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8108-130230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8108-130230
論文名稱
Title
薩依德眼中的以巴問題
none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0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8-07-30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8-09-08
關鍵字
Keywords
薩依德、以巴問題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Edward Said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726 次,被下載 13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726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13 times.
中文摘要
以巴問題是猶阿衝突的核心,亦為中東地區的熱點問題;以色列立國至今近六十載,其中歷經五次中東戰爭,兩次巴勒斯坦人的起義抗暴(intifada),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一度帶來和平的曙光,最終仍告失敗,以巴衝突依舊,巴勒斯坦人仍生活在以色列的佔領之下。
  美籍巴勒斯坦裔學者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認為,以巴問題的本質並非文明衝突,也不是族群對立,而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衝突。首先他強調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意義,挑戰猶太復國主義者再現巴勒斯坦為空白之地的論述,恢復巴人的歷史,彰顯以色列建國和巴人悲劇間的因果關係;再者提出現行的人我界線或身分認同均為人為建構,並非自然絕對的區分,因此也沒有本質上的優劣,反擊西方媒體(特別是美國)或以色列論述中,將伊斯蘭、穆斯林或巴勒斯坦人惡意再現為低等野蠻的行為,揭發美以合理化自身宰制的理路。其主要目的在於破除「差異等於二元對立」的迷思,欲終止導致壓迫與宰制的差異邏輯,試著理出以巴衝突的癥結。
Abstract
The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has lasted for 60 years. Within these years, there are five main wars between the Jews and Arabs, and two Palestinian intifada. The Oslo Accord in 1993 once built up the hope of peace, but ended in failure. Palestinians still live under Israeli occupation, stay abroad as refugees, or live in Israel as second-class citizens.
  For Edward Said,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is definitely not a conflict between civilizations, it is one between the colonists and the colonized. Said puts great emphasis on the causality of the building of Israel and the Palestinian dispossession; also, he thinks that the identity is not discovered but established. He tried to break the myth of dualism in the Israel-Palestine conflict situation, opposed the kind of ideology of difference which leads to domination, and find the real problem of this long-lasting conflict.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薩依德眼中的以巴問題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6
第三節 研究方法、範圍和限制………………………………………10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1  

第二章 以巴衝突之起源與發展……………………………13     
第一節 巴勒斯坦問題之歷史回顧……………………………………14
第二節 以巴衝突原因之各方解讀……………………………………17
第三節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立場……………………………………26

第三章 薩依德之核心思想…………………………………35
第一節 簡介其《東方主義》…………………………………………36
第二節 人我界線與身分認同…………………………………………40

第四章 薩依德對以巴問題之詮釋…………………………45   
第一節 面對歷史是衝突解決的起點…………………………………45
第二節 巴勒斯坦的抵抗………………………………………………53

第五章 薩依德對以巴衝突的解決建議……………………61   
第一節 對奧斯陸協議之評價…………………………………………62
第二節 解決方案:一國兩族制………………………………………66        

第六章 結論…………………………………………………71

參考書目………………………………………………………76 

附錄 
附件一:聯合國安理會第242號決議案……………………………………81
附件二:聯合國安理會第338號決議案……………………………………82
附件三:以巴臨時自治原則宣言……………………………………………83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王利文,2004年,「巴以衝突的層面分析」,《太平洋學報》,第7期,頁74-79

王京烈,2003,「巴以衝突:主要影響因素及預測分析」,《西亞非洲》雙月刊,第5期。

王超,2004,「巴以衝突之文化淵源探析」,《經濟與社會發展》,第2卷,第11期,頁139-142

尹成法,2007,「以巴衝突原因再探」,《歷史教學》高校版,第4期,總第525期,頁69-72

安惠侯,2002,「巴以衝突剖析」,《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頁29-33

宋國誠,2003,《後殖民論述:從法農到薩依德》,台北:擎松出版。

李志芬,2008,「哈瑪斯政策的變化及對巴勒斯坦政局的影響」,《西亞非洲》,第2期。

李惠雯,2008,「國際關係理論中的二元對立觀」,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

余慶東、黃衛華,2006,「賽義德東方主義文化批評理論探析」,《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9卷,第6期。

周云霞,2007,「中東熱點問題與民族宗教因素」,《當代世界》,頁19-21

吳釗燮,1996,《中東的戰爭與和平-衝突降低與爭端解決》,台北:志一出版。

徐向群,1997,「從以色列人的態度看中東和平進程」,《世界知識》,第19期。

徐向群,2001,「沙龍-利庫德-右?」,《世界知識》,第8期。

馬曉霖,2004,「永遠的耶路撒冷-耶路撒冷地位問題初探」,《伊斯蘭世界掠影》,
第4期。

馬麗蓉,2005,「耶路撒冷問題文化探源-對巴以新爭端的思考」,《西亞非洲》雙月刊,第6期。

秦軒,2006,「“惟一能讓以色列聽懂的,就是抵抗”-訪哈瑪斯約旦河西岸發言人穆罕默德.拉瑪西」,《中國新聞周刊》,第8期。

陳佩明,1999,「鴿派的鷹派主張-巴拉克總理與中東和平進程」,《世界知識》,第12期,頁24-26

陳佩明,2007,「美國欲“分割”巴勒斯坦」,《世界知識》,第14期。

章計平,1983,「以阿衝突與美蘇中東政策之研究」,政治大學外交所碩士論文。

張翠容,2006,《中東現場:揭開伊斯蘭世界的衝突迷霧》,台北:馬可孛羅文化。

張錫模,2006,《全球反恐戰爭》,台北:東觀。

傅正明,<奧茲的牆紙能拯救中東?>,《聯合報》,民95.8.30。

單德興
2003,「代表�再現知識份子 薩依德之個案研究」,《當代》,第194期。
2006,「誰是外邦人?析論薩依德的《佛洛伊德與非歐裔》」,《中外文學》,第34卷,第8期

路愛國,2006,「沃勒斯坦評黎以沖突和以色列的立國戰略」,《國外理論動態》,第9期。

趙克仁,2001,「強權政治與巴勒斯坦問題」,《亞非論壇》雙月刊,第3期,頁8-12

鄭芷涵,2007,「猶太復國主義運動�錫安主義之興起」,《中阿文經》雙月刊,第189期。

謝國先,2002,「巴勒斯坦:上帝應允的土地」,《今日民族》,第4期。

叢培臻,2007,「分而自治?」,《中阿文經》雙月刊,第189期,頁31-35

觀潮,2006,「哈瑪斯與法塔赫」,《百科知識》,第17期。


Crépon, Marc.
2005.《製造敵人的文化》,李鳳新譯,台北,果實出版。

Drake, Laura. 1996.“A Netanyahu Primer,”Journal of Palestine Studies, 26(1): 58-69

Ellis, Marc H.
2004. 《一個猶太人的反省》,梁永安譯,台北:立緒。

Guzelimian, Ara. Ed.
2006. 《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吳家恆譯,台北:麥田。

Kennedy, Valerie.
2003. 《認識薩依德:一個批判的導讀》,邱彥彬譯,台北:麥田。

Rotberg, Robert I. ed.
2006. Israeli and Palestinian Narratives of Conflict: History's Double Helix.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Said, Edward W.
1992. 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 London: Vintage
1995. Peace and its Discontents: Gaza-Jericho 1993-1995. London: Vintage Books
1994. The Politics of Dispossession: The Struggle for Palestinian Self-Determination   
  1969-1994. London: Chatto & Windus
1999.《東方主義》,王志弘等人譯,台北:立緒。
2002.《遮蔽的伊斯蘭-西方媒體眼中的穆斯林世界》,閻紀宇譯,台北:立緒。
2004.《佛洛伊德與非歐裔》,易鵬譯,台北:行人。
2006.《最後的天空之後-巴勒斯坦人的生活》,金玥玨譯,北京:新星。


Said, Edward W. & David Barsamian
2004.《文化與抵抗》,梁永安譯,台北:立緒。

Viswanathan, Gauri. ed.
2005. 《權力、政治與文化-薩依德訪談集》,單德興譯,台北:麥田。


電子文獻
Corrie, Rachel (2003) ,<若雪書信>譯者:李鑑慧、王怡靜、陳真
http://palinfo.habago.org/archives/2003/02/07/21.51.15/ [2007, October 29]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公開,校外永不公開 restricted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 已公開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3.144.248.24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3.144.248.24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