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博碩士論文 etd-0908109-105314 詳細資訊
Title page for etd-0908109-105314
論文名稱
Title
先秦儒家臣道思想研究
The research of courtier morality for Confucian thoughts in Xian Qin
系所名稱
Department
畢業學年期
Year, semester
語文別
Language
學位類別
Degree
頁數
Number of pages
124
研究生
Author
指導教授
Advisor
召集委員
Convenor
口試委員
Advisory Committee
口試日期
Date of Exam
2009-07-24
繳交日期
Date of Submission
2009-09-08
關鍵字
Keywords
先秦、荀子、孟子、臣道、孔子、儒家
Meng Zi, Kong Zi, Xian Qin, Confucian thoughts, courtier morality, Xun Zi
統計
Statistics
本論文已被瀏覽 5698 次,被下載 0
The thesis/dissertation has been browsed 5698 times, has been downloaded 0 times.
中文摘要
儒家是中國哲學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更是影響中國文化與政治深遠的思想。孔子、孟子、荀子三人,在春秋晚年乃至戰國晚葉,接力完成上古儒家的臣道思想。本論文發現,「德」與「禮」是儒家三位思想家共通的政治目標與使命,但孔、孟、荀又因個人不同的關注議題,以及他們面對的不同時代環境,而使其臣道思想彼此互有差異。研究成果使我們更了解儒家政治概念的核心內容,以及同一學派中的思想家其「同異情形」,並期望引發我們對於儒家思想如何影響後世政治的議題有更深的認識。
Abstract
Confuscious thought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knowledge in the Chinese philosophy, and does certainly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he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political thoughts. Kong Zi, Meng Zi and Xun Zi took turn in completing the courtier morality respectively. This thesis found out that virtue and ceremony is shared among the 3 philosophers as the common goal and mission in politics. However, due to the different era and environment that the 3 philosophers were in, each of the 3 philosophers had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n the same issue, and therefore resulting in differences in their beliefs. Research allows us to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re contents, and also shows us that in the same school of thoughts, there can b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it. With this, it helps u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onfuscious influence in the political area.
目次 Table of Contents
目錄


論文摘要……………………………………………………………………………………………………………….005
英文論文摘要………………………………………………………………………………………………………..006


第一章  緒論…………………………………………………………………………………………………………..007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08
第二節  文獻探討………………………………………………………………………………………………………009


第二章  戰國時代的新面貌…………………………………………………………………………………….013
第一節  從春秋到戰國的社會變動…………………………………………………………………………..014
第二節  新興諸侯國興起…………………………………………………………………………………………..019
第三節  小結………………………………………………………………………………………………………………026


第三章  春秋末年的臣道思想…………………………………………………………………………………030
第一節  晏嬰的臣道思想…………………………………………………………………………………………..031
第二節  孔子的臣道思想…………………………………………………………………………………………..039
第三節  晏嬰與孔子的比較……………………………………………………………………………………….055
第四節  小結………………………………………………………………………………………………………………063


第四章  孟子的臣道思想………………………………………………………………………………………..064
第一節  孟子生平………………………………………………………………………………………………………065
第二節  孟子的臣道思想…………………………………………………………………………………………..069
第三節  孟子與儒家「天命以德」觀……………………………………………………………………….087
第四節 小結………………………………………………………………………………………………………………090


第五章  荀子的臣道思想………………………………………………………………………………..091
第一節  荀子生平…………………………………………………………………………………………….092
第二節  荀子的臣道思想………………………………………………………………………………….094
第三節 孟子與荀子的革命觀…………………………………………………………………………..108
第四節  小結……………………………………………………………………………………………………111


第六章  結論…………………………………………………………………………………………….......112


參考書目………………………………………………………………………………………………………………………..116
參考文獻 References
參考書目
(一)古代典籍
1. 杜預:《春秋經傳集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 何晏:《論語集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
3. 趙岐注、孫奭疏:《孟子注疏》(台北:世界書局)
4. 鄭玄:《周禮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5. 鄭玄:《儀禮注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6. 劉向:《戰國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7. 晏嬰著、孫星衍校:《晏子春秋》(台北:先知出版社,1976年)
8. 管仲注、房玄齡校:《管子》 (台北:中華出版社,1973年)
9. 荀子著、楊倞注:《荀子》(台北:先知出版社,1976年)
10. 毛公傳、鄭玄箋、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11. 孔安國傳、鄭玄箋、孔穎達正義:《尚書尚書正義》 (台北:新文豐出版社,2001年)
12. 何休著:《春秋公羊解詁》(台北:台灣中華出版社,1990年)
13. 左丘明著、楊伯峻注:《春秋左傳注》(台北:洪葉文化,1993年)
14. 《十三經注疏》(台北:藝文印書館,2001年,1版14刷)
15. 王先謙:《荀子集解》(台北:華正書局,2003年)
16. 晏嬰:《晏子春秋》,(台北:三民書局,1998年)
17. 朱熹:《四書集注》(湖南:岳麓書社,2004年)
18. 皮錫瑞:《經學歷史》(台北:漢京文化,1982年)
19. 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台北:漢京文化,2004年)
20. 竹添光鴻:《左氏會箋》(台北:新文豐出版,1987年)
21. 左丘明著、韋昭著:《國語》(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
22. 呂不韋:《呂氏春秋》(台北:華正書局,2004年2刷)
23. 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台北:萬卷樓圖書,2006年)
24. 子思著、黃以周輯解:《子思子》(台北:廣文書局,1975年)

(二)近人研究專書與期刊
1. 高明:《禮學新探自序---高明經學論叢》(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78年)
2. 高明:《禮學新探》(台北:學生書局,1977年)
3. 李曰剛等:《三禮研究論集》(台北:黎明出版社,1981年)
4. 陳明:《儒學的歷史文化功能:以中古士族現象為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5. 郁元英:《讀禮備忘》(台北:手稿本,1968年)
6. 韓星:《儒法整合:秦漢政治文化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7. 高明:《禮學新探》(台北:學生書局,1977年)
8. 胡玉縉:《論禮難跋》(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9. 胡玉縉:《禮義答問跋》(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10. 胡玉縉:《禮疑義跋》(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11. 胡玉縉:《禮統跋》(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12. 金德建:《史記「禮固自孔子實其經不具」的解釋 司馬遷所見書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
13. 胡玉縉:《石渠禮論跋》(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
14. 高步瀛:《三禮學制鄭義疏》(國學叢編第一卷,1932年)
15. 高明:《三禮鄭氏學發凡序---高明經學論叢》(台北:黎明書局,1978年)
16. 李雲光:《三禮鄭氏學發凡》(台北:嘉興水泥文化基金會,1964年)
17. 余英時:《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2004年9刷)
18. 高明:《春秋時帶禮未成書考---高明文輯》(台北:黎明書局,1978年)
19. 黃俊傑:《中國孟學詮釋史論》(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20. 高明:《孔子之論:三禮研究論集》(台北:黎明書局,1981年)
21. 杜敏:《趙岐、朱熹《孟子》注釋傳意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22. 涂豔秋:《荀子禮學研究》(台北:輔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82年)
23. 蔣介民:《中國禮學史芻議》(新東方雜誌第一卷第九期,1940年)
24. 鮑國順:《荀子學說析論》(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
25. 周林根:《中國古代禮教史》(基隆:台灣省立海洋學院,1966年)
26. 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台北:允晨文化,2006年)
27. 余英時:《中國古代知識階層史論》(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28. 楊儒賓、黃俊傑:《中國古代思維方式探索》(台北:正中書局,996年)
29. 楊儒賓:《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圖書,1993年)
30. 陳詠明:《儒學與中國宗教傳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31. 陳大齊:《荀子學說》(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9年)
32. 蔡仁厚:《孔門弟子志行考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3刷)
33.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出版社,2000年)
34.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出版社,1983年)
35. 尤銳:〈新舊的融合:荀子對春秋思想傳統的重新詮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2003年)
36. 杜正勝:《古代社會與國家》(台北:允晨出版社,1992年)
37. 張其淦:《左傳禮說》(台北:力行出版社,1960年)
38. 白墓唐:《左傳中關於禮的史料分析》(台北:台大歷史所論文,1972年)
39. 李啟原:《左傳載語之禮義精神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80年)
40. 劉瑞箏:《左傳禮義研究》(台北:國立師範大學國文所,1998年)
41. 陳訓章:《孟子管窺》(影印本) 出版項不詳
42. 《日本漢學研究論文集》(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0年)
43. 賴建誠:《年鑑學派管窺》(台北:左岸文化,2003年)
44. 杜正勝:《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45.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台北:聯經出版社,1990年)
46. 季旭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3年)
47. 劉師陪:《立廟議》(中國學報第一冊,1916年)
48. 章太炎:《春秋左傳讀》(台北:學海出版社,1984年)
49. 高明:《原禮》(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社,1954年)
50. 徐復觀:《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4刷)
51. 杜正勝:《周代城邦》(台北:聯經出版,2003年5刷)
52. 許倬雲:《西周史》(台北:聯經出版,1990年)
53. 楊朝明:《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山東:齊魯書社,2002年)
54.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65年)
55. 陳效鴻:《中國古代禮治主義觀念的發展》(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56. 許志剛:《禮對周代貴族的制約情感》(北京:中華書局,1990年)
57. 安樂哲:《禮在儒家哲學中的重要性》(台北:國際孔學會議論文集,1988年)
58. 季旭昇:《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台北:萬卷樓出版社,2003年)
59. 張光直:《中國青銅時代第二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4刷)
60. 劉澤華:《先秦禮論與君主專制主義》(北京:三聯出版社,1987年)
61. 陳戍國:《先秦禮制研究》(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62. 岳洪彬:《全面透視中國酒文化史的經典酒器與文物》 (台北:城邦書局出版社,2003年)
63. 曹淑琴:《青銅器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2003年)
64. 馬承源:《青銅禮器》(台北:幼獅出版社,1996年)
65. 陳振中:《青銅生產工具與中國奴隸制社會經濟》(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發行,1992年)
66. 周何:《青銅銘文檢索》(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年)
67. 張敏:《青銅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68. 劉萬航:《青銅器賞析》(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5年)
69. 林慶彰編輯:《中國經學史論文選集》(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70. 牟宗三:《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6年2刷)
71. 蔣年豐:《文本與實踐:儒家思想的當代詮釋》(台北:桂冠圖書,2000年)
72.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台北:東大圖書,1977年)
73.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洪葉出版社,1993年)
74. 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出版社,1983年)
75. 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釋》 (台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76. 侯外廬著:《中國古代社會史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77. 許倬雲著、鄒水杰譯:《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78. 錢穆著:《先秦諸子繫年》(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2年)
79. 呂伯濤、孟向榮著:《中國古代告狀與判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80. 王貴民著:《商周制度考信》(台北:明文書局,1989年)
81. 杜正勝著:《編戶齊民》(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頁
82. 劉文強:《晉國伯業研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2004年)
83. 趙世超著:《周代國野關係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84. 楊寬著:《戰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85. 李劍農著:《先秦兩漢經濟史稿》(台北:華世出版社,無版次)
86. 林啟屏著:《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年)
87. 牟宗三:《政道與治道》(台北:台彎學生書局,1991年)
88. 鮑國順:《儒學研究集》(高雄:復文書局,2002年)
89.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台北:東大圖書,2003年13刷)
90. 張豈之:《中國儒學思想史》(台北:水牛出版社,1996年)
91.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13刷)
92.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出版,2004年二版)
93. 王大千:《論語關鍵詞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2002年)
94. 顧得融、朱順龍:《春秋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95. 楊寬:《西周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96. 楊寬:《古史論文選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97. 王長華:《春秋戰國士人與政治》(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98. 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台北:五南圖書、中華發展基金會,1997年)
99. 趙世超:《周代國野關係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
100. 楊向奎:《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
101. 張分田:《中國帝王觀念:社會普遍意識中「尊君─罪君」文化範式》(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
102. 淺野裕一著、佐藤將之監譯:《上博楚簡與先秦思想》(台北:萬卷樓圖書,2008年)
103. 謝君直:《郭店處簡儒家哲學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2008年)
104. 劉文強:《春秋時代封建制度的解體》(台北:天工書局,1983年)
電子全文 Fulltext
本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論文使用權限 Thesis access permission:校內校外均不公開 not available
開放時間 Available:
校內 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校外 Off-campus:永不公開 not available

您的 IP(校外) 位址是 18.116.51.117
論文開放下載的時間是 校外不公開

Your IP address is 18.116.51.117
This thesis will be available to you on Indicate off-campus access is not available.

紙本論文 Printed copies
紙本論文的公開資訊在102學年度以後相對較為完整。如果需要查詢101學年度以前的紙本論文公開資訊,請聯繫圖資處紙本論文服務櫃台。如有不便之處敬請見諒。
開放時間 available 已公開 available

QR Code