月15 日,
http://www.hkcna.hk/aboutus/intro.shtml。
(四) 新華社,2002 年11 月16 日,2005 年3 月8 日,
79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202.84.17.73/Chine
seNews/index.htm。
(五) 新華社,2002 年11 月16 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202.84.17.73/Chine
seNews/index.htm。
(六) 新華社,2005 年3 月8 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202.84.17.73/Chine
seNews/index.htm。
(七) 網路新聞 王玉燕,「今後30 年對台方針胡六點擬定」,聯合報,
2009 年1 月1 日,
http://www.udn.com/2009/1/1/NEWS/MAINLAND/MAIN3/466863
4.shtml。
(八) 李翌鵬,「美國為何讓兩岸簽『中程協議』」,世界新聞報,
http://big5.cri.cn/gate/big5/gb.cri.cn/2201/2005/04/28
/145@531755.htm。
(九) 汪莉絹,「胡錦濤提兩岸和平協議」,聯合新聞網,2007 年10
月16 日,
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MAIN_ID=4
09&f_SUB_ID=2794&f_ART_ID=87173。
(十) 周志懷,「指導新時期對台工作的綱領性文獻-解讀胡錦濤在紀
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 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國評論
新聞網,2009 年1 月1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8/4/5/0/10084505
9.html?coluid=3&kindid=13&docid=100845059&mdate=010114
2341。
(十一) 邵宗海,「第三次『江陳會談』的前瞻」,星島環球網,2009
80
年4 月20 日,
http://www.stnn.cc:82/taiwan_forum/200904/t20090420_10
15526.html。
(十二) 邵宗海,解讀胡錦濤對台政策六點主張,中央日報,2009 年
1 月4 日,http://www.haixiainfo.com.tw/28768.html。
(十三) 施正鋒,「中國若撤飛彈軍事意意不大」,蘋果日報,2008 年
4 月11 日,
http://mail.tku.edu.tw/cfshih/politics%20observation/n
ewspaper/20080411.htm。
(十四) 張立紅,「胡錦濤提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四點意見」新華網
(北京),2005 年3 月4 日,
http://news.pchome.com.tw/politics/nownews/20090210/in
dex-12342399541161062001.html。
(十五) 張亞中,「兩岸和平協議乃臨時而非終極協議」,鳳凰衛視新
聞,2009 年1 月14 日,
http://news.sina.com/ch/phoenixtv/102-101-101-110/2009
-01-14/18293562998.html。
(十六) 童振源,「台灣邁向政黨輪替之路」,聯合早報,2000 年3 月
25 日,
http://www3.nccu.edu.tw/~ctung/Documents/a80.doc。鄒景
雯,「兩岸和平協議小柯曾提三點忠告」,自由時報電子報,2008
年10 月20 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20/today-f
o2.htm。
(十七) 胡錦濤政治報告提出中共對台政策」,中央社,2007 年10 月
15 日,
81
http://blog.sina.com.tw/williamwang/article.php?pbgid=
20599&entryid=573806 。
(十八)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mar/30/today
-tl.htm。「馬:一中各表 解決統一問題」,自由時報,2008 年
1 月3 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3/today-fo
l.htm。
(十九) 「連胡會達五共識:終止敵對盡速復談」,聯合報,2005 年4
月30 日,
http://city.udn.com/3336/1210296?tpno=0&raid=1210299&c
ate_no=53131。
(二十) 「馬英九新三不政策 不統 不獨 不武」,蘋果日報,2008 年
1 月16 日
http://1-apple.com.tw/index.cfm?Fuseaction=Article&Art
_ID=30174692&IssueID=20080116。
(二十一) 「北京將創條件簽兩岸和平協議」,文匯報(香港),2009
年3 月6 日,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3/06/CH0903060009.htm。
(二十二) 「『宋胡會』會談公報全文」,南方快報,2005 年5 月12
日。
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Taiwan_China/specil/0
04/00/0024.htm。
(二十三) 「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兩岸和平協議能帶來和平」,大
紀元,2008 年11 月11 日,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1/14/n2329148.htm。
(二十四) 「大膽思考 兩岸能否達成和平協議」,中國評論新聞,
82
2008 年11 月16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
(二十五) 「國、民兩黨距離,遠大於國共距離?」,中國評論新聞
網,2008 年10 月25 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7/7/9/5/10077953
1.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779531。
(二十六) 「中台辦、國台辦就就當前兩岸關係問題發表聲明」,新
華網(北京),2004 年5 月17 日,
http://news.xinhuanet.com/taiwan/2004-05/17/content_14
72605.htm。
(二十七) 「胡錦濤: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兩岸協商談判」,新華
網(北京),2008 年3 月26 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
/tw/2008-03/26/content_7865604.htm。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自定論文開放時間 user defin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